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概论1_第1页
学前教育概论1_第2页
学前教育概论1_第3页
学前教育概论1_第4页
学前教育概论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前教育概论 学前教育概述第一讲学前教育概论1五、亲子关系与亲子教育 亲子关系原为遗传学中的用语,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它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一、对幼儿园教育评价的理解(一)幼儿园教育评价的意义1、有助于保证学前教育目标的实现2、有助于保证学前教育改革的顺利实行3、有助于使学前教育中诸多组成部分处于令人满意的协同活动状态 4、有助于选择适宜的学前教育模式或方案 (二)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1. 互动性教师儿童的“代言人”,儿童教师的“

2、应声虫”。教师“抛球者”(言说者),儿童“接球者”倾听者教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操纵者(三)户外环境应具备的要求综合性:必须包括尽可能多的经验锻炼机会联系性:玩具应该相互关联,成为一个自然的游戏流程社会性:所有设备应该鼓励儿童之间的交流,并且应该有专门为小组游戏设计的设备灵活性:操场设施应该既有机械性也有功能性挑战性:创造性的操场应该包括要求肌肉协调、平衡水平、柔韧性和强度的设施发展性:操场应提供的体育项目应该对较大范围内的各种技巧水平和年龄层次都具有挑战性安全性:现代化的操场必须遵从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的方针。一个安全的操场不但意味着事故较少,同时

3、意味着鼓励更多发明性的创造性的游戏,因为儿童在不那么害怕受伤的情况下才敢冒更大的险(二)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1. 互动性教师儿童的“代言人”,儿童教师的“应声虫”。教师“抛球者”(言说者),儿童“接球者”倾听者教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操纵者家长、儿童作为家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教养观点与家长行为及儿童发展间也存有着双向影响。儿童正是在与家庭系统的互动过程中,持续发展自己各方面的水平,完成其社会性发展的任务。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水准作为家庭系统的结构要素,可直接影响家庭的心理环境和儿童发展。受教育水准高的父母对教育孩子更自信,较少表现出溺爱、专制

4、、忽视和惩罚行为,而是更多的使用说理方式,给予孩子一定的尊重和自由。父母的职业类别则往往预示着不同的工作条件、社会地位和家庭的物质生活等,这些都与他们的自尊、抱负、价值观密切相关,转而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和行为方式,从而潜移隔代教育问题种种: 李炎在农村“隔代教育”调研中指出:()隔代教育下的孩子, 其行为控制力, 卫生习惯等普遍较差。 () 隔代教育下的孩子不同水准地存有心理障碍。() 缺少关怀, 集体观点淡漠。 (4)隔代教育会导致“亲子隔阂”影响“亲子关系”。 资料来源:黄 姗 陈小萍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 现代教育科学 2007年第2期三、家庭教育概念诸说界定者 年份 定义顾明远 1990

5、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 儿女实行的教育。彭立荣 1996 在家庭中对子女实行培养、教育和影响,使其长大成人, 成为社会中的一员。赵忠心 2001 狭义: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对其子女及 其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广义:理应是家庭成员之间相 互实施的一种的教育。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第11页。 彭立荣:家庭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四、家庭教育的功能促动个体发展: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 对人才成长的作

6、用增进家庭幸福促动社会进步亲子研究简评主要是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亲子关系中子女对父母的反向影响,从父母与儿童互动的角度研究亲子关系的亲子互动研究。相关亲子关系的研究特别是早期的研究更多地注重父母的作用,很多研究都是考察父母的教养方式,教育观点和教养行为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单向作用,而较少研究儿童的某些特征对父母的反作用。关于亲子互动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多是考察了亲子交往行为特点与父母、儿童某一方面的特点之间的关系,还能够把亲子互动放在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系统中去研究和考察。四、家庭教育的功能促动个体发展: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 对人才成长的作用增进家

