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24绪论(xln)部分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dzh)经历了个别(gbi)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和系统研究阶段。2、高等教育学的发展除了主体动因外,主要是由高等教育事业的推动、高等教育内部矛盾和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等促进的。3、高等教育认识循环过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研究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研究方法(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4、考察高等教育发展史:成长中的高等教育和扩张中的高等教育。5、古巴比伦的“寺庙学校”,把学问分成初级教育和高级教育两级。6、雅典“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文法、修辞。7、中国在殷周时期,便有“右学、辟雍、泮宫”8、春秋战国时期,世界上第一所
2、高等学府稷下学宫9、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主要指形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和中国汉代太学及唐、宋的书院教育。欧洲中世纪大学已初具现代意义上高等教育的组织雏形。10、欧洲中世纪大学有: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11、行会组织是中世纪大学的内部管理和学术活动组织的最主要影响力量。12、在大学,按一些专门的学科法律、神学、医学和人文学科聚集在一起,到14世纪中叶,课程主要包括学士学位课程、特许课程和硕士学位课程。13、吕克昂学院的举办者:亚里士多德14、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始于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将这一阶段推向高峰。15、德国
3、梅克兰顿创立的拉丁文法学校、人文主义者斯图谟创立的文科中学,特别是著名的“公学“已经完全成为大学的预科教育机构。16、高等教育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17、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使大学除培养人才之外具有研究的新职能。18、美国“赠地学院“把教学和科研活动伸展到社会生活中,威斯康星大学更是鲜明地树起了大学必须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旗帜,至此,高等学院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新职能在美国大学诞生了。19、扩张中的高等教育主要指20世纪完善以后得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发展。呈现出规模化、中心化、综合化、国际化、职业化、终生化和多元化的特征。20、“产学研”合作是高等教育领域面向经济建
4、设的一个主要特征。21、课程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其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中一个更为基本重要的因素。22、“终身教育”一词,1956年首次出现在法国议会的立法文件中。23、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英国纽曼的大学的理想、俄国皮罗戈夫的大学问题、美国哈帕高等教育的倾向、德国保尔森的德国大学24、中国(zhn u)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sh mn d xu)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zhn u)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1983年高等教育学被编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学科专业目录”25、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相对于教育科学或在教育科学的大系统中,高等
5、教育当属应用学科或分支学科。它的任务在于应用教育学的基础理论和教育科学中的技术理论以及相应的方法和技术来认识和解决高等教育中的各种问题;而在高等教育学科群中,相对于高等教育哲学、高等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高等教育学科而言,高等教育学又属于基础学科或基本学科。 26、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高等教育学的发展动因主要来自于认识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1)高等教育学研究主体的好奇心、进取心等不断探索的动机是学科建设与发展方向的主导动因。(2)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者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3)高等教育的内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4)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者高等教育学的发展。27、高
6、等教育的研究方法:哲学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具体研究方法28、哲学层面的方法,是高等教育研究中最高级最普遍的方法论29、教育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临床法、问卷法、测验法、文献法、历史法、比较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30、高等教育的具体研究方法:多学科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反思批判法、体悟总结法;还有其他很多方法:实证实验法、定性定量法、经验总结法、病理诊断法第二章1、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上的教育本质:(1)教育就是发挥人的潜能(2)教育就是发现人的价值(3)教育就是通过文化的传递、内化、融合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4)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备人性的构建与发展2、中国大百科全
7、书规定“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按各国传统习惯,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通常是大学、学院、专科学校。3、高等教育的内涵:(1)从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位置来看,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整的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教育。(2)从高等教育性质来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学科知识和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4、高等教育的特征:(1)性质任务特征高级专门性(2)教育对象特征身心成熟性(3)劳动过程特征复杂精神性5、高等教育两个最基本的价值是其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6、高等教育的本体(bnt)价值可分为促进(cjn)个人发展知识能力的价值(jizh)和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价值。7、从社
8、会学的角度对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进行探讨:(1)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社会文化的过程(2)社会选择是社会依据一定的规则,给个体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并由此影响个体发展进度、程度与社会地位。(3)社会流动是指一个人从一种社会地位或阶级向另一种地位或阶级的运动,包括上向、下向和水平运动。最主要是“代际流动”8、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促进个人理智的发展,达到个性之完善。9、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是指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知识创新、学术探求、科学研究。10、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
