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们毕业啦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中国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产业大会CCGI汇报人张丹日 期2016/09/20老龄化的现状与特点成功老龄化医养结合精准健康管理目 录老龄化的现状与特点Part 1老年人定义 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会议根据该地区实际情况规定,60及60岁以上为老年人,而欧美发达国家则以65岁及65岁以上为老年人。我国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于1982年规定,60岁以上为老年人,4559岁为老年前期,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人口老龄化 一个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比率超过总人口的7,或60岁及以上人口大于10%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而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超过15就被称为“超老年型”
2、社会Source: Kinsella et al (2009), An Aging World: 2008,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DC.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的百分比 (2008)世界65岁及以上人口的百分比 (2040)Source: Kinsella et al (2009), An Aging World: 2008,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shington, DC.创新要点 我国早在1999年已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
3、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此外,据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岁及65岁以上老年人分别占到了 14.9%和9.7%,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的老龄化现状速度快数量多负担重空巢化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人口金字塔 0 14年轻人口15 64生产力人口65 老年人口 人口金字塔是按人口年龄和性别表示人口分布的特种塔状条形图,是形象地表示某一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发达国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增长到14%需要45年以上,中国仅27年法国 115 年瑞典
4、 80 年英国 50 年德国 45 年 中国 27 年Source: National statistics report for 2013 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2亿人,占总人口的14.9% 65岁以上老年人口1.32亿人,占总人口的9.7%,年均增长300万人 80岁以上老年人口2300万人2.数量多Source: National statistics report for 20133.负担重Source: National statistics report for 20132015年失能老人达4000万 21.5%老年人生活轻度不能自理5%8% 老年人生活中度不能自理2%5% 老年
5、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来源 :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 2.美国普查局国际项目中心国际数据库预测数据由5.3人下降到3.02人 4.空巢化空巢老年人规模继续增大2013年突破1亿大关个人、家庭、社会 挑战!成功老龄化Part 2人们对于老龄化的观点 1老年学研究从一开始就将焦点集中在与高龄相关的衰退和缺失上。例如,Philibert(1979)在其所谓的西方式的老年学探讨中,将“老龄化描述为:生物学的控制,衰退和降级,一种死亡预兆;是成长、生命、幸福中的失败或敌人;老年人造成恐惧,被大多数人轻视、歧视,被视为不同种类的少数人群;是一个被人照顾、控制、隔离与研究的有问题人
6、群。消极观点有研究表明,大多数老年人对他们的生活满意度甚至超过年轻人,事实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语能力、判断力及学会的各种技能等晶体智力并不一定减退,只有知觉、记忆、运算速度等流体智力会有减退,所以人到老年仍然具有较大的学习潜力,如果能不断地适应新的社会思想,及时掌握新技能,追随时代潮流,就可能延缓老龄化的进程。因此,如何使老年人老而不衰,成为了许多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的问题,这概括起来就是心理学家所提出的成功老龄化的内容。积极观点 1987年,Rowe & Kahn首先提出了成功老龄化的概念,他们认为以往将老龄化划分为由疾病引起的老龄化和正常老龄化(normal aging)J区种二分法过于简
7、单,无法说明正常老龄化群体中所存在的个体差异现象。必须将正常老龄化进一步区分为一般的(UA)和成功的(SA)老龄化。 成功老龄化通常是指在老龄化的过程中,外在因素抵消内在老龄化的进程,从而使老年人的各方面功能没有下降或只有很少下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成功老龄化的指标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早期的研究者们对于成功老龄化的个体更多关注的是生理、功能和经济的因素,后来则逐渐转向心态和社会方面因素,如自我控制、乐观积极、适应性强、社交良好等。2.成功老龄化研究现状-理论模型 学者评价维度测量工具ROWE.KAHN患病状况维度,身心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疾病及其相关风险因素调查卷、有无残疾调查卷、日常基
8、本生活能力量表,老年个体认知状况查量表、抑郁量表,社会活动参与度调查问卷Gatz,Zarit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幸福维度从理论上论述,如果成功老龄化的操作性定义内容中少了主观幸福维度,将会使评估结果不完整KEE-LEE CHOU,ARIS CHI身体功能维度,认知功能维度,情感状况维度,社会功能维度日常基本生活能力量表和工具性生活能力量表,抑郁量表,老年个体认知状况查量表,社会活动参与度调查问卷Margaret vonFaber身体功能维度,认知功能及心理健康状况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幸福感维度日常基本生活能力量表和工具性生活能力量表,社会活动花费时间问卷,简易智能量表、抑郁量表,
9、幸福感量表SOONG-NANGJANG身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幸福感维度慢性病数量调查问卷,日常基本生活能力量表和工具性生活能力量表,心理疾病史调查问卷、韩国版简易智能量表,每周社会活动参与调查问卷,弗罗里达老年人研究中心幸福感量表MartinaKanning身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幸福感维度从理论上论述添加主观幸福感,从身体功能,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功能,幸福感四个维度评估成功老龄化现象的必要性和全面性。Depp,Jeste身体功能维度,认知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生活满意度或主观幸福感维度在对以往成功老龄化操作性定义进行总结时发现,90%的研究中
