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教学课件-危害公共安全罪_第1页
刑法学教学课件-危害公共安全罪_第2页
刑法学教学课件-危害公共安全罪_第3页
刑法学教学课件-危害公共安全罪_第4页
刑法学教学课件-危害公共安全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刑法学精品课件第1页,共59页。第二十四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第2页,共59页。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一、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及特征 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的多人的生命、健康以及重大公私财产的行为。 (一)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二)客观方面表现为危害或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三)主体多数是自然人一般主体 (四)主观方面既有故意也有过失第3页,共59页。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分类 (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二)危害交通运输、公用设施、设备的犯罪 (三)实施恐怖危险活动的犯罪 (四)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管理的犯罪 (五)重大责任事故的犯罪第4页,

2、共59页。第二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 公共安全的犯罪一、放火罪 (一) 放火罪的概念及特征 放火罪,是指故意以放火焚烧公私财物的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体是公共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放火焚烧公私财物的行为。 3主体为自然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第5页,共59页。 (二)认定放火罪应注意的问题 1本罪与以放火方式实施的其他犯罪的界限。 (1)区分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界限。 (2)区分放火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界限。 2区分放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界限。 (三)放火罪的刑事责任第6页,共59页。二、决水罪 决水罪是指故意破坏水利设施、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

3、行为。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一切足以使水流横溢、泛滥成灾的行为,它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犯罪主体属于自然人一般主体,且刑事责任年龄为已满16周岁,而不是14周岁。在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 本罪的刑事责任同放火罪。第7页,共59页。三、爆炸罪 爆炸罪是指故意使用爆炸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用引发爆炸物或其他方法制造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主体属于自然人一般主体。 3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本罪的刑事责任同放火罪。 第8页,共59页。四、投放危险物质罪 (一)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概念及特征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

4、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投放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主体为自然人一般主体。 3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二)认定投放危险物质罪应注意的问题 1本罪与以投毒为手段的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2本罪与以投毒为手段的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的界限。 本罪的刑事责任同放火罪。第9页,共59页。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2主体是自然人一般主体,并且只有已满16周岁的人才能实施。 3主观方面出于故意,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5、本罪的刑事责任同放火罪。第10页,共59页。六、失火罪 (一) 失火罪的概念及特征 失火罪是指行为人由于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因过失引起火灾,并且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3主观方面是过失。 第11页,共59页。 (二)认定失火罪应注意的问题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2本罪与放火罪的界限。 (三)失火罪的刑事责任第12页,共59页。七、过失决水罪 过失决水罪是指行为人由于过失而引起水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6、1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引起水灾的行为,即改变水势,使之泛滥成灾的行为。 2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3主观方面为过失。 本罪的刑事责任同失火罪。第13页,共59页。八、过失爆炸罪 过失爆炸罪,是指行为人出于过失引起爆炸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引起爆炸,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的行为。 2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3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本罪的刑事责任同失火罪。第14页,共59页。九、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由于过失投放毒

7、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 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3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本罪的刑事责任同失火罪。第15页,共59页。十、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行为人以过失失火、过失决水、过失爆炸、过失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

8、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主体为一般主体。 3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本罪的刑事责任同失火罪。第16页,共59页。第三节 危害交通运输、公用设施、设备安全的犯罪 一、破坏交通工具罪 (一)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概念及特征 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已经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主要特征是: 1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对正在使用的上述特定交通工具进行破坏,已经造成严重后果或者足以使交通工具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 (二)破坏交通工具罪

9、的刑事责任第17页,共59页。二、破坏交通设施罪 破坏交通设施罪,是指故意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灯、灯塔、标志或者进行其他破坏活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上述交通设施进行破坏,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主观方面是故意。 3主体是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第18页,共59页。三、破坏电力设备罪 破坏电力设备罪是指故意破坏电力设备,对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或者发生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电力设备的安全。犯罪对象是正在使用中的电力

