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城市总体修编_第1页
厦门市城市总体修编_第2页
厦门市城市总体修编_第3页
厦门市城市总体修编_第4页
厦门市城市总体修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厦门市规划局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4年12月1、2002年11月27日,中共厦门市委九届五次全体会议通过“厦门市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实施纲要”;2、2002年12月30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请示(厦府2002300号);3、2003年2月24日,福建省建设厅关于修编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的请示(闽建规200313号);4、2003年3月,规划部门启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5、2003年3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建规函200366号);6、2003年4月8日,

2、福建省建设厅关于转发建设部同意修编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7、2003年5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厦门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8、2003年7月12-13日,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纲要通过审查,7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反馈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审查意见的函”;9、2003年8月-2004年5月,总体规划方案内容补充、修改和深化,有重点地与同期展开的各分区规划协调;10、2004年6月11日-12日,召开总体规划阶段成果专家咨询会,6月23日,召开总体规划阶段成果部门意见征求会;11、2004年7月-11月,总体规划修改、深化、完善,形成评审

3、成果。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第一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背景一、修编动因二、修编目标三、修编依据第二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分析四、城市发展概况五、城市发展条件分析六、修编技术路线第三部分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七、城市规划区范围与规划期限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九、城市建设发展目标十、城市性质十一、城市规模十二、城市功能拓展第四部分 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十三、城市空间发展分析十四、城市空间布局十五、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十六、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布局十七、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十八、区域发展空间规划协调第五部分 城市专项系统规划十九、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二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二十一、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二十二

4、、旧城区改造规划二十三、总体城市设计二十四、岸线利用与岛屿开发规划二十五 环境保护规划第六部分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二十六、给水工程规划二十七、排水工程规划二十八、电力工程规划二十九、电信工程规划三十、燃气工程规划三十一、 环境卫生规划三十二、城市防灾规划第七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三十三、近期建设规划三十四、总体规划实施策略目录1、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2、厦门市区域发展研究3、厦门市城市规模发展预测4、工业园区发展与整合研究5、厦门港口与城市发展6、2020年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7、厦门市风景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8、厦门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研究9、厦门市道路交通规划10、厦门中心城外围地

5、区发展研究11、厦门市农村城市化研究12、厦门市总体规划实施策略研究专题研究报告第一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背景一、修编动因 目前执行的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560平方公里城市性质:我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城市发展规模: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56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54平方公里以内。95总规确立“一环数片、众星拱月”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目前执行的城市总体规划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1、城市内部行政区划发生重大调整,城市规划区范围和发展目标需作相应调整。 2、建设海湾城市优化布局的需要。 3、城市发展规模突破既有城市总体规划二

6、、规划修编目标本次规划修编在2000年国务院批准的总体规划基础上,以我国东南沿海和台海关系作为城市发展背景,以海峡经济西岸经济区为区域发展依托,以海湾城市为建设发展目标,以港口风景旅游为城市发展核心开展规划修编工作,重点包括:突显城市特质:进一步突出厦门城市港口、风景、旅游的特色,突出海湾型城市的特点,提高城市在未来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扩大规划范围:扩大城市规划区范围,对全市域进行统一规划,促进市域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预测合理规模:以2003年至2020年为规划期限,预测城市发展的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并提出厦门市域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远景发展的极限容量。优化空间布局:调整城市发展

7、空间,合理引导产业布局。通过“优化本岛、整合湾区(重点为“两湾三区”:马銮湾、杏林湾和海沧片区、杏林片区、集美片区)、拓展东部(翔安和同安地区)”,进一步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形态。强化规划控制:对影响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强制性控制要求和政策措施。引导规划实施:对城市总体规划在未来20年的实施时序作出分期预测,并对5年内的近期建设规划作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的统筹安排。 三、修编依据(略)第二部分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分析四、城市发展概况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位处漳厦平原和泉州平原的中心,北面与泉州地区南安市、安溪县为邻,西面与漳州市长泰县、龙海市相接,东临金门县,处于发源于闽西、横贯龙岩、

8、漳平、华安、长泰、龙海等地的九龙江口。 厦门市行政建制始于宋朝,称“嘉禾里”,屋泉州府同安县;1949年,成立厦门市人民政府;1980年,国务院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2003年5月国务院批复厦门市行政区划调整,厦门市下辖思明、湖里、海沧、集美、同安、翔安等六个区,市域行政面积为1565平方公里,厦门本岛面积为133.25平方公里。厦门市1991年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 增长幅度19812001年三次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厦门市经济、社会总体水平发展较快。1991年全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1.99亿元,1995年全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50.55 亿元,2002年全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9、648.33亿元。2002年户籍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589元,三次产业比例为3.4:55.8:40.8,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1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25.5亿元,财政总收入为126.31亿元。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财政总收入14922亿元;三次产业比例:2.6:58.4:39.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62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029元。经济2002年末全市登记户籍人口137.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96.3万人(按原口径非农人口为73.8万人),暂住人口77万人,全市年末常住人口为214万人。2003年

