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州鼓乐介绍与历史(共49页)_第1页
绛州鼓乐介绍与历史(共49页)_第2页
绛州鼓乐介绍与历史(共49页)_第3页
绛州鼓乐介绍与历史(共49页)_第4页
绛州鼓乐介绍与历史(共49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绛州鼓乐( l) 一、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d l hun jn) 新绛县,古称绛州,是山西南部唯一被国务院命名(mng mng)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位于山西省西南,运城市北部,吕梁山南端,介于东经1101161112026,北纬352710354918,面积598平方公里,辖5镇8乡,人口27.4万。 新绛北与乡宁、襄汾两县接壤,南与闻喜毗邻,东与侯马相接,西与稷山连界,是远古时期的“丁村人”活动区域,地处中华文明史的开篇之地,尧舜两大古都之间,在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洲,“唐为畿内地,有大夏之墟”,是以尧舜禹为代表华夏族活动的中

2、心地带,春秋属晋,上度曾为晋国都城,同当时的太原、临汾齐名,号称“晋国三城”;战国属魏,汉为临汾县地,北魏置正平郡兼置东雍州,北周武成二年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州治从玉壁迁置今县址后,改称绛郡,附郭正平县,唐代改郡为州,设总管府,辖15州,元初设元帅府,辖河、解两州,明洪武初改正平县废入绛州,直至清末,民国初年改称新绛县。是京津地区昔日通往西北的重要“水旱码头”,号称“七十三行城”,民国初年,工商业收入总额在山西省仅次于太原市,故有“南绛北代,忻州不赖”之说。境内气侯温和,年均气温12上下。年绛雨量550毫米。霜冻期在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上旬,无霜期为194天。汾河横贯东西,支流浍河居南、鼓水河在

3、北。境内交通方便,晋城至禹门口干线公路横穿全境,另有支线公路、简易公路和大车路纵横交织,连接全县所有乡镇和大部分村庄。 新绛县历来是晋南的重要城镇。隋代绛守居园池,乃闻名全国的北方第一花园,是中国园林史上的瑰宝;柏壁曾是唐太宗李世民屯兵之处,秦王堡至今犹存,相传这里产生千古名曲秦王破阵乐;宋太祖赵匡胤曾微服于绛州,龙兴寺因而得名。明代稷益庙壁画,是山西壁画群中的珍品。唐建碧落碑和绛州大堂;元明时代的钟、鼓、乐三楼以及唐建清修的龙兴寺宝塔以及天主堂等,组成了新绛县的古建筑群。历代名人辈出,战国大儒荀况,唐代诗人(shrn)王之焕、宋代画家高克明、元杂剧家李行道、清代学者李毓秀都曾生活(shngh

4、u)在这方黄土地上,留下传世之作。 新绛县在2004年被山西省文化厅确定为综合(zngh)试点项目。 二、分布区域 分布在新绛县7镇1乡220个行政村,原属绛州管辖的部分县少数乡村;随着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的演出、传授,分布区域逐步扩大,近年来扩展到了国内外、台湾、美国、新加坡音乐院团还移植了绛州鼓乐牛斗虎、啦呱、滚核桃等曲目,使之不断延伸。三、历史渊源绛州鼓乐因山西新绛县古称绛州而得其名。新绛位于山西南部,春秋战国(chn qi zhn u)时期已成为了三晋名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远在上古时期有了鼓乐。绛州鼓乐源于先秦,唐宋时期有了全新发展,盛于明清,初唐便以“擂大鼓(dg

5、)”而久负盛名(ji f shng mng)。相传,初唐武德三年五月,李世民来此屯兵,讨伐刘武周、宋金刚大捷,军中作有秦王破阵乐,始为绛州民间锣鼓。从吴岭庄、南范庄、北苏村等地出土的金元墓葬鼓佣砖雕、元代稷益庙塑画中的祭祀团,可以看出绛州鼓乐由来已久。目前,国内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鼓,是1980年在与新绛县接壤的襄汾县陶寺龙山文化遗址甲种墓葬出土的鼍皮革鼓和异形陶鼓,为新石器时代遗物,距今四千八百多年。新绛、襄汾两地曾在汉代同为临汾县,至今尚有三个乡镇接壤,仅有一路之隔,自古以来,两县邻村近镇住民通婚为寻常事,想陶寺鼓随之也早流入新绛。况且人类幼年伴随着打击度过了漫长岁月,1962年在芮城县发现

6、的西侯渡人,距今约180万年。乐器是人类肢体器官的延伸,先组最先完善的是肢体进化,击节而歌,踏拍起舞,这使吹拉弹拨诸多乐器尚未产生,击器便已率先问世,从山西南部西侯渡人的直接打击石器到山西北部峙峪人的间接打击石器,特别是“丁村人”的出现,随着猎兽御敌,他们运用木棒打击、石球投击、弓箭身击、矛头刺击,两物相撞便产生了原始击鸣,鼓在新绛一带出现可能比陶寺鼓还要早些年月。相传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蚩尤号称铁额魔王,带了81位弟兄进犯中原,誓与黄帝争夺天下,涿鹿之战,黄帝命他大臣风后造了81面雷鼓,并以雷兽之骨作棰连击9次,蚩尤闻鼓坐失神力,兵败被俘,黄帝将人肢解解州(今运城市),蚩尤的血化作一池囱水,成

7、了解州盐池;又有舜王历山击鼓耕田(一说簸箕)和烽北戏诸侯的民间传说;还相传说舜后娥皇,女英回娘家时两地锣鼓迎送。这些民间传说的发生地距离新绛远不过百余里。吕氏春秋?古乐篇也说“帝尧立置缶而鼓”,一如尚书?益稷记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伊耆氏即陶唐氏尧帝,他的都城没在相距新绛仅有一百余里地的平阳(今临汾市)。礼记?明堂位还记载有“夏后氏足鼓”,夏后氏即夏禹(一说是夏禹的后裔),他的都城夏县也距新绛不过百里之遥。据说“伊耆氏之东”的鼓,是作“百兽率舞”,于此可知,唐尧虞夏时期,远古人的歌舞不仅有了乐在其中,这时,鼓也作为一种伴奏乐器出现在歌舞中。但是,这时绛州鼓乐还停留在原始形态,一未成型,二