9、展。(“威斯康星”思想的创始人范.海斯提出高等教育的社会本位的价值观念)11、高等教育的外部关系,就是指高等教育活动与整个社会及其他子系统的或从的关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高等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1)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制约因素)(2)社会制度与高等教育(政治制度、经济制度)(3)文化传统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1)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把可能劳动力变成现实劳动力、把一般劳动力变为特殊劳动力)(2)高等教育为社会制度建设服务(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和社会管理人才)(3)高等教育为文化发展服务(文化的传承高等教育最基本
10、的文化功能、选择与创造)12、高等教育的内部关系,被认为是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13、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2)环境制约人的发展的可能与条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活各种社会关系和活动)(3)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人施加影响的因素,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负责,有精心选择安排的课程,一般有固定的场所和规定的时间,按照培养目标和规格,系统地进行着培养人的活动。社会主义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一切组织和活动不仅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且要反映人的自身需要,不仅要适应社会对
11、人才的需求,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能,更要重视人才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的要求,以德才兼备、身心健全作为人的发展目标。学校教育的主要作用,在于它能够按照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其年龄和个别差异进行教育,这就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第三章1、教育方针(jio y fn zhn)是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社会(shhu)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2、教育方针(jio y fn zhn)内容:教育性质和任务、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3、制定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制定新时期我国教育方针最根本的现实依据5、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必须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6、教育目的,就是人们在观点上、思想上对教育对象的质量规格总的设想或规定。7、教育目的的作用:(1)控制教育对象的发展(2)指导整个教育过程(3)激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8、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客观尺度社会需求(2)内在准则个体需要(3)根本依据社会与个体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要的统一9、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培养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3)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13、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4)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0、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基础11、素质教育,利用遗传与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和实践能动性,促进学生生理、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12、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包括面向全体学生、全程培养学生、全方位发展学生。13、通才教育也叫通识教育,专才教育也叫专业教育,两者是两种不同的高等教育目的的理念14、专才教育是以培养适应某一专业领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也是以职业训练为目的的教育。15、通识教育以发展人的
14、理性为终极目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一种非专业、广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认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16、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的模式:(1)学科专业综合(zngh)发展模式(msh)(2)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msh)(3)不分专业模式(4)产学研结合模式17、确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依据(1)遵循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来制定培养目标(2)根据高等教育性质和任务来确定培养目标(3)根据高等教育定位和层次来设计培养目标(4)根据高等教育类型和特点来设计培养目标(5)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来及时调整培养目标18、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趋势多元化取向,体现如下:通才化取向、专业化取向、职业
15、化取向、基础化取向、复合型取向、素质化取向、个性化取向第四章1、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及结构、地区结构、管理体制结构2、层次结构是指高等教育中各层次间的组合比例关系,又称水平结构。3、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在我国,主要由工科、农科、林科、医药、师范、理科、财政、政法、体育、艺术、管理、文科、军事等13大类组成。4、形式结构指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可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形式,根据授课时间的不同,可分为全日制高等教育和业余高等教育,根据授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函授大学、夜校、广播电视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5、能及结构
16、主要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等学校间的比率关系。6、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创造7、高等教育的主体功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8、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结构在学制上基本可分为两大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9、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策略:(1)层次结构调整:建设少数一流大学,大力发展高职教育(2)科类结构调整: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一致,大力推进学科专业综合化(3)形式结构调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多样的投资结构(4)地区结构调整:加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10、1862年由林肯总统签署的莫里尔法案“赠地学院”根据工农业需要开设短期课
17、程,推广农业科技与机械公共知识。“威斯康星”大学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重要职能。11、高等教育的职能体系:(1)培养人才(高等学校最根本的职能)(2)发展科学(3)服务社会(4)职能(zhnng)的新发展(引导社会、创造(chungzo)新职业、国际合作)12、对高等学校职能体系的基本(jbn)认识:(1)高等学校的职能并非生来如此,一成不变的(2)在高等学校职能的递进发展过程中,后出现的职能并不否定或取代先前已经存在的职能,而是和原来的职能一道展现高等教育的功能。(3)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具有综合交叉发生作用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五章1、人的主体性内涵包括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2、完整的主体性涵盖四个方
