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_第1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_第2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_第3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_第4页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 - . - - 可修编-网络教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学习中心:万州电大奥鹏学习中心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会计学 年 级: 2012年秋 季 学 号: 3 学 生: 国庆 指导教师: 汝秋实 完成日期: 2014 年11月25日 . - . - - 可修编-容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开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有学者认为,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然而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的过度盈余管理行为误导了投资者和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使得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难以实现,严重危害了资本市场

2、的有序开展。本文说明了盈余管理的相关含义,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盈余管理;现状;问题;措施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4343 容摘要 PAGEREF _Toc14343I HYPERLINK l _Toc126 引 言 PAGEREF _Toc126 1 HYPERLINK l _Toc22575 1 盈余管理的根本理论 PAGEREF _Toc22575 1 HYPERLINK l _Toc14125 1.1 盈余管理的含义 PAGEREF _Toc14125 2

3、HYPERLINK l _Toc24725 1.2 盈余管理的两面性 PAGEREF _Toc24725 2 HYPERLINK l _Toc25190 1.2.1 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 PAGEREF _Toc25190 2 HYPERLINK l _Toc12106 1.2.2 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 PAGEREF _Toc12106 3 HYPERLINK l _Toc11337 1.3 盈余管理的理论渊源 PAGEREF _Toc11337 4 HYPERLINK l _Toc14906 1.3.1 现代企业理论又称契约理论与盈余管理 PAGEREF _Toc14906 4 HYPERLI

4、NK l _Toc12747 1.3.2 信息经济学与盈余管理 PAGEREF _Toc12747 4 HYPERLINK l _Toc5722 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5722 6 HYPERLINK l _Toc14491 2.1 我国上市公司简介 PAGEREF _Toc14491 6 HYPERLINK l _Toc3325 2.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 PAGEREF _Toc3325 6 HYPERLINK l _Toc7575 2.2.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所带来的有利之处 PAGEREF _Toc7575 6 HYPERLINK

5、 l _Toc23916 2.2.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所带来的危害 PAGEREF _Toc23916 7 HYPERLINK l _Toc7210 2.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PAGEREF _Toc7210 7 HYPERLINK l _Toc10447 2.3.1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 PAGEREF _Toc10447 7 HYPERLINK l _Toc25653 2.3.2 上市公司治理构造不完善 PAGEREF _Toc25653 8 HYPERLINK l _Toc6705 2.3.3 监管制度不完善 PAGEREF _Toc6705 8 HYPERLINK

6、 l _Toc23325 2.3.4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和处分力度不够 PAGEREF _Toc23325 9 HYPERLINK l _Toc23915 2.3.5 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识别能力低下 PAGEREF _Toc23915 9 HYPERLINK l _Toc32319 3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 PAGEREF _Toc32319 11 HYPERLINK l _Toc32701 3.1 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建立 PAGEREF _Toc32701 11 HYPERLINK l _Toc32200 3.1.1减少会计准则的漏洞 PAGEREF _

7、Toc32200 11 HYPERLINK l _Toc12487 3.1.2完善信息披露政策 PAGEREF _Toc12487 11 HYPERLINK l _Toc12891 3.2 完善公司部治理构造 PAGEREF _Toc12891 11 HYPERLINK l _Toc14364 3.2.1完善股东大会 PAGEREF _Toc14364 12 HYPERLINK l _Toc14542 3.2.2构建合理的上市公司股权构造 PAGEREF _Toc14542 12 HYPERLINK l _Toc11396 3.3 强化外部监视 PAGEREF _Toc11396 12 HYP

8、ERLINK l _Toc11507 3.4 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视和惩罚力度 PAGEREF _Toc11507 13 HYPERLINK l _Toc8739 3.5 提高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识别能力 PAGEREF _Toc8739 13 HYPERLINK l _Toc904 结论与展望 PAGEREF _Toc904 15 HYPERLINK l _Toc28459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28459 16. 引 言我国的证券市场的开展是迅速的,截止到2010年8月,我国深沪股市共有境上市公司数(A、B股)3000多家,其中深市1000多家,沪市2000多家

9、,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依然是不成熟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行政色彩较浓,如为国营企业融资、促进国企改革等。许多上市公司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保护主义非常严重。在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背景下,由于上市公司治理构造的在缺陷,加上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及与之配套的监管政策不完善,由此产生的盈余管理的滥用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很多上市公司为逃避监管、惩罚或谋求其他利益,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方面大做文章。虽然在新的会计制度与修订的会计准则公布之后,这种情况有所缓解,但不当盈余管理行为仍刻不容缓。 1 盈余管理的根本理论1.1 盈余管理的含义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目前在会计学术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就我国

10、而言,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主要包括关联交易、资产重组、利用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计提各项准备以及地方政府支持等等。由于我国许多上市公司具有国有企业背景,他们与地方政府的联系远比国外的上市公司要密切,利用地方政府的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来调整盈余的现象较为常见。因此,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允许的围,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展控制或调整,以实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1.2 盈余管理的两面性1.2.1 盈余管理的积极影响对于企业和企业管理人员而言,盈余管理有其不可否认的正面意义。首先,可以维护契约的有效性,减少订约本钱。从现代企业理论的角度,企业是由一系列契约组成的

