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情绪--认知---美感体验_第1页
积极情绪--认知---美感体验_第2页
积极情绪--认知---美感体验_第3页
积极情绪--认知---美感体验_第4页
积极情绪--认知---美感体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个背景:北京市金钟监狱,是我国唯一一所专门收押改造和治疗传染病罪犯的监狱,中心成立于2007年,先后与北京心理危机研究 与干预中心、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建立了共建合作关系, 得到了专业社 会力量的支持。DIY油画绘制和陶艺制作,是今年4月增加的新内容。现在,中心有音乐治疗、陶艺治疗、团子咨询、拓展训练、心理剧、心理影片赏析等11种有助于服刑人员调节情绪、释放压力的方式互为补充。全年金钟监狱85%以上的罪犯都参与到以上各种活动中来。 活 动的过程中,监狱心理咨询干警均在现场带领,引导犯人体会每项活 动所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校正使用技巧,挖掘不同的活动对缓解不 同心理问题所发挥的功能。与此同时,金钟

2、监狱还通过组织讨论、座 谈、评比和开办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共享活动的积极效果。良好的 氛围在转变罪犯错误认识和引导罪犯积极维护心理健康方面的效果明显。如罪犯心理测试的废卷率由2007年的76.3%降低到2010年的9.1%;罪犯主动申请咨询率由 2007年的不至U 1% 提高到了 2010年的85.6%。心理专栏白投稿数由2007年的月均13篇,增加到2010年的月 均109篇。积极情绪(positive affect)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郭小艳,王振宏,2007 ),包括快乐、兴趣、满足、骄傲、爱等。积极情绪是一个包含着愉悦体 验、面部/身体表

3、情、评价、特别是行为计划和激活状态等多种成分 的有意识的过程,对认知过程的影响非常广泛。积极情绪这个名词来自于古老的情绪维度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类所有的情绪由几个基本的维度所构成,不同情绪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是根据彼此在维度空间中的距离来显示的。较为公认的维度模式是二维模式,认为情绪由两个维度组成:一个维度是效价(valence) 或愉悦度,分为正负两极;另一个维度是唤起度(arousal), 其由 弱到强。在效价维度上,由正到负,愉悦度依次降低。位于正效价那 端,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正情绪);位于负效价那端, 有不愉悦感受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负情绪)。以前很多研究发现体验着积极情绪的

4、人显示出非同寻常的、灵活的、创造性的、综合的、对信息持开放态度的、有效的思考模式 (Fredrickson , 2001 )。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 不仅体现在加 工的速度和准确度方面,而且可以在类别和等级层次上改变认知的功 能,以及在信息加工中引起认知结构的变化,即从质、量两方面影响 着认知过程(郭小艳,2008)。以前支持积极情绪促进认知的实验结 果归纳起来主要有拓宽认知范围、提高灵活性等两方面。(一)积极情绪拓宽认知范围1.积极情绪拓宽注意和分类。Fredrickson利用电影诱发四种情绪 状态:快乐、满意、愤怒、焦虑,并用一种中性情绪作为控制条件, 然后用整体-局部性知觉加工任务来评

5、估被试在不同情绪状态下的 注意范围,研究发现在两种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被试比中性状态下的被 试有更大的注意广度。Gasper和Clore( 2002)让被试写下积极或消极情绪事件,接着用系 列再生范式让被试凭记忆画出所看到的图,结果表明,比起悲伤情绪的人,快乐情绪的人更依赖图片题目和形式的整体信息,因而画出的图更像原始图一些2、积极情绪促进问题解决。例如,在组织环境下,积极情绪能影响 管理者的决策制定、冲突的解决、团体行为、对工作任务的感知等 (Isen等,1987 )。这些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增加了一个人以多种 方式组织想法的能力。(二)积极情绪提高认知灵活性认知灵活性是指顺应情境的改变而转换至另

6、一种思想或行为,以符合新情境需要的能力。它可使我们的反应适合当前任务的需要,使个体在某个特定的任务情境下产生最优的反应(王艳梅,2006b) o Dunker 的蜡烛任务是指示创造性和认知灵活性的一种典型任务。Isen等设计的实验中,通过给大学生被试糖果棒和看喜剧电影来诱发积极情 绪,同时设置中性情绪对照组(看中性电影)和消极情绪组(看几分 钟纳粹死亡集中营的纪录片)。结果发现积极情绪组的被试比中性情 绪组和消极情绪组的被试更容易找出解决方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Isen 等,1987)。(二)积极情绪会撤消消极情绪体验和自主性生理反应弗瑞克森认为积极情绪产生在安全的环境中,一般不会象消极情绪

