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案3形象概括与分析O形象特点概括题型散文作品中的形象,是指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物等形象,散文的内涵就是通 过这些形象所展现的特定自然景物、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反映出的 意义和价值。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就高考 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写人叙事散文)和景物形象(写景状物 散文)。常考题型:形象特点概括分析、物象作用分析。对于形象概括鉴赏题,应当从多 个角度去概括分析,并深入思考形象的内涵和作用。IJ技法点拨“3角度”人物形象概括法.从记叙的事件中概括分析特点(事件角度)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一个道
2、理。.从描写中概括分析特点(描写角度)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特点。.从抒情议论中概括分析特点(抒情议论角度)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 括分析时不可忽视。“3步骤”物象概括法.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等;.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物象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所表达的作者的某种向往、追求。(第3步有 些时候不一定需要。)怔典例示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吾先生杨绛一九四九年我到清华后不久,发现燕京东门外有个果园,有苹果树和桃树等,果 园里有个出售鲜果
3、的摊儿,我和女儿常去买,因此和园里的工人很熟。园主姓虞,果园因此称为虞园。虞先生是早年留学美国的园林学家 ,五十多岁, 头发已经花白,我们常看见他爬在梯子上修剪果树,和工人一起劳动,工人都称他“吾 先生”一一就是“我们先生”。我不知道他们当面怎么称呼,对我们用第三人称,总 是“吾先生”。这称呼的口气里带着拥护爱戴的意思。虞先生和蔼可亲。小孩子进园买果子,拿出一分两分钱,虞先生总把稍带伤残的 果子大捧大捧塞给孩子。有一次我和女儿进园,看见虞先生坐在树荫里看一本线装 书。我好奇,想知道他看的什么书,就近前去和他攀话。我忘了他那本书的书名,只记 得是一本诸子百家的书。从此我到了虞园常和他闲聊。我和女
4、儿去买果子,有时是工人掌秤,有时虞先生亲自掌秤。黄桃熟了,虞先生给 个篮子让我们自己挑好的从树上摘。他还带我们下窖看里面储藏的大筐大筐苹果。 我们在虞园买的果子,五斤至少有六斤重。“三反运动”刚开始,我发现虞园气氛反常。一小部分工人一一大约一两个一 一不称“吾先生” 了,好像他们的气势比虞先生高出一头。 过些时再去,称“吾先生” 的只两三人了。再过些时,他们的“吾先生”不挂在嘴上,好像只闷在肚里。有一天我到果园去,开门的工人对我说:“这园子归公了。”“虞先生呢?”“和我们一样了。”这个工人不是最初就不称“吾先生”的那派,也不是到后来仍坚持称“吾先生” 的那派,大约是中间顺大流的。我想虞先生不会
5、变成“工人阶级”,大约和其他工人那样,也算是园子里的雇员 罢了,可能也拿同等的工资。一次我看见虞先生仍在果园里晒太阳,但是离果子摊儿远远的。他说:得离得远 远的,免得怀疑他偷果子。他说,他吃园里的果子得到市上去买,不能在这里买,人家 会说他多拿了果子。我几次劝他把事情看开些,得随着时世变通,反正他照样为自己 培植的果树服务,不就完了吗?果园毕竟是身外之物呀。但虞先生说:“想不通”,我 想他也受不了日常难免的腌月费气。听说他闷了一程 ,病了一程,终于自己触电去世。没几年果园夷为平地,建造起一片房屋。如今虞园旧址已无从寻觅。一九八零年九月二日结合全文内容,请举例分析“吾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回解