10、包含身体功能、45%的研究中包含认知功能、31%研究中包含生活满意度或主观幸福感、28%的研究包含社会参与度再次证明成功老龄化是一种多维现象吴燕璟,王鲁宁身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日常基本生活能力量表、躯体有无残疾问卷、健康状况调查问卷,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目前心境及情绪自评问卷李春波身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日常基本生活能力量表、躯体有无残疾问卷、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目前心境及情绪自评问卷3.成功老龄化的判别标准 生理功能主要衡量老人所患慢性病种类及个人生活自理情况两方面内容。主要采用慢病数量调查问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心理认知功能1.主要衡量老人记忆力、注意
11、力等认知功能情况,主要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研究者对MMSE分值的界定也不一致。美国学者倾向于将MMSE得分24的老人规定为认知功能良好, 韩国学者则倾向于采用MMSE得分样本的中数水平。2.是否存在精神心理疾病社会功能多从参与社会活动的种类、频率及参与时间三个方面进行评估,主要采用社会活动调查问卷。主观幸福感对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评估大多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 ) ,该量表主要适用于老年人群,且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和最大的时间稳定性,已被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多数研究者将MUNSH得分样本中数水平的老人规定为主观幸福感良好。影响因素老年人群基本特
12、征 人群基本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在婚、丧偶、分居等)、职业(专业人员、非体力劳动或技术人士、半技术或无技术人员)、经济收入、自我效能和个性特征等。Depp等研究发现,年龄越大、女性、低职业组(即半技术或无技术人员)与成功老龄负相关;控制年龄与性别两因素的影响后,婚姻状况与成功老龄相关,而教育程度则与成功老龄不相关。许多研究证实,在环境、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下,在婚者比非在婚者更健康。4立题依据研究内容预期结果创新要点影响因素生活方式 在成功老龄化的进程中,生活行为方式是起重要作用的外在影响因素。 Sikora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吸烟、具有较多的社交活动,是成
13、功老龄的相关因素,规律的锻炼、积极地参与生活是成功老龄的预测因素。 国内李春波等通过五年社区的随访研究,对规律饮食、保持体重、禁烟限酒、合理睡眠及锻炼等7项健康行为方式进行研究,得出经常锻炼身体、适宜的睡眠时间是成功老龄化的显著相关因素。4立题依据研究内容预期结果创新要点影响因素家庭和社会支持 社会关系及其支持水平是成功老龄的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可通过影响家庭社会支持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功老龄的进程。 吴燕等研究表明,有配偶的老年人,可以降低认知功能受损的危险性,促进其成功老龄化。另有研究表明,婚姻可以使个体拥有促进健康的意识,已婚和未婚独居的人相比较,饮酒量少,吸烟少,健康意识更好。可见家庭
14、支持的重要性。4立题依据研究内容预期结果创新要点影响因素心理因素 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能否成为成功老龄密切相关引。 研究显示,抑郁可以增加躯体功能残疾和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影响老龄人群成功老化。 同时,抑郁可以增加认知功能损害的风险,常与认知损害共存,抑郁也使躯体功能残疾的风险增加,是对躯体功能影响最大的精神疾患。抑郁伴有残疾的比例很高;两者双向相关,循环恶化。 同时,国外有研究提示,心理弹性对实现成功老龄化具有促进作用。4立题依据研究内容预期结果创新要点影响因素生活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也是一个心理社会变量,用以反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高生活满意度为成功老龄的相关因素,成功老龄的生活满意度
15、指数高于常态老龄,美国学者通过对400名老人问卷调查发现对家庭、朋友关系的满意度与成功老龄独立相关;此外,有些因素可通过影响生活满意度来影响成功老龄化,如:经济收入、躯体健康、自尊、正性情绪、人际关系、社会支持、信仰等。4现状不足1432目前发达国家在成功老龄化领域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我国已开展的成功老龄化的研究主要在集中在北京、上海两个大城市展开,尚无大样本量的中国农村成功老龄化现状报道。 空间局限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们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医学和护理学等不同角度对“成功老龄”这个概念进行了诠释。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成功老龄这一概念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目前为止,仍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概
16、念不清标准不一目前关于成功老龄化的研究多停留在其定义及理论模型的探讨,鲜有文章为探讨达到或提高成功老龄化水平的策略而开展实验研究。 深度尚浅如前文所述,目前国际社会并没有成功老龄的统一测评工具和标准。各个研究的标准往往是由研究者们主观设定,因标准不同,成功老龄的符合率也各不相同,而且差异很大。LOGO“医养结合”是实现成功老龄化的关键环节医养结合Part 3-国家十三五养老规划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模式医养结合模式老年人的护理需求模式目 录一二三四五医养结合的发展目标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医养结合的措施保障医养结合的设立许可医养结合的地方实践PART O N E1医养结合的发展目标一、医养结合的发展目标
17、一、医养结合的发展目标PARTTWO2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二、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2(一)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医疗卫生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养老机构内设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后期康复护理场所。鼓励二级以上综 合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等多种方式,整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 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二、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2(二)支