7、 那样产生具体的行动倾向(如恐惧引发逃跑,愤怒引发攻击),所 以积极情绪可以通过取消对具体行动的准备,有效地撤消消极情绪的体验和生理唤醒,因而将此称为撤消假设(undoing hypothesis) 20。在弗瑞克森的一项研究中,采用压力任务,使被试产生焦虑 体验,同时有心率、心血管活动和血压升高这样的生理反应。之后 , 用电影诱发被试三种情绪:欢乐、满足、悲伤。结果发现,在两种积 极情绪条件下(欢乐和满足)的被试,心血管活动恢复到基线的速 度要明显快于控制条件下的被试,而在悲伤条件下,被试的心血管 恢复速度最慢。(三)积极情绪提高了应对压力的能力比其他人更容易产生积极情绪的人被称为弹性个体。

8、弹性个体会从压 力和消极情绪体验中迅速有效地恢复,并灵活地改变以适应环境, 就象弹性金属那样伸缩、弯曲,但却不会损坏22。采用高压力性 任务来诱发被试的消极情绪,发现高心理弹性的个体在压力性任务 前和任务中报告了更多的愉快、兴趣这样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认知促进效应的影响因素动机维度模型Gable和Harmon-Jones最近(2010b)提出了动机维度模型 (Motivational Dimensional Model) ,认为情绪对注意力和认知的 缩窄/拓宽的原因是动机强度而非情绪效价。只有趋近动机强度低的积极情绪能拓宽认知过程和灵活性,而趋近动机强度高的积极情绪则 缩窄认知过程和灵活性。过去

9、诱发积极情绪的方法有给被试非预期的 小礼物(如糖果等),看引起积极情绪的图片或喜剧电影,想象愉快的事件,通过积极情绪词和音乐诱发,报告在任务中的成功等等,通 常引起的是高兴(joy)、满足(contentment)、乐趣(amusement) 等,这些情绪都是“目标之后的”或者与“目标无关的”低动机强度 的积极情绪。Gable和Harmon-Jones实验1中用猫的滑稽电影诱 发低趋近的积极情绪,美味点心的电影诱发高趋近的积极情绪,研究对被试在Palmer的整体局部视觉加工任务的影响。结果发现低趋 近的积极电影比起高趋近的积极电影,引发的注意焦点更趋于整体。 说明高趋近积极情绪减少了注意拓宽。

10、在实验2加入中性对照组后,用Navon( 1977)字母刺激测量注意广度,仍能得出高趋近积极情绪 缩小注意范围的结论。积极情绪认知促进效应的神经机制(一)多巴胺介导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作用艾施(Ashy, 1999)提出了积极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神经心理学理 论14。这个理论认为,适度的积极情绪状态会使中脑边缘皮层、 前扣带皮层的多巴胺水平升高,而这种神经递质会提高思维的灵活 性,使个体克服习惯化反应的能力增强。这个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一系 列发现积极情绪促进了问题解决、 决策制定等任务成绩的研究。而比 较重要的中脑边缘系统由投射到边缘和皮质区的腹侧被盖区(VTA)的多巴胺产生细胞组成,与奖励和动机有关。

11、多巴胺的很多重要投射(见图1)可能是积极情绪对认知影响的神经机制。例如研究表明创 造性问题解决的改善是因为积极情绪条件与额叶皮质区多巴胺水平 的增加有关。该理论有两个关于VTA投射的假设:第一,积极情绪可 能改变任何接收VTA直接投射的结构的加工过程。第二,积极情绪导 致的行为变化不太可能由不接收 VTAt接投射的2构所介导(Ashby 等,1999)。实验表明多巴胺水平的下降与快感缺乏(情感淡漠或快 感缺失)有关,而不是与消极情绪相关。会使人们产生消极情绪状态 的压力的或令人焦虑的事件,实际上似乎增加了特定脑区的多巴胺水 平。那么多巴胺水平的高低是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动机维度模型 呢? A

12、shby推测多巴胺水平与任务表现之间的相关可能是倒 U型的, 所以多巴胺从最适水平的增加或减少都会损害表现(Ashby等,1999)。另外研究表明非常高的多巴胺水平与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个 特点相关情绪失调、冲动行为和认知知觉缺损(Cyders& Smith, 2 008),即多巴胺水平过高对认知有损害作用。从以上证 据可以看出多巴胺在介导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作用时可能有一个最适 水平,而根据动机维度模型,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促进作用在动机趋近 强度上可能也是呈倒 U型分布的。图1(二)积极情绪对认知作用的脑机制1.额叶积极情绪对认知的一些作用可能受前额叶皮层的多巴胺水平调节,因为克服优势反应的能力提高

