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综合检测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第1页
高中语文综合检测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第2页
高中语文综合检测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第3页
高中语文综合检测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第4页
高中语文综合检测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综合检测题( 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孔林,地面上的家谱孔林就像地面上的孔氏家族谱系,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林内分布着历代“衍圣公”以及可以入孔氏宗谱的后裔子孙墓葬群。因年代久远,孔门第四十二代以前,除孔子祖孙三代墓世代祭祀不绝,仍保持着完整的墓碑、祠坛和神道石以外,只有第四代的墓有确切位置,其余已不可考。不过,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而自从第五十五代开始,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尤其是元、明、清三代,保存基本完好。作为伟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

2、、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张通过 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社会风气的好坏,取决于孝道是否得到施行,爱心的培养应当从“孝亲”开始,所以孔子说“立爱自亲始”。人只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 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养, 推己及人, 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孝”是爱心形成的基础,“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孔子认为,只要是“人”,就应

3、当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 什么是“孝”, 孔子曾经做过不少解答。 例如, 他说孝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哪一位父亲都希望儿女走正途,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的话说这叫“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制。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孝”为中心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精神文明”的成果。西周初年,鲁国的第一代国君伯禽来到鲁国,积极推行周

4、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孔氏家族没有因为王朝的更迭而有大的起伏,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喻示着孔子学说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兵连祸结的时候人们盼望和 平与和谐,礼崩乐坏的时候人们期待仁政与德治。在历史上,不论哪朝哪代,不论哪个 民族,前来祭祀孔子的人络绎不绝。络绎不绝的扫墓队伍,简洁而寓意悠远的仪式,无声的静默哀思,古木森森的背景,生动地传达着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信息。( 摘自文明 2011 年第 5 期,有改动)孔林里能使“后人安葬前辈, 昭穆不乱, 井然有序”, 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3分)A.因为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

5、按时代分布着;而孔门前四代和第五十五代以后的墓 群,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保存基本完好。B.孔子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孔子主张通过祭祀的仪式教育人们要追念先祖功德,希望通过这些礼仪教化人心,使“民德归厚”。C.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主张“葬之以礼” “祭之 以礼”,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D.子孙能以礼葬、祭先辈,才可能去“爱人”,才可能亲人之亲、老人之老,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解析 A项,这是现象,B、C、D三项都是作者分析的孔子对丧葬、祭祀有明确主张和深意,这都是原因所在。答案 A下列各项中, 不能直接说明“孝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

6、根基”这句话的含意的一项是()(3 分 )A.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有仁德就会“孝敬父母”;人之为人,“孝” 是一个基本标志。 一个基本标志。B.有孝心的人能够做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走正途,几 年内不改其志。C.孔子所说“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都是孝礼制下的代代相续。D.伯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 “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解析 B 项,这是解释什么叫“孝” ,没有涉及到它的伦理、文化根基价值。 A 项,由“孝”到有仁德,到人的为人,已涉及到与伦理的这种联系;C项,关键在于能准确解读 “都是这样一代一代”

7、中的 “这样”, “这样”呼应本段开头的 “孝” , 应指 “孝的礼制” ; D 项,是“亲亲”与“文化品格”联系的判断,明显正确。答案 B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除孔门第四十三代至第五十四代的墓没有确切位置,不可考证外;其余,则是墓葬归属座座分明,有些还保存基本完好。B. 一个人是否做到了 “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无违”即不违背礼制,也是做到“孝”的一个重要表现。C.井然有序、“万古长春”的孔林,这部地面上的家谱,也因为孔氏家族一直没有 大的起伏,而使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D.在历史上,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孔林,以简洁而意义悠远的仪式祭祀孔子,

8、主要 为了表达对和平与和谐的盼望、对仁政与德治的期待。解析 B项是原文意思的变换说法,语意没有变化,故正确。A项,第五代之后、四十二代以前的墓也都没有确切位置,已不可考,此选项的时间跨度错了;C项,因果关系错乱:因为孔氏家族一直没有大的起伏,所以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春”;因为孔林井然有序、“万古长春”,所以才可喻示孔子学说有超越特定时代的价值;另外,“使”也改变了原意。D项,“兵连祸结”时、“礼崩乐坏”时人们祭祀孔子的 目的,只是不完全列举,不代表一般或全部。答案 B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题。南宫生传高启南宫生,吴人,伟躯干,博涉书传

