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课件-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第二章_第1页
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课件-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第二章_第2页
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课件-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第二章_第3页
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课件-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第二章_第4页
中国传媒大学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课件-全媒体新闻作品评析教程第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2PART第二章 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养新闻作品评析者,从广义上说,既指新闻工作者,也应包括所有受众,他们接受了新闻作品,自然会有自己的看法或意见;但从狭义上理解,新闻作品评析者往往指新闻作品评析专家,主要包括从事新闻作品写作的人员以及新闻教育者和新闻作品研究工作者。POWERFUL 一、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养内涵(一)新闻作品评析者的基本素养英国传播学者斯普利查尔和斯帕克斯提出21世纪的传播人才应具备以下四方面的素养:广博的知识、客观的视角、批判的态度、准确的判断。另外还应具备三种才能:清晰准确的写作才能、传播才能和创造才能。黄远生在忏悔录中也提到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

2、、手能写。专业的理论修养与技能知识是新闻评析者必备的素养。首先,新闻评析者要明晰新闻理论的相关概念;其次,新闻评析者要准确把握新闻事业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再次,新新闻评析者不是单纯的新闻作品创作者,其主要任务是对新闻作品进行评论和分析,其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角度应高于新闻创作者,应从对新闻作品的分析、品评中发现新闻创作者的优点和不足,从对事实的报道中透视新闻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实际效果,同时总结出某些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结论。新闻是客观实际在新闻传播主体头脑中的反映和再现,新闻传播主体的专业技能首先 就表现在对客观实际的了解和把握上。第一节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养要求一、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养内涵(

3、二)新闻作品评析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素养,又称“新闻眼”或“新闻鼻”,是新闻传播主体从大量客观事实中迅速抓住有价值的线索、采掘到新闻事实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性敏感。1.新闻敏感性的基本思想内涵敏感性就是人对事物变化的快速反应和敏锐分析判断品性的思维行为,是人在社会环 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心理反应。敏感性重在感觉灵敏、眼光锐利、反应迅速、分析 准确度高,是人的体力、智力、心力三大资源中智力和心力资源凝聚能力的集中体现。新闻 敏感性也是一种新闻工作作风和从业能量,并以此为着力点捕捉新闻线索进行追踪采访报 道,同时也体现为新闻人的职业表达能力。第一节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养要求第一

4、节如何理解电视采访1.具有个体差异性特点.具有新闻采写导向功能特点3.具有强调新闻五大要素的特点 4.具有敏锐分析判断的特点2.新闻敏感具有六方面的突出特点不同的新闻人由于社会地位、区域、环境、新闻修养水平、 社会责任感、思维观念、新闻价值观念不同,所具有的新闻敏感性的强弱也不同。这种差异性直接体现出新闻人的新闻采访应变能力、 从业水平和质量,新闻敏感性强弱与新闻从业能力大小成正比。新闻具有时效性(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五大要素,新闻敏感性突出强调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要具有快速反应的能力。面对静态新闻事实,凭借新闻敏感性能够敏锐地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新闻事实的闪光点,找出新闻

5、的价值着力点。面对动态新闻事实,凭借新闻敏感性,洞察变化的新闻发展态势,把握机遇,捕捉新闻事实中最精彩、最有价值、最具活力的部分并进行聚合 以剖析新闻事实的细节为着力点, 从细节上敏锐地捕捉闪光信息进行报道,新闻特写、现场目击采写就体现了这一特点,这类优秀新闻作品常常会有“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 6.具有可塑性特点 新闻敏感性是一种观察分析问题的激情,是通过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表现为态度和行为上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形成过程上分析具有可塑性。5.具有细化透视特点 新闻敏感性产生捕捉新闻线索的激情,这种激情产 生对新闻事实价值追求的思想,推进采写新闻报道思路的形成。一、新闻敏

6、感与导向意识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新闻敏感能够增强新闻评析者的导向意识。导向意识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喉舌功能在新闻作品中的具体体现。新闻敏感与导向意识从不同层面强调了政治水平对新闻评析者的重要性,前者要求新闻评析者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后者则要求新闻评析者要具 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新闻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第一节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养要求月光如水照新村范敬宜三月三日、四日,记者夜宿辽宁康平县两家子公社秘书办公室,发现从就寝到次日早晨,没有来过一次电话,也没有一个社员来报案、告状或要钱要粮,公社干部睡得安安稳稳。据当过六年秘书的公社干部赵富权说,前几年情况大不一样,经常刚刚睡

