​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宝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1页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宝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2页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宝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3页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宝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4页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宝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宝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敢以烦执

3、事敢:自言冒昧的谦辞B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厌恶C讵能若是乎讵:怎么D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翻然:迅速转变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夜缒而出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B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C行李之往来鸡、豚、狗、彘之畜D讵能若是乎异乎三子者之撰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

4、何有于郑乎?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4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C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其中以“公”级别最大。从而可见,齐桓公的位次高于晋侯。D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用于古代诸侯或帝王的谦称,他们有时也自称“孤”,谓自己不能得众;称“

5、不毂”,即不善。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顾全大局。面对郑国危亡的局面,他放下不被重用的个人恩怨,毅然担负起出使秦国的重任。B烛之武富于谋略。他一面向秦穆公许诺,愿为秦国提供好处;一面利用秦、晋矛盾,施行离间之计。C烛之武反客为主。他对秦穆公说,灭亡郑国是让秦赔上自己的邻国来增加晋国的势力并削弱自己。D烛之武不辱使命。他在国家危亡之时出使,不卑不亢,从容辞令,说服秦国退兵护郑,不失本国尊严。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杏

6、帘在望林黛玉(曹雪芹)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注】这是红楼梦中元妃省亲时,林黛玉替贾宝玉为大观园中一处景点“杏帘在望”所作的诗,元妃认为是宝玉所作四首中最好的。“杏帘”句:从明代唐寅题杏林春燕一诗中“红杏梢头挂酒旗”化用而来。帘,酒店作标志的旗帜。招,说帘飘如招手。荇:荇菜,水生,嫩叶可食。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出句用典,传达出春风中红杏梢头酒旗飘扬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对句自然引出山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外桃源式的农庄生活一片向往之情。B一畦畦韭菜于春风中长得翠绿欲滴,一片片稻田飘溢着阵阵花香,

7、好像在预告丰收的年成。颈联描绘了这片理想的乐土远远望去幸福而安谧的景象。C尾联借景抒情,以“颂圣”结束全诗,流露出对没有饥荒的太平盛世的颂美之情,这也体现了应制诗粉饰现实的一面。D全诗点面结合,笔法细腻,动静相间,色味协调,充满了一种怡然自得的农庄生活气象。8颔联在写景上运用了哪种手法?描绘出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三、情景默写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和国家会盟之事,他愿意:“_,_。”(2)登岳阳楼中“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

8、中说:_,_。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中旬),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竞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

9、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

10、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

11、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簪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

12、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

13、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节选自红楼梦第23回)10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章回中的会真记又名莺莺传,元代改为杂剧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表现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束缚,追求自由爱情的杰作。B林黛玉进贾府中西江月说宝玉“愚顽怕读文章”,此文却写了宝玉读西厢记,“怕读”的是四书五经,“怕”、“爱”体现了宝玉天生爱叛逆的性格。C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

14、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宝玉将自己和黛玉比作西厢记中的张生和崔莺莺,虽为调笑之语,却是心意的流露。D宝玉惜花,将花瓣抖落池内,随流水而去;黛玉惜花,以土掩埋,不让被外面的污水糟蹋。两人做法不同,体现的是两人观点分歧和性格差异。11“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这里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12结合节选的这一段文字,概括并分析黛玉的形象特点。五、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流浪地球体现了中国电影电影观、审美观以及价值观表达的新突破。中国有尚古的文化传统,重视、以古鉴今。在影视创作中,历史剧、古装剧一直是最有影响的题材之一,即便是不少幻

15、想类、穿越类的作品,也往往向古代穿越,缺乏面向未来、基于科学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而流浪地球借助刘慈欣建构的小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在幻想科学基础上的未来世界。人类未来2500年的伟大救赎行为,使这部电影有了全新的时空观。地球流浪的故事让中国电影开启了一个新的维度,一种新的想象,展开了想象和创新的文化精神。即便影片对未来的设计、对科学的假设、对人物的呈现,还有缺憾,但是,它所开启的绚丽而宏大的科学与想象的未来,对中国电影来说如同般珍贵。影片三代人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家庭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作用。这种以家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承传文明、抵抗黑暗的重要力量。这里的三代人既是血缘关系

