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希腊罗马哲学(名词解释).始基“始基”是早期古希腊哲学家在解释自然和宇宙时所引用的个体概念。“始基”即万物的本原,亦即万物之所从来, 毁灭之后之所复归, 它是事物的基本要素,或是事物存在和运动的 缘由。一切皆变,惟“始基”不变,毕达哥拉斯的“数”、泰勒斯的“水”等都可以称为“始基”。.无限(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阿那克西曼德规定原初物质时所引用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如果我们要从本身永恒、超越变化的某物获得经验世界中的种种变化,就必须假定万物始基的现实性,这万物始基具有一切必须的特征一一即使这样的始基在经验中也是不可能的。在此,他假定了 “无限”这个概念作为真实的来解释经验,并且赋予“无限”不
2、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这些规定 性。“无限”包罗一切,决定一切,另外还赋予这个概念以“神性”。.数“数”是毕达哥拉斯解释物质时所用的一个本体概念。他认为, “数”是万物的本原,“数” 被规定为众多的、不变的特征。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数字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元。.逻各斯(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所说的“逻各斯”即指内在的本原,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逻各斯是就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可以理解为“理性”、“理由”,就其理解为世界的本原而言,可以理解为“原则”、“规律”。逻各斯就是“世界秩序”,它表现为“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 寸上熄灭”的火。火的运动即万物的
3、生成与毁灭,是可感的,而支配可感运动的逻各斯却是不可感的。认识“逻各斯”,思想要求在变化着的多样的事物中找到不变的同一原则。.存在(巴门尼德)“存在”被巴门尼德看作真理对象,具有高度的概括和思辨性。巴门尼德把“存在”与“非 存在”对立,“存在者存在” “不存在的东西必定不存在”,通过这样赋予“存在”普遍性。 在存在与思想的关系中,他把存在与思想等同,认为“思想和存在是同一的,即思想内容需要由“存在”来表述,思想对象即“存在者”,思想的内容和思想的对象是同一个东西,通过思辨,巴门尼德规定了 “存在”的性质:不生不灭、连续性、完满性。巴门尼德所说的“存在”是表示世界本原的一个概念,但它不是抽象的原
4、则,而是时间空间中的实在, 并且有固定的形体,是个滚圆的球形。.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是芝诺针对伊奥尼亚派的变化本原观提出否认运动可能性的四个论 证之一,即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的悖论:设想奥林匹克赛跑冠军阿基里斯和乌龟赛跑,乌龟先爬一段路程,当阿基里斯跑完这段路程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路程, 当阿基里斯跑完这一段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一追一爬,以至无穷,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这个悖论 说明,运动中的事物没有快慢之分。.飞矢不动“飞矢不动”是芝诺为反驳变化本原观而提出的否认运动可能性的四个论证之一:指飞矢在一段时间里通过一段路程, 这一段时间可被分成无数时刻,在每一个时刻,箭
5、矢都占据着个位置,因此静止是不动的,就是说,它停驻在这段路程的各个不同位置上,而不是从一个 位置飞向另一个位置。.四根说恩培多克勒认为,水、土、气、火是组成万物的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成,因四根的 TOC o 1-5 h z 分裂而消失。四根本身没有组合与分离的能力,他们之间的分合需要用外部原因来解释,这些原因就是使根相互眷恋的“爱”,和使根相互斗争的“恨”。恩培多克勒用四根说说明事物 的可感性质,用爱恨说明事物的生灭变化,这就是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种子说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构成万物的细小微粒是种子,种子的性质与事物的可感性质相同,事物有多少种性质,构成它的种子就有多少类。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
6、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 个部分。“种子”的存在和性质都是设定的,种子在数量上无限多,在体积上非常细微,在 种类上与可感性质相同,可感事物的各个不同部分都分别由与它同质的种子构成。.斯(阿那克萨哥拉)“奴斯”是阿那克萨哥拉在元素之外设定的能动性的本原,他称之为“奴斯”(心灵)。这是第一个用来表示独立的、纯粹的精神概念,有两个特征:第一,它的外在独立性,“奴斯”是在事物之外对事物起作用的能动的力量;第二,是它的无形的精神特征, 心灵不具有可感性质,具体来说,“奴斯”是无形,因而不是其他事物的部分,也没有任何部分,“奴斯”是不与事物相混合的独立存在,因为无形的东西不能与有形的部分相混合,“奴斯”是最
7、精细的东西,任何部分都可被继续分割,即使无限小的部分也不能算作最精细的东西,只有没有部分,因而也不可分割的“奴斯”才是最精细的,“奴斯”是无限的,“奴斯”是有关于事物的知识,“奴斯”高于优于灵魂,灵魂也受“奴斯”支配。.原子与虚空原子论者针对爱利亚学派,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以此,原子论者的理论分的步骤:首先,他们以可感的事实为标准,肯定存在的东西是众多、变动的,第二,原子论者 确定了最小单位,以此来确定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精神助产术“精神助产术”是苏格拉底方法的比喻。苏格拉底方法是通过对话的方式让对话者发现真理, 接近真理。他把自己的方法比做他母亲从事的“助产术”,意指:苏格拉底
