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绪论_第1页
中国经济史绪论_第2页
中国经济史绪论_第3页
中国经济史绪论_第4页
中国经济史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zhn u)经济史共二十页绪 论一、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经济史? 温故可以知新。通过学习中国经济史,可以更清楚地认识现在,预见未来。 “历史表明,人们过去作出的选择决定了其现在可能的选择。要理解经济实绩随时间变化而显现出来的差异,就需要了解经济的演变。”(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bin qin)中译本序)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李世民) 横看成岭侧成峰。通过学习中国经济史,可以建立纵向分析的思维习惯,使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美国经济史学家诺思从两个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提出批评:一方面,新古典经济理论没有时间概念,它所研究的是某一时点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没有交易费用概念,没有制度分析

2、。究其根源,就在于缺乏历史感。共二十页绪 论 关于这个问题,熊彼特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包括当前)的经济现象。”“我相信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条件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 战后,经济学出现的进展中,特别是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的进展,不少都与历史方法有关。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认为,整理知识最重要的目的是用过去一代人的经验来丰富当今一代人的直接经验,用其他民族的经验来开阔本民族的经验见识。所以他始终致力于收集各国的统计资料,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

3、成经济增长理论体系。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利用历史分析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过程(guchng)进行实证研究,提出经济成长的阶段理论、经济起飞理论、从起飞到持续增长等理论假说。这些假说对于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共二十页绪 论二、什么是经济史?(一)经济史的概念从实践(shjin)角度看,经济史是社会经济实践(shjin)的发展历程;从学科角度看,经济史(或经济史学)是对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学科。 共二十页绪 论(二)经济史的两种范式:史学范式与经济学范式 两种范式的概念 经济史的史学范式是用史学理论对经济发展历史进行分析研究的理

4、论体系总结,其理论工具是史学理论,其研究对象是经济发展的历史现象和过程。 史学范式的经济史简短概念:是描述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学科(xuk)。 经济史的经济学范式是用经济学理论对经济发展历史进行分析的理论体系总结,其理论工具是经济学理论,其研究对象是经济发展的历史现象和过程。 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简短概念:是分析经济发展历史进程的原因的学科。 两种范式的异同 共二十页绪 论两种范式的区别:首先,二者所属(sush)学科不同。史学范式的经济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属于专门史范畴;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则是经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经济学范畴。 共二十页绪 论其次,二者研究侧重点不同。经济史的史学范式回答

5、的是经济发展历史“是什么”的问题,力图理清经济发展历史的来龙去脉,阐述历史上各个经济体系的经济发展同政治、军事、文化等等方面因素的联系,以“述”为本,兼有议论。相对于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理论而言,史学范式的经济史理论性更强,其目的在于认识历史,给人们描绘出一个连续的、清晰的历史脉络,侧重于“线”的勾勒。而经济史的经济学范式回答的是经济发展历史“为什么”的问题,剖析经济发展历史的前因后果,论证(lnzhng)历史上各个经济体系的发展原因与结果的逻辑联系。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不以阐述历史过程为目的,而专注于进行历史分析,即其意在“论”而不在“述”,侧重于“点”(或若干“点”)的解剖而非“线”的勾勒。相

6、对于史学范式的经济史而言,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的应用性更强,其研究的终极目的并非止于解释经济发展的历史,而是鉴古知今。共二十页绪 论第三,二者研究方法不同。从研究方法来看,史学范式的经济史所应用(yngyng)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历史归纳法;相比之下,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则更强调应用抽象演绎法。共二十页绪 论第四,二者的一些(yxi)理论观点不同。史学范式的经济史理论一般认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以生产工具和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而以诺思等人代表的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学家则认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制度即对经济主体的各种经济行为进行定向激励的各种规则。两种范式的经济史都常以国家为单位研究经

7、济运行的过程和特征,但它们各自对国家的性质界定却大相径庭:在史学范式的经济史理论中,国家被视为一种政治实体,它的功能是维持统治,更强调国家的剥夺性质和分配功能;在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理论中,国家则是一个“经济人”,与企业或消费者类似,国家也是一个收益最大化的利益主体,指出国家还具有契约性质和生产功能。共二十页绪 论两种范式的经济史之间的联系首先,从相互支持方面看,史学范式的经济史为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提供立论基础,而后者则为前者提供指导。其次(qc),从相互趋同方面看,无论是史学范式的经济史还是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史,都有长期应用历史归纳法的传统。最后,两种范式的经济史的共同点将越来越多。共二十页绪