8、未成乐,在新石器时代尚是奠基阶段,商周时期进入构筑阶段,春秋初期始见倪端。时人荀况出生在新绛县古水入汾之处的古荀国,今古交乡一带,十五岁时离开荀城去了齐国。他是战国时的著名儒学大家,著书有数万言,荀子一书是荀况的主要言论结集,其中乐论是最早的一部儒家乐理专著,书中写道:“鼓,其乐之君邪”,“鼓似天,钟似地,罄似水,而筝笙箫等似星辰日月,鼗等似万物。”1978年,在湖北随到鼓墩发掘出曾侯乙墓葬中的地下乐宫,乐器有124件,与荀况的乐论一文所提到的乐器各类相关无几,被音乐史称为“钟鼓之乐”。近年来在新绛县及其邻县出土了大量的晋国墓葬编钟,可见当时“钟鼓之乐”在新绛县也亦形成,时相传有“秦筝晋鼓”一

9、说,绛州鼓乐即在其中。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了奴隶制社会,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中古音乐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到唐代出现了盛世鼎新,宋代又开启了以戏曲为艺术表演中心的时代,山西是李唐王朝的发迹地,而新绛县又是李世民东渡北代的囤兵地。李世民秦王破阵乐在新绛的产生及其后来作了宫廷大乐,对绛州鼓乐的长足进步又产生了巨大影响。秦王破阵乐是中国古代乐舞的经典之作,和李隆基的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的两部堪称里程碑的大型乐舞,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秦王破阵乐是李渊定鼎长安不久,刘武周、宋金刚起兵反叛,占领了大半个山西,直攻 河东,身为秦王的李世民请缨出兵,东渡北伐,一举歼敌,收复失地,河东士庶与

10、凯旋回归的李世民将士举行了盛大的军民联欢,“军中相与作”。起初,秦王破阵乐是“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后来才修改为雅乐,成了李世民的燕乐大作,迄今在李世民囤兵的秦王堡尚有“擂鼓台”的遗迹可寻。秦王堡在新绛县城的西南二十里处,亦称唐堡,现名堡理。“擂大鼓”在新绛境风屡见不鲜,与堡理村相信的阳王和万安两个乡镇,更是村村有鼓车,年年擂大鼓,同新绛接壤的稷山、闻喜边沿地区也不时有擂大鼓,其它地方稀有罕见。如今新绛县的车鼓颇以秦王破阵乐的“擂大鼓”。车是由古代战车衍变而来,大鼓面径一般都在一米以上,竖立车上,由若干匹骡子,或牛、马、驴拉着奔跑,上有鼓咚咚,下有滚滚车轮,具有一种披

11、甲执戈和“象征战阵”的“发扬蹈厉,声韵慷慨”。史书上的“人间”、“世间”的擂大鼓是在河东绛州,“应知此处是源头”。 四、基本(jbn)内容鼓是最原始的民族(mnz)乐器,又是最具传统性的民族器乐,也是最具代表性地方文化,绛州鼓乐集中地体现了新绛地方文化的原生态,泛指新绛县流行的锣鼓乐,吹打乐,因新绛县古称绛州而名,也称绛州大鼓,俗称新绛锣鼓。 新绛县有三大自然区域,一是汾北片,二是汾南片,此以汾河为界,二者中间是河槽(hco)片。汾河片即鼓水流域,延至马首山麓,汾南片即峨嵋山麓,河槽片即汾河流域。汾北片以穿箱锣鼓、汾南片以车鼓、河槽片以花敲鼓称著,这是绛州鼓乐在乡村的三大代表鼓种。 花敲鼓,又

12、名花腔鼓、花庆鼓。俗称干鼓,全套乐器只有鼓、板两类,共计二十八件,其中二十四面扁鼓,代表二十四个节令,另有两副夹板,两副梆子,分别象征牛、虎、狮子、麒麟四种瑞兽,意取黄牛之忠,老虎之猛,狮子之威,麒麟之祥,以求时时吉祥,天天如意,月月平安,年年丰收。夹板是柏板的俗称,它用三至五块木板合成,以皮或麻绳串连一起,合击板块相撞发声,以此击拍,持者踏拍起舞,有“金银蛇”(即“大十字步”)、“牛头虎”(即“八字步”)、“弓步”、“跳步”、“前蹉步”、“数码蹉步”几种,可以上击、下拍、左敲、右打、内拍、外敲。从县境内出土的宋金砖雕中,发现拍板,是被当年戏曲、社火广泛用的一种民族传统乐器,今已罕见,唯花敲鼓

13、仍以此作击节乐器。花敲鼓最初只流行于古堆村和三泉村。古水下游建起“新庙”以后,传入了上院村,不久,又被马首山下南行庄接受过去,形成三个流派,南路以上院村为代表,北路以南行庄为代表,中路以三泉村为代表,南、中两路基本相似,只是中路的表演者身系两串金色或银色的马铃,马铃下端结扎一把红鬃,表演起来铃铛作响,以作烘托:北路加了镟子,它的鼓架低于南中两路一尺左右,二十四面扁鼓不再是一字形或半圆形、环形排列,四鼓一组,成双相对,近似于“转身鼓”。 花敲鼓是绛州鼓乐的代表作,所运用的乐器,属于革木系列,为锣鼓(lug)乐独有,以花敲干打见长,绛州鼓乐近年来又博采众长,不断地丰富了打击技艺,独树一帜,概括来说

14、,有十三种敲击技法: 击鼓边:周棰正面敲击鼓面中心,这是锣鼓(lug)通用的演奏法;敲鼓边:以棰侧击(cj)鼓面与鼓帮交界的鼓边;磨鼓钉:用棰磨擦鼓钉,发出一种“哗儿”之声,分为短磨、长磨两种;蹭鼓面:以棰擦击鼓面;打鼓帮:左右棰尾分别连续侧击鼓帮,发出蹄踏之声;抽鼓皮:用棰抽打鼓面;磕鼓环:以棰磕击鼓环;碰鼓架:用棰碰击鼓架;单棰滚:单用(dn yn)一棰滚奏;双棰擂:双棰同一方向(fngxing),又是同一部位由上向下甩前一搓;棰相击:以棰互击,发音(f yn)为“击”,也可为“卡”;棰相打:是将一棰压着鼓面,另外一棰前打后击;棰相跳:一棰压住鼓面,另外一棰随着它的移动方向推拉,渐强或者渐

15、弱;这些技法是构成绛州鼓乐地方性的独到之处,这种地方色彩又构成了它的独特艺术风格。花敲鼓是以击鼓为主,一般要一口气打完全套曲牌,曲牌有十六套,可以分别独立演奏,也可联缀其他曲牌连续演奏,三路鼓点编配不同,称谓有异。南路以声似命名,有叽呱啦、啦呱叽、最最呱、呱最最、哗儿啦、最最咚、咚最最、叽呱咚、呱咚叽、呱咚呱、扎咚呱、呱扎呱、呱龙咚、龙咚呱等十六套;中路多以钉缸、崴麻秆、麻雀踩蛋、张生跳墙之类,形似有名:北路则以牛斗虎、凤凰单展翅、狮子潦绣球之类动态取名。 据传,过去演奏花敲鼓时,身著剧装,都要穿靠扎旗,头戴面具,须垂胸前,横眉立目,狞狰可怖。是方相舞和十二兽舞的遗留,躯劳疠疫,镇魔逐鬼。从襄

