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子午岭基本情况_第1页
甘肃庆阳子午岭基本情况_第2页
甘肃庆阳子午岭基本情况_第3页
甘肃庆阳子午岭基本情况_第4页
甘肃庆阳子午岭基本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甘肃子午岭基本情况(一)地理分布子午岭地跨陕西、甘肃两省,处于黄土高原的腹地,因 与本初子午线方向一致,故称子午岭。子午岭是桥山山脉的 一条支脉,它介于泾河与洛河两大水系之间,位于著名的董 志原和洛川原之间的抬升山地,东北部与白于山、崂山相望, 南部与渭北高原相连,其北部从甘肃华池以北北西一南南东 方向延展至黄陵境内的蛐蜒岭以南分成近乎东西两支,绵延 400多公里,伸入洛河和径河源地,并构成径洛两大水系的 分水岭。南端西支伸至陕西旬邑县境内以石门山为最高点, 海拔为1885米,东支伸至宜君、铜川、耀县,构成宜君梁。 子午岭主峰海拨1687米,位于沮水河左测源头,其它如甘 泉、志丹和富县交界处的

2、墩梁(海拔1625米)、沮水河上游的 五里墩(海拔1625米)、宜君哭泉庙山(海拔1734米)等均是子 午岭的主要山岭。位于甘肃省庆阳市东部的子午岭,北起华池,南至正宁, 西与华池、合水、宁县、正宁四县毗邻,主脊长达250多公 里;林区年平均气温7. 48. 5C,年平均降水量在500 620mm之间。林区现有4个林业总场、26个国有林场、9个 木材检查站和中湾林科所,有职工3982名,其中在职职工 2140名。林场总经营面积751.73万亩,其中林地669.21万 亩,非林地82.52万亩,在林地中,有林地469.86万亩,疏 林地25.92万亩,灌木林地33.21万亩,未成林地9.47万亩

3、, 宜林地127.15万亩,其他3.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419.2.8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64%。(二)地貌形成根据地质资料考证,子午岭形成于第三纪晚期,随着青 藏高原的继续隆起,六盘山两侧地区均有抬升,子午岭就是 随着这种大面积抬升的地质变化而形成了山脉。到了第四纪初期,子午岭继续抬升。这时,全球气候变 冷,内陆性的季风气候给子午岭又铺上了厚厚的黄土。到了 全新世,气温回升,冰川消退,雨量增加,使得子午岭的气 候变得湿润,非常适宜乔木和灌木的生长,各种植物群落便 混交杂生,形成了广袤无垠的林海。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最早就在这一带活动,迁徙往来,拔 山通道,披荆斩棘,开辟荒蛮。他的陵墓就

4、坐落在子午岭东 翼的桥山之上,因而子午岭又被称为圣人条。生长在群峰众壑上的苍松翠柏四季长青,白杨、红杏枝 繁叶茂,染绿了庆阳市近五分之一的大地。民国初年,李继 唐先生的一首律诗,描绘了子午岭的雄伟气势及其深厚的文 化底蕴:遥望桥山映太虚,混古重染一带绿。秦皇驱车由斯过,帝子乘龙从此归。古今多少回首事,历史几遭留青册?尘寰瞬息沧桑变,唯君亦然正南北。子午岭,横亘在黄土高原上,山势巍峨壮观,风光秀丽 宜人,历史遗迹甚多,蕴有丰富的文化景观,堪称陇上一天 然公园。不论从自然物态的角度去审视,还是从自然风光方 面去观赏,子午岭是庆阳市唯一的、最鲜明的标识,不仅有 优美的高原林海风光,而且还有悠久灿烂的

5、历史文化遗存和 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三)丰富资源1、植物资源子午岭林木资源十分丰富,漫山遍地生长着马尾松、侧 柏、油松、山杨等几十种成林树木,生长有油松、刺柏、国 槐、落叶松、华山松、云杉、白皮松、沙棘等等200多种用 材和经济林木,还有较珍贵、市场潜力大的雪松、桧柏、洒 金柏、黄杨等园林绿化苗木树种,水桃、山杏、酸枣、野梨、 野核桃等多种果木随处可见,乔灌木杂生,郁郁葱葱,遮天 蔽日。子午岭还盛产各类干鲜果品,党参、黄连、当归、甘 草、远志、秦艽等名贵中药材和黑木耳、香蘑菇、猴头菌、 羊肚菌等珍贵食物也屡见不鲜。2、动物资源茂盛的林木中还生活、繁衍着大批动物,子午岭栖息着 豹、狗鹿、灵猫、黑

6、鹳等15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有豹猫、 梅花鹿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还有生态鸡、特种瘦肉型家野 猪养殖等,它们给子午岭平添了一道景观。这些也是极为宝 贵的物种基因库,对于今后合理开发利用、研究黄土高原的 森林演替、生境变化、动植物种群消长等,有着重要的现实 意义和长远的科学意义。3、苗木资源近年来,子午岭林场发挥专业优势,发展苗木产业,现 有各类苗圃地面积达2.09万亩,其中固定苗圃地面积1.6万 亩、临时苗圃地面积0.49万亩;其中可灌溉苗圃地面积1.02 万亩。当前育苗呈现规模不断扩大、先进技术广泛应用、育 苗普遍使用良种、苗木结构不断合理4大特点。2013年11 月,庆阳市委、市政府整合重点

