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的新技术与新机遇_第1页
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的新技术与新机遇_第2页
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的新技术与新机遇_第3页
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的新技术与新机遇_第4页
地下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的新技术与新机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 新技术、新机遇 汇 报 人:宋 林 技术研发中心2015年10月论述大纲一、地下综合管廊1.1 背景及概念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3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1.4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1.5 中铁一局相关技术论述大纲二、海绵城市2.1 背景及概念2.2 国内外发展现状2.3 海绵城市的构建2.4 工程建设模式2.5 低影响开发(LID)技术论述大纲一、地下综合管廊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3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1.4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1.5 中铁一局相关技术1.1 背景及概念地下综合管廊1.1 概念及特点(1)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1)管线纵横交叉、错综复杂“马路拉链”、“空中蜘蛛

2、网”等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城市管线“生命线”(2)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各专业管线单位隶属十分复杂,多头管理。(3)维护管理难度大。(4)地下管线信息、资料不完备、不统一。1.1 概念及特点 是指道路挖了填、填了挖的现象,道路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多家企业“各自为政”,导致马路不断开肠破肚。马路拉链 城市道路的上方电缆线强弱电混合、电线与网线、电话线交织,错综复杂,像是一张“蜘蛛网”空中蜘蛛网(1)管线纵横交叉、错综复杂“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1.1 概念及特点各专业管线单位隶属十分复杂,多头管理,涉及政府30多个部门,一些管线专业管理单位(如:电业局、通信公司

3、等)由国家或省里直接管理;还有些管线专业管理单位(如:煤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等)由省里行业管理部门管理。影响城市的再开发、再建设。(2)条块分割、管理分散。各专业管线单位隶属十分复杂,多头管理。1.1 概念及特点直埋式的管线建设不利于管线破坏或渗漏的及时检修,管线的小规模渗漏不易发现,而大范围、严重的破坏往往是由小规模的损坏引起的。不利于处理紧急事件,突发紧急事故时,管道的渗漏检测、管道位置的开挖、管道的更换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3)维护管理难度大。 a.部分城市地下管线历时长久,资料不完备; b.管线各系统之间互相独立,管线管理各自为政,无法信息共享,造成管线资料查阅不集中,更新不及时; c.

4、数据不统一,资料无统一标准,查阅困难。1.1 概念及特点(4)地下管线信息、资料不完备、不统一。(2)概念 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建设综合管廊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节省投资,便于管理维护,保障城市安全。“地下综合管廊” = 共同沟1.1 概念及特点(3)特点 综合性强特 点成效性方便维护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市政管线集中综合布置,形成新的城市地下智能化网络运行管理系统地下综合管廊采用钢砼框架结构。经济性;安全适用性;抗震防灾性能;耐久性。地下综合管廊内预留巡查和维

5、护空间,便于检修和处理紧急事件。1.1 概念及特点2013年9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六方面:加强规划统筹、统筹工程建设、加大老旧管线改造力度、加强维修养护、开展普查工作、完善法规标准2014年12月26日,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央财政决定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4)政治动态政策1.1 概念及特点2015年4月10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10位的城市进入2015年地下综合管

6、廊试点范围:包头、沈阳、哈尔滨、苏州、厦门、十堰、长沙、海口、六盘水、白银。2015年7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不仅可以逐步消除“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用好地下空间资源,而且可以带动有效投资、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2015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61号)于公布。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政策1.1 概念及特点表 住建部10试点城市地下管廊项目规划表 PPP模式重点推广领域政策 国内计划到2018年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8

7、9公里(2015年开工190公里),总投资351亿元。 根据测算,未来地下综合管廊需建8000公里,投资规模将达1万亿。 (1) 2015年5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建城201570号) (2)2015年6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实施。 ( 3)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投资估算指标(以下简称指标),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1.1 概念及特点(5)技术标准规范1.1 背景及概念1.3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1.4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1.5 中铁一局相关技术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地下综合管廊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最早开始于十九世纪的

8、是欧洲,1832 年法国巴黎霍乱大流行,为了改善城市环境,1833 年法国巴黎建设建造大型地下排水系统,后逐步延长完善,至今已有2400km,容纳了给水、通讯、压缩空气管道等公用设施,形成了早期的地下综合管廊。 西欧各国看到巴黎综合管沟的优点之后,纷纷开始建设,英国伦敦市区已建有22条地下综合管廊;俄罗斯莫斯科建有120 km的地下综合管廊;国外发展现状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日本大规模兴建综合管沟,是在1963 年制订综合管沟法以后;到1981年末,日本全国综合管廊总长约156.6 km,按照规划,到21 世纪初已达到526 km。现在的日本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综合管沟建设最为发达的国家。1.