16、汾县赵雄村现存的傩鼓推测,此说可能属实,今已不见。 穿箱锣鼓,籍演人物,而咏一事,因表演者身穿传统剧装而得其名,三泉村唐王出城有十四路曲牌,是说魏征斩了北海龙王,天庭大怒,喝令天下(tinxi)大旱三年,李世民为拯救百姓,亲赴地狱招鬼,救百姓于水火,并召集了皇子皇孙、文武百官敲锣打鼓到龙王庙还愿。穿箱锣鼓唐王出城便是这支队伍,为首的是院牌,后有数人鸣锣开道,接着是李世民及其仪仗、宫娥、黄门,执御者达数十人,其次是锣鼓队,领队近似宋代的竹竿子和现代管乐队的指挥,其他数人扮太子敲唐锣,数人扮皇孙打小鼓,数人扮文臣击大锣,数人扮武将拍大钹,数人扮丞相打大鼓,整个队伍有上百人,是以演奏套曲为主,大鼓与

17、钹为一声部,唐锣与小鼓为一声部,大锣仅起节拍作用;持唐锣者扮作皇孙,头戴紫金冠,上插鸡翎,随着锣鼓点的跌宕起伏,翩翩起舞,并作耍翎子的跑锣表演,时而是指挥者,时而以伴奏者出现,其程式有和尚锣、颇倒颠、踏能能、腰里慢、连三番等。 车鼓,又名鼓车,因鼓载于车上演奏得名,鼓面直径一般都在一米以上,腔高也有一米左右(zuyu),鼓钉盈寸,鼓腔一般绘有龙凤呈祥之类纹样图案,多为赤色,竖立和“十样景”,全部随车演奏,车的四周以物遮掩,装饰一新,首端高高突起(tq),如同花门彩楼。车鼓分为人拉车鼓、畜拉车鼓、机拉车鼓三类。畜拉车鼓多分布在阳王、万安一带,畜拉车鼓又有牛拉车鼓、骡拉车鼓、也有马拉车鼓,驴拉车鼓

18、。人拉车鼓多分布在汾北沿山地区,由数十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同拉一车,而与对方进行竞技表演,由于的竞技性和急速行进,人拉车鼓的演奏曲牌一般较短,多是三至五番。新绛县志的记载说“姑射山前一带,民情刚悍,于阴历正月间,以大鼓置于车上,以人曳车周巡邻地,及力赛跑,以禳瘟气”,每到年尽除夕,在马首山边沿北张一带,各村即将大鼓装设妥当,从初一起便开始了打鼓跑车,往往从一早起直到半夜才告结束。拉车鼓的是村子的青年小伙,一手挽绳,一手持有彩灯,灯上贴着村子能媳妇、巧姑娘剪的人物花卉,到了晚上,内有蜡烛照明。牛拉车鼓主要用于祭祀,节奏比较缓慢,但却稳健有力,一般也多演奏套曲,如席村的牛拉车鼓由路行司、厦坡滚核桃、

19、老鹰叼蛇、老虎磨牙、小旦挽袖子、正旦摘豆角、仙人大过桥等十二个曲牌组成,这种车鼓用“硬辕车”载运,即牛勾篼被固定在同一根杆上,每车套用一、二十头膘肥体壮的大犍牛,前后单行排列。形成一串,牛头披红戴花,中间悬有镜子,似有赛膘之意,骡拉车鼓是新绛县最流行的车鼓,遍及全县,每车有十几匹以至上百匹经过精心挑选并专门饲养的一色骡子,三匹或者四匹横死一行。佩戴的装饰品有“苏州嚼于铜钉挂”的说法。多为一鼓双打,是将鼓心、鼓边交错起来进行花敲,近年来出现的机拉车鼓,是将鼓用机动车辆装载,如拖拉机、小四轮或汽车。 除上述三大鼓种外,百分之九十以上(yshng)的乡村都有本土以村名冠名的地方锣鼓,如南李村锣鼓、王

20、村锣鼓、苏阳锣鼓、刘峪锣鼓、梁村锣鼓,站里锣鼓等等。在各乡村还普遍流行有花鼓,旧时多在上庙朝山闹社火时表演,也有过年沿门讨喜乞钱来表演的。一村少则一伙,多则几伙甚至于十几伙,较之其它地方花鼓不同的是,有的一人身背多鼓,头部、肩部、胸部、腰部、腿部分别系有花鼓,大小不同,少则5个,多则9个,右手是用皮制软棰,左手持用麻制硬棰,可以左右开弓,交错相对,可以跪场滚打,踢腿甩打,可以仰面睡打,套腿花打;有上桌子,立扁担的高台表演;不单单是敲击,往往打一段,唱一段,穿插戏曲表演里的唱做念打;常见的有“剪子(jin zi)花”、“走八字(bz)”、“踩四边”、“蛇退皮”、“连环套”等十多种表演程式。撇击、

21、拉击、甩击、绕击、挑击、搂击、勾击、戳击、掏击、点击等一系列敲击方法,边打边唱,也有数人伴做村姑,一边手敲旋子(人俗称呆呆),一边伴唱起舞,还有专门一人做伴唱的。过去在支北庄一带,有打伞的领 头人专门伴唱,俗称“伞头”现在大多数改为了一人扮做老叟司鼓,数人扮做村姑(旧时都有男扮女装)、手敲旋子伴唱,另有一人扮做小丑,手摇拨朗鼓,穿插在其间,与司鼓者戏逗。绛州鼓乐以锣鼓乐著称,其乐大部分是多曲联缀(lin zhu)而成套曲,属“联曲体(q t)”,除了对奏、齐奏之外,偏重音色交替变化、节奏型的华彩(hu ci)变奏,整个乐曲一般有分有合,可以独立成曲,亦能一曲多变。即在同一地域,尽管同一村庄,又

22、是同一曲牌,各甲不尽相同,归根结底,但同新绛“人性刚悍多勇敢”的性格,横竖相连,与当地的其它民间艺术风格,一脉相承。 山西绛州鼓乐( l)的艺术团整理和编创的一批曲目,集中地囊括了绛州鼓乐的传统风格和艺术特色,是绛州鼓乐的代表,也是中国民族打击乐的艺术精品,堪称“国之瑰宝(gubo)”。 五、相关器具(qj)、制品及作品等 绛州鼓乐凭借锣钹鼓板、管弦丝竹,而以鼓为核心,节之众音,特别以“擂大鼓”增加气势、扩大音量,加厚音色,拓展音韵;古来以制大鼓名闻中外,近年曾为马来西亚制作了一面3.09米超级大鼓,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继为香港中乐团制作了一面3.57米的超级大鼓,也载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鼓