10、全市登记户籍人口14176万人,全市年末常住人口217万人。 人口 2003年城市建设用地为132.57 平方公里(含建成区内连片村镇用地7.07平方公里和已平整场地10.8平方公里)现状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14.7+7.07+10.8)KM2/(73.8万人+77万人60%)=110M2/人(暂住人口城市化水平取60%)。土地利用1995年城市建设用地为58.1平方公里(不含时为同安县10平方公里),1995年至2003年城市建设用地实际扩张65平方公里,速度约为每年8.6平方公里。土地开发扩张速度与周边城市比较,属较快水平。 土地开发城市化水平现状城市化水平综合测算为68%,总体属较高水

11、平,但城市化发展极不平衡,岛内外水平差异较大,以2001年常住非农人口与常住人口计,本岛城市化水平为92.6%,岛外地区城市化水平仅为24% (同安地区更低为14.4%),而本岛(含鼓浪屿)用地只占全市的8.6%,同安地区面积占全市域65%,说明厦门城市具有快速发展的需要和可能。 以户籍农业、非农人口测算:城市化水平1:73.8万人/137.2万人=53%以实际居住人口测算(暂住人口城市化水平取80%):城市化水平2:(73.8万人+77万人80%)/(137.2万人+77万人)=63%以2002年福建省城镇人口统计标准测算(暂住人口城市化水平取80%):城市化水平3:(96.3万人+77万人

12、80%)/(137.2万人+77万人)=73% 第一层次:国家层面对厦门城市发展的定位为,厦门市是我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厦门在中国大陆沿海城市群中,处在位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的闽东南城市群,同时在对台关系中处于海峡西岸城市群,是中国大陆沿海城市群与台湾海峡两岸城市群的过渡节点和桥头堡,具有特殊区位优势和发展意义。 对台的特殊意义五、城市发展条件分析(一)区位条件(略) (二)资源条件(略)(三)生态环境(略)(四)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分析 第二层次:大区域(相当省域)层面为经济发展意义。即发挥以厦门港为辐射的闽西南山海经济协作关系,寻求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厦门(港口)腹地辐射

13、范围为闽西南五市:厦门、漳州、泉州、三明、龙岩,同时依托腹地交通支撑进一步辐射闽北、赣东南、粤东等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龙头第三层次:小区域(相当市域)层面的地区协同发展和空间对接关系。即在厦、漳、泉、金(门)城市群中实现以厦门为中心的城市发展功能互补与空间拓展对接,总体形成区域协调和平衡下,各城市和地区凸显和发挥核心竞争力的有序、持续发展。 闽南金三角地区的后花园厦门在区域发展中的优势可概括为港口资源、区位条件(空运和海运)、对台关系和自然环境。但是,厦门在区域发展中也存在劣势和不足。一,由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具有强大的发展吸引力和辐射力,使得福建省沿海城市群(包括闽南

14、金三角城市)的发展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而失去快速发展的竞争优势;二,南北两大区域的发展使厦门的对台优势日渐消失;三,由于厦门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均较小,同时面临沿海同类城市(如宁波、珠海)和周遍城市(如泉州)的竞争压力。区域发展中存在的劣势2004年,位列第19(五)95总体规划实施检讨 规划实施效果综合评价近五年来,城市总体规划对厦门市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与促进作用,但存在问题:城市各功能区发展较不平衡,厦门岛内与岛外各城区发展存在较大差异。 城市各级公共中心体系没有形成,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城市快速扩张导致大型公共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的配套建设相对滞后和布局不合理。城市

15、分期发展的主导空间方向不明确,中心城用地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城市土地利用绩效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行政上的多头管理,且各区规模较小,形成产业上的无序、布局上的分散,造成基础设施效率低下,投资上的浪费和招商上的盲目竞争,增加环保压力。同时导致土地闲置比率较大,单位土地面积利用率较低。岛外村镇工业粗放型发展,生活服务配套不能及时跟上,镇区规模普遍过小,三产落后,面貌较差旧城保护与更新、环境改善问题;“城中村”改造。(六)厦门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发挥优势不足对台区位优势发挥不足,面对其它大区域 的发展竞争,优势正在溜失;包括产业布 局和厦门湾港口群整合开发等在内的区域 协同发展不够。2、发展不够平

16、衡城市整体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的空间分 布不平衡,包括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 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和城市形象在内的 城市建设发展,岛内外差距较大,同时岛 外发展相对分散并存在重复建设。3、特质有待凸显作为港口风景旅游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低 于第二产业,以工业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 仍是一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作为腹地较 小的中心城市,作为城市未发展的核心竞 争要素,港口风景旅游的城市性质有待进 一步凸显。技术综合并行层面指导层面支撑层面省城城镇体系规划 厦漳泉城市联盟研究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各分区规划整合与优化研究公共设施专项规划旅游发展概念规划 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规划 历

17、史风貌建筑保护规划 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岛外市政专项规划 绿地系统专项规划 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规划总体规划技术综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生态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 农业空间发展规划 综合和协调的总体规划 六、修编技术路线 现状调查阶段纲要编制阶段专业规划阶段1、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配置是由自上而下导向和由自下而上需求的互动而形成的;2、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配置覆盖全市域(即本次规划修编的规划区范围),对城市建设用地以外的城乡空间及区域协调加以统筹规划;3、引导城乡空间发展的时序,落实城乡空间发展的近期建设目标,并对城乡空间发展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措施。技术目标技术特点

