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某村公王崇信调查分析报告_第1页
梅县某村公王崇信调查分析报告_第2页
梅县某村公王崇信调查分析报告_第3页
梅县某村公王崇信调查分析报告_第4页
梅县某村公王崇信调查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16/16 HYPERLINK :/ 梅县水车镇小桑村公王崇信调查分析 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 肖文评 小桑自然村位于市东南山区,距市区35公里。全村包括小桑、坑尾、新湖、双湖四个管理区,现有人口5000余人,共13姓,40多个自然小村,呈带状分布在梅江支流小桑河冲积小平原或山麓上,方圆近30平方公里。这里民俗活动最突出的是公王崇信,俗谓“泮坑公王保外乡,小桑公王保村庄”,在梅县久负盛名。80年代初恢复了曾经中断的公王出巡活动,为我们探讨公王崇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会。公王崇信在粤东、闽西、等地都相当盛行,是客家地区民俗的重要容。1995年暑期,在嘉应大学客家研究所副所长房学嘉先生的支持

2、和帮助下,笔者对小桑村做了为期10天的田野调查,采访了近100个村民(详见附表1),获得了近10万字的第一手资料,并在1996年正月初二至初六亲自参加了等公王活动。现将调查容整理归纳分析如下(所叙容以民国时期为主)。一、宗姓村落概况小桑公王每年要定期巡视全村各姓40多个祖宗屋,接受所有男性俗民的祭拜。全村各宗姓迁居历史与分布概况如下:何姓调查材料表明,现有小桑各姓中最早定居的是赤土岭何姓,不知从何处迁来。3世开基,己传至32世,相传以前小桑村又叫何半村,何姓占全村户口一半以上。因得罪一从丰顺路过的大官,何姓怕灭族而逃迁今天、揭阳、大埔、等地,只留下一媳妇带一小儿子寄居娘家本村钟屋,才得以将宗脉

3、留传下来。这一媳妇死后竖的墓碑为“钟声何公之墓”,至今仍在小桑顶子岭山上。揭阳、等地裔在光绪年间曾回来接过宗祠香火。钟姓至今称那个媳妇为何姐婆、何家婆,何姓人称她为祖婆。因为这重关系,钟何两姓不通婚。卜姓4世祖从宁化迁松口金盘桥,8世祖迁畲江双罗坑,9世祖迁小桑?上蛇形开基。传说9世祖时36个结拜兄弟林、卜、亦、刁、毛、科7姓造反打,用竹杆挑灯笼,晚上看上去象很多人,声势很大。朝廷得知后,派人来查风水,认为没有英才出现,就下令灭族。唯9世祖1人从狗洞爬出逃得性命,到这山坑里隐居。先后娶妻古氏、蓝氏,生应孚、应祖、应宗3子,后发展为3大房,后裔迁居小桑围嘴上、国里、塘背(这3地房屋围在一起,总称

4、大围里)、塘头上、旱塘、彬子岗下、方头嘴、卜屋角与水车龙岗坪、容县等地。祖坟名为“九世祖考钦授锦衣卫字铭记号宦祚卜公之墓”,“元勒封九世祖妣卜母古太夫人之墓”。官名纯属虚构,但时间大致可信。卜姓大约元末明初迁居?上,现已传至34世,也可映证。分迁各地的卜姓大年三十上午要自带三牲到?上祖屋祭祖后,再回自己小祖堂祭祖。农历八月十五左右祭扫祖坟,还要到梅县下市卜屋、松口卜屋祭祖。黄姓从迁小桑田心,以开基祖为1世祖,4世祖十二郎公、十四郎公分迁小桑黄屋排、下井开基,后又有迁黄竹湖开基者,现已传至24世。另外一支从梅县水车大立迁小桑坑尾外坑,6世开基,12世兄弟俩再迁坑,兄娶本地罗姓女子为妻,发展至中心

5、屋、楼下、石牙下3个支派,现已传至23世。两支互不相属,但联系紧密。林姓从梅县畲江迁小桑伯公岭下、上峰,7世开基,已传27世。迁上峰7世祖有女无子,招钟姓男子为婿,创上峰林屋,下峰林屋。不知何时复姓钟,称上钟屋,下钟屋。但林姓祖牌一直置于祖祠神龛中,与钟姓祖宗同受尊敬。赖姓从丰顺马图迁小桑螺田上,2世开基,6世分迁坪下,7世分迁湖沥,已传至22世。姓从兴宁江背屋迁居?上,3世开 基,创建屋村落。8世分迁旱塘塘头上,10世又从塘头上分迁田背山,已传至25世。大年三十上午都集中到?上祭祖,9月20日祭扫祖坟。尝产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有水田100多亩,山地更多。符姓不知从何地迁?上,5世开基创符屋,已

6、传至23世。罗姓从宁化石壁迁大埔湖寮,再迁三河坝、梅南罗田家、小桑螺田上。打鱼为生,因坑河里鱼多又大,再迁坑海背,6世开基。不知哪一代,年三十祭祖时,因下大雨两小房迟到,被海背强房拒之门外不让祭祖,只好另创中心屋和当头屋两祠。大年三十要集中到海背老祖屋祭祖。现已传至25世。另外一支从大埔迁小桑竹圆围,5世开基,已传至21世。又有一支从蕉岭松源蓝沿畲迁梅南龙冈再迁小桑湖洋背,8世开基,13世分迁湖巷,已传至27世。3支互不相属,但关系相当密切。叶姓从梅县迁小桑高田上,9世开基,已传27世。钟姓从大埔马图迁小桑上钟屋,5世开基,5世祖可能就是被林姓招为女婿者。后裔分迁下钟屋、湖洋背、河背、黄排、贵

7、阁塘、铁炉坑、湖洋角、?脚下、?顶上等地。年三十都到上钟屋祭祖,11月20日祭扫祖墓。统一办三牲,出钱多的人有份吃胙肉。已传至24世。姓从畲江新山迁寨颈里,27世开基,已传至42世。另有一支从水车?下迁岭下,31世开基,已传至41世。两支互不相属,但红白喜事互相往来。丘姓从梅县水车丘排迁鸭嬷垄,10世开基,已传至22世。朱姓从水车河背曾屋迁大塘,15世开基,已传至23世。岭下姓人大多租大围里卜姓的田耕种;丘姓祖宗十分穷,没有一亩公尝,朱姓情况也差不多。反映出他们迁来较迟,土地基本被别人开垦了。以上13姓,是解放前夕也是今天居住于小桑的宗姓。民国时有“头罗二卜三钟四赖五黄六”的说法,这六姓都在1