18、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养老机构可根据服务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 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也可内设医务 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能力。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卫生计生行 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符合医疗机构基本 标准,并按规定由相关部门实施准入和管理,依法依规开 展医疗卫生服务。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纳入城乡基 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支持有 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规范开展疾病 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二、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
19、2(三)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充分依托社区各类服务和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无缝对接。发挥卫生计生系统服 务网络优势,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为老年人建立健 康档案,到202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0%以上。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部分失能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 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 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与 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与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关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 规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项目,将符合规定 的医疗费用纳入
20、医保支付范围。 二、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2(四)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 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以及老年康复、老年护理等专业医疗 机构。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相关规划时,要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 结合机构留出空间。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凡符合规划条 件和准入资质的,不得以任何理由加以限制。整合审批环节, 明确并缩短审批时限,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一站式便捷服 务。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 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企业围绕老年人的预防保健、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精 神慰藉等方面需求,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食品药品、康复辅 具
21、、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二、医养结合的重点任务2(五)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重点加强老年病医院、 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建设,公立医院资源丰富 的地区可积极稳妥地将部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 接续性医疗机构。提高综合医院为老年患者服务的能力,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 合医院要开设老年病科,做好老年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相 关工作。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 其根据服务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老年人 特别是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挂号、就诊
22、、 转诊、取药、收费、综合诊疗等就医便利服务。鼓励各级医 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志愿者定期为老年人开展义诊。PARTTHREE3医养结合的措施保障三、医养结合的措施保障2(一)完善投融资和财税价格政策 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投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金融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医养结合发展。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适当支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完善购买服务内容,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 三、医养结合的措施保障