8、在对话时并不宣布问题的正确答案, 正如助产士的任务是帮助产妇生育,他自己并不生育,对话者对自己既有成见的否定好比是临产前的阵痛,这是每一个获得真理的人必经的途径,对话的结果是对话者在自己内心中发现真理,正如产妇从自己体内产生新的生命。.理念(柏拉图)理念是柏拉图在解释世界普遍性时所使用的一个最高概念。在柏拉图哲学里,他把“理念”作为理智的对象,理智所显示的是普遍的真相,也即“理念”。“理念”的主要特征是分离性和普遍性,分离即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每一个理念都是一个普遍的类型。“型相”是普遍名称或概念所指示的外部对象,个别事物如何拥有理念的部分,柏拉图提出分有说和摹仿说。“理念”是“美”和“善”
9、的最高概念。出于伦理目的,个别事物都以分有或摹仿两种方式趋近“理念”,但永远不能达到完美的,最高的“理念”.回忆说“回忆说”也即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灵魂即是理念,柏拉图以神话故事暗示,灵魂是一些不纯粹的理念,包含着向往身体的因素, 灵魂和身体的结合虽然是一种堕落,但却是符合灵魂状况的堕落, 具有某种必然性。灵魂在未跌落之前,对理念领域有所观照,包含着天赋的知识,灵魂在附着身体之后,由于身体的干扰或“污染”它忘记了过去曾经观照到的东西,只有经过合适的训练,才能使它回忆起曾经见过的理念,因此,学习就是回忆。“回忆说”主要针对智者否定知识的可能性,其关键在于肯定一个人可以学习他所知道的知识。.通种
10、论(柏拉图)“通种”即最普遍的型相,通种有三对六种:“是者”与“非是者”、“运动”与“静止”、“相同”与“相异”。柏拉图由阐明“是”的意义入手,证明了这些通种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普 遍概念的表述功能说明了 “分有”的实际意义。柏拉图指出,“是者”不等于“存在”,“非是者”不等于“非存在”,其意指“是者”和“非是者”,这对通种是相通的,同样“是者” 与“运动”和“静止”也是相通的,“相同”和“相异”也可以说它既是又不是。通种论是柏拉图理念论的一个重要发展,通种之间的分有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而是概念之间的相容与不相容的逻辑关系, 并且个体所分有的型相不是单独的,而是相互贯通的众多型相,所以通种论是
11、一种逻辑分析方法。.实体(亚里士多德)什么是实体?亚里士多德指出:“一切是者都与一个中心点有关系,这个中心点是确定的东西,它歧义地被说成是实体”也即是说,“是者”所表示的众多意义都与一个中心意义相关,这个意义就是“实体”。实体有两种:第一实体和第二实体。第一实体是个别事物, 第二实体是种属,当然也不尽然。亚里士多德在不同的场合谈到第一实体的不同意义,第一实体是个体事物或是形式,这就产生一个问题:第一实体到底是事物的存在呢还是本质呢? 由于本质由定义表达,定义的一般形式是“种+属差”,任何定义必然是普遍的,而不能是关于个别事物的定义,在此意义上,亚里士多德试图把本质个别化,把个别化的本质作为第一
12、实体,以此调解第一实体的理论矛盾宣告无效,因此,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理论对后世有着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 由于他的第一实体理论一开始就包含巨大矛盾,后世的形而上学始终存在着普遍主义与个体主义,本质主义与存在主义之间的不同倾向。.四因说“四因说”是亚里士多德探讨事物运动原因而提出来的,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与之相对应的理由就是运动的四种原因:(1)事物为什么在运动中存在?因为他们由不变的质料构成,这一理由即质料因。(2)事物为什么会以某种特定的方式运动?因为他们各有特定的形式,表述本质的定义即形式 因。(3)事物为什么开始或停止运动?因为他们受到推动或作用,推动者或作用者即动力因。(4)事物为什么要
13、运动?因为他们都朝向各自的目的,解释朝向目标的理由即目的因。.中道(亚里士多德)在亚里士多德那里, 实践智慧是一种有理性的选择,必然是有选择德性的标准。 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被亚里士多德概括为“中道”。“中道”是相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而言的适中,由实践智慧规定。亚里士多德把“中道”作为德性的标准,德性是相对于邪恶的极端而言的“中道”,德性不是程度上的适中,它是与一切邪恶相分离的善。“中道”表示德性的特征和独一无二的品格。“中道”不是程度上的适中,各种邪恶情感和行为没有中道,或者说,程度适中的邪恶仍然是种恶。.实践智慧(亚里士多德)“实践智慧”是与“理智”或“理性智慧”并列的理性,两者的区别在于
14、:“实践智慧”只考虑具体的环境和事实,“理性智慧”却追寻事实的原因;“实践智慧”的对象是个别的事件,“理性智慧”的对象却是普遍的本质;最后,“实践智慧”乃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年轻人获得的只是像数学这样的“理性智慧”。“理性智慧”的明显特征是思虑的选择,“思虑”是对达到既定目的之品德手段的思考。选择是思虑的结果。通过思虑,选择出最佳手段。“思虑”和“选择”不是单纯的理智活动,而是受理智支配的意志活动。这两个概念的意义一方面表达了理智主义的伦理观,另一方面又包含着“意志自由”观点的萌芽。.智者“智者”来自“智慧”这一词,意思是“具有智慧的人”。直至公元前5世纪后期,“智者”就专门指那些从传授智慧
15、为职业,并在公共事业中有所成就的人。在当时希腊城邦的繁荣时期,在希腊人的观念中,文雅的举止和合宜的表现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智慧就是优雅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艺术。智者就是传授这门艺术的教师。“智者”并非为了智慧象教授智慧的思辨家,他们的活动带有明显的功利性,这就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胜的人才。“智者”正是适应民主政治和社会时尚这两方面的需要而出现的,其职业特点带有商业性。.皮罗主义皮罗主义是希腊后期哲学的怀疑派的指导方式,其代表人是皮罗。皮罗主义的特征是承认任何判别真理的标准。基此,皮罗提出一个口号:“不作任何决定,悬搁判断。”“悬搁”的意思是中止,即不肯定,也不否定。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