18、实现厦门市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下的城乡空间优化配置和合理、高效利用。 城市空间覆盖、延伸第三部分 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七、城市规划区范围与规划期限 1、城市规划区全市陆域1565平方公里和相关海域内岛屿。(1)城市内部行政区划调整后,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2)市腹地空间狭小的缘故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 (3)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打破城市界线,实行区域结盟联动、协调发展的要求2、规划年限2004年2020年3、时段划分近期2004年2010年;远期2011年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按照“优化岛内、拓展海湾、扩充腹地、城乡互动”的开发原则,把形态开发、功能开发和生态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19、,加快推进海湾型城市生态建设,加快推进两大基地、四个中心建设,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海湾型城市框架,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具体建设发展目标可分解为: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关系协调,并具有弹性调节的可能建立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建立便捷的城市外部和内部交通系统城市人居环境水平不断提高并注意城市历史与文化特色的维护与发展建成城乡协调发展的闽南亚热带生态型城市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到规划期末,厦门市全面实现现代化和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建成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

20、大城市,建成我国东南沿海及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九、城市建设发展目标 十、城市性质 我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2000年经国务院正式批复的总体规划明确厦门城市性质为我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在过去的几年里,厦门港口、风景、旅游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的发展。在港口方面,厦门港干线港地位得到加强。全港现有泊位76个,其中万吨以上泊位17个。全球20大船公司均在厦门设点,带来大量干线班轮停靠,厦门港已挺进亚太干线港之列。2002年新开辟航线14条,全港年底累计共开辟航线55条,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734.51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75

21、.44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在国内排名第七位,在国际百强港口排名前移,居前40强。在风景旅游方面,除完善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外,积极开发本岛东南滨海风景旅游资源,包括建成环岛路,开辟滨海旅游景点。同时还大力开发岛外旅游资源和海岛资源,开辟天竺山、莲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北辰山郊野公园等,开展海岛保护与开发规划工作。旅游人数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均呈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在确立中心城市地位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同其他周遍城市比较,厦门正逐步体现出区域作用和影响的优势。而随着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厦门将在作为中心城市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综上,过去几年

22、厦门在原来性质定位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且通过分析可得,厦门还将在既有的条件下继续发展。因此,本次总体规划修编认为,对厦门城市的性质定位仍将保持为:人口预测就业规模法:按经济的线形增长预测,要达到2020年相应的经济发展目标(GDP3600亿),结合国际城市经济与就业的经验关系,在5055%就业率标准下,厦门市需要330-360万人支撑经济发展。趋势外推法:由趋势外推法计算得出,到2010年城市总人口为267万人,城市人口为210万人;到2020年城市总人口为330万人,城市人口为290万人(特殊机械增长20万)。用人口增长法算出的人口规模小于用就业规模法算出的人口规模,说明人口增长法对

23、暂住人口的预测偏小,仍未达到经济发展目标所要求的人口规模。 人口容量法:水资源是决定厦门城市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综合现状及新增供水工程,未来厦门水资源可供新发展人口规模约为138万人172万人,加上现状综合城市人口规模135万人,水资源可供城市人口发展的总体规模为273万人307万人。此外,考虑到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同时,市域耕地及其相应用水量将下降,尚有一定富余的发展余地,水资源人口容量宜以330万人为限。以上分析同时表明,未来在没有寻求到新水源的情况下,仅利用现有和可资建设的水源工程,水资源容量将成为厦门城市经济发展和所需人口支撑规模的明显制约。 十一、城市规模用地标准近期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

24、准110m2 /人 远期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20m2 /人 城市规模 2010年,厦门市总人口规模为270万人,城市人口规模为21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75%80%;2020年,厦门市总人口规模为330万人,城市人口规模为290万人(含高校在校学生20万人)城市化水平为85%90%;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30 km2 以内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50 km2 以内本岛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0 km2以内本岛城市人口规模为100万人左右以城市性质为依托,城市功能拓展主要体现为“两大基地,四大中心”,即在未来10-20年间把厦门建设成为高新技术生产研发基地对台交流合作基地航运

25、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文化教育中心形成具有强大竞争能力、服务能力和集聚扩散能力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十二、城市功能拓展功能和产业拓展主要围绕城市港口和风景旅游展开第四部分 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十三、城市空间发展分析 用地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因子包括高程、坡度、地质(包括地基承载力、地质烈度、地下水位状况)、生态空间保护要求、城市用地现状。其中地质灾害分布是城市建设用地条件评价的重要因素。(一)用地适宜性评价 对厦门市域用地建设条件分析评价可得,适宜建设用地为640平方公里,基本可建用地为145平方公里,不宜建设用地为780平方公里(不含海域)。根据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合理环境容量预测,厦门城市建设

26、用地到规划期末的发展规模为350平方公里,说明到规划期末,可建设用地是满足人口规模发展需求的。 (二)城市空间拓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1、城市空间发展不平衡。2、城市空间拓展时序不合理。3、城市空间政策和公共投资缺乏有效整合,并有明显的分散化迹象。(三)影响厦门城市空间发展的要素分析 1、资源环境制约 2、城市性质制约 (四)城市空间发展方针 “优化本岛、拓展岛外、两翼并举、各有侧重、集约高效、持续发展” 1、优化本岛的存量建设用地,为本岛城区的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2、选择岛外东西两翼为今后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方向,根据两翼的发展现状和实际条件,采取“同时发展、各有侧重”的方式,从空间上真正实现从海

