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_第1页
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_第2页
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_第3页
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_第4页
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规 划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简写本)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二一三年六月目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58878524 1工程规划简述 PAGEREF _Toc358878524 h 1HYPERLINK l _Toc358878525 2规划环评工作过程 PAGEREF _Toc358878525 h 3HYPERLINK l _Toc358878526 3环境简况 PAGEREF _Toc358878526 h 3HYPERLINK l _Toc358878527 3.1自然环境 PAGEREF _Toc3588

2、78527 h 3HYPERLINK l _Toc358878528 3.2社会环境 PAGEREF _Toc358878528 h 4HYPERLINK l _Toc358878529 3.3陆生生态 PAGEREF _Toc358878529 h 5HYPERLINK l _Toc358878530 3.4水生生态 PAGEREF _Toc358878530 h 6HYPERLINK l _Toc358878531 3.5环境敏感区 PAGEREF _Toc358878531 h 7HYPERLINK l _Toc358878532 3.6水环境现状 PAGEREF _Toc3588785

3、32 h 8HYPERLINK l _Toc358878533 3.7主要环境问题 PAGEREF _Toc358878533 h 8HYPERLINK l _Toc358878534 3.8环境发展变化趋势分析 PAGEREF _Toc358878534 h 9HYPERLINK l _Toc358878535 4规划分析 PAGEREF _Toc358878535 h 9HYPERLINK l _Toc358878536 5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PAGEREF _Toc358878536 h 10HYPERLINK l _Toc358878537 5.1可持续发展预测 PAGEREF _Toc

4、358878537 h 10HYPERLINK l _Toc358878538 5.2水文水资源 PAGEREF _Toc358878538 h 12HYPERLINK l _Toc358878539 5.3水环境 PAGEREF _Toc358878539 h 14HYPERLINK l _Toc358878540 5.4陆生生态 PAGEREF _Toc358878540 h 16HYPERLINK l _Toc358878541 5.5水生生态 PAGEREF _Toc358878541 h 18HYPERLINK l _Toc358878542 5.6生态敏感区 PAGEREF _To

5、c358878542 h 19HYPERLINK l _Toc358878543 6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 PAGEREF _Toc358878543 h 20HYPERLINK l _Toc358878544 7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监测计划 PAGEREF _Toc358878544 h 22HYPERLINK l _Toc358878545 7.1水资源保护 PAGEREF _Toc358878545 h 22HYPERLINK l _Toc358878546 7.2水环境保护 PAGEREF _Toc358878546 h 23HYPERLINK l _Toc358878547 7.3生态

6、环境保护 PAGEREF _Toc358878547 h 24HYPERLINK l _Toc358878548 7.4生态环境敏感区保护 PAGEREF _Toc358878548 h 24HYPERLINK l _Toc358878549 7.5环境监测计划 PAGEREF _Toc358878549 h 25HYPERLINK l _Toc358878550 8公众参与过程及处理结果 PAGEREF _Toc358878550 h 25HYPERLINK l _Toc358878551 9综合评价结论 PAGEREF _Toc358878551 h 261工程规划简述(1) 工程规划任务

7、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的开发任务为: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和唐东地区农业供水为主,通过退还被城市挤占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改善该地区的农业用水条件和生态环境。(2)规划水平年和设计标准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水平年为2030年。城乡生活和工业供水保证率采用95%,农业灌溉保证率采用7080%。(3) 工程总体布局根据对区域水资源分析,现阶段拟定了两处水源,分别为丹江口水库水源和汉江中下游干流。汉江中下游干流初步选择雅口和王甫洲两个取水点,经比选后选择王甫洲水源方案进行总体方案比选。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引水量13.98亿m3,扣除南水北调中线规划中分配给唐西和唐东的11.07亿m3(清泉沟隧洞引水),

8、随州和大悟新增的2.91亿m3水量可从清泉沟引水,也可从汉江中下游干流引水,如从清泉沟引水,有自流和提水两种方式,形成不同的输水线路(方案一和方案二);新增的2.91亿m3水量如从汉江干流提水后再与清泉沟引水(已分配水量)线路相接(简称“汉江提水”),形成方案三。方案一线路起点为清泉沟隧洞分水塔,终点为大悟县城北部,线路自西北向东南横向穿越老河口市、襄州区、枣阳市、随县、曾都区、广水市以及大悟县等地,向唐东地区的大中型灌区和襄阳市的襄州区、东津新区、枣阳市,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广水市及孝感市的大悟县城镇供水。线路总长261.338km,起点水位152.0m,终点水位100.25m。工程永久占

9、地8499亩,临时占地22225亩。方案二为清泉沟提水方案,利用25.0km引丹总干渠(隧洞出口三同碑节制闸),三同碑闸后新建渠道。设两级泵站提水,新建一级泵站(赵庄泵站)提水,扬程13.5m;一级泵站后新建渠道经七方镇、小套楼至刘桥水库,新建二级泵站(刘桥泵站),扬程13.55m,提水至方案一自流线路高程。线路总长270.502km,起点水位143.59m,终点水位100.25m。工程永久占地13680亩,临时用地20547亩。方案三清泉沟自流引水+汉江提水,清泉沟自流引水起点为清泉沟隧洞,线路与方案一相同;汉江提水起点为王甫洲库区,设两级泵站提水,王甫洲支线总长18.313km。组合方案线