18、面:道德主体性、认知主体性 审美主体性、实践主体性3、大学生主体发展的阶段性:(1)低年级:“接受性学习”为主阶段(2)中年级:“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变期(3)高年级:“发展性学习”为主阶段4、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可以分为个体素质和整体素质两个类别。5、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1)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科学基础、教育智慧(2)心理素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个性品质(3)道德素质: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团结协作6、道德政治感、美感、理智感在教师的情感中占主导地位7、高校教师能力结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组织能力8、高等学校教师的角色特征:(1)大学生增长知识和完满心灵的导师(2
19、)大学生热爱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楷模(3)人类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者9、赫尔巴特为代表人物的教师中心论,卢梭、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10、教与学的活动,呈现“一体两面”的性质11、创设高等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1)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调动“一体两面”的积极性第一,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发展质量;对大学生的指导和激励;第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体自己的实践活动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学生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过程的主体,其主体性是在他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惟有积极学习、独立思考并开展活动时,真正的学习过程才能形成,学生才能
20、掌握教育的实质。(2)创设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民主与平等 交流与沟通 自由与宽容第六章1、学科(xuk)是根据某科学领域里研究对象和性质的差别来分门别类进行研究和学习的知识(zh shi)体系。2、高等学校(godngxuxio)的学科特征:层次性;教学科研一体化;特定的研究对象、语言系统和研究规范3、学科水平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志4、专业是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高深专门知识教与学活动的基本单位。5、影响专业设置的因素:(1)科学学科的划分(2)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3)人自身发展的需要6、教学计划是课程体系结构的方案,是国家为保证培养人才的规格而制定的关于学习
21、的科目和范围的文件。7、教学大纲是一门课程的纲要结构,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8、教学大纲编制的原则:(1)教学大纲应符合教学计划、体现培养目标(2)教学大纲应符合该学科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任务。(3)教学大纲应有高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实践性(4)教学大纲应建立科学严密的体系(5)教学大纲应符合学生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6)教学大纲要文字精炼、语言明确、术语定义准确9、教学内容是学校教育过程的基本因素之一,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中介,学校的教学内容包括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10、教学内容选择和组织应遵从的原则:(1)适时原则(2)完整
22、性原则(3)发展学生个性的原则(4)宽口径原则(5)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原则11、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及基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形成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的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过程。1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1)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2)学生主体性逐步增强(3)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4)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逐步增加1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1)教学相长规律(2)教学科研互动规律(3)教学(jio xu)的发展性规律(gul)(教学与学生发展相联系的规律)(4)教学(jio xu)的教育性规律(传授科学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4、高等学校
23、教学过程有三个典型环节(1)备课:钻研教材、处理好教材与讲稿的关系、教学法准备(2)课堂教学:明确的目的性、保证科学性、体现思想性、理论联系实际(3)考核评定15、高等学校教学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态度与人本精神有机统一的原则(2)师生自觉能动性与自觉制约有机统一的原则(3)科学稳定性与适时更新性有机统一的原则(4)坚持广泛开发、选择与便利有效应用有机统一的原则(5)坚持直观形象感知与逻辑实质认识有机统一的原则(6)坚持专业化、定型化、常规化和开放化、变通化、灵活化有机统一的原则(7)全面教学质量管理与突出关键环节有机统一的原则16、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由注重“教
24、法”转向注重“学法”(2)具有很强的探索性(3)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17、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运用原则:(1)教法与学法的统一(2)讲习知识方法与训练智能方法的统一(3)常规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统一18、高等学校教学方法:(1)发现教学法:美国结构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2)问题教学法:苏联教学专家洛尼洛夫(3)研讨式教学法:(4)掌握学习法:美国凯勒(5)学导式教学法:今年我国教学改革出现的额新的教学方法(6)个性化教学法:美国心理学家莱德S凯勒19、教学设计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为达成一定的教育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20、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
25、策略、教学评价21、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评价设计22、在高等教育的各项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23、教学评价,是在广泛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24、高等学校教学评价的分类:(1)按评价的对象分:学校整体教学水平、专业教学质量、课程其他单项的评价(2)按评价的主体来分:自我评价、政府评价、中介机构评价(3)按评价时间(shjin)和作用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按评价(pngji)基准分:相对评价、绝对评价(5)按评价的性质分:需要(xyo)性评价、可行性评价、配量性评价25、高等学校教