7、庭幸福促动社会进步一、学前家庭教育应注重的问题 1.家庭暴力(学前儿童虐待) 2.单亲家庭儿童 3.留守学前儿童 4.流动学前儿童 5.隔代家庭学前儿童 6.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三)户外环境应具备的要求综合性:必须包括尽可能多的经验锻炼机会联系性:玩具应该相互关联,成为一个自然的游戏流程社会性:所有设备应该鼓励儿童之间的交流,并且应该有专门为小组游戏设计的设备灵活性:操场设施应该既有机械性也有功能性挑战性:创造性的操场应该包括要求肌肉协调、平衡水平、柔韧性和强度的设施发展性:操场应提供的体育项目应该对较大范围内的各种技巧水平和年龄层次都具有挑战性安全性:现代化的操场必须遵从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

8、的方针。一个安全的操场不但意味着事故较少,同时意味着鼓励更多发明性的创造性的游戏,因为儿童在不那么害怕受伤的情况下才敢冒更大的险6.错误的家庭教育1.溺爱子女2.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3.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4.互相矛盾的教育方式资料来源: 周振想 青少年犯罪学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年(四)创设户外环境的注意事项设施是否耐用,是否充足安全? 设施是否准确地安装和维修过? 设施是否符合年龄层次? 操场能否提供工作、游戏活动,比如艺术、园艺和科学活动方案? 是否能提供一系列自由游戏,比如沙水游戏,带轮子车游戏,戏剧游戏和构造游戏? 操场的设计是否能容纳多组儿童同时游戏? 操场是否符合审美要求?

9、 经济上是否可行?一、学前教育的内涵、形态与特质(一)学前教育的内涵1.与学前教育相关的种种说法蒙养启蒙教育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儿童教育2.学前教育的对象多大的儿童?从何时开始?到何时结束?美国:0 2岁 5岁 6岁 8岁中国:0 3岁 6岁 3.学前教育的概念 对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二)学前教育的形态1.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2.学前教育机构中的教育托儿所日托中心幼儿园亲子教育机构特殊儿童教育机构3.学前社区教育(三)学前教育的特质1.学前教育自身的特质保育与教育教育与福利公益性与普惠性基础性与非义务性生活性与游戏性2.学前教育的危机

10、与转机危机商业化所导致的:保教质量下降恶性竞争师资队伍不稳定且质量下降转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义务教育的延伸脑科学的研究推广基础教育改革与体系的完善社会和家庭的需求:对早期教育的进一步理解和接受二、学前教育的价值(一)价值 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二)教育价值个体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本体价值与工具价值理想价值与功利价值(三)学前教育价值1.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2.学前教育的社会发展的价值3.学前教育价值的演变与偏移第二讲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一)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1.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学前

11、教育机构的诞生2. 中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1.柏拉图2.夸美纽斯3.洛克4.卢梭5.裴斯泰洛齐6.福禄贝尔(三)现代学前教育理论1.埃里克森2.蒙台梭利3.格塞尔4.杜威5.皮亚杰6.维果斯基7.班图拉8.加德纳9.戈尔曼10.科尔伯格11.布朗芬布伦纳12.陶行知13.陈鹤琴14.张雪门15.马拉古兹第三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第四讲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具体内容见教材第四章)第五讲 学前教育新观念乖一、儿童观(如何看待并对待儿童)什么是“儿童观”儿童观的历史发展:原罪说白板论自然说现代儿童观现代儿童观之争:“儿童”是什么?不是什么?关于乖孩子、好孩子今天的儿童拥有

12、什么?缺少什么?二、教师观一(一)现代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作用什么是教师?春蚕?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儿童发展专家?(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成长1、幼儿园在选择教师时主要看什么?(幼儿园对教师有哪些基本要求?)2、教师在工作中需要哪些能力?(教师在幼儿园工作中实际需要的能力)3、教师专业成长的重点是什么?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教育观教师的儿童发展观教师学习观教师的课程观教师的自我观教师的专业技能:观察的技能;活动设计的能力;与幼儿互动的技能;活动的组织、引导能力;操作的能力;艺术技能;教师的专业素质健康的身体;对幼儿和教育的热爱;广泛的兴趣;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学习的热情和认知的能

13、力;人际沟通的能力;对幼儿和教育问题的敏感性;实践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一定的研究的意识和能力。(三)幼儿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如烛,师德如光 师德的价值(1)何为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2)师德的价值和意义师德不是长篇大论的大道理。它是教师生涯中的一点一滴,折射出每个教师人性的光辉,让儿童如沐春风,让家长与遇专家,让同事如遇朋友,让社会尊师重教。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之光,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魅力,彰显教师的生命价值