9、2 国内外发展现状 我国地下综合管廊萌芽在1958年,北京天安门广场敷设了一条长1076m的地下综合管廊,1977年配合“毛主席纪念堂”施工,又敷设了一条长500m的地下综合管廊。 真正意义上我国早期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1994年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11.125km长地下综合管廊,收容给水、电力、信息与煤气等四种城市管线。 国内发展现状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深圳:光明新区华夏路地下综合管廊这一全新的市政设施已于2010年10月9日竣工验收,断面为3米2.8米矩形,全长1300米,沟内已有1根给水管、28根电力电缆和9根弱电电缆投入使用。 珠海横琴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地下综合管

10、廊于2010年3月开始建设,概算总投资19.8亿元,横琴已建成覆盖全区、全长33.4公里的“日”字形综合管廊网络,共有电力、通讯、给水、中水、供冷及垃圾真空系统等6种管线纳入地下综合管廊。 2014年度召开的全国城建工作会议和2015年召开的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培训班上被选为重点参观学习的样板工程。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西安:沣西新城作为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兴产业基地,也是国内新城区建设中大规模发展综合管廊的首家示范区。在22条主干道、31条次干道、87条支路合计铺设综合管廊建设近500公里,目前,在建的6条主干道、13条次干道均同步建设了电力、通讯综合管廊,全长约55公里。 采

11、取单舱式、分舱式,主要建设电力、通讯综合管廊。 1.1 背景及概念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4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1.5 中铁一局相关技术1.3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地下综合管廊1.3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分类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干线综合管廊缆线管廊功能支线综合管廊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预制拼装明挖工法施工方法预制拼装式暗挖工法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1)分类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 干线综合管廊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支线综合管廊浅埋沟道方式,设有开启盖板但内部空间不能满足人员通行要求,容纳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缆线管廊功能干线型 支线型 缆线型

12、采用现浇整体浇筑混凝土。现浇钢筋混凝土 工厂内分阶段浇筑成型,现场采用拼装工艺施工成为整体。预制拼装式施工工艺 现浇钢筋混凝土 预制拼装 1.3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结构形式矩形圆形、椭圆形等(2)结构形式1.3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马蹄形断面(概念)其他形式法国英国1.3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组成 综合管廊本体,管线,监控系统,通风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通讯系统,标示系统,地面设施( 包括地面控制中心、人员出入口、通风井、材料投入口等地面设施)。内容 总体 设计:空间设计、断面设计、节点设计。 管线设计:给水再生水管道、排水管渠、天然气管道、热力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线缆。 附属设施设计:消防系统、通

13、风系统、供电系统、照明系统、监控与报警系统、排水系统、标识系统。 结构设计:材料、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抗震设计、预应力设计、预制结构拼缝和接头设计、防水防渗设计等。(3)设计内容设计内容1.3 施工关键技术问题(4)设计要点设计要点防渗止漏工程抗震设计综合管线布置A.电力、信息线缆:敷设时要保持安全距离,电信线缆与高压、特高压电力线缆应分室设置。B.燃气管线:独室,与电力电缆应分开。C. 排水管线是重力流,造价。D. 供热管道,独室,外表面温度在30以上,排气、放气阀排水系统 防渗止漏是地下工程的一个技术难点,湿度降低地下综合管廊内管线和监控设施的工作寿命。 技术措

14、施:a. 控制变形:b. 细部构造防水: 城市生命线工程。地震等灾害的冲击下,会出现大面积功能性障碍、甚至于导致城市系统全面的功能瘫痪。 由于管道维修的放空,包括可能发生泄漏等情况,将造成一定的地下管廊内积水,因此,地下综合管廊内需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1.1 背景及概念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3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1.5 中铁一局相关技术1.4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地下综合管廊1.4 国内施工技术小顶管施工法管线国内既有施工技术水平定向钻进法HDD盖挖法沉管法导向钻进施工法气动矛施工法夯管施工法小型隧道掘进明挖沟槽法明挖法暗挖法水平定向钻气动矛施工夯管施工明挖法暗挖法地下综合管廊国内施工技术TBM

15、法地下结构工程领域盾构法暗挖法明挖现浇施工明挖预制拼装法重点介绍顶管法1.4 国内施工技术1.4 国内施工技术 最常用的施工方法。采用这种施工方法可以大面积作业,将整个工程分割为多个施工标段,以便于加快施工进度。同时这种施工方法技术要求较低,工程造价相对较低。明挖现浇施工法 明挖预制拼装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绿色施工法,在发达国家较为常用。采用这种施工方法要求有较大规模的预制厂和大吨位的运输及起吊设备,同时施工技术要求较高,工程造价相对较高。明挖预制拼装法明挖现浇钢筋混凝土 闭式电缆沟 出线管组 工作井 明挖预制拼装1.1 背景及概念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3 地下综合管廊设计1.4 地下综合管