16、其理由是事物本身的不 确定性,而不是我们认识的缺陷。其声称事物都同样是没有差别的,不可测定的和不可判别的。因此,感觉和意见都不告诉我们真理或错误,所以我们一点也不能相信它们,而应该无意间,不介入,不动摇,对任何东西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因为是和非,又不因为是和非,真正的态度是保持沉默。与“悬搁”这一认识态度相适应的是被称作“皮罗方式”的实践态度,这种方式是只有 悬搁判断,才能避免争执和困惑,保持灵魂的安宁,即不动的状态。.流溢说(普罗提诺)新柏拉图主义创始人普罗提诺用形象来比喻其规定的第一本体“太一”。太一时常被喻为“太阳”、“源泉”,按照这些比喻,所以想象。太一虽然不运动,但却能生成其它本体
17、, 这一生成过程被喻为“流溢”。这一比喻有两方面意义:其一,太一的生成并不是主动的创 造,创造是一种外求的活动,但太一却是完满自足的,因为它既不追求任何东西,也不具有任何东西,更不需要任何东西,它是充溢的,流溢出来的东西便生成其它本体。流溢是善的 自然流露,物满自溢。其二,流溢无损于自身生成,正如太阳放射出光无损于自身的光辉一 样。.世界公民(斯多亚)“世界公民”是早期斯多亚学派伦理学中一种“世界主义”的政治理想,根据是:人的本性 就是宇宙本性的一部分, 是神圣之火的火花, 无论在王座上,还是在枷锁中,从自由到平等, 整个世界应该是一个具有完善德性的,与宇宙秩序相一致的大家庭,应该有财富、种族
18、、门第等级的差别。中世纪哲学与文艺复兴运动(名词解释).教父教父是基督教实现大一统过程中的传播者和解释者,教规的制定者和教会的组织者。被称为教父的基督教一般应具备以下条件:遵循正统的学院、过圣洁的生活、被教会所册封, 生活在基督教早期。按使用语言的不同,教父被划分为希腊教父和拉丁教父。两类教父各有四大博士,他们是:希腊交付纳西奥德格列高里、巴兹尔、约翰、克利素斯顿和阿塔纳休斯;拉丁教父安布罗斯、 哲罗姆、奥古斯丁和大格利高里。教父并没有建立完整的哲学理论,人 们一般也不称他们为哲学家,其思想我们称之为教父哲学,并概括为四条:(1)论证基督教是高于希腊哲学的真正哲学;(2)激烈地排斥和批驳希腊哲
19、学;(3)全面比较基督教与希腊哲学的异同;(4)利用希腊哲学为基督教义辩护。.自由意志(波依修斯)在波依休斯那里,自由意志是做出判断的理性功能,人的精神能够发现众多的可能性并从中进行选择。这里波依休斯是把世界分为无理性的世界和有理性的世界。在无理性的世界中,神的形式以绝对的因果必然性起绝对作用,而在理性世界中, 永恒的形式只是一种人们应当追求、但也可以拒绝的理想,因此, 在理性世界里,留给人的自由意志一定的选择的可 能性。人的精神越多,自由也就越多,但人的意志自由与上帝的预知并不矛盾。因为上帝已 无时间性的绝对的存在来预知有限的人世和时间性相继的进程,所以,意志的选择还是包含在上帝的预知中。.
20、唯名论在经院哲学后期,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关系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使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派别:唯实论和唯名论。唯实论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共相不过是概念、 语词而已,并没实际存在的意义。唯名论是为了维护对上帝的信仰 而反对从理性上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其主要代表是极端的唯名论者洛色林和温和的唯名论者阿拉伯尔。.唯实论在经院哲学后期,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一般与个别之间关系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使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派别:唯实论和唯名论。唯实论认为一般先于个别事物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存在。它们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时所依照的原型,这些原型也就是上帝所具有的理念。另一
21、种温和的是把一般说成是一种“实体形式”(阿奎纳)。.文艺复兴运动欧洲的14-16世纪,史称“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候是从立足于信仰的中世纪经院哲 学到立足于理性的近代哲学,中间经历了一个过渡的形态,这就是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把这一过程称之为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的背景是在这段时间内,教廷的衰落和皇室的生理、新生力量的形成和兴起也促成了新的思想文化形态的转变。在经院哲学内部孕育了新的时代的种子,延续着自由精神的传统。它的标志是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反对神学禁欲主义和末世观念。它从宗教精神内部创立了纯粹人性的、自我意识的、博爱的、无所不包的、无处不在的、普遍的、能独立 思考的科学精神,重新肯
22、定了人在世界的原则。这是场从14世纪到16世界起源于意大利、 继而发展到西欧各国的思想文化运动。由于搜集整理古希腊文献的杰出工作,通常被称为“文艺复兴”,而实际它的实质是人文主义运动,它主要包括三大部分:人本主义、古典哲学的复兴和宗教政策。.人文主义“人文主义” 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人文学” 修辞学、历史学、诗学、道德哲学等。到了 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对古代文化的发掘、,指与神学相区别的那些人文学科,包括文学、19世纪,人们开始使用“人文主义” 一词来概 整理、研究工作,以及他们以人为中心的新世界观。人文主义反对中世纪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和高贵,反对中世纪神学禁欲主义和末
23、世主义观念,要求人生的享乐和个性的解放,肯定现实生活的意义, 反对封建等级观念,主张人的自然平等。人文主义思潮极大推动了西欧各国文化的发展和思想 的解放,它做的最大的成就就是“人的发现”,对古代文化的发掘和对人性的重视促成了富有人文精神的古典文化在某种意义上的“复兴”。由此可见,“文艺复兴”是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表现形式,“人文主义”才是它的实质。.启示的真理即由上帝直接的启示,并且有圣经记载下来的教义。这种真理有两个渠道:一种是 自然启示,通过自然规律显示他的高妙,二是超然启示,上帝通过语言与人类交流。.自然的真理指人类可以通过自然的理性而不借助于神的启示即可以认识神的高妙。凭借思辨理性直接获