8、00丁以上,是小桑的大姓。在历史上,还有十余姓在小桑居住过。在黄屋排下有地名曾屋、廖坪、廖屋下,高田上叶屋旁有杜屋排,旱田上有曾屋塘,寨颈里姓祖屋是曾姓老屋,在双湖与大围里之间有家山,在田心对面有树窝,在坑外有黄朱角、郭排、犁泥段,在坑有邓屋、唐屋、屋、杜屋地名。相传鸭麻垄丘屋以前叫江屋下,吴姓住在大塘一带,姓住在大井一带,廖、曾、杜、都比田心黄姓更早开基。民国30年卜德运在围嘴上村后建的伯公庙墙壁上题写“乱时之人方、廖、曾、黄由子江抵小桑”,也可映证廖、曾曾在小桑居住过,但所说时间不足信。康熙六年被封为铁汉女的钟氏之夫邹永福家住在岭下,现在邹姓已不见了。概言之,从传说,现有地名和历史文献考查

9、,曾居住于小桑有据可循的至少有廖、曾、杜、江、郭、犁、邹、吴、方、邓、唐等13姓。各姓居地与其分居地绝大部分都建有自己的祖宗屋,据统计小桑现存50多个。一般都是二堂一井结构,前为半月形池塘,后为弧形花胎地和风水林。除坑罗黄两姓部分人共一祖宗屋同居一自然小村外,其他都是聚族而居的单姓自然小村。各个祖祠大多拥有1份公尝,又称祖尝,是祖宗留下来的公共产业,不准买卖。祖尝表现为田产、山林、鱼塘等,由族长(俗称叔公头)掌管。田地按照规矩由各户轮流耕种,交纳部分谷物供祭祖扫墓之用。等公王办点心招待神头的费用也由尝产支付。黄罗共祠坑外黄姓兄弟之兄娶坑罗姓之女,因风水不好被告知住下去要绝,准备迁到坑里面的山窝

10、里居住。但罗母很痛爱其女,怕被老虎吃掉,不同意,要女婿在罗屋旁搭茅屋住下。一地理先生见茅屋后认为占了好风水,以后要占坑人口田地的一半。罗父要收回,但罗母不同意。后黄氏果真兴旺起来。原先岳父房屋和女婿茅房被改造成为祖宗屋中心屋,甥舅祖牌同堂,左为罗姓祖牌,右为黄姓祖牌,以左为尊。大年三十,黄罗两姓在同一祖屋同时祭祖。等公王时由两姓各派一代表去接公王,同时祭拜。 小桑明朝时属程乡县(今梅县)万安都3图,康熙年间名为牛岗坪大林乡 康熙程乡县志杂志。乾隆、光绪时名为龙岗坪堡(后改名龙文堡)大林约,又名小桑村 乾隆、光绪嘉应州志图说。,共9甲。9甲名称、姓氏、地域如下: 见1982年按旧制编写的出巡公王

11、爷爷大薄。顺序 甲名 姓氏 地域1塘唇甲卜、丘围嘴上、塘背、国里、旱田里、丘屋2赤土甲黄、何、卜黄屋排、赤土岭、塘头下、竹窝里、黄竹湖 钟、叶 下井、贵阁塘、高田上3田心甲黄、田心、岭下、寨颈里4湖沥甲赖、林、卜湖沥、伯公岭下、方头嘴5螺田甲赖、罗螺田上、坪下、湖巷6坑尾甲黄、罗、卜坑、坑外、彬子岗下7 寨上甲卜、符寨上、屋、卜屋、符屋、旱塘、大塘8罗卜甲罗、卜湖洋背、朱圆围、卜屋角9钟屋甲钟上钟屋、下钟屋、湖洋角、湖洋背民国18年(1929)前全村有800余户,4000余人。民国18年古大存等人在九龙嶂、小桑等地建立革命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军队的残酷剿杀,小桑大部分房子被烧,1000多人被杀或

12、病死、饿死。各姓迁居、世系、居住时间等情况详见附表2。二、公王与其传说小桑人都说,桑公王有三兄弟,老大为明主公王,坐坛;老二为出巡公王,每年定期出行全村巡视各祖祠,查知各处病虫灾难,报告给坐坛的明主公王;老三射猎公王,喜好打猎,为猎神。三兄弟各有庙宇。老大的长1米,宽0.7米,高0.7米,在围嘴上村前200多米的河边。老二的较大,高5米,面积1516平方米,位于丘屋对面的山麓河边。老三的比老大的小点,2尺见方,在赤土岭进入湖沥的山脚下。三个庙里都放着香炉,老大老三的各放一个,老二的放着大中小三个,分别代表大中小三兄弟,这些香炉就是公王的替身。没有木雕或泥溯神像,但有一公王神像图。图上有明主、出

13、巡、射猎公王三兄弟,还有他们手下的云中白马三郎夫人、郎郡庙阁七娘、押衙、判官、花公花母、九子圣母等等众多神明,号称是公王手下将、手下兵。关于公王的来历,俗民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5种说法:1.救驾有功封王传说公王封王前是小桑大围里前面小桑河边16颗大榕树下的土地神。明朝时西番打中原,匈奴兵包围了明太祖,明太祖被围困在小桑附近的九龙嶂。西番人作法刮起大风,没有人敢去救。16棵榕树下的土地神三兄弟显灵,变为神兵、神将、大黄蜂攻击匈奴兵,匈奴被打退。明太祖转危为安。土地神三兄弟救驾有功,被封为王,因救的是明太祖,故封为明主公王,老二封为出巡公王,老三封为射猎公王。后来群众年节祭拜,有求必应,就信仰

14、起来。 2.助广有功封王。公王封王前是从石头里爆出来的,名为石车、石马、石古,三人结为三兄弟,又有人称他们为云中白马三郎。广落难时被三兄弟用三座山的影子遮盖躲藏起来,后又帮助广打天下,作战有功,被封为石车、石马、石古大王。广做皇帝(即随文帝)后封他们为三山国王,即明主公王、出巡公王、射猎公王。当村里发人瘟、牛瘟时,扛他们去游村,游完村灾难就消除了,因此崇信的人就多起来。3.公道说。公王原不是神,而是人,办事十分公道,比中央还公道,后被人冤枉,投水死了,大家为了纪念他,就封他为公王。据说他投水的那一天是4月最后一天,为纪念他,就在这一天开始出巡。又有人说公王不分房界,姓界,你这边来我这边去,整个