14、;师德是教师职业之爱和职业之美,是对教育的情感和投入的体现;师德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根本,是教师职业获得社会尊严和良好社会形象的首要条件;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前提和基本内涵。为人师者德为先,师德是为人师之前提。“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陶行知)教师师德高尚,儿童才能会“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德教师可能会使儿童受到严重伤害,使教育蒙羞,使教师名誉受损。2.以公德为基础的师德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1)公德是师德的基础,师德是公德的杰出体现师德是教师应有的道德

15、和行为规范,它以社会道德体系为基础;师德也是社会公德的组成部分,更是社会公德的杰出体现。(2)幼儿教师的师德内涵幼儿教师的职业理想幼儿教师的责任幼儿教师的态度幼儿教师的职业纪律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3)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幼儿教师的职业理想爱教育,把教育当做自己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幼儿教师的职业责任 必须具备自觉的责任意识,做到对儿童负责、对家长负责、 对教师集体负责、 对社会负责。幼儿教师的职业态度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在活动中

16、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师的职业操守 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从一点一滴做起 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 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了解自己的态度和愿望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懂得教育规律一定的管理知识勇于实践,不断创新3.走出师德误区(1)师德

17、就是一味地奉献师德是一种做好工作的态度与行为准则,它很重要,但并不是要求教师放弃幸福。 (2)重“自律”,轻“他律”(3)重“特殊素养”,轻“一般素养”(4)师德高尚就是十全十美学前教育概论1(5)师德主要看行动表现师德是教师心灵的写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6)师德只与精神文明有关,与幸福、健康无关(7)师德是对教师职业的高标准要求师德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法律是道德的底线。(8)师德是无条件的师德不仅是有条件的,而且应该为师德建设创造条件。 三、胎教(一)什么是胎教医心方求子中胎教的含义:“凡女子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声,勿听恶语,省淫语,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

18、,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勿下坂,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常听经书,遂今男女,如是聪明,智慧,忠真,贞良,所谓胎教是也。”西汉的烈女卷中讲到:“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跛,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馨诵诗书,道正色。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父母者” 贾谊在新书胎教中记有:“周妃后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笑而不渲,独处不倨,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因此可知,中国古代胎教的核心是外象内感、修身养性。这是因为胎儿: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

19、二) 古代胎教方法(1) 合理营养。(2) 调和情志。 (3) 谨避寒暑。 (4) 适可劳逸。 (5) 审施药治。 (6) 节制性欲。 (三)现代胎教现代胎教的含义:胎教是对出生前孩子的教育。具体地说它是指母亲通过自身的调节来对胎儿的发育提供良好的影响或直接对胎儿的发育施加有益的影响。 包括:1.优身受孕 2.优境养胎 3.胎儿教育 胎教,一方面是胎,一方面是教,它是胎与教相结合的学问。胎是受教育的实体,教是指胎儿在母体内能受到各方面的感化并接受教育、教养之意。胎教是指孕妇在各方面有意识地主动地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对胎儿进行良好影响的方法。胎教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胎教,是指为了促进胎儿生理

20、和心理健康发育成长,同时,确保孕妇能够顺利度过孕产期,所采取的精神、饮食、环境、劳逸等各方面的保健措施。 狭义的胎教,是指妊娠期间,加强孕妇的精神、品德修养和教育的同时,重点通过母体,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刺激胎儿的感觉器官,以激发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有益活动,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育。 直接胎教法 音乐胎教、母子对话、光照胎教、抚摸胎教 。间接胎教法:情绪胎教、美术胎教、环境胎教、营养胎教、习惯胎教、形象意念胎教 。(四) 当代胎教的方法直接胎教法 音乐胎教、母子对话、光照胎教、抚摸胎教 。间接胎教法:情绪胎教、美术胎教、环境胎教、营养胎教、习惯胎教、形象意念胎教 。 音乐胎教:是一种利用优美的