10、路总长度279.651km;永久占地9221亩,临时用地26118亩。(4)调蓄工程布局和分水口门受水区主要调蓄工程(主要是大中型水库)为32座水库,其中充蓄调节水库19处(含在线调节水库,其中大中型水库18处,小型1处),总兴利库容6.59亿m3,补偿调节水库13处,总兴利库容5.40亿m3。规划在总干渠沿线共布置了22个分水口门,其中唐东地区9个,随州府澴河北区12个,大悟澴水区1个,分别向充蓄和在线调节水库、城市(乡镇)水厂和个别渠道补水。(5)工程占地与移民安置规划本规划三个代表方案建设征地涉及的主要实物如下:方案永久占地8499亩,临时用地22225亩;方案永久占地13680亩,临时

11、用地20547亩;方案永久占地9221亩,临时用地26118亩。方案一基准年生产安置人口4573人,规划水平年4698人;搬迁安置人口1486人,规划水平年1527人;方案二基准年生产安置人口7207人,规划水平年7404人;搬迁安置人口3209人,规划水平年3297人;方案三基准年生产安置人口4938人,规划水平年5072人;搬迁安置人口1863人,规划水平年1914人。生产安置初步选定以土地为依托、以大农业为主辅以二、三产业的安置方式。采取以本村内调整耕地为主要措施,并通过改造中低产田、改善水利条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养殖业以及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等手段,提高农产品单产和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

12、2规划环评工作过程在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环评体现了早期介入和环评优化的原则,在规划方案编制之初,环评专业就提出规划方案在环境保护方面应注意的原则和要求,如引水规模要不影响南水北调和汉江中下游生态用水,输水线路布置应尽量避开沿线各类生态敏感区等。在2013年1月全面展开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环评工作,根据规划工程范围,识别了影响范围内主要环境敏感区和环境限制性因素,编制了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篇章”,并接受了水规总院的咨询和审查。随后,按照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编制和报批工作的统一安排,编制了本报告。在规划环评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开展了现场查勘,收集了

13、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环境影响复核报告、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报告等汉江中下游相关资料,联合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环科院开展了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的影响研究、陆生生态影响评价、受水区水污染防治方案,通过对各方案预测评价,进一步对方案比选、可引水量和水资源配置计算、汉江中下游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等方面提出环保要求,并在报告书形成初稿和简写本后进行第二次公众参与公示。在充分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内容及重点,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和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长江水保所于2013年6月编制完成了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3环境简况3.1自然环境(1)水源地及

14、下游区丹江口库区年均降雨量850950mm,水库入库支流较多,有堵河、神定河、泗河、官山河、浪河、丹江、淇河、老灌河等。多年平均入库水量408.5亿m3,扣除各种损耗后实际年均入库水量为395亿m3。汉江中下游取水点位于王甫洲库区,王甫洲梯级位于湖北省老河口市汉江干流上,上距丹江水利枢纽30km,老河市市区下游约3km处。汉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分布总趋势是南多北少,年平均降水量800-1100mm,雨量主要集中在5-9月,受降雨影响,径流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汛期(510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8.9%。汉江中下游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具有高山、丘陵、平原、湿地等多种地貌类型,主要

15、支流有北河、南河、唐白河、蛮河、竹皮河5条。目前,汉江中下游区规划和已建的梯级工程有丹江口、王甫洲、新集、崔家营、雅口、碾盘山、兴隆等共七级。(2)输水沿线及受水区鄂北地区位于湖北省北部,涉及襄阳市的襄州区、枣阳市,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广水市,孝感市的大悟县。鄂北唐白河地区属南阳盆地南缘,为岗垄相间、波状起伏的岗地地貌,府澴河流域上游地处大洪山和桐柏山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多为丘陵山地。鄂北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7501100mm,降水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9月占全年的70%左右,年径流深200450mm, 59月径流约占全年径流的73。规划区域主要有唐白河和府澴

16、河两大水系。唐白河为汉江中游左岸一级支流,干流全长352km(其中湖北省内长48.6km),集水面积24500km2(湖北省4439km2),上游分唐河、白河两支,均发源于河南省。府澴河为长江中游下段北岸一级支流,全长348km,域集水面积14455km2,流域平均海拔高程133m。3.2社会环境(1)水源地及下游区丹江口库区共涉及湖北省丹江口、郧县、郧西、十堰及河南省淅川5个县(市),幅员面积为13943km2,2010 年末区域内总人口1709.1 万。库区人均生产总值16525 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6%。耕地面积99.23万公顷,农村人口1031.78 万人。三产业结构为16.8:

17、46.3:26.7,农业比重较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汉江水源区王甫洲库区主要涉及湖北省老河口市,2011年末全市总人口为53.31万人,分布有回族、满族、蒙古族等15个少数民族。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57亿元。汉江中下游湖北省内行政区主要有襄阳市、荆门市、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孝感市及武汉市,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密集,自然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量与全国水平相当。据2009年底资料统计,区域范围内总耕地面积47153.01km2,人口1502.66万人,国内生产总值2094.2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706.88亿元。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的粮仓和重要的产业基地,是汉江流域经济发展的

18、中心。(2)输水沿线及受水区输水沿线从西向东穿越的行政区依次为:襄阳市的襄州区部分、枣阳市全部,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部分及广水市,孝感市的大悟县部分。据统计,规划区2010年总人口32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1.06万人,城镇化率43.3%;耕地面积485.0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44.8万亩;国内生产总值495.2亿元,第一产业100.6亿元,第二产业209.1亿元,其中工业185亿元,第三产业185.5亿元。三产结构比例为20.31:42.23:37.46。3.3陆生生态(1)水源地及下游区据调查丹江库区共有67个群落的138科782属1780余种植被种类,珍稀特有植物33种,分别隶属

19、于26科,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20种(二级保护植物9种,三级保护植物11种),其余13种为湖北省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丹江库区动物属于古北界的华北区。两栖类共7种,爬行类共9种,鸟类共130种,兽类约有33种,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林区。丹江库区及周边共有2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均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汉江中下游流域属于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流域绝大部分是海拔100m以下的平原,西北部有少量海拔100250m 的岗地,均已被开发为栽培植被区,为典型的农田植被。林地则多集中在西北部的少量低山丘陵地带,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乌桕、茶、油茶、桑等。据统计汉江中下游区现有陆生高等野生动

20、物222种,其中鸟类137种,两栖类21种,爬行类17种,兽类47种。初步统计汉江中下游区现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动物36种,其中兽类10种,鸟类25种,两栖类1种。(2)输水沿线及受水区输水沿线及受水区生态系统可划分为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城镇/村落生态系统四大生态系统。其中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占评价区总面积的42.58%,湿地生态系统最少,仅占评价区总面积的7.10%。评价范围内耕地和林地面积占整个评价区总面积的84.28%,说明耕地和林地是评价区的模地,是生态系统对景观具有控制作用的部分。陆生生物方面,规划范围维管束植物共有142科429属669种(包括栽培种),包括蕨类

21、植物8科8属9种、裸子植物7科13属16种、被子植物127科408属644种。主要植被类型有6个植被型组、11个植被型、37个群系。现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品种26种,国家级6种,分别为南方红豆杉、红豆杉、水杉、银杏、水松、伯乐树;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0种。据调查,规划范围内共有两栖类陆生动物20种,爬行类37种,鸟类230种,兽类57种。评价区范围内陆生脊椎动物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即东方白鹳和中华秋沙鸭;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2种;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94种。水土流失方面,本项目所经的老河口市、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随州市的随县、曾都区、广水市以及孝感市的大悟县属于省级水土流

22、失重点治理区。经现场调查,项目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形态主要为面蚀,其次为沟蚀,属于轻度土壤侵蚀区域。3.4水生生态(1)水源地及下游区据调查丹江口水库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65属169种,浮游动物有85属128种,底栖动物20科34种(属)。库区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物种丰富,共计有30科56属90种。其中蕨类植物3科3属4种,单子叶植物12科31属51种,双子叶植物15科22属35种。据调查水库共有鱼类68种,其中鲤科占总数的64.7%。汉江中下游浮游植物有7门51属72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共计36种,其中挺水植物15种、浮叶植物2种、沉水植物13种、漂浮植物6种;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

23、、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4纲,共计23科35属43种;底栖动物35种,其中环节动物3 种、软体动物15种、节肢动物16 种、扁形动物1种。汉江中下游现有鱼类75种,分别隶属14科56属,其中鲤科48种。珍稀保护鱼类包括多鳞白甲鱼、细尾蛇鮈、鯮、鳤、长吻鮠等。 (2)输水沿线及受水区据调查,受水区浮游植物种类有64种,其中硅藻门26种,绿藻门21种,蓝藻门9种,裸藻门4种,隐藻门2种,甲藻门1种,金藻门1种。唐白河渔业资源有喜低温流水型鱼类(犁头鳅、中华文胸鳐等)、洄游性鱼类(长颌鱭等)、半洄游性鱼类(鲢、草鱼等)和广布性鱼类(鲤、鲫等)。府澴河鱼类资源与唐白河渔业资源类似。输水沿线及受水区保护鱼

24、类有5种,为多鳞白甲鱼、细尾蛇鮈、鯮、鳤和长吻鮠。3.5环境敏感区(1)水源地及下游区水源区分布有2处自然保护区,为丹江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梨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有14处产粘性鱼类的产卵场,有1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丹江鲌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源下游区有17处饮用水源保护区;还分布有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为梨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有2处,分别为汉江钟祥段鳡鳤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汉江沙洋段长吻鮠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现有4个“四大家鱼”的产卵场(宜城、钟祥、马良、泽口)、5个其它经济鱼类的产卵场(茨河、襄樊、宜城、钟祥、马良)、11个小型鱼类的产卵场。分布有4