16、廊施工1.5 中铁一局相关技术地下综合管廊1.5 中铁一局相关技术 2012年,中铁一局厦门公司在福建平潭开发区首次进行3.52km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该地下综合管廊为矩形箱涵双仓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 综合舱:4.93.2m,给水管、通信电缆、中水管及直饮水管位设为一舱。 电力舱:2.23.2m,高压电力电缆110kV及220kV、中压10kV电力电缆为一舱。技 术 经 验专利“液压式模板台车” 开挖方案石质地段 淤泥质地段 中风化地段 深度大于9m局部地段1.5 中铁一局相关技术技 术 经 验 2015年建设的乌市首条地下综合管廊,其中中铁一局负责高铁片区卫星南路延伸工程的一段综合管廊,长8

17、00米,采用双“仓”设计,空间大的“仓”主要用于雨水、热力管线,小“仓”则用于电力、通信等管线。二、海绵城市2.2 国内外发展现状2.3 海绵城市的构建2.4 工程建设模式2.5 低影响开发(LID)技术2.1 背景及概念海绵城市(1)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1)内涝严重成常态,城市防、排洪能力弱。(2)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3)生态系统破坏严重。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建筑密度大,硬质路面比例大,降水下渗通道被阻碍。城市化和各项灰色基础设施建设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硬质路面比例增大、不透水面大大增加,地表水与地下水连通中断,极大改变了径流汇流等水文条件。 城市排水系统不

18、合理或老化,排水能力不足。过去的城市排水管网设计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设计理念,往往造成逢雨必涝,旱涝急转,难以应对大流量的雨洪。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1)内涝严重成常态,城市防、排洪能力弱。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 城市内涝统计图 (b)西安(a) 北京 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灰色基础设施 -钢筋混凝土的道路、桥梁、楼房、地面、下水道等。绿色基础设施 -路旁绿化、园林绿地、城市公园、自然景观等,生态化。(a) 灰色基础设施 (b) 绿色基础设施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 (b) 城市化后城市排水系统:“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 (a) 城市化前 2.1 海绵城市概

19、念及特点 (2)水资源短缺、污染严重。中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重度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分级:轻度缺水,低于3000立方米;中度缺水,低于2000立方米;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极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 (3)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湿地是一类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改善气候、控制污染,维护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有其它系统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据调查显示,我国湿地面积比10年前减少339.63万公顷,接

20、近一个海南岛的面积。目前,全国湿地面积536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8%。(2)概念 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洲的城市建设和雨水利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这些国家提出了最佳管理措施(BMPs)、低影响开发(LID)、绿色基础设施(GI)、水敏性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水资源综合管理等理念。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的概念首次提出。中国在学习借鉴国外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生态城市、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践,立足于我国的水情特征和水问题这一背景,创新地提出了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

21、净化的“海绵城市”的构想。概念的提出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 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下沉绿地 湿塘 绿色屋顶 透水砖 土壤渗滤 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海绵城市(3)特点 特 点排水防涝理念不影响水文环境“快排式”“水的循环利用”:雨水的渗透、滞留、集储、净化、循环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开发前后径流量总和和峰值流量保持不变;水文特征的稳定可以通过对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来实现。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弹性适应”环境,和谐发展遵循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低

22、影响发展模式。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低影响措施减轻暴雨对城市的影响。 国际经验和实践表明,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完全可以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把自然和城市建设融合起来,实践证明是有效的。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 2012年4月,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海绵城市”的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4

23、年11月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印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4)政治动态政策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2015年4月,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16个试点名单如下: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2015年5月28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2015年7月,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江苏省也因此成为全国率先发文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省份,政策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规范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 5大类,17种低影响开发技

24、术: 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渠、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等。图集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2015年4月30日,由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主编的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标准化图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标准图集(试行)海绵城市2.1 背景及概念2.3 海绵城市的构建2.4 工程建设模式2.5 低影响开发(LID)技术2.2 国内外发展现状2.2 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开始对城市雨水污染,雨水资源利用等问题开展了理论体系

25、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研究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城市雨水利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开始走向系统化、体系化和规范化。 自20世纪90年代起,已经形成系统的雨洪管理体系,如最佳管理措施(BMPs)、低影响开发(LID)、绿色基础设施理念(GI)、最佳场地设计(Better Site Design)、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等,这些表述已得到广泛使用。 2.2 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外发展现状美国:最佳管理措施(BMPs)、低影响开发(LID)、绿色基础设施理念(GI);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日本:东京1992年开始建造