7、林业工程、乡镇千亩荒山造 林示范点建设,采取组织动员社会团体、个体造林、招商引 资等形式,启动全市苗林结合产业培育,印发了关于充分 利用宜林荒山培育林木种苗产业加快绿化步伐的意见(庆 发【2013】28号),决定市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采取以 奖代补方式支持宜林荒山林木种苗产业培育。每年利用宜林 荒山100万亩培育林业种苗产业,七年完成700万亩,相当 于再造一个子午岭。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提高9.8 个百分点。利用宜林荒山密植造林,每年可消化当地群众各类苗木 4.5亿株,增加农民收入1.5亿元以上,群众参与苗林结合培 育栽植管护,可增加劳务收入2亿元以上。7年后,通过采挖 销售

8、大苗,预计林木种苗收入可达690亿元,全市农民人均增 收3万元。据测算,完成700万亩苗林培育任务后,每年可蓄水37333 万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15330万吨,制造氧气12413万吨, 固碳7140万吨。因此,开展苗林结合培育可以扩大环境容量, 实现优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双赢,走出一条既要金山 银山、又要青山绿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建设大型能源化 工基地提供生态保障。4、旅游资源子午岭地处黄土高原,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貌,地形 梁峁起伏,沟壑枞横,大面积集中连片的天然次生林犹如为 山体披上的美丽衣裳,远观梁峁起伏、大气磅礴,近看山谷 幽深,林木丰蕴。林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季相变化丰富

9、, 春季山花烂漫、夏季绿树成荫,秋季漫山金黄、冬季银装素 裹,风景秀丽、美不胜收。由于山高林密的地理特点,林区 形成了夏无酷暑的森林小气候,林间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浓 度高,有“天然空调”、“绿色氧吧”之美誉,是理想的生态旅 游场所。(1)调令关森林公园调令关森林公园位于子午岭南端,是国家AA级旅游景 区。景区分布有集中连片的天然油松林,总面积3800亩, 是庆阳市子午岭林区保存最完整的天然油松林,是全国少有 的天然油松林种源基因库。景区自然条件优越,有木本植物 43科82属172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0余种;景区层 峦叠翠、空气新鲜、含氧量高,无污染,尘埃少,空气负离 子含量高,有“陇上林

10、海、天然氧吧”之美誉;人文景观独特, 有直道林荫、调令松涛、黄帝遗冢、古关日出、八仙洞府、 子午烟雨、森林氧吧、将军圣庙、犀牛望月、观光植物园十 大景点,极具开发优势。目前,公园已投资1060万元,开 发直道林荫、调令松涛、乌龙松林、八仙洞府、观景台、森 林氧吧、野生动物养殖园等10多处景点,建成了综合接待 服务中心、休闲别墅、垂钓中心等,年均接待游客3万多人 次,收入300多万元。调令关森林公园是一处以森林景观和 生态环境为主线,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以森林旅游为 主旨,集观光游览、探险猎奇、科普教育、休闲度假、住宿 娱乐、采摘收获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场所。(2 )黄帝遗冢位于调令关景区

11、西端公路旁当谷一峰耸起,冢高60米, 南北长70米,东西宽30米,面积1500平方米,相传此冢 被奉为华夏始祖之一的轩辕黄帝葬衣冠处,古冢突起犹如圆 珠,东西山道蜿蜒,俯视地形如二龙戏珠。周围古木参天, 松柏笼罩,绿树成荫,草木葱郁,油松和核桃树点缀其间, 黄花红叶如虹似霞。现时有海内外学者、仁人来此考证祭拜。(3 )秦直古道秦直道史称为“云中之道”,民间俗称“皇上路”、“圣人 条”。是我国境内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遗址之 一,与秦长城、兵马俑并称于世。两千多年来,作为物资流 通和民族交往纽带的秦直道,虽历经历史的磨砺,却依然不 失其宏伟、博大的风采。秦直道遗迹,对于研究秦汉北方地

12、区的历史,特别是匈奴的战争史、交通史、通讯史和民族关 系史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历史信息价值。秦直道是国内 外唯一的二千多年前就已载入史册的一条大道,也是世界上 最早、最直、最长、最宽的历史大道,具有世界性、历史性、 文化性、唯一性,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说具有垄断性。现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砖塔东华池砖塔位于林镇乡东华池林场境内场部后山半山 腰,建于北宋元符二年(1089)。砖塔建于北宋元符年间,八 角七层,楼阁式,高约26m。各层塔檐每面角斗拱三朵,檐 角有仿木转角斗拱均为双抄华拱。檐下雕出檐椽,檐上铺以 瓦栊。塔顶有胡芦型刹柱,上置宝珠。第一、二、三层檐上 施平坐,平坐有栏杆,人可通行。

