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诗词比较-以辛弃疾、苏轼诗词为例_第1页
豪放派诗词比较-以辛弃疾、苏轼诗词为例_第2页
豪放派诗词比较-以辛弃疾、苏轼诗词为例_第3页
豪放派诗词比较-以辛弃疾、苏轼诗词为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豪放派诗词比较一以辛弃疾、苏轼诗词为例诗词是情感的表达,更是创作者人生经历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词在宋代达 到顶峰,也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标志。宋代词人居多,苏轼、辛弃疾是豪放派诗 词的代表人物。苏轼为北宋词人,虽然满腹才华,却多次被当权者贬官外放。苏 轼乐观开朗、豪迈豁达,因此其创作的词具有这一特征。辛弃疾则生活在南宋, 处于宋朝的没落时期,社会动荡,战火纷飞,国土破碎,一腔热血报效祖国。但 南朝朝廷却一味求和,他的满腔热血只能寄托于诗词中,一身抱负终极一生也未 能实现。两者词风既有相同,也有差异,特点较为突出,素有东陂词旷达,稼轩 词豪放之称,本文研究在推宋词理论研究方面有一定意义。一、豪放派

2、诗词作品风格特征宋代注重文治,忽视武力,所以导致了宋代积贫积弱的局面,北宋时期国家 基本处于战乱不断的年代,内忧外患,同时,统治阶级的软弱导致国家利益受到 损害。苏轼文采横溢,致力于报效国家,但受到排挤,一生颠沛流离。但其豪放 豁达情怀,使其词风独具一格,成为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偏居江南。南宋和金以长江为界,相互对峙,民族矛盾 突出,而南宋统治阶层却不思进取,沉迷酒乐之中,他的满腔抱负更是难以实现, 为此,他将自己的抱负书写到诗词中。苏轼、辛弃疾,两者所处环境不同、性格 不同,造就了不同的词风,让豪放派诗词绽放光彩,成为文化史上的丰碑。(一)乐观洒脱的“苏词”苏轼注重作品的精

3、神塑造,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篇词作中,既生动的 将赤壁雄伟壮观景色描绘出来,又通过对景色的描述表达出大丈夫要创立顶天立 地的伟业,借此表达出自己壮志难酬的生活,是对词作豪情的开拓之举。“大江 东去”描绘出赤壁雄伟的挺拔山峰,整个词作意境十分豪壮。作者利用历史事实, 描写出辉煌的历史人物一生,表于文字之上,“小乔初嫁了”是描述了三国周瑜 的人生得志和兼收美人入怀。雄姿英发,羽扇纶巾”是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英武 攻破曹军的军姿,借此将他心中的自信充分表现出来。“谈笑间,木啬橹灰飞烟灭” 则是承上启下,将赤壁之战的胜利简练概况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描 写出作者感叹人生如梦、生命早逝,是对自己生命

4、不得志的表现,苏轼的这首千 古绝唱被人们千世颂唱,词作最后以一句“一樽还酹江月”来表达词人的放荡不 羁和旷达,体现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二)悲壮慷慨的“辛词”辛弃疾作品表达出的情感和精神与苏轼不同。像其代表作南乡子登京口 北固亭怀古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是将词人登高所望后的体会 清晰的描绘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是对南宋面临毁灭的忧虑和担心。“不尽长江滚滚流! ”描写出物是人非的场景,将自己家国情怀无法的愤怒! “天 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词作借孙权的故事想激起国人自强的 精神和报效国家的意志,也侧面反应出统治者不思进取的思想。苏轼词作是以洒 脱旷达的精