26、“地下神庙”,历时15年,最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英国: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SUDS);澳大利亚: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 “地下神庙”:排水系统全长6.4公里,包括5个高65米、宽32米的巨型竖井,竖井之间由内径约10米的管道连接起来2.2 国内外发展现状 据考古发现:北京地区一些地方就有古代的地下暗沟,具有存储和调蓄雨水的作用。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利用在我国发展较晚。我国城市雨水控制技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集中在雨水利用,近年来雨水控制技术重心逐渐转向雨洪调控及利用。 20世纪80年代,重点是为了半干旱地区农田灌溉与解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例如我国西部地区甘肃地区的

27、“121雨水集流工程”、西部省份陕西“甘露工程”、山西省地区的“123工程”、内蒙古自治区的“112集雨节水灌溉工程”等促进了雨水集蓄利用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国内发展现状2.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世纪以来,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进程明显加快。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代表性建筑国家体育馆和国家游泳中心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正式启用。2010 年上海世博会的建筑在设计建造过程中考虑了雨水回收利用系统。 2012年之后,围绕以LID低影响开发技术、水敏感性城市规划与设计(WSUDS)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进的生态雨洪管理技术,“海绵城市”的概念逐渐被提出并走向管理层面,并在实践中得到了更有力的推广。

28、 2012年4月“海绵城市”概念在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首次提出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16个试点名单。2.2 国内外发展现状 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规划建设了小区内部、市政道路、景观绿化、中央雨洪四级系统,实现了雨水的综合利用。每年收集利用雨水4000万m3,城市防洪能力提升2倍,节约景观式浇灌用水资金1亿元。2.2 国内外发展现状嘉兴 低影响开发示范工程-蒋水港绿道2.2 国内外发展现状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2.2 国内外发展现状北京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改造前改造后改造前改造后改造前改造后改造前改造后2.1 背景及概念

29、2.2 国内外发展现状2.4 工程建设模式2.5 低影响开发(LID)技术2.3 海绵城市的构建海绵城市2.3 海绵城市的构建内涵“海绵城市”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城市开发模式狭义的低影响开发规划理念侧重源头控制,强调利用小型、分散式源头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缓解面源污染负荷加重、减缓由不透水面积增加而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保护以及维持区域自然水文功能、使径流系数减小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广义的低影响开发则是全程控制,即采用“源头减排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的综合控制措施,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维持或恢复城

30、市的“海绵”功能。结合中国国情土地开发强度大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用地紧张建设建设 控制高频率的中、小降雨事件、1年重现期的暴雨。基于低影响开发(LID) 理念,实现对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一般包括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相对小型、分散式的低影响源头设施。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2.3 海绵城市的构建 控制110年重现期的暴雨。通过传统排水系统的管渠、泵站等灰色雨水设施,结合GSI、BMP等新型雨水基础设施,构建综合的蓄排系统实现对雨水的综合控制,同时应结合低影响开发LID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净化、存储、转输与排放,调节雨洪流量,提升排水能力。一般包括

31、管渠、泵站、调节池等。 雨水管渠系统2.3 海绵城市的构建 控制10100年重现期的暴雨径流,应对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通过广义LID、GSI,叠加狭义LID与雨水径流蓄排系统,结合灰色雨水设施来实现对实现对高重现期暴雨的综合控制,一般包括综合选择自然水体(湖泊)、多功能调蓄水体(雨水湿地)、行泄通道(内河、沟渠)、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 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2.3 海绵城市的构建 水生态,水环境, 水安全,水资源 天然为主,“山水林 田湖”一些人工建设 工程为辅,可大可小 尺度较大,一般是整 个城市 较大,涵盖低影响开 发LID雨水系统 实现良好的城市生态 ,尤其是水生态 生态系统的保护、修 复和低影响开发建设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优先解决特征元素尺 度范 围目 标实施路径 水环境,水资源, 水生态,水安全 人工建设,透水铺 装,雨水、花园等, 为源头的分散设施 尺度较小,一般是建 筑小区、道路、街道 范围较小,主要是 开发建设、更新改造 模仿自然,开发后水 文状况和开发前类似 建设源头分散的设 施优先解决特征元素尺 度范 围目 标实施路径2.1 背景及概念2.2 国内外发展现状2.3 海绵城市的构建2.5 低影响开发(LID)技术2.4 工程建设模式海绵城市2.4 工程建设模式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