7、下,电话铃就 响了,不是下达播种指示,就是追生产进度。冬天只好把电话机搬到枕头旁边。随着领导作风的转变,上面这种靠电话指挥工作和搞形式主义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一年前,两家子还是全县最穷的公社之一,一年到头,生产队干部和社员经常来公社要 农贷、救济粮、救济款,往往天不亮就有人来堵公社党委书记的门,现在已经看不到这种情景了。去年他们实行了包干到户的责任制,全社人均收入由历年六七十元增加到一百六十五元。社员生活好转了,不但不再向国家伸手,由于“穷泡、穷靠、穷打、穷闹造成的民事纠纷和家庭纠纷也越来越少。四日深夜,记者走出敞开的公社大门,遥望沐浴在银白色月光下的远方村庄,显得分外 安谧,不禁遐想联翩,成诗

8、一首:劫后灾痕何处寻?月光如水照新村。只因仓廩渐丰实,夜半不闻犬吠声。(原载于辽宁日报M982年3月15日第一版,标题为两家子公社干部开始睡上安稳觉 夜无电话声早无堵门人;人民日报M982年3月21日第二版转载,标题做了改动) 来源:人民网一传媒频道2011年2月25日1982年3月,时任辽宁日报农村部主任的范敬宜和一个县的通讯干事到两家子公社 采访,晚上就睡在这个公社的办公室里。第二天早晨一起床,范敬宜就问通讯干事:“你晚上有没有发现新闻?”“没有啊,睡得很香。”对方有点摸不着头脑。范敬宜笑着说:“睡得很香不就是新闻吗!”原来,范敬宜对农村的情况很了解,因为过去搞形式主义和“左”的一套,公社

9、干部就别想睡安稳觉,不是上级电话指挥生产要数字和报表,就是社员要救济款、告状报案,经常弄到夜半三更,清早起来就有堵门的。现在干部晚上能睡个安稳觉,这件事看起来平常,却反映了县社干部作风和民风的成就,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于是,他们在第二天又进行了实际调査,一篇新闻便写出来了。消息写得很生动,后来被评为全国好新闻。此文好在哪里?一、快速思维能力的培养新闻敏感源于思维敏感。思维的敏感会使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在追求独家视角的同时,也在追求深度报道。何谓深度报道?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的教程中 谈到新闻报道的层次时,提出了“三层报道的概念:第一层报道是事实性的、直截了当的报道,第

10、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査性的报道,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査性报道的基础上所作的解释性和分析性报道。所谓 深度报道,正是上面提到的、在第二层和第三层报道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具有新闻性、解释性、调査性和分析性特点的报道。对于优秀新闻作品的评析,自然也应同报道这种新闻的记者一样,具有敏感的思维,这种思维是一种快速思维,亦称“变化思维”。只有善于进行思维的变化,才能达到快速思维的地步。第二节新闻敏感源于思维敏感二、思维的变化形式(一)思维方式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是指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不断地交替变化。1.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形式抽象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理性认识。它是

11、一种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 维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是人类直接、生动地把握、认识和反映世界的种思维方式,是人类把握客观对象的原始功能和基本类型。2.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的茅盾认为,在作家的构思过程中,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并不是自觉地分段进行的,而是不自觉地交错进行的。生活素材的分析、综合、提炼、主题思想的确定,主要是逻辑思维在起作用,但伴随着的也有形象思维。至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社会生活和作品人物活动场所的具体描写,则主要是形象思维在起作用,但也有逻辑思维参与。第二节新闻敏感源于思维敏感二、思维的变化形式(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12、3.新闻报道工作离不开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新闻报道工作离不开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根据新闻工作的特点,这两种思维方式要不断地进行转换,这样才能提高和增强新闻的发现能力和表述能力。为什么要转换思维方式呢?新闻信息资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属于一般现象,是记者直接看到的、听到的感性的东西;对于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需要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和分析。这个由感性到 理性的过程,往往就是由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的过程。4.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要不停地转换这种思维形式转换的现象不仅存在于新闻的发现过程中,也存在于新闻写作的过程中。 记者在构思新闻作品时,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就在不停地转换。如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 人,对