25、处湿地公园,为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长寿岛国家湿地原因、崔家营省级湿地公园和月亮湾城市湿地公园。(2)输水沿线及受水区输水沿线及受水区分布有北郊、刘桥、先觉庙3处饮用水源保护区、5处自然保护区为大洪山银杏自然保护区、大贵寺自然保护区、梨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七尖峰兰花自然保护区、宜城市长北山自然保护区、枣阳市兰科自然保护区、枣阳市熊河湿地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为中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风景名胜区为随州市大洪山风景名胜区、古隆中风景名胜区、青龙山-白水寺风景名胜区、炎帝神龙烈山风景名胜区、桐柏山太白顶风景名胜区、熊河风景名胜区;3处饮用水源保护区为受水区在线和调蓄水库,位于受水区内的6处

26、风景名胜区和5处自然保护区内未安排规划项目,规划方案从地下穿越中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3.6水环境现状(1)水源地及下游区根据丹江口库区凉水河、陶岔、坝上3个断面2010-2012年水质监测数据评价表明: 3个断面水质优良,不同水期水质均可以满足类标准。丹江口、老河口、格垒嘴、襄樊五水厂、宜城水厂、皇庄、仙桃、宗关8个断面2010-2012年监测数据评价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以类水质为主,对水质类别起主要影响作用的水质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部分水质监测断面不同年份水质数据超标。超标的主要因子是氨氮和总磷。2010年汉江中下游流域废水排放总量约1.85亿t/a,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总量3.

27、21万t/a,氨氮排放总量4869.87t/a。排放量最多的是襄樊市,占总排放量15.6%。(2)输水沿线及受水区201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0.58亿m3,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约0.76亿m3,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约0.66亿m3。目前受水区范围内已建成污水处理厂6座,处理级别均为2级,总处理能力为27万t/d,实际处理废水水量为约0.61万 t/d,污水处理设施尚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输水沿线主要调蓄水库刘桥、北郊、先觉庙水库水质基本在类以上,大部分时段为类,满足水质目标要求。唐白河程河、闸口断面水质较好,近几年稳定在类,朱集、董坡断面水质相对较差,水质在劣类之间徘徊,总磷超标。府澴河较唐白河

28、水质差,尤其是澴水草店、府河大桥断面近几年水质均为劣类,超标的主要因子是氨氮、总磷。3.7主要环境问题(1)水源地及下游区丹江口库区目前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主要的环境问题为库区上游矿产资源开发对库区饮用水水质存在安全隐患。汉江中下游主要环境问题为洪涝灾害频繁、干旱威胁大、水环境污染加剧。(2)输水沿线及受水区受水区目前主要环境问题有:资源性缺水严重,水质性缺水并存;水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旱灾频繁,制约社会经济发展。3.8环境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丹江口库区:一方面,随着库区城市化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生活污染源对汉丹江各河流水体的影响会越来越严重,目前区域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群众

29、生活贫困,产业结构转型的速度不会过快,工业污废水排放对丹江库区水源的污染隐患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另一方面,随着规划水平年一批生活、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以及丹江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污水处理率大大增加,库区污染负荷有减小的趋势。总体来说,尽管规划水平年丹江口库区水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的隐患依然存在,但随着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会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汉江中下游:汉江中下游规划梯级全部建成运行后,叠加南水北调调水的影响,主要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速和水位呈降低趋势。主要受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影响,汉江中下游水资源总量

30、减少使环境净化功能失去了物质基础,导致水环境容量损失,且水环境容量损失主要集中在丹江口坝下至兴隆河段。汉江中下游现有梯级的建设使汉江中游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的数量增加,并改变了原有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群结构。丹江口水库下泄低温水和王甫洲、崔家营的阻隔作用对所在江段鱼类产生较大影响。汉江中下游规划的其他枢纽建成后,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对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的鱼类繁殖造成不利影响,现有的一些四大家鱼产卵场将缩小或消失,对汉江中下游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4规划分析 本工程规划任务明确,即“以城乡生活、工业供水和唐东地区农业供水为主,通过退还被城市挤占农业和生态用水,改善该地区的农业用水条

31、件和生态环境。”与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相符。湖北省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是一项区域调水工程规划,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关于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的要求。从与国家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分析来看,规划工程虽然以保证城镇生活与工业供水为首要任务,但在资源的配置上则以当地水源供给农业与生态环境用水为主,引入水量则以城市需水为主,通过置换城市占用的部分当地水来体现“兼顾农业和生态”的目标,从而体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对于丹江口水库以下河道,确保水库下游汉江干流主要控制断面最小下泄流量满足长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

32、0)以及汉江流域综合规划(长江水利委员会)确定的最小下泄流量要求。规划涉及到丹江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梨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区,汉江中下游水量减少造成湿地水域面积减小,减小比例虽然不大,但对保护对象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针对工程规划对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输水工程穿越中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主要采取隧洞方式穿越,影响较小。规划工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法规是符合的。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缺水矛盾,改善鄂北地区水环境状况,遏制受水区生态环境退化的

