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的人文思想_第1页
牡丹亭的人文思想_第2页
牡丹亭的人文思想_第3页
牡丹亭的人文思想_第4页
牡丹亭的人文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牡丹亭的人文思想李海河内容摘要: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它与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为“玉茗堂四梦”。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残暴和虚伪。牡丹亭还赢得后世许多青年妇女的同情之泪,留下了富有诗意的遗闻逸事。花朝生笔记云:“广陵才女冯小青,遇人不淑,二年而卒。生前作绝句云: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情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这是她在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下所发出的呻吟。红楼梦中林黛玉偶然在悠扬的笛韵中听出了“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样的哀叹。牡丹亭这样激动人心,确实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牡丹亭极为成功地塑造了杜丽娘

2、这一艺术形象,从而深刻地反映了青年妇女内心深处的痛苦以及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因此,它在女性世界中引起的反响就格外强烈。牡丹亭在戏曲史上乃至文学史上的影响亦非同凡响。它一经舞台演出,即引起强烈反应,以至许多名流纷纷为之作改编,以供舞台演出。为戏曲史家称为吴江派领袖的沈璟,改编牡丹亭为同梦记,冯梦龙把它改编成风流梦。牡丹亭的舞台演出历久而不衰,直至现代,其折子戏依然活跃于舞台。牡丹亭这部举世瞩目的作品,它鞭挞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自由天性的戕害,歌颂了杜丽娘对爱情的强烈渴望和至死不渝的追求,表现了那个时代青年男女追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渴望出现婚姻自主的理想世界。牡丹亭的人文内涵不仅体现在汤显祖这

3、位大师自身的思想上,更体现在他笔下所塑造的人物性格之上,杜丽娘,春香,柳梦梅几个人物无不体现出那种超越自我、超越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桎梏的勇敢。他们让我们对人性、对自由、对残暴的封建礼教有了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正如王思任在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中评各个人物的特点说:“杜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老夫人之软也,杜安抚之古执也,陈最良之雾也,春香之贼牢也,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每个人物都有他的出场意义,汤显祖正是通过这几个人物来给我们展现了其深厚的人文内涵。人文主义思想集中体现在文艺复兴时期:主张个性解放,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和宗教观;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

4、;肯定人权,反对神权,摒弃作为神学和经院哲学基础的一切权威和传统教条;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这是人文主义的主要思想。在此基础之上,学者认为人文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和一种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性,这种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在杜丽娘、柳梦梅、春香的身上得到了展现。一、汤显祖自身先进的人文思想汤显祖从小受王学左派的影响,结交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的李贽等人,反对程朱理学,肯定人欲,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与公安派反复古思潮相呼应,明

5、确提出文学创作首先要“立意”的主张,把思想内容放在首位。这些思想在他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具体体现。汤显祖接受古代优秀的文化思想、特别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接受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反理学、反传统、反专制的思想。牡丹亭刚问世,杜丽娘为情可生、为情可死的传奇经历就吸引着世人,他们为之唏嘘,其梦幻的色彩也深深地吸引了许多人学而用之。汤显祖意欲传达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的至情1思想在杜丽娘身上得到了清楚的展现。他采用象征的思维方式将至情思想融化于剧中人物的对白之中。这种至情思想论大致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宏观上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在

6、杜丽娘、柳梦梅身上我们看到了世界中存在着这种大爱,一个“情”字始终在我们心间流荡,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从程度上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这种贯穿于生死虚实之间如影随形的至情思想呼唤着精神的自由与个性的解放。这种深厚的人文内涵可以说每一位读者都能深深地品味出来;从途径上看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每一个人物在舞台上的一言一行都向我们道出了许许多多的社会的现实状况。说到象征的思维方式我们举一个例子,杜丽娘居住在太守府中却不知有后花园的情节,表面上看似乎不太合常理,实际上它象征了杜丽娘现实生活中情感世界的灰暗与压抑,从反面论证了汤显祖至情思想中“情不知所起”的情的真实内涵及蕴含的潜在力