11、,而签订契约是要花费订约本钱的,由于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所订契约总是具有不完备性和刚性。如果在一定围允许存在盈余管理,不仅会降低契约本钱 (如通过盈余管理使财务报告中的数字处于债务契约中限制性条款的围之,就可以防止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重新谈判本钱),而且还可以使企业管理当局对预期或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反响,从而灵活面对契约的不完备性和刚性,保护企业及经营者自身的利益。管理者有一定的盈余管理能力,对于维护有效契约也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盈余管理必须以管理者不进展过度的时机主义行为、不刻意损害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为条件。其次,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适度的盈余管理是传递部信息的一种手段。盈余管理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

12、经营者掌握了大量的部信息。这种部信息往往是相当复杂并具有专业性的,经营者假设要以报告的形式把它们传速给委托人,是相当困难并且代价高昂的。则,怎样才能使部信息有效地传递给投资者呢?这时,盈余管理就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当公司管理人员认为未经管理前的盈余信息难以准确评价公司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容易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误导时,会主动进展盈余管理来调整盈余(主要是会计利润),以向投资者传递有用的价值信息。此外,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稳定的时候,企业管理人员实施利润平滑手段进展盈余管理,可以向外界传递出一种生产经营稳定的信息,提升企业形象,增强投资

13、者对企业的信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企业假设能抓住有利时机,调整生产经营管理,提高市场占有率,转“虚增长为“实增长,则有利于企业的长远目标的实现1.2.2 盈余管理的消极影响当盈余管理超过一个合理的限度时,就会使会计信息失去公允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从而误导投资者,并影响证券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第一,盈余管理在我国的滥用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根本质量特征,其中可靠性是根底,离开了可靠性,会计便失去了生命力。盈余信息是重要的会计信息,其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使用者评价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和企业价值有重大意义。盈余管理使报表上的盈利信息成为数字游戏,使其披露

14、的会计信息往往缺乏充分性和全面性,甚至缺乏客观真实性,从而使整个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打折扣。盈余管理使会计信息失去根本的可靠性,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给投资者、债权人带成经济损失。在我国,盈余管理的滥用已成为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对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企业对外提供会计信息具有许多潜在的经济后果,如影响个体间财富分配、消费和生产、企业间的资源配置等。管理当局通过盈余管理向投资者和债权人传递不真实的盈余信息,将误导其决策,使决策者产生“不利选择行为,使社会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损害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如铮、王跃堂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发现我国证券市场上广泛存在着盈余管理现象,严重损害证券市场的资源

15、优化配置功能。该文中,根据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直方图提醒的问题及进一步检验可以发现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突出表现为“配股现象、“微利现象和“重亏现象。“微利现象的存在,使得应该被特别处理的公司未被特别处理,应该被摘牌的公司未被摘牌,结果必然是市场风险剧增,资源被低效或无效占用,甚至被浪费。“配股现象的存在,其直接后果是证券市场中有限的追加资源被不合理地分散化,因而也就降低了追加资源配置的有效性。“重亏现象存在的后果是扭曲了公司前后期经营的真实情况,误导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进而也损害了证券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第三,对企业的长远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尽管盈余管理短期可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好处,但对该企业的长

16、远利益将产生不利影响。盈余管理将破坏投资者对收益质量的感觉,导致市场价值下降。有关研究说明,盈余管理以后的转回将使投资者失望,导致股票业绩下滑的负面影响。1.3 盈余管理的理论渊源任何一种经济现象都有其合理的理论根底,盈余管理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也不例外,我们可以从现代企业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探究盈余管理这一经济现象的理论背景。1.3.1 现代企业理论又称契约理论与盈余管理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联结,即通过各种相关的契约,各具独立利益的个体都为企业的生产过程提供*种投入(资本、土地、劳动、信息管理技能、原材料、效劳等),并期望能从投资中得到相应的回报。这些投入和回报有些是经济性的,即

17、可用货币加以计量,也有些是非经济性的,会计处理的多为可计量的经济性资源流,通过计量各相关个体在企业的投入,确定其根据契约所应得到的回报,保护各契约关系人的权利与义务,并报告以前契约的履行情况,为后续契约的签订和谈判提供共同知识。所以,一方面,企业契约如管理人员把报酬契约、股利分配契约、债务契约等的签订、履行和监视多以会计数据为根底;另一方面,会计行为又是企业管理当局作出的,企业的会计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组织构造和环境,会计选择乃至盈余管理的实质是公司治理构造的有机局部,所以企业管理当局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减少企业因各利益关系人之间的利害冲突所可能带来的损失,以减低契约本钱,提高企业组织效

18、率。这便是盈余管理的契约理论渊源。1.3.2 信息经济学与盈余管理信息经济学是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在经济学上的应用,换句话说,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信息不对称前提下所出现的经济问题。这里,信息不对称是指*些参与人拥有信息、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情况。信息不对称一般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逆向选择问题;二是道德风险问题。1、逆向选择与盈余管理在上市公司中,公司管理层相对于外部投资者对于其他信息使用者亦是如此而言,拥有更多的关于公司现状和未来开展前景的私人信息或部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会直接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股票价格的评价如同前述投资者对经理人的出价一样,从而影响帕雷托改良的实现。一般这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是

