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导第一节、实验室规则及安全防护一、实验室规则二、实验室安全防护 HYPERLINK l _Toc189807801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常用研究技术 HYPERLINK l _Toc189807802一、核酸分离纯化 HYPERLINK l _Toc189807803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HYPERLINK l _Toc189807804三、分子杂交技术 HYPERLINK l _Toc189807805四、分子克隆技术 HYPERLINK l _Toc189807806五、其它新技术 HYPERLINK l _Toc189807814第三节、常用仪器使用 HYPERLINK l
2、_Toc189807815一、离心机 HYPERLINK l _Toc189807816二、分光光度计 HYPERLINK l _Toc189807817三、PCR仪 HYPERLINK l _Toc189807822第四节、如何撰写实验报告 HYPERLINK l _Toc189807851第五节 核酸分离纯化技术 HYPERLINK l _Toc189807852实验一、基因组DNA的提取制备与检测 HYPERLINK l _Toc189807853实验二、总RNA的提取制备与检测 HYPERLINK l _Toc189807854实验三、质粒DNA的提取制备与检测 HYPERLINK l
3、 _Toc189807855第六节 PCR技术 HYPERLINK l _Toc189807856实验四、常规PCR技术 HYPERLINK l _Toc189807857实验五、定量PCR技术 HYPERLINK l _Toc189807858第七节 分子克隆技术 HYPERLINK l _Toc189807859实验六、DNA的限制性酶切与电泳 HYPERLINK l _Toc189807860实验七、凝胶中DNA片断的纯化回收 HYPERLINK l _Toc189807861实验八、DNA连接实验 HYPERLINK l _Toc189807862实验九、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HYPERL
4、INK l _Toc189807863实验十、重组DNA转化与篮白斑筛选 HYPERLINK l _Toc189807864第八节 分子杂交技术 HYPERLINK l _Toc189807865实验十一、Southern 印迹杂交 HYPERLINK l _Toc189807866实验十二、Northern印迹杂交 HYPERLINK l _Toc189807867实验十三、Western印迹 HYPERLINK l _Toc189807868实验十四、核酸原位杂交第九节 综合性实验 HYPERLINK l _Toc189807881实验十五、蛋白质双向电泳 HYPERLINK l _Toc
5、189807882实验十六、酵母双杂交实验 HYPERLINK l _Toc189807883实验十七、RNA干扰实验第一节、实验室规则及安全防护一、实验室规则1每个同学都应该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维护课堂秩序,不迟到,不早退,不大声谈笑。2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本次实验的目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懂得每一步操作的意义和了解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否则不能开始实验。3实验时要听从指导老师的指导,严格认真地按规程进行实验,并注意与同组同学的配合。未经许可,不得乱动实验装置、仪器以及电器设备等。4实验数据和现象应随时记录在专用的实验记录本上。实验结束时,实验记录必须送指导老师审阅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实
6、验报告应该当堂完成或在下次实验开始前交给指导老师。5保持台面、地面、水槽内及室内整洁。精心爱护各种仪器,要随时保持仪器的清洁。如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指导老师。完成实验后应将器材洗净,把器材、药品归放回原处,试管倒置于试管架中并排列整齐。按规定处理好废物,废液,做好清洁卫生。器材、仪器如有损坏须立即报告指导老师并按学校规定进行适当比例赔偿。6按需要量取药品及蒸馏水等各种物品,注意节约。7公用仪器,药品用后放回原处。多取的药品不得重新倒入原试剂瓶内。公用试剂瓶的瓶塞要随开随盖,不得混淆,更不能互相污染。严禁用口吸或用皮肤接触有毒药品与试剂。8需交指导老师保存的样品,药品及其他物品都应加盖
7、,并标注自己的姓名,班级,日期及内容物。9废液体可倒入水槽内,同时放水冲走。含强酸,碱及有毒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废纸屑及其它固体废物和带渣滓的废物倒入废品篓或废品缸中,不能倒入水槽或到处乱扔。书包及实验不需之物品放在规定处。10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不得将含易燃溶剂的溶液近火。对电炉等火源,严格做到:人在火在,人走火灭。乙醇、丙酮、乙醚等易燃品不能直接加热,并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实验完毕,应立即拔去电炉插头和关好水龙头,拉下电闸。漏电的设备一律不得使用。离开实验室前应该检查水、电、窗等是否关好。11实验室内一切物品,未经教师批准,严禁带出室外。12每次实验课由班长或课代表负责安排值日生。值日生的职
8、责是负责当天实验室的卫生、安全和其它服务性工作。二、实验室安全防护实验室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科学基地,贮存有贵重的仪器和化学危险药品等。为防止损失和产生事故,必须做好防盗、防火、防水、防毒和安全用电等工作。 (一)防盗 1加强防卫,经常检查,堵塞漏洞。 2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仪器室,室内无人时随即关好门窗。 3仪器室内不会客,不住宿,未经领导同意,谢绝参观。 4发生盗窃案件时,保护好现场,及时向领导、治安部门报告。 (二)防火、防爆 1严禁在仪器室内生火取暖。 2易燃、易爆的化学药品要妥善分开保管,应按药品的性能,分别做好贮藏工作,注意安全。 3做化学实验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谨防失火、爆炸等事