7、量,杜丽娘死而复生更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对爱情的渴望,象征了人类战胜黑暗的必胜信心和勇气,它告诫我们前方的道路无论多么艰辛,只要有正义的存在,光明依然会属于我们。杜丽娘梦中的爱人柳梦梅就是她后来的真正的爱人,她的画像又被柳梦梅拾到,她的鬼魂和他成就了好事,所有这些都是浪漫的象征主义的写法,象征了封建礼教对人的自然天性的压抑,象征了人类对情欲的渴望,同时这也是为表达反礼教的积极浪漫主义理想而服务的。我们再举一例,胡判官作为阴森凄惨的地府中的最高统治者和阳世的官吏一样贪赃枉法,他照样“要润笔,十锭金,十贯钞,纸陌钱财”。这是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嘲弄,它象征了腐朽黑暗的社会,象征了贪婪无止境的官吏,并表现

8、了作者渴望出现廉政、公平、自由的理想社会的愿望。牡丹亭的剧末,杜家夫妻,父女团圆了,但翁婿之间仍然处于矛盾之中,没有出现皆大欢喜的大团圆场面,虽然打破了很多人期待大团圆的美梦,但是这样是最贴近现实的,最能够永远留在人们心间的。汤显祖的这种至情思想或多或少的在他所塑造的人物身上鲜明地体现了出来。现实生活中汤显祖曾经尝试过以情施政,在县令任上创建其“至情理想国”,情之所致,除夕,元宵所放之囚犯按时归狱,无一逃逸;情之所感,当他辞官南下时,遂昌黎民代表在扬州苦苦挽留。汤显祖为百姓开办了相圃书院,并在相圃书院中建立了供奉的生祠。然而绝情无义的朝廷及其大小爪牙们的倒行逆施,最终使汤显祖的政治“至情”理想

9、国的美梦归于破碎。于是他就借梨园小天地展现人生大舞台的瑰丽画面,在戏剧艺术中畅快恣意的演绎至情的境界。这样我们就看到了光鲜亮丽的牡丹亭。汤显祖不仅大力推崇至情思想,他本身还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正是因为这样,所以牡丹亭才处处放射出人性、自由的光辉。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告诫我们,有情人终成眷属,杜宝夫妇不论再怎么反对,他们终究会在一起,杜丽娘可生可死的状态就赋予了汤显祖自身“禅”的思想,这种传奇境遇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种与普通人不同的境遇其中蕴含着“禅门绝妙机锋”,杜丽娘的“梦”营造了一种禅思意境,但这种梦不仅仅是白日梦,更是杜丽娘死后精魂不散,以幽灵身份去追求情爱的执着精神的深厚人文意蕴。二、叛逆

10、与勇敢的杜丽娘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家庭里充斥着浓重的封建礼教气氛。她的家庭是个封建官僚家庭,父母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关心备至。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作者特别写了他们对杜丽娘的教育。杜丽娘因为春日昼长,

11、白日犯困小憩,杜宝也要训斥她;而甄氏因为杜丽娘去了自家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对鸟儿,也大惊失色,生怕女儿因此而学坏,并且还给她安排了丫环和道学先生,前者监视她的行动,后者负责她的教育。因此,他们的爱带上了深深的社会功利色彩,目的是要将女儿培养成一个封建社会所要求的模范淑女。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为这是一支恋歌。这次启蒙教育对她的影像很大,其结果就是惊梦。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的

12、离开长年拘束自己的闺房,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春天,也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生命和春天一样美丽。她是诗经、诗词乐府、唐人传奇、以及西厢记的爱好者,她敢于提出她对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的不满,一则说:“吾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偶,诚为虚度青春。” 2 再则说:“则为俺生小婵娟,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 3杜丽娘是一个光辉的典型,才貌端妍,聪慧过人。她为了追求到自己的梦中情人,出生入死,上穷碧落下黄泉,寻寻觅觅,至死不悔,死后还能在冥冥之中与情人幽会,她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这种执着的超越生死的追求使得她的爱情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看来在那个等级森严的黑暗社会,叛逆和勇

