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况(优秀教学课件)分析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况(优秀教学课件)分析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况(优秀教学课件)分析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况(优秀教学课件)分析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况(优秀教学课件)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简况人文教育系孙 宇上古文学一、口头文学 :原始歌谣(三皇:伏羲、神农、女娲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 唐尧、虞舜)远古神话山海经淮南子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二、神话的内容:创世神话盘古、女娲(补天、兄妹结婚)自然神话人面兽身、动物为主英雄神话精卫、后羿、鲧禹等战争神话黄帝、蚩尤、刑天等三、中国神话的特征忧患意识反抗精神爱民倾向四、神话的影响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一是作为素材,成为后世文学的故事宝库。二是其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五、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神话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曾经激励了无数的志士仁人为理想而奋斗。2、为后人提供

2、了文学创作的题材和优美的艺术形象。 3、神奇奔放的幻想,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新奇夸张的艺术手段,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最初的源头,对我国后世积极浪漫主义传统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春秋 、战国时期诗歌方面诗经中国现实主义诗歌源头楚辞中国浪漫主义诗歌源头史传文学春秋、“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国语、战国策散文方面诸子百家诸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墨子 百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纵横家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一、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

3、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二、诗经的分类 诗经按照音乐的不同分为风(160)、雅(105)、颂(40)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即指十五个地区的地方土乐。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ji)的乐调。雅分为大雅(31)和小雅(74)。 “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颂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三、四始六义“四始”是指诗经中风、雅、颂中四篇列首位的诗: 关雎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此为四始。“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四、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诗经的特色

4、:1.现实主义精神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创造3.纯朴优美的艺术语言诗经的作用: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的地位:诗经在当时人的心中地位已经很高了,今天诗经仍以其独具的淳美焕发出无穷的魅力;诗经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层层面面,是我国最早的文学宝库之一,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独树一帜。五、楚辞的产生“楚辞”定义“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所谓“楚辞”,其本义即指楚地的歌辞。它“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宋黄伯思翼骚序),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西汉成帝时,刘向在前人纂辑的基础上,集录屈、宋诸作以及后人模拟之作为一书,统题为楚辞,于是楚辞

5、又作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流传于世。六、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屈原、宋玉)(1)楚国独特的地方文化是楚辞产生的根本基础(2)楚国的地方民歌和音乐则直接影响了楚辞的艺术形式(3)北方中原文化的影响七、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它以深刻的思想内蕴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成为矗立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块丰碑。离骚大致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叙述诗人在现实中的遭遇,反映了楚国现实的黑暗和屈原美好理想之间的矛盾冲突。第二部分:主要是通过奇诡的幻想,描写了诗人苦闷彷徨及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和艰难的选择。八、离骚的艺术成就1.灵均形象的塑造2.创作方法的突破 现实主义、

6、浪漫主义完 美结合3.表现手法的开拓 创造出两类意象,香草和美人4.形式和语言的创新先秦散文的发展一、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商周铜器文明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左传(记事)国语战国策(记言)诸子散文论语孟子墨子二、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繁荣的原因: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2、“士”阶层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3、文学本身的规律性先秦诸子散文概述1.什么是诸子散文?指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阐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2.诸子散文产生的时代背景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文化的下移和士的崛起;诸侯并争的局面和养士用士;处士横议、百家争鸣的出现3.从论说文体

7、制的发展来看:春秋战国之交语录体论语、墨子战国中期对话式论辩孟子、庄子战国后期专题论文荀子、韩非子两汉文学一、辞赋汉文学主流(骚体赋、散体大赋)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汉代散体大赋成熟的标志)扬雄、羽猎赋、长杨赋班固、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张衡二京赋 二、散文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三、诗歌1、西汉初期诗歌:楚歌体、杂言、 V 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2、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妇病行古诗十九首 凤求凰 (一)有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张琴代语兮,聊写微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

8、携手相将,不得予飞兮,使我沦亡。凤求凰(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r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xi hng兮共翱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十三个大字。偏就没了亿(忆)。君心淡漠,他已无忆、无意了。 一别之后 二地悬念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 千系念 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言千语说不尽 百无聊赖十依栏 重九登高看孤雁 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 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急匆匆

9、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几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白头吟 卓文君皑如山上雪,蛟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止,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徒徒。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四、司马迁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上至黄帝,下至西汉武帝3000年的历史,纪传体通史,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组成十二本纪:按帝王世代顺序记叙各朝兴衰终始项羽本纪十表:排列帝王侯国间大事八书:有关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专门论述世家:主要是贵族之家的历史陈涉世家列传:不同阶层、不同