23、的制作工艺比较传统,鼓腔选用桑木、椿木作料为上乘品,鼓面一般蒙用黄牛和水牛皮,鼓钉多为铁钉,手工打造。 目前,开办有制鼓厂,基本上做到了自制自用,自供自足,先后并为中央广播乐团民族乐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等专业院团、台湾、香港、美国和新加坡一些团队提供了各类民族鼓。 代表作有秦王点兵(1992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决赛大将最高分、第二届群星奖金奖)、滚核桃(第二届群星奖银奖)、老鼠娶亲(2000年第九届群星奖金奖)、晋南花鼓(2001年第十届群星奖金奖)、黄河船夫(2004年第十三届群星奖金榜首)、牛头虎(中华民间锣鼓擂台赛、万宝路擂台赛最佳技巧奖)。

24、六、传承(chun chn)谱系 绛州鼓乐是以群体传承,口传身授,虽然(surn)近代一些乡村的锣鼓队已有口念谱或工尺谱,主要还是凭受传人耳濡目染,心领神会,他们既是受传人,又是传受徒人,这个由受传到传徒的全过程,便是一个新的约定俗成。 农村锣鼓乐队(yudu)属于群体传承,今传承人多已作古。查鼓乐世家有北李村赵连成传甥高喜林(已故)传内弟郝振华(68岁);大聂村杨四(已故)传子扬小黑(已故失传);法掌村来顺(已故)传子百管(已故失传);狄庄张生儿(已故)传子张小才(瘫痪)其它四子已故;万安村贾天恩传子贾喜娃(已故)传妹夫杨俊胜(已故),杨爱元(已故);西张村王喜成(已故失传);王金山(已故失

25、传);西马村邓林锁(年已75岁)传子尚存,邓双锁(兄弟)传子尚存。七、基本特征 绛州鼓乐是新绛县地方文化原生态的时代体现和艺术再现,具有黄土地的奇妙浑厚,粗犷豪放,是黄河文化的万年凝聚。它凭借了锣钹鼓板、管弦丝竹,而以鼓为核心,通过鼓棰同接触面不同部位的角度、力度、速度多方位的变化,运用花敲干打,调动鼓和配套器材的各个声部不同音响,变化音色,丰富音韵,组成典型语汇,并用肢体(zht)语言相辅,营造氛围,构成情境,将表现的对象溶入音符,使有限的鼓乐语言在可感知的音符曲线行进中无限动作,进而使鼓说话,演绎故事,迸发出独特的动情力,亢奋度,鼓舞人心,激励向上。其盖源于传统,而又高于传统;既有地方特色

26、,又有时代气息;亦能室内演出,也可户外表演。 1、汉代塞外吹管乐的流入,魏晋南北朝铜响器的传播,胡音沙锣和西域铜钹的相继加盟,绛州鼓乐逐步完善,后来宋代村落百戏和社火的兴起,绛州鼓乐更加成熟起来,衍生出了锣鼓杂戏,亦称饶鼓杂戏,相传它形成于宋、金时期,是活跃在河东地区的祭祀家戏,这使绛州鼓乐由单一(dny)的情绪逐步过渡为故事性。2、从秦汉到唐宋的一千多年间,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杂居中原,经济文化频繁交流,促使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融汇,绛州鼓乐( l)也不可避免地出现碰撞后的突破,尤其唐代“十部乐”的确立,西域大量鼓的传入,为绛州鼓乐鼎足而立的车鼓、花敲鼓、穿箱锣鼓与擂大鼓、花敲干打、演绎故事

27、三大特点基本确立,并以崭新面目出现。3、与当地的民间艺术,一脉相承,是新绛县地方文化(wnhu)原生态的时代体现和艺术再现。4、历经千百年的集体传承,沉淀和凝聚了上万年的黄河文化,富有(fyu)黄土地的博大胸襟,浑厚底蕴;绚丽多姿,连绵不断,粗狂豪放。5、以擂大鼓、花敲干打、演绎故事(gsh)见长,为全国多独有,“搓鼓槌”等一系列鼓槌华彩,更是独树一帜。6、主奏乐器是鼓,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大至3米以上,小到盈寸,随意性强,既有超级大鼓,又有小型花鼓,随着形制不同,打击方法也不相同,男女可击,老少咸宜,应用范围极广,是群众乐之不疲的自娱活动,也是人民大众最喜爱的民族器乐。 7、不受国界、种族、

28、性别、年龄、语言限制,即可户外表演,也可室内演出,雅俗共赏。 8、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强烈的时代气息,激昂的动情力,激越的亢奋度,鼓舞人心,振奋精神。八、主要价值 历史价值 历久弥新,古今( jn)有名新绛曾发现有旧石器时代遗址1处,新石器时代遗址20余处,约20万年(wnnin)历史,是“尧、舜、禹”的畿辅之地,为华夏族活动中心地带,流行在这里(zhl)的绛州鼓乐,至晚在新石器时代已见倪端,有5千年以上历史。经历了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先秦时期,中原地区便有“秦筝晋鼓”之说。新绛初为叔虞封地,后改为晋,晋献分时(公元前668年)一度曾为都城,一直是古绛的畿内。三家分晋,才

29、属于魏,近年来出土有12件编钟,周边市县也出土了大量编钟文物,虽不及于楚地曾候乙墓葬的编钟出土,钟鼓之乐也亦形成,晋鼓雀起。唐初年间,周边地区少数民族的鼓文化大量流入中原,以长安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出现了鼓文化大融汇,这时,李世民受威专征,囤兵新绛,他的部他根据这一带的民间鼓乐作秦王破阵乐,后发展为李世民的初唐国乐。随着宋元戏曲艺术勃兴,农村庙会日益繁多,人生礼仪日见繁褥,到了明清两代,成为人民大众最喜爱的,又是最流行的民间音乐。明清迎神赛活动日盛,直于日本入侵逐渐衰败,在明清时,新绛县的大村小庄有本土的锣鼓队伍,有定期的社祭,年复一年,一村胜于一村,一代超过一代,绛州鼓乐沉淀了千百年,上百代的

