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昆明市就业促进条例(讨论稿20110720)目 录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公平就业第三章促进就业第四章创业扶持第五章 就业服务和管理第六章职业教育和培训第七章就业援助第八章监督检查第九章法律责任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促进就业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本市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统筹城乡就业,多渠道扩大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就业机制。第三条本市各级人
2、民政府把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第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建立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民政、工商、税务、商务、农业、教育、住建、公安、工会、妇联等部门及有关人民团体,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解决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就业工作。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促进就业工作;市、县(市)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促进就业工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
3、政府应当大力宣传促进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在促进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 公平就业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消除就业歧视,制定政策并采取措施对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扶持和援助,保障劳动者享有平等的劳动权利和公平的就业机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规范性文件,不得含有就业歧视的内容。用人单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发布招聘信息,设置招聘条件,不得含有就业歧视的内容。第八条 用人单位招录人员,应当同城同权、同工同酬,不得有以
4、下歧视行为:(一)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除外);(二)对残疾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和其他就业困难人员设置歧视性的录用标准;(三)对求职人员以是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为由拒绝录用,但经医学鉴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者排除传染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法规和卫生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四)以民族、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户籍、地域等原因设置不同的薪酬标准;(五)制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内容的规定;(六)在劳动合同中设置因女职工出现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时可辞退女职工或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条款;(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5、第三章促进就业第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将提供有效就业岗位、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被征地人员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扶持创业和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等,纳入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逐级分解,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 第十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在调整经济结构、安排政府投资和确定重大建设项目时,应当充分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和扩大就业的作用,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注重发展本地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劳动者就业。需要政府审批或者核准的生产经营性项目的投资人申请立项时,项目申请报告应
6、当包括项目建成后就业岗位预测内容。立项批准后,项目投资人应当将就业岗位预测情况报投资项目所在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并优先吸纳被征地人员就业。第十一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中,引导、组织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向城市、集镇有序流动;大力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推进跨地区的劳务协作和对外劳务输出。加快完善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户籍迁移、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第十二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年度就业状况、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就业专项资金规模应当
7、与当地促进就业工作的实际需求相适应,投入就业专项资金不得低于转移支付资金的30%,以保障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落实。就业专项资金用于以下方面:(一)职业介绍、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一次性岗位和一次性创业等项补贴;(二)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经费、回收奖励,创业扶持和奖励; (三)高校毕业生定向就业培训和就业见习补贴;(四)扶持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专项工作的开展、宣传等公共就业服务经费;(五)国家和省、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促进就业工作的经费支出。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对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进行适当调整。第十三条鼓励用人单位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
8、通过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岗位。用人单位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当年新招用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根据实际招用人数,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减免优惠及一次性岗位补贴。用人单位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险补贴。安置残疾人达到规定比例或者集中使用残疾人的企业,享受退还增值税或者减征营业税的优惠,支付给残疾人的实际工资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安置残疾人就业超过规定比例的单位,由市或者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吸纳失业人员达到一定比例的,给予一定额度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贴息。第十四条 鼓
9、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到城乡基层、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到基层乡村就业两年以上的,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选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第十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支持失业人员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和小时工等弹性工作形式灵活就业,并健全和完善灵活就业人员服务制度,建立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台账,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政策咨询、社会保险和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第四章创业扶持第十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优化投资、创业和就业环境,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通过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增加就业岗位,吸纳就业;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依法放宽市场准入限制,
10、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第十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创业扶持资金,优化创业环境,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充分利用城乡各类园区、闲置厂房、场地、专业化市场等适合小企业集聚创业的场所,建设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或创业园,帮助创业人员顺利实现创业。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指导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创业服务、创业培训的工作机制,为创业人员提供市场、信息、技术、融资、人才、法律、政策咨询等服务。第十八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小额贷款担保服务体系,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为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