15、小桑都统一,十分公道、公平、公正,故名为明主公王。4.化身说。传说公王原是行善的人,办了许多好事,给小桑人做了很大贡献,死后为了纪念他们,就尊他们为神。或说他们死后化身为神,保佑村民,村民就把他们称为公王。还有一传说认为小桑古时候很乱,老百姓不得安生,有个人很有力气,保护了小桑,居民为表彰他就封他为公王。5.一致对外说。以前小桑外面的寨下村人多势众,经常上来抢东西,小桑人少力弱,为了团结各姓一致对外,各村共同等公王以便商量对策。后来慢慢变为民众崇信。传说虽然莫衷一是,但公王很灵则是众口一致。村民非常崇信公王,每年的公王出巡活动是小桑人的盛大节日,俗称“等公王”。三、公王崇信公王是小桑人信仰中最

16、主要的崇拜对象。崇信公王是小桑人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最有特色的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公王出巡、时常祭拜、建醮等方面。1.公王出巡公王崇信的最集中表现就是一年一度的公王出巡活动。公王出巡始于何时,无文字可考。民国32年以前,出巡时间为四月三十日(小月四月二十九日),至五月初四。民国32年大旱,村民无力承办,改至正月初二至初六。解放后中止,1982年政策放宽后恢复至今。公王出巡有整套组织、礼仪、程序和顺序,历久不变。(1)组织有一专门组织公王会,由那些推崇公王、有威望、懂礼仪的村民组成,负责公王出巡的组织与日常点烛烧香,产业管理等。公王会根据全村九甲人口按比例从代表九甲的九个竹筒里每夹出22个人编成

17、一组,各甲人数多则4人,少则1人,编成“出巡公王爷爷大薄”,每年轮值一组。轮值的22人,就成为这一年具体负责公王出巡的神头。五月初四(民国32年后为正月初六)公王出巡结束时,轮到新做神头的22人齐聚出巡公王宫旁的草坪上,由公王会主持,用竹筷在红布蒙好的竹筒里拈阄(俗称挟勾),拈公王炉像(代表公王的香炉、神像图)、凉伞、大薄、龙船4件东西。拈到炉像者的成为领头者,俗称神头公,把公王香炉、神像、公王轿、彩旗等接回去,或放在家里,或放在祠堂里供奉,每天都要点烛烧香。拈到凉伞者俗称小公王,拈到大薄者带回家保管,拈到龙船者就要用竹子编一“龙船”,准备公王出巡时使用。如1995年的神头为:卜育满、卜添洪、

18、丘清泉、黄金遴、钟妙荣、赖荣昌、赖运松、赖伟君、三房、罗柏森、卜振兴、黄亿芳、旭明、朱林胜、罗志芳、黄接祥、进添、罗国兴、罗柏新、钟?传、钟竹兴、钟锦招。其中罗伯森拈到炉像,成为神头公,钟竹兴拈到凉伞,成为小公王,大薄、龙船由罗运松、朱木胜拈到。拈到这些东西的人都很高兴,认为很利事,会得到公王的暗中保护,禾、人、六畜等都会很顺。特别是拈到炉像者,认为是全甲人的荣耀,全甲村民会自愿捐钱买大量爆竹来庆贺,甚至会雇马、轿把公王炉像等接回来。如民国20年左右,大围里卜姓拈到公王,组织了12条驳壳枪,接公王时用驳壳作爆竹打。坑罗姓在民国32年饥荒过后拈到公王,特意到兴宁泥陂墟雇了24匹马、6顶大轿去接公

19、王。接回来后还请戏班演戏,以示庆贺。这些经费都由甲人自愿捐献。至4月26日,神头门汇集出巡公王宫里,商议公王出巡具体分工事宜,除神头公、小公王外,其余20人分为上下两班,上班从4月30(小月29日)至5月初二早上,下班从5月初二日上午至初四日。具体分为理财1人,打锣、鼓各2人,扛龙船2人,其余为伴唱等。2.出巡 每年公王出巡,都是按固定时间、路线、顺序进行,连在哪村吃饭、歇夜等都固定好了。四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早晨由神头公所属甲的村民把公王神像等送回宫里,一路敲锣打鼓,爆竹连天。神头们齐聚出巡公王宫,把明主公王、射猎公王的香炉请来一起放在出巡公王神坛上。在出巡前要举行出巡仪式,作出巡祭文,

20、名为“祭出巡公王”。祭文如下:“鸿惟公王德配穹苍,御灾捍患,赍福降详,云车至此,眷顾逾常,风马今出,避迩瞻望,年年此节,奉贺巡乡,旗影飘飘,锣声锵锵,济济多士,各执心香,此迎彼接,承筐是将。猗欤休哉,景象辉煌,兹当饯别,时近端阳,谨肴核,敬献蒲觞,肆筵设席,吹笙鼓簧,伏翼昭?,惠我无疆,老幼得所,福禄,惟愿此复,历尽四方,往而复返,又登斯堂。” 见民国28年杨斐怀手抄本庶世书,现存小桑杨文芳处。作完出巡祭文后,出发的第一站围嘴上会派一个人到公王庙来接。接神人点上自带香纸拈香拜请公王说:“四月三十日信士某某顶带(按:即代表)卜家堂上满门信士迎接公王爷爷到卜家”。拜完后即把公王炉抱进公王轿里,两人

21、抬轿,公王正式出巡。公王出巡形如古代大官出门,前有十数面彩旗,锣鼓、零刀、大斧、画戟等十八般武艺,“回辟”“肃静”牌板等,旁由小公王打凉伞,后有“龙船”,龙船里装着大薄、宝香,盖着虎皮,一行数十人,浩浩荡荡。公王在经过住宅或店铺门口时,屋主点香燃炮敬拜,神头公则领唱:“公王老爷游四方,方方吉利,处处,公王爷爷打在某家门前过,何叶,造龙船,五瘟毒气押上船”。据说如果家里有病人,病人马上就会感到病减轻了。公王出巡只进祖宗屋,不进私宅。公王轿到祠堂门口前,男女老少的村民们都手拿一枝香集中在门前的禾坪上等候。公王一来,马上作揖,轿子放下后就把香插进公王炉。公王炉在进祖宗屋门口之前,神头公唱入门歌:“公

22、王爷爷到了某家门,主人迎接乱纷纷,主人迎接纷纷乱,双手拈香接入门。”同时爆竹轰鸣,敲锣打鼓。接神人从公王轿里抱公王炉进入厅堂,其他东西置于门外。神头们又唱入厅堂歌:“公王爷爷到了某家堂,主人迎接乱忙忙,主人迎接忙忙乱,公王爷爷眯眯含笑坐高堂”。公王炉一般安置在上堂或下堂左墙边临时安的神桌上,在墙上挂起公王神像图。神桌下的案桌上摆满了这一祖屋所属各家敬奉公王享用的三牲、油果、鲜果等。在公王进入厅堂后,神头公要请公王落马安座:“接神信士某某某顶带满门信士具有落马利市银钱利市酒,恭请公王爷爷东来东坐,西来西坐,南来南坐,北来北坐,中央架起莲花大座,各各众位神明宽心静坐,住马定鞭,然后主人出来烧宝香。