13、了,促进了认知灵活性。Herrington 等的情绪Stroop实验把积极情绪、执行功能和血液动力学的大脑活性 结合起来,发现对愉快词的反应时比不愉快词的反应时低,并且愉快刺激在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有更多激活,且左侧有更多激活,显示出脑半球的不对称性.前扣带回皮质有证据表明多巴胺到前扣带回皮质的投射有利于执行性注意和认知观点的选择或切换(Ashby等,1999)。同样,前扣带回皮质在积极 情绪对转换任务的影响中也有作用。王艳梅采用情绪性图片诱发积极情绪,研究积极情绪促进任务转换的神经心理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知觉积极情绪图片诱发的积极情绪使任务转换的脑功能区前扣带回皮质的活动,积极情绪促进任务转

14、换是因为积极情绪能够显著 增强前扣带回皮质的活动范围和强度。前扣带回皮质在转换发生时主 要的功能就是监控注意定向的分配,建立新的注意定向(王艳梅,2006b).其他有关脑区眶额皮层位于额叶的基底部,被认为是表征刺激奖赏价值的脑区(李 新旺等,2008)。眶额皮层表征初级强化物的奖励或情感价值,以此 表征行动的目标,因而对情绪有关键作用。具损伤会影响到与情绪相 关的学习、情绪性行为等(Rolls , & Grabenhorst , 2008)。积极情绪的测量(一)从情绪的主观体验角度测量即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来测量积 极情绪,通过积极情绪的问卷和量表进行,比较常用的是奥森(Wason, 1988)

15、编制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量表(The Positiveand Negat ive Affect Schedule) 24。这个量表是根据维度理论编制的,因为其具备心理测量学的特点,从而被广泛地应用,但 此量表比较适合测量一段时间内的心境变化,而不太适合 瞬间产生的情绪状态。(二)从情绪的生理唤醒角度测量.生理多导仪采用生理多导仪主要测量在积极情绪产生时,外周系统伴随发生的变化,如心跳、呼吸、血压、皮肤电等。有研究发现,积极情绪所引 起的心率要短于消极情绪所引起的心率25。但总的来说,情绪产 生时的外周成分的变化更多地被认为反映了唤起水平,而不是体现具体的情绪效价,即当情绪的唤醒强度比较高时,

16、这些指标将达到 较高的值。.脑电(EEG 或ERP)情绪既与外周神经活动相关,也与中枢活动相关。所以,近年来, 人们开始采用脑电来测量积极情绪。脑电包括 EEG和ERP,前者由脑 的自发电位所形成,而后者是由刺激事件(包括物理刺激和心理因 素)所引起的脑电的实时波形。研究者采用EEG技术进行的一系列研 究发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在大脑的额区具有单侧化效应 ,积极情绪 在左半球有更大的激活26 。ERP的研究发现,P300这个成分主 要与情绪有关,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均可引起 P300的变化,但幅度 不同。有人发现消极情绪刺激能比积极情绪刺激诱发更大的 P300波 幅27。.脑功能神经成像技术脑成

17、像技术可以很好地探测到大脑进行心理活动时的空间活动,常用的功能成像技术有正电子发射断层技术(PET)和核磁共振技术(fMRI)。脑成像技术最初被用来研究认知和智力过程的大脑活动,最近也被用来考察情绪这种复杂的心理过程进行时大脑内部的活动目前通过功能成像研究对积极情绪进行的精确的空间定位,发现眶 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 、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 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 、腹侧黑质(ventral pallidum) 这几个部位与积极情绪的产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8(三)从情绪的外部表现角度测量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对于积极

18、情绪来说,其特有的表情是Duchenne式微笑。通过记录肌肉电位(EMG)发现,Duchenne微笑伴有颊骨和眼睛附近的轮匝肌的运动,而在消极情绪产生时,则有更 多的皱眉肌的活动。目前积极心理学对于积极情绪的定义还未统一,总体上对于积极情绪 的定义存在愉悦特性取向和趋近行为取向.愉悦特性取向认为积极情 绪是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趋近行为取向认为积极情绪不一定就具有 正向价值,它是与接近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而消极情绪是与回避 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概括地说,积极情绪是对内外刺激所表现出 来的接近行为倾向,并最终获得短暂或长期欣慰感 (愉悦感)的情绪. 美学中认为“美感”是由客观对象的审美属性引起

19、的人感情上愉悦的 心理状态.心理学把美感的特征界定为一种愉悦的体验,是一种带有好感倾向的主观体验,表现为人对美好事物的肯定和对丑恶事物的反 感.从积极,懵绪的2个定义取向来看,“美感”都应是积极情绪的一种: 美感强调愉悦的体验与积极情绪的愉悦特性是一致的;从积极情绪的行为倾向来看,“美感”也应当成为积极情绪的一种,比如,美学中除了优美、崇高、喜剧等审美范畴会令人有趋近审美对象的倾向外, 其所定义的“悲剧快感”、“怜悯感”也可纳入积极情绪范围.管Seligaman明确积极心理学研究的3个领域之时,就曾经提出了美感 是影响人类积极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美的感受是人类的24大美德 之一 L7_8,也

