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工概念的再界定及其与产业组织演进的关系摘要对分工概念再界定,意在指出分工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而非单纯的技术性因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分工在组织演进中的重要作用在于:组织是消费力与消费关系原理的作用平台;分工是组织的根底,也是组织变动的原因,分工开展本身意味着组织的演进与变迁。产业组织演进的历史逻辑是分工与专业化经济,二者有着深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关键词分工;专业化;产业组织演进一、分工概念的再界定在已有的有关分工的研究文献中,明确给出分工概念的比拟少,多数学者往往将分工等同于专业化,如斯蒂格勒(Stigler,1951)就认为,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包含了许多职能,分工或专业化过程,就是
2、企业的职能不断地别离出去,由其他专业化的企业专门承当这些职能的过程。盛洪(1994)给专业化和分工以分别的定义,他认为,专业化就是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消费活动中不同职能的操作的种类;或者说,将消费活动集中于较少的不同职能的操作上。分工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原来一个人或组织消费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展。同时,他指出分工和专业化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分工和专业化的状态或程度;二是分工和专业化的趋向或过程。邹薇和庄子银(1996)将分工理解为一种消费性制度安排,不仅有直接产出效应,而且具有间接制度效应;同时,认为分工规定着消费组织的方式、交易组织的开展程度和经济增长的制度特征。杨小凯
3、(1998)认为分工应至少包括三个规定性:(1)专业化:专业化使个人或组织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范围变小,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上升,劳动消费率不断进步,即产生专业化经济。(2)迂回消费:消费的迂回性包括两种迂回消费效果,第一种迂回消费效果指人们用资源去消费没有直接效用的中间产品,而中间产品可以间接进步最终产品的消费效率。第二种迂回消费效果指当初始资源与最终消费之间的中游产业层次增加,或迂回消费的链条加长时,消费率能得到改良。(3)专业多样化:这是因为专业化只是分工的一个方面,假如只有专业化,而没有专业多样化,社会将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消费的需要。本文认为分工可定义为:一个人或某个经济组织将现有的一局部(或
4、全部)操作或职能分割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操作或职能,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经济组织去从事的过程。分工从静态上看是一种状态或分工程度,从动态上看分工是一个开展过程。同时,本文认同将分工看作制度安排的观点。综合看来,分工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首先,分工属于经济组织与制度概念范畴,而非单纯性技术因素。其次,对分工的考察需要进展静态和动态两方面的考察。分工程度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范畴,而分工过程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本身具有内在的演进机制,是经济组织演进和构造变化的本质原因。最后,分工具有报酬递增的性质,递增报酬产生的原因不仅来自于专业化程度的深化,而且也来自于分工的网络效应和迂回消费特性。规模经
5、济只是产生递增报酬的一个“点,而分工经济那么是产生递增报酬的一条“线或一个“平面。二、分工在组织演进中的作用分工既然是一种制度安排,那么分工就是针对经济组织或社会而言的,是经济组织演进和构造变化的本质原因。而且,分工表达了消费力与消费关系的统一。马克思曾对历史唯物主义史观作过如下精彩阐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消费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消费力的一定开展阶段相适应的消费关系。这些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构造,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矗物质生活的消费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
6、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消费力开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消费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消费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消费关系便由消费力的开展形式变成消费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根底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根据马克思对消费力和消费关系辨证关系的唯物史观观点,人类的消费活动总是以某种社会形式存在,总是脱离不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社会形式的消费活动必然需要组织,否那么消费活动就无法实现必要的分工与协作。而没有分工和协作,也就没有消费活动的社会组织,因此社会形式的消费活动也就必然
7、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之所以认为分工表达了消费力和消费关系的统一,一方面是因为分工所具有的经济性尤其是熟能生巧和知识积累,可以形成极大的内生比拟优势,因此可以推动消费力的进一步开展;另一方面,分工协作的是消费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针对经济组织或社会而言的。由此可见,组织是消费力与消费关系机理的实现载体:即消费力的详细表达必然以组织为载体,同样地,消费关系作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也是以组织为载体的。消费力与消费关系的辨证关系概括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实现的详细载体就是消费组织。消费力与消费关系的矛盾运动既发生在消费组织这个平台上,同时也改变着消费组织这个平台。因此,假如