21、音乐使胎儿良好的艺术熏陶的方法,它是人们最常用的胎教方法之一。 首先, 要做好胎教音乐的选择。其次, 要掌握音乐胎教的方式。 呼唤胎教:又可称为“母儿对话”,是孕妇及其丈夫与胎儿的语言沟通。呼唤胎教 :如果能在7个月后经常送一束光明给胎儿,那么,光线刺激胎儿的视网膜,视网膜上的光感细胞受到光刺激后,就使其中的感光物质发生光化学反应,可把光能转化为电能,产生神经冲动,由视觉通过神经传入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产生复杂的生理变化,使宝宝视觉水平提高。抚摸胎教 :是孕妇或其丈夫用手轻轻抚摸孕妇腹壁的胎儿部位,使胎儿感受并做出反应。 情绪胎教 :是指通过对孕妇的情绪进行调节,使之忘掉烦恼和忧虑,创造清新的

22、氛围及和谐的心境,通过妈妈的神经递质作用,促使胎儿的大脑得以良好的发育。 1 情绪影响胎儿的人格 2 情绪影响胎儿的健康 3 情绪影响胎儿的情商学前教育概论1美术胎教 1.学习美学知识 2.欣赏文学作品 3.欣赏美术佳作 4.学习绘画和剪纸 5.艺术编织 环境胎教 :胎儿的生活环境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指孕妇身体及宫内健康状况;外环境指孕妇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状况及药物的使用情况。在内环境方面,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节性交,增强营养,提高身体素质,防止各种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在外环境方面谨慎用药,除非有医生指导,切不可擅自使用药物,避免各种污染的毒害,避免职业或嗜好的不良刺激,具体注意以

23、下几点:戒烟,戒酒,减少噪音,避免射线污染,注意城市污染。 营养胎教 :至少包含了俩个方面:一方面是根据孕期的特点与胎儿发育的进程,合理安排蛋白质、脂肪、碳书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纤维素等7大营养素。以保证母胎双方对营养的需求。另一方面,胎儿出生后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往往带有浓浓的母亲的影子。通过调整孕妈妈的饮食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胎儿,形成良好的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以减少出生后的喂养困难。 习惯胎教:胎儿会有它的生活习惯,主要表现在睡眠与觉醒的交替周期上。母亲的习惯直接影响到胎儿的习惯。 形象意念胎教 :母亲与胎儿具有心理与生理上的相通,从胎教的角度来看,孕妇的形象是通过母亲的意念构成胎教

24、的重要因素,转化、渗透在胎儿的身心感受之中。 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一)残疾儿童.类型肢体残疾听力视力语言智力孤独症情绪失调.教育早期干预适应性教育全纳教育个别化教育回归主流逆回归主流教育(二)天才儿童1.天赋儿童:智力超常2.才华儿童:在表演艺术(视)音乐(听)运动领导能力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儿童(三)受虐待或被忽视的儿童身体虐待情感虐待忽视性虐待师幼关系与互动的原理和策略第六讲一、师幼关系的本质及其意义(一)师幼关系的性质1.师幼关系是一种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与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与师幼关系2.师幼关系是一种“我与你”的人际交往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我与你”的关系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一种人际交往关

25、系(二)师幼关系的意义1.师幼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幼儿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关爱幼儿获得来自教师的安全感教师的榜样作用来自于一定的师幼关系中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对幼儿给予更多的理解与关注良好的师幼关系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建立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2.师幼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的基本体现3.师幼关系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二、师幼关系的历史发展与现代特征(一)师幼关系的历史演进1.“主客关系”的认识2.“主导主体关系”的认识3. “双主体关系”的认识4. “互主体关系”的认识(二)现代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1. 互动性教师儿童的“代言人”,儿童教师的“应声虫”。教师“抛球者”(言说者),儿童“接球者”倾听者教

26、师规则的维护者,儿童规则的执行者儿童教师的“玩具”,教师“玩具”的操纵者2.民主性3.互主体性4.分享性5.激励性三、建立优质师幼关系的策略(一)师幼互动与师幼关系(二)师幼互动中的交互作用问题1.教师对幼儿的影响2.幼儿对教师的影响(三)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1.师幼互动2.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3.幼儿园不同的教育活动(四)建立优质的师幼关系的策略1.关爱幼儿2.与幼儿经常性的平等交谈3.参与幼儿的活动4.与幼儿建立个人关系5.积极回应幼儿的社会性行为第七讲 学前家庭教育一、学前家庭教育应关注的问题 1.家庭暴力(学前儿童虐待) 2.单亲家庭儿童 3.留守学前儿童 4.流动学前儿童 5.隔代家庭