27、岛型向海湾型的发展,选择拓展东西两翼有利于发挥厦门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3、海沧、杏林和集美以用地功能完善和整合为主。4、积极引导同安的集中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应积极推进岛外新市镇的规模化扩展,撤并一般小集镇,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及非农人口向新市镇集中。5、翔安设区,空间客观需得到拓展,但由于基础条件原因,初期可适当发展,重点发展应放在规划的中远期乃至远景。厦门城市空间拓展门槛主要包括本岛通向大陆地区的跨海通道门槛和大陆地区厦门市域内集合国道同三线(高速公路)、国道324线和福厦、鹰厦铁路以及输水管道在内的市政走廊门槛。目前厦门本岛发展日趋成熟饱和,未来城市发展空间主要向海湾地区和内陆腹地

28、拓展。由于本岛向大陆的北通道(厦门大桥)和西通道(海沧大桥)业已形成,因此,介于两个门槛之间沿西海域的海湾地区为空间拓展的首先区域,包括马銮湾、杏林湾和集美北部等区域,可于近期发展建设。上述地区跨市政走廊向西北延伸的地区,包括后溪、灌口及东孚地区为空间拓展的可选区域,可于规划期限的中期发展建设。东部翔安地区为适应本岛产业转移和近期产业发展重要,可选择以马巷为依托进行近期适当发展。在规划期限中期即2008年前后,随着本岛向东跨海隧道建成后,可选择以刘五店、新店为依托的东部地区重点发展。同安区依托同集路交通优势,近期向南集中发展西柯潘涂片区,莲花、五显地区,由于涉及水源保护、农业生态保护和风景名胜

29、保护并属跨域市政走廊门槛,规划期限内应作为不可开发区域加以严格控制。(五)城市空间发展门槛和时序 结合城市空间自然形态和城市行政空间分布,未来厦门城市空间为:“一心两环、一主四辅(八片)”组团式结构一心:厦门本岛 两环:环西海域发展区(以围绕杏林湾、马銮湾和东屿湾为主)环东海域发展区(以围绕同安湾、东坑湾为主)一主(城):本岛(含鼓浪屿)四辅(城):海沧辅城、集美辅城、同安辅城、翔安辅城八片(组团):海沧辅城的海沧、马銮组团;集美辅城的杏林、集美组团;同安辅城的大同、西柯组团;翔安辅城的马巷、新店组团。十四、城市空间布局 (一)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同安湾杏林湾马銮湾天马山东坑湾蔡尖尾山防护绿廊其

30、中,主城与辅城由海域分隔;辅城之间由海湾、自然山体分隔;辅城的组团之间也由海湾、自然山体或防护绿廊分隔,总体形成城市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融合的规划布局结构。结构的完整并不意味着发展的均等。在规划期限内,结构组成中各个部分的发展是有主次和轻重之分的。(二)城市中心等级结构 组团式城市中心分布呈现为“一主两副三次”等级结构本岛城市主中心,作为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城市副中心,具有承担城市中心功能作用,分别为马銮城市副中心,岛外西部地区中心,同时起辐射漳州、长泰方向作用翔安城市副中心,岛外东部地区中心,同时起辐射泉州、南安方向作用局部性城市次中心海沧城市次中心杏林湾城市次中心同安大同城市次中心1

31、、本岛城市主中心全市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会议展览中心、文化中心;2、东部翔安城市副中心地区性商贸中心、全市体育中心、地区性文化中心、对台文化、贸易交流基地;3、西部马銮湾城市副中心职能:地区性商贸中心、文化中心、水上运动中心;4、同安大同城市次中心职能:综合性分区配套服务中心;5、海沧城市次中心职能:综合性分区配套服务中心6、杏林湾城市次中心职能:综合性分区配套服务中心(三)城市中心职能定位 各个职能中心在空间布局上不一定是集合在一起的,可能是相对集中但各自独立分布在城市的各个片区或辅城中的,起带动城市开发作用。 本次规划将城市行政中心仍保留在本岛,主要基于本岛位处全市域的中心位置,同时岛外的

32、发展为两翼推进,行政中心在本岛可较好地起到服务的作用。但对于未来厦门市可能扩大行政区界(不论向漳州方向或泉州方向)来说,行政中心外迁则属必然,因此规划在马銮城市副中心和翔安城市副中心均有预留充足的公共设施用地,以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厦门本岛总体发展策略为“优化” 逐步完成第二产业空间的置换和优化,沿象屿保税区和航空港建设物流中心;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疏解本岛人口,有效降低人口容量和密度,进一步提升本岛城市环境品质; 加强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积极合理开发和拓展城市风景旅游功能; 积极保护城市风貌特色,谨慎、有机更新城市旧区; 完善大型文体公共设施建设,强化中心城市职能。十五、城市空