9、故发生。 (三)防水 1实验室的上、下水道必须保持通畅。 2冬季做好水管的保暖和放空工作,要防止水管受冻爆裂酿成水患。 (四)防毒 1实验室必须做好防毒工作,有毒物质应妥善保管和贮藏,实验后的有毒残液要妥善处理。 2凡易燃、易毒、腐蚀剂等危险性药品要设专柜单独存放。要定期检查,严格管理,做到双人管理、双人收发、双人领取、双人记帐、双人把锁。 3实验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制作有毒气体要在通风橱内进行,保持实验室内通风良好。 4化学实验室备有废液缸,实验室附近有废液处理池,防止有毒物质随意排放。 (五)安全用电 1实验室电路及用电设施要定期检修,保证安全,决不“带病”工作。 2如有电器失火,应立即切
10、断电源,用沙子或灭火器扑灭。在未切断电源前,切忌用水或泡沫灭火机灭火。 3遇有人身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及时进入人工呼吸,急送医院救治。 HYPERLINK l _Toc189807801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常用研究技术一、核酸分离纯化核酸分子是分子生物学技术所涉及的主要对象,核酸分离纯化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实验的成败,所以核酸的分离提取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分子,在细胞中都是以与蛋白质结合的状态存在。真核生物的DNA包括染色体DNA与细胞器DNA,前者位于核内,约占95,分子量大,是双链线性分子;后者位于线粒体或叶绿体,约占5,分子量较小,为
11、双链环状分子。原核生物除了双链环状的染色体DNA外,还有双链环状的质粒DNA。在DNA病毒颗粒中,DNA的分子构型多种多样,有双链环状、双链线状、单链环状、单链线状等形式。在RNA病毒中,RNA的分子构型有双链线状和单链线状的差异。基因组DNA的总长度在不同的生物之间差异很大,一般随生物的进化程度而增大。与DNA相比,RNA要小的多,它的种类、大小和结构具有多样化,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约占75%,另有10%在细胞核内,15%在细胞器中,RNA以rRNA的数量最多(8085%),tRNA及核内小分子RNA占10%15%,而mRNA分子大小不一,序列各异。DNA在碱性条件下相对稳定,而RNA在酸性
12、条件下相对稳定,但强酸、强碱均可导致两者的变性与降解。DNA与RNA理化性质及细胞定位上的差异决定了两者的分离与纯化条件是不同的。分子生物学实验中最经常进行的是基因组DNA、质粒DNA以及细胞总RNA的分离提取。真核细胞基因组DNA分离提取的主要方法有酚抽提法、甲酰胺解聚法及玻璃棒缠绕法等;质粒DNA分离提取的方法有碱裂解法、煮沸裂解法及SDS裂解法等。总RNA的提取方法主要是最常用的异硫氰酸胍/酚/氯仿一步法。另外,近年来世界各大商业公司也纷纷投入巨资开发新的更为简便的核酸分离纯化试剂盒,从而使核酸的分离纯化更为方便、快捷、高效和自动化。尽管核酸分离纯化的方法很多,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其基本
13、原则均为: 保证核酸一级结构的完整性,因为完整的一级结构是进行核酸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基本前提; 排除其它分子的污染,保证核酸制品的纯度,以满足后续实验的要求。因此,核酸分离纯化的基本步骤,无外乎破碎细胞,去除与核酸结合的蛋白质以及多糖、脂类等生物大分子,去除其它不需要的核酸分子,沉淀核酸,去除盐类,有机溶剂等杂质,纯化核酸等。不同的核酸分离纯化方法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生物材料、待提取的核酸分子的特点和研究目的对核酸完整性、纯度、产量的要求而选择不同的方法。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是
14、一种利用DNA变性和复性原理在体外进行特定的DNA片断高效扩增的技术,应用这一技术可以将特定的微量靶DNA片断于数小时内扩增至十万乃至百万倍。PCR技术的创立对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它以敏感度高、特异性强、产率高、重复性好以及快速简便等优点迅速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极大的推动了分子生物学学科本身以及整个生物医学的发展。PCR技术当之无愧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创举和里程碑。PCR技术由美国PE-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的K. Mullis等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发明创立,K. Mullis也因此贡献而获得了1993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PCR技术的基
15、本原理类似于DNA的体内复制过程,即以拟扩增的DNA分子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5末端和3末端相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断为引物、以四种dNTP为原料、由DNA聚合酶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沿着模板链延伸而合成新的DNA,不断重复这一过程,即可使目的DNA分子得到扩增。PCR反应体系的基本成分包括有:模板DNA、引物、四种dNTP、耐热性DNA聚合酶以及含有 mg2+的缓冲液。PCR的基本反应步骤包括变性、退火和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5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变性解离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