23、”这些安置好后,神头公开始请神:“伏以日吉时良,天地开,低头下拜,立意焚香,香烟沉沉,神心降临,香烟绕绕,神通万里。拜请某家堂上历代始高曾祖考妣之神,福德旺神,门神户尉,井灶龙居。石车石马石古大王,云中白马三郎夫人,郎君庙阁七娘,左押衙,右判官,前代神祝,后代神祝,花公花母,九子圣母,监斋大王,平称仙姑,把薄判官,大伯公,装船童子,拔船相公,行船大王,驱疫大将,船头艄公,船尾水手,猛勇君子,唱喊儿郎,公王老爷手下兵、手下将,拿牌打伞一切众神。又当拜请雷公电母,风伯庙师,河伯水官,千里眼,顺风耳,乌面乌目大将军。又当拜请田头田尾地君,陂君圳君,禾稼神君,守苗童子,保苗童郎,驱逐蝗虫使者,保苗会一

24、切众神。又当拜请行年太岁之神,天地神明,日月三光,虚空过往见闻等公一切神祗,合乡众位神明,上至溪源,下至水口,各各不得标名逐一,在天者腾云驾鹤,在地者骑马坐轿,在水者摇船驾浆,在宫者离宫出殿,远远需到,近近需临,口含香烟降临,恭请台前静坐。各各信士炉烧起清香,点起光辉宝烛,泡有高山绿水浓茶,黄禾美酒,三牲物仪,四牲物料,高头雄鸡,案上雄鱼,黄花腐干,斋有斋戒,荤有荤戒,事事以吉,列在座前,神来不久,开壶酌酒,酌上下马神酒,下马神浆,神多盏少,合座相容,杯杯监过,盏盏监尝,然后主人出来拜公王。”神头公请好各路神明后,祖屋所属男姓开始祭拜公王。老人先拜,他们穿长褂长衫,非常严肃、敬重、其次是后生小

25、孩。出门做生意、做事的人都会特意赶间回来拜公王。每3人一组,从左边上,手拈宝香一枝,对着公王神像在神案前先鞠躬拜3次,两膝跪下后再拜3次,起来后再鞠躬拜3次,再从右边下。他们认为拜了公王这一年就会很利市。跪拜时锣鼓、爆竹齐鸣,神头公和伴唱们在旁边唱道:“打起锣鼓阵喧喧,主人出来拜公王,一拜公王来路远,二拜公王来路长,三拜公王端正坐,眯眯含笑坐高堂,四拜公王膝头落地手拈香。左手烧香添福寿,右手烧香保平安,读书郎子烧里香,名标金榜状元郎,耕田郎子烧里香,禾大麦熟谷满仓,生理郎子烧里香,本钱虽少利钱长,男女老少烧里香,四时八节永,拜了一场又一场,主人出来拜公王(周而复始地唱)”。只有男性才能跪拜,女

26、性只能作揖不能跪拜。持续时间依人数而定,短者10几分钟,长者一两个小时。拜完公王后,神头公念“保佑隔除语”,俗说有“七保佑十隔除”。“公王爷爷,自古道,年有十二月,酒有十二巡,壶中有酒壶中饮,碗中有酒碗中尝,低头饮酒,起头保佑,上不保天,下不保地,保佑各各信士:读书者,聪明智慧,捷步青云,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皇池。耕田者,一年四季耕作高陂水田,落有秧苗,芽芽落地芽芽生,乌如青山黑如靛,长如马尾,风来高过,细雨低淋,早稻晚稻,迟禾早耕,打得千石万斗谷满仓,胜过尧舜之年。种有黄瓜芋子、棉麻豆,横种横生,直种直生,象似沐雨春草,不种自生,一担种下,万担收起。养有大力耕牛,黄牛水牛,天天放出满山

27、岗,不食自肥,不赶自归,崎处勿去,岖处勿踏,四爪落地,八爪团园,血财兴旺,六畜齐全。养有糠猪草羊,鸡鹅豚鸭,圆毛扁毛,半是胎生半是卵生,一母在前,百子在后,出入成群,大兴大旺。做生理者,一两起本,万两收利,腰缠万贯,金玉满堂。出门者,东去遇财,西去遇宝,赚到银钱一大光车,担银转屋家,买轿又买马。信士游遍五湖四海运气佳,月进千乡宝,时招万里财,归家买田做大屋。信士家中,间间有人住,巷巷有人行,凤鸣鹊嗓,龙来屋上打揿斗。老者老如青山山不动,少者少似江水得长流,桥道光明,花园端正坐,永无灾星大吉昌。保佑既毕,保佑既周,好介保佑,歪介隔除。隔除五庄贼人,商量不定,计较不成,千刀自斫,关火自烧,好人进来

28、,歪人远隔。隔除大贼小贼、夜摸贼,偷茨挖芋贼,一人话起,十人破灭,起手手断,起意心裂,化得回心向善,作案不得。隔除男人是非风吹走,女人是非落空之,大事化小事,小事化无事,乌鸦闭口门前过,铁钉钉煞是非门。隔除老人大细,一年四季,春瘟秋瘟,二十四气,行麻行瘟,赤眼泻痢,远隔千里。隔除春夏秋冬,伤风咳嗽,瘴气飞灭。隔除时瘟疫气,一切灾殃,灾似残灯,无风自灭。隔除狐狸捕狗,鸦鹰吊鹞,远隔十重岭岗九重海。隔除大牙老虎,豺狼斑豹,上来隔山下来隔海,打断地头,划断地界,远赶他方,不准骚扰本地。各各信士家中人口,老老幼幼,孩童赤子,倘有年辰不顺,月份不安,干犯飞廉羊刃,天罗地网,尽管解除。隔除火烛二字,火星到

29、,水星救,火星化入九龙潭中藏。隔除既毕,隔除既周,酌上隔除神酒,隔除神浆,杯杯鉴过,盏盏鉴尝,壶中有酒壶中鉴过,盏中有酒盏中鉴尝。神头公唱完保佑和隔除语后,掌财宝的神头开始读财宝。财宝上早写好了各家。“接神信士某某某同妻某氏暨家眷等尚有父某某某母某氏”伴唱的神头们接唱道:“敬奉银钱三大份,一份保佑人口,二份保佑田禾,三份保佑牛猪六畜,公王爷爷当堂来受领,即日丙丁火化(或异日归宫火化),圣告来证过”神头公即为这户人家跌圣告。如果是吉驳( ),表明这一年将大吉大利。如果是阴驳( ),或笑驳( ),神头公就讲公王不要见怪,要公王原谅,或者主人出来陪罪,向公王坦白是非赔不是,一直跌至吉驳,才感到得到公