9、。少任侠,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家素厚藏,生用周 养宾客,及与少年饮博遨戏,尽丧其赞。逮壮,见天下乱,思自树功业,乃谢 酒徒,去学兵,得风后握奇 阵法。将北走中原,从豪杰计事。会道梗, 周流无所合。遂溯大江,游金陵,入金华、会稽诸山,搜览瑰怪;渡浙江,泛具区 而 归。家居以气节闻,衣冠慕之,争往迎候,门止车日数十辆。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 与相接。有二将军,恃武横甚,数殴辱士类,号虎冠。其一尝召生饮。或曰:“彼酗 ,不可 近也!”生笑曰:“使酒人恶能勇?吾将柔之矣! ”即命驾往。坐上座,为语古贤将事。 其人竦听,居樽下拜,起为寿,至罢会,无失仪。其一尝遇生客次,顾生不下己,目憎生而起

10、。他日见生独骑出,从健儿带刀策马踵 后生,若将肆暴者。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知生非懦儒,遂引去,不敢突冒呵 避。明旦,介客诣生谢,请结欢。生能以气服人类如此。性抗直多辩,好箴切友过。有 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与人论议,靳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时藩府数用师,生私策其隽蹶,多中。有言生于府,欲致生幕下,不能得;将中生 法,生以智免。家虽贫,然喜事故在,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四方游士至吴者, 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延誉上下。所知有丧疾不能葬疗者,以告生,辄令削牍疏所乏,为请诸公间营具之,终饮其德不言。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久之,稍厌事,阖门寡将迎。辟一室,

11、度历代法书,周彝、汉砚、唐雷氏琴,日游其间以自娱。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自 阿,希复执笔。歆慕静退,时赋 诗见志,怡然处约,若将终身。生姓宋,名克,家南宫里,故自号云。【注】 周:通“蜩”,救济。风后:相传为黄帝相。握奇:握奇经,古代的兵书。周流:周行各地。具区:太湖的古名。度 (gu i ):收藏。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与少年饮博遨戏,尽丧其赞赞:通“资”,财货,这里指家财。B.乃谢酒徒,去学兵谢:谢绝,不接纳。C.彼酗,不可近也酗:凶狠,残忍。D.从健儿带刀策马踵 后生踵:尾随,跟随。解析酗:喝酒后撒酒疯。答案 C.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直

12、接表现南宫生“任侠”或“好客”性格的一组是()(3分)喜击剑走马,尤善弹,指飞鸟下之衣冠慕之,争往迎候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生故缓辔,当中道进,不少避与人论议,靳必胜,然援事析理,众终莫能折或馈酒肉,立召客与饮啖相乐A.B . C . D .解析 表现别人对他的仰慕,非直接表现;突出他的才气。答案 B.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宫生是位奇男子,身材高大,饱读文章,任侠好客,性格直率,也通古玩书画。他生于乱世,有心建功立业,却怀才不遇,落得晚年以书画、古玩、诗文自娱。B.南宫生豪侠仗义,胆识过人。当时有两个武官均蛮横,欺负读书人。南宫生听说 后,气愤难

13、平。在酒席上和路上教训了这两个恶人,为读书人出了一口气。C.南宫生在军事方面很有造诣,因他多次准确料定藩府胜败情况,藩府知道情况后,想将南宫生招募到手下, 但南宫生却不答应。 藩府想陷害他,南宫生设法免 除了祸患。D 作者在文章结尾时推崇南宫生由进取变为退隐, 这是旧时代一部分士大夫的思想,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解析南宫生并没有教训这两个恶人。答案B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生亦善交,无贵贱皆倾身与相接。 (3 分 )译文:有忤己,则面数之,无留怨。 (3 分 )译文:故人皆多生,谓似楼君卿、原巨先,而贤过之。 (4 分 )译文:答案 (1) 南宫生也