30、人的文化传统,凝聚了千百年,上百代人的艺术精华,同时,也残留了不少农业社会的陈旧性,封建时代的腐朽性。历代人民在集体承上启下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不断创新,融汇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市井文化、军营文化、商业文化、礼俗文化,形成多形态(xngti)的民族传统鼓乐,既有人文资源的丰富性,又有文化起源的古老性;既有现代文化的时代性,又有文化传承的连续性;既有文化遗存的历史性,又有地方文化的集结性;既有文化空间的多样性,又有文化市场的广泛性。 学术(xush)价值 北钟鼓(zhn )之乐之研究 湖北隋县曾候乙墓的地下乐宫出土,揭开钟鼓之乐面纱,对江南的钟鼓之乐研究提供了殷实的佐证文物,而北方的钟鼓之乐研究

31、,虽然有晋墓编钟的大量出土,还有待于深入探讨。研究绛州鼓乐,是对中原地区钟鼓之乐,特别是对“秦筝晋鼓”研究,有着一定学术价值。 秦王破阵乐之研究 中国音乐舞蹈史上,有唐代的两部被称为里程碑的经典作品,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秦王破阵乐;源出新绛一带,发端于秦王堡(今为堡里,史称柏壁)。 旧唐书音乐志记载:李世民:“屡有征讨,世间遂有此乐”;资治通鉴也称:“朕昔受威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此而成,不敢忘本”;新唐书礼乐志上说:“破刘武周,军中相与作秦王破阵乐曲”;隋唐嘉话并说:“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中相与为秦王破阵乐”。这是李世民为秦王时,屯兵柏壁破刘武周凯旋回归之时,同河东一带的

32、非官僚阶级人士和庶民,为李世民庆功祝捷,在军民联欢中,李世民的军队作秦王破阵乐,传之于世。 史载贞观七年,李世民曾亲自设计(shj)破阵舞图,并令吕才“以乐工(l n)一百二十八人,披银甲执戟而舞”。又令魏征等人“更制歌辞”(见新唐书)。易名(y mn)为七德舞,旧唐书、音乐志上说:“破阵乐太宗所造也,太宗为秦王之时,征讨四方,人间歌谣秦王破阵乐之曲”。 七德舞与九功舞(功成庆善乐)齐名,是初唐的宫廷乐舞,被编入了唐朝乐府。前者为武事之象,称武舞,后者为文事之象,称文舞。杜佑记述秦王破阵乐时说:“此象战阵之形,凡为三变,每变有四阵,有来往疾徐击刺之象,以应歌节,发扬蹈厉,声韵慷慨”。舞者有一百

33、二十八人,皆披银甲执戟而舞,旁有乐人伴奏,歌者和唱,整个演奏擂有大鼓,“声闻百里,动荡山谷”。“观者见其抑扬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悚”(旧唐书音乐志)。 秦王破阵(p zhn)乐是功成作乐,“传自武德至元和”年,在李世民死后中断(zhngdun)近三十年,唐高宗为“追民王业(wn y)功劳,不忘武功”,又改其为神功破阵乐。武则天称帝,复用隋时文武二舞,使破阵乐名存而实亡了。唐玄宗时,此乐又经修改,更名小破阵乐,历经“一百九十载”后散佚。 秦王破阵乐东传日本,西闻印度,玄奘曾在大唐西域记中说:戒旺“闻其雅颂,于北久矣”。至今日本仍保留有秦王破阵琵琶曲谱。从“擂鼓台”、传统曲目小秦王乱点兵,穿

34、箱锣鼓唐王出城,可以深入探讨民间乐曲(绛州鼓乐等等)对秦王破阵乐的产生及其对绛州鼓乐所产生的影响,研究俗乐和雅乐的相互影响及其发展所存在的一个必然过程,一个自然规律。 锣鼓杂戏之研究 辞海载称:锣鼓杂戏“相传起源于山西绛州(今新绛)”。近代一些资料上说“起源于临猗等地。”众说不一,今在新绛无迹可觅,但关于锣鼓杂戏一文说:“有谓起源于唐初(约武德三年,即620年),秦王李杨民破刘武周(?622年)于河东后,驻军柏壁(今新绛县境内),命一百二十八人披银甲,捃戟而舞时所作之破阵曲(即秦王破阵乐)。”新绛县志也说:“秦王李世民东渡征讨刘武周曾据此练兵习武,初称唐堡,旋改为秦王堡,传名曲秦王破阵乐”。秦

35、王破阵乐的发展和衍变,是研究唐宋表演艺术的一个重要课题,有人认为梆子戏也源于唐朝梨园曲,并且首推为秦王破阵乐,范紫东在法曲之源流中指出:“龟年赋性慷慨,故其腔调亦激兄,如悬崖瀑布,殊少回旋,其最见长之节目,为秦王破阵乐此曲普称为秦王曲,太宗功业,旨在秦王时,故曲也。龟年工唱秦曲,因此龟年一派之腔调,称为秦王曲。此腔调盛行,人双简称秦腔云”。史有记载(jzi),物有可考在新绛县相距(xingj)四十公里地的襄汾陶寺出土有年代最为久远的鼍鼓,木鼓、土鼓; 1979年新绛柳泉乡出土12件战国早期编钟(bin zhn),其中甬钟、钮钟各有六件; 1981年新绛县南范庄金代墓葬,出土了33块戏俑和击鼓俑

36、砖雕,内含腰鼓击俑砖雕,大鼓击俑砖雕,敲锣俑砖雕; 1995年在新绛县北苏村出土金代墓葬砖雕,其中有两块腰鼓击俑砖雕,一块柏板击俑砖雕,一块大鼓击俑砖雕; 2002年新绛县北王马村出土(ch t)了金代墓葬击鼓俑砖雕。 三泉镇白村制鼓老艺人潘忠信(zhn xn)口述,前多年从本县程官庄购回一面一米大鼓,发现鼓腔内有“乾隆(Qinlng)三十八年”的字样; 横桥乡东王村仪庆寿家保存有两面清代花盆鼓; 辞海的条目说:锣鼓杂戏“相传起源于山西绛州(今新绛)。” 直隶绛州志的记载说:“岁时社祭,夏冬两季,亦古者报啬之遗,又乡镇多香火,扮社鼓演剧”。新绛县志上说“人民变本加厉,每当报赛时,形态百出,男女

37、聚观”。 与鼓有缘,古有传说 古堆村的来历 1、黄风夜平晋国,隆起九鼓相传两千年前晋国刮了七天七夜黄风,整个晋国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飞沙走石,扫为平地,压了焦村泉,出了古堆河,在新绛县与襄汾县交界地区,隆起九座山头,这就是九原山,人在山上行走,下连咚咚作响,好象敲鼓,于是,人们把这里的山叫鼓山,这里的水叫鼓水,村子就叫鼓堆村了。山海经载:“温水(wn shu)出崆峒,山在临汾南”。天下(tinxi)名山游记说“泉上有堆,如覆釜形,履之声如鼓,则泉以声似而名。明代(mn di)乔字鼓堆泉称:“其北突有二山,高园如鼓,则泉以形似而名,志日泉上有堆,如覆釜形,履之声如鼓,则泉以声似而名。” 2、唐军