33、间发展策略 (一)城市空间发展导向 沿西海域湾区总体发展策略为“整合” 以新的行政区划为空间单元,加强既有规模相对较小组团功能和空间的重组整合,成为对应本岛主城的辅城,重点加强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和综合交通组织; 依托集美学村传统优势,沿杏林湾建设文教区,体现文化之城; 结合西海域整治,加快建设马銮新城,重点发展高科技研发制造综合体和滨水生态游乐休闲功能,依托交通和区位优势发展成为具有区域辐射作用的城市副中心; 集中建设形成新阳东孚、杏林灌口两大工业园区; 加强海沧港区、海沧南部工业区和港口物流园区建设。 同安和翔安东部地区总体发展策略为“拓展” 翔安区为未来厦门城市发展的新辅城,是较其它辅城最具

34、发展潜力的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为综合性港口物流园区、面向区域的商贸服务中心和对台商贸文化交流基地; 基础先行,全面推进和加快包括东通道在内的东部地区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完善同安城区建设,产业发展重点为同集地区轻工食品工业园和同安西部高科技园区; 协调城市建设和环同安湾地区(海域和陆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城乡统筹发展,努力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速度和质量); 注意发展时序与城市经营策略。 (二)片区规模和主导功能 本岛(含鼓浪屿):用地规模1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100万人本岛:政治、商务金融、风景旅游、港口物流鼓浪屿:风景旅游、文化海沧辅城:用地规模90平方公里,人口60万人海沧片区

35、:港口物流、工业马銮片区:高科技、风景旅游集美辅城:用地规模6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0万人,学生20万人杏林片区:工业集美片区:文化教育、风景旅游同安辅城:用地规模6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45万人大同片区:工业、风景旅游西柯片区:工业、风景旅游翔安辅城:用地规模4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25万人马巷片区:商贸、工业新店片区:港口物流、风景旅游十六、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城乡用地关系土地利用时序面积(万亩)比例(%)2004年基本农田总量37.28100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占用量3.7810.0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占用量1.664.4远景发展用地占用量4.5312.1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估

36、算(以土地管理部门统计数据为准)厦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修编中)城市用地与基本农田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存在问题岛内外的建设水平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旧城改造缺乏整体性;新区建设缺乏大盘空间,配套建设滞后;社区建设不完善。 (一)居住用地 规划布局 强调各个组团功能配置的耦合,即形成不同主导产业(工业、文教或旅游等)与居住功能的配合设置,力求居住与就业岗位之间最大限度的平衡,有利城市交通的结构性组织,协调岛内与岛外、岛外各组团之间的发展关系。本岛居住未来的发展主要是提升和优化(旧城、旧村改造)。 存在问题工业区主导产业不明确,产业集聚度低,产业链短工业经济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在现

37、有产出的基础上提高工业效益仍有巨大空间空间分布存在散、乱,规模小和土地利用率不高 (二)工业用地 规划布局 发展低污染、低能耗、高科技含量的产业工业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工业用地开发相对集中,实施入园战略市域内,集中规划八大工业产业园区,并引导形成相对不同的主导产业。本岛北部工业区:电子、航空工业;海沧南部工业区:石化;新阳东孚工业区:电子、机械;杏西灌口工业区:机械、化工;西柯工业区:轻工食品;同安城南工业区:高科技、轻工;马巷南部工业区:高科技、轻工;集美北部工业区:高科技研发。 存在问题公共服务设施等级体系不完整、不清晰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岛内外差异明显城市一级的公共设施匮乏,未能突显中

38、心城市的作用缺乏大型文化、体育设施(三)公共设施用地 规划布局 以“一主两副三次”等级结构展开特殊用地现状特殊用地中的部队用地与城市发展用地和风景区的矛盾较为突出,而海峡两岸局势暂不明朗,在保证国家及城市安全需要的前提下,通过土地置换、集约利用等手段,协调军事用地(营房或管理区)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仓储物流用地仓储用地是港口城市货物中转必不可少的配套保障,城市仓储用地除在各工业园区专门配置外,主要布置在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地区。主要包括海沧港区北侧仓库区、本岛西北的东渡航空城后侧仓库区、刘五店港区后侧仓库区、马銮湾北侧火车编组站仓库区。规划建设四大物流园区:海沧港口物流园区、东渡保税区航空港物流园区

39、、刘五店物流园区、杏林物流园区。(四)其他用地 发展备用地 组团结构完整 对台发展预留(通道建设,本岛东部转移岛外东部,产业升级与选择,对台职能)十七、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规划背景与概念 统筹城市建设用地及其外围非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促进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在重点规划城市建设区同时,对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资源进行规划整合,明确其土地利用功能与发展策略,确定强制性内容。农业用地集镇及村庄居民点用地外围风景旅游及生态保护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非城市建设用地“留白”,主观认为严格控制区域,缺乏非城市建设用地“刚性内容”。加之管理问题,直接影响了对非城市建设用地的保护与控制,割裂城乡关系。2010年农业生

