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性散文的写作》精美版课件_第1页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精美版课件_第2页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精美版课件_第3页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精美版课件_第4页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精美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巧借物象著华章 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第1页,共41页。一、概念理解二、名家范作三、物象类型四、具体写法第2页,共41页。 一、概念理解第3页,共41页。 个性化写作1.专题写作人女子书中自有颜如玉高三实验班作文1城市维也纳的智慧文化方言步入方言之梦2.时评写作3.议论性散文4.记叙性散文优美、舒缓第4页,共41页。 散文的特点1 形散而神不散一个中心,几个片段2.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第5页,共41页。 记叙性散文的取材1.生活中忌缠绵悱恻的浪漫言情忌天马行空的武林传奇忌漫无边际的科学幻想2.阅读中2002年昭君的选择2005年夸父追日第6页,共41页。 理论支撑凡物

2、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 纪昀在清艳堂诗序文学创作往往是由于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相契合而产生。 当列夫托尔斯泰看见了一株断掉的牛蒡尽管曾被车压过,但仍然向上挺着,他酝酿的哈吉穆拉特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 列夫托尔斯泰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第7页,共41页。 二、名家范作第8页,共41页。 名家引路 含羞的心 林清玄 在父亲的坟头,看到几丛含羞草正盛开着,有的还开着粉红色的花,有的已结了种子。 含羞草的花非常美,像极了粉红色的粉扑,使杂乱的野草丛也显得温柔了。我想到小时候,最喜欢采含羞草的花和银合欢的花,一整盘放在盘子上,两种花都是粉扑的形状,白,真是美极了。 爸爸看见了,

3、总会感慨地说:“这个囝仔,心这样细腻,亲像查某囡仔同款!” 我想从父亲坟头采一些含羞草的种子回去种,一触动,所有的含羞草都急速地合掌,好像虔诚的祈祷一样。 第9页,共41页。 全身长满棘刺,被认为粗贱的含羞草,对外界的触动有着敏锐细腻的感受,并开出柔软而美丽的花朵,其实是像极了乡下农人的心。我的父亲虽然一生都做着粗重的农事,但他的感情细腻柔软而美丽,正像是含羞草花。 我把含羞草的种子种在阳台,隔年就长得十分茂盛,也开花了。 每次碰触到含羞草,看它合十祈祷的样子,我也会双手合十,祈愿父亲去到更美丽的世界,也祈愿我们父子有重逢之日。 第10页,共41页。 名家引路鲁迅风筝史铁生合欢树萧乾枣核贾平凹

4、访兰肖复兴荔枝席慕蓉海棠第11页,共41页。2019江苏卷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切题是生死关全面把握材料凡扣住“调和”立意谋篇,视为切合题意。仅围绕“物各有性”视为基本切题(在三四类判分,最高不超过55分)。罔顾材料内容,与特征(个性)、调和、百味无关,视为不切题。第12页,共41页。 南瓜小米粥68分(姜堰中学一考生) 白米味清,小米味淡,南瓜味甜,一碗南瓜小米粥,融百味,煮纷呈。 为何不直接喝一碗清清寡寡的白粥,或是一盘冰凉沙甜的南瓜呢?本是两种个性十足的食物,却要将它们混于一锅之中,味道必

5、是失去了各自的美而剩下混杂的怪。 开篇扣题起初抵触第13页,共41页。 一勺黄白相间的粥突袭了我的味蕾,没反应过来,却只觉口中的粥甜而不腻,清而不寡,慢慢逸散。白米如同飘落的白梅,撒落一地,衬得小米的淡黄,南瓜的金黄,越发显眼 入口,尽是大米的清香,是水稻里饱含的阳光的味道,细细咀嚼,软糯的沙沙的南瓜的甜味迸开来,跳跃着冲破白米的寡味,唇齿间只剩下甜味。 而咽下之后,甜味又一点一点褪去,只留下大米、小米的清香,让人回甘。 “不错吧?”母亲朝我笑,眉眼弯弯,眸子清亮,仿佛早已洞察了人生百味,物性相谐。 本以为米会失了清淡,南瓜会失了甜,却不曾想,甜味弥补了淡,清味稀释了腻,本味不减,反倒更加张扬