16、成单链后,将反应体系的温度下降至适宜温度,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引物的延伸:与DNA模板结合的引物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新链。上述三个步骤称为一个循环,新合成的DNA分子继续作为下一轮反应的模板,经多次循环(25次40次),即可达到扩增DNA片断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PCR技术本身也不断发展,操作也更为精细和自动化,如高保真PCR、热启动PCR、长距离PCR、巢式PCR和梯度PCR技术的出现。同时,PCR技术也和已有其它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进而形成多种PCR
17、衍生技术。常见的PCR衍生技术有:1逆转录PCR,或者称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是将RNA的反转录反应和PCR反应联合应用的一种技术。即首先以RNA为模板,在反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来扩增目的基因。该技术目前已经成为基因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最常用技术之一。2原位PCR(in situ PCR),该技术是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上的单个细胞内进行的PCR反应,然后用特异性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即可检测出待测DNA或RNA是否在该组织或细胞中存在。该技术由Hasse等于1990年建立,它结合
18、了具有细胞定位能力的原位杂交和高度特异敏感的PCR技术的优点,是细胞学科研与临床诊断领域里的一项有较大潜力的新技术。原位PCR既能分辩鉴定带有靶序列的细胞,又能标出靶序列在细胞内的位置,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过程及病理的转归有重大的实用价值。3实时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技术,该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技术,它将荧光信号强弱与PCR扩增情况结合在一起,通过监测PCR反应管内荧光信号的变化来实时检测PCR反应进行的情况,因为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强度到达设定阈值所经历的循环数(即Ct值)与扩增的起始模板量存在线性对数
19、关系,所以可以对扩增样品中的目的基因的模板量进行准确的绝对和/或相对定量。而常规的PCR技术只能对PCR扩增的终产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无法对起始模板准确定量,也无法对扩增反应实时监测。作为一种新型的PCR技术,实时定量PCR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PCR技术难以对扩增起始模板的量进行测定的难题,并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和避免交叉污染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分析和临床实践中基因诊断等领域。三、分子杂交技术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azytion)技术是目前生物医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基本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分子杂交技术最早可追溯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Hall和Bolton等
20、人的开拓性工作,但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限制性内切酶、核酸自动合成的发展和应用,一系列成熟的分子杂交技术才得以建立完善和广泛应用。分子杂交技术可按作用环境大致分为液相杂交和固相杂交两种类型。液相杂交所参加反应的两条核酸链都游离在溶液中,是一种最早建立的杂交类型,其主要缺点是杂交后过量的未杂交探针在溶液中除去较为困难,同时误差较高且操作繁琐复杂,因此其应用较少。固相杂交是将参加反应的核酸等分子首先固定在硝酸纤维素滤膜、尼龙膜、乳胶颗粒、磁珠和微孔板等固体支持物上,然后再进行杂交反应,也称为膜上印迹杂交。固相杂交后,未杂交的游离探针片段可容易地漂洗除去,同时还具有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故该
21、法最为常用。固相杂交技术按照操作方法不同可分为: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印迹杂交(blotting hybridization)、斑点杂交(Dot blotting)和反向杂交等。其中原位杂交包括有菌落原位杂交(Colony in situ hybridization)和组织原位杂交(Tissue in situ hybridization)等方法,印迹杂交则包括有Sou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印迹杂交和Western印迹杂交等方法。菌落原位杂交是将细菌从培养平板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然后将滤膜上的菌落裂菌以释出DNA。将DNA烘干固定于膜上与32
22、P标记的探针杂交,放射自显影检测菌落杂交信号,并与平板上的菌落对位。组织原位杂交简称原位杂交,指组织或细胞的原位杂交,它与菌落的原位杂交不同。菌落原位杂交需裂解细菌释出DNA,然后进行杂交。而组织原位杂交是经适当处理后,使细胞通透性增加,让探针进入细胞内与DNA或RNA杂交。因此组织原位杂交可以确定探针的互补序列在胞内的空间位置,这一点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和病理学意义。例如,对致密染色体DNA的原位杂交可用于显示特定的序列的位置;对分裂期间核DNA的杂交可研究特定序列在染色质内的功能排布;与细胞RNA的杂交可精确分析任何一种RNA在细胞中和组织中的分布。此外,原位杂交还是显示细胞亚群分布和动向及病