13、平坐下斗拱与檐下相同。 栏杆所砌砖面刻着各种花饰,有云纹、奔鹿、飞凤等,第一层门向东北方,单砖券顶,门洞高1.87m,宽1.04m,进 深2.88m。内辟八角形塔室,每面宽0.97m,直径长2.40m。 第二层以上每间隔一面设真门或刻券顶,版门方门框,两门 紧闭,有一石碑,门傍各设直棂窗。除顶部和局部塔檐伤损 外,保存基本完好,2012年对塔体进行了修缮。宋代砖塔对 庆阳地区宋代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建筑艺术有较高的价值。莲花寺石窟位于合水景区平定川口葫芦河北岸,石窟开凿在向南延 伸的一段红砂石崖面上,为一摩崖大龛,长19米,高6. 4 米。大龛内依山势而开小龛,崖面雕佛像,龛室相连,追像 密集

14、,布局巧妙,工艺高超,令人折服。石窟内现存唐、宋时代所开龛18个,其中1号龛为自 然形龛。据铭文记载,此龛同巨幅五百罗汉雕像均为惠文一 家所做的功德,刻于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内容为“三 教诸佛”。龛内并列三佛及两肋侍。佛结跏跌坐居于正中,佛 两侧各有一汉装袍人物双手执笏,亦结跏跌坐,应是孔子和 老子。这种儒、释、道同居一堂的造像,反映了当时社会三 教同流的倾向。莲花寺石窟保存了初唐到宋中叶的石刻造像,要使每身 造像各具神态,又要布局统一,互相照应型能力,是难以完 成的,特别是利用崖面自然布局称我国石窟雕造史中的难得 佳作。在起伏不平的崖面上布满造像,既没有丰富的艺术想 像力和高,超越

15、了石窟内客观环境的限制,堪称我国石窟雕 造史中的难得佳作。抗大七分校旧址抗大七分校的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 校”,是西安陆军学院、西安美院、西南财经大学的前身。 1941年7月26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八路军一二。师教 导团和抗大总校一个大队组建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 址初设在山西兴县李家湾。1943年春,学校迁往华池县华池, 西距华池县城八十华里。旧址背靠山梁。彭绍辉任校长,俞 楚杰任副校长。抗大七分校下辖校部及三个大队和一个女生 队,分别驻扎在华池古城及周围的大凤川、豹子川、平定川 和校部对面的女生队洼。抗大七分校在华池共开办一期,学 员最多时达5200余人。1946年7

16、月1日最后一批学员离开 华池,奔赴新的战场,学校停办。抗大七分校学员在校期间, 积极响应党中央“自已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一边学习, 一边生产。在人迹罕至、荆棘丛生的陇东山野开荒垦田、挖 窑建舍、纺纱织布,开办多种作坊,创造了丰厚的物质和精 神财富。解放战争中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土木结构的房屋 烧毁殆尽,仅留20孔石箍窑,保存完好。现在院子中央位 置矗立着三块石碑,两边的两块分别是抗大七分校在1963 年2月和1981年9月两次被省政府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所立的,中间一块是在抗大七分校的学员一次聚会时,毛泽 东亲笔题写的抗大七分校校训,深含嘱托和希冀。现为庆阳 市红色旅游景点和革命传统教育

17、、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 锁,渡过抗战难关,1943年4月,三八五旅七七0团团长张 才千、政委宋景华率领所部进驻华池县大、小凤川,执行毛 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屯田政策,一面保卫边区,一面开展生产 建设。还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挖窑建舍,拓荒垦田,修桥 筑路,开展饲养、采集、挖药、割漆、酿酒、纺织等各种副 业生产,并成功栽植了水稻。使昔日的“野山僻壤、林木参天、 人烟无几、兽群遍行”的荒凉之地,变成了 “粮食满仓,蔬菜 有余,牛马成群,猪羊满圈,革命家务日趋巩固”的繁荣景象, 再建了又一个“南泥湾”。1943年冬,陕甘宁边区文协秘书长、

18、抗日救亡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张寒晖来华池采风,当地 民间小调推炒面优美的旋律和华池军民高涨的生产热情 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由此诞生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军 民大生产,并自此唱响了陕甘宁边区,唱响全中国。七七O 团于一九四四年十一月离开大凤川,勒石立碑纪念。旧址现 保留了练兵场、纪念碑、七七桥等原迹,并在练兵场对面新 建了纪念馆。如今,随着子午岭育苗基地、延安干部学院南 梁教学点的建设和红色旅游规划的实施,这里呈现出了别样 的热闹光景。南梁革命纪念馆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 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1934年11月7日在甘肃南梁荔园堡成立了中国西北第一个 工农民主政权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1935年,陕甘边革 命根据地与陕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辖区达3万平方公里, 人口 90万的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 期我党“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为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陕甘宁边区的发展形成 奠定了重要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