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全景图_第1页
“碳中和”全景图_第2页
“碳中和”全景图_第3页
“碳中和”全景图_第4页
“碳中和”全景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碳中和全景图 1碳中和实现路径 2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能耗“双控”、碳交易与绿色金融是三大主要抓手 3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四大产业展望及相关标的 3风险因素 5插图目录图 1:碳中和全图景 1图 2: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路径 2图 3:2020-2060 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预测 3表格目录表 1:细分行业影响、趋势展望及相关标的 4 碳中和全景图实现碳中和的坚定决心将深刻影响中国的能源结构、工业生产与消费方式。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在于使占 85%碳排放的化石能源实现向清洁能源的转变。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比约为 16.

2、4%,预计 2030 年将达到 26.0%,2060 年接近 100%。增量主要由光伏风电贡献。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主要包括:电力生产清洁化,发展氢能源,交通和工业的电动化/氢能化及碳捕捉四个方面。我们预测 2060 年的中国将有以下变革:第一,借助光伏、风电装机增长,电力系统将实现完全脱碳;第二,氢能源将实现全面商业化,特别是在航空等领域;第三,钢铁、建材、交通等能源消费部门,将进行大规模的电动化和氢能化改造;第四,碳捕捉是实现雄伟目标的关键拼图。图 1:碳中和全图景资料来源:Wind,绘制 碳中和实现路径预计 2030 年中国碳排放将达到 116 亿吨的峰值,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里程碑。未来十年

3、,非化石能源将首次成为增量能源需求的主力。预计从 2020-2030 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增长 20%;非化石能源是满足这部分增量需求的关键,占一次能源比重将从 16.4%上升到 26.0%,其中光伏、风电潜力最大;化石能源占比将从 83.6%下降至 74.0%,其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耗总量分别于 2025 年、 2030 年和 2040 年达峰。图 2:2060 年实现碳中和的路径资料来源:图 3:2020-2060 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变化预测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预测 能耗“双控”、碳交易与绿色金融是三大主要抓手第一,能耗“双控”是直接的行政手段。“十四五”规划中有望明确各地方目标

4、。 第二,碳交易是核心市场调节机制。全国交易市场已经成立,电力行业率先纳入履约周期,其余七大高耗能行业预计于“十四五”期间纳入。采用基准线法分配碳排放配额的方式,将促进高耗能的落后产业出清。第三,绿色金融是重要的配套支撑。规模已超 12 万亿,将通过融资成本的调节,促进企业减排;特别地,绿色产业基金或将复制集成电路“大基金”热潮。 四大产业展望及相关标的电力格局:火电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光伏、风电接力增量需求。工业品生产:限产或为主要方式,供给侧改革再现。相关商品价格有望得到提升。化石能源需求:煤、油、气需求先后达峰,过程中价格承压。新兴领域机遇:新能源车、低碳技术和清洁能源材料机遇广阔。表 1

5、:细分行业影响、趋势展望及相关标的行业趋势展望受益标的电力格局光伏、风电储能光伏、风电装机增长有望进入二次爆发阶段,从补充性能源升级为主要增量能源形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2021 年进入平价元年。预计“十四五”年均装机 73GW和 34GW 以上,“十五五”109GW 和 51GW 以上。短期特高压输电通道治标,中长期储能配套项目治本,突破新能源消纳瓶颈。电网凸显枢纽作用,特高压枢纽建设空间可期。光伏、风电发电不稳定带来储能调峰需求,中性预计未来 10 年国内新能源发电侧配储容量达 130GWh,锂电或为主要技术手段。储能产业链中游制造的电池、逆变器等环节,类似电动车电池、热管理、电控等供应链

6、,中国企业具有技术、成本、快速响应等优势,未来随着电化学储能需求的爆发,有望形成很强的全球竞争力。信义能源、福能股份、国电南瑞、特变电工、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合盛硅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恩捷股份、德方纳米、阳光电源推荐国内轻烃裂解龙头卫星石化、东华氢能或将率先在交通领域应用,待光伏、风电发电成本降低后大规模推广。2030 年之前火电装机绝对量仍有增长,但规模迎来触顶且增幅有限,2030 年后火电开始逐步退役。“十四五”或将见证水电最后一轮装机高峰,预计 2030 年水电发电量为 1.72 万水电亿千瓦时,比 2020 年增长 26.9%。并由此触及远期天花板。核电或将担当沿海省份基荷电

7、源,三代机组重启带动新一轮增长。预计 2030 年核电核电发电量 0.76 万亿千瓦时,比 2020 年增长 108.7%。2050 年之后,预计核电装机与发电量增长将在愈发成熟的风光与氢能挤压下,逐步趋于停滞状态。能源,建议关注金能科技等。推荐国内生物柴油龙头企业卓越新能。华电国际长江电力中广核电力生物质能发电增长高峰期已过。工业品生产钢铁水泥玻璃有色金属预计粗钢产量 2023 年见顶(未考虑可能的限产影响),此后产量温和下降,2030年粗钢产量达到 9.95 亿吨。同时电炉炼钢工艺逐步替代高炉转炉,吨钢能耗明显降低。预计未来 3-5 年产销量稳定在 2223 亿吨左右,到 2030 年降为