6、了。 偶尝改观偶尝改观第14页,共41页。 细想来,有人追求日子的清淡,渴求南宋蒋捷笔下“只把平生,闲吟闲咏”的清趣,有人追求生活的甘甜,只想把握甜甜腻腻的时光,但也许,二者的结合更胜一筹,平淡中有些许甜蜜,甜腻中又不失内心淡然,甜淡共生,方是最妙人生,各味相融,才是人生之本。 清晨的阳光碎碎洒在碗内,白色的大米依旧清香,金色的南瓜依旧甜蜜,却都浅浅地被阳光调和。 这样一碗融百味之华,煮出纷呈人生的南瓜小米粥,不知你可喜欢? 事理升华再点调和第15页,共41页。 优作启示:1.选象展开 南瓜小米粥2.有点波澜开篇扣题起初抵触偶尝改观事理升华再点调和3.描写生动 入口,尽是大米的清香,是水稻里饱

7、含的阳光的味道,细细咀嚼,软糯的沙沙的南瓜的甜味迸开来,跳跃着冲破白米的寡味,唇齿间只剩下甜味。4.议论深刻 有人追求日子的清淡,渴求南宋蒋捷笔下“只把平生,闲吟闲咏”的清趣,有人追求生活的甘甜,只想把握甜甜腻腻的时光,但也许,二者的结合更胜一筹,平淡中有些许甜蜜,甜腻中又不失内心淡然,甜淡共生,方是最妙人生,各味相融,才是人生之本。第16页,共41页。 三、物象类别第17页,共41页。 物象的作用1.寄托情意2.衬托人物3.成为线索4.揭示哲理第18页,共41页。 物象类别1.物件类第19页,共41页。 物象类别2.草木类(艾草、狗尾巴草、桃花、古藤)3.食物类(荞麦饼、汤圆)4.细节类(在

8、草垛上晒太阳) 踢着石子回家回忆学生时代踢着石子回家的单纯、自在与欢乐再对比眼下的自己,穿着整齐的西装,却不敢以锃亮的皮鞋去踢路边的石子,害怕因此招来异样的目光。作者借此反思自己“太习惯于违心地将本真的自已藏匿于身后,以庄重却并不十分真实的脸色去面对世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成长路上共有的体验?第20页,共41页。 四、具体写法第21页,共41页。 1.选择物象 1.选择物象,切合主题。 例:消逝的美好 艾草 春水归舟一支篙 乡间瓦 在草垛上晒太阳第22页,共41页。 2.揭示物象例:消逝的美好美好:粥香甜爽口,养生。消逝:现代人吃快餐食品,吃粥的美好感觉消逝了。美好:与奶奶一起煮粥的日子是美好

9、的。消逝:奶奶去世了。美好:清粥简单。 消逝:追求简单生活的心消逝了,变得追求物质。美好:粥是熬出来的,人生也一样是熬出来,不轻言放弃。消逝:现代人耐挫力消逝了。立意层次:味觉情感精神文化第23页,共41页。 当时只道是寻常 刚出炉的荞麦饼,没有红烧肉的诱惑,没有爆炒米0的香气扑鼻,一副拘谨沉默的规则图形混着气味,徐徐飘来,即使拼命嗅,也只能是微苦中的清香,是一种安于平淡、乐享闲适的香而今,当电磨代替手工推磨,当饭店酒席成为日常,荞麦饼的地位日益下降,当步履匆匆成为常态,当回家看看成为一种奢望,我知道,那种平淡、闲适正离我们远去。第24页,共41页。 3.描写物象 母亲手中的稻草绳母亲啊,您可

10、曾知您坐在门前编稻草绳,那蓝布褂,那双矫捷而勤劳的脚将稻草一颠一颠编成草绳,是我记忆中最美的风景。您生病,父亲让我给您买点菜。我低头行走在人群中,老伯正在用稻草绳绑着菜,好熟的稻草绳这不是母亲一直编着的稻草绳吗?母亲您那单薄的身体正倚在门前,脚一颠一颠将稻草编成绳索还记得我开学前的那个夜晚吗?父亲抽着闷烟,您依旧在门外编着草绳,脚一颠一颠的父亲猛灭了烟,起身来了邻家,您依旧脚一颠一颠将稻草编成草绳母亲啊,我就是您脚中的草绳,从小编到大您那在门口编草绳的背影,那双一颠一颠的双脚在我的记忆里永不褪色。第25页,共41页。全文构思: 1.以物衬人(寒假检测一)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