16、,也是社会关系,既相互依存,也相互独立,既有长辈的教导,也有后辈的成长。最终父亲的自我牺牲,()几位主角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人敢于担当、舍生取义的人格,但是其代表的也是一种人道主义的立场和价值观,所以没有了那种自我炫耀的排他性,能更好地被世界所共享。影片用创作实践说明,要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让中国故事为中国乃至世界观众所接受。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温故知新白璧微瑕空谷足音支持B推陈出新白璧微瑕醍醐灌顶支撑C推陈出新瑕不掩瑜醍醐灌顶支持D温故知新瑕不掩瑜空谷足音支撑14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而借助刘慈欣小说的建构,流浪地球给我们呈现了一

17、个在幻想科学基础上的未来世界。B而流浪地球借助刘慈欣建构的小说,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在科学幻想基础上的未来世界。C而流浪地球借助刘慈欣小说的建构,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在幻想科学基础上的未来世界。D而借助刘慈欣小说的建构,流浪地球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在科学幻想基础上的未来世界。1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人类,使家国情怀与人道主义走向了统一B既是为了人类,更是为了孩子,使人道主义与家国情怀走向了统一C使家国情怀与人道主义走向了统一,既是为了孩子,更是为了人类D使人道主义与家国情怀走向了统一,既是为了人类,更是为了孩子六、语言表达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

18、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贪污、酷刑、冤狱三者结成不解之缘;可以说:_,冤狱是贪污的必然结果,_。多少个善良的窦娥屈死在这条锁链之下啊!“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_,是被压迫人民的愤怒的呼声!17用不超过25个字(连标点符号)的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李白的静夜思,通行的文本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现在市面流行的各种唐诗选本都是如此。然而,这是后人改动过的文本,不是李白所写的原始文本。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刊本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所载静夜思才可能是李白所写原始文本: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

19、故乡。七、材料作文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近来,恶搞之风盛行。黄继光被恶搞成一不小心堵住枪口,邱少云被恶搞成被毒蛇咬伤不能动弹,董存瑞被恶搞成炸药包上有万能胶甩手不脱各种各样的恶搞充斥着网络。郁达夫曾在纪念鲁迅大会上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也有人说:“英雄是黑暗中的指明灯,是照亮我们前行的灯塔。我们要铭记为中华民族事业作出贡献的英雄们。”更有人说:“英雄应该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畅想未来,写一篇文章。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A3D4B5C6(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使郑国灭亡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2)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厌:讨厌、厌恶”错误。“夫晋,何厌之有”的意思是“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所以“厌”的意思是“满足”。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个“而”,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句意分别是: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B第一个“以”,介词,因为。句意:天下的

21、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第二个“以”,介词,用。句意:时至今日,我宰牛时全凭心领神会,而不需要用眼睛看。C第一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第二个“之”,助词,提宾标志。句意:畜养鸡、猪、狗。D第一个“乎”,句末语气词,呢。句意:怎么能像这样呢?第二个“乎”,介词,跟,与。句意:与他们三人的才能不同。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是并列关系,所以“

22、厚”后面不应断开,排除AC两项;“如涕唾”意为“像擤鼻涕吐唾沫”,结合句意分析,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故选B。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烛之武反客为主”错误。结合文本内容“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分析可知,烛之武围绕着秦、晋、郑三国的利害关系,离间秦、晋的联合行动,他先坦言郑国亡定了,接着指出,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因为秦与郑相隔遥远,晋、郑却是近邻,灭掉郑国无形

23、中增加了晋国的土地和实力,而相对削弱了秦国国力,这不能不让秦穆公对伐郑是否损害自己的利益有所疑问,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秦国不会帮助晋国成就霸业而使自己国力相对削弱。所以这里烛之武并没有“反客为主”。参考译文:甲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24、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

25、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着说会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召来(晋

26、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触犯危险。(如果)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但恐惧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抛弃晋国(都)如同鼻涕唾沫,对于郑国又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了!(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7C项,“尾联借景抒情”错误,尾联无景物描写,抒情方式应是直抒胸臆或者直接抒情。8名词排列/意象叠加/列锦的组句手法。本诗颔联上句由“菱”“荇”“鹅儿”“水”四个名词(意象)排列组成,下句由“桑”“榆”“燕子”“梁”四个名词(意象)排列组成。鹅儿在长着菱角和荇菜的水面上嬉戏,燕子飞越桑榆之间,取树枝在梁上筑巢,描绘出一幅生动活泼的农庄图。9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0D11营造了宝玉读西厢时“落红成阵”的凄美意境。引入了下文的宝黛的关于葬花的讨论和葬花的情节。与下文黛玉听牡丹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