14、喜爱跟人结交,无论贵贱,都全力跟他们交往。朋友中有抵触自己的,就当面指出他的过错,一点也不记仇。所以人们都称赞他,说他像任侠好客的楼君卿、原巨先,甚至认为他的贤德超过了他们两人。【参考译文】南宫生, 是苏州人。 身材高大, 读书很多。 年轻时喜爱侠义的行为, 爱好击剑和骑马,尤其长于用弹弓,手指飞鸟就能击落它。家中向来财物多,南宫生就用家中的财物供养宾客,并且和少年们一起喝酒赌钱,花尽了家中的资产。到了壮年,见天下大乱,就想着要建功立业,于是离开酒肉朋友们,去学习兵法,学得了风后握奇布阵打仗的方法。准备往北到中原去,跟随豪杰们图谋大的事业,正赶上道路不通,各处走走都不如意,就沿着长江往上走,到

15、了南京,又到了金华县和会稽山,寻访游览了一些景象瑰丽怪异的地方,渡过钱塘江,游历太湖后归来。南宫生在家乡一向以有气节而出名,士大夫们都仰慕他,争着到他家请他或问候他,他家门前停放( 来宾 ) 的车一天有几十辆。南宫生也喜爱跟人结交,无论贵贱,都全力跟他们交往。有两个武官靠着有武力,很蛮横,多次殴打侮辱读书人, ( 人们 ) 称说 ( 他们 ) 是戴着帽子的老虎。其中一个人曾经请南宫生喝酒,有人说:“那个人酒醉后会行凶伤人,不能跟他接近。”南宫生笑着说:“依仗酒醉撒酒疯的人怎么会勇悍?我将要制服他。”即命令仆人套车前往,酒席上南宫生坐在上座,给( 那个军将 ) 讲说古代好将帅的故事。那个人非常恭

16、敬地听着,还在下面行礼敬酒,一直到宴会结束,也没有失礼的地方。另外一个人曾经在别人家作客时遇到南宫生,看到南宫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怒目而视南宫生并离开了。某一天看见南宫生一个人骑着马出去,就带了一些打手,拿着刀策马跟在南宫生的后面,好像就要动手打人。南宫生故意放慢缰绳在路中央走,一点 也不躲避。 那个人知道南宫生不是软弱的人, 就带着人走了, 不敢冲撞冒犯叫他避开道。第二天早上那个人还由朋友引见到南宫生那里赔礼,请求交好。南宫生能以气节服人大多像这样。南宫生性格刚直,善于谈论,喜爱规劝朋友的过错。朋友中有抵触自己的,就当面指出他的过错,一点也不记仇。跟人谈论,总是求胜,能引证事实,分析道理,

17、众人没有能驳倒他的。当时藩府多次用兵打仗,南宫生私下推断藩府的胜败大多能猜中。有人到藩府说南宫生 ( 如何推断军事胜败) , ( 张士诚 ) 想招致南宫生到藩府作幕客,没有办成;就设计让南宫生受到法律制裁,南宫生靠巧妙的主意没有受到危害。家里虽然因为受人陷害的事穷了,但喜爱跟人结交仍然那样,有时赠送酒肉 ( 给朋友 ) ,站着召朋友一起喝酒吃肉以娱乐。四方到苏州游玩的士人,南宫生了解到他们是有贤德的,一定要殷勤恳切地和他们交往,在各种场合宣扬他们的美德。相识的人家中死了人或生了病没有钱财以供安葬或治病的,告诉南宫生,他就让人用纸写清缺少什么,替他们到公众之中去筹画办理,最后做了好事也不说。所以