24、得关于上帝的存在,上帝的思想。.奥康德剃刀由于奥康区别了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这种知识观不仅预示了重视经验证据的新科学观,而且对他自身理论有直接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推论通常被称作经济思维原则,既然只有自明知识或证据知识才能算作知识,那么,一切既无逻辑自明又缺乏经验证据的命题和概念都必须从知识中分别出去,可用经验证据直接说明的东西不需用非经验的原因解释,可用自明的命题证明的东西不需要意义不明的论辩,用他的话说:“勿用浪费较多的东西去用做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同样做好的事情。”这句话后来被转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这就是“奥康德剃刀”的来由。所谓必要,即逻辑自明或经验证据, 没有两者中任何一条的支持
25、,任何东西都不算作知识,“奥康德剃刀” 锋头所向,直指实在论所设立的普遍实质。在他看来,无论出自逻辑 理由,还是出自经验理由,都没有必要在个别事物之外设立普遍的实体或实质。.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是奥古斯丁神学世界观所涉及到的神学理念之一,他说:“父、子、圣灵,各位都是完全的,所以它是三位一体,而不是三重。”奥古斯丁特别强调,这种神性的三位一体与感性事物是截然不同的。在现实事物中,一件事物并不像三件事物一样多,而二件事比一件事物多;但在至高的三位一体中,一位等于三位,而且他们本身是无限的,因此,各位在各位里面,大家在各位里面,各位在大家里面,大家在大家里面,并且大家合而为一。这样,奥古斯丁就论证
26、了所谓的三位的合一性和平等性。合一性和平等性说明了神的唯一性,同时又是无所不在的。 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根本教义之一,其中包含了明显的自相矛盾。 对此他说,三位一体“这不能由理解把握着,就要用信仰怀抱着。”.圣史与圣域/上帝之城(奥古斯丁)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洗劫罗马城,这一历史事件在基督教内部引起沮丧、恐慌的情绪, 以及在异教徒中产生幸灾乐祸的情绪。为了鼓舞士气,坚定信仰,奥古斯丁写下上帝之城,对这一历史事件作了哲学与神学的反思,对历史作出新的解释,作出了圣史与信史的区别。 圣史是圣经所记载的上帝启示于人的事件,分成三个阶级与创世六天相对应。旧约描述的以色列人的历史构成前五个阶段。新约记载的耶
27、稣基督活动是圣史的最后阶段,圣史结束与耶稣为人类献身之时。信史即历史学家记载的事件,其发生时间与圣史平行,在圣史结束以后仍然持续。圣史结束了耶稣之死的观点意味着圣史之后的俗史与人类命运无 关,不但世界末日不可预测,而且世俗人事的兴衰都不会影响圣史已揭示的恩典与拯救。与圣史和俗史相对的历史观是圣城和俗城相区别的社会观。按照奥古斯丁的观点,不同的爱组成了不同的城,“爱自己并进而藐视上帝者组成地上之城,爱上帝进而藐视自己组成 上帝之城。”上帝保证“天上的和平”,世俗政权保证“地上的和平”。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的说法只是“神话般”的隐喻,圣城与俗城实际上是区别生活在同 一国家的人们的不同精神生活和命运的
28、概念,并不是指两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两者的区别在现世是无形的,但在来世却是有影响的。 与俗史载圣史结束之后仍然延续的情况相反,圣城在俗城灭亡之后仍然存在,作为基督王国的永存。 圣城在现世只是基督徒精神生活的无形圣地和心目中的理想目标。 基督教国家并不等于圣城, 其建立并不意味着上帝之城的目标已经 达到。奥古斯丁说,这一目标只有在审判时才能实现,在此前,人类的精神生活面临着圣城 与俗城的选择,每个人的命运都属于圣城或俗城。所以通过两种不同的解释, 奥古斯丁说明罗马的衰亡不在于皈依了基督教,而在于皈依不及时,信仰不够虔诚,人类之被拯救依赖上帝的恩典和启示,而不维系于罗马的历史命运。近代经验论与唯理论
29、哲学(名词解释).种族假相培根在认知知识的过程中针对经院哲学而提出的一些妨碍人们认识自然的幻想和偏见, 称之为“假相”。并概括为四种。种族假象指的是人类在认识事物时,总是以自己思维主观 感觉为尺度,而不是以宇宙本身为尺度,从而陷入主观主义,歪曲了事物的真相。.洞穴假相指的是由于个人的天性不同,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而形成的个人偏见。 这就好像一个人站在狭小的洞穴内看事物一样。.市场假相指人们在相互交往中,由于用词的错误和混乱而造成的假象。.剧场假相指的是人们盲目崇拜各种传统的哲学体系和错误的证明法则,并将其移入心中而造成的偏见。从各种教条以及从错误的证明法则移到人心中的假相。.实体(笛卡尔)
30、笛卡尔经过“我思故我在”式的怀疑、论证,确立了三种东西的存在:自我、上帝和物 体(客观物质世界)。他称它们为三种实体。所谓实体,笛卡尔指的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 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其实,按照笛卡尔的看法,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的实体。 自我和物体的存在都依赖上帝。不过,除了上帝以外,它们的存在不依赖于任何别的东西, 而其他东西的存在倒是依赖它们。例如观念的存在依赖心灵,物体的各种属性依赖于物体。 因此,相对说,它们也可叫做实体。笛卡尔把自我、上帝和物质世界这三种实体的确立,看作他的哲学体系中的“形而上学”部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他论证了这三种东西的存在,他的哲学的建立和整个人类知识体系 的
31、建立,也就有了可靠的根基。在笛卡尔哲学中,物体和自我分属两种实体,彼此不相关。这就构成了笛卡尔的二元 论。.实体(斯宾诺莎)实体的定义是不依赖于他物而独立自在的东西,也无须借助于他物而得到说明,通过自身而得到种种规定。由定义演绎出实体的种种特征,自因性指实体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而无须借助于他物而获得自己的存在;唯一性,即物体只能有一个;无限性,即实体是无限 的;永恒性,即实体是永恒的,它的存在没有开端,也不可能有终点。.属性(斯宾诺莎)在斯宾诺莎看来,属性是实体固有的本质特征。无限的实体必然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 其中每一个属性都各自表现实体永恒无限的本质。尽管实体具有无限多样的属性,但能够