27、学前儿童 6.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一)家庭暴力(虐待)在密西西比州,儿童因为尿床而被父亲打,且午餐只准吃西瓜和饼干;在肯其州,九岁儿童被母亲剥夺饮食,体重仅为17磅。男孩叫康康,汉口人。才2岁8个月,半年前开始,康康就被日日夜夜系在这里,大小便只能撒在地上其生母王丽现年28岁,生父系外地人,曾入狱服刑,现在何处不详。王丽现与一男士非婚同居,虽然该男士承认是康康继父,但是却和王丽将康康拴养起来,致使康康不能过正常孩子的生活。儿童虐待:指对18岁以下儿童的躯体和精神伤害,性虐待,冷漠对待或粗暴对待.所有的社会阶层和种族都有虐待和忽视的情况,但贫穷儿童的受害是其他儿童的12倍.大约25%的受虐待和被

28、漠视的儿童小于2岁.男女比例相当.据报道,美国1994年有200万件案例,其中100万是定案的.在定案中,53%涉及漠视;26%躯体虐待;14%性虐待;5%情感虐待.大约20%躯体受虐待儿童是永久的伤害,美国每年有10001200儿童因此死亡. 家庭虐待类型:身体虐待、语言虐待、身体忽视、情感忽视、性虐待 资料来源:Paula.Allen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年2.单亲家庭儿童 华盛顿邮报:根据最新的人口普查统计,美国的单亲家庭数量在90年代迅速增长,首次超过了有孩子的双亲家庭的数量。单身父亲的家庭数量增长了62%。统计还表明,未婚的同性恋伙伴是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增

29、长率达72%。 香港社联公布的社会发展指数显示单亲家庭数量从1996年的41200个升至2005年的76900个,即每11个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中就有个是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儿童人数从1996年的59000人上升至2005年的1017000人,即每名儿童中就有人来自单亲家庭。 资料来源:马学阳 杨文庄 段成荣 大都市的单亲家庭:数量和基本特征初探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四期3.留守学前儿童4.流动学前儿童由于外来人口管理条例规定只给16周岁以上的外来人口办理暂住证,16周岁以下流动人口中儿童的管理工作存在空白,缺乏全国范围的调查和准确数据,只有各省一些零散的专题调查数据

30、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流动人口中儿童在教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问题。1997年北京市外来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北京市共有外来人口229.94万人口,其中6-15岁儿童达到6万多人,占2.89%,其中,申报未上学儿童占同年龄组流动儿童人口的13.9%,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高比例。广东省卫生部门资料表明,外来人口中新生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均高于本地人口。以新生儿破伤风为例,1996年和1997年发病人数分别为28例和18例,其中流动儿童分别是25例和18例。 流动儿童现状 1.流动儿童家庭,很大一部分属“超生游击队”,多子女现象突出(2-4个)。 2.超龄问题十分严重,特别是女童,许多孩子

31、都曾有过或长或短的辍学经历。 3.家长流动性大,学前儿童生活不稳定。 4.流动儿童就读的学校多半是农村幼儿园、小学和边远中学。 5.流动家庭经济条件差,流动儿童贫困生多。 5.隔代家庭学前儿童 在当代社会,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一中普遍的现象。最近一项对20083位老人调查,照看孙辈的老人占了 66.47% ,隔代抚养孙辈的女性老人在城乡更是分别高达 71.95% 和73.45% 。有关部门对 30个省市的 3080 个老人家庭进行抽样调查表明,有 58% 的家庭在帮助照管孙辈。上海市一项对 0-3 岁婴幼儿抚养方式的调查显示,与祖辈家长生活在一起的婴幼儿家庭共占 73% ,有祖辈家长参与婴幼儿抚养

32、的共占 84.3%。 资料来源:李赐平 当前隔代教育问题探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八期隔代教育问题种种: 李炎在农村“隔代教育”调研中指出:()隔代教育下的孩子, 其行为控制力, 卫生习惯等普遍较差。 () 隔代教育下的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 缺少关怀, 集体观念淡漠。 (4)隔代教育会导致“亲子隔阂”影响“亲子关系”。 资料来源:黄 姗 陈小萍 隔代教育研究综述 现代教育科学 2007年第2期6.错误的家庭教育1.溺爱子女2.对子女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3.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4.互相矛盾的教育方式资料来源: 周振想 青少年犯罪学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年二、什么是家?是