8、 17 亿吨,供给侧限产能或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预计 2030 年前产销维持在 10 亿重箱左右的水平。通过提升窑炉规模、推广节能技术、采用清洁燃料,单位重箱碳排放有望下降至 30kg 以下。随着行业供给侧产能限制进一步趋严,供需格局有望持续改善,行业集中度望进一步提升。预计铝、铜、锌、铅等主要有色金属产量在 2025 年前后见顶,带动整体能耗见顶,碳达峰下成本抬升支撑价格上行。宝钢股份、南钢股份中国建材、海螺水泥、华新水泥旗滨集团,信义玻璃现有水电铝公司将显现出成本优势,核心推荐云铝股份、神火股份。受益于“北铝南移”和绑定新建水电铝产能,重点推荐索通发展。化石能源需求天然气煤炭石油 煤化工

9、未来有望替代煤炭成为冬季取暖的主要能源,预计需求量从 2020 年的 4.0 亿吨标准煤增长为 6.8 亿吨标准煤,占比从 8%上升为 11%。预计煤炭消费将从 2020 年的 28.2 亿吨标煤降为 2030 年的 26.3 亿吨标煤,占 比从 57%降为 44%。预计供给侧收缩速度慢于需求侧,企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未来 10 年煤价整体中枢是下行的趋势。预计国内原油需求量从 2020 年的 9.4 亿吨标准煤小幅增长到 2030 年的 10.9 亿吨标准煤,占比从 19%降为 18%,成品油需求将持续下降。煤化工领域的减碳并不像火电、钢铁、建材领域那样迫切。预计 2025 年化工领域耗煤大

10、约在 3.9-3.95 亿吨左右,依然处于显著增长状态,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天然气行业龙头 A 股新奥股份、深圳燃气,H 股昆仑能源、新奥能源;生物柴油龙头卓越新能,关注嘉澳环保,三聚环保。美锦能源(转型逻辑)宝丰能源行业趋势展望受益标的约在 2.88%。预计在 2030 年之后煤化工耗煤逐步进入达峰状态。油气开发加工预计 2030 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将超过原油,油气开采碳排放量将在 2030 年达峰。炼油化工相关的碳排放也有望于 2025-2030 年达峰。油服行业电动化龙头:杰瑞股份、宏华集团,天然气化工龙头:卫星石化、万华化学、东华能源。新兴领域机遇新能源车低碳技术、清洁能源材料新能源行业指

11、数公路将是交通领域降低碳排放的主要抓手,重点在于汽车的电动化,公交、出租、环卫等公共领域用车或将率先实现全面电动化。预计 203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 1400 万辆,渗透率 40%,电动车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 1%左右。长期看,全球碳中和目标将驱动行业成长;中期看,行业已经从原本的补贴驱动加速转向市场驱动,未来行业成长确定性强,各家车企与电池企业都在加速打造爆款创新产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迎来加速提升。有望获得长远发展,重点关注热塑性弹性体(TPE)和太阳能背板。碳中和目标下,新能源产业迎历史性发展机遇,基金公司积极布局相关指数工具。(1)电动智能转型明确,车型竞争力强的整车企业:比亚迪

12、(A+H),长城汽车(A+H),吉利汽车(H);(2)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质电动产业链:宁德时代、 恩捷股份、亿纬锂能、三花智控、璞泰 来、赣锋锂业、德方纳米等;(3)汽车电子和智能座舱产业链:华阳集团、耐 世特、德赛西威、伯特利、保隆科技;(4)汽车后处理排放升级标的:隆盛科技、 银轮股份、国瓷材料、龙蟠科技、威孚 高科。热塑性弹性体行业龙头:长鸿高科,薄膜型新材料龙头:赛伍技术、斯迪克,氢能源质子交换膜供应商:东岳集团。2017 年以来中证新能源指数绩效领先:编制方案直观,龙头效应凸显;权重集中度高,市值分布覆盖广;近年来年化收益显著高于大盘宽基指数;风险收益性价比较高。成分股呈现高估值、高

13、成长特点,未来业绩可期。资料来源: 风险因素经济增速下行风险,政策不及预期风险;电网消纳光伏风电能力不足,国际油价大幅波动,终端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具体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报告:碳中和系列报告之一碳达峰全景图:新目标、新结构、新机遇(2021-3-2)作者:杨帆、敖翀、华鹏伟、李超、李想、宋韶灵、孙明新、唐川林、王喆、祖国鹏、于翔、刘春彤、林劼、董雨翀,联系人:遥远、王希明、滕冠兴、张柯化工行业 2021 年十大预测碳中和、油价、顺周期等(2021-1-5)作者:王喆、袁健聪、陈渤阳、王佩坚、李鸿钊有色金属铝行业点评报告-碳达峰下迎接铝工业新一轮“供给侧”改革(2021-2-10)作者:李超、祖国鹏、商力、敖翀中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