13、敢的反抗,是可以让我们获得自由的,是可以让我们心灵得到解脱的,是可以呼吸到自由的空气的,是可以享受到美好的爱情的。杜丽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阴暗、冷酷的世界。然而这个环境又是那样的和谐,它对人的压迫并不是血淋淋的,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让人切切实实的感觉到,这种无形压迫不是政治压迫,而是思想和精神压迫。人们爱护她,只是想把她塑造成符合礼教的典范,一个让人称赞的所谓的知书达礼的小姐,可是她是一个日趋成熟的姑娘,是一个渴望自由渴望爱情的闺中小姐,这种最基本的潜在的天性,一旦得到某种外在因素的启迪和吸引,便自然的会爆发出人性乃至人生基本权利的强烈追求,表现出一种人性本能的觉醒。游园这一出,所引发的杜丽

14、娘的春心萌动,说到底就是人性的回归,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生理要求,这种要求解放个性的人文思想,在那个黑暗的社会被重重地压在了让人痛恨的封建礼教之下,这千斤般重的无形的铁链深深地锁住了每一个想自由,想放飞自己的心灵,但是杜丽娘的这种追求是难以实现的,杜丽娘越要求情顺其天然,越希望得到做人的权利,就越加与当时黑暗的现实相矛盾,发生不可避免的冲突。她面对的是一个无情残酷的世界,父母大人的压迫,老先生的教条僵化,胡判官的无知宣判,残酷的社会现实让人喘不过气来。虽然有春香的支持,柳梦梅的痴恋,花神的引点,石道姑的帮助,但在以杜宝为代表的恶势力的面前,这股正气的人性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是不堪一击的。有情人的世

15、界与无情人的世界就这样无形尖锐地鲜血淋淋的对立着,她只能在身与心的冲突中来表现她对人性对爱的追求,杜丽娘青春觉醒,希望一个女人天然本性能得到自由的发展,然而环境却不允许她见到男人,这样也就没有崔莺莺一见钟情,引人跳墙的机会。她的爱、她的情只能在心灵深处活动,只能在梦中去实现,禁锢的身是不自由的,而有情的心是自由的。杜丽娘与柳梦梅相遇便一往情深,百般思念,竟然为情而死,她的魂魄还在追求,到了阴曹地府也为情爱而斗争,终于争到了人鬼的结合。主人公杜丽娘在礼教束缚下的复杂细腻的哀愁和坚定执着的反抗性格,被作者以文采瑰丽的妙笔,描绘得淋漓尽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

16、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4数百年来,为人们唱得口角生香。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而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所塑造的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青年男女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杜丽娘,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具有特色的典型,她对爱情执着地追求和对礼教彻

17、底地反对,在古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画廊中也是最前列的。 其实她的一切想法我们都能够理解,二八年华的姑娘,满腔春情幽怨愈积愈多,决堤冲防,这是一种必然,她那番“这般花花草草有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5的感喟,正是对所向往的爱情婚姻自由,死而不怨的强烈呼唤。关于杜丽娘对爱情的渴望,作者在写真一出里以极其独特的手法作了有力的表现。她再也不能抑制了,而且丝毫不觉得羞耻,她骄傲的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春香:她已经有一个心上人了,爱情带来的火一样的煎熬耗尽了她的生命,而目的并没有达到。这种对那个时代来说所谓的前卫的思想,对那些顽固僵化的人来说是无法拥有的,是受到人们所唾弃的。杜丽娘由唯唯诺诺