30、王原谅,会受到公王保佑。在读完全部财宝后,各家即把带来敬奉公王享用的用彩纸做的公王帽、大袍、靴、银元、花边等财宝拿到天井或祠外禾坪上烧化。接神人和今年始拜公王的新户的财宝则装进龙船,界时带回宫里火化。烧化财宝时要念祝告语:“公王爷,各各弟子备有小心利市银钱利市酒,大衣袍帽一大光车,红火高烧,公王老爷打开财库来收领,酌上化财神酒,化财神浆,美满神酒,美满神浆。人有交钱好笑,神有交钱好告,千告万告,不如烧钱一告。千祝万祝,不如烧钱一祝,拦住马头,止住马足,重重保佑各乡各各信士,年年如意,岁岁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分钱童子,分钱童郎,分得神神有份,圣圣无亏。强者不得争多,弱者不得减少。一贯二贯,

31、钱头分算,一百二百,钱头分拆,零角零分,一律平分,大神有大份,小神有小份,多则买马,少则买花,买花共插,买马共骑。”读完财宝跌完圣告后,这一祠堂的拜公王活动暂告一段落。神头们坐下来吃点心,遇到吃饭就吃饭,歇夜就歇夜。吃完点心后,神头公组织辞神,唱起辞神歌:“各各众位神明,食得十分饱醉,含笑喜欢,来有三杯下马车酒,转有三杯起马车浆,纸钱过火,神不久坐,尊神圣驾,不敢久留,各各信士稽首奉送众位尊神,天上请来转天界,地下请来归地府,请来转,西方请来转西方,南方请来转南方,北方请来转北方,中央请来转中央,有宫回宫,无宫回所,无所回坛,无坛回殿,各归原位。某氏历代始高曾祖考妣之神转本堂,福德龙神转本位,

32、门神户尉转本位。公王爷爷不得回,不得走,整顿金炉,住马定鞭,然后登程起马过别家。”这时下一祖屋会派一人来接,烧自带香烛香纸拜公王。同时念道:“某月某日信士某某某顶带某家堂上满门信士迎接公王爷爷到某家堂。”念完后即端起公王炉出门放进公王轿里。神头们唱起出门歌:“打起锣鼓阵喧喧,主人出来送公王,送得公王心欢喜,一屋老幼永。公王老爷打在南山石上过,何叶、造龙船,五瘟毒气押上船。”同时神头公抓起供奉的白米,豆子、花生等向四周飞洒,再卷起公王神像图扛于肩上,唱起过屋起马卷像歌:“起马粮米散花花,公王老爷差起雄兵猛将过别家。”这一祖屋的人送公王,小孩扛旗,大人抬轿,扛“肃静”,“回避”牌、大斧、零刀等,敲

33、锣打鼓,鞭炮轰鸣,一行数十人由接神人带到下一祖屋。下一祖屋的拜公王程序与此一样。3.顺序小桑各祖屋等公王的顺序如下:第一天:围嘴下卜姓塘背卜姓(午饭)国里卜姓旱田里卜姓黄屋排黄姓何屋何姓田心黄姓(晚饭,歇夜)第二天:岭下姓(早饭)竹窝里卜姓黄竹湖黄姓塘头下卜姓下井黄姓贵阁塘钟姓高田上叶姓(午饭)湖沥赖姓方头嘴卜姓螺田上赖姓(晚饭,歇夜)第三天:伯公岭下林姓(早饭)(交接班)坪下赖姓湖巷罗姓岩头罗姓石牙下黄姓当头屋罗姓(午饭)中心屋罗黄姓海背老屋家赖姓楼下黄姓坑外老屋家罗姓(晚饭,歇夜)第四天:彬子岗下卜姓(早饭)大塘朱姓寨上卜屋卜姓符屋符姓屋姓(中饭)旱塘姓寨颈里姓丘屋湖洋背罗姓罗屋罗姓(歇夜

34、) 第五天:朱圆围罗姓(早饭)卜屋角卜姓上钟屋钟姓下钟屋钟姓(午饭)湖洋角钟姓转宫具体出巡路线见附图。公王出巡不得走回头路,唯坑尾例外,因只有一条路进出。其他地方都尽量回避原路,除非交叉路。并不是每个祖宗屋都有资格等公王,主要是按以前约定俗成的规矩,后来新分的房祠或支祠一般不等公王,而要到老祠去等,如铁炉坑钟姓要到下钟屋去等,寨顶上钟姓要到湖洋角。民国时期共有45个祠堂等公王,现为43个,有2个祠堂的人已迁走了,故不再等。吃饭、歇夜的地点都固定好了,年年如此,历久不变。神头吃饭民国时期由祖尝负责,现在则由村民负责,有的集体办伙食,有的分到各家各户。歇夜时值班神头除神头公和小公王外都可以回家休息

35、。神头公小公王须睡在祠堂里陪伴公王炉像,注意点烛烧香。初二上午为上下班神头交接班,在伯公岭下林屋与坪下之间的一座小桥边进行,要举行交接班仪式。公王会派人对这两天进行总结,批评做得不够的,表扬做得好的,希望下班接受上班的经验教训,顺利完成任务。神头公和小公王不得换班,一直要坚持到结束,神头人数始终保持12人。神头公最辛苦,要唱祝神(和平时唱山歌一样唱)、扛神像图。而小公王只管打凉伞,最清闭。每年初三上午从彬子江下至寨上卜屋时,据说老天爷都会特别照顾卜姓祖屋,雨天马上转阴,或阴天马上转晴。到旱塘屋时公王出巡达到高潮,因为姓户多,人多,编炮多。3.结束初四(民国32年后为初六)上午结束出巡的最后一站

36、湖洋角后,神头把公王抬至出巡公王宫旁边山坡的空地上,摆好神案,由神头公主持祭“龙船”,全小桑各村各姓都有人来观看,场面十分热闹。神头公作祭文后,在“龙船”里烧化带回来的“财宝”,同时组织4个善跑的神头,2人抬龙船在前,1人打锣1人打鼓在后,飞快地从山坡上冲下来,一直冲到出巡公王宫前边的河边,把龙船冲进河里。此时端阳水已涨大,让水打走龙船,即把押上船的“五瘟毒气”冲走。再把公王炉等送回出巡公王宫,一年一度的整个等公王活动结束。随后,在公王会的主持下,又进行新一届神头公的拈选。这也是等公王活动中最热闹的场面之一,每甲都有自己的代表,都希望自己所在甲拈到公王。新神头公选出后,新老神头在公王炉像前聚餐