38、兵马践踏,如鼓擂响李渊父子晋阳起兵,直捣长安,李世民带领兵马路过鼓堆,这里成片泉水,水下全是青石,李世民的兵马过来,人践、车滚、马踏、顿时一片轰响,声如擂鼓,传之遥远。这里为纪念李世民,叫起鼓堆村了。宋代司马光鼓堆泉记指出:“鼓堆在州西北二十五里,鼓者、言人马践之,逄逄如鼓声,盖水下充满石下而然。” 擂鼓台的传说李渊称帝,盘踞在雁北的刘武周,勾结了宋金刚起兵反唐,很快占领了大半个山西,小唐王李世民主动请缨,率领三千人马,东渡黄河,讨伐刘宋,来到绛州的堡里村囤兵练马,在跑马场,修起了擂鼓台,每天台上点将,擂鼓练兵。元代陈献柏壁记略上说:“西南(xnn)逶迤二十里,有巨坡尤高峻,古柏壁关也,上有秦

39、王堡。”乾隆(Qinlng)山西志辑要也称“刘武周将宋金刚进逼(jnb)绛州,关中大震,秦王引兵屯柏壁,与金刚柏峙,金刚食尽败走。”新绛县志载道:唐王堡遗址“残留有当年擂鼓台遗址。” 风俗价值 迎神赛社,俗称庙会,是绛州鼓乐赖以生存发展并充满生命力的一座历史舞台。民国十八年版新绛县志上说“本县迎神社之盛,无如三月者。三日,为药王节。八日,为圣母节。清明,为孚惠圣母节。十五日,为土地节,为龙王节。二十二日,为三皇节。二十八日,为东岳泰山节。每逢赛社之期,必演剧数日,扮演各种故事。如锣鼓、拐子、闹台、台格(阁)之类,形形色色,令观者有应接不暇之势”。新绛民众尚鼓,凡是迎神,必赛社鼓。古堆在新绛县是

40、个小村,一年也有四大庙会:清明节,农历四月二十八、八月二十四、十一月二十四。尤以清明节庙会为盛,有东八庄十三村、西七庄、南五庄二十五村“上庙”,白村一家社火队伍足有三里之长,而且是以赛社鼓为中心,阳王“二月二”庙会,是从明代嘉清正德年间重修东岳稷益庙后,由周围的寨里、北头、南头、裴社、上庄、西头六村轮流主持,社火不绝于途,往往不下三五万人。新绛县志上说:“岁时社稷,亦古者报赛之道,然人民变本加厉,每当报赛时,往往扮演各种故事,形态百出,男女聚观。”县城行业庙会在入冬前连月不断,仅在六月,就有五大庙会,其中六月六的东岳庙会,为期半月不止,正日先后三天迎神赛社。新绛县志载道:“赶会者不远数百里而至

41、,约至二十日始罢,且是时,东街府君庙妆演各种故事,下午三、四钟时,游行街市,男女聚观”。庙会在新绛县不论战乱灾荒年代,还是平安丰收岁月,直到日本入侵强行拆毁修筑炮楼,从未间断,祈求家和事兴、人寿年丰。过去不论大村小庄,村村有锣鼓队,甲甲有锣鼓班,而且一般村庄都能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鼓,城内双有铜铺供应响器。庙会又是定时、定地、定制举行,几年一轮,并由各村轮流主持。闻喜县原来隶属于绛州,与新绛县毗连,如民国八年版闻喜县志说:“村各有所迎之神,大村独为一社,小村联合为社,又合五、六社及十余社不等,分年轮接一神凡轮值之社,及沿定之期,锣鼓外必闹会,有花车、有鼓车,皆曳以大牛,有抬歌、有高跷,皆扮故事

42、,竞奇斗异,务引人注目。庙所在村及途经同社之村,必游行一周。庙中,则送神之社,预演戏;既至,锣鼓数通后,排其仪仗,舁其行跷,返置社人公建之行宫,演戏三日以安神次年送神,则仅有锣鼓而已。亦有闹送不闹接者。要之,不赛神之村,无几也”。赛社,在新绛县已成千古民俗,锣鼓首居其中。阳王二月二是阳王镇的大小村庄聚“稷益庙”迎神赛社,打头的是车鼓,有数十辆,每年前后各放一面一米以上大鼓,有十几匹或数十匹,甚至有上百匹骡子拉套,比赛敲家、赶家、走家(牲口)。古堆三月三迎神赛社,最引人注目的是各村穿箱锣鼓,其次,便是车鼓,席村一村五甲,每甲一辆车鼓,其中牛拉车鼓引人注目,驾数十头膘肥体壮的大犍牛,插红花,佩明镜

43、,身披红,项系铃,鱼贯而入,县城行业庙会一年不断,最热门的是六月六东岳庙会,为期一月,连搞三天社火,也以锣鼓为盛。民间婚丧嫁娶,又“以音乐不备为耻”,不分贫富,行则“动乐”。直隶绛州志载:“婚嫁亲迎,仪仗音乐嗔咽里巷,至于葬事,选使征歌必极动逾旬月,所费不贷,民间互相效法,甚至遇阻不顾,而以音乐不备为耻。”时至今日吹打乐在新绛尚是礼乐。 实用价值 庆典(qngdin)过节的喜乐 欢度春节,尤其在正月十五前后,绛州鼓乐( l)依然是闹“社火(shhu)的流行音乐”。鼓的声音较大,粗犷豪放,传之遥远,在原始社会人类部落狩猎时,用作驱兽捕猎,后来也用作了联络信号,召集人的通讯工具,至今凡遇庆典,许多

44、大型群众集会也常袭用鼓乐。婚丧婚娶的礼乐农村婚嫁,特别是追悼会,仍然离不开吹打乐治丧送葬,农村今有二百多人为之“跑事”,分布全县各地。室内户外的民乐绛州鼓乐( l)今已不再是迎神赛社的祭祀乐了,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的秦王点兵和滚核桃、牛斗虎、老鼠娶亲一批代表作的推出,绛州鼓乐已升华为民族打击乐的一个杰出代表,即可广场表演,更可舞台演奏,是民间器乐艺术的一块优秀品牌。 艺术(ysh)价值 走上舞台(wti),带向革新 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的“舞台化”,不仅仅是一个演出场法案移位问题,是现代空间与历史空间的既换步又移形,是突破传统的一个重大步骤,实现民族打击乐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广场鼓乐求大、求闹、