10、设备,如各种公用水力、火力发电设备、输电设备、变电设备、供电设备等。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破坏电力设备,威胁到公共安全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第19页,共59页。四、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破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是指故意破坏燃气设备或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已经或足以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破坏燃气或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主体是一般主体。 3主观方面为故意。 本罪的刑事责任同破坏电力设备罪。第20页,共59页。五、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是指故意破坏广播电台、电

11、视台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主体是一般主体。 3主观方面是故意。 第21页,共59页。六、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是指过失损毁火车、汽车、电车、船只、飞机等交通工具,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的行为过失地损毁了上述犯罪对象,并已造成了导致不特定的多人重伤、死亡或者使重大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毁的严重后果。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上只能是过失。 根据刑法第119条第2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

12、刑或者拘役。第22页,共59页。七、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 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是指过失破坏轨道、桥梁、隧道、公路、机场、航道、灯塔、标志等交通设施,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的行为过失地损毁了上述犯罪对象,并已造成了导致不特定的多人重伤、死亡或者使重大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毁的严重后果。过失损毁而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则不应构成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为过失。 本罪的刑事责任同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第23页,共59页。八、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是指过失损坏电力设备,危害公共电力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电力设备的安全。

13、客观方面表现为造成电力设备的损坏,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为过失。 本罪的刑事责任同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第24页,共59页。九、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是指过失损毁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对电力、燃气或其他易燃易爆设备的损毁行为。构成本罪,必须“造成严重后果”,即行为人因过失行为导致电力、燃气或者其他易燃易爆设备发生火灾、爆炸或造成重大损毁,如果行为人的过失行为没有导致上述严重后果发生或者由于采取了及时有效措施防止了上述严重后果的发生,则不构成本罪。犯罪主体是一

14、般主体。主观上只能是过失。 本罪的刑事责任同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第25页,共59页。十、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 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是指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本罪客观上表现为因过失损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本罪,必须以造成严重后果为前提。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上出于过失,即因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造成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的毁损。 根据刑法第124条第2款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26页,共59页。第四节

15、实施恐怖危险活动的犯罪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 (一)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概念及特征 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是指以进行恐怖活动为目的,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的行为。 2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3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故意,并且以进行恐怖活动为目的。 (二)认定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应注意的问题 (三)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的刑事责任第27页,共59页。二、资助恐怖活动罪 资助恐怖活动罪,是指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行为。本罪是刑法修正案(三)

16、在增加的刑法第120条之一中增设的罪名。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资助恐怖活动组织或者资助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4主观方面为故意。 犯本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第28页,共59页。三、劫持航空器罪 (一)劫持航空器罪的概念及特征 劫持航空器罪,是指以暴力、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危害航空运输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7、: 1客体是航空运输安全,即不特定多数旅客、机组人员的生命、健康权和航空器等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行为。 3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4主体是一般主体。 (二)认定劫持航空器罪应注意的问题 (三)劫持航空器罪的刑事责任第29页,共59页。四、劫持船只、汽车罪 劫持船只、汽车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劫持正在使用中的船只、汽车,危害运输安全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劫持船只、汽车的行为。 2主体是一般主体。 3行为人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根据刑法第122条规定,犯本罪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

18、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30页,共59页。五、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 (一)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概念及特征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是指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飞行中的航空器上的人员使用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的行为。 2主体是一般主体。 3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二)认定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应注意的问题 (三)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的刑事责任第31页,共59页。第五节 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 危险物质管理的犯罪 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 (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概念及特征

19、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是指未经国家有关部门许可,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私自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第32页,共59页。 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爆炸物的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行为。 3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4主观方面为故意。 (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刑事责任第33页,共59页。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 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是指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

20、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行为人主观方面具有故意,即明知是上述危险物质,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或者储存。如果行为人不知是上述危险物质而实施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3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第34页,共59页。三、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 (一)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概念及特征 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是指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销售企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制造、销售枪支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制造、销售枪