37、,商讨各种事宜。新神头公在会餐后即组织所在甲的人从宫里把公王炉像、旗、轿等接回去,又开始新一届公王出巡的准备工作。传说坑尾等里面的人拈到公王,认为这一年全村都会很好,风调雨顺。而下钟屋、卜屋角等外面的人拈以公王,就认为不太好,可能有灾难或乱世到来。四、日常祭拜小桑人认为公王有求必应,因而非常崇信。各家各户平时稍遇不顺,即到公王庙里烧香,求其保佑;抽签,求其指示明径。出巡公王庙共有签语64条,据说相当灵验。如果要出远门做工做生意,或探亲、出洋,就一定会到公王庙里烧香许愿,祈求公王保佑发财、一路平安等等。返回后第一件事就是到庙里还愿。因此公王庙烟火非常盛。公王节日时,俗民会自愿凑钱买三牲汇集神头公

38、家中进行庆祝活动。正月十四为公王做月半,祈福;六月六日为公王做生日,俗称做喜;八月十四,为公王做中秋,暖福;十二月十四完福(或称酬福)。一条水的人都会在神头公家的公王炉像前进行会餐。当然,祈福、暖福、完福并不是就固定在这一天,其他时间如二月、七月、十一月某日亦可。祈福、暖福、完福等活动都要由神头公作表文。祈福、酬福表文格式、容如下:祈公王福表文伏以公德巍峨,率土资其镇定,王恩浩荡,环乡赖以扶持,无私锡祚,以德行仁,知其道之匪迳,在乎人之恳叩。今据梅县龙文堡大林约居住信士某某等窃惟尊神爵秩崇德,位列侯伯子男以上。声灵显赫,道在荡平正直之间,骏惠旁流,有求必应,鸿恩远布,无祷不灵。故欲长时而顺,遂

39、应宜未雨而绸缪,是以谨诹吉旦虔具微仪恭向明主出巡公王台前叩许大平良福一座,俟秋收冬藏之日,当涓吉备而还。伏翼俯鉴下民,垂怜鄙悃,德有常敷,捷报家家之喜;仁无不育,潜消处处之灾;五谷俱见丰登,六畜于焉蕃盛。盖承庥始今日,而戴德周万年矣。某等无任瞻仰激切屏营之至,谨奉表以闻。酬公王福表文伏以公德大乾坤,万姓胥归爱戴,王恩深雨露,群生并荷?。想沐恩之有素,斯报德而难忘,今据梅县龙文堡大林约居住信士某某等缘于本年春二月某日曾向明主出巡公王台前叩许大平良福一座,叩蒙庇佑,复于秋七月某日虔具牲醴物仪齐诣神前催暖。兹者岁将云暮,感德良多,深知善始须善终,应宜有许而有,是以谨取季冬某日备礼物,踊跃前来,恭行荐

40、献。伏乞歆享勿吐,昭格有灵,誊宝还于案,月白风清,注妥贴于部中。天长地久,俾信士某等时邀景佑,日集纯禧,风调雨顺,臻黍油麦秀之庥,国泰年丰,锡家给人足之庆,不亦同沾护卫之功,永享升平之福哉,谨拜表以闻。信士们还自愿捐送清油、香烛到公王庙里,或神头公家,使公王炉前香火不断。其他神明:除公王庙外,在村口有三圣庙,祀关帝、孔子、神农;铁汉女祠,祀康熙六年被封为“铁汉女”的邹永福妻子钟氏,道光28年建祠。 康熙程乡县志人物传。水口伯公坛,把守全村水口;复兴寺 康熙程乡县志杂志。,据说明朝时修建,祀如来佛等,又祀观音、九子圣母等;围嘴上村后有福德伯公庙,祀土地伯公;坑外有观音神坛,祀观音。坑村口有志高伯

41、庙,祀黄志高等36位将军;村后有圣王宫盘古,祀盘古圣王;梁祝庙,祀梁山伯祝英台。还有13个社官神坛,散处在各水坝侧或山坑口。这些神明除三圣外,老百姓一般都称为杂神。坑村人比较崇信志高伯,传说他的同身开的药方非常灵,但仅仅是在生病时才去求他。其他神明香火都不很盛,大多是年三十祭神时烧点香了事。而且村民在年三十担箩筐装三牲纸宝出门烧香时,首先是敬天神,其次就是公王,把它当作正神。离庙远的就特意做公王神牌祭祀,近的就到庙里祭拜。再次是三圣,观音、复兴寺等。(去复兴寺,并不是敬佛,而是敬九子圣母,观音,以求保佑小孩,)最后敬社官。明主公王庙的香火相当盛,以致在民国24年至27年把庙后三人才能围抱的大榕

42、树烧毁了。3.建醮公王庙每三年一次小醮,七年一次大醮,大多在明主公王庙前的草坪上进行。由公王会组织,请复兴寺的和尚主持,念经超渡小桑围的孤魂野鬼。如民国十八年前后的红打、白打,小桑死了上千人。事后,由老人牵头,公王会组织,建大醮,做三天三夜道场。给公王建醮时,要作表文。表文格式、容以民国20年的表文为例:“伏以峨岭风和,率土沐救生之德,祗园日丽,普天颂度难之功。甘露门开,再求再应,慈云座拥,愈祷愈应。今据梅县龙文堡大林约居住信士某某等即日诚心拜千佛造光中具逞意者,切念信士某某于旧岁庚午目睹民众凋残酷形潦倒,特诣我乡明主出巡公王爷爷台前建设初年福会,叩佛慈之庇佑,沐圣化之扶持,恩波浩荡,铭感实深

43、,是以今辛未小春三月合乡信士复向案前重开醮会,再结莲台,延僧礼忏,二日连霄,布食施衣,一心致敬,祈佛天而重重默护,仗禅庥而叠叠潜扶。惟翼灵威赫赫,圣德昭昭,扫除处处之灾;恩上加恩,捷报家家之喜。行见士则名誉播,农则千仓万箱,工则东成西就,高则不积金堆。在家而日日,出门而方方吉利。男添百鹿,女纳千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其或虎豹豺狼,皆正于无法之法;倘而水火盗贼,悉归乌有之乡,不亦同沾赫奕之功、永享升平之世哉!谨拜表恭进以闻。 中华民国二十年辛未岁十月某日百拜上神”。建醮时要将小桑围的所有神明都请来,给每位神明安神位,每位都有一份财宝,但其中13位社官的妻子社母不能享受人间衣。春秋社日祭社时也如