18、的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发展到勇于决裂敢于献身的深情女郎,这一度发展如此的迅捷,升华的如此强烈,是那个时代逼迫的,久关笼子的鸟儿终于冲破牢门,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杜丽娘历经劫难,对终得团圆之胜利成果的保护与捍卫是她与黑暗社会的正面较量。面对亲爹爹的再三弹压他那状元郎的淫威,回应老父亲在金銮殿上指着嫡亲女儿“愿吾皇向金阶一打立见妖魔”的狠心,杜丽娘在朝堂上时而情深一叙,时而慷慨陈词,把一部为情而生而死的追求经历演述的那般动人,就连皇上也为之感动,甚至亲自主婚,“敕赐团圆”,这正是社会对生死之恋与浪漫婚姻的承认与礼赞。在冥誓一出中,杜丽娘有这样的几句话,“前日为柳郎而死,今日为柳郎而生。夫妇分缘,去来

19、明白。今宵不说,只管人鬼混缠,到甚时节?只怕说时,柳郎那一惊呵,也避不得了。”我们可以看出丽娘不愿意做着人鬼夫妻,不论柳生是否害怕,她都要和盘托出了。丽娘是为爱的自由而死,当她灵魂不能散去的时候又要为这自由而生,她不是虚妄的叛逆者,而是世间向往自由的女神,所以她“只羡鸳鸯不羡仙”。在绝望中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杜丽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柔情似水,也看到了勇敢与叛逆,更看到了作为挑战者的她,挑战之后的成功。杜丽娘不仅仅代表着挣脱封建婚姻的妇女们,更是代表所有要求个性解放的人类,她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功臣。杜丽娘的爱情不同于比她早几百年的崔莺莺,也不同于比她晚一百多年的林黛玉。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

20、,崔莺莺和张生二人在佛殿巧遇,四目相望爆发出爱情的火花,这是传统的恋爱方式一见钟情。然而莺莺的母亲却极力反对女儿的爱情,堂堂相国之女怎能下嫁给一个白衣秀才。二人虽然喜结良缘,但他们没有能彻底的解放自己,没有与封建思想彻底的较量一回,仍旧被压制在封建礼教之下,他们的爱情与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相比就显得有些渺小了。杜柳的爱情经历了生死轮回,更多的暴露了人性的特点,杜丽娘追求的是“自然之情”也就是“欲”,性欲情欲,而不仅仅是男欢女爱的美满婚姻。她父母恰恰不允许她有这种欲,不允许她有人的权利。他们双方发生冲突,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程朱理学,直指压制人性的意识,这种先进的人文思想是西厢记遥不可及的。宝黛的

21、爱情让我们同情,自由与人性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他们是封建家族内部产生的叛逆,其标志是把人当做人,宝玉则是从贵公子的地位出发爱护他人,特别是对那些“女儿”一副热心肠,黛玉则是与周围一切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丑恶和庸俗的人和事深恶痛绝,并以孤芳自赏、目无下尘的方式表现出来,他们有着共同的反封建的人生志向和人生道路,这是她们相爱的基础,这种爱情更具有时代进步性,这种爱情是建立在反对封建礼教基础之上的。曹雪芹和汤显祖他们都具有先进的人文思想,他们的作品都是那样的感人,那样的让世界所瞩目。牡丹亭不仅肯定情而且肯定欲,冲破了爱情禁区,超越了雷池,可以说惊世骇俗。杜丽娘是时代进步精神的推动者,牡丹亭先进的人

22、文思想在杜丽娘身上,在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上体现的最为明显。三、活泼、大胆、无畏的春香小丫头春香是一位可爱的人物,她开朗与小姐情同姐妹,是她将小姐从禁锢的思想中拉出来,她“闹学”表面上看是不懂得礼教,实则是她与封建社会落后的思想作斗争,那“姹紫嫣红开遍”的花园是没有礼教没有束缚的自由之地,春香把小姐带到这来,是她解救了小姐,是她让小姐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她虽然地位卑微,但是却具有先进的人文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春香正是杜丽娘性格中调皮直率层面的外化。闹学的主角是她,而后台则是杜丽娘。发现后花园的是她,而在花园中上演一幕幕男欢女爱、惊神泣鬼的梦中喜剧正是小姐本人。春香的引导