21、支的行为。 2主体是单位,即依法被指定、确定的枪支制造企业、配售企业,包括接受国家出口枪支任务的外贸企业。 3主观上为故意,行为人是以非法销售、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 (二)违规制造、销售枪支罪的刑事责任 第35页,共59页。四、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或公然夺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或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 2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第36页,共59页。五、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 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罪,是指以非

22、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其他强制方法,强行劫取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的行为。 2主体是一般主体。 3主观方面为故意。 根据刑法第127条第2款规定,犯本罪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37页,共59页。六、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一)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概念及特征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 1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

23、藏枪支、弹药的行为。 3主体为自然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是故意。 (二)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刑事责任第38页,共59页。七、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将依法配备的公务用枪支予以非法出租、出借的行为;或者将依法配置的枪支非法出租、出借,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本罪在客观方面分为两种情况: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与单位,非法出租、出借公务用枪的行为。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与单位,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主体属于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或者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及单位。 3主观方面出于故意。 第39页,共59页。八、丢

24、失枪支不报罪 丢失枪支不报罪,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本罪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客观方面表现为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丢失枪支不及时报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主体是特殊主体,即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第40页,共59页。九、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 (一)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及特征 指违反有关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本罪的

25、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法律规定的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为故意。 第41页,共59页。 (二)认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应注意的问题 1本罪与其他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 2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是无劫持或制造爆炸等恶意或目的。 (三)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的刑事责任第42页,共59页。第六节 重大责任事故的犯罪一、重大飞行事故罪 重大飞行事故罪是指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1客观方面表

26、现为行为人具有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主体是航空人员。 3主观方面是过失。 根据刑法第131条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飞机坠毁或者人员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43页,共59页。二、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是指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铁路运营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而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其主要特征是: 1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铁路运营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犯罪主体是铁路职工。 3主观方面只能是过失。 第44页,共59页。三、交通肇事罪 (一)交通肇事罪的概念及特征 交

27、通肇事罪,是指从事交通运输和非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公共交通运输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和非交通运输人员。 4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第45页,共59页。 (二)认定交通肇事罪应注意的问题 1本罪与非罪的界限。 2本罪与利用交通工具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犯罪的界限。 3关于驾驶非机动性交通工具违章发生重大事故的定性问题。 (三)交通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1处3年以

28、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情形。 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3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46页,共59页。四、重大责任事故罪 (一)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及特征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厂矿、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生产、作业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3主体是特殊主体,主要是在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直接

29、从事生产、科研、指挥的职工。 4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第47页,共59页。 (二)认定重大责任事故罪应注意的问题 1要划清重大责任事故与自然事故、技术事故以及技术革新和科学实验失败的界限。 2要注意本罪与失火罪、过失爆炸罪的界限。 3要注意本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 (三)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刑事责任 第48页,共59页。五、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 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是指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厂矿、企业、事业等单位的生产、作业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强令他人违章冒

30、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3主体是特殊主体,主要是在企业、事业单位中负责指挥生产、施工的管理人员,如厂长、经理、车间主任、矿长等。 4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第49页,共59页。六、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 (一)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概念及特征 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指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安全生产设施或者安全生产条件不符合国家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3主体是

31、特殊主体,即企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4主观上出于过失。 (二)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刑事责任第50页,共59页。七、群众性活动安全事故罪 群众性活动安全事故罪是指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侵犯的客体是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安全。 2客观方面表现为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违反安全管理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 3主体是特殊主体,主要是对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负有决策、指挥的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4主观上出于过失。第51页,共59页。八、危险物品肇事罪 (一)危险物品肇事罪的概念

32、及特征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危险物品的管理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有关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第52页,共59页。 (二)认定危险物品肇事罪应注意的问题 认定本罪应注意划清与失火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交通肇事罪的界限。 (三)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136条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53页,共59页。九、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一)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的概念及特征 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降低工程质量标准,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行为。本罪的主要特征是: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