8、说人类消费活动的组织是永久的,那么消费组织的内容和形式便是不断变化的,即随着消费力与消费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变动。分工是组织的根底,也是组织的原因。所以,要理解消费组织(企业组织和产业组织)的变化,必须从分工这个视角考察才能得到答案。三、产业组织演进的历史逻辑分工与专业化产业组织的演进先后经历了“原子式自由竞争的产业组织形式、寡头垄断的产业组织形式和现代产业组织形式。产业组织演进是有规律可循的。产业组织形式是与消费力的程度和状况相适应的。不同时期的消费力程度和状况决定了劳动分工与专业化的程度和状况,进而决定了产业组织的状况。分工与专业化经济是产业组织演进的历史逻辑(见表)。1.分工与“原子式自由竞
9、争的产业组织形式从消费力开展史角度看,随着第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开展,使得农业、牧业、手工业产生了别离,人们不再只为自己消费,商品交换逐渐固定化和经常化,交换的规模和范围也不断扩大。尤其是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商业从农业、牧业、手工业中别离出来,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商人在商品交换中逐渐积累起一定的货币,然后,这些从消费活动中分化出来的商人又重新返回消费领域,引起了消费领域的重大变革,即导致手工工唱这一企业最初形态的出现。此时,商人借助手中握有的货币控制着小手工业者并阻止其成为工场主。工场手工业这个分工和专业化的产物,经过长期的开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工场消费的分工和专业化。马克思曾经指出
10、,从16世纪到18世纪末期,是手工制造业占统治地位的时期。马克思认为,手工制造业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产生:一是“当一种产品在最后完成以前,必须通过不同种独立手工业劳动者的手的时候,这些劳动者在同一个资本家的指挥下,在一个工场内结合起来。二是“可以有多数做同一或同种工作的手工业者同时在同一个工场为同一个资本所使用。综上所述,这一时期的劳动分工主要表达为个人、家庭和手工业工场等市场主体的分工消费,工场手工业内局部工已经到达以“操作为根本单位的程度,专业化那么根本处于产品专业化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产业组织形态表现为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下的众多企业之间的古典竞争,即“原子式自由竞争,不存在垄断因素。2.分工与寡
11、头垄断的产业组织形式随着蒸汽机的创造和使用,在19世纪中叶,手工工场逐渐被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大机器工厂取代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消费形式。这一时期,企业内分工和专业化的主要特点是以大机器为中心的分工。1870年到1940年,西方兴旺国家兴起了以电力技术革命为代表的第二次技术革命。这使得许多工业部门内部的复杂分工和专业化消费要求企业到达一定的经济规模,从而更有利于降低本钱,进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一时期,资源供应比拟充裕,市场需求也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规模的大小就成为企业竞争力强弱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兼并浪潮,消费和企业规模的大型化、集中化成为产业组织开展的主要趋势。
12、也在这一时期,主要兴旺国家的产业组织构造或市场构造表现为垄断或寡头垄断。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兴旺国家分工和专业化开展的共同特点是:(1)在企业内部出现了现代分工和专业化消费方式,如著名的福特流水线消费方式。(2)在企业之间,分工、协作和专业化消费已经到达了零部件、工艺和辅助消费专业化程度。3.分工与现代产业组织形式当代产业组织特征突出表现为企业专业化根底上的规模化与小型化并行开展;大中小型企业出现网络化开展趋势。(1)企业专业化根底上的规模化。由于兼并浪潮的发生,使西方兴旺国家普遍出现了一些巨型企业。但与此同时,“大企业脖也日趋严重。由于盲目追求规模化和多元化,许多企业在完成购并后使管理者难以
13、驾驭,出现了机构臃肿、决策缓慢、市场反映迟钝、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许多企业在进展多元化时,进入了许多本身不熟悉、不擅长的行业领域,大量的这类投资不仅没有给企业带来购并前设想的利益,反而成为企业开展的包袱,拖累了企业主业的开展。一系列研究成果都说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主要有:hild(1973)的研究说明,规模的扩大会导致官僚主义的增加,这将阻碍企业的增长。梅耶尔(eyer,1987)也指出,在企业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当出现了新的问题,企业倾向于增加新的组织构造,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组织构造的螺旋上升趋势,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市场的反映速度。arrllandHannan(2000)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14、他们的研究提醒了成立越早的企业在组织变革上表现得越有惰性,而且越来越难以适应外部市场的变化。即使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环境中,他们倾向于建立更多的规章制度以及组织构造,这些都使其在与年轻公司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奥尔森(lsn,1982)指出,假如缺乏选择性鼓励,那么集体行动的鼓励会随着该集体规模的增大而递减。RasusenandZenger(1990)的研究说明,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由于控制宽度(span-f-ntrl)问题而产生的员工鼓励本钱也越来越大。因此,规模大的公司倾向于根据职位来支付固定报酬,而规模小的公司那么根据员工的绩效来支付报酬。这样以来,大公司就很难招聘到有才能的管理者,在与小公
15、司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Afeeandillan(1995)指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控制损失(ntrllss)也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人们都有时机主义倾向,有意歪曲信息以使对自己更加有利。因此,企业的等级层次越多,效率损失也就越大。正是在上述情况下,许多企业改变了开展战略,从单纯追求规模化转向专业化根底上的规模化。如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与克莱斯勒公司的合并、波音公司与麦道公司的合并、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的合并等等。同时,许多企业在合并后将非核心业务剥离出去,通过专业化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平均企业规模出现小型化的开展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密集型产业获得宏大开展。与传统产业不同,知识