33、趋势,缓解受水区的缺水状况,保障受水区未来国民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发展,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等是一致的。从与上层水利水电规划的协调性分析来看,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符合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5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5.1可持续发展预测受水区工农业发展不协调。农业生产成本高、干旱损失大,难以长期稳产高产;工业基础薄弱。鄂北地区是农业活动活跃区,粮食是该区域的主要农作物,由于长期缺水,严重影响的粮食产量,制约农业经济产值的提高。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后,将从根本上解决鄂北地区资源型缺水问题,解决因为

34、缺水制约农业和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促进鄂北地区社会经济朝着十二五规划发展方向发展。由于持续的干旱缺水,造成社会问题日益增多,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尤其是2011和2012年,农村和城市供水出现严重危机,城区自来水厂只能间歇性供水,当地群众水事矛盾纠纷不断。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可从根本上缓解鄂北地区资源型缺水矛盾,解决因缺水引发的社会问题,促进鄂北地区社会可持续发展。受水区水资源过度开发,挤占了下游河道的生态需水,恶化了水生态环境,致使府澴河等中小河流现状水生态问题十分突出。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后,将退还被城市挤占农业灌溉和生态用水,改善该地区的农业用水条件和生态环境,对促进鄂北地区的环境可持

35、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汉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分析,汉江流域皇家港及皇庄等控制节点的生态基流分别为174m3/s、200m3/s,经对比分析,清泉沟增加引水7.72亿 m3后,上述两断面月平均流量均大于各断面要求的生态基流,引水点水资源承载力可以满足鄂北引水要求。2030年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实施前,受水区涉及襄州区、东津新区、枣阳市、随县、曾都区、广水市和大悟县均将超过水资源承载的最优人数,引水后受水区承载最优人口和最大人口均得到提升,但襄州区、东津新区、曾都区、大悟县的实际人也超过水资源承载最大人数,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极大解决了受水区水资源问题,但受水区还需要通过节水、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

36、,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实施前,评价范围生态环境状况指数48.30,属于生态环境状况一般,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水平一般,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但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制约性因子出现。规划实施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增加到57.28,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有所改善,生态承载力有所增加,生态环境状况由一般升级为良好。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后,由于区内城镇化率的提高,区内农业人数有大幅度减少,区内耕地资源承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5.2水文水资源 (1)丹江口水库可引水量分析根据有关成果计算得出,2030水平年丹江口水库净入库水量345.75亿m3,向中线一期工程陶岔供水93.40亿m3。在不影响前述基础方案即

37、中线一期工程2030水平年调水方案中陶岔调水过程的前提下,以汉江干流控制断面的要求条件为约束,从丹江口水库下泄供给汉江中下游干流用水区的河道外用水中调整部分水量到清泉沟。在既满足汉江中下游河道内需水要求,又有相应补偿措施,能从汉江中下游各供水小区中调整给鄂北地区使用的河道外水量为3.52亿m3(其中上游引提水区0.04亿m3,漳河灌区1.55亿m3,兴隆灌区0.44亿m3,汉川二站灌区1.49亿m3),加上丹江口水库弃水2.34亿m3和原分配给唐西、唐东地区的11.07亿m3水量,可供鄂北受水区和唐西地区引用的水量为16.93亿m3。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所确定的引水规模和引水过程均可行。(2)对

38、汉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在多年平均、P=10%、P=50%设计频率下,沿程各典型断面平均流量降幅从上游至下游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多年平均条件下,推荐方案实施后,黄家港断面逐月流量过程变化量范围为990 m3/s,变化程度为1.47%6.70%;对比方案实施后,黄家港断面逐月流量过程变化量范围为1378 m3/s,变化程度为1.34%5.83%,水位变幅在0.010.09 m之间。枯水年推荐方案实施后,黄家港断面逐月流量过程变化量范围仅为18m3/s,变化程度为0.10%1.58%;黄家港断面水位变幅在00.01m之间,仅7月份和10月水位有所下降,其余月份水位基本持平。二维水动力模拟分析表明,鄂

39、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规划实施后,多年平均条件下,黄家港、王甫洲坝下、胡家洲、新集、襄阳、崔家营6个断面平均流速减少了0.010.03m/s,减少程度为2.5%8.7%;P=90%条件下,6个断面平均流速减少了0.010.03m/s,减少程度为4.09%7.87%。总体来说,规划实施后河道流量有一定程度减少,流速呈现变缓的趋势,但流速的最大变幅不超过0.08m/s,且随着沿程水量的不断恢复,河道减水对流速的影响将进一步弱化。(3)对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的影响1)水资源配置鄂北地区从汉江中下游调整水量2.91亿m3,其中从汉江中下游干流用水区供水中调整2.44亿m3(东津新区0.03亿m3,荆钟右、大

40、碑湾和胡集工业区1.24亿m3,兴隆灌区0.36亿m3,兴隆以下0.81亿m3),利用丹江口水库弃水0.47亿m3。水量调整后,湖北省总用水不变,只是改变了取水位置,荆门市、孝感市部分由汉江供水的用户改由长江供水。2)汉江中下游供水影响规划实施后,汉江下游多年平均减少供水量为2.44亿m3,占原供水量(162.37亿m3)的1.50%。1959年受影响水量最大,为6.84亿m3,占原供水量(192.13亿m3)的3.56%。95%枯水年(1966)年供水量变化量为2.06亿m3,占原供水量(154.44亿m3)的1.33%。清泉沟增加引水后,汉江中下游干流减少的供水量均由当地其他水源补充,不影