6、强指导第一步:审清题目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看出本题是一道考查 的题目。答案:“吾先生”“什么样的人”“人物形象概括”第二步:找淮角度分析人物形象主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所做的事情来分析。分析几件事情答案:“卖果子”看诸子该题主要抓住第三步:整合答案答案:和蔼可亲:卖果子优待小孩(或对小孩很好);知书达理:看诸子;诚恳迂讷(鳗直也对):离果子摊远避嫌,自杀结束生命。沁跟踪训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刘群华在草医的眼里,一株草是一味药,一坡的草是一坡的药。草医在杏林中的地位很低,但常有一味单方气死良医的轶事。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地方长着什么药了如指掌,比如屋顶上的石苇,溪边的旱莲草,路边的车
7、前草,田烧 上的半边莲,等等;跟人说起来像在说菜园子里的萝卜白菜,什么时候出苗,什么时候 开花,什么时候结果,什么时候采摘最佳,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甚至夜里碰到急诊的 病人,提灯出门,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就把所需的鲜药摸回来了。在我们村里,也有个草医,是一个孤寡老头子。他嗜酒,一日三餐总斟杯小酒。他 的祖父是一个杏林名家,传到他手上仅剩几口草药了。他似乎善治妇科慢性病 ,嚼一 大口黏稠的绿汁碎叶,敷在女人的小腹上,马上暖暖的,缓缓地温熨着直达病所。他不讲究报酬,求诊者知其好酒,就都带壶洒去。大伙找他不难,下雨天多在屋里 睡,倘若天晴,他则躺在那张烂竹椅上,背着阳光晒了左边晒右边。求诊的人喊他一句
8、 他的眼睛倏地睁开了,瞟着桌子上的酒,不急也不慌,说:拿么子酒哩!来就是了。然后 又说:既然拿来了,就喝两口。于是起身握盏,撬开酒瓶盖,提起就喝。偶尔不小心倒 在桌面上,就忙俯身低头贴面吸着喝,边喝边叫:好酒!好酒!太可惜了啊!他的那几口草药治好了不少人,也赚了不少好酒。在他陈旧破烂的柜子上,横七 竖八放了若干个酒瓶子。我有次去他家,他在旁防贼一样盯着我,说:别乱翻,这是我 治好的医案。我顺手拿出一个瓶子,他想都没想,随口道:某某,女,某年某月某日入诊, 发病三年,经前痛胀,经血黑而有块,夜口干舌燥,时有尿赤。我惊得目瞪口呆。这时的我在镇上的一条街上行医,常有患者提起他,便对他的 草药有所耳闻
9、。这次拜访,第一次见识他特殊的医案,足可觑其治病的认真与用心。 我虚心地说:要收徒弟吗?他看着我哈哈大笑。许久,他大手终于一挥,像放下一百斤重的担子,说:带到土 里也可惜,姑且就教给你吧。我们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上进山的。我跟在他身后 ,他边走边说:当阳坡地祛 风多,利水草药去水沟。他还说了很多,简单的顺口溜一用用,把草药的习性精准地概 括描绘了出来。那一次我们攀爬了七八座高峰。他休息时,不时从衣兜里摸出一瓶酒,然后咕噜 咕噜吞几口。走到一棵古老遒劲的大树下,他指着树上寄生的一种盘曲如花的藤,说: 这药止血。我爬上去摘下一死,藤身细而黑褐,叶正面有绒毛,背面呈红斑,肉粗,一嚼, 一嘴的生涩,汁
10、水绿稠稠的。我问:它没有根啊?他笑了笑说:这是一种鸟吃了籽,桐在 树上生的。寄生于此树的粗干,沐日月星辰,饮晓风夜露,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了。哦,原来药也修行啊,难怪如此慈眉善目,普度众生。我和他行走于浅沟深壑,觉得土地馈赠给人的草药太丰富了 ,而中药房里的四 百味显然太少了 ,那抽屉里的草木金石之药,只是这未知的或未纳入的草药中的一 小部分。以后的日子,我一有空就去找他。有一次,他躺在那张烂椅子上说:草医不值价, 用鲜草鲜叶治病,在乡村容易找,也不好收钱。草医忙,忙的是人情世故,是邻里之间 的携扶。然后他难过地长叹:可惜,草医的经验没人学,快失传了。他指着土坪边培育 的一株草药,说:牛苦胆,治
11、月中瘤,散结活瘀,清火败毒,现在山上极其稀少了,很难找到。他担心草医消失的时候,一些珍贵的草药也随之消失。他的忐忑和恐慌,犹如那 株牛苦胆一样苦恼。在天地人这个整体中,阴阳调和、和谐相处,早已于药典里相传,而人是否已参悟 透彻,我就不知道了。故乡的草医,是一味平凡的草药,在田野山冈捣鼓着七经八脉的仁爱,也感触了 五色五味的生命。(选自2016年4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节)第一步:审清题目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草医的形象” “主要特点”,可以看出本题是一道人物形象概括题型。第二步:找准角度该题的答题区间是全文。第三步:整合答案答案:行医认真用心,敬业专注。由草医特殊的医案可看出草医认真从事自己 的