40、产用地规划总量控制农业生产用地33.48万亩2020年农业生产用地规划【永久农业生产用地】30年不会作为城市建设的农业生产用地8.48万亩。城市组团之间分隔区根据城市规划,包括:马銮-东孚组团与杏林-灌口组团之间的凤山片;杏林-灌口组团与集美-后溪组团之间的河南山片;西柯-同安组团与集美-后溪组团之间的天马山-后田片;西柯-同安组团与翔安组团之间的洪塘西片;马巷与新店之间的湖头片。自然条件好,成片分布的耕地区结合规划,主要保护灌口北、新圩东北部、东孚北、同安西山等片。水网丰富、生态脆弱的农业用地【其它农业生产用地】2020年总量控制农业生产用地26.09万亩。 农业用地规划 集镇及村庄居民点规

41、划 城镇人口规模20万人镇区用地规模38.5平方公里市域乡村人口20万人村庄重组 中心村选择原则 自然村撤并依据厦门生态功能区划、 厦门市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规划和厦门市山体保护规划等,结合农业用地保护和水源保护要求,划定 外围风景旅游用地北辰山风景区香山风景区大帽山风景区莲花国家森林公园天竺山森林公园灌口笔架寨山林果观光园水源保护区坂头水库、汀溪水库、竹坝水库、坑内水库、莲花水库(规划)等是厦门市重要的水源,规划明确划定水源保护区,作为重点保护区,总面积约460平方公里。水域湿地生态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控加强沿海水域生态和鱼类资源保护风景旅游及生态保护用地规划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规划 城郊大型

42、设施布局 城市给排水设施对外交通设施供电设施及高压走廊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 危险化学品仓库 殡葬设施 十八、区域发展空间规划协调 厦漳对接规划协调地区 厦泉对接规划协调地区 (一)规划协调区范围与重点对比厦漳对接规划协调地区和厦泉对接规划协调地区,由于所处的区域位置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厦泉对接规划协调重点为区域交通联结,厦漳对接规划协调则包含较为广泛的意义。厦门、泉州对接区域厦门泉州空间规划协调范围大嶝镇内厝镇新墟镇石井镇水头镇东石镇安海镇(二)现状基本概况 厦门本岛海沧南部工业区、港区马銮、东孚工业区角美镇龙池开发区龙海市(石码镇)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厦门湾城镇密集区(核心)区域面积:950平方公里

43、厦门漳州空间规划协调范围(二)现状基本概况 (三)规划协调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2、城乡统筹发展原则 3、促进城市化发展原则 (四)规划协调1、区域城市化发展策略职能分工和错位发展,以发展厦门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协调区内城镇发展主动接受辐射,集约合并城镇等级结构,及时对村庄居民点进行社会性、物质性统筹规划,并注意运用经济调控政策,对快速城市化可能出现的村庄蔓延和扩张加以预防和控制。 2、地区功能多元拓展工业产业、生活配套、港口物流、城际商业、生态旅游 3、区域交通系统整合区域城镇和开发区建立内部快捷、外部开放的综合交通系统,形成厦漳、厦泉城市道路主干路网的有机衔接,包括未来与厦金大桥的联系

44、;在山区部分主要加强公路网络建设,发挥厦门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内联作用。提前研究市际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在协调区的空间布局关系。 4、基础设施统建共享 区域内港口、电力、水资源等开发利用、水厂选址、污水处理厂选址和规模确定、海堤防洪防潮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筹规划,避免出现区域性布局缺陷和重复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组合、资源共享。 5、人文与生态环境整体保护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利用;产业布局调整有利流域结构性环境污染治理;加强沿海、九龙江沿岸岸线综合利用协调;处理好城市开发与区域动、植物生态保护关系;区域生态绿楔整体控制;区域整体环境保护基本功能工业产业生活配套特征功能港口物流拓展功能城际商业生态

45、旅游厦漳功能拓展铁路公路(国道324)公路(同三高速)区域交通:系统整合 快捷、开放 龙岩福州广东城镇等级:集约合并基础设施:统筹共享生态环境:整体保护产业布局与流域结构性污染治理沿九龙江区域生态走廊控制环境影响敏感项目选址流域垃圾漂浮物治理动植物、湿地生态保护岸线合理利用污水排放第五部分 城市专项系统规划厦门湾泉州湾漳州安溪金门1、目标与区域交通系统分析构筑安全、快速、便捷和多样化的海、陆、空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城市对内对外综合交通体系。十九、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加强区域市际交通联系:五个方向增加交通选择的可能性:提高效率完善市域内部交通联系:快速路系统合理交通流量流向分布:岛内外平衡强化公共

46、交通优先导向:可持续发展区域交通系统分析 福建省“三横二纵”公路网络与厦门关系同三高速(福州-厦门-漳州)复线厦门 泉州 福州 福建省“三横二纵”铁路网络与厦门关系沿海大通道上海-福州-厦门-深圳福厦高速铁路厦门-龙岩-赣州接大京九泉州南安金门龙海招银开发区安溪、南安漳州机场:改造跑道(3400米)续建高崎国际机场,发展规模年货物吞吐量150万吨,年客运量1200万人;保留马巷军用机场;港口:规划期内重点建设海沧港区和刘五店港区,保留和平客运码头,新建东渡国际游轮码头;铁路:新建福厦高速铁路,保留本岛铁路客站,在集美后溪新建铁路中心客站,在杏林前场和同安洪塘设铁路货站,新辟龙(岩)厦(门)线;