32、被我们认识的属性只有两个, 即广延和思维。这两个属性依赖于实体, 而不能离开实体而独立 存在,也就是说,广延和思维是同一实体的两种不同的属性。斯宾诺莎的属性学说是一种心物平行论的观点,即谁也不能决定谁。.样态(斯宾诺莎)样态是关于个别事物的学说。斯宾诺莎认为,样式是由实体通过属性派生出来的。实体的思维属性派生出的各种特殊的观念或意义,即表现各种具体的精神活动。认为具体的样式存在着本质与现象、原因和结构、全套与部分、一与多、无限与有限、绝对与抽象以及永恒 不变和运动变化等联系与区别。斯宾诺莎在这里触及到了哲学上许多的对立范畴,看到了他们之间的某种联系和关系。又由于他片面强调实体对样式的决定性的一
33、面,就只看到一方决定另一方,而忽略了对立面的彼此影响、相互转化,实际上是把对立的双方割裂开来了。.心灵是一张白纸这句话是洛克的“白板说”中提到的,“我们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洛克认为认识开始与经验,并对天赋观念论加以驳斥,洛克认为心灵的作用就在于知觉心中的观念,与天赋观念说中提到观念存在于人们心中,二者相矛盾;如果运用理性发现,就说明这些观念不是天赋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两种经验(洛克)洛克在对经验进行深入研究时,提出了 “二重经验论”。他认为,根据观念的来源,可以把经验分为两大类: 外部经验和内部经验。 所谓外部经验,指有客观事物
34、作用于感官引起的感觉,如色、声、香味、硬、软等。洛克认为外部经验即感觉是人们认识的巨大源泉,换 言之,我们的知识大部分来自于外部经验。所谓内部经验,是指心灵自己的反省自身内部活动时得到的各种观念, 也叫反省观念,如知觉、思维、怀疑、信仰、推理、认识、意愿等等。 感觉和反省是我们获得全部知识的两个源泉。.两种性质洛克指出,要发现观念的本质,研究观念和事物性质的关系,必须从观念和物体的性质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洛克把物体的性质分为两类:第一性质,指物体的原始性质(广延、 形状、大小、动静、数目);第二性质,指由感官不能觉察到的物质微粒的体积、形状、运 动及其结合形成的一种能力(色、香、味等) 。洛克
35、认为,物质的两种性质都是客观的,是 我们感觉得以产生的客观基础。.单子单子指构成万物的基础或单元,是一种不具有广延性,只具有一定质的能动的精神实体。 单子具有单纯性(不可分割,没有部分,是最小的单位,无广延,不能借以自然的方式产生, 通过组合而产生,分解而消灭)、独立性(单子之间不能相互影响和作用,彼此孤立,自行 封闭的实体)、多样性(事物由不同质的单子组成)、能动性(单子作为精神实体有欲求和知 觉,决定它运动变化,单子由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预定和谐人们在解释单子的时候就产生了一个内在的矛盾,单子独立性认为单子不能相互影响和作用,彼此孤立,但世界是联系的一个整体,既然不能相互影响, 又怎
36、么能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世界。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莱布尼茨提出了 “预定和谐论”,认为虽然每个单子都是孤立的,但每个单子的发展又和其他单子的发展协调一致,形成了和谐的宇宙秩序,这是因为,上帝在创世之初,已把每个单子的全部发展过程都预先安排好了。.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的这一命题是肯定外物客观实在性的基本观点。 按照这个命题,根本不存在任何 独立于感觉观念的事物, 所谓事物无非是被“心灵”实体感知的一组观念, 事物和观念是同 一个东西,它们的存在只在于被心灵所感知, 这夸大经验中的观念, 从而陷入了主观唯心主 义。.印象与观念(休谟)休谟提出一个命题:“除了知觉,一切都是不可知的。”在论证这一命题
37、时,休谟把感觉 经验叫做知觉,认为知觉可分为印象和观念。进入心灵时,最强烈、最活泼的知觉是印象, 包括感觉、情感和情绪;观念则是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中的微弱的意象。印象又 可分为感觉印象和反省印象两种,而感觉是观念和反省印象的基础,观念则是感觉印象的精神的表象。观念可分为复合观念和简单观念,复合观念则是简单观念的集合或复合。.我思故我在笛卡尔从普遍怀疑出发,首先肯定了 “自我”的存在。在他看来,“自我”的存在是完全自明的。因为,我虽然怀疑一切,但有一件事怎么也不能怀疑的,那就是“我在怀疑”这 件事本身,而怀疑活动是思想活动, 所以说我在怀疑也就是我在思想。既然我在怀疑、思想是无可怀疑的
38、,那么作为怀疑主体的“我”的存在也就是确定可靠的了。 于是,也就得出“我思故我在这个命题。笛卡尔把“我思故我在”看作是绝对可靠、牢不可破的真理,甚至认为连怀疑派的任何最狂妄的假定都不能使它发生动摇。于是他把“这条真理”当作整个哲学的基石。.观念联想(休谟)休谟把感觉经验统称为知觉,然后又把“知觉”分为“印象与观念”。观念区别于印象,是由于它们具有较低程度的“生动性和强烈性”。又因为一些观念以某种未经解释的方式,带着印象的生动性与强烈再现,或者,“产生” 了他所谓的“反省印象”的“新印象”。因此,反省是从感觉派生的。一切事实(知觉)都从感觉派生,而感觉印象来源于不知道的原因。简单观念之区别于简单
39、印象仅仅是由于它们比较缺乏生动性和强烈性。通过这种“观念联想”就形成了关系、情状和实体的复杂观念。.认识论研究人类认识的本质、来源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是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 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 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标准等。哲学基本问题与认识论关系十分密切,是研究认识论的基本前提和出发点。由于对这一前提和出发点解决不一样,形成了各派认识论的根本对立和分歧,由此,引出了不同的认识论结论。唯心主义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从这个前提出发,主张认识是对“理念” 的回忆(