12、职业;行医不计报酬,只是喜欢喝酒。由求医者给草医送酒时,他不计好坏,还说 拿么子酒哩!来就是了等事可看出草医不计报酬;心地善良,收徒标准严格。由在我 问草医要不要收徒弟时,草医在经过考虑之后才答应这件事可看出草医收徒标准严 格熟悉业务,医术高明。由草医能精准概括地描绘各种草药的习性可看出他熟悉 业务。物象作用分析题型散文物象作用的分析主要是就物象对文章内容主旨、艺术构思等方面所起的 作用的分析。该题型又可分为主要物象作用的分析和次要物象作用的分析两类。|J技法点拨“两角度”分析主要物象作用.内容主旨方面: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 散文的“神”。一般来说,写物的要找志
13、,写景的要析情。.艺术构思方面: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组织贯串在一起 的作用。“三思考”分析次要物象作用.内容主旨方面: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对主要物象方面: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艺术构思方面: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 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D典例示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草炉饼张爱玲前两年看到一篇小说八千岁,里面写一个节俭的富翁,老是吃一种无油烧饼, 叫做草炉饼。我这才恍然大悟,四五十年前的一个闷萌产终于打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上海沦陷后天天有小贩叫卖:“马草炉饼!”吴语“买” “卖” 同音“
14、马”,“炒”音“草”,所以先当是“炒炉饼”,再也没想到有专烧茅草的炉。卖饼的歌喉喷亮,“马”字拖得极长,下一个字拔高,末了 “炉饼”二字清脆迸跳,然 后突然噎住。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声音,与卖臭豆腐干的苍老沙哑的喉咙遥遥相对,都 是好嗓子。卖馄饨的就一声不出,只敲梆子。馄饨是消夜,晚上才有,臭豆腐干也要黄 昏才出现,白天就是他一个人的天下。也许因为他的主顾不是沿街住户 ,而是路过的 人力车三轮车夫,拉塌车的,骑脚踏车送货的,以及各种小贩,白天最多。可以拿在手 里走着吃一一最便当的便当。战时汽车稀少,车声市声比较安静。在高楼上遥遥听到这漫长的呼声,我和姑姑 都说过不止一次:“这炒炉饼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15、。”“现在好些人都吃。”有一次我姑姑幽幽地说,若有所思。我也只“哦” 了一声。印象中似乎不像大饼油条是平民化食品 ,这是贫民化了。 我姑姑大概也是这样想。有一天我们房客的女佣买了一块,一角蛋糕似的搁在厨房桌上的花漆桌布上。一尺阔的大圆烙饼上切下来的,不过不是薄饼,有一寸多高,上面也许略撒了点芝麻。 显然不是炒年糕一样在锅里炒的,不会是“炒炉饼”。再也想不出是个什么字,除非 是“燥” ?其实“燥炉”根本不通,火炉还有不干燥的?八千岁里的草炉饼是贴在炉子上烤的。这么厚的大饼绝对无法“贴烧饼”。 八千岁的背景似是共产党来之前的苏北一带。那里的草炉饼大概是原来的形式,较小而薄。江南的草炉饼疑是近代的新
16、发展,因为太像中国本来没有的大蛋糕。战后就绝迹了。似乎战时的苦日子一过去,就没人吃了。我在街上碰见过一次,擦身而过,小贩臂上挽着的篮子里盖着布,掀开一角露出 烙痕斑斑点点的大饼,饼面微黄,也许一叠有两三只。白布洗成了匀净的深灰色,看着 有点恶心。匆匆一瞥我只顾忙着看那久闻大名如雷贯耳的食品,没注意拎篮子的人I 仿佛是个苍黑瘦瘠中年以上的男子。我也没想到与那年轻的歌声太不相称,还是太瘦了显老。上海五方杂处,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反而少见。叫卖吃食的倒都是纯粹本 地口音。有些原住民出人意料地肤色全国最黑,至少在汉族内。而且黑中泛灰,与一 般的紫膛色不同,倒比较像南太平洋关岛等小岛与澳洲原住民的炭灰皮色。