47、公路:324国道线形优化,预留城市道路网络与规划国道同三线高速公路的通道和接口;2、对外交通泉州南安金门龙海招银开发区安溪、南安漳州城市交通发展方向1、建立与城市布局形态和功能组织协调的运输网络系统,包括快速骨干道路系统和快速轨道交通系统;2、优先发展和发挥公共交通运输的骨干作用;3、推进交通系统一体化建设,提高整体交通运输效率;4、集中完善和强化岛外城市功能,分散本岛的交通聚集压力;5、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控制;3、城市道路交通泉州南安金门龙海招银开发区安溪、南安漳州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快速路系统规划 配合海湾城市布局形成“一环三放射”的城市内部快速路架构;主干路系统规划根据主干路所承担的交通功能

48、,将部分联系组团的道路提升为结构性主干路。主干道间距8001200米,尽量均匀地布置于城市各个组团,主干路红线宽度4060米,双向48车道。次干路系统规划次干路承担组团内部短距离的交通联系,对道路主骨架起补充作用,分流主干路的交通,直接服于城市各种用地。次干路红线宽度3040米,双向24车道。 厦门市城市轨道系统布局结构总体呈“日”形,环东西海湾将各城市组团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西海域轨道交通干线在本岛的走向为轮渡火车站江头机场,在岛外的走向为海沧新阳杏林后溪火车站。东海域轨道交通干线在本岛的走向为机场江头市政府厦大,在岛外的走向为翔安西柯集美后溪火车站。快速轨道交通系统规划期末基本形成以快速公交

49、为走廊、片区公交为基本交通运输网络系统,公共交通占城市客运出行比例达到28%以上; 远景以东、西海域的跨海客运出行公交分担率分别提高到90%,北向通道客运出行公交承担50%以上公交客运需求增长预测公交专用道规划公交场站规划公交线路网规划 城市水上客运系统规划线路布局呈“一环、三射、多点” 公共交通发展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控制 跨海通道 区域交通联系通道快速交通走廊 公交枢纽 物流园区 跨海通道 到2020年:进入国家先进园林城市行列,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6.6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5.1%。市域绿地系统:一片、两带、一区、一环、多廊道指状放射网络。包括城市组团隔离绿地 、郊野游览休闲绿地 、水源

50、保护绿地 、红树林保护绿地 、自然生态控制区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公园绿地 、生产绿地、防护绿地、 附属绿地。 中心城区 (厦门本岛):“一环、一区、一轴、两片” 。中心城区绿地指标为:面积1630万平方米,46.1、50和16.3平方米/人。海沧区:“外环、内楔、多轴、成片” 。面积1066万平方米,44.8、49.0和17.77平方米/人。集美区:“一带、内楔、多点、多廊道” 。面积680万平方米,43.76、48.0和17.0平方米/人。同安区:“一轴、一带、一区、多点” 。面积698万平方米,45.0、50.0和15.5平方米/人。翔安区“一带、一轴、一片、多点” 。面积415万平

51、方米,45.6、50.0和16.6平方米/人。二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二十一、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 厦门城市性质决定了风景资源的精心规划、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对城市建设至关重要。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 分一、二级保护 重点保护中山路旧城核心区;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主要景点;同安北辰山省级风景名胜区;集美学村旧城区;同安大轮山梅山风景区;海沧青礁慈济宫片区;新垵霞阳鸿转古厝片。 旅游业已成为厦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旅游发展目标:到2020年,把厦门建成一个有一定知名度的全球性旅游目的地、中国南方最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生态质量最好的滨海旅游城市之一。 旅游

52、主题定位:以“温馨厦门、休闲之都”为主题,设立“山海绿岛、人文闽乡、闽台通道和商展之城”四个基本主题,打造“生态厦门、休闲厦门、人文厦门和商展厦门”四大城市品牌。 旅游发展区域布局结构 “一湾携两岸、两点带三圈”。“一湾”即由东西海域构成的内海湾;“两岸”即海湾两岸城市景观;两点是指鼓浪屿旅游吸引点和厦金旅游增长点;“三圈”即都市文化旅游圈、海岛风光旅游圈、郊野风光旅游圈。 自然人文核心圈海岛风光圈郊野风光圈自然人文核心圈海岛风光圈郊野风光圈英雄三岛西海域岛群大小金门旧城区范围 旧城改造原则优化用地结构,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强化城市商贸中心职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提高旧城整体环境品质; 强化

53、旧城特色,积极有效地保护历史风貌建筑和街坊。旧城改造策略改造模式:分区、分片控制原则,针对旧城各片区的不同情况,规划将旧城区划分十个片区,采用五种不同的改造模式。改造方式:分级、分质、分层次控制原则 土地结构调整 商业空间体系发展对策 道路交通对策 社区控制与特色延续 绿化对策 旧城各片区改造引导 中山路片保护区 中山路片风貌协调区 避风坞周边地带重点保护区 厦港片风貌协调区厦禾路两侧地区一般地区 二十二、旧城区改造规划二十三、总体城市设计 1、设计目标:充分利用山水相间、陆岛相望的自然条件,将厦门建设成空间景观多层次、体现海湾风貌的海上花园城市。2、城市设计控制(1)保护并发展山海相融、城景