33、HOUSE?HOME? 还是?HOUSE:房子指一种物体,一个空间,是静态不动的。例如:我的家有三层楼。HOME:家以感情或血缘为基础,居住在一个house中。例如:我有一个温暖的家。FAMILY:家庭 指居住或居于“house”与“home”概念中的人之间的关系 。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family(一)家庭定义界定者 年份 定义 费孝通 1947 父母子形成的团体,我们称作家庭。 彭立荣 1993 家庭是以姻缘和血缘为纽带,以这些人共同生活 为特征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杨宝忠 1995 家庭是人们以一定的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组 合起来的社会生活组织

34、形式,是关系密切、共同生活的 小型群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与细胞。赵忠心 2001 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 会生活基本单位,是社会最微小的细胞。 费孝通:生育制度,(1947年旧著重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页. 彭立荣:家庭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3年版,第27页。 杨宝忠:家庭教育学,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家庭婚姻关系血亲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祖孙关系供养关系夫妻关系自然关系社会关系财产经济关系感情关系权力地位关系伦理道德关系思想关系性关系权力地位关系社会关系自然关系思想

35、关系伦理道德关系财产经济关系血缘关系感情关系(二)家庭的结构形式家庭结构是家庭学的基本范畴,也是家庭研究中极重要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在不同的家庭结构中,由于家庭成员组合方式不同,家庭教育实施的方式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1,主干家庭;2,联合家庭;3,核心家庭(现今家庭结构的主要形式);4,隔代家庭;5,单亲家庭;6,丁克家庭。资料来源:丁文 家庭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7年(三)家庭的功能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把家庭的主要功能概括为:1.生育功能,它是人类进入个体婚制以来的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人类延续的保障。2.经济功能,包括家庭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它是其他家庭功能的物质基础。3. 教

36、育功能,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教育。4. 抚养与赡养功能,其为家庭代际关系中双向义务与责任。5. 感情交流功能,家庭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家庭幸福的基础。6. 性生活功能,此为家庭中婚姻关系的生物学基础。7. 休息与娱乐功能。三、家庭教育概念诸说界定者 年份 定义顾明远 1990 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 儿女进行的教育。彭立荣 1996 在家庭中对子女进行培养、教育和影响,使其长大成人, 成为社会中的一员。赵忠心 2001 狭义: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对其子女及 其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广义: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 互实施的一种的教育。 顾明远主编:教育

37、大辞典,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年版,第11页。 彭立荣:家庭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8页。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5页。家庭教育概念分解1.婚姻教育:包括婚前择偶、婚姻承诺、夫妻对婚姻的界定、婚姻生活的适应、婚姻冲突调试与解決、离婚或再婚选择与调试、性的满足与亲密关系满足建立、两性关系与协调合作等。2.家庭人际关系教育:家庭人际关系中包括家庭角色界定、角色期待、角色任务以及角色实践等层面。3.家庭与社会资源关系教育:社会上与家庭有关价值观的接受与调试、家庭与社会关系之建构、家庭所需社会资源认识与运用用、工作与家庭时间分配等。4.亲子教育:亲子

38、角色与与任务认知与实践、教养策略与技巧、父母参与子女学习等。5.准备做父母的教育。 资料来源:丁文 家庭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3版四、家庭教育的功能促进个体发展: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对儿童个性发展的作用 对人才成长的作用增进家庭幸福促进社会进步家庭教育强调在家庭里,家人彼此的互动关系,即父母和子女是互相教育的,个体在家庭生活里接受最基础的教育从内部看,家庭是由家庭全体成员及成员间的互动关系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家庭系统的任何两个部分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包括父母及其教育活动 受教育者 中介、教育资源包括父母亲个人的、孩子的、以及情境的三个领域(Belsky,1984)。亲子关系