5、神化解内心的忧愁和不得志,而辛弃疾的作品大多以低沉开端以高昂 的心态结束。辛弃疾无法做到苏轼的洒脱,他面临的是国土沦陷,自身报国无门 的状态,他通过英雄形象,警示南宋统治者应向孙仲谋学习,他的词作是对自己 内心的深刻反映。面对报国心志却无法施展的境遇,苏轼的情感最终归宿到潇洒 旷达上,辛弃疾则一生忧虑国难难平,郁郁不得志中豪迈万丈。二、豪放派诗词中苏轼、辛弃疾作品差异(一)豁达豪放的苏词苏轼的政治理念与当时的主政者不同,这也导致其受到排斥,尤其是当时党 派之争,使其被贬离京。苏轼性格耿直,在官场上屡屡受挫,最终多次被贬外地, 因此政治思想得不到实现,则将自己思维和情感寄托于诗词中,以豁达开朗的

6、心 境来消除政治上的遭遇。苏东坡一生仕途多桀,只能寄情感于山水之中,从而使 心胸开阔,在文字中书写自己的思想,苏词词风的悲愤之情则最终转化为豪壮。 像水调歌头,词中虽以月寄托作者的情感,想过隐然于世的生活。全词文字 体现的异常潇洒,却也表现出他遁世入世的心态矛盾,而后几句却有以积极向上 的思维,表达出自己对世俗的豪情旷达,无欲无求的思想。(二)沉郁悲壮的辛词辛弃疾的远大抱负和当朝统治阶层的不思进取相矛盾,结果是屡屡在仕途上 被打压,虽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但每每结果却并不是他想要的。由于他的远 大抱负无法实现,造成他郁郁不得志的情况,其创作的词作大多融入了其悲愤思 想,因此他的词虽有着慢慢的爱

7、国情怀却不得实现的悲伤,让人在诵读中感到悲 壮,像永遇乐千古江山上部分,作者借描绘孙权和刘裕取得的丰功伟绩衬 托出自身到暮年仍不得志的抱负,两者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下半部分是借助典故来提醒当朝用兵切忌草率大意,反应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后 几句作者用廉颇比作自己,虽自己已老,却仍愿像廉颇一样报效朝廷,也反衬出 作者宏伟抱负无法施展的悲愤,和苏轼的词风比较,辛词洒脱上比不上苏词,但 却有悲壮之情跃然纸上。三、豪放派诗词中苏轼、辛弃疾作品表现手法的差异两人都是豪放词派的代表性人物,然而两者词作中的已经却并不相同,苏词 更多的是清旷洒脱,体现出苏轼的旷达;辛词更多的是以慷慨热血为主线

8、,反衬 出英雄迟暮和不得志的情感,并且两人创作中运用的变现手法也不尽相同。(一)语言表达差异苏词是花间词人的开创流派,其词风在语言运用上错彩缕金方式,将词的意 境进行了提升,也对词的张力和渲染性上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辛弃疾的词风 多采用“以文为词”,是对词语言和方法的创新,辛弃疾对词语用句有了极高的 造诣,对文字在赋予新定义的同时,也对词汇使用上有了大规模的丰富。辛弃疾 在语言应用上多偏于生活化,首先使其句子直观直白,在诵读时能明白其中的意 思,其次也让词作更加灵活轻快,辛词的语言虽也是书面形式,但在辛弃疾的引 用中,仅变化一二,就能让词汇融合成新的意境。总之辛词的文字应用,无论是 经、史、俗

9、语还是文言字,都应用的异常娴熟。(二)引经用典差异诗词创作中,已经用典较为常用,在宋词创作中,苏轼用的典故大多是事典, 这对词的引用典例做了极大的开拓,像江城子密州出猎诗词中的“亲射虎, 看孙郎”,即是用周瑜鼓励孙权射虎这一事典来衬托本人也在参加射猎活动,让 自己的形象更加形象突出。辛词用典的内容大多和作者的政治理念和生活经历有 关,多采用典中典来叙事,使得引用更加符合意境。像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 亭的下半部分“休说鳞鱼堪脍,”树犹如此,等三个典故。辛词在用典上更加 凝练,在技巧上也较为巧妙,是对苏轼用典后的又一次升华,是对词表现手法的 巨大贡献。(三)修辞表现差异比兴、比拟等修辞手法,在苏词中