13、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的描述运用了形象思维;而作者“从平凡生活中摄取不平凡的 东西”的过程,又是抽象思维的分析、综合过程。第二节新闻敏感源于思维敏感二、思维的变化形式(二)思维方向的变化1997年11月25日,四川省广元县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新闻。24岁的姑娘唐胜利为 反抗眉山“天涯夜总”老板胡水元“接客”的要求,从二楼窗口跳下,腰椎骨折,脊髓严重损伤, 腿被摔断,惨不忍睹。这个事件被中国妇女披露之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当时许多媒体都采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词语对“烈女”大加褒扬。王灵书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于1998年10月9日在家庭周末头版头条发表了“烈女跳楼现象思考”女性该用什么捍卫

14、尊严?一文,并专门组织了一场大讨论。最后刊发了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伯红的文章作总结,该文阐述了三个观点:第一,尊严不仅仅是贞操;第二,跳楼不 是最好的斗争方式;第三,关键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关于 “唐胜利式女性跳楼事件的报道是顺向思维,是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的。而中国妇女报的 报道却改变了思维方向,采用逆向思维,从相反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问题,于是,出现了独家 视角,这个新闻便有了新意,而且更深了一层,使新闻价值增值。第二节新闻敏感源于思维敏感二、思维的变化形式(三)思维的接通媒介的变化王灵书的例子还能说明一个问题,他认为妇女不该为所谓的贞节而付出生命代价,生命是至高无上的。 这种观念的形成

15、是因为他有着与前面报道者不同的知识结构。所谓接通媒介,即脑海中原有的知识结构。因为,王灵书重视女性的生命与健康大于重视所谓的贞操,所以才有批判旧观念即批判贞操观念的思想,才会有新的思路。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把较小的新闻事实写成折射重大主题的深度报道,把特殊的新闻事实写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深度报道,把雷同的新闻事实写成同中有异的深度报道,把浅层面的新闻事实写成主题深刻的深度报道。第二节新闻敏感源于思维敏感三、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知识储备(一)思维的接通媒介思维接通媒介是如何转换的?第二节新闻敏感源于思维敏感关于接通媒介,田运在思维科学简论中提出了思维活动三项式理论。在这个三项式 中,首项是“出发知识

16、”,它是思维的前提,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这种现象被人的感 觉器官捕捉到进而成为某种直接给定的东西,它也可能是储存在人们头脑中的某种知识。 末项是“结论知识”,是由出发知识推导出来的新的知识。中项是接通媒介,这种接通媒介是 使“出发知识”和“结论知识”紧密联系起来的桥梁。这个三项式可用下图表示:首项出发知识 中项接通媒介 未项结论知识图 思维活动三项式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第一,认识主体对于新闻客体的认识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为中介 进行识别的;第二,中介知识之所以有识别功能,是因为结论知识所据以结论的内涵,已包含在中介知识之内而且两者有同构性;第三,中介知识在认识中既能发挥必不可少的媒介接通

17、作用,也是认识发展的限制,人对客体的认识不会超过其所具备的已有知识。在众多媒体记者对于烈女现象只是按惯例报道时,唯独王灵书一反常态。在这里,能否推陈出新在于是否 具备与之相通的中介知识。第二节新闻敏感源于思维敏感三、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知识储备(二)认知主体的认知结构第二节新闻敏感源于思维敏感皮亚杰的双重建构理论认知主体通过认知结构以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与认识客体发生联系。 所谓同化,是指“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即对输入信息进行再组织,以最大限度地与个体已有认知结构相适合。而顺应则是与同化相反又相互补充的过程,是指内部图式的改变。这个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就是双重建构的过程。其具体情形是:认知结构在同化

18、客体,即改造、吸纳客体并赋予其意义的同时发展着自身,当然这不是结构自身的根本改变;为适应自身无法改造、吸纳客体而改变自身,重建新的认知结构。如记者采访前的准备,就是在重建新的认知结构,以此具备同采访对象沟通的知识条件。在皮亚杰看来,“认知就是认知结构 的永恒的构造过程。萨伽德.认知科学导论M.朱菁,译.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9:8. 三、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知识储备(三)接通媒介的转换第二节新闻敏感源于思维敏感第一,要充实接通媒介转换的基础,即扩充认识主体用于接通媒介的知识结构。它由理 论维、知识维和实践维三个要素构成,称为三维思维结构架。理论维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19、“三个代表”、科 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原理,能较熟练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世界,并以此来指导新闻工作的实践。知识维实践维致力于智力开发,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广度,提高知识积累的效率,除掌握专业知识外,还应有范围较广的综合知识储备,特别是对当代各种新兴的学科知识能有所了解和涉猎。新闻作品评析者要通过自己的新闻报道实践来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 的透视力、观察力、联想力、判断力、适应力等。三、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知识储备(三)接通媒介的转换第二节新闻敏感源于思维敏感第二,要善用积累信息,主动转换,发掘有深度的新闻。新闻名