39、五、亲子关系与亲子教育 亲子关系原为遗传学中的用语,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它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亲子互动研究该主题是近年来亲子关系研究的新动向和新热点。这方面的研究与传统的亲子关系研究相比,有两大新突破:(1)儿童的个体特征(如气质、性别、分娩状况等)对亲子关系的影响(2)亲子关系对父母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研究发现,孩子的出生对父母的生活方式、婚姻关系、父母的自我概念和精神健康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儿童气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儿童特定的气质特

40、征可能会导致父母采取相应的教养方式Thomas等人提出了著名的气质九维度理论。他们通过观察婴儿对于内外刺激的反应方式,辨认出九项不同的行为特征,根据这九个方面的表现,将婴儿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 1、容易型:高规律性,正向的情绪,高适应性,高反应强度。 2、困难型:低适应性,低规律性,负向情绪,退缩,高反应强度。 3、迟缓型:低活动性,退缩,低适应性,负向情绪,低反应强度等婴儿的气质特点强烈地影响着父母的反应亲子关系研究的几大理论取向1、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 亲子关系的不同侧面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 A.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方式等对儿童影响的研究 B父母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对儿童影响的研

41、究 C.父母意识对儿童的影响。 (2)亲子关系对儿童不同心理侧面发展影响研究 A.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B.亲子关系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C.亲子关系对儿童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的影响 (3)特殊家庭亲子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亲子互动研究 (1)儿童的个体特征(如气质、性别、分娩状况等)对亲子关系的影响 (2)亲子关系对父母社会化发展的影响3、父母的社会支持系统与亲子关系的研究 六、家长教养观念 教养观念:家长素质特殊素质正确的教养观念(核心)、俞国良(1995)认为家长教育观念是家长基于对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对儿童教养的理解,它包括:家长的人才观、亲子观、儿童发展观

42、和教育观等内容指父母在抚育子女过程中所持有的有关儿童发展、对儿童期望及对儿童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它可以作为行为发生的心理来源,以教养行为为中介,影响儿童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发展特征的儿童。对于年龄较小的学前儿童来说,父母教育观念在儿童发展中更是起着一种主导作用。 张莉 当前家长教养观念错位现象及纠偏策略家长、儿童作为家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教养观念与家长行为及儿童发展间也存在着双向影响。儿童正是在与家庭系统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完成其社会性发展的任务。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

43、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七、教养方式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特提出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民主型、放任型和专制型。权威型是一种较理想的教养方式。按照她的解释,权威型的父母认为自己在孩子心中应该有权威,但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尊重,来自他们对孩子的经常交流与帮助。她对学前儿童的研究表明,权威型家庭中儿童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研究发现,父母受教育程度作为家庭系统的结构要素,可直接影响家庭的心理环境和儿童发展。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对教育孩子更自信,较少表现出溺爱、专制、忽视和惩罚行为,而是更多的使用说理方式,给予孩子一定的尊重和

44、自由。父母的职业类别则往往预示着不同的工作条件、社会地位和家庭的物质生活等,这些都与他们的自尊、抱负、价值观密切相关,转而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期望和行为方式,从而潜移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这一系列研究印证并丰富了西方心理学家的有关结论,即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亲子关系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国内外的研究一致认为,亲子关系与儿童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相关。除了智力低下和受教育机会缺乏外,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和亲子状况不良均可导致学习困难。此类家庭通常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文化层次较低,家庭心理环境存在矛盾冲突多,亲和程度低,个人成就

45、定向低亲子研究简评主要是亲子关系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亲子关系中子女对父母的反向影响,从父母与儿童互动的角度研究亲子关系的亲子互动研究。有关亲子关系的研究特别是早期的研究更多地注重父母的作用,许多研究都是考察父母的教养方式,教育观念和教养行为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的单向作用,而较少研究儿童的某些特征对父母的反作用。关于亲子互动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多是考察了亲子交往行为特点与父母、儿童某一方面的特点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把亲子互动放在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系统中去研究和考察。第八讲 幼儿园的活动幼儿园活动的类型: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幼儿的工作一、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一)“幼儿园生活”的含义(二)幼儿园生活的教育价值(三)“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二、幼儿园的教学(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价值(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四)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五)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六)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评价三、幼儿园的游戏(一)游戏活动的含义(二)满足儿童游戏的需要(三)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