44、此,这源于古老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每年春社秋社祭社的时候,社母要求老百姓用小孩敬奉给她吃,否则就降灾难给人世。轮到要吃、林、三奶夫人的小孩时,她们忍无可忍,上到茅山学法,回来后将社母收服了,不准她享受人间烧给她的纸衣。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小桑人与其亲戚朋友大都会来看,每天都有几千人聚在那里。同时又请木偶戏、汉剧戏班,在公王庙前搭台表演,以示娱神,时间短则一日一夜,长则三天三夜。五、结语公王对小桑社会的影响非常重大,在小桑人心目中公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公王对小桑社会的影响,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保护村庄即所谓御灾捍患。小桑有一条连接丰顺与水车、梅县的山路,平时常有客商、官兵守卒来往,明

45、清时令官府头痛的海盐走私,也有部分经过这里。一到战乱,公王就会“显灵”守住村口,不让乱军进村。传说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长毛(太平天国军队)要来小桑抢东西,公王托梦给有“仙”的人挑了几筐谷壳倒在村口的山顶上,长毛一到村口,谷壳就变成大黄蜂,盯在长毛身上,把长毛刺退了,长毛不敢进村。传说公王显灵变谷壳为大黄蜂保村庄有好几次,“小桑公王保村庄”的名声越传越远,至今村民还津津乐道。保护的围就是村口宁济桥以上的小桑河流域。小桑于坑尾九龙嶂和梅子马,“千条坑,万条坑,夹着一条水奔小桑河”,流经小桑各自然小村。一出村口公王就不管了,所谓是“小桑人的公王”,正如公王打醮时厨房门口对联所说:“煮饭吃了九甲米,燃料

46、只砍大林柴”。出巡公王宫的门联也说:“出入四方方方吉利,巡行九甲甲甲平安”。2.消除瘟疫四月底五月初,正是春夏之交的梅雨季节,天气炎热,但又阴雨连绵,空气流通不畅,在山深林密之处,很容易形成瘴气,使人畜中毒,发生人瘟、牛瘟等。小桑在清朝以前还未完全开垦出来,这种人瘟、牛瘟等事件可能经常发生。为驱瘟逐疫,消灾纳福,人们把公王抬出来,在各村落的中心地祖屋点香放炮祭拜。在爆竹硫磺烟雾的杀菌消毒后,瘟疫被控制、消除。人们就越来越相信公王的消除瘟疫的作用,这一活动就一直留传下来,并越来越规,越来越系统化神圣化。公王出巡时首先唱的就是要把“五瘟毒气押上船”,十个隔除语中三个隔除瘟疫的。在请神时所请押“五瘟

47、毒气”的“龙船”神明最为祥明,达9个。最后回宫时把“龙船”扔进河里让水冲走,名为送“瘟神”。这些都是明证。3.提倡公平、公道、公正。公王的传说之一就是因为它十分公平、公道而得名,所谓“公道无私通四海”。在公王面前,不论辈份、威望、年龄,不论贫富、老少,人人平等。只要信奉公王,就能受到保佑,只要是男性居民,每个人都有做神头乃至神头公的机会。神头公、小公王等的选择,由神头们亲自拈阄决定,决无任何绚私舞弊。公王出巡过程中,一律按既定程序和顺序进行,不分大姓小姓,不论贫富,一视,决不因某祠特别富有势力强大某祠特别贫穷力量弱小而改变,或随意多待或少待时间。神头没有特权,没有报酬,只尽义务。祈福、暖福、酬

48、福、做喜等活动,只要有兴趣,每个人都可参加。公王成为公正、公道的象征,这也是人们崇信公王的重要原因之一。4.缓和各姓矛盾。小桑村共有13姓,40多个祠堂。各姓拥有自己的宗祠、子、祖尝,彼此独立,互不相属。即使同姓之间,因房界不同,亦各拥有祖屋、祖尝、子而独立性很强。即在小桑地盘上,共有13个较大的利益集团,又分为40余个较小的利益集团。山多田少,人多地少,因争田争地、争水、争山与男女关系,人际关系等原因发生姓界矛盾、房界矛盾相当普遍,特别是由男女关系引起。以前打山歌的人多,一上山就唱,而唱的又多是情歌,一些忍耐不住的男女很快勾搭上了。叔公头有时会派人到山上去抓,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媳妇和子女唱,但

49、自己子弟带了别姓妇女却不管。而带了某姓姑婆,就认为欺负了全姓人,就会找上门来,械斗不时发生。如寨上屋与符屋、田心黄与岭下、田心黄与大围里卜、坑外罗与彬子岗下卜、湖巷罗与坪下赖、罗屋罗与钟屋钟、庵头罗与河背罗等,都是对头。而往往在与异姓争斗时,同姓联成一气,使矛盾更为复杂,影响更大。如湖巷罗姓与坪下赖姓民国初年因争地基发生争斗时,湖巷联络了坑、坑外、上罗、朱园围罗姓,坪下联络了湖沥、螺田上赖姓。朱园围罗姓与下钟屋因男女关系争斗时,朱园围联合了小桑所有罗姓,下钟屋则联合了上钟屋、湖洋背、湖洋角等所有钟姓。双方因势力相当,难决胜负,大规模的械斗往往打不起来,但小斗不断,小姓常被大姓欺负。男丁们平时都

50、由祖尝提供经费聘请武师组织练武,时时防备着对方。尽管双方矛盾深重,平时相见拔刀相向,但在每年等公王时绝对不敢表露出来。仇家来接公王,或送王来时,双方都客客气气,招呼吃喝。在吃喝过程中,往往能心平气和地道出原委,互相勾通,共同分析是非的直,从而相互谅解,缓和矛盾,很多冤家又和好起来。神头们本身就是由各姓各房人员组成,他们来往于各祠屋,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公王出巡活动,客观上也起了互相勾通、缓解矛盾的作用。公王是各姓各房缓解矛盾的“调停人”,是公平、公道原则的深刻和具体化。出巡期间没有打架、赌博,社会秩序相当好。5.丰富文化生活小桑地处山坑,离最近的畲江墟、水车墟均有十余华里,文化娱乐活动十分贫乏。

51、等公王是小桑人的节日、大盛会,不少人整天跟着公王凑热闹。新神头公选定后往往请戏班演戏以示庆贺。打醮时请和尚日夜念经,同时请戏班演木偶戏、汉剧,短者一天,长者三天三夜。祈福、暖福、酬福、做喜等活动,以与日常求拜、抽签等,都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小桑人的文化生活。6.联络感情等公王是小桑的大盛会,届时各家各户的亲戚朋友都会不请自到前来观看,比过年节还要来得齐,还要热闹,每家都有两三台甚至十几台桌的客人。不少人跟着公王轮流在各村做客。亲戚朋友齐聚一堂,加深了感情。另一方面,为未婚男女加深了解、勾通感情提供了机会。小桑除少数姓氏之间因矛盾深重而禁婚(如罗钟、卜、黄等)外,各姓以小桑围彼此对婚的居多。有钱人结