41、响河道外用水。3)对汉江中下游闸站的影响鄂北增加引水(清泉沟引水由11.07亿m3增加到13.98亿m3)后,因可引水量分析时对枯水年份进行了控制,同时增加的水量大多在河道外用水中进行了调整,因此各断面特征水位较引水前基本无影响,设计水位和最低运行水位均无变化。4)对汉江中下游航运的影响按清泉沟增加引水与相应航道等级相同保证率计算丹江口断面的枯水及中水流量,计算结果表明:清泉沟增加引水后,下泄95%频率的枯水流量为490m3/s,50%频率的中水流量为498m3/s,多年平均条件下23月流量小于490m3/s。清泉沟增加引水后,多年平均条件下部分月份无法满足航运要求,需对引水过程进一步优化。5

42、)对梯级发电的影响清泉沟引水对汉江干流中下游各电站的电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多年平均发电量均有一定减小,减小幅度在0.4%0.8%之间。(4)对受水区水文水资源影响经水资源配置平衡计算,受水区规划水平年2030年总需水量25.29亿m3,引水后受水区供水总量23.94亿m3,引水后受水区缺水量仅为1.34亿m3。工程实施后改变了区域水资源格局,引入了大量清洁水源,可以极大缓解鄂北受水区日益加剧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农业灌溉保证率达到72%以上,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满足规划目标要求。引水工程实施后,受水区河流将返还长期被工业、生活用水压占的生态水量,使下游河流生态下泄水量得

43、到保障,“三生用水”更趋于合理化;地表水供水的增加也将减少当地地下水的开采,从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5.3水环境(1)水源区及水源下游区丹江口库区20102012年水质满足类水标准,同时,考虑国家为保证丹江口水库一库清水,实施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规划,根据目前措施落实情况,足以保证丹江口水库水质在2030年保持在类水以上,可保障本规划引水水源水质安全。1)水源下游区污染源预测以汉江中下游各县市2010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和COD排放量、氨氮排放量为基准,预测2030年,汉江中下游城市COD排放量达5.05万t/a,氨氮排放量达7675.65 t/a。取各类污染源入河系数为

44、0.83,得到评价河段规划水平年废污水入河量为6.20亿t,主要污染物入河量COD为4.27万t,氨氮为1.19万t。2)水质预测一维水质预测襄阳五水厂、皇庄、仙桃、宗关断面从年际变化来看,丰水年水质较优,枯水期水质相对较差;其中襄阳五水厂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在枯水季节的浓度较高,氨氮的浓度在2月和10月都较高,总磷浓度的最大值出现在2月;皇庄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在7、9及11月较高,氨氮浓度在11月份达到最高,总磷浓度在4、11月份最大;仙桃断面受引江济汉工程影响,水体总体水质变化相对较为平缓;汉江宗关断面受下游武汉市城市排污影响,各预测指标浓度相应于上游3个断面均有所上升。各断面水质均可以满足规划

45、的水功能区目标要求。沿程一维水质预测结果表明,丰水年,除宗关断面总磷外,其余各断面各指标水质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平水年相对丰水年水质有所变化,襄阳五水厂断面、宗关断面水质相对较差,均为类,其余各断面各指标均达到类;枯水年水质最差,各指标浓度较平水年、丰水年均有所增加,但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可以满足水功能区目标要求。二维水质预测结果分析丹江口坝址至崔家营江段利用平面二维模型进行水质预测,选择岸边水域10m、30m、50m、80m水域以及河道中泓,对各预测指标浓度进行统计。中泓水质预测成果与一维水质预测成果基本相似

46、,城市江段水质相对较差,非城市江段水质相对较好。规划实施后,城市江段各指标变化程度相对较明显,尤其是襄阳江段,90%保证率条件下,岸边水域10m、30m、50m、80m范围内,各指标变化范围均为断面中最高,其中,氨氮变化程度显著,总磷其次,高锰酸盐指数变化相对较小,氨氮浓度左岸变化程度均在29%以上,右岸相对较为剧烈,各水域范围浓度变化程度均达到30%以上。从时间角度,枯水年,规划实施对河段水质影响较大,规划实施前后,岸边水域水质浓度变化程度明显。岸边水域30m范围内基本都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水质标准,不满足汉江襄阳开发利用区二级区水质目标要求。选择襄阳市政隆中

47、排污口进行典型排污口污染带预测,规划实施后污染带范围较实施前有所增加,总体呈长度、宽度均有所增加的趋势。总磷和氨氮浓度形成的污染带长度较大,尤以枯水年污染带范围最大。根据计算,枯水年该排污口污染带范围为长4130m,宽65m,规划实施后,该排污口污染带范围为长4450m,宽70m,污染带范围增大明显。3)水环境容量变化分析根据汉江中下游干流梯级开发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研究报告,考虑南水北调中线调水95亿m3,考虑汉江中下游四项补偿工程以及梯级规划全部实施后,规划水平年COD水环境容量为25.76万t/a,氨氮水环境容量为1.82万t/a。规划实施后,推荐方案(方案一)水环境容量有所减少,COD水