11、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有人说,我们要通过改变自己,进而改变世界;有人说,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己;还有人说,我们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蓑 衣 一人,一钓,一蓑衣。老屋前门的后墙上,挂着一件老旧的蓑衣。是太祖父传下来的,深浅不一的棕榈片编制,映着白墙,像是浓淡相宜的水墨,圆领开口,三角分钗为袖,领前系一丝带,毛毛触触得一直及膝。(描写物象)第26页,共41页。 遇上晴好的天,祖父携一只钓杆去村口的小石桥垂钓,下雨的日子,他便披上这一身蓑衣,坐到石桥下废置的木舟上去钓。 桥上是纷繁的世界,是追逐的脚步;桥下是清静的空间,是安逸的心灵。 一蓑一笠一扁舟,

12、一人一钓一江秋。为何要追寻世界的步伐,改变自己?万千世界,身外名利,与我何干? 蓑衣虽朴且陋,却是守住自己的精神殿宇。远离喧嚣,朴素人生,自在开阔。 描写物象+揭示物象第27页,共41页。 (2020届泰州一模)共赢是世界朝流。是时代话语,是积极心态,是获胜法宝。相互尊重、友好相处,取长补短。强强联合都可以实现共赢。共赢当下精彩,共赢明天瑰丽。 五月枇杷正满林 高三(8)班 吴彬 外婆门前有一棵枇杷树,亭亭如盖,叶子浓眉大眼,珊珊可爱。 站在树下,可以望见无边的麦田用金黄入侵蓝天,田边水杉用树梢试探白云,路边的鸡,见有人来,扑棱几下翅膀。五月,正是麦收时节,农人们在田间,收获他们与自然共赢的成

13、果。 农人们尊重自然。第28页,共41页。 曾有一段时间,村中修路,一条水泥路,横贯西东,恰好穿过这株枇杷树。村支书本想把这株树砍掉,好让村里的交通便利,可村长却带着众村民劝说道:“咱们农民,是在老天爷手底下讨生活,不仅得和人家加强沟通,实现共赢,还得和自然相互尊重,实现共赢,这样才能有好收成。” 村民纷纷应和,于是这个小小的村庄就出现了这样的奇观:一条笔直的道路,冰冷没有温度,却像长了眼睛似的绕过了这株枝叶苍苍的树。鸟雀呼晴于其上,孩童嬉戏于其下,往来种作,怡然自乐。 枇杷亦以相同的温柔回赠给农人。第29页,共41页。 五月榴花照眼明,五月枇杷亦满怀。黄橙橙的果实掩映在其间,一阵风吹来,便像

14、顽皮的小孩子,与风,与叶,与影嬉闹,你侧耳聆听,还可以听到他们银铃般的笑声。 几只小麻雀在其上啄食,小脑袋一点一点的,似乎也在为这生命的丰美而喜悦。(描写物象) 人见鸟雀,亦不驱赶。外婆采摘枇杷,我拿着小篮子在外婆身旁,握着一个绒绒的果实这自然与农人共赢的结晶,忍不住剥开,让这酸甜在味蕾中炸开。 第30页,共41页。 外婆只将下面的枇杷摘净,却不去摘上面那些阳光雨露恩赐的果实,我问外婆原因,外婆笑,每一条皱纹都舒展开,“人不能太贪心,总要留些给鸟儿雀儿。” 这似乎也是农人实现共赢的方式,适当的索取,不夺,不贪。 所以,外婆的村庄才是如此生机勃勃,人们的房屋都不像是建造起来的,而像一株枇杷树,生