11、人、被征地农民等各类登记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扶持。第十九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利用创业扶持资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被征地人员等自主创业和外出租地创业。对创业成功人员根据其吸纳失业人员就业的成效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实现自主创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的,可以一次性申领剩余期限的失业保险金,但最多不能超过十二个月的标准。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实现自主创业或者从事个体经营的,前两年继续保留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第二十条城乡登记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免缴属于管理类
12、、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务免征营业税,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免征增值税,取得的劳动所得,按照本市规定减征个人所得税。第五章就业服务和管理第二十一条 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昆明市贯彻执行国家、省、市的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组织落实年度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指导县(市)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做好就业促进工作。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明确服务职责、范围,确定人员编制,配备必要的工作设施,将公共就业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其向劳动者免费提供就业服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乡镇(街道)
13、、社区(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对其加强业务指导。乡镇(街道)、社区(村)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纳入政府事业编制,配备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依法为劳动者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开展劳动力就业失业调查统计、社会保险、劳动争议调解等服务工作。 第二十二条市、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建立综合性服务场所,规范服务流程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及时准确发布招聘信息,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免费提供就业服务。第二十三条 市、县(市)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拓展服务功能,接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向用人单位提供用人指导、代理招聘、跨地区人员招聘、劳动保障代理和企业人力资源咨询等就业
14、服务项目。第二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中介、职业培训机构和劳务派遣机构的管理,规范服务流程,督促其提高服务质量,发挥其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第二十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制定应对规模失业的调控预案,及时采取专项政策措施,有效预防、调节和控制失业。第二十六条 因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可能造成规模失业的,鼓励企业采取减薪不减员等多种措施尽可能不裁员或者少裁员。对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的企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给予政策扶持。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企业裁员行为的监管。企业裁员规模达到职工总数
15、20%经上的,应当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备案。第二十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劳动力调查统计制度和就失业登记制度,开展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失业情况调查统计,并公布调查统计结果。第二十八条 乡镇(街道)、社区(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基础性的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和统计工作,向劳动者免费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建立专门台账;县(市)区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数据统计汇总、分析预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劳动者就业和失业状况;市劳动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发布全市就业失业登记数据,研究和分析就业状况,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第二十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自录用之日起三十日内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
16、者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自终止或解除之日起十五日内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备案手续。劳动者从事个体经营或者灵活就业的,由本人在街道(乡镇)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第三十条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民事行为能力、有劳动能力、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人员,可以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其中,没有就业经历的城镇户籍人员及本市户籍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的在户籍所在地办理失业登记;其他非本地户籍人员在常住地稳定就业满六个月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在失去工作后,可以在常住地办理失业登记。第三十一条登记失业人员凭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公共
17、就业服务和就业扶持政策;其中符合条件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登记失业人员应当及时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说明就业、失业状况,并积极参加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组织的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活动。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提供虚假招聘信息;(二)扣押被录用人员的居民身份证、职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证件;(三)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保证金、抵押金和其他财物;(四)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招用的除外;(五)招用无合法身份证件的人员;(六)以实习名义招用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但学校按照教学要求组织的实习除外;(七)招用无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
18、职业能力证书人员从事特殊工种的;(八)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者进行其他违法活动;(九)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招用台港澳人员,应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办理就业许可,经许可后办理台港澳人员就业证。用人单位招用外国人的,应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办理外国人入境就业许可。经许可后,方可办理相关就业手续。第三十四条设立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应当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办理行政许可,经许可后到工商、税务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未经许可和登记不得从事人力资源中介活动。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并实现就业的,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19、第三十五条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提供虚假就业信息;(二)超出许可范围经营;(三)介绍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四)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五)以暴力、欺诈、胁迫等方式进行职业中介活动;(六)与用人单位恶意串通损害求职者合法权益;(七)伪造、涂改、转让职业中介许可证;(八)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或者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九)冒用其他合法中介机构名称开展中介活动;(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职业中介活动。 第六章职业教育和培训第三十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职业能力开发计划,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统筹协调各类培