54、相依的港口城市、风景旅游城市、滨海花园城市特征。(2)保持环状组团式布局,严格保护城市组团间的楔状绿化隔离带,留足山海之间的联系通道。(3)严格保护城市内的自然山体、河流、岸线、海域等城市珍贵的自然资源,禁止任何破坏性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设由城市公园、城市隔离绿地、城市背景山体、生态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用地构成的城市公共绿地系统。(4)各片区应结合自然环境与产业布局,形成相应的结构和特色。(5)以海湾两岸滨海道路为骨干,建立完整、明晰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并确保其公共性,特别是滨海岸线的公共性。(6)保护城市历史资源和城市建设特色,发挥历史资源的价值,丰富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7)严

55、格控制近山近水一带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强度、密度和建筑高度。(8)结合海湾两岸、城市主次中心及组团中心的建设,大力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市公共空间及滨水岸线的天际轮廓线形象。3、城市设计重点控制区域城市重要景观控制区城市自然生态保护区城市历史古迹保护区 城市活动保护、推进区 城市标志性建筑 二十四、岸线利用与岛屿开发规划 1、岸线利用规划规划原则1)充分利用宝贵的自然岸线资源,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各得其所。2)岸线利用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合理安排各种功能岸线。3)结合岸线现状,保护自然岸线及沙滩资源。岸线利用生产岸线生活岸线旅游岸线其它岸线2、岛屿开发规划 开发原则遵循岛屿生物地理学原理

56、,优化各岛屿整体景观格局,以资源与环境保护及景观改善为核心,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强调在开发中保护的双赢模式。岛屿功能划分生态保育岛,大屿和鸡屿,是白鹭自然保护区。自然观光岛,指岛屿面积较小、生态环境较脆弱,不宜进行开发建设的岛屿,包括猴屿、白兔屿及周边小岛屿、镜台屿、红屿及大离亩屿等。旅游开发岛,指具备一定规模,可以进行资源开发利用的岛屿,包括鼓浪屿、火烧屿、宝珠屿及具备开发潜质的大兔屿、鳄鱼屿等。环境保护总体目标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循环经济和循环社会模式的推行,切实保障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使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破坏得以修复、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健康、持续发

57、展,到2020年把厦门建成现代化海湾型生态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 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划及执行标准 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标准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 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 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划分与规定 排污口及其污染混合带范围规定提出环境保护对策二十五 环境保护规划 第六部分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二十五、给水规划 1、现状水厂:八座莲坂: 5高殿: 60杏林: 16杏林供水站:3天马山: 6梅山: 4马巷: 2.5新店: 0.5供水能力:95.7万立方米/天。 年供水量1.64亿立方米/年(不含新店马巷等)管网:本岛自成系统,一般为环状管网供水。岛外地区各水厂的管网系统不完善。2、水源本

58、地水源:水库、地下水九龙江北溪引水。现有总供水能力:8亿立方米/年。3、水量预测 2020年总需水量为209万立方米/天,扣除约10%用水量由中水替代,净水量为190万立方米/天4、水源规划 a、莲花水库 特枯年(P95%)可供水量为1.35亿立方米 b、长泰龙津溪引水 保证率95%年份可向厦门供水1.89亿立方米 c、石兜水库配套工程 d、市域水资源平衡以上各项工程实施后,再加上现状水源工程,按照95%的保证率,2020年可以为厦门提供约12亿立方米的水量 满足2020年市域11亿立方米的用水需求。70.3万/天24.0万/天31.9万/天36.6万/天48.3万/天5、水厂规划本岛: 高殿

59、水厂60提高至70万立方米/天 莲坂水厂为5万立方米/天 海沧: 新建50万立方米/天 集美: 杏林水厂16万立方米/天 天马山水厂,由6万提高至12万立方米/天 新建后溪水厂25万立方米/天 同安: 梅山水厂4万立方米/天同安水厂30万立方米/天 翔安: 马巷水厂2.5万扩建至8万立方米/天 新店水1万立方米/天共计:221万立方米/天6、管网规划各片区内部管网均自成系统,逐步形成环状供水 1、现状污水厂:七座石渭头污水厂 10污水一厂 4污水二厂 15海沧污水厂 10杏林污水厂 3集美污水厂 4.5同安污水厂 5总处理能力合计为51.5万立方米/天。排水体制:旧城区一般为合流制。新建地区为

60、分流制。排污口:共有6个1)、本岛石渭头排放口2)、猴屿排放口3)、海沧茶口洋排放口4)、杏林日东池排放口5)、集美凤林美排放口6)、同安浦头理想排放口:茶口洋排放口和石胃头排放口,其余作为远期排放口不理想二十六、污水规划 2、污水量预测污水量=平均日给水量 X 排放系数排放系数的选取一般与给水产销差率和产污率有关,本次规划取0.75,另外需考虑地下水渗入,一般按污水量的10%计。给水日变化系数取1.2, 合计143万立方米/天本岛48.3海沧33.2翔安16.5集美23.7同安22.03、污水厂规划本岛:扩建石渭头污水处理厂为30万立方米/天合并污水一厂、二厂为25万立方米/天。海沧:扩大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