45、求奇,室内鼓乐求小、求新、求精,即求形式短小。内容新颖,艺术精粹,这是现代意识对传统观念的一次革命,也是现代音乐对传统俗乐的一次革命,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所指出的:“这是一部结合艺术和音乐的表演”。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把民间广场锣鼓带上舞台,将民族锣鼓艺术带向鼎新,推出一批既富有民族传统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音乐意识的新作品,带动全省乃至全国对民间锣鼓文化的艺术提升,成为中国民族打击乐的杰出代表。 演绎故事,别开洞天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科学法案继承和发展了传统鼓艺,坚持源于传统,高于传统,从横向上海纳百川,而纵向一脉相承,面向大众,面向市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现民族打击乐现代化,现代打击乐民族化,

46、使之,鼓点相应,声气相通,赢得中外观众和舆论界众说如一,如评如潮。绛州鼓乐由单一(dny)的情绪性,趋向情节化、叙事化发展,以鼓说话,演绎故事,选用音乐形象打出意境,造成氛围,让听众在声音的变化中品赏出来那个特定鼓乐语言,以独特的击鼓技艺变化,开发音色、组合语汇,进而调动鼓的各个部位是佳音响,通过鼓棰同接触面不同部位的角度、力度、速度多方位的变化,产生声响,变化音色,丰富音韵,组成典型语汇,并用肢体语言相辅,以大写意模拟、渲染、出彩、传说(模拟是对表演对象外在节奏的表达,也是对自然声响节奏的刻划;传神是对表演对象内在体验的揭示),将表现的对象化入音符,使有限的鼓乐语言在可感知的音符曲线行进中无

47、限运作;它以花敲干打,构成情境,塑造形象。整个鼓之声,鼓之韵,将个噪音响器,奏出美妙乐音,从音符蕴藏的语汇中迸民出时代强音,激励人心,鼓舞向上,这是其它民间锣鼓所不及的。 拥有精品(jn pn),雅俗共赏山西绛州鼓乐( l)艺术团不断攀升、不断进娶、千锤百炼、精益求精、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编了一批新曲目,大部分获得了全国性的首奖殊荣。1992年全国民间音乐舞蹈决赛,秦王点兵荣获大奖最高分,滚核桃荣获一等奖,并分别荣获第二届群星奖金奖和银奖;2000年啦呱、老鼠娶亲荣获第九届群星奖金奖,名列三甲;2001年晋南花鼓荣获第十届群星奖金奖;2004年黄河船夫荣获第十三届群星奖金奖,荣登榜道。在全国性

48、的1996年北京中华民间锣鼓擂台赛、1997年广州万宝路贺岁锣鼓大赛、2004年连云港中国民族鼓乐精英赛、2004年哈尔滨鼓舞龙江大赛,连折桂冠,名列榜首,参加了首都国庆五十周年、中国艺术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民间艺术节、上海之春、哈尔滨之夏、音乐家舞台、名人名作系列和中央电视台春节歌舞晚会、文化部春节文艺晚会等重大演出;多次参加招待中央领导和外国高级官员的文艺晚会,在首都国庆五十周年联欢晚会上,参加了山西演出团的晋南花鼓表演。首都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的以“歌唱祖国”为主题的国庆游园活动上,代表全国农民向江泽民主席汇报演出了滚核桃。这是首都国庆联欢晚会总指挥部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安全的节目中

49、几级筛选,特请江泽民主席观看的三个节目之一,温家宝总理也曾在沪观看演出。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马来西亚元首端姑查化和首相马哈蒂尔、摩活哥首相尤素福也曾出席观看他们的专场音乐会。中外有十余家电视台制作专题,上百家的报刊发表评介文章,中央电视“焦点访谈”曾播了专题百闻不如一见、中国文化报、山西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评论,马来西亚中国报连续七日整版述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www.accu.or.jp)列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名录,全国入围的有十种音乐、舞蹈、戏曲表演艺术,山西仅此一家。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中国广播艺术团民族乐团团长王大启说:“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

50、,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杭州一位观众赞扬法案说:“看过黄山不看山,听过绛鼓不听鼓”。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撰文指出:“鼓乐以鼓为核心,构成一套音乐会,这对世界所有的作曲家来说都是一道难题,但是,绛州人解开了”。 绛州鼓乐依附于千古民俗,而在历代人民集体承上启下的过程中,不断(bdun)积累,不断创新,改革开放以来,绛州鼓乐大胆革新,丰满了锣鼓经,丰富了表现力,成为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器乐之一,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引起了国际关注,名噪雀起,扬名中外,许多海外艺术团体组织的国际性打击乐音乐会都有绛州鼓乐跻身其中,先后在韩国国立舞蹈团举办的“中日(zhn r)韩三国鼓艺节”、新加

51、坡华乐团举办的打击乐音乐会、香港中乐团举办的鼓乐节上,以中国民族打击乐的代表出现。一些国际性的大型活动,也邀绛州鼓乐担纲(dn n)整个活动的打击乐,最近香港迪士尼乐园的开幕式,唯独邀请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参加表演。 九、濒危状况 1、“文革”初期,破四旧运动的席卷,许多社火被打成“封资修”,不少民间艺人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口传心授,而使一些法案方锣鼓濒临失传。 2、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所经历的一次巨大变革,是对传统经济基础、传统生产模式、传统思想意识、传统文化形态一次不可避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冲击,它为经济、政治、文化,整个社会发展创立了无比的最佳历史空间,一切事物在这个空间里,发展则存,停滞则亡,目

52、前农村只有百分之十的村队有锣鼓队,尚有活动(hu dng)之外,其余已近失传。 3、政府无力投资,村队集体经济落后,农村中青年人大量外流(wili),加之,一些活动中断,致使许多村队无人继承。 4、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民间艺人相继过世,已面临(minlng)着人逝艺亡,后继无人。 5、缺少资金来源,如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成立多年来,以民间高利贷维持生存,债墙高筑。目前移师上海,虽基本上解决了生存问题,但是长期远离本土,久之必将会有异化。 绛州鼓乐( l)初探 王秦安 鼓是中国(zhn u)最原始的传统击器,锣鼓又是中国最流行的民族民间音乐,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绛州鼓乐泛指新绛县流行的锣鼓乐,

53、吹打乐,因新绛县昔称绛州而名,又以擂大鼓称著,得名绛州大鼓,俗称新绛锣鼓。 一 鼓在新绛一带从体鸣到膜鸣,由响器到乐器,又同其它乐器褡裆,逐步形成绛州鼓乐,历经了上万年集体传承(chun chn),源远流长,历久弥新,鼎立于先秦,鼎新于唐宋,鼎盛于明清,鼎革于当今,载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中心在网上发布的“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先秦时期是绛州鼓乐的鼎立阶段目前国内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鼓,是1980年在与新绛县接壤的襄汾县陶寺龙山文化遗址甲各墓葬出土的鼍皮革鼓和异陶土鼓,为新石器时代遗物,距今四、五千年。襄汾、新绛两地曾在汉代同为临汾一县,自古以来,两县邻村近镇住民通婚为寻常事