23、原微生物存在方式和部位的一种重要技术。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是由E.M Southern于1975年建立的,故称为Southern杂交。其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将DNA标本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各酶解片段,然后变性处理后将DNA从凝胶中转印至硝酸纤维素滤膜等固相载体上,烘干固定后与标记的核酸探针进行杂交,最后通过放射自显影等方法显示杂交信号,从而可以确定被检测的DNA样品中是否有与探针同源的片段以及该片段的长度。作为分子生物学的经典实验方法,该项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基础研究、遗传病检测、DNA指纹分析等临床诊断工作中。继分析DNA的Southern杂交方法出现后,1
24、977年Alwine等人提出一种与此相类似的、用于分析细胞RNA样品中特定mRNA分子大小和丰度的分子杂交技术,科学家们则将这种RNA印迹杂交方法趣称为Northern杂交,而后来的与此原理相似的蛋白质印迹杂交方法则也相应地趣称为Western杂交。与Southern杂交相似,Northern印迹杂交也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将分子量大小不同的RNA分离开来,随后将其原位转移至固相支持物(如尼龙膜、硝酸纤维膜等)上,再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标记的DNA或RNA探针,依据其同源性进行杂交,最后进行放射自显影(或化学显影),以目标RNA所在位置表示其分子量的大小,而其显影强度则可提示目标RNA在所测样
25、品中的相对含量(即目标RNA的丰度)。但与Southern杂交不同的是,总RNA不需要进行酶切,即是以各个RNA分子的形式存在,可直接应用于电泳;此外,由于碱性溶液可使RNA水解,因此不进行碱变性,而是采用甲醛等进行变性电泳。Northern杂交技术自出现以来,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分析mRNA最为常用的经典方法,用于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分子量大小。Western免疫印迹是将蛋白质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体进行检测。与Southern或Northern杂交方法类似,但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经过PAGE分离的蛋
26、白质样品,转移到固相载体(例如硝酸纤维素薄膜)上,固相载体以非共价键形式吸附蛋白质,且能保持电泳分离的多肽类型及其生物学活性不变。以固相载体上的蛋白质或多肽作为抗原,与对应的抗体起免疫反应,再与酶或同位素标记的第二抗体起反应,经过底物显色或放射自显影以检测电泳分离的特异性目的基因表达的蛋白。作为分子生物学的经典实验方法,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斑点杂交是先将被测的DNA或RNA变性后固定在滤膜上然后加入过量的标记好的DNA或RNA探针进行杂交。该法的特点是耗时短,操作简单,事先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或凝胶电永分离核酸样品,可做半定量分析,可在同一张膜上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根
27、据斑点杂交的结果,可以推算出杂交阳性的拷贝数。该法的缺点是不能鉴定所测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且特异性较差,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与上述的分子杂交技术不同,反向杂交则是用标记的样品核酸与未标记的固化探针DNA杂交,故称为“反向杂交”。这种杂交方法的优点是在一次杂交反应中,可同时检测样品中几种核酸。这种杂交方式主要用于进行中的核酸转录试验和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四、分子克隆技术基因克隆(Gene cloning)是指在体外将DN
28、A分子片段与载体DNA片段连接,转入宿主细胞获得大量拷贝的过程,也称为DNA克隆、分子克隆或DNA重组技术。该技术建立的理论基础源于人们在对自然界基因转移和重组现象的认识。基因克隆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获取目的基因;选择合适的载体并用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用DNA连接酶连接酶切后的目的基因和载体,获得重组DNA分子;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筛选、鉴定出含有重组DNA分子的转化细胞;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扩增和表达。基因克隆技术不仅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一项重要的基本技术,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对基因进行结构与功能研究,首先必须克隆相应的目的基因;另一方面,在基因工程中,要想获得
29、某一基因的表达产物,也必须首先将目的基因克隆在一合适的表达载体中。该技术在疾病基因的发现、表达有药用价值的蛋白质、DNA诊断及疾病的预防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并促进了当代分子医学的诞生和发展。五、其它新技术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基础学科之一,它的理论和技术也不断着其它生物医学学科的发展。分子生物学也是一门注重实验操作的学科,在其发展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理论的发现都离不开新技术、新方法的支撑。近年来,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涌现,层出不穷,并很快得到广泛应用。如最近发展起来的RNA干扰(RNA interfering,RNAi)技术,RNA干扰现象于1998年发现,很快便被发展成