18、人们称赞他,说他像任侠好客的楼君卿、原巨先,甚至贤德超过了他们两人。很长时间以后,渐渐地不愿意到外面活动了,就关闭家门少接待宾客。清扫出一间屋子,收藏名书法家写的可以效法的字,周朝的铜器、汉代的笔砚和唐代的雷氏琴,天天在那里自娱自乐。他一向工于草书和隶书,近于钟繇、王羲之的造诣,但苦于索求的人太多,就隐藏不露,很少再拿笔写字。他羡慕安静退隐 ( 的生活 ) ,常常作诗来表示自己的心意,安乐地过着朴素谦退的生活,像是要这样度过一生。南宫生姓宋,名克,家在南宫里,所以自己给自己取号为“南宫里”。( 二 )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题。鹧鸪天 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 ,只将

19、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缈,栌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注】 乾道元年(1165 年)夏,陆游调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通判;二年春,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这首词就是这一年归家不久后写下的。“青门学种瓜”指学汉初的邵平那样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上片中“双双新燕飞春岸, 片片轻鸥落晚沙”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这两句的艺术特色。 (5 分 )答: 解析描述面画时要言简意赅,根据燕子、鸥鸟的情态来描述。分析特色时主要从修辞手法、情景关系的角度来阐述。答案描绘了一幅新燕、沙鸥翩翩飞舞在水边的

20、优美风景画。 “双双新燕”、“片片轻鸥”用笔清新,对偶自然;以景移情,不留痕迹;为全词营造了清幽的氛围,为下片词人自在、快乐地置身其间饮酒歌唱作了较好的铺垫。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6 分 )答: 解析 从“只将渔钓送年华”“笑指船儿此是家”等句可知此词塑造的是一名钓者;从“酒如清露鲊如花”等句可知这名钓者非常享受此时的生活; 再结合词下的“注”可知这名钓者享受清闲的隐居生活包含了太多的无奈。答案 表面上是塑造了一位乐于清闲的渔钓生活的隐者形象,但实际上,隐身渔钓,只是作者在无可奈何之下的一种自我排遣而已。 这从“送年华”可以看出作者的感喟之情。“笑指”二字也透

21、露出词人内心的矛盾,这种“笑”是伤心勉强的笑。( 三 ) 名句名篇默写 (6 分 )10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TOC o 1-5 h z ,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 。( 柳永雨霖铃 ) ,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 帘卷西风, 。 ( 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 (1) 多情自古伤离别 晓风残月 (2) 羽扇纶巾 早生华发(3) 莫道不销魂比黄花瘦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题。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林天宏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

22、人物,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只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 正值一战后, 欧洲经济萧条, 货币贬值。 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

23、。 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 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他,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刘半农爱好音乐, 他曾与赵元任合作, 由刘做词, 赵谱曲, 创作出上世纪30 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 。一日,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举。刘半农便当场作了首打油诗,自我解嘲道:“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

24、何再想他?”于是,时人评品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江苏人,送其一字“浅”。“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 席间对诗, 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 他无法忍受, 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 , 直斥考试院院长只念佛不做事。 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火, 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 3 天。刘半农之“浅”,还在于其所学颇杂。他曾自言:“学问即爱好,爱好即学问。”其专业是

25、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作为诗人,他著有瓦釜集和扬鞭集 ;作为散文家,著有半农杂文 ;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花女 、 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 ;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搜集民谣,编撰中国俗曲总目稿 ; 他甚至还是摄影家, 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光社”, 并写有专著 半农谈影 ,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其时,身为北大著名教授,前去采访一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处之泰然。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

26、为奇谈。有后人评论:“五四那一辈,认真者往往认真过分,只认死理;潇洒者又往往难有所成。像刘半农这样的人物,实在教人无比怀念。”1934年 6 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赴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听者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考察途中,刘半农被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耽误了治疗,于当年7 月中旬离世。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最为贴切。多年来,赵刘二人一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十载唱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人,教我如何不

27、想他。”1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胡适与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他们在对敌斗争中都比较讲究韬略,但两人所采用的韬略却各不相同。B.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因而写出了教我如何不想她这样风行一时的流行歌词。C.文章标题中“教我如何不想他”既是全文的线索,又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也表达了后人及友人对刘半农先生的怀念之情。D.时人评论刘半农时,送其一 “浅”字,一是因为他“胸无城府,浅如清溪”;二是因为他所学颇杂,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入的研究。E,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刘半农生前挚友赵元任写得最为贴切,挽联的字里行间饱含了他对刘半农的深切怀念之情。解析 B