48、环境容量由规划实施前的24.12万t/a减小到22.69万t/a,减少量为1.43万t/a,减小程度为5.92%;氨氮水环境容量由规划实施前的1.77万t/a减小到1.64万t/a,减少量为1364t/a,减小程度为7.69%。对比方案(方案三)水环境容量变化情况相对方案一更为明显。丹江口市江段水环境容量不变,其余江段均明显减小。COD水环境容量变化量达2.52万t/a,变化程度为10.45%;氨氮水环境容量变化量达2631t/a,变化程度为14.85%。从丹江口坝下至汉江入长江口,水环境容量减少较为剧烈的河段为老河口至宜城江段,尤以襄阳江段最明显,推荐方案该江段COD水环境容量减少量达402

49、5t/a,减小程度为9.96%,氨氮水环境容量减少量达439t/a,减小程度为12.71%;潜江以下县市,由于引江济汉工程运行后,汉江流域水量得到有效的补充,水环境容量减小程度相对减弱。(2)输水沿线及受水区受水区2030年废水产生量主要包括城市生活和第三产业废水产生量,工业和建筑业废水产生量,农村生活、牲畜和农业灌溉排水四个方面的废水组成,经预测受水区2030水平年工业污染源0.95亿t/a,城镇生活污染源1.96亿t/a,农村生活污染源0.76亿t/a,农业灌溉退水2.17亿t/a。2030年,受水区需要集中处理的水量合计2.52亿t,各分区需要集中处理的水量折算成日处理量受水区合计为70

50、.12万t。至规划水平年2030年,若无相应的废污水处理措施及农业面源污染处理措施,唐白河、府澴河流域水体水质将呈恶化趋势。规划工程实施不会对受水区在线和充蓄水库产生不利影响。5.4陆生生态(1)水源地及水源下游区规划方案实施后,清泉沟规划引水总量13.98亿m3,扣除原唐西灌区已用6.26亿m3,新增引水量7.72亿m3。规划实施前后丹江口水库水位变化幅度很小,丹江口库区的陆生生态基本维持现状。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和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将丹江口库区的生态功能定位为水源涵养和水质保护,本规划实施前后对丹江口水库水位变化幅度无差异,不会改变丹江口库区的水源涵养的功能定位。规划实施后

51、,汉江中下游水位下降,汉江两岸库岸裸露河滩面积扩大,湿地植物种群及数量将发生一定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不明显;滩涂植被的自然演替后面积增加,但对只在水域中活动的游禽或部分两栖和爬行动物产生一定影响。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后,崔家营江段将新增裸露滩地面积9.4hm2,部分裸露滩涂因汉江局部小气候的微小变化,滩涂局部可能出现沙化现象。 本工程规划实施后,汉江中下游水位进一步下降,水位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基础上最大降幅0.14m。汉江中下游湿地植被和湿地动物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河滩地局部出现沙化现象,汉江湿地结构有些变化,但汉江作为河流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没有发生变化。(2)输水沿线及受水区1)生

52、态功能定位的影响中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属于禁止开发区域;其余区域属于重点开发区域。本工程规划输水线路穿越中华山森林公园的非核心景源,由于隧洞进出口占地面积很小,通过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可减小对该森林公园的影响。2)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划工程实施对该区域的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影响很小,受水区水量的增加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朝正向演替的方向发展;输水沿线跨越受水区水体采取渡槽或倒虹吸的方式,对唐河、白河府澴河等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很小;输水沿线规划实施不会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产生明显影响,不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方案一实施后,评价区生物量总计减少0.51万t,其中生物量损失最多的是

53、耕地,损失0.28万t;方案生物量总计减少0.87万t,其中生物量损失最多的是耕地,损失0.45t;方案生物量减少0.57万t,其中耕地生物量损失0.31万t。规划工程实施后,建设用地的优势度值有所上升,林地、草地、耕地和水域的优势度值有所下降,但模地依然为林地和耕地,规划范围内林地和耕地对生态系统的控制性作用没有发生变化,生态系统的功能亦没有发生变化。3)对陆生植物的影响规划工程永久占地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耕地,其次为林地,在项目设计阶段应注意避开输水线路永久占地对基本农田的占用影响。输水线路占用的林地主要为次生林、经济林木和灌木林地,这些植被类型的占用,将减少输水线路局部区域的林地面积。由于占

54、用的林地面积不大,对区域的林地总面积影响有限。输水线路共布置隧洞38座,隧洞施工对植被的破坏直接表现在隧洞洞口的开挖过程中会砍伐山体植被,使原有的自然植被破坏,变为固化的墙体,导致生物量有所减少,但是这种损失量相对较小。另外隧洞开挖,有可能破坏了地下水的赋存环境,对隧洞上方的植被有一定影响。4)对陆生动物的影响规划实施主要在陆地上进行,故对两栖动物的影响总体较小,国家级保护两栖类大鲵主要生活在人类活动较少的山溪中生活,规划对其影响甚微,虎纹蛙主要生活于水田,输水明渠的修建会占用其一定的生境,但输水明渠处其替代生境面积非常大,因此对其的影响也仅是使其远离原来的栖息地,向施工区外迁移。规划实施会对

