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病性保持和提高_第1页
植物抗病性保持和提高_第2页
植物抗病性保持和提高_第3页
植物抗病性保持和提高_第4页
植物抗病性保持和提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植物抗病性的保持与提高第一张,PPT共十四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一节 保持与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重要性 利用抗病品种控制植物病害,不仅作用显著,同时由于具有经济、简便,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很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但是选育一个优良抗病品种很难,尤其是选育一个丰产、优质、兼抗多种病害的品种更难,一般需要7、 8年甚至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育成。国内外的生产实践反复证明,一个优良抗病品种虽然得来不易,但是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除个别或少数品种的抗病性可维持较长时间外,一般在生产上应用5年左右就会丧失其抗病性。 第二张,PPT共十四页,创作于2022年6月品种抗病性丧失问题,不仅是我国生产上的一个突出问

2、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因此,在植物抗病性的利用中多必须重视品种抗病性的保持,以期尽最大可能延长品种使用年限。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采用栽培的、物理的、化学的方法捉高植物抗病性,尤其是应用生物措施,使之产生诱导抗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也应大力加强研究。 第一节 保持与提高植物抗病性的重要性 第三张,PPT共十四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节 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与措施 受“唯病原论”和“绝对防治论”观点的限制和经验不足的影响。过去一直片面强调由单基因或寡基因控制的专化抗病性的作用 。由于F1or的“基因对基因”学说的提出,开始从基因水平和从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之间相互关系上研究和利用植物

3、的抗病性多在抗病性的研究和利用水平上有了进一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唯病原论”的思想影响,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进入70年代以后,在生态系统和“相对防治论”观点指导下,才开始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生产上抗病品种遗传的单一性是引致品种抗病性丧失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四张,PPT共十四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节 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与措施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 (一)用遗传的多样性来控制病菌的多变 (二)综合应用主效基因抗性和微效基因抗性 (三)在充分发挥品种本身抗性的基础上协调应用栽培的、化学的、生物的以及其它措施,大力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控制植物病害的发生与发展。 (四)狠抓影响病菌变异的关

4、键环节 第五张,PPT共十四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节 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与措施植物专化抗病性的合理利用 (一)应用聚合品种(convergent variety) 聚合品种是将多个主效抗病基因,通过复合杂交引入同一品种而育成的。聚合品种虽有以上优点,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即选育费时(需1416年,如用加代法,可适当缩短)、费工,技术要求比较严格(必须先育成多系品种,然后再在多系品种间进行杂交,并经过严格选择鉴定才能育成)。 第六张,PPT共十四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节 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与措施(二)应用多系品种(multiline variety) 多系品种是用一个优良农艺性状品种

5、作为轮回亲本,分别与具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杂交和回交,选出一套农艺性状与轮回亲本相似,而所含抗病基因各不相同的品系,然后针对各地小种组成情况,进行混系种植。通过异质混合,抑制毒性小种通过定向选择优势化,稳定病菌的群体,并可产生诱发抗性(Johnson&Allen,1975)和减少侵染机率,从而既可降低病害的发生数量,又可抑制病害流行速率。 第七张,PPT共十四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二节 保持植物抗病性的策略与措施(三)实行品种轮换(variety rotation) 品种轮换即基因轮换(gene rotation)。 (四)抗病品种合理布局 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即基因布局(gene deplo

6、yment),其方法是将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品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可小可大)实行合理布局,从空间上阻止病菌新小种的定向选择和发展。 第八张,PPT共十四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节 提高植物抗病性的主要途径 一、扩大和丰富植物的抗病种质资源 (一)广泛收集、鉴定我国的农家品种资源 (二)广泛收集和鉴定各种植物野生近缘类型 (三)利用一切可能渠道 第九张,PPT共十四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节 提高植物抗病性的主要途径二、加强选种和抗病良种的繁育,不断提高品种的种性和抗病性能 三、应用栽培措施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一)适期播种 (二)合理密植 (三)合理施肥 (四)科学用水 第十张,PPT共十

7、四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节 提高植物抗病性的主要途径四、应用化学措施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一)应用微量元素 关于微量元素在捉高植物抗病性上的作用机制还研究的很少,归纳各方面研究结果有以下几点微量元素进入植株体内后,可使寄主植物被破坏的生理机能得以恢复,提高植株体内酶尤其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加强其保卫机能,可能产生抑菌物质抑制病菌的发育。 (二)应用其它化学方法 除应用微量元素外,应用其它化学方法如施用化学免疫剂、抗菌素等也可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第十一张,PPT共十四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三节 提高植物抗病性的主要途径五、应用生物措施提高植物抗病性 (一)用弱毒或无毒菌系诱导 在麦类作物

8、方面,Johnson&Haffman(1958)用燕麦冠锈菌小种202作诱发接种物,在小麦品种Cheyenne上进行诱导处理,使该品种产生了对叶锈菌小种5的免疫性。 (二)用寄生真菌的代谢产物诱导 用5ppm的脂肪糖蛋白质类综合体于播前处理马铃薯块茎,可使马铃薯明显获得对晚疫病菌、早疫病、丝核菌病和疮痂病菌的抗性 。第十二张,PPT共十四页,创作于2022年6月第四节 我国在保持与提高植物抗病性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一、存在的问题 (一)过去在育种工作中过分重视专化抗病品种,而对非专化抗病品种重视不够 (二)育种部门与植保部门有机配合不够,对品种审查不严 (三)过去由于对植物抗病性的遗传研究不够,因而病理和育种工作都有很大的盲目性。 (四)品种的应用尚缺乏一个统一的(全国或地区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