23、与陪衬,使得杜丽娘更为仪态万千,内涵丰富,这一对少女的联袂登场,将女性美的群体阵容渲染的靓丽如画。这种渴望自由不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先进思想在春香的身上鲜明的体现了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人文思想的迅速崛起与传播的好兆头。春香的“纯”与“真”的两个特点着重体现在闺熟中,开场时杜丽娘及春香未来准时上课,她跟在小姐的身后,不耐烦地说着怨言:“昔事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叫鹦鹉哥唤茶。” 6在她坦率的言语中,可以看出读书还没有逗鹦鹉说话好玩,这正反映出了春香与老学究陈最良对文化学习的不同理解。老师讲到诗经关雎时,春香戏弄老师,问他怎样的叫声?让他学鸟叫,陈最良对后面的内容解释不符合原意信口胡扯时,春香听不懂,

24、总是忍不住好奇地问。在这出戏里,陈最良歪批情诗,散布封建毒素,春香戏弄迂腐学究,直接揭穿其伪君子本相,她这样无所顾忌地揭露和嘲弄封建说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小小年纪的她。陈最良要她取文房四宝来,她却拿来了画眉的螺子黛,细笔,薛涛笺,鸳鸯砚,然而老学究却不认识这四宝,这一生活细节更让我们看到了陈最良的迂腐守旧。陈最良用“悬梁、刺股”来教训春香,她又讽刺和嘲弄道:“比拟你悬了梁,损头发;刺了股,添疤纳,有甚光华?”在这看似无知说词的背后,让我们看到了春香对腐朽封建的陈最良的严重批判。春香的活泼、大胆、泼辣、聪明无一不让我们叫好,她让人看到对封建礼教的嘲弄,对美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在闺熟中尤为明显,

25、她让腐朽儒生陈最良束手无策,让封建教育期望的肃穆凝重的书塾气氛荡然无存,这种先进的渴望自由的人文思想以及对人性的追求,我们不难看出。她是人性真美的直觉展现者,是作家启蒙思想的一个承载者。四、痴情的柳梦梅汤显祖的牡丹亭,数百年来,在我国的戏曲舞台上光华四射,至今仍被视为戏曲文学的典范而蜚声海外。女主角杜丽娘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对于该剧男主角柳梦梅,则常常忽略了他而一笔带过,正如柳梦梅自己所说,若把杜丽娘比作一枝玉树,相形之下他自己不过是一管芦苇。对于我的看法,柳梦梅不失为一个男人,他也有他的亮点。很多人认为柳梦梅只会痴情,其实不然,他还是个勇敢的挑战者。他对杜丽娘是痴情的,可以说有些惊天动地,有些

26、让人感动。在他的眼中心中无一不是杜丽娘的影子,为了她误了考期便急得撞阶寻死,为了她要认父母而积极奔走,为了她甘于冒着杀头风险和读书人不齿的耻辱劝说石道姑帮忙一起开棺掘墓,为了维护“情”他还勇敢地与封建家长斗争,把一个善良、憨厚、痴情、处处以爱人为先的书生活画了出来。言怀是现实生活中柳梦梅的真正本性,表现他处境艰难,依靠园公栽种花果度日,实觉惭愧;但他又是一个才情满腹的书生,可谓是穷而不酸。因梦一美人说:柳生啊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份,发迹之期,就立志要赴临安求取功名。其实这里就表现了柳梦梅对梦中美人的痴情,我想这一出也应是柳梦梅为爱情寻梦的开始。对陈最良,杜宝而言,他又是反叛的,他并不是一个只会

27、花言巧语而无实际行动的弱者,种种行为举止,如开棺掘坟,婚走临安,前线寻亲,与岳父大胆的对抗均表现其性格的刚烈,他是一个敢为痴情而抗争的男儿。柳梦梅对于爱情的追求是热烈的。他在园中拾到画像后,情真意切地供养起来,而且柳梦梅又是最懂得杜丽娘的,他可不会因为她“一梦而忘”产生怀疑,这就和那些封建卫道士们有了根本的区别。他不像士大夫杜宝,认为“一个娃儿甚七情?”就连胡判官,虽然被杜丽娘的标致惊呆了,也认为她是在编谎话,柳梦梅却不这么想,这种理解出自他本身对情与个性的解放的态度,和对僵硬的礼教教条的摒弃。杜宝坚决反对二人私定终生。在硬拷这出中,杜宝认为他是棍徒,假充门婿,不但不认他反而说他是一棍儿走秋风