30、为一个成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广泛应用生物医学各个领域的研究,它不仅在基因功能的研究方面是一个强有力的研究工具,同时在基因治疗上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另外,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ic project,HGP)的完成,生物医学的研究也由此进入后基因组学时代,相应的一批在整个组学(-omics)水平上进行的全面、系统、大规模、高通量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技术也得以建立完善和广泛应用,极大的促进推动了生物医学的研究。代表性的技术有:(1)在基因组学水平上,有对肿瘤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异常进行全面分析的基因组错配扫描(Genomic Mismatch Scanning,GMS)和比较基因组
31、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CGH)技术,以及对肿瘤表观遗传学进行系统分析的甲基化组学技术等。(2)在转录组学水平上,cDNA微阵列技术、消减抑制杂交(Subtractive Suppression Hybridization,SSH)和差示反转录PCR(Differential Displa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DD-RT-PCR)技术则可以对正常和肿瘤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3)在蛋白质组学水平上,以双向电泳和生物质谱技术为核心的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可以对正常和肿瘤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在蛋白质水平上进
32、行全面的分析。 HYPERLINK l _Toc189807814第三节、常用仪器使用一、离心机离心机的种类很多,根据转速不同,可以分为低速离心机、高速离心机和超速离心机。一般来说,转速少于6,000 rpm的为低速离心机,低于20,000 rpm的为高速离心机,超过20,000 rpm的是超速离心机;根据用途不同,还可以将离心机分为分析离心机和制备离心机。 一般实验室装备的离心机其最大转速约为4,000 rpm左右的台式或落地式离心机,现简要叙述一般离心机的使用方法。 1 将待离心的液体置于离心管中。 2 装有待离心液体的离心管分别放入两个完整的并且配备了橡皮软垫的离心套管之中。置天平两侧配
33、平,向较轻一侧离心套管内用滴管加水,直至平衡。 3 检查离心机内有无异物和无用的套管,并且运转平稳。将已配平的两个套管对称地放置于离心机的离心平台上。盖好上盖,开启电源。 4 调节定时旋纽于所需要的时间(分钟)。 5 慢慢转动转速调节旋纽,增加离心机的转速。当离心机的转速达到要求时, 记录离心时间。 6 达到离心时间后,应将调速旋扭档逐档旋回至“0”,然后让它自行停转,当离心机自然停止后,取出离心管和离心套管。不允许用手或其他物件迫使离心机停转。严禁在还未停转的状态下和开机运转的状态下打开机盖。 7 倒去离心套管内的平衡用水并将套管倒置于干燥处晾干。 注意事项: (1)离心机要放在平坦和结实的
34、地面或实验台上,不允许倾斜。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离心机。(2)离心管必须平衡后才能启动离心机。(3)离心机启动后,如有不正常噪音及震动,应立即切断电源,分析原因,排除故障。 (4)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试液洒在机器上面及转头里面,用毕及时清理,擦拭干净。 二、分光光度计1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 无论哪一类分光光度计都包括:光源、单色器、吸收池、光电转换装置和测量仪表。 (1)光 源:分光光度计上常用的光源有两种:钨丝灯或氢灯,在可见光区,近紫外光区和近红外光区常用钨丝灯作为光源;在紫外光区多使用氢弧灯。 (2)单色器:把混合光波分解为单波长光的装置。在分光光度计中多用作为色散元件。光波通过棱镜时
35、,不同波长的光折射率不同,因而能将不同波长的光分开,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力强,故玻璃棱镜多用于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石英棱镜可在整个紫外光区传播光,故在紫外光分光光度计中广为应用。在石英或玻璃表面上刻划许多平行线(每英寸约刻15,00030,000条),由于刻线处不透光,通过光的干涉和衍射使较长的光波偏折角度大,较短的光波偏折角度小,因而形成光谱。光源照到棱镜或光栅以前,先要经过一个入射狭缝,再通过平行光镜使成为平行光束投到棱镜上。透过棱镜的光再经另一聚光镜,在此聚光镜的焦面内可得一清楚的光谱图。如在焦线处放出射狭缝,转动棱镜使光谱移动,就可以从出射狭缝射出所需要的单色光。整个装置称为“单色器”。(
36、3)吸收池:吸收池又称比色杯、比色皿、比色池。一般由玻璃、石英或熔凝石英制成,用来盛被测的溶液。在低于350 nm的紫外光区工作时,必须采用石英池或熔凝石英池。吸收池(比色皿)必须与光束方向垂直。此外,每套比色皿的质料,厚度应完全相同,以免产生误差。比色皿上的指纹、油污或壁上的沉积物都会显著地影响其透光性,因此在使用前务必彻底清洗。 (4)光电转换装置:常用光电池、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三种。 光电池:装在一个特制的匣子里面由3层物质组成的圆形或长方形薄片。第一层是一种导电性良好的金属,这是光电池的负极,中间极薄的一层是半导体硒,第3层是铁,这是光电池的正极。当光电池受光照射以后,半导体硒的表面逸