10、类型的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五、汉乐府诗的体制特点从句式上看:五言+杂言1.杂言乐府诗:上邪、有所思、东门行2.五言乐府诗:陌上桑、江南六、汉乐府诗的思想内容1.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诗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2.反映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的诗歌陌上桑、妇病行、东门行3.反映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诗歌上邪4.用于郊庙祭祀的诗歌安世房中歌乐府诗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代表作如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最杰出的一首叙事诗 上 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

11、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七、古诗十九首 “五言之冠冕”作者:东汉末年中下层文人内容:游子诗+思妇诗,反映的大都是中下层知识分子的生活及思想感情,也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腐败混乱的真实面貌标志着五言诗歌形式从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已经成熟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

12、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 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 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公元196年至公元589年 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 从社会思想来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相对而言,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想显得自由活跃,各种学说同时并兴,某些异端思想也得以流行,是继战国“百家争鸣”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

13、特点1、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尤其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 鲁迅先生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汉文学史纲要以及计划撰写的中国文学史的有关章目,对中古文学风尚作了深入的阐释和准确的概括。他用“药、酒、女、佛”四个字来概括魏晋六朝文学现象。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从而形成了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主题,

14、这就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三、建安风骨的内涵与特征 1、功业意识与慷慨文风。建安文人“雅好慷慨”、“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文心雕龙时序)2、生命意识与悲凉文风。例如,锺嵘曾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把建安文学的特征概括为:清峻、通脱、骋词、华靡袁行霈pi 中国文学史: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色彩和浓郁的的悲剧色彩,就是“建安风骨”这一美学范畴的内涵。三曹曹操(一)生平、思想1、生平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

15、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2、儒法兼取、礼刑互用的思想 曹操于政教军事,颇杂刑名;取用人才,不拘资限,甚至不拘品行。史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曹操也无法全然否定儒家的伦理纲常与道德规范。因此,他对儒学、礼志又有一定的认同。 3、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 一方面,曹操在经学方面有较深造诣。另一方面,对书法、音乐、围棋、药理、建筑等都相当精通,可谓多才多艺。曹操生平著述颇丰,据清代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后代流传的著作有十九种之多。而影响最大的,是开一代文风,鲁迅先生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

16、(二)曹操的诗1、曹操乐府诗概述 曹操诗今存22首,全部是乐府诗。 2、曹操诗歌的题材内容(纪事、述志、游仙、咏史) 3、曹操诗歌的风格特色主体风格:慷慨悲凉,气韵沉雄。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开创了四言诗的新境界 曹操的四言诗苍劲有力,慷慨苍凉,已完全脱出“三百篇”之境,更非汉人四言可比。如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选讲:短歌行 全篇以比兴手法,反复申说诗人时不我待的焦虑,

17、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曲折抑扬,感人至深。 全诗熔叙事、写景、说理、抒情于一炉,并能相得益彰。情因景生,理以事明,含蓄蕴藉,意境清幽,语言质朴、自然。 曹丕1、曹丕简介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继曹操为魏王,随即废汉自立,世称魏文帝。 曹丕在文学上至少有三个方面的重要贡献:一是他的文学组织工作二是他的文学批评工作 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学专论,开文学批评风气之先。三是他的文学创作 邺下时期保存下来的作品颇多,诗、赋和各体文章均有佳作,与曹植各有所长。2、曹丕诗的题材内容 曹丕诗现存约40首,可分三类:纪事抒情、游宴、游子行

18、役与思妇别愁。 游子行役与思妇别愁一类成就最大,属代人立言的拟作体。燕歌行抒写思妇之情,音节和婉,修辞精美,是曹丕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成熟的七言古诗。 3、曹丕诗的风格 曹丕诗以文人深婉细腻的笔触,写出乱世中人的内心世界,因而颇得古诗十九首的风致。 沈得潜古诗源(卷五): “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曹丕诗歌选讲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

19、辜限河梁。 曹丕此诗的贡献不仅在于它开创了七言闺怨诗的先河,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将汉乐府代抒闺怨的传统加以文人化的改造。 这种代言体的诗歌表现形式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南朝以及唐代的闺怨诗、宫怨诗都承接着这种表现形式而将其发扬光大。如李白的长干行、金昌绪春怨等都是典型的代言体诗歌。 曹植(一)、曹植生平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同母弟。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 “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三国志陈思王传) (二)、曹植的诗歌创作1、前期创作 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和奋发进取得精神。(1)功业精神与报国信念:如白马篇 (2)游宴、唱和之作:名都