23、2(二)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 各级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医养结合机构发展需要,做好用地规划布局。对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可采取划拨方式,优先保障用地;对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应当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保障用地,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可将在项目中配套建设医疗服务设施相关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条件,并明确不得分割转让。依法需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土地的,应当采取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 三、医养结合的措施保障2(三)探索建立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 进一步开发包括长期商业护理保险在内的多种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保险筹资模式,保障老年人长期
24、护理服务需求。建立健全长期照护项目内涵、服务标准以及质量评价等行业规范和体制机制,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等比较健全的专业照护服务提供体系。落实好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认知知觉功能康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政策,为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治疗性康复提供相应保障。三、医养结合的措施保障2(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衔接,对养老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同等对待。完善薪酬、职称评定等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与医养结合机构人员进修轮训机制,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将老年医学、康复、护理
25、人才作为急需紧缺人才纳入卫生计生人员培训规划。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养老护理员等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 三、医养结合的措施保障2(五)强化信息支撑 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试点,利用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对接,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为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信息和技术支撑。组织医疗机构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服务。鼓励各地探索基于互联网的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针对性。PARTFOUR4医
26、养结合的机构许可四、医养结合的机构许可2(一)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许可政策宣讲工作 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设立养老机构、医疗机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事服务窗口及政务网站公开。申办人要求对材料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各地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应当说明、解释,提供准确、可及的服务。四、医养结合的机构许可2(二)做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筹建指导工作 申办人拟举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民政、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请后,按照首接责任制原则,及时根据各自职责办理审批,不得将彼此审批事项互为审批前置条件,不得互相推
27、诿。根据申办人的需要和条件,在设立条件、提交材料、建设标准、服务规范等方面,为医养结合机构申办人提供咨询和指导。四、医养结合的机构许可2(三)支持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 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开展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应当按照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规定,申请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民政部门予以优先受理。符合设立条件的,自受理设立申请后10个工作日内颁发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对于无内设养老机构,但具有养老服务需求的医疗机构,民政部门应当指导其与养老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开展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和二级医院内设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享受养老机构相关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政策扶持。四、医养结合的机构许可2
28、(四)支持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 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将养老机构设立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临终关怀等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优先予以审核审批,并加大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为门诊部、诊所、医务室、护理站的,养老机构应当向当地县级卫生计生部门申请设置和执业登记。对于不具备条件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卫生计生部门应当指导其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绿色通道,优先提供巡诊义诊、接诊转诊、康复指导、远程医疗等服务,或者托管其内设医务室,选派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服务。下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主要思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抓住历史机遇,推动实现健康老龄化