37、出电子,这些电子只向负极方向移动,而不向正极移动,因此在上下两金属片间产生一个电位差,线路连通时即产生电流 光电管:光电管是由封装在真空透明封套里的一个半圆柱型阴极和一个丝阳极组成.阴极的凹画上有一层光电发射材料,此种物质经光照射可发射电子。当在两极间加有电位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就流向丝阳极而产生光电流.对于相同的辐射强度,它所产生的电流约为光电池所产生电流的1/4。由于光电管具有很高的电阻,所以产生的电流容易放大。 光电倍增管:它比普通的光电管优越,它可将第一次发射出的电子数目放大到数百万倍。当电子打在兼性阳极上时,能引起更多的电子自表面射出。这些射出的电子又被第二个兼性阳极所吸引,同样再产生
38、更多的电子。此过程重复9次后,每个光子可形成106107个电子,这些电子最后被收集在阳极上。所得到的倍增电流可进一步加以放大和测量。(5)测量装置:般常用的紫外光和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有3种测量装置,即电流表,记录器和数字示值读数单元。现代的仪器常附有自动记录器,可自动描出吸收曲线。 2常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1)721型分光光度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见下图11:图11 721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 仪器的外观如下见图12:图12 721型分光光度计1电源开关 2比色皿座架拉杆 3光亮细调旋钮 4“0”电位器旋钮5波长调节器旋钮6光亮粗调旋钮 7波长刻度窗 8比色皿暗箱盖 9读数表1)预热仪
39、器:为使测定稳定,将电源开关打开(1),使仪器预热2030min,为了防止光电管疲劳,不要连续光照。预热仪器时和在不测定时应将比色皿暗箱盖打开(8),使光路切断。2)选定波长:根据实验要求,转动波长调节器旋钮(5),使指针指示所需要的单色光波长(7)。3)调节“0”点:轻轻旋动调“0”电位器旋钮(4),使读数表头指针恰好位于透光度为“0”处(此时,比色皿暗箱盖是打开的,光路被切断,光电管不受光照)(9)。4)调节T=100:将盛蒸馏水(或空白溶液或纯溶剂)的比色皿放入比色皿座架中的第一格内,有色溶液放在其它格内,把比色皿暗箱盖子轻轻盖上(8),转动光量调节器旋钮(“6”为粗调旋钮,“3”为细调
40、旋钮)使透光度T=100,即表头指针恰好指在T=100处(9)。5)测定:轻轻拉动比色皿座架拉杆(2),使有色溶液进入光路,此时表头指针所示为该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9)。读数后,打开比色皿暗箱盖。6)关机:实验完毕,切断电源,将比色皿取出洗净,并将比色皿座架及暗箱用软纸擦净。注意事项:1)为了防止光电管疲劳。不测定时必须将比色皿暗箱盖打开,使光路切断,以延长光电管使用寿命。2)比色皿的使用方法:A拿比色皿时,手指只能捏住比色皿的毛玻璃面,不要碰比色皿的透光面,以免沾污。B清洗比色皿时,一般先用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洗净。如比色皿被有机物沾污,可用盐酸-乙醇混合洗涤液(12)浸泡片刻,再用水冲洗。不
41、能用碱溶液或氧化性强的洗涤液洗比色皿,以免损坏。也不能用毛刷清洗比色皿,以免损伤它的透光面。每次做完实验时,应立即洗净比色皿。C比色皿外壁的水用擦镜纸或细软的吸水纸吸干,以保护透光面。D测定有色溶液吸光度时,一定要用有色溶液洗比色皿内壁几次,以免改变有色溶液的浓度。另外,在测定一系列溶液的吸光度时,通常都按由稀到浓的顺序测定,以减小测量误差。E在实际分析工作中,通常根据溶液浓度的不同,选用液槽厚度不同的比色皿,使溶液的吸光度控制在0.20.7。(2)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见下图13:图13 722光栅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仪器外形如下图14:图14 722光栅分
42、光光度计外形图1电源开关 2波长旋钮 3波长刻度窗 4比色皿暗箱盖 5. 试样架拉手 6100%T旋钮 70%T旋钮 8灵敏度调节旋钮 9数字显示窗 10吸光度调零旋钮 11T/A/C选择开关 12浓度旋钮 1)在接通电源前,应对仪器的安全性进行检查,电源线接线应牢固,接地线通地要良好,各个调节旋钮的起始位置应该正确,然后再接通电源。2)将灵敏度调节旋钮调至“1”档(8)。调波长调节器(2)至所需波长。3)开启电源开关(1),指示灯亮,将T/A/C选择开关(11)置于“T”,调节透光度“100”旋钮(6),使数字显示“100.0”左右,预热20分钟。 4)打开比色皿暗箱盖(4)(光门自动关闭)
43、,调节“0”旋钮,使数字显示为“0.00”(9),盖上比色皿暗箱盖(4),将参比溶液置于光路,使光电管受光,调节透光度“100”旋钮(6),使数字显示为“100.0”。5)如果显示不到“100”,则可适当增加灵敏度调节旋钮档数(8),但应尽可能使用低档数,这样仪器将有更高的稳定性。当改变灵敏度后必须按重新校正“0”和“100”。6)按连续几次调整“00.0”和“100”后,将T/A/C选择开关(11)置于A,调节吸光度调零旋钮(10),使数字显示“0.00”。然后将待测溶液推入光路,显示值即为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值A。7)浓度 C 的测量。选择开关由“A”旋至“C”,将标准溶液推入光路,调节浓度旋
44、钮。使得数字显示值为已知标准溶液浓度数值。将待测样品溶液推入光路,即可读出待测样品的浓度值。8)如果大幅度改变测试波长时,在调整“00.0”和“100”后稍等片刻(因光能量变化急剧,光电管受光后响应缓慢,需一段光响应平衡时间),当稳定后,重新调整“00.0”和“100”即可工作。注意事项1)使用前,使用者应该首先了解本仪器的结构和原理,以及各个旋钮之功能。2)仪器接地要良好,否则显示数字不稳定。3)仪器左侧下角有一只干燥剂筒,应保持其干燥,发现干燥剂变色应立即更新或烘干后再用。4)当仪器停止工作时,切断电源,电源开关同时切断,并罩好仪器。(3)7200型分光光度计:UNICO7200型可见光分
45、光光度计的外形见图15:图15 UNICO7200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1波长选择旋钮 2波长刻度窗 3比色皿暗箱盖 4试样架拉手 5数字显示窗 6 键1)仪器基本操作A连接仪器电源线,确保仪器供电电源有良好的接地性能。B接通电源,使仪器预热20分钟(不包括仪器自检时间)(电源开关位于仪器背面)。C用键设置测试方式(6):透射比(T),吸光度(A),已知标准样品浓度值方式(C)和已知标准样品斜率(F)方式。D用波长选择旋钮(1)设置您所需的分析波长(2)。E将您的参比样品溶液和被测样品溶液分别倒入比色皿中,打开样品室盖(3),将盛有溶液的比色皿分别插入比色皿槽中,盖上样品室盖。一般情况下,参比样品