55、鸟类产生明显的驱赶作用,使其原栖息地在规划实施期间有所缩减,规划实施完成后,该影响可通过规划对施工周边的绿化而得到恢复。隧洞和倒虹吸施工时的开挖会对半地下生活型和地下生活型的兽类造成伤害,同时隧洞建设中爆破和机械噪声的影响,野生兽类会被驱赶到其它地方,因规划中的明渠段周边农田范围非常大,占地所占的比例很小,动物可以迁移其中继续生存,因此对其影响有限。5)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规划输水线路工程建设、施工场地及生活区建设、料场开挖、施工道路修建、渣场开挖和弃渣等活动将占压和损坏原地表植被,使侵蚀面土质疏松,增强了地表的可蚀性和可冲性,若遇降雨,将会新增水土流失,甚至可能会造成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5.

56、5水生生态(1)水源地及水源下游区本规划实施后,通过湖北省内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解决。丹江口库区鱼类种类组成多样,其中以产粘性卵的鲤科鱼类最多,规划工程实施前后水库水位变化幅度很小,基本不会改变丹江口库区的水生生境,对库区水生生态基本没有影响。近年对汉江中下游产漂流性卵产卵场调查发现,产漂流性卵鱼类种类减少6种,全部为经济鱼类,卵苗总量、小型鱼类卵苗量和经济鱼类卵苗量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高坝所带来的低温水下泄等问题,会对坝下游的鱼类生境造成影响,58月鱼类所需涨水过程消失,现有产卵场多数会规模变小,部分产卵场将消失。产漂流性卵的鱼类资源量下降;产粘性卵的鲶类和鲤、鲫的比例有

57、所增长,渔业资源总量有较大幅度的降低。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在洪水期引水,对汉江中下游涨水过程产生影响,水位下降导致河床洲滩面积增加,中下游河道水位也相应不同程度下降,流速变缓,水体透明度会有所提高。在南水北调的基础上,这些水文条件的变化将对汉江中下游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有所增加,增加幅度不大。(2)输水沿线和受水区规划实施后,受水区水量增加,将缓解受水区水资源短缺现状,增加受水区水域水量,有利于改善水域水质,对受水区水域水生生物为有利影响,喜清洁水体的硅藻以及原生动物和轮虫等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增加。5.6生态敏感区(1)特殊生态敏感区评价范围内有8处自然保护区,因规划实施前后丹江口水库水位

58、变化较小,丹江口库区湿地自然保护区基本没有影响;大洪山银杏自然保护区、大贵寺自然保护等6处自然保护区位于受水区,未安排规划项目;本工程引水后梨花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减少的湿地水域面积约7.21hm2,将新增7.21hm2裸露滩地,占保护区总面积的0.17%,所占比例虽然不大,但对保护对象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缩小该区域珍稀水禽活动范围。汉江中下游有17处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工程实施后,丰水年水质较好,平水年水质变差,襄阳五水厂断面水质相对较差,为类,其余各断面各指标均达到类;枯水年水质最差,各指标浓度较平水年、丰水年均有所增加,但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质标准

59、。经预测分析,襄阳市火星观水源地和宜城水源地主要水质指标略有上升,但不会改变水质类别。规划实施对受水区北郊、刘桥、先觉庙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基本没有影响。(2)重要生态敏感区本工程规划实施后梨花湖风景名胜区减少的湿地水域面积约15.50hm2,将新增15.50hm2裸露滩地,其中有3.47hm2与自然保护区重叠。减少的湿地水域面积占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的0.05%,所占比例虽然不大。本规划三个方案随州大悟引水干渠穿越该森林公园,穿越长度为6.3km,穿越隧洞为刘升尚市隧洞。根据实地调查,该隧洞进出口从地下穿越规划的观光游览区,不涉及中华山森林公园重要景源和重要天然林分布区。本工程引水后汉江钟祥段鳡鳤

60、鯮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汉江沙洋段长吻鮠、瓦氏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多年平均6月水位变幅小于0.03m,流速变幅小于0.011m/s;由于保护区段水域水位略有下降,流速减缓,对主要保护对象鳡、鳤、鯮、长吻鮠、瓦氏黄颡鱼产生一定不利影响,由于水文条件变化较小,对漂浮性产卵鱼类影响较小。汉江中下游产粘性卵鱼类产卵场、鱼类索饵场、越冬场主要分布在王甫洲、新集库区。本工程规划实施后,水位下降最多达0.14m,水位变幅基本可以维持,因此对产粘性卵鱼类产卵场、鱼类索饵场、越冬场影响不大。(3)一般区域水源下游区湿地公园包括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 、长寿岛国家湿地公园、月亮湾市级湿地公园、崔家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