40、柏拉图),是对“绝对精神”的自我意识(黑格尔),是主观自生的“感觉和经验”(贝克莱)等等,把认识的对象看作是感觉、经验和观念本身。唯物主义从物质,人的意识是 人脑对客观物质的反映这一前提出发,并把反映论作为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认识论上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思想路线。哲学史上还有对人的认识能力提出怀疑,否定客观世界的可知性的不可知论。此外,就认识方法而言,还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法国哲学(名词解释).自然神论伏尔泰批评怀疑论者, 从而深信物体的存在。 在他看来,物体的本性是广延性和不可入 性,宇宙是一架巨大而协调运转的机器,一切是按照数学力学规律运动的,上帝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伏尔泰认为物
41、质是惰性的,自身没有运动的能力,因此,要理解物质的运动,就 必须像牛顿那样,假定一个“第一推动者”的存在。上帝虽创造了世界,但在他给世界以最 初的推动之后,便不再干预世界,而听任自然规律去支配一切。.法(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指出一切为 “法”所支配。肯定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自然界 是运动着的物质,是受自然界的固有的规律支配的。孟德斯鸠否定上帝的万能,认为上帝也为“法”所制约。他所说的“法”是泛指事物固有的法则、规律,有时也指人们制定的法律。 上帝和万物一样,都受自身固有的“法”所支配。“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上
42、帝有他的法;物质世 界有它的法;人类的智灵们有他的法;兽类有它的法;人类有它的法。”让万物遵照自己的“法”行事。在政治上,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并不是意味着可以任意行事,平等也不是 意味着否定命令和服从, 真正的自由只在于做一切法律许可的事,真正的平等也只在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的以法治为中心的政治观点的政论基础,便是他的“法”的历史 观。3.人的四条自然法(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把人类历史描述为平等一一不平等- 平等,然后又借助于法律使平等得以恢复的过程。平等的过程,即从自然平等到社会的不他指出,位于一切法之先的是自然法,他们是唯一从我们存在的结构派生出来的。他认为,人类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中
43、,处于这种状态中的人没有知识,为自然法所支配。自然法包括四条:一是和平;二是设法养活自己;三 是对他人的爱慕感情;四是对社会生活的愿望。总之,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是和平、自由和 平等的。但是,当人们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之后,人们之间原有的和平、自由和平等关系就此终止,战争状态就开始了,于是才有必要制定各种法律如政治法、民法和国家法等。.人为法(孟德斯鸠)孟德斯鸠把人类历史描述为平等一一不平等一一平等的过程,即从自然平等到社会的不平等,然后又借助于法律使平等得以恢复的过程。 他指出,位于一切法之先的是自然法,他 们是唯一从我们存在的结构派生出来的。他认为,人类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中,处于这种状态
44、中的人没有知识,为自然法所支配。自然法包括四条:一是和平;二是设法养活自己;三 是对他人的爱慕感情;四是对社会生活的愿望。总之,在自然状态中,人们是和平、自由和 平等的。但是,当人们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之后,人们之间原有的和平、自由和平等关系就此终止,战争状态就开始了,于是才有必要制定各种法律如政治法、民法和国家法等。.地理环境论孟德斯鸠是近代资产阶级社会学“地理学派”的创始人,因为他特别重视地理环境在历 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气候、土壤、土地、面积、大小等地理因素对这个 国家的人的性格、情感、风俗、法律及政治制度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 比如,寒带地区的民族骁
45、勇彪悍,热带地区的民族则心神萎靡。土壤贫瘠使人勤奋,土壤肥 沃使人因生活宽裕而柔弱。他还认为,国家土地面积的大小和政体的性质有内在的联系,说小国家适宜于共和政体,中等国家适宜于君主政体,大国适宜于专制政体。毫无疑问,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社会发展能够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对人类社会来说, 它终究是一种外部因素, 社会变化则主要是由于社会 内部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发展。尽管孟德斯鸠没有把地理环境看作决定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他过分夸大了地理环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是机器(拉美特利)拉美特利的机械唯物论一一人是机器。拉美特利
46、继承和发展了笛卡尔在物理学中所阐述的物质是唯一的实体,是存在和认识的唯一根据的观点,他肯定在整个宇宙里,只有一种实体,即物质实体。一切事物,包括能思维的人在内,都是物质实体的产物和表现形式。具有广延和运动的物质实体是一切自然现象的基础。他说:“自然只用了一种同样的面粉团子,它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变化了这面粉团子的醇料而已。 ”他把广延看作物质的主要属性,把物 质内部固有的使物质运动的动力看作是物质的第二种主要属性,是一切运动规律的直接原因。他批判了莱布尼茨的唯心论, 也批判了笛卡尔的两种实体的二元论观点。他把物质和运动看作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这是他哲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成就。但是,他所说的运动仍然