16、密集型产业内的消费活动依靠的主要是消费者的知识、智慧和技能,而不一定是巨额的资本。这是因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消费往往并不需要太大的劳动空间、庞大的机器设备,也不需要堆积如山的原材料、燃料和成百上千的体力劳动者。在某种程度上,单个企业的规模大小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而且在许多方面,例如股票市尝RD、专利方面,许多研究都说明小公司与大公司相比更有优势。张永生(2022)的研究说明,兴旺国家企业平均规模(按雇员人数)的变化趋势根本呈倒U型,有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呈下降趋势。如美国和日本从1967年起平均企业规模开场下降;英国从1968年开场平均企业规模出现下降趋势;法国和德国企业的平均规模在1977
17、年后就一直在下降。在股票市场上,法约尔(Farrell,1998)的研究说明,19641998年期间,大企业的市值相对于小企业的市值明显地下降了。在1964年,最大的20家上市公司占总市值的44%,而到1998年该值那么降到19.5%。而股票市值反映了公司的成长和赢利预期,因此,该值的下降说明人们对大企业相对于小企业的竞争才能产生了疑心。IbbstnAssiates(1999)对纽约股票交易所的一份研究报告也说明,在19261998年期间,小企业的表现要优于大企业。最大企业的年回报率只有12.1%,而小企业的年回报率为21.0%在RD上,库珀(per,1964)基于与25位来自大公司与小公司经
18、理的访谈,指出小公司与大公司相比更有效率。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由于小公司报酬支付更有鼓励性,可以雇佣到更优秀的人才;二是小公司的工程师们更加注意节约本钱;三是小公司内部的信息沟通与合作更有效率。阿罗(Arr,1983)也认为,规模大的公司在研发上的投资不是最优的,这是因为大公司的信息本钱更高。因此,在新领域的研究上,小公司更有优势。曾格(Zenger,1989,1994)对高新技术领域雇佣合同的研究说明,在RD上,组织的规模不经济将超过技术上的规模经济。他对硅谷一些公司的统计研究发现,小公司更容易招聘到优秀人才,这是因为小公司员工的报酬与绩效联络地更加严密,所以小公司能更有效地鼓励员工努力工作
19、。在专利方面,Shkler(1972)发现,无论是申请专利的数量还是将专利商业化的比例,亦或是重大创造的数量,大公司与小公司相比都要逊色,而大公司的每件专利的开发本钱却是小公司的2倍多。他将小公司在RD上的高效率归结为如下四点:一是人们对将要解决的问题有更好的认识;二是更加注意节约研发本钱;三是研发中的良好气氛;四是高程度的技术人员。因此,Shkler证实了per1964年的结论。(3)企业的网络化分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持续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后,消费领域和市场状况发生了一系列深化变化,如产品的知识和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产品的市场寿命越来越短;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越来越快等。这意味着在某种程度
20、上,“速度经济将越来越重要。这种新的变化也促使社会分工和消费专业化进一步深化开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网络化分工日益兴起。企业网络分工就是指假设干家企业以交易契约或隐含契约的方式,形成一个互相依赖的企业网络来消费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效劳。处于这个网络中的企业形成垂直的消费关系,一个企业的产出品是另一个企业的投入品。企业网络分工是介于市场分工(社会分工)和企业内分工之间的一种分工形式。企业网络分工与企业内分工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由多家企业完成同一个消费过程;后者是由一家企业完成同一个过程。企业网络分工也与市场分工(社会分工)有所不同,前者是指一家企业专门为另一家企业消费,企业之间存在亲密的契
21、约关系或长期的隐含契约关系;后者是指一家企业为一般的企业消费,企业之间不存在亲密的契约关系。企业网络分工的形式主要有企业集群、虚拟企业、特许经营、以分包关系为主的企业集团等。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克制市场和企业两种机制在协调分工消费上的缺乏,在这里,合作竞争正在逐步取代古典和新古典竞争,网络分工使众多企业都比以往更多地分享到了分工和专业化经济的好处。网络规模经济或集群规模经济正在替代单个企业的规模经济,从而成为分工和专业化经济更确切的表现形式。因此,企业间网络这种“企业间准市场组织正在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产业组织演进中的重要现象。四、结论分工在本质上是一种制度安排,而非单纯的技术性因素。分工在组织演进中具有重要作用:组织是消费力与消费关系原理的作用平台;分工是组织的根底,也是组织变动的原因,分工开展本身意味着组织的演进与变迁。注释:马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医药生物行业投资策略报告:看好创新和出海关注基本面向上细分赛道-国元证券
- 光伏智能跟踪支架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
- 中国结肠镜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合集五)
- 方型太阳能警示桩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商场项目可行性报告
- 2024河南其他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秋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半导体封装行业研究报告(附下载)
- 2025办公设备维修合同
- 办公室主任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 血透并发症低血压
- 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专业技术人员招聘3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和限额管理管理办法
- 《数学课程论》课件
- 初中必背古诗文138首
- 车站调度员(技师)技能鉴定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房屋交接确认书
- 反刍动物消化道排泄物原虫诊断技术规范
- 开放系统10861《理工英语(4)》期末机考真题及答案(第102套)
- 2024年国家能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