20、篇桌上的表就是这样创作的。据作者介绍,当时值得写的东西太多了,他有的材料足够写万把字的通讯。但当时正值中国人民 解放军总部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之时,不久,作者所在营党委也作出了“光荣 地进城,干净地出城”的决定。正是这些精神,使作者决定只用500多字写完一块怀表的故事。第三,要善于应急转换,比如面对突发新闻时。突发新闻往往有意外和偶然的特征,我 们应该应急转换接通媒介,充分挖掘意外或偶然背后的内涵。第四,要善于换位思考。1991年年底,经济日报报道鞍山市政府办公厅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行“马上就办”制度。有读者表示怀疑,更有读者在报纸上批字:“我不信,吹牛吧?”并把报纸寄回报社。报社一位

21、年轻编辑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请这位读者同记者一起去暗访。不暴露真实身份,而以办事者的身份去实地体验“马上就办”是虚是实。最后的报道从内容 到形式都十分惹眼一秘访“马上就办”。一、新闻敏感的作用及意义第三节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养养成从新闻行业本质上分析,新闻业是一项社会性极强的信息产业行业,新闻报道是以音像、文字形式通过新闻媒体传送到受众之中的,新闻敏感性来源于新闻媒体的使用价值和受众对新闻认可的共同新闻价值取向,可以通过社会新闻实践活动实现培育和开发。二、新闻敏感性的修养和提升方法作为新闻人尤其是新闻作品评析者,要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高修养,培育新闻敏感性,提升和开发利用新闻敏感性,特别是注意新

22、闻价值的重要性因素,把好导向意识关。案例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披露7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出行不封路原载长江日报2012年12月6日(/2012/12/06/ARTI1354761179819849.shtml)二、新闻敏感性的修养和提升方法第三节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养养成上面这条消息荣获第2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能获此殊荣,是因为记者新闻嗅觉灵敏,发现能力非凡。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西方称之为“新闻鼻”“新闻眼”。如何提升敏感度?第一,要有社会责任意识。范敬宜以新闻工作者 的社会责任为题,将记者的社会责任具体总结为三条:导之有责、导之有方和导之有术。即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23、;遵循正确的方针、方法,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讲究宣传艺术。第二,要有异乎寻常的好奇心和判断力。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睛观察 世界,他把每件事情都看作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 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第三,会找新闻由头。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办法之一是从最近的变化中找出新闻由头,引出报道。第四,加强自身修养。这是增加新闻敏感的基础。优秀的政治品质是新闻记者的第一修养。执着的探索意识是新闻记者品格形成的必备要素,也是记者的基本功一新闻发现力的重要驱动力。三、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质 (一)增强

24、政治敏感没有政治敏感就谈不上新闻敏感。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敏感就是政治敏感在新闻工作上的反映。增强政治敏感的有效途径是密切结合实践,认真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经常性的学习,使自己具有政治头脑、政策头脑和哲学头脑。这样在采写中才能从大局去观察、分析问题,才能发现新闻,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做鼠目寸光、庸庸碌碌的写稿匠。 (二)善于对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要做到三个“熟知”:一是围绕中心工作,熟知自己评析新闻报道范围内的各种情况;二是熟知群众的生活、思想和需求。三是熟知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的经济建设中,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有认识上的、体制上的、作风上的、领导上的问题等。了解的问题越多,对新闻的敏感性就越强,评析工作就越到位。要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广泛而丰富的知识是增强新闻敏感、搞好新闻作品评析工作的 重要条件;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第三节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养养成三、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新闻作品评析者的素质 (三)提高新闻素养还需要锻炼基本功案例:两角钱的尴尬 安徽日报2006年2月19日/o/2006-02-19/071082436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