26、学评价的作用:管理作用、导向作用、鉴定作用 激励作用、改进作用26、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艺术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27、教学风格的基本特点:独特性、多样性、稳定性、发展性28、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1)教学改革国际化趋势(2)学科综合化趋势增强(3)教学趋向个性化(4)教学管理活性化(5)倡导自主性学习(6)围绕培养创新人才展开(7)强调教学内容的更新29、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策略:(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人格平等意识(2)依法治教,促进教学规范化(3)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5)提高教师综合素质(6)改革教学管理第七章1、高
27、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意义(1)内部意义:人才培养的意义 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学科建设的意义 经费筹措的意义(2)外部意义: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繁荣学术文化 服务社会 解决国际学术难题2、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类型:(1)从课题来源分:高校教师自主研究与立项课题研究(2)从课题性质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基础性应用研究)3、科研选题主要有一下三种导向:(1)基础研究选题主要以科学发展为导向(2)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选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3)基础性应用研究选题以市场导向和科学发展导向相结合4、科研选题的方法:问题法、移植法、交叉法、追踪法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原则:(1)
28、教学与科研互助性原则(2)社会经济效益(jn j xio y)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yunz)(3)以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研究支撑(zh chng)基础研究的原则(4)遵循课题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5)多层次、多模式相结合的原则第八章1、美国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对我国的启示(1)大学走出象牙塔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2)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矛盾是服务社会过程中的首要难题(3)积极探索多种形式为社会服务是我国高效发展的必然趋势2、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内容:教学服务、科研服务、信息设备服务、其他综合性服务3、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管理(1)社会(政府)对高等学校服务社会的管理(政策、法律、资金)(2
29、)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过程中的自我管理:加强校长职业素养 统筹安排服务活动 加强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 建立服务行为的激励机制第九章 高等学校管理1、高等学校的校长通常也是学校对外的法人代表,具有对高等学校全面管理的职责。高等学校的几种决策权力机构: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评议会高等学校的几种决策模式科层制模式,是指学校实际决策权力倾斜于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学术团体模式,是只实际决策能力倾向于学校学术人员双重组织模式,强调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分享权威”1990年中共中央12号文件提出高等学校继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质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运作
30、体制以社会力量为主的运作体制以高校自主办学为主的运作体制1995年开始建立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趋势扩大省级部门对属地高校的统筹权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办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从功能划分上,一般可分为决策领导机构、职能管理(gunl)部分(b fen)、教学科研单位(dnwi)和有关附属单位高等学校这一特殊组织的特点组织结构的学科性和国际性组织目标的多样性和模糊性组织成员活动的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我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容内部管理的重心宜放在院(系)一级管理过程尽可能吸收教学、科研人员民主参与建立适合高等学校特点的激励体制高等学校管
31、理活动系统的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方式、管理目的、管理环境高校管理的特性管理组织的松散性(组织的松散性是指组织的子系统(以及它们从事的活动)相互联系却保持着各自的特点和个性)管理权威的双重性(高校既是学术机构又是事业单位,因而学术权威和行政权威往往交织在一起)管理机构的多样性(不同高校的结构不同、同一高校内不同部门的结构也具多样性特点)管理准则、规范的矛盾性和含糊性管理主客体的相对性高等学校管理原则入学机会均等与择优培养原则学术自由与教育责任原则学术自治与社会参与原则高等学校管理的内容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财力和物力资源管理第十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是只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
32、的系统,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学制的建立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制的建立受制于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学制的建立须适应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全日制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大专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职业(zhy)高等学校成人(chng rn)高等学校我过高等学校的招生(zho shng)制度:自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基本上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招生制度我国招生制度改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定向生、委培生、保送生、自费生)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扩大高校和地方招生自主权录取时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勤工俭学基金)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方向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明确政府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定位宏观调控者市场引导者人才需要规划者信息服务与咨询者发挥高校毕业指导的主渠道作用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做好充分的职业准备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建设高等学校需要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规范格式员工解聘协议范本
- 2024年培训学校业务承接协议典范
- 2024年资格认证代理挂靠服务协议
- 2024年简化场地租赁协议范例
- 2024年水产养殖协议范本及条款详解
- DB11∕T 1694-2019 生活垃圾收集运输节能规范
- 2024年设备分期付款购销协议典范
- 2024年房产租赁业务协议参考
- 2024年停车场租赁模板协议
- 2024年度定制墙体租赁服务协议
- 朝花夕拾读书分享会
- 心肌病和心肌炎课件
-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知识培训
- 糖尿病专科护士考试试题
- 人工智能概论-人工智能概述
- 乡村旅游财务分析策划方案
-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1
- (中职)ZZ030植物病虫害防治赛项规程(7月19日更新)
- 2024年国能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非甾体类抗炎药课件
- 出入库登记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