46、放在第一个槽位中。比色皿透光部分表面不能有指印、溶液痕迹,被测溶液中不应有气泡,悬浮物,否则将影响样品测试的精度。F将%T校具(黑体)置入光路中,在T方式下按“T”键,此时显示器显示“000.0”(5)。G将参比样品推(拉)入光路中,按“0A/100%T”键调0A/100%T,此时显示器显示的“BLA”直至显示“100.0”T或“0.000”A为止。H当仪器显示器显示出“100.0”%T或“0.000”A后,将被测样品推(拉)入光路,这时,您便可从显示器上得到被测样品的透射比或吸光度值。2)样品浓度的测量方法A已知标准样品浓度值的测量方法 A)用MODE键将测试方式设置至A(吸光度)状态 B)
47、用波长设置样品的分析波长,根据分析规程,每当分析波长改变时,必须重新调整0A/100和0T。 C)将参比样品溶液,标准样品溶液和被测样品分别倒入比色皿中,打开样品室盖,将盛有溶液的比色皿插入比色皿槽中,盖上样品室盖。一般情况下,参比样品放在第一个槽位中。比色皿透光部分表面不能有指印、溶液痕迹,被测溶液中不应有气泡、悬浮物,否则将影响样品测试的精度。 D)将参比样品推(拉)入光路中,按“0A/100%T”键调0A/100%T,此时显示器显示的“BLA”直至显示 “0.000”A为止。 E)用键将测试方式设置至C状态。 F)将标准样品推(或拉)入光路中。 G)按“INC”或“DEC”键将己知的标准
48、样品浓度值输入仪器,当显示器显示样品浓度值时,按“ENT”键。浓度值只能输入整数值,设定范围为0-l999 H)将被测样品依次推(或拉)入光路,这时,您便可从显分别得到被测样品的浓度值。B已知标准样品浓度斜率(K值)的测量方法A)用键将测试方式设置至A(吸光度)状态。B)用波长旋钮设置样品的分析波长,根据分析规程,每当分析波长改变时,必须重新调整0A/100和0T。C)将您的参比样品溶液和被测样品分别倒入比色皿中,打开样品室盖,将盛有溶液的比色皿插入比色皿槽中,盖上样品室盖。一般情况下,参比样品放在第一个槽位中。比色皿透光部分表面不能有指印、溶液痕迹,被测溶液中不应有气泡、悬浮物,否则将影响样
49、品测试的精度。D)将参比样品推(拉)入光路中,按“0A/100%T”键调0A/100%T,此时显示器显示的“BLA”,直至显示 “0.000”A为止。E)用键将测试方式设置至F状态。F)按“INC”或“DEC”键输入己知的标准样品斜率值,当显示器显示标准样品斜率时,按“ENT”键。这时,测试方式指示灯自动指向“C”,斜率只能输入整数。G)将被测样品依次推(或拉)入光路,这时,您便可从显示器上分别得到被测样品的浓度值3)使用注意事项 A仪器应放置在室温在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5的环境中工作。B放置仪器的工作台应平坦,牢固,不应有振动或其他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现象。C强烈电磁场,静电及其他电磁干
50、扰,都可能影响仪器正常工作,放置仪器时应尽可能远离干扰源。 D仪器放置应避开有化学腐蚀气体的地方,如硫化氢、二氧化硫,氨气等。E仪器应避免阳光直射。F仪器使用在额定电压的10范围内,频率变化在1Hz范围内,并要有良好的接地。G仪器通电前检查A)接通电源,让仪器预热至少二十分钟,使仪器进入热稳定工作状态。B)仪器接通电源后,即进入自检状态,首先显示“UNICO”,数秒后显示为:0.A(或-0.A),即自检完毕。三、PCR仪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选择性体外扩增DNA或RNA片段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与临床诊断中。虽然PCR基因扩
51、增仪的生产厂家、型号很多,工作原理不尽相同,使用方法也不尽一致,但都具有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的趋势,这对于使用者来说比较方便,只要参考说明书轻轻触动键钮,输入或改变扩增程序、反应时间、温度等,置入扩增样品,扩增仪就会自动完成整个扩增过程。这里仅以PE公司的PCR仪480为例,简单介绍该型机的使用。1打开主机电源,进入主菜单 Main Menu;2按箭头键选择文件 File 菜单,对原有程序进行编辑,或新建新程序; 3新建扩增程序:开机后,屏幕显示版本信息后,出现step to edit file# 3。SOAK file# 1的编辑:file# 1是在某一温度下持续无限长时间,即只可修改温度。
52、按 file 1Enter键;显示SOAK temperature (0-100) 25;可根据实验需要修改温度,如要30,按3、0,再按Enter键,显示End of file,RUN-STORE-PRINT,按NO,使光标至store 的下方,按Enter 或yes键显示:File store Enter user# 选择自己的数码代号,按数字键盘后,按Enter键,显示:file store Enter file#选择空白程序号,按数字键盘,按Enter键,显示 Yes to store User # file # 按yes键,此号即为用户存储程序。Time delay File # 2
53、 的编辑:Time delay file #是在某一温度下保温有限时间,按 file 2Enter键,显示:Time delay File Step to edit file # 2 按step 键,显示 delay time (0-999) 7 min 0 sec 按要求修改后按enter键,调好min,sec后,显示beep while delay? NO- YES,按NOEnter,显示 link to a stored file,若无需连接,按0Enter,按NO,让光标停留在store 下方,按Enter,按自己的数码代号,按Enter,按程序代号,按 yes (yes to sto
54、re)。File # 3 的编辑:File # 3是温度循环,温度上升和下降比File # 4慢,编此程序大致同File # 4。File # 4的编辑:File # 4是程序循环,温度上升和下降快。按File 4Enter,显示 step- cycle file Step to edit File # 4,按step,显示:seg1 target temperature 94,如需修改则按数字键后,按enter,否则直接按enter,显示:seg1 segment time (0-999)1 min 0 sec 修改好min,sec 后,按enter,显示:seg2 target tempe