20、有研究者提出“美感,则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和概 括力的积极情感” 9,目前许多借助国际情绪图片库(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 IAPs)的研究则把位于效价正端、有愉 悦感受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位于负端的,有不愉悦感受的称为消极 情绪2.“悲剧感”作为美感体验类型之一,通常因为其效价等级评 定落在“13”之间而被纳入到消极情绪范畴,这与“美感是积极情 感”的设定是相矛盾的,并且目前还未有美感体验与积极情绪关系的 构建的实证依据.另外,许多研究表明积极情绪会影响情绪体验者的 归因方式、应激与心理防御系统、人际关系,甚至可能改变神经中枢 的结构和

21、功能,从而关系能否形成健康人格m.健全人格者拥有积极 的内部自我对话,会对事件采取正确的解释和评价,能够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m,因此明确积极情绪系统,构建美感体验与积极情绪的 关系有助于积极人格研究.实验1共分2个任务,任务1将80张图片用E prime编好,随机呈现, 图片呈现5 s,之后出现“请在词表中最多选出1个词来形容你对图片 的感受”,被试从中选出1个词来描述他们的感受.为了防止相互干 扰,被试独立在电脑上操作.任务2中,2组(每组10张)图片随机呈现, 每张图片呈现5s, 一组呈现完毕后,让被试开放式地填写他们的感受,或者用句子陈述,或者用形容词来描述.为了排除记忆 的序列效应,每

22、组图片内的每张图片随机呈现.实验2前,让被试熟悉词表,以便评定时能快速选择.正式开始时随 机呈现图片,每张图片呈现2. 5 s,选出7张混入实验以评定稳定性; 被确定为诱发美感的图片呈现完毕后首先让被试评定图片的愉悦度、 唤醒度、优势度,然后从实验1所确定的新美感词表中选词并进行强 度等级评定,采用9级评定来反应感受程度.对4种审美体验类型与其 对应的情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喜剧感与其愉悦度、唤醒 度、优势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34. 0. 52, . 34,相关水平极其 显著;优美感相关系数分别为. 48, . 42, . 31,相关水平均达 到显著;壮美感相关系数分别是0. j5

23、 , 0. 66, 0. 39(声Q 01);悲剧感与悲剧图片愉悦度的相关系数为一 O. 26(po. 05),与悲剧图 片唤醒度相关系数达一 0. 65(p0. 01),与优势度的相关系数为一 . 57(pO. 01),说明美感体验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与情绪密切相关 (图1),能够通过情绪各维度来表现,这为美感与积极情绪关系的构 建提供了基础.对4种美感体验类型的情绪维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是愉悦度的 F(3,57) 125. 95(p。.001),唤醒度的 F(3,57)=2.89(声 . 05),优势度的F(3, 57) 6. 89(户. 001),说明各类美感类 型型在3个情绪维度上都存在

24、显著差异.结果显示,悲剧虽是低愉悦 状态,总体上显著高于消极情绪;喜剧感、优美感、壮美感之间在愉 悦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美的这 3种风格具有更多的共性,特别是优美与壮美除了在唤醒度上壮美明显高于优美外,在优势度上,二者几乎不存在差异,它们都是高愉悦度的情绪类型,属于积极情绪, 而4种美感体验类型情绪维度的方差分析之所以显著,主要是由于悲 剧感在愉悦度和优势度上与其他类型的差别.从情绪效价的划分来 看,悲剧感作为美感体验类型可归类为消极情绪, 但又不能简单等同, 这一审美状态能够带来特定的审美愉悦,这体现在愉悦度显著高于消 极情绪上.对4类型美感体验的强度与情绪效价进行相关检验,喜剧 感、优

25、美感、壮美感、悲剧感都与消极情绪愉悦度无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o. 24, o. 002, o. 15和O. 22),这与消极情绪愉悦度显 著低于各美感类型的结果是相对应的. 特别是悲剧感,虽然在愉悦度 特征上属于消极情绪类型,但是却又与消极情绪存在较大的区别.4种美感体验与中性情绪、积极情绪愉悦度都显著相关 (与中立情绪愉 悦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o. 33, o. 27, 0. 42, o. 47,声o. 05;与 积极情绪愉悦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o. 48, o. 48, o. 57, O. 52,户 o. 01),与积极情绪的相关系数都高于中性情绪,说明4种美感类型 更接近于积极情绪类型。不同奖励对罪犯劳动改造积极作用的比较分析对罪犯的奖励 可分 为三种 类型,即物质 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