47、只是机械运动,他只用机械唯物论观点解释一切现象,认为不仅动物是机器,而且人也是一种机器,不过是更为“聪明的机器”罢了。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是人这种机器比动物这 种机器“多几个齿轮”,“多几个弹簧罢了” 。他完全否认人和动物的质的差别,否认了人的社会性,把人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在解决物质和精神、 身体和灵魂的关系问题时,他利用丰富的医学知识,从各个方面论述了人的精神状态对人的有机体的依赖关系。.物质(霍尔巴赫)物质是以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是有质的多样性。霍尔巴赫指出,人之所以坠入谬误和不幸,只是因为对自然缺乏认识,人们藐视对自然的研究, 而醉心于某种超自然的事物。因此,他认为人们要获
48、得幸福必须确立正确的自然观。自然就是物质和运动构成的一个整体。自然是包容一切的,在自然之外,什么也不存在,什么也不能有。如果人的精 神要想冲到有形的世界范围之外,去寻求超自然的东西, 那只能是徒然的妄想。 霍尔巴赫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上帝这个超自然的神的存在。霍尔巴赫进一步探讨了物质的定义:“对于我们说,物质一般地就是从任何一种方式刺激我们感官的东西;我 们归之于各种不同的物质的那些特性,是以物质在我们内部造成的不同印象或变化为基础 的。”他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入手,以揭示物质的最一般、最根本的特性,从而明确肯定了物质是独立于我们的感觉的客观实在,感觉也是物质作用于我们感官的
49、结果。.公意(卢梭)按卢梭的观点,“公意”应当是指导国家和全体成员行动的最高原则。卢梭认为,国家 应当是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要寻找一种结合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保障每一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和全体相联结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的自由。”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卢梭认为,人们在订立契约时就必须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权力全部地、毫无保留地让给集体。既然人们并没有把自己的权利奉献给任何人,而只是交给了集体,那么,人们就可以从集体那里得到“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卢梭认为,按上述原则建立的国家或主权就能
50、体现全体成员的公意。卢梭反对党派斗争,因为党派斗争最终必然以党派集团的意志代替公意。卢梭从他的“公意”学说出发,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公意”的运用,如立法、建立政府、执行司法等,就是主权,主权属于人民。德国古典哲学(名词解释).自我(费希特)费希特反对康德通过设定自在之物为经验寻找依据,而认为全部经验的根据就是“自 我”。“自我”查知经验客体而不依赖于经验客体,自我通过主体的自我反省建立起来,通过绝对自我的理智觉察主体的存在。自我没有规定,没有限制,没有间接认识,是一种直觉。.绝对同一(谢林)谢林的“绝对同一”指“无差别的同一”。它既非主体,亦非客体,而是“主体与客体的绝对无差别”。其中主体
51、与客体、思维与存在都融合为一,没有差别。“绝对同一”是一种不自觉的精神力量, 使自己和自己区别开来, 从而产生出主体和客体、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 物质的差别和矛盾,并复归于绝对同一。.星云假说(康德)康德提出太阳系起源于原始星云的假说。1755年,康德在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提出:太阳系的天体是由同一团固体尘埃微粒,通过万有引力的作用逐渐形成的。这一学说阐明了“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东西”,其哲学意义在于给形而上学“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第一个缺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796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提出了另一种星云假说,从而与康德的假说合称为“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批判
52、(康德)康德的批判是指:根据理性具有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对理性的一般认识能力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来确立一种衡量知识是否科学知识的一般标准,然后以此来衡量形而上学的命运。 在当时,批判的含义首先是针对莱布尼兹-沃尔夫体系提出的,其次,它还要通过对不依赖经验因素的纯粹理性的批判,为数学、自然科学提供哲学论证, 同时又限制理性的活动范围,为宗教信仰保留地盘。.自在之物(康德)在康德哲学中,“自在之物”与“现象界”相对,有三种不同含义:(1)指外在事物,在其认识论中常用,意思是在人认识外界事物时,先由这些事物刺激人们的感官而产生杂乱 的印象与观念,然后由感性形式与知性范畴加以改造而形成现象界,人只能认识
53、现象界, 对自在物则不得而知。(2)在纯粹理性批判 的先验辩证部分中认为理性所试图达到的三个 理念:一是一切精神现象的最高统一体“灵魂”;二是一切物理现象的最高统一体“世界”;三是无条件的全体统一。但人们对这些事物的统一仍然用知性的有限范畴去认识,因而理性陷入二律背反和谬误,以此说明自在之物存在于现象的彼岸,并不具有经验材料,不能形成知识,但可以通过伦理学思想而达到对它的假设。(3)指与本体意义接近的极限概念,见于纯粹理性批判知性理论中论述本体与现象对立的部分。这种用法强调自在之物的不可知的性质,认为人的认识到此为止,不能超越这个界限,极限之内是现象界,可以认识,自在 之物不能认识。从这个意义
54、提出本体概念,作为对自在之物的另一种表述。辩证唯物主义承认自在之物,但否认自在之物与现象之间有不可逾越的界限。.现象(康德)在康德哲学中,“现象”与“自在之物”相对,是指在直观中对人呈现的东西。凡人经 验所及,皆属现象范围,但并不是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指一种主观表象。这种表象由自在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形式,但它不反映自在之物的性质, 而只是一种纯粹的主观心理状态。.感性(康德)感性是指主体自我借助于感性经验而形成的感性直观知识的先天认识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验直观,一是纯直观。前者是后天的质料,后者是先天的形式。感性的先天形式 是空间和时间,感性与感觉经验结合后形成数学知识。.知性(康