55、rature 37 温度时间修改方法同上,完成后按enter,显示:seg3 target temp 72,温度时间修改同上,seg 4 全部按0,按 enter,显示:auto seg extension NO- YES,按NO,显示:auto seg extension,NO- YES,按enter(step/yes) 回答 yes,显示: extension per cycle (0-59)1 如果每个循环是延长1 sec,按enter,否则修改后按enter 键,显示:cycle count (1-99)25,修改后, 按 enter 键,显示 link to store file (
56、0-99,0= shut off) 0,若不与其它程序连接则按0,enter. 若与其它程序连接则按程序号,按enter,end of file RUN STORE-PRINT 按NO,光标至 STORE 下方,按ENTER,显示: file store enter file # 按程序代码,按enter,显示 yes to store User # file # 按YES。清除程序:按 file 所要清除的程序号enter,按file clear,显示 file # deleted,enter new file #,这样你所需要清除的程序被清楚,这一空白程序则可编入新程序。4设置一个PCR体
57、系:一般包括7步:(1)预变性:可用9495,210min,一般用5min。(2)变性:一般用94,30s2min,一般45s1min。(3)退火:温度自定,30s2min。(4)延伸:7075,一般72,对于2kb,2kb,每增加1kb加1min。(5)循环数:一般2535个循环。(6)最终延伸:72,515min。(7)保存:10,时间设为0。5按 Start ,运行程序; 6运行程序结束后,取出扩增管,冷却热盖装置,关闭电源; 7清理台面,认真做好仪器使用记录 HYPERLINK l _Toc189807822第四节、如何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做完每个实验后的总结。通过汇报本人的实验过程
58、与结果,分析总结实验的经验和问题,加深对有关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是学习撰写研究论文的过程。实验报告基本格式如下:实验(编号) 实验名称 年级专业 姓名 日期 页数(一)目的和要求(二)原理(三)试剂和仪器(四)操作方法(五)实验结果(六)讨论书写实验报告应注意以下几点:(1)书写实验报告最好用练习本。也可以用单篇报告纸,为避免遗失,实验课全部结束后可装订成册以便保存。(2)简明扼要地概括出实验的原理,涉及化学反应,最好用化学反应式表示。(3)应列出所用的试剂和主要仪器。特殊的仪器要画出简图并有合适的图解,说明化学试剂时要避免使用未被普遍的商品名或俗名。(4)实验方法步骤的描述要简洁,
59、不要照抄实验指导书或实验讲义,但要写得明白,以便他人能够重复。(5)为了能重复以前的某些实验结果,或此次的结果能在今后再现,因此应记录实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而不是照抄实验指导书所列应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并记录实验现象的所有细节。如只报告一个特殊实验中生成一种黄色沉淀是不够的。沉淀的真实颜色是什么,亮黄、橘黄或其他?沉淀是多,是少,是胶状还是颗粒状?什么时候形成沉淀,立即生成、缓慢生成、热时生成还是冷却时生成?所有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但常常被忽视。报告在实验中的真实发现对学生将是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训练。在科学研究中,仔细观察,特别注意未预期的实验现象是十分重要的,这些观察常常引起意外的发现,而且为了
60、重复工作也需要准确的实验报告。在实验报告中只写“处死大鼠并取肝”是十分不合适的,必须给出鼠的品种、性别、年龄和体重。鼠是饥饿的还是饱食的,它是否用某种方式处理过?是如何处死它的?在评价实验结果时,上述各种因素都可能十分重要,因此必须记录。(6)讨论不应是实验结果的重述,而是以结果为基础的逻辑推论。如对定性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基础上应有一简短而中肯的结论。讨论部分还可以包括关于实验方法(或操作技术)和有关实验的一些问题,如实验异常结果的分析,对于实验设计的认识、体会和建议,对实验课的改进意见等。 HYPERLINK l _Toc189807851第五节 核酸分离纯化技术实验一、基因组DNA的提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花园青石材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船用配件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科技纸雕艺术立体纸艺制作教程
- 2025年度股东清算与公司债务清偿一体化协议
- 红木家具连锁加盟与区域销售代理合同2025
- 2025年度旅游项目导游临时劳务用工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福建省劳动合同解除与补偿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私人土地买卖合同范例:环保产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协议
- 店铺监控合同范本
- 艺人经济的合同范本
- 巴马格纺丝控制系统软件说明书(共46页)
- 肺结核患者管理ppt课件
- 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清华大学MBA课程——运筹学
- 《计量经济学》超全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湿法冶金浸出净化和沉积PPT课件
- 生产现场作业十不干PPT课件
- 雨污水管网劳务施工分包合同
- 通信杆路工程施工
- 初中物理光学经典题(共23页)
- 封条VVTT检查流程程序参考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