28、。柳梦梅此时尚不知自己高中状元,自信以自己的才华不需要别人提携,傲然回应:“我这样的女婿,眠书雪案,立榜云霄,自家行止用不尽,要秋风老大人?” 7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也强调他认为自己同杜丽娘的爱情是不架于门第观念之上的,是他骨子里对封建世俗观念的反抗,并且我们可以看出他活得很有尊严,懂得自己存在的价值。杜宝以他劫坟而要把他判斩,柳梦梅说:“生员为小姐费心,除了天知地知,陈最良那得知。” 8并叙述了杜丽娘“礼春容、展幽期、点神香、开墓封、唾灵丹、活新孔、抢性命”的经过,杜宝拿桃条打他,他却仍不屈服,与封建势力坚决作斗争。这一出中,柳梦梅面对杜宝的威严怒斥句句还击,争锋相对,言语间显示了他不畏权贵之

29、血气。这一出则是柳梦梅傲骨书生的最突出表现了。柳梦梅因丈人淮扬兵急,为了杜丽娘,寻找岳丈,饱受辛苦;但寻到岳丈后,又不肯相认,反而说他是盗坟贼,他一肚子苦水,与丈人对质,据理力争,表现他不畏封建权贵,铮铮傲骨的形象。我觉得这出戏中的柳梦梅是一个硬朗的年轻汉子,具有不屈不挠的士气。柳梦梅作为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作为科举制度下高中榜首的幸运儿,从开始的怀才不遇,大发牢骚到后来干谒权贵,歪打正着,这无疑是汤显祖对科举制度的讽刺,从柳梦梅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处处放射出的人性的光辉。汤显祖师从王阳明左派人物罗汝芳,主张“天地之性,人为贵”提出了“贵生说”9即要重视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价值。柳梦梅就是一个寄托

30、着作家“贵生主情”的人文主义理想的人物,他在梦中将人性,欲望直接展现出来。在第二十二出谒遇中,汤显祖借着柳梦梅去赛宝谒见苗舜宾时的所见所闻,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皇帝的奢靡无度,“星汉神砂”“煮海金丹”“铁树花”等等,柳梦梅对于陈列的宝物感叹的认为“宝物蠢而无知,三万里之外,尚然无足而至”,而他自己,“满胸奇异,到长安三千里之近,倒无一人购取,有脚不能飞”。宝物虽真,“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唯有他自己,才是个“真正献世宝”。但是他这块儿宝玉在那个腐败堕落的时代却无人赏识,他的人生价值就没有鲜明的体现出来。通过这些汤显祖严厉的批判了那个社会对人性的蔑视,对人性的压抑,对人性价值的否定。作品所折射出的那种

31、尊重人的价值,重视人的生命的先进的人文思想我们便清晰可见。柳梦梅这一痴情男儿,他对人性自由的追求,对平等爱情的追求,对封建权贵的大胆训斥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让我们看到了人文主义思想在他身上的体现,他不仅仅是个钟情与纯情的男儿,更是一个时代前进者,人性思想的承载者。五、迂腐的严父杜宝和顽固的老学究陈最良 杜宝主要代表顽固不化的封建阶级,陈最良则代表着陈腐迂阔的封建教化,他们都对杜丽娘惊世骇俗的举动不能理解,不肯承认,用杜宝的话说是“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女儿点点年纪,知道什么七情六欲?”用陈最良的话讲,他活了一辈子,从来不晓得伤什么春,动什么情,这些缺情寡感的封建家长们的反常心态与扭曲人