52、婚很讲究,但没钱的人多。他们讲谷,三担谷、两担谷把女青年带回家,大部分人都是这样。从侧面反映出,他们都是彼此比较熟悉、有感情的,否则很难办到,也很难理解。7.提供精神寄托小桑历来以农业为主,但人多田少,而且大部分田产属于公尝,按规定轮流由各家耕种,轮到才有,没轮到就没有,私人土地很少。如旱塘卜伟才家,民国时家里才几分地,还算是不错的人家。而祖尝却有近40亩。因此大部分男丁都学了手艺,以泥水匠、木匠居多。如?上78岁的九开说民国时他们村子职业以建筑为主,到、等地做工。他们农忙在家,农闲外出打工,很多人靠外出做工维持生计。如果连吃的也做不到,那就“挑担上”,出门到临近的富粮之区去谋生。自海禁开放后

53、,到南洋等地谋生的人越来越多。如湖沥赖姓,民国时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有近100人,大塘朱姓民国时在南洋的有10多户。由于小桑公王的盛名,他们认为公王不仅保护村庄,还会保护村庄外出的人。因此他们在外出做工特别是出洋时,一定会到公王庙里烧香许愿,希望得到公王保佑,增强外出谋生的信心。如果不去拜公王,就认为出门不利市。在公王出巡时,都会想方设法回来参加等公王活动。在家的人,稍有不顺,即到庙里烧香,把个人的幸福、农田的丰收等等,全都寄托在公王身上。8.加重经济负担公王出巡,各家要为接公王准备三牲、香烛、“财宝”、爆竹、油果等,对种田人来说是不轻的负担。亲戚朋友都会来,又值青黄不接,很难拿出这么多的粮

54、食来招待,很多人典田卖田准备东西。有一首民谣可证:“四月日子长,小桑等公王,大姑老妹本份个,朋友亲戚带干粮,兄弟姊妹冒奈何”。民国32年,小桑发生大旱荒,实在拿不出东西来等公王,才改在每年的正月初二至初六,小桑人的经济负担稍微减轻了些。关于公王来历的五种说法,都经不起推敲。明太祖被匈奴兵围困于小桑附近九龙嶂显虚构,明太祖朱元璋一生根本就没有来过粤东地区。帮广打江山的是传说中的独山、巾山、明山三山国王,而不是小桑公王三兄弟。化身说、公道说、一致对外说都有牵强附会之感,很可能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而附加的。但这些说法都渗露出了一些真实因素。公王前身是土地神,这应肯定,每年6月6日为公王做喜也可

55、映证。6月6日本为天贶节,是上天赐福的日子,但对老百姓来讲,赐福来得最直接最实惠的就是希望神明能保佑庄稼年年风调雨顺,因此这一天成为与庄稼联系最紧密的神明土地神的生日。小桑人6月6日要烧香燃炮,为公王做喜,公王为土地神无疑,这在粤东、闽西是通例。 参阅客家风情,中华书局1990年版。小桑各姓迁居早晚不同,地盘大小不同,产生矛盾在所难免,为协调各姓关系,使各姓和平共处,可能以保护一方的土地神的名义提倡人人愿意接受的公正,公道原则,因此而把土地神称之为明主公王。为消除当时恶劣环境下流行的病疫灾难也为使村民时时感觉到公道、公平的存在,把土地神抬去游村,进而找到替身专门代表土地神巡行各村各姓,而名之为

56、出巡公王,号为老二。以前小桑各山林密树高,(也因之名为大林乡),山上豺狼虎豹众多,隔除语与建醮表文等都可映证。为保护村民,捍卫村庄,驱逐猛兽,人们又创造出猎神射猎公王,成为老三。另一方面也反映当时猎户很多。所谓“何叶,造龙船”,表明公王出巡与何、叶、三姓有关,而何姓定居小桑已近1000年,叶姓已近500年,姓现已不见。又有人说不是“何叶”,而是“何越令”,认为公王出巡用的龙船是何越令这个人发明的,因而这样唱,以示纪念。这些都表明公王崇拜比较古老。还应注意的是公王出巡的祭拜仪式、仪文都是道教性质的。三郎夫人、平秤仙姑、装船童子、喝喊儿郎等神明名称以与类似的科仪文本,都可以在宋代的道教经典中找到。

57、这可能与当时本地土著居民畲族、瑶族的道教信仰密切相关,畲、瑶3族在唐宋时期曾经有一个道教化过程,粤北、桂、滇等地的瑶、畲族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至今仍深受道教的影响。 详见胡起望等著盘村瑶族,民族1983年版。练铭志等著排瑶历史文化,广东人民1992年版。而小桑附近至今仍有不少畲族地名,如双罗畲、龙现畲、牛埂畲(具体方位见附图1),离小桑10余华里就是唐宋时期畲族人的聚居中心之一畲江,而且在小桑坑尾还有畲、瑶人非常崇拜的盘古圣王庙。盘瑶至今非常崇拜社王,而社王和小桑的公王一样也是土地神。社王庙也没有雕像,祭拜的只是竖起来的3块大石头,当地人称为石鼓。畲、瑶族人散居深山,砍树结茅而居,喜好打猎,以射

58、猎为生,因此他们都非常崇敬猎神。由以上分析可以推断,公王崇信非常古老。公王开始是坐坛的土地神,为方便驱瘟逐疫而演化出出巡公王,为驱逐猛兽镇守村庄而演化出猎神射猎公王,同时也是对以往猎神的继承。土地神一分为三。因在消除瘟疫过程中作出重大贡献,公王出巡活动一直留传下来,根据道教仪式逐渐演变出一整套礼仪、规。随着迁居人口不断增多,土地不断被开垦,瘟疫逐渐减少。但人与地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族与族、房与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公王的社会功能逐渐转移到调节各族姓间的关系上,于是衍生出公道、公平等原则。公王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同时不可否认,这些原则也是部落社会政治的保留和发展。公王对小桑社会的生产、生活、信仰等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受到每个家族的拥戴和崇信,同时又超越各个家族,是各个家族的共同信仰,各家族在这点上达到高度的统一。公王是各家族矛盾的“调停者”,是小桑13姓40余祠这个大集体和平共处的核心。非常古老的公王崇信既是对以前畲、瑶族民俗崇拜的继承,又适应社会的变化增添了新的容,是畲、瑶、汉等族民俗文化互相影响彼此融合的结晶。附表1 村 庄 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