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考研-国际收支理论(共11页)_第1页
金融学考研-国际收支理论(共11页)_第2页
金融学考研-国际收支理论(共11页)_第3页
金融学考研-国际收支理论(共11页)_第4页
金融学考研-国际收支理论(共1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点这里,看更多 HYPERLINK /mf/ 金融学资料 中公考研,让考研变得简单! 查看更多 HYPERLINK / 金融学考研辅导资料一份好的考研复习资料,会让你的复习力上加力。中公考研辅导老师(losh)为考生准备了【金融学考研(ko yn)知识点讲解和习题(xt)】,同时中公考研网首发2017考研信息,2017考研时间及各科目复习备考指导、复习经验,为2017考研学子提供一站式考研辅导服务。国际收支理论一、国际收支古典论国际收支古典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于1752年最早提出、后经李嘉图等人补充发展并不断完善的“物价金币流动机制”,它以自由贸易和黄金在国际间自由输出入为前提,以货币

2、数量论为理论依据,揭示了贸易收支失衡的自动矫正作用,成为西方各国制定自由放任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理论基础。(一)国际金本位制度国际收支古典论的现实基础是国际金本位制度。所谓金本位,是指以一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世界上较早实行金本位制度的国家是英国,英国于1821年前后实行金本位制,后来在19世纪下半叶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纷纷实行金本位制度,到1880年国际金本位制度即自动形成。国际金本位制是一种组织松散的国际货币制度,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自觉遵守以下货币纪律:各国货币均以一定数量的黄金定值,每一单位货币有其法定含金量;金币是无限法偿货币,具有无限支付手段的职能;金币可自由铸

3、造、自由兑换;各国的货币储备为黄金,国际结算可使用黄金,黄金可自由输出入。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金融环境,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以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二)评价(pngji)作为最早对国际收支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国际收支古典论,“物价金币流动(lidng)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理论上看,与重商主义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理论主张相反,“物价金币流动机制”倡导自由放任、自动(zdng)调节的理论主张,成为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各国制订自由放任国际收支调节政策的理论依据。从国际金本位制的实践来看,由于自动调节机制发挥作用,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主要资本

4、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确实也大体上保持了均衡状态,“物价金币流动机制”较好地反映了当时各国国际收支的实际情况。因此,国际收支古典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际收支古典论也存在明显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物价金币流动机制”要真正发挥自动调节作用,须具备如下条件:该理论依赖于国际金本位这一基础前提条件,要求各国自觉遵守金本位制的货币纪律。要求具有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且不存在资本流动。要求经济中不存在大量失业,否则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会引起收入的变化,而不会导致物价变动。要求赤字国和盈余国的进出口必须具有较高价格弹性,进出口数量能对价格变动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要求在一国出现国际收支失衡

5、时,不对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实行冲销政策,施加反向影响,这就意味着赤字国必须紧缩信用而盈余国必须放松信用以实现国际收支的自动均衡,而各国将失去自行选择国内经济政策的自主权。二、国际收支弹性论在20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度全面崩溃以后,各国纷纷实行竞争性货币贬值,汇率变动十分频繁。以琼罗宾逊(J.Robinson)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了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调节问题,提出了国际收支弹性论。(一)弹性论的假定(jidng)条件1.假定贸易商品的供给价格(jig)弹性几乎为无穷大;2.假定(jidng)没有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3.假定其他条件(如收入、偏好等)不变,只探讨汇率

6、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二)弹性分析的基本概念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m=进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变动率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Ex=出口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进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m=进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Sx=出口商品供给量的变动率/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三)马歇尔勒纳条件1.Ex:出口需求弹性出口商品销售量增加的百分比与货币贬值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跌百分比之比只有出口商品销售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货币贬值引起出口商品外币价格下跌的百分比,货币贬值才能增加外汇收入单从出口看,Ex1是贬值发挥作用的一个必要条件2.Em:进口需求弹性进口