20、篇(3)抒写友情之作:赠丁仪、赠王粲、送应氏2、后期创作A、离别之悲、忧生之嗟、悼亡之恨 如:赠白马王彪、三良诗、远游篇、朔风歌、野田黄雀行B、 抒写女性的相思与隐忧,寄寓自己遭忌被弃的感慨。 如:浮萍篇、美女篇、七哀诗、怨诗行、杂诗等。C游仙诗 如:五游、升天、仙人篇、苦思行(三)、曹植的文学成就 1、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钟嵘诗品评价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2、曹植兼擅各类文体、诗体,尤其长于五言,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歌九十余首中,就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 钟嵘诗品将其诗列为“上品”,并称赞说:“

21、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f f) 。” 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中引) 张戒岁寒堂诗话:“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魏晋南北朝 建安文学 (建安风骨)“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千、阮瑀run y 、应玚yngyng 、刘桢四、正始之音 正始时期(魏理宗曹芳的年号240248)的诗歌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再加上玄风的影响,诗歌又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

22、变为辞旨渊永、寄托遥深,因而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始之音”。 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 陈留阮籍、谯郡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子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在思想倾向、人生态度、文化修养等方面,“竹林七贤”有极为相似的地方。任情放达、脱略礼法,饮酒服药、发言玄远,是七贤的共同之点。但随着司马氏的政治恐怖日益严重,“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事风格逐渐有所分化。 “七贤”之中,以阮藉、嵇康的文学成就为最高。正始文学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魏晋风度”:魏晋时用来评品人物

23、的词语,核心内涵是追求个性人生和对自我操行的遵守嵇康:广陵散、赠秀才从军诗“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阮籍:咏怀诗表现了生活在黑暗现实里的诗人内心苦闷太康诗坛(太康文学)一、太康文学概述 太康,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公元280-289年)。 太康作家,傅玄而外,三张、二陆、两潘、一左(钟嵘诗品序)为其代表。其中,陆机、潘岳最负盛名,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 “二十四友”:晋惠帝时,贾谧专权,当时文人多投其门下,潘岳、石崇、左思、陆机、陆云、刘琨诸人皆在其中,有“二十四友”之称。太康文学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张华、张载、张协、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诗歌田园诗

24、派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读山海经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陶渊明的思想个性思想 陶渊明的思想深刻而复杂,儒、道、玄、佛思想在他身上及诗文中均有体现。但主要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 刘大杰:“在陶渊明的思想里,有儒、道、佛三家的精华而去其恶劣的习气。因此,我们在他的作品里,时时发现各家思想的精义,而又不为某家所独占。”(中国文学史) 陶渊明的诗歌创作陶渊明的田园诗1、田园景物的恬美与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其一 2、歌咏劳动生活、表达躬耕的生活体念。如归园田居之三 3、描写自己的

25、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如怨诗楚调示庞主薄邓治中、归园田居(其四)等 山水诗派 谢灵运 (谢灵运说过:“天下才有一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生平简介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绍兴市)。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刘裕以宋代晋,谢灵运被降爵为侯(由公爵降为侯爵),政治上也不得重用,因而心怀愤恨,常称疾不朝。元嘉五年,免官还乡,乃纵游山水,又强索公湖,以广田宅,后为官吏弹劾,遂兴兵反宋,事败流放广州,元嘉十年被杀,年四十九。 谢灵运的山水诗及其艺术风格“山水之奇,不能自发,而灵运发之

26、” 无名氏静居绪言 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完成了从玄言诗到山水诗的转变。 其山水诗的最大特点是善于经营画境,“极貌以写物”,尽可能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之美,并不遗余力的将山姿水态勾勒描绘出来。谢诗摹景状物,炼字用句,都刻意追求,风格鲜丽清新。 民歌南朝西洲曲北朝木兰辞与孔雀东南飞一起称“乐府双璧”六、南北朝乐府民歌 南朝乐府民歌情况简介 南朝乐府,大部分存录于南朝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中。按其产生的地域又分为“吴声”(326首)和“西曲”(142首)两大类。 吴声产生在以建康为中心的长江下游,“西曲”则主要出自“荆、郢yng、樊、邓之间”(古今乐录),即以江陵为中心的长江

27、中游和汉水流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首先,现存南朝民歌也是由乐府机构采集而保存下来的。南朝统治者采集民歌完全是为了满足其纵情声色的需要。 其次,南朝民歌中多清丽缠绵的情歌,与江南幽美的自然环境和充裕的经济条件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七、魏晋南北朝小说小说的起源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答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指的是那些琐屑的言谈、无关政教的小道理。先秦诸子对小说的菲薄,对后世小说的发展很有影响。 志怪与志人 1、志怪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志怪,就