15、长在这片土地上,树叶葱茏,兀自繁荣。 在这个乡村被城市渐渐吞噬的时代,依然是如此充满活力,还有不少年轻人回乡种蘑菇,修果园。 农人与自然的共赢,让这个村庄拥抱未来。 到黄昏,电线如同散落的五线谱,麻雀叽叽喳喳,如同栖息于其上的音符,外婆忙着将枇杷分给四邻,让他们享受,这共赢而成的果实。第31页,共41页。 以物衬人 1.人为主体(写两件事)2.物作线索(贯穿其中)3.描写物象(细致生动)4.主旨揭示(夹叙夹议)第32页,共41页。 2.托物言志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16、2)尽吾志也,而犹有不至者,可以无悔矣。(王安石) 化茧成蛾 黑暗如水般袭来,一阵一阵漫上心头。双腋处似乎传来野兽的咬噬,牵连着心,扯得生疼生疼;又像有火,熊熊的烈焰,伸吐着炙热的唇舌,吮噬着我全身的肌肤,焦灼着我原本白皙的面容。 “放弃吧。”我孱弱而无力,暗自在黑暗中摸索,却挣不开那如铁筑壁的茧。“放弃吧。”一如那些僵硬多时再也育不出蝶的蛹。(放弃) 我蓦地一怔,心被扯得生疼。脑海中那片鳞粉羽翼的念想是我永恒的梦,如同透亮的光驱逐了黑暗。(希望)第33页,共41页。 我咬紧了牙关,化蝶化蝶。坚忍不拔的意志悄悄在我体内发酵,如同一阵阵薄而轻柔的网,我静静地蛰伏着,忍受着无边际的黑暗与痛苦,积蓄

17、着能量,只待那一刻炸开,冲破束缚,成蝶,成为鳞粉羽翼的蝶。 日子便在这一次次苦痛的咬噬中艰难徙转。我欣喜地发觉我长了双翼,虽看不见它的模样,却依稀觉察到那些细微的变化,每一阵悸动都仿佛扯碎身心的疼,我浑身都似乎焦灼,而心中化蝶的梦却日益清晰。 火终于烧灼到顶峰,在疼痛的窒息中我凝聚了生命的精魂冲破了茧。 而我终究失望了。阳光灼得我疼痛欲裂。灰扑扑的翅膀在万花丛中分外刺目。 我是蛾?我是蛾。没有鳞粉羽翼,没有光明,只有扑火的权力,我终究无法化蝶。(失望)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精美版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精美版第34页,共41页。 我身心似乎都散入虚无。眼前空茫茫白迷迷。何不投火?哪怕以死亡为代价

18、也绝不向平庸低下头颅?而那日日夜夜的撕心裂肺似乎历历在目。那千百个日月的坚守、涅槃,我已倾尽所有,又何求? 这个世上,化蛾者众,化蝶者稀。我怀着化蝶的梦,却被造物者戏弄。化蛹,在无边际的黑暗里;涅槃,在无边际的痛苦里。我已尽吾志,虽不得化蝶,又有何悔? 我直起了身,我要活下去,用热血蒸干汗水与泪水,用飞翔来证明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用灰色的羽翼来撞击命运倾斜的天平。我已尽吾志,我不悔,天地亦不悔。 茫茫中,似有佛音悠悠传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见诸相非相即可见如来。 我轻轻旋了个圈儿,细嗅夜昙馥郁的芬香,充盈地过起为蛾的平淡朴实的一生,无怨亦无悔。(无悔)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精美版记叙性散文

19、的写作PPT精美版第35页,共41页。 托物言志写法:1.我是物象2.心理活动3.有点波澜(放弃希望失望无悔)4.揭示中心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精美版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精美版第36页,共41页。 课堂小结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精美版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精美版第37页,共41页。 巧借物象著华章物象类型1.物件类 2.草木类 3.食物类 4.细节类具体方法片段写法:1.选择物象 2.揭示物象 3.描写物象整体写法:1.以物衬人2.托物言志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精美版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精美版第38页,共41页。作业:写一个片段作文: 或以物衬人,或托物言志,中心自定,150字左右。记叙性

20、散文的写作PPT精美版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精美版第39页,共41页。 留心生活,美在其中。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精美版记叙性散文的写作PPT精美版第40页,共41页。1.用这一自然概念理解书法,具体可感,真实可信,但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毕竟有限。因为,它只能停留在书法具体点画外形的层面,一旦超出点画外形,进入到点画姿态以及整个字的造型与姿态问题时,这种以物对应的办法就陷入了尴尬。于是,书法理论的构建中就出现了“第二自然”,即“胸中自然”。2.自然而然即为自由自在,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必然是书法的最高境界。3.历代书家正是在观察、体悟、回归自然的过程中,提炼了书法的点画样式,丰富了书法的生命意象,升华了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