19、管理者会掩盖一些于己不利的信息,即通过牺牲投资者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利益;二是管理者主动向投资者传递有价值的私人信息或部信息,实现管理者和投资者利益双赢的效果即信号理论。毋庸置疑,财务会计及其报告制度起着降低公司管理层与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控制由此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的作用,但财务会计仍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逆向选择问题,这主要是财务会计信息本身只是管理层拥有的私人信息的一局部以及现行会计选择模式的局限性、会计准则本身的不完善和准则所允许的会计选择所致。基于此,公司管理者在提供会计盈余信息时,便可能会利用现行准则允许的会计选择余地和会计处理的灵活性,作出于己或于投资者均有利的盈余管理行为。

20、2、道德风险与盈余管理道德风险问题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委托人无法观察到代理人的行动、而这些行动有直接影响到交易契约各方的利益关系所产生的,比方,总经理可能偷懒;公司管理层可能为了股东的利益而牺牲债权人的利益等。在这种情况下,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设计一套鼓励机制,以使代理人朝着委托人所想的方向行动,而鼓励机制的设计一般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数字。通常会计盈余作为企业业绩的良好衡量而经常被用于鼓励机制合约中。譬如,将会计盈余作为在经理人市场中评估经理能力的参数,可以有效地防止经理人员的偷懒问题,因为盈余创造得越多,说明其能力越强,否则,因偷懒不仅会导致盈余下降,还会损及其声誉和市场价值;将会计盈

21、余与企业借款的金额、期限、利息和偿债的要求相联系,可防止出现企业因无法持续经营而导致资不抵债、损及债权人利益的情况等。但是,在现行会计模式和会计准则的规下,会计盈余的计算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就为企业管理层审时度势、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管理盈余提供了可乘之机。中国证监会要求的上市公司公开披露制度虽然会降低管理层与外界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道德风险问题。. 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2.1 我国上市公司简介2.2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现状2.2.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所带来的有利之处1帮助上市公司渡过暂时的财务危机,实现其经营目标当上市公司处于经营困难

22、,急需投资资金的时候,通过盈余管理企业就比拟容易筹集到资金。如改加速折旧为直线法,减少坏帐损失的提取比例,推迟计提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等,使企业当期利润得以提高。当上市公司各项财务指标都比拟安康时,就容易从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筹得资金。如果上市公司所筹资金运用得当,则可以帮助其渡过难关,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为以后的开展打下良好根底,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2.2.2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所带来的危害 1盈余管理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会计信息的目标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各种信息,以帮助其做出正确的决策,会计信息本身就应该是可靠的和相关的,离开了可靠性,会计便失去了生命力。在盈余管理行为下,

23、会严重损害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无法保证其可靠性。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等外部信息使用者无法根据财务报告作出最优决策,所以财务信息不仅对这些信息使用者没有帮助,甚至还会误导他们,使其做出错误决策。2.3 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2.3.1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 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活动围的扩大化,社会、法律和金融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使得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又千差万别,所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不可能事无巨细的制定得很完备,势必留有一定得余地,即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会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从而使法定的会计政策在对会计事项确实认、计量以及会计报告的编报等方面为企

24、业提供了更大的会计政策选择围。会计准则的缺陷会使企业在准则外会计事项确实认和计量方面因“无法可依而带有很大的弹性,从而为企业进展盈余管理提供了时机。2.3.2 上市公司治理构造不完善 规的法人治理构造要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互相监视、互相制约,而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以下问题:2.3.3 监管制度不完善 我国对上市企业的监管制度还不完善,导致企业盈余管理时有发生。2.3.4 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和处分力度不够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控制度主要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和证监会监管处分制度。2.3.5 财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识别能力低下 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的小股东而言,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

25、以及信息获得的困难,他们往往成为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受害者。而且,目前我国证券分析师不仅无正确引导投资,反而往往利用自身的信息和资源优势,出于自利目的以操纵市场价格来误导投资者,成为公司盈余管理的“庄托。. 3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措施盈余管理本身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适度的盈余管理是公司走向成熟的标志,说明公司的有关利益主体采取合法手段实现自身的利益,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时机主义行为。如上市公司滥用关联方交易,资产重组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粉饰利润或逃避税款。它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正面作用,已成为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资本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成为阻碍我国股票市场安康开展的重要因素,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一个迫切问题。要解决目前的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并促使我国资本市场的安康开展,就必须对上市公司的管理问题进展综合治理。3.1 加强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的建立建立健全的准则和政策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进展的前提和条件。应逐步完善现行的会计准则的规建立,使其能够适应日趋复杂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使现行的会计准则更具可操作性。3.2 完善公司部治理构造良好的公司治理构造能有效防止盈余管理的滥用。现代企业制度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别离,是盈余管理存在的有机土壤,鉴于此,应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