55、德)知性是指主体自我对感性对象进行思维,把特殊、没有联系的感性对象加以综合,并且联结成为有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先天认识能力。知性的先天认识形式是知性纯概念,即“范畴”。用这些范畴把感性知识结合起来,使其具有一定的形式,成为知识。知性与感觉经验 结合形成自然科学知识。.理性(康德)理性指在经验中无法达到的知识的完备性和无条件性,即要求认识世界、 灵魂和上帝的认识能力。理性是认识的最高阶段, 要求认识自在之物本身,获得关于世界的绝对认识,即理念。但是理性自身没有先天形式, 只能借用知性范畴。 但用认识有限对象的知性范畴去把握无限对象,理性必然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因此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绝对命令与
56、“相对命令”相对,指人的行为所必须遵守的规律。康德认为:个人的行为准则必须 成为人们所共同遵守的, 但人除了受理性支配外, 也受感性支配,因而有些行为并不按照人 的理性行事,对此必须以命令的形式加以强制,由此提出了三条作为绝对命令的道德规律: 第一,我一定要这样行为,使得我能够去立定意志要我行为的标准成为普遍规律;第二,你需要这样行为,做到无论是你自己或别人, 你始终把人当成目的,而不把人当成工具;第三, 每个有理性者的意志都是颁布普遍规律的意志,强调个性自由与解放。 康德的绝对命令以道德自律表现人的道德生活,不为物质利益和社会条件所决定。这个命令排除一切经验内容, 具有客观性、必然性,适用于
57、所有人。11善良意志康德认为实践理性产生一种善良意志。这种意志是无条件的,不是达到有条件目的的手段,不具有社会性质,也不从社会功利出发,是最高的道德意识。 善良意志隶属于客观道德规律,对一切人有效。康德认为意志可以分为神的意志和人的意志,神的意志与道德规律根本一致,人的意志则不然,所以善良意志要以命令的形式使二者一致。人们感到的愉快为主观功利所控制,不带有善的目标,而善良意志是主观完善的意志,以道德规律为追求目标, 力求达到至善。.二律背反(康德)在康德哲学中,指两项原理对同一主题进行论证,其论证是矛盾的, 但都是可以证明是正确的;或者两个前提推出的结论是矛盾的。二律背反的理论提出了理性思维中
58、有矛盾的问题,但没有提出矛盾双方的统一与转化,并认为“有限” “无限” “简单” “复杂”这些说明 现象界的知性范畴来说明自在之物是错误的;又认为自由与作为最初原因的上帝是属于自在之物的,而自然界则具有必然性, 不能从必然性证明上帝存在,因而“自由”与“必然”“有上帝存在”与“没有上帝存在”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地方,从而调和了矛盾。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理性宇宙论的四组二律背反,实践理性批判 提出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判断力的二律背反。.图型论(康德)指康德关于先天范畴与感性材料结合的方式的理论。康德认为知性范畴与感性材料不同质,两者的结合依靠时间。时间是直观形式,与感性联系,它又是主观
59、活动形式,与知性相 关,以时间的图型来分析范畴,则单一性、多样性、全体性是同样部分的时间单位的积累。 图型必然与范畴相一致,因而图型也限制范畴,没有图型,范畴不能形成知识,即质料对形式也有决定作用。图型只是现象的图型, 而非自在之物的图型, 它通过想象的综合作用把直 观中的统一性与范畴的统一性结合起来,归结为统觉的统一性。.消极理性(黑格尔)在黑格尔哲学中指理性认识发展的第二阶段,是知性到积极理性的过渡阶段。黑格尔认为辩证法原则被知性孤立地单独应用时,就形成怀疑主义,即单纯的否定,但辩证思想不是单纯的否定,而是通过反思超出孤立的规定性,使它与别的规定性处于关系中而仍然保持自身的规定性。这种由孤
60、立而达到联系,发现事物自身的矛盾即是消极理性。.积极理性(黑格尔)理性进一步要求“在对立的规定中认识到在黑格尔哲学中指理性认识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们的统一”,即认识到相互转化的对立双方构成统一体中的两个不可分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具有肯定的结果, 在肯定中包含有否定的规定, 在否定中包含有肯定的规定, 肯定与否 定两个差别的对立面达到了具体的统一。 积极理性正是以把握具体真理为最终目标, 是认识 真理的最完善的形式,包括“知性”与“消极理性”于自身内,是以前两者的更高的认识能力。理性从单纯的否定返回到积极的肯定,是把否定看成是对肯定的深入的规定,使肯定的意义和内容较否定之前更丰富、 更具体,这个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声和超声》课件
- 杭州市住宅小区前期物业服务合同模板
- 工程造价专用合同条款
- 《氨基丁酸养生的》课件
- 2025年陕西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
- 2025年博尔塔拉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技巧
- 2025年拉萨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题下载
- 2025年东莞货运从业资格考试
- 《民事案例实例分析》课件
- 文化产业招投标合同管理要点
-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验方法和病例分析
- 合同责任分解及交底表1-5
- 《汉服》PPT课件(完整版)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李大力,杨文涛
- 机械式停车设备安装工艺
- AutoCAD 布局(图纸空间)使用教程详解
- 电化学原理知识点
- 龙泉街道文化产业及民族民俗文化发展工作汇报
- 压力容器壁厚计算表
- 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ppt课件
- 制作同轴电缆接头的方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