8、论三、经济史的研究(ynji)方法历史归纳法历史归纳法就是通过历史事实来总结出某种命题,或者对某种命题进行证实或证伪。这是经济史研究方法中最具有学科自身特色的研究方法,也常被称为历史方法。 共二十页绪 论历史归纳法是用历史经验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实证性检验,包括证实性检验和证伪性检验。例如,根据新古典模型,在技术等要素不变的情况下,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史学家诺思通过对1618世纪国际贸易史的研究考察,证明在这个期间,航海技术并没有发生变化,但世界贸易量却大大增长了,其主要原因在于国际贸易体制更为合理,运输航线更加安全,从而降低了海洋运输成本,最终使得海洋运输生产率大大提高。美国发展经济学家

9、刘易斯通过对18701913年世界经济史的考察,对自己提出的“二元经济”和“增长发动机”理论进行了经验证实,并在历史经验基础上,就工业化向发展中国家扩展问题提出“核心”与“外围(wiwi)”理论假说。他的增长与波动一书,是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结合的典范。共二十页绪 论抽象演绎法抽象演绎法的本质是推测,即利用通过观察得出的规律性解释,来进一步推测出未经考察的领域。在经济史研究中,抽象演绎法一般是在编年经济史和分析经济史的基础上,通过(tnggu)进一步的抽象,得出某些经济概念和假说,并发展成为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共二十页绪 论系统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就是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上各个时期内中国经济体系

10、的内部条件与外部环境及其经济运行绩效的变化发展进行分析,借以寻找导致各个时期不同经济绩效的内外因素。例如根据农耕生产方式的自给自足特征和游牧生产方式的交换特征来分析中国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之间的和谐与冲突(chngt)。再比如根据对鸦片战争前期中国国内的经济、政治状况和国外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的分析,寻找鸦片战争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如此等等。共二十页绪 论结合我国地形图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自成体系的地理(dl)历史原因。共二十页绪 论比较经济史研究比较经济(jngj)史研究方法主要源自于新制度经济(jngj)学派的比较制度分析,以日本经济(jngj)学者青木昌彦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jng

11、j)学派进行比较制度分析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比较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及各自经济(jngj)绩效的不同,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优于社会主义制度。他们在用此方法论证:资本主义好,社会主义糟。我们在用此方法论证: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糟。近些年来,比较经济史研究产生了很多理论成果,比较经济史研究成为经济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虽然我们对新制度学派分析的过程,特别是对其结论持有不同的看法,但其研究方法还是可以为我们进行经济史研究所用的。共二十页绪 论四、经济史研究的理论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编年经济史。在这个层面上,经济史研究的对象是历史的经济部分,其任务(rn wu)是对人类历史上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的描述,所以

12、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历史归纳法。第二个层面是分析经济史。在这个层面上经济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现经济规律,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溯因法。如果说在第一个层面上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的区别还不是十分显著的话,那么在这个层面上两个学科的区别就十分清楚了,经济史已经完全是经济学的经济史了。第三个层面是历史方法的经济学。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最根本的区别是在这个层面上。这里涉及到的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学的方法论,即经济学的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从本质上来说,在这个层面上,是将历史的方法引入经济学。 共二十页绪 论五、中国经济史分期 第一阶段:中国古代经济史(远古(yung)公元1840年) 第二阶段:中国近代经济史(公元1840年1949年) 第三阶段:中国当代经济史(公元1949年现在)共二十页绪 论绪论内容(nirng)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共二十页内容摘要中国经济史。要理解经济实绩随时间变化而显现出来的差异,就需要了解经济的演变。美国经济史学(shxu)家诺思从两个方面对新古典经济学提出批评:一方面,新古典经济理论没有时间概念,它所研究的是某一时点的资源配置。从学科角度看,经济史(或经济史学(s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