28、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搜神记大抵以人物为中心,故事完整,结体颇似纪传。其中有一类故事,对古往今来的暴虐政治,有很深刻的揭露。如东海孝妇、范寻等;搜神记中,还有不少优美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如董永、嫦娥奔月等,大都情节曲折、描写细致,已是较成熟的小说短篇。对唐传奇、元戏曲和宋以后的志怪小说都有一定的影响。2、志人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

29、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可以说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对后世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鲁迅:“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 世说新语 小说中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集大成的著作,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时期文人名士的言行,而尤重于晋艺术特色1)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2)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3)记言与记事相结合4)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小说(小说雏形)(小说发展阶段:先秦两汉、魏晋、唐、宋、元、明清)志人小说 刘义庆(南朝宋)世

30、说新语:管中窥豹、管宁割席、难兄难弟、望梅止渴志怪小说 干宝(东晋)搜神记:三王墓、董永韩凭夫妇 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约传神,含蓄隽永。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对文学理论极富于热情的时代,鲁迅称魏晋以后成为“文学的自觉时代”,首先也就是从这一时代的理论意识着眼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 第一,它使中国文学摆脱了政教观念的束缚,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代。文学的独立价值与地位被充分地认识与肯定了,文学的个性(抒情性)加强了 第二,随着文学的自觉,对于自身的特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一些内在规律的认识更为深

31、刻、丰富了。在此之前,还没有哪一个时代对文学自身作过如此深入、细致的探索,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值得大书一笔。 第三,文学的题材、体裁更丰富了。山水题材、田园题材、游仙题材乃至宫廷题材、边塞题材都出现了,而且奠定了后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五言诗逐渐兴盛,成为中国诗歌史影响最大、创作量最多的一种诗体,七言诗在形成中。骈文、骈赋也大大发展,达到了高峰。小说这一文体也有了一定基础与规模,出现了志人、志怪两大类。 凡此,都为中国文学进一步发展与繁荣奠了基。隋唐五代文学绪论唐代文学的全面繁荣 唐朝(618907)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古典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在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

32、的成就,尤其是唐诗,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关于唐诗的繁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显现: 一、作家、作品的数量 据全唐诗及全唐诗外编等,共收录诗作近五万二千首,远远超过了自诗经至唐以前诗歌数量的总和;有姓名的作家达二千三百多人,数量之大,作者面之广,堪称空前,并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和一批众星拱月的名家。 二、题材内容上 从诗歌题材看,唐诗几乎深入到唐人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举凡朝政得失、国家兴衰、将相忠奸、战争胜负、宫廷歌舞、民间渔樵耕织、山河景物、田园风光、琴技棋艺、书法画境各种素材无不入题。 诗歌几乎成为唐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唐人则把诗歌的各种功能发挥

33、得淋漓尽致。 三、从风格(流派)看 诸如飘逸、沉郁、清雅、精致、真率、俊爽、悲壮、超凡、平易、奇峭、精深、婉丽等等,形成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四、诗歌的体裁 “则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体、绝句,靡不备矣。”(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三)唐代文学全面繁荣的原因 一、唐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为唐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1、政治上 以科举取士替代魏晋六朝的九品中正制,使文学从豪门士族的垄断中,从六朝宫廷狭小天地中解放出来,从题材到风格都发生了积极而重大的变化,从而促进了文学的发展。2、经济上 唐代在经济上先后实行均田制、租庸调制,使唐代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对唐代文学(尤

34、其是诗歌)发展繁荣影响更为巨大。(1)文人心态 唐代文人普遍对所处的时代充满一种自豪感、自信心,也极大地激发了文人的进取心和从政热情。(2)经济的繁荣又为士人的游历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3)读书山林的风气二、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1、儒、道、释三家思想的兼容并蓄 唐代文人的思想信仰虽各有所宗,却大都带有出入儒道释三教的特点。对唐代文人的人生哲学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2、对外来文化的开放心态和积极吸收 统治者华夷一家的政策,造成开放的风气。中外文化的交流,胡汉文化的交融,唐人恢弘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史学、绘画(题材、诗画技艺的互渗)、雕塑、音乐

35、(与词的产生)、书法、舞蹈(对诗歌题材的影响)都有很大的发展,并都对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三、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1、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已走上独立自觉发展的道路,文学的审美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与自觉的追求。(1)内容上:淡化文学的政治功利色彩,注重个人情志的抒发。(2)形式上:对辞采声律之美的追求,表现技巧的创新,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永明体),为唐代近体律诗的定型与繁荣奠定了基础。(3)表现题材领域(内容)的扩大:魏晋六朝时期,诗歌题材有很大的开拓,从而为唐诗提供了可供驰骋的巨大发展空间。 2、南北文风的合流 唐朝的大一统,结束了长达几百年的南北对立。南北文化开始交融互渗,各