29、。将医养结合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医养结合的服务能力。配合做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LOGOPARTF I VE5医养结合的政策实践五、医养结合的地方实践2(一)医养结合发展的上海实践 以老年人为本,实现基本养老公共服务应保尽保,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让老年人得到连续、适宜、规范、便捷的基本医疗服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载体,积极吸引和利用社会力量参与,承担起对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以及居家老人的医疗服务支撑,实现社区内各类老年群体基本医疗服务的全覆盖。 1.上海市医养结合发展的总体目标五、医养结合的政策实践(一)医养结合发展的上海实践 1.上
30、海市医养结合发展的总体目标【在机构老年照护方面】 2015年,养老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其他医疗机构)建立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2017年,实现全市有一定规模(一般为15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内均设置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邻近设置、整合设置的除外),经批准医保联网的,都实现“三段”结算;2020年,全市老年护理床位占户籍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达到1.5%(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各安排0.75%)。【 在社区居家老年照护方面】 2016年,社区托养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签约服务达到50%,2017年实现全覆盖。用3-5年时间,实现社区居家老年照护服务中医疗护理项目的医保支付全覆盖。五、医
31、养结合的地方实践(一)医养结合发展的上海实践2.上海市医养结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布局上体现医养结合在服务上体现医养结合在队伍上体现医养结合在政策上体现医养结合 在养老设施建设布局时,与医疗设施通盘考虑、就近安排。鼓励有一定规模的、新建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或设置老年护理床位。 全面实施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根据统一评估后确定的不同照护等级,整合社区居家老年照护、机构老年照护和老年护理医院等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匹配相应的生活照料服务和护理服务。 统筹老年护理机构医护人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与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相衔接、涵盖老年照护工作人员职业资质体系,完善岗位
32、薪酬和津补贴制度。 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录用专业医护人员实施“以奖代补”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养老机构附设老年护理床位的医保支付政策。研究建立基本养老公共服务“补需方”的财政补贴机制。五、医养结合的地方实践2(二)医养结合发展的杭州实践 杭州市立足市民需求,以杭州市市民卡为载体,实现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一卡通,围绕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双向转诊、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等医改重点工作,完善市、区(县、市)两级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数据库,归集从出生到死亡的健康信息(婚检、孕前优生检测、孕期保健、产时和出生信息、儿童保健、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健康体检、慢病管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及
33、医疗业务相关数据(包括各级医疗机构诊疗、住院、检查、120急救等)。鼓励和支持健康管理机构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和个性化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五、医养结合的地方实践2(二)医养结合发展的杭州实践1.杭州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一是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由基层医疗机构的全科医生与居民签订一定期限的服务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积极引导居民到签约全科医生处首诊,逐步建立疾病分诊机制,让签约居民享受“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服务。 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智慧医疗服务由市统一基本服务包和各机构个性化服务包组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4、;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全科诊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等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特需服务,根据签约居民个性化有偿服务的需求,各地可结合实际增加服务项目。五、医养结合的地方实践2(二)医养结合发展的杭州实践1.杭州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二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医疗机构合作模式 通过流程与环境改造,将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作为医疗机构的延伸服务点开展日托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街道、社区应该对辖区内老人进行调查,针对有需要的老人,通过家庭及个人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服务。三是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护理机构合作新模式。 通过新设、协议、引进、转型、增设等形式积极推动医养护融合发展,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护理机构。
35、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护理机构设置医疗服务点。五、医养结合的地方实践(二)医养结合发展的杭州实践2.完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政策保障一是建立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二是建立引导分级诊疗的医保政策。三是建立医养护一体化服务价格收费体系。 建立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要充分考虑全科医生签约居民数量和构成、门诊工作量、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以及居民医药费用控制等情况,鼓励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建立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激励机制。调整和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加大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绩效考核分值。有偿签约服务收益可纳入绩效工资专项奖励。 医保政策要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倾斜,推动分级诊疗、门诊双向转诊