10、较为常见。而辛词在修辞手法中注重用比 喻手法,而且将其发展大搜更高的水准之上,像摸鱼儿观潮里的一句“万 里长鲸吞吐”是对潮水的浩荡的描述,将海水拍来的力度更形象化,作者用两个 比喻来描述潮水来回的场景,令人惊叹,感慨不已。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 雨的词作中,词人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兴,将自己的满腔抱负寄托于摸鱼中。苏词内的引用多用事例来表达情感,带给读者更多的愉悦情感,词作中词汇 较为活泼,像这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辛词中多描述贫苦百姓的 生活和带来苦难的原因,同时也有无法改变社会状况的无奈和绝望,他的词作往 往具有极强的批判性,也有改变社会现状的战斗意志,经常用情感表达自己的指 向,像

11、这句“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四、豪放派诗词中苏轼、辛弃疾作品素材差异(一)外在景观描述雅洁、古淡是苏词主要特征,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等景色常见,比如“山雨 潇潇过,溪桥浏浏清”中对景物的描写就非常生动、灵活。而辛弃疾词作中的自 然景色和苏词并不相同,他描写的景色多以军伍场面为主,表现的是浓厚的战场 色彩,像这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他的词作 多是高山流水,像这句“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气势磅礴,豪情万 丈。(二)内在情怀描述第一,酒后情怀。自古诗酒不分家,我国酒文化浓厚,酒也能够增强文人创 作情感。像“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则是表达出苏轼的

12、乐观和洒脱。辛弃 疾的词作多以战争场景为题,再以金兵占据北方国土的现状进行描述升华,借助 古往今来的各路英雄来抒发情怀,并将自身郁郁不得志的经历相结合,即描写出 了向往古代英雄的事迹,又将自己的悲壮情感融入进去,让人感叹。引用各种典 故在诗词中,借以表达词人的旷达或悲壮,使各自的词风呈现在世人面前。辛弃 疾的怀古诗词超越了苏词,其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一句“凭谁问”, 词人仅用三字则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愤怒变现的淋漓尽致。辛弃疾因在现实官场 中不被重用,一身才华无处施展,只能通过醉酒的形式,将内心的宏伟抱负和远 大志向表达出,然而醉酒后带来的是更多的无奈和苦涩,“可怜白发生“正式作 者在酒醒

13、后对自身状况的描写,借以表达内心的豪壮之情。第二,人物情怀。两词人的作品中对人物的描写也较多。苏词中多是对隐士 或洒脱人士的运用,这是苏轼推崇诸葛亮等隐士有深刻关系,苏轼对老庄的隐士 生活非常推崇,在被贬后,他多游览山水等自然景色,心情怡然自得,这从他所 做词文中有很好的佐证。而辛弃疾却有着不同的词风,他有着军伍生活,其一生 追求的是宏图伟业和征战沙场,为国效力。辛弃疾一生手握战刃和文笔,将自己 的英雄抱负寓意到诗词中,他希望能像廉颇、孙权等豪侠一样,创立自己的丰功 伟业,成为一名征战沙场的将领,收复故土,成就雄豪的一生。(三)仕途抱负描述苏轼整个仕途屡遭被贬离京,最后他只得将情感和思想寄托于

14、外物中,游览 大山江河,过相遇江湖的生活,从而寻求精神的超脱,在苏轼的词作中我们可感 受到他因官场受挫的失望和内心的酸楚、无奈,其自身的政治抱负无法实现而导 致的郁闷。辛弃疾少时有征战沙场的经历,到中年仍充满热血,想以身投入军伍 报效国家,却未能实现的境遇,他虽也有关于隐逸的词作传世,但他的词作是借 赞美隐逸以表达出自己无奈退隐的愤怒,不愿沉寂于世的气概,而和他的雄心壮 志相比较,现实却是不被重用形成强烈对比,这对作者的内心刻画更深刻。五、结语苏轼的豪放传递给读者其旷达的精神,借以表达出自己的洒脱,而辛弃疾的 豪放则更多的是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悲壮,透漏着郁闷和对统治阶层的愤怒。苏词 在对景观描写时多用声势浩大的辞藻,将高傲不羁的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