17、我从前 进的中学青监是青浦人一一青浦的名称与黄浦对立,想来都在黄浦江边一一生得 黑里俏,女生背后给她取的绰号就叫阿灰。她这同乡大概长年户外工作,又更晒黑了。沿街都是半旧水泥弄堂房子的背面,窗户为了防贼,位置特高,窗外装凸出的细 瘦黑铁栅。街边的洋梧桐,淡褐色疤斑的笔直的白圆筒树身映在人行道的细麻点水 泥大方里全是住宅区,紧接着通衢大道,也没有棚户。其实地段好,而由他一个人独占 想必也要走门路,警察方面塞点钱。不像是个乡下人为了现在乡下有日本兵与和平 军,无法存活才上城来,一天卖一篮子饼,聊胜于无的营生。这些我都是此刻写到这里才想起来的,当时只觉得有点骇然。也只那么一刹那I 此后听见“马草炉饼”
18、的呼声,还是单纯地甜润悦耳,完全忘了那黑瘦得异样的 人。至少就我而言,这是那时代的“上海之音”,周璇、姚莉的流行歌只是邻家无线 电的噪音,背景音乐,不是主题歌。我姑姑有一天终于买了一块,下班回来往厨房桌上 一撩,有点不耐烦地半恼半笑地咕噜了一声:“哪,炒炉饼。”报纸托着一角大饼,我笑着撕下一小块吃了,干敷敷地吃不出什么来。也不知道我姑姑吃了没有,还是给了房客的女佣了。结合全文,谈谈“草炉饼”在文中的作用。囱解题指导第一步:审清题目抓住这篇散文的题干中的关键词“草炉饼”“作用”,根据全文内容,可以看出本题是一道主要物象分析题。第二步:找准角度要紧紧抓住标题及文中前后所有出现草炉饼的文字,结合文章
19、所要抒发的情感 理解草炉饼的作用。答案:(1)草炉饼是文章的线索 邛联起战时上海的俗世生活场景、小说八千 岁、虫草炉饼的小贩、姑姑等诸多人事,使文章散而不乱。(2)草炉饼是战时上海的缩影,反映了当时民生凋敝、生活艰难的现实。(3)作者对草炉饼的好奇寄托着她对俗世生活的热爱,对“黑瘦得异常”的虫草 炉饼小贩的描写和联想,则流露出其怜悯的情怀。(如答“叫卖草炉饼的声音形成散 文的背景旋律,增强感染力”也可以)后跟踪训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瓦下听风彭家河瓦是乡村的外衣。当再次提起瓦的时候,我已远在他乡,多年没有回老家那个小山村。想起故乡 , 眼前还是当年离开时的景象。绿水青山不见苍老,而我却早生华发
20、。在延而舒缓的群山中,村落就像灌木丛,一簇一簇地分布其间。远远望去,几面灰 白的墙壁和青黑的瓦顶在墨绿的草木间若隐若现 ,仿佛被弯曲山路串起的萌产挂在 重峦之中。看到了瓦,也就看到了家 心里就踏实了。在乡下时,盯着瓦顶发呆的时候也不少。早年乡下没有通电,也没有多少书看,特别是感冒生病后,能做的事就只有躺在床上数楝子、椽子和亮瓦。川北多柏树,楝子都是去皮粗略打整的小柏树,椽子则是柏木板,年辰一久,灰尘和油烟就把楝子、椽 子染成与老瓦一样的黑色。在漆黑的房顶上,只有几片亮瓦可以透些光亮进来,不过 瓦上的落叶和瓦下的蛛已让光线更加昏暗。亮瓦是玻璃制成的 ,能透光,但看不到瓦 外的天空以及树木,要凭借
21、瓦上的声响,才知道房顶上的过客。如果声音是一路“嘀、 嘀、跨”地传过来,那一定是一只无聊的猫;如果是急促的沙沙声,肯定是心慌的老鼠 在顺着瓦沟跑。更多的时候,只是听听瓦上又t以理喻的风,听风在房顶与瓦说些悄悄 话。瓦与风总有说不完的话,人听到的,只是极少极少,瓦与风一般都是轻轻絮语。我 想,他们谈论的,无非是坎上庄稼的长势啊、西河里的鱼啊、二帽岭上的花啊,因为每 年春节前,我爹都要上房扫瓦,扫下的就是麦子、鱼骨头、小树枝这些。瓦仿佛是从不喜欢外出的主妇,风就是一年四季在外面闯荡的男人,一回来就带些外面的小玩 意,讲讲外面的小故事,把瓦哄得服服帖帖。当然,有时候瓦与风也会吵嘴甚至打架, 夜里总有
22、些瓦从瓦楞间翻起来,与风纠缠,有的还从房顶上落下,摔得粉身碎骨。听到“啪”的一声刺耳脆响,瓦下的主人都会心头一紧,然后不问青红皂白,对着房顶就大 骂风,肯定是风的不对,瓦成大默默不语任劳任怨,风过来一会儿,房顶就不得安宁,瓦 还要跳楼寻短,难道不是风的错吗?这些,风能说得清吗?风可能受了委屈,一路呜呜 着跑了。落下房顶的瓦摔得四分五裂,抛弃在路边。别的瓦仍然低眉信首,与属于自 己的那一给风继续私语,或许他们对风对瓦的性格早已习惯 ,总有几片瓦会与风一 起私奔,也总有几片瓦会宁如玉碎。乡下的故事,不就是这样的吗?瓦只要上了房,盖在楝椽上,往往就是一辈子。要么是仰瓦,要么是扣瓦,仰瓦要 上大下小,扣瓦要上小下大。有时,房脊梁上还会垒一排立瓦。每一片仰瓦的大头都 要压在上一片仰瓦的小头下,每一片扣瓦的小头都要压在上一片扣瓦的大头下,而且所有的扣瓦都要压住仰瓦的边沿,这样严严实实,一丝不苟,才能遮风挡雨,营造一 个温暖的家。瓦有瓦的命运,瓦也有瓦的规矩,乡下人肯定早就读懂了这些。一年当中,乡下人待在瓦屋里最长的季节就是秋冬两季。庄稼都收种完毕,梅雨 时节或者霜雪天气,无所事事的大人小孩子就团聚在一起烤火做些家务。但更多的时候 ,我则喜欢钻进温暖的被窝, 垫着枕头靠着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