36、体系的建立和引导。鼓励全科医生开展签约服务,根据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和服务费标准,建立医保费用的结算和考评制度。完善医保家庭病床等相关管理制度,引导住院病人和康复病人双向转诊,探索医保转诊结算新模式。 根据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对象的健康评估情况及签约居民的实际需求,制订不同的服务项目。对确有需求的签约居民,在符合家庭诊疗服务相关规定和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可增加卫技人员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次数。价格主管部门按相关规定确定收费标准,其他个性化服务项目按双方约定收费。五、医养结合的地方实践2(三)医养结合发展的北京实践1.北京探索发展多种养老模式探索医养对接协作的细化和常态化探索流动医疗服务车和
37、社区护理站等新模式探索使用老年辅具支持老年人恢复或保持部分自理的新路径探索居家上门医疗服务的新内容五、医养结合的地方实践2(三)医养结合发展的北京实践北京市正在探索推出“医养工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老年人不仅可以在社区的养老机构享受医疗服务,还可以获得生活和康复辅具产品,恢复或保持部分自理能力。通过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资源统筹规划、相互融合、相互衔接,同时借助工程力学的原理,依靠辅助器具代偿或治疗,恢复部分失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安全、高效、便捷的预防、医疗、康复服务。2.创新发展“医养工”养老新模式五、医养结合的地方实践2(三)医养结合发展的北京实践 由医生开具矫形处方
38、,通过工程力学原理制作辅助器具,代替、补偿甚至是恢复老人因病失去的肌体功能。例如,轮椅代偿老人的行走功能,“腰围”代偿老人的腰部支撑功能,“掌托”可以帮助半身不遂的老人恢复手部功能,“足托”可以让腿脚不灵活的老人避免摔跤,矫形鞋垫可以缓解足部疼痛。此前,这些辅助器具多用于矫正儿童身体畸形,或者用于因车祸、地震等原因致残的成年人的身体康复,在老年人中鲜有使用。今后,“医养工”的服务模式将走入老年人的养老生活。2.创新发展“医养工”养老新模式何为“医养工”?五、医养结合的地方实践2(四)医养结合发展的青岛实践青岛实现“一条龙”式养老模式青岛探索“医养结合”新路径,建立了政府主导、融合发展、全面覆盖
39、的服务模式,初步实现了医、养、康、护“一条龙”服务。五、医养结合的地方实践2(四)医养结合发展的青岛实践青岛实现“一条龙”式养老模式青岛整合资源,把医疗的资源整合到养老里面去,把一部分过剩的医疗资源转型为医养结合的机构,解决过去“养没有医,医没有养”等等这些问题。医中有养鼓励二、三级公立医院转型为老年医院、护理院或开设老年专护病房养中有医在养老机构中建医疗机构医养结合大型公立医院与社会办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五、医养结合的地方实践2(五)医养结合发展的沈阳实践所谓“医养结合+互联网”模式,就是通过互联网手段为养员提供健康信息采集、云记录和优质的医疗专家服务。老人可通过佩戴体外设备,测量血
40、压、血糖、心电图、心率和血氧等,电脑系统同时将老人数据上传至健康智能管理平台,为老人建立动态健康档案,通过云服务方式实现老年人健康信息的储备分析病情预警、健康提醒等服务。养员一旦发生疑难病症,又不方便转院,还可为养员提供“远程医生”服务,便可实现上级医院的相关专家的“零距离”服务,打造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智能化。沈阳开启“医养结合+互联网”模式精准健康管理Part 4 健康老年人标准重要脏器认知功能家庭人际关系日常生活重要脏器的增龄性改变未导致功能异常,无重大疾病,相关高危险因素控制在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达标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抗病能力认知功能基本正常;能适应环境,处事乐观积极;自我满意或自我评价好能
41、恰当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日常生活活动正常,生活自理或者基本自理营养状况营养状况良好,体重适中,保持良好生活方式1年龄相关特殊性:由于衰老造成感受性降低,临床症状不明显,体征不明显;老年人常常多病共存,各器官生理功能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造成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困难。老年疾病多属于慢性退行性疾病,有时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很难区别,往往起病隐匿,相当长的时间内无症状,处于亚临床状态,但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器官功能处于衰竭的边缘时,一旦应激,病情迅速恶化。老年人自身特点及需求1需求特征性:老年人的自身特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更多的需求:老年人身患多种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对疾病的治疗和治疗情况进行追踪管理指导;老年人多病并存,合并用药多,重复用药,药物间的相互影响。老年人存在着营养误区,有的过度使用补品,例如过度使用蛋白粉,造成嘌呤代谢异常,选择不当的蛋白粉造成肾功能损害;有的老年人由于牙齿不好,消化功能减退,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旋挖桩的合同范本
- 2024版电子竞技团队组建与运营合同
- 2024年食用油采购协议
- 2024年适用:人工智能语音识别技术研发合同
- 2024年股权投资合同的投资金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期限
- 2024年航天器部件研发与生产合作协议
- 2025年度建筑材料绿色生产技术转移合同3篇
- 2024年度文化创意产业设计人员派遣合同3篇
- 2025年度汽车4S店销售合同附带车辆安全性能检测服务3篇
- 2024年高端装备制造技术许可合同标的及相关义务
- 酒店前台员工规章制度
- 医院食堂改进方案及措施(2篇)
- 心内科进修汇报
- 视觉传达设计教资面试
- 三创赛获奖-非遗文化创新创业计划书
- MOOC 土地经济学-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代驾服务雇佣合同
- 慢性高血压并发重度子痫前期1
- 农村住房质量安全
- JTG D70-2-201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第二册 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
- 质量改进措施及提升计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