36、去其短,合其两长,南方的“文”装点了北方的“质”,北方的“质”补充了南方的“文”,文质彬彬,尽善尽美。 3、唐代文人善于继承、勇于创新,有兼容包举的魄力和胆识,又善于“别裁伪体”,能够“转益多师”。 此外,君主统治者的喜爱、提倡,广大民众的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等因素,也为唐代诗歌的繁荣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唐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一、唐代诗歌 唐诗的发展,大致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但关于这几个阶段的断限则历来不尽相同,所谓断限只能是相对的、大致的。1、初唐 前期:诗坛主流仍是齐梁诗风。题材上宫体诗仍居于主流。代表诗人:宫廷诗人(虞世南、上官仪),能独具一格的是在野诗人王绩。 后期:“初唐四杰”、

37、陈子昂先后登上文坛 ,从理论到实践上为唐诗的健康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以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为代表的宫廷诗人,对声律的定型及发展作出了贡献。 2、盛唐 盛唐诗歌达到了繁荣的顶峰,诗坛璀璨晶莹,美不胜收。其标志有四:风格流派,百花齐放;各体均有革新创造;开创出一代新风;出现了李白、杜甫两颗诗坛巨星(被誉为“双子星座”)。(1)山水田园诗派,以王、孟为代表(2)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盛唐之音)(3)李、杜 李白,盛唐之音的杰出代表,诗风豪放飘逸; 杜甫,集大成的诗人,且有继往开来之功,诗风沉郁顿挫。3、中唐(中兴期) 前期:诗歌发展处于低潮。代表诗人有:“大历十才子”、山水诗

38、人:刘长卿、韦应物、边塞诗人:李益等,现实主义诗人:元结、顾况。 后期:诗人、流派众多,呈中兴之势。 元白诗派:诗风平易浅近, 韩孟诗派:诗风奇崛险怪。 独具个性的诗人:李贺、刘禹锡、柳宗元(“刘柳”)4、晚唐 诗歌发展总体趋于衰落,但仍出现了一些优秀诗人: “小李杜”:杜牧、李商隐 唐末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二、唐代散文 初盛唐:骈文仍居统治地位,但已开始出现变化。 中唐:“古文运动”兴起,有力打击了骈文,出现了韩、柳两位散文大家,创作了大批优秀之作。 晚唐:散文发展趋于衰落,骈文有复燃之势。三、唐代小说(唐传奇) 唐代小说相对魏晋六朝,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已是文人有意识

39、的小说创作,“标志着小说发展的一大变迁”(鲁迅),对后世影响极大。初盛唐:初始期,小说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中唐:繁荣期,佳作竟出。(量多质高)晚唐:衰落期,数量虽不少,但质量不高。宋代文学概述 一、宋代的政治状况及文学影响宋代政治的几大特点:其一、中央高度集权,国家机器非常庞大,造成了始终无法克服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弊端。其二,宋朝是外患最多、最长、也最为严重的朝代。其三,激烈尖锐的党争和派系倾轧始终不断。 其四,高度重视文治,重用文人。 宋代社会政治风气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文人士大夫的政治态度,使之具有更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更深刻的忧患意识。文人和政治的关系更为密切,文人、官僚、政治家三位一体的现

40、象较历代更为突出。文学影响: 在内容上,它直接导致宋代文学具有高度的现实精神; 在风格及表现手法上,由此直接导致了“宋调”的形成:多深沉悲慨之气,多议论之风,文风多朴实平易。二、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发达及对文学的影响 宋王朝采用重文抑武、崇儒尊道的政策,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与发展,尤其是城市经济高度繁荣,直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经济的发展首先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宋代官学、私学都 很发达,几乎县县都有官学。经济的发展还促进了科技的 发展;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印刷术的提高和普及又直接 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宋代文化的发展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术的全面繁荣。 除理学等哲学外,史学、文艺学、考据学也都很发达。 二是艺术的全面繁荣。 三是文化交流的明显增加。 文化的发达、文人素养的提高,势必使文人的接触更密切。从横向上说,文人在政治上的党派成见虽深,但私交都很亲密,在文学领域里都能采取相互宽容的态度。从纵向上说,文人之间前后传承的关系也很密切。 三、宋词兴盛的原因 :(1)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和市民队伍的壮大。(2)官僚养伎蓄妾的享乐之风的推波助澜。(3)君主的爱好与提倡。(4)唐五代词有益的借鉴(5)历史因革 诗在唐人笔下已臻于至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