54、,至今尚有三个乡镇接壤,一路之隔。其实,陶寺鼓并不是山西南部最早的鼓,革木容易腐朽,尚不见有更早的鼓出土。1962年在芮城县发现的西侯渡人,距今约180万年(wnnin),从山西西侯渡人的直接打击石器到山西北部峙峪人的间接打击石器,伴随着击器度过了漫长岁月,特别是襄汾“丁村人”的出现,随着猎食御兽,他们运用木棒打击、石球投击、弓箭射击、矛头刺击,使两物相撞产生了原始击鸣,逐惭在自然音色中寻找到了节奏韵律,从击壤歌到狩猎舞,击节而歌,踏拍起舞,便使吹拉弹拨(dn b)诸多乐器尚未产生,而击器已率先问世,鼓在新绛一带出现比陶寺鼓还要早些年月。相传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铁额魔王蚩尤,带了81位弟兄进犯中

55、原,一场涿鹿血战,兵败被俘,黄帝将他肢解解州,血注一池卤水,化作解州盐池。说是因为黄帝命他大臣风后造了80面雷鼓,并以雷兽之骨作棰连击9次,蚩尤闻鼓坐失神力,犹如因兽。又有舜王历山击鼓耕田(一说簸箕)和击鼓报警戏诸候的民间故事;还相传说舜后娥皇,女英回娘家时两地锣鼓迎送。这些民间传说的发生地距离新绛远不过百余里。固然,这些口碑近似茺诞,然而不完全是向壁虚造,可以说是对“陶寺人”的一个想象(xingxing)补充。这见诸于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吕氏春秋古乐篇也说“帝尧立置缶而鼓”,一如尚书益稷所记载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礼记明堂位还记载有“夏后氏足鼓”。伊耆

56、氏即陶唐氏尧帝,夏后氏即虞夏帝禹王(一说是夏禹的后裔),尧都平阳、禹城夏县都距新绛不过百里之遥。唐尧虞夏时期,舜之大韶、禹之大夏有了乐在其中,鼓已作为一种主要击节乐器出现在歌舞中。这时,绛州鼓乐基本上脱离了原始形态,但在新石器时代尚是奠基阶段,商周时期才进入了构筑时期,春秋初期始见倪端。时有“秦筝晋鼓”之说,“晋鼓”一词见于(jiny)国语吴语(w y):“将军(jing jn)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这是常昭对晋鼓的诠释,出自周礼。晋鼓是建鼓的别称,也是对晋国鼓乐我泛称,时已名闻天下,一是晋国一度称霸天下,况又“晋楚之富不可及也”;二是晋国著名乐师师旷力主“闻鼓声者而悦之”,得到晋悼公和

57、晋平公的颁行之后,晋国鼓乐雀起蜚然,即与“秦筝”齐名。乾隆年的山西志辑要上说:“临汾故城在今新绛县城东北二十里处,”于此可知新绛至少是晋都的畿内之地。戏曲故事赵氏孤儿由历史的“下宫之役”推演而来,则发生在新绛。左传记载的晋灵公“台上弹人,观其避丸”的灵公台在新绛县泉掌,春秋左传记载的哺饥坂,唐佚名故绛行、宋司马光故绛城两诗提到的祁宫、九原,也在新绛县境。新绛当时与今日的太原、临汾齐名,号称“晋国三城”。在这里的“闻鼓声者而悦之”的晋鼓,一改商周时的靡靡之音,名播四方。时人荀况出生在新绛县的古水入汾之处的古荀国,今古交乡一带,十五岁时离开荀城去了齐国,著书有数万言,他的荀子乐论一书写道:“鼓,其

58、乐之君邪”,“鼓似天,钟似地,罄似水,而筝笙箫等似星辰日月,鼗等似万物。”这与1978年在湖北随县鼓墩发掘出曾侯乙墓葬中的乐器种类相差无几,史称“钟鼓之乐”。山西文物管理所侯马工作站于1997年在新绛县柳泉村的墓葬中发掘出战国初期钮钟、甬钟各6件,又据“晋国新田”遗址,东周墓葬群一墓(13)号出土的编钟,邻近的曲沃县曲村遗址晋侯邦你墓出土的西周晚期编钟、晋侯苏墓出土的西周16件编钟、晋侯9号墓陋土的西周早中期甬钟、晋侯93号墓出土的春秋时期6件编钟、接壤的侯马市上马1004号墓出土的东周编缚、5218号墓出土的春秋编缚、闻喜上郭210号墓出土的和211号墓出土的西周晚期钮钟,还有晋国子范的晋文

59、公时代甬钟都印证了绛州鼓乐早在先秦时期或者更早一些年月,亦为钟鼓之乐鼎立于世。唐宋时期(shq)是绛州鼓乐的鼎新阶段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了奴隶制社会,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到唐代出现了一代盛世,带来民族(mnz)文化的一个全新时期,宋代又开启了以戏曲为艺术表演中心的时代,整个民族一代新的文化艺术蓬勃兴起。李唐王朝是在山西发迹,太原一度曾为北都,而新绛县是李世民东渡北伐的根据地。时为州治,与东京(dn jn)洛阳和西京长安相距甚近,又是邻近东西两京的“李唐之雄州”,也是北都晋阳通往东西两京的主要官道,水陆两通,武德元年设总管府,辖15州,还是唐代铸币重地,旧唐书食

60、贷志上说:“天下铸炉九十九,绛州三十”;而且又是李世民的国乐秦王破阵乐的源头,直接受到秦王破阵乐的正反馈,这使绛州鼓乐伴之而来的一个鼎新局面。秦王破阵乐源于新绛民间,最初出自(ch z)绛州鼓乐的擂大鼓。这在旧唐书音乐(ynyu)志有记载说:“破阵乐太宗所造也,太宗为秦王时,征讨四方(sfng),人间歌谣秦王破阵乐之曲”,“屡有征讨,世间遂有此乐”;资治通鉴也称“朕昔受威专征,民间遂有此曲”,新唐书礼乐志和隋唐嘉话将李世民说的“专征”作了解读,前者称:“破刘武周,军队中相与作秦王破阵曲”;后者说:“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队中相与为秦王破阵乐”。李渊定鼎长安不久,刘武周、宋金刚起兵反叛,占领了大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