28、 项,刘半农的性格特点和他写出的歌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 项, “对所学知识缺乏深入的研究”说法不当,从文中看,他虽所学颇杂,但却研究颇深,成就颇大。答案 BD12 文章第一段叙述了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等人的看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6 分 )答: 解析阐述文章第一段作用时要从文章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答案运用了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刘半农没有韬略、 胸无城府、 直来直去的性格特点。同时为下文具体表现他的性格和为人作铺垫。13 结合文中的主要事例,归纳概括刘半农的形象特点。 (6 分 )答: 解析文章写了刘半农的不少事例,通过这些事例来概括他的性格特征。

29、答案他在巴黎留学时指挥众人作乞讨状照相、征求方言时挨骂等事例表现出他诙谐幽默、 不拘小节等特点。 他嘲讽为他送别之日的交友、 嘲讽考试院长等事例表现出他不通世故、 胸无城府等特点。 他采访名妓赛金花、 调查民俗等事例表现出他治学既认真又不乏灵活等特点。时人认为刘半农为人、治学都“浅”,你同意不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答: 解析 从刘半农为人正直却不善于与人相处, 爱好广泛所学颇杂的角度进行探究, 既要结合文本内容又要联系现实实际。答案同意。从为人处世来说,做人当然贵在正直、诚实,但还需要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善于与别人处好关系,否则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如在

30、为他送别的宴会上, 他讽刺文友不合适。 从治学上说, 爱好广泛是一件好事, 但不可过杂, 因为这样往往很难出成果。如果他的爱好不是如此广泛,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绩。第n卷(表达题共80分)四、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 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领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

31、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解析 A.“高屋建领”指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气势。用在句中形容气势大, 正确。 B. “繁文缛节”指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 也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 句中用来形容语言不当。 C. “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 成群地跑过去, 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 , 含贬义。 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当。 D. “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 差点儿就要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用 在句中形容广播声、叫卖声、哭泣声不当。答案 A 下列各句中, 没有

32、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解析 B.搭配不当。“创造”和“人性化服务”搭配不当,应改为“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提供快乐的人性化服务”。“以人为本”后加“的宗旨”。C.成分赘余。去掉

33、“在”和“中”。 D. 句式杂糅。 后半句应改为“使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答案 A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 。 。当社会上流传着一片暴露个人隐私的光碟时, 我感觉到被观看者内心的孤独感, 在那样的时刻,她会跟谁对话?她有可能跟谁对话?她现在在哪里?她心里的孤独是什么?这些问题在我心里旋绕了好久。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每天早上起来翻开报纸, 在所有事件的背后, 隐约感觉到有一个孤独的声音。于是我听到了各种年龄、各种角色、各个阶层处于孤独的状态下发出的声音。孤独,是我一直想谈论的主题。我开始尝试以另一种角度解读新闻,即先不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

34、,而是去找寻那一个隐约的声音。A. B .C. D .解析整个文段的思路是先提出话题“孤独,是我一直想谈论的主题”,然后由“隐约”感觉到孤独,再到“寻找”孤独。答案B 参照下列现代诗歌中的任意一首, 以“夏”或者“冬”为对象, 仿写一段文字。 ( 注意诗歌的格式以及修辞手法)(5 分 )春一夜箫声 吹红了姑娘的唇绿色不是犯人冲开了土地的牢门秋沉甸甸的枝头挂满了记忆和炊烟妹妹挎着小篮子摘走了红苹果的童话解析 仿写时要注意句式的一致, 能表达出对春或夏的喜爱, 并能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 ( 示例一 )( 仿写春 )夏一曲琴音拨动了浪的舞衣湖水恐是寂寞奏响了风荷的婆娑( 示例二 )( 仿写秋 )冬舞动的精灵演绎着梦幻和轮回大地珍藏起小秘密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