32、格本来就十分可悲,可是在那个时代,他们却不认为这是自己在思想上的严重缺陷,反而洋洋得意,他们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人性思想,看不到任何先进的人文思想。杜宝对女儿也是颇为“关心”的,尽管不许女儿闲眠的斥责过于严厉,但他要求女儿多多读书,并特为杜丽娘延师教化,也是希望女儿能光宗耀祖。这位固执而呆板,严守封建伦常的父亲从未真正关注过女儿的身心发展和情感变化,可以说杜宝的眼中只有礼教的要求,没有女儿的幸福,他对有人性的女儿实际上就是一种扼杀,一种压迫,爱的越深就管得越严,造成的压迫也就越严重,在这个与人性人情隔绝的世界里,杜丽娘渴望的爱情,渴望的情欲,渴望的自由又哪里能够实现。杜

33、宝他是封建礼教忠实的捍卫者,坚决不认自己的女婿,不认女儿和夫人,他宁要一个贞洁的亡女,也不认一位野合过的鲜活的杜丽娘。说到底是怕妨碍了他的官位尊严。王思任在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中评价杜丽娘为“月可沉,天可瘦,泉台可暝,獠牙判发可狎而处,而梅柳二字,一灵咬往,必不肯使劫灰烧失”,而说“杜安抚摇头山屹,强笑河清,一味做官,片言难入”,这正是对女儿重深情而乃父重高官的精到点评,由此可见杜宝是多么地缺乏人性。他被封建传统思想有力的支配着,他是那样恪守着几千年古老的礼教,他是那样的冥顽不化。他是杜丽娘和柳梦梅争取婚姻幸福道路上的阻碍者,我们可以理解他,但是坚决不姑息他,纵容他,否则就是在阻碍整个时代的发展

34、。最有利的证明是他曾经对女儿说:“怕没门当户对,看上柳梦梅什么来?”他束缚和摧残了杜丽娘的个性,破坏了杜丽娘的婚姻,他是人文思想发展下的严重破坏者。这一人物是作为与先进的人文思想相对立面出现的。 陈最良是汤显祖牡丹亭中一位次要人物。他是一位落第文人,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小人物,三年一考,考了十五年还是一个秀才。几十年的“诗云”,“子曰”使他对现实生活一窍不通。如果瞎子没有拐杖还能走路,陈最良不依靠礼教教条就不能开口说话。他是女主人公杜丽娘的私塾老师。他在闺塾中死守儒家经典的教条,显得十分迂腐不堪,言行上尊崇雇主意旨,在“灭人欲存天理”的明代他是千万儒生的典型代表。他一面要女学生“囊萤、趁月、头悬梁

35、,锥刺骨,发奋读书,求取功名”,一面又偷着说,“女郎行,哪里应文科判衙?止不过识字儿书涂嫩鸦” 10,表里不一,言不由衷,多么庸俗,多么的教条,陈最良本身并没有杜宝那样顽固守旧,但他的思想已经被封建教条僵化了,他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走的太久太久了,他活得太累,封建礼教这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他的身上。汤显祖对这位人物形象的塑造运用的笔墨相对较少,在他的身上我们几乎看不到作者所推崇的人文思想。这一人物也是作为与先进的人文思想的对立面出现的,他对情、对欲、对自由恋爱是无法理解的,是严厉抵抗的,他是封建思想的牺牲者,是人文思想快速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有名的闺熟描写这个人物的道学气最为传神,这个形象不仅具有

36、现实意义,对后世文学作品中塑造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也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我想说尽管他这样落后,这样的不理解人性,但是我们不得不肯定他的一些开明之处,陈最良是杜丽娘与柳梦梅爱情婚姻最终成功的关键人物,正是他对关雎字句的如实解释,促使“为诗章,讲动情肠”的杜丽娘走上了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爱情的艰难历程,为读者演绎了一场生生死死的激荡人心的浪漫爱情故事。与杜宝相比,他信奉礼教不及杜宝那样顽固,他较为开明,较为有人性。结 语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