20、训机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劳动者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支持各类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劳动者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第三十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公共就业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实训基地,面向社会提供示范性技能训练和鉴定服务。第三十八条 市城乡劳动力培训经费,本着“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分别按照中央转移支付的再就业培训资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资金、扶贫资金等管理规定,确定职业技能培训的人数规模、资金总量,统一培训补贴标准,建立健全培训资金的管理监督机制。第
21、三十九条 被征用土地人员的教育培训经费,由当地政府从被征用土地收益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提取,纳入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基数?)1.5%-2.5%的比例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第四十条 鼓励各类培训机构根据劳动者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培训。政府购买的培训应当采取招(投)标等公开、公平的方式,确定培训机构,实施培训质量考核。培训机构应当按照要求提供培训服务,保证培训质量。第四十一条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军人、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可凭就业失业登记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
22、定补贴。对有创业愿望的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高年级在校大学生)、退役军人、被征地人员、农村劳动力、回乡创业人员等各类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创业培训补贴。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应当遵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应当招用已经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第四十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劳动预备制度。对有就业和培训要求的初高中毕业生,鼓励其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者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第七章就业援助第四十四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和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帮助和扶持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我市已办理失业登记的
23、失业人员,可自愿申请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是指:(一)“4050”人员:女性满40周岁以上、男性满50周岁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二)“零就业家庭”成员:指城镇居民家庭成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并进行失业登记,但无人从事有报酬工作或无任何经营性、投资性收入的家庭成员;(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中的登记失业人员;(四)残疾人员: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并登记失业的残疾人;(五)失地(因城市规划建设、滇池流域“四退、三还、一护”、实施水资源保护失地的)6个月以上未就业的生活困难人员;(六)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七)困难高
24、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城市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等困难家庭中的高校毕业生;(八)其他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以上人员中已从事有劳动报酬(月劳动报酬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0%)或从事合法经济活动取得合法收入(月收入水平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50%,包括房屋出租、技术转让收入、经营收入、金融债券等资本投资方式获得资本收益等)的人员不属于就业困难人员。第四十五条市、县(市)区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及其劳动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申报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建立专门的台账,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可以向所在地乡镇(街道)、社区(村)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申请就业援助。经确认
25、属实的,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建立就业、失业、低保工作的联动机制。对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的失业人员,因自身原因半年内明确声明放弃三次就业援助服务的,不再列为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中属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经就业服务机构半年内两次介绍就业而无正当理由拒绝就业的,不再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不再列为就业困难对象进行帮扶。第四十六条 对实现灵活就业并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参加社会保险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具体补贴办法和范围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国家、省政策规定和我市就业情况确定。第四十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
26、员。第四十八条对提出就业申请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其所在乡镇(街道)、社区(村)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及时提供就业援助,确保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第八章监督保障第四十九条 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所属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工作进行考核;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对所属的有关部门和下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工作进行考核。下级人民政府及所属部门未完成年度就业工作主要目标任务的,由上级人民政府给予问责处理。第五十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下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政策落实、就业服务管理、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就业援助等工作情况
27、的监督检查。第五十一条 市、县(市)区审计机关和财政部门应当依法对就业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第五十二条市、县(市)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对本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举报制度,受理对违反本条例行为的举报,并及时予以核实处理。第五十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适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促进就业工作情况,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监督。第九章法律责任第五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落实促进就业政策、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援助工作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问责处理,并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安排就业专项资金的,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审查预决算时予以纠正。截留、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就业专项资金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程合同协议审批会签单
- 《找规律》(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 农村建房合同协议书电子版(2025年版)
- 第13课 网络安全防范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测试)-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含解析)
- 2023年现场总线智能仪表投资申请报告
- 2025年广西演艺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4年电工仪器仪表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黑龙江省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一套
- 2025陕西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初中物理竞赛及自主招生讲义:第7讲 密度、压强与浮力(共5节)含解析
- 高中主题班会 梁文锋和他的DeepSeek-由DeepSeek爆火开启高中第一课-高中主题班会课件
- 一年级下册书法教案 (一)
-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渝中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 2025年人教版中考英语一轮复习:七年级下册考点测试卷(含答案)
- 四川省成都市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五套附参考答案
- 国家安全网络教育
- 垃圾发电厂汽轮机培训
- 三年级体育下册全册教案
-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常谈》第一章《说文解字》练习题卷附答案
- (研究生)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ppt教学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