7、量减少的百分点与货币贬值引起进口商品本币价格上涨的百分点之比只有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能使进口商品的减少量大于零,贬值就能够减少进口,降低(jingd)外汇支出单从进口(jn ku)看,Em0是贬值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必要条件只有当以贬值因进口(jn ku)需求弹性大于0(进口减少)与出口需求弹性大于1(出口增加)时,贬值才能改善贸易差额。ExEm1由此推论:ExEm1国际收支因本币贬值而改善ExEm1国际收支状况保持不变ExEm1国际收支应本币贬值而趋于恶化3.贡献与局限(1)贡献:马歇尔是第一个将弹性分析方法用于国际经济领域的经济学家,这一分析方法对后来的弹性分析理论具有直接的影响。弹性分析提醒人们

8、,当本国国际收支失衡时,不要一厢情愿地通过贬值来刺激出口,抑制进口。(2)局限:该理论是建立在局部分析的基础上,只考虑汇率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而假定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实际上其他条件是变动的。该理论没有涉及到国际资本流动,实际上本币贬值不仅会影响到经常项目收支,还会影响到资本项目收支。该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在现实世界中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是一个动态过程,如产生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四)贬值与时滞反应J曲线效应(J-curveEffects)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谈到了贬值对贸易需求的影响(yngxing),并未提到商品出口的供给情况。即使(jsh)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

9、也不会(b hu)立即改善国际收支,反而可能导致其恶化,往往要经过几个月之后这种状况才开始好转。这就是贬值的时滞反应,其路径曲线的最初部分类似英文字母“J”,后来学者就将这一现象称为J曲线效应。1.实际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实际变动还取决于商品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时滞:出口供给的调整时间2.产生J曲线效应的原因(1)货币贬值以前签订的贸易合同较少受货币贬值的影响。(2)货币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合同要受到时滞的影响。三、国际收支乘数论(一)乘数论的假设前提1.不考虑资本流动,国际收支等于贸易收支。2.其他条件(包括汇率、价格等)不变,只探讨收入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二)乘数论的基本思想进口

10、支出是国民收入的函数,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变动,从而影响进口支出。一国可以通过需求管理政策来调整(tiozhng)国际收支。(三)对汇率贬值(binzh)效应的分析乘数效应1.哈伯格条件(tiojin)(对马歇尔-勒纳条件的修正)小国模型由于贬值引起的进出口变动除了直接带来国际收支的变动外,还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变化,导致诱发性进口的变得,从而进一步影响国际收支状况。基于此,将贬值由弹性论所说的需求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结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就转变为更为严格的哈伯格条件。哈伯格条件比马歇尔-勒纳条件更具有现实意义,以为它考虑了贬值通过收入的变动对国际收支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比出口供给

11、弹性无穷大的假设更加接近非充分就业的现实。2.总弹性条件(对哈伯格条件的修订)大国模型式中, QUOTE 是贸易伙伴国的。当考虑的是大国而不是小国时,此时需要考虑国外回应,因为它的进出口供求对世界经济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在进出口弹性无穷大的情况下,大国只有在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加本国和外国的边际进口倾向时,贬值才能有效地改善国际收支。(四)对乘数论(shln)的评价1.贡献:区别于弹性理论强调研究汇率和价格的变动对一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乘数理论则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之上,从国民收入恒等式出发,着重(zhuzhng)从收入角度研究贸易收支问题,揭示了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

12、,是国际收支理论的重大进展。2.乘数论(shln)的局限性表现在:(1)该理论假定一国有闲置资源,没有达到充分就业,因而出口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但若国内已处于充分就业,出口增加就意味着过度需求,会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而且出口增加所引起的总需求增加还不同于投资增加所引起的总需求增加,后者虽然也会引起通货膨胀,但从长期看,经过一段时期后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增加总供给,从而一定程度上抵消过度需求,而出口引起的过度需求不会形成新的生产能力。(2)该理论没有考虑国际资本流动,因而它关于国民收入对国际收支影响的分析也是不全面的。事实上,国民收入的增加虽然会刺激进口增加,使一国贸易收支状况恶化,但

13、国民收入上升往往又意味着经济繁荣,会吸引大量外国资本净流入,改善一国资本和金融账户收支,从而抵消对经常账户收支的不利影响。因此,在研究国际收支的收入调节机制时,需要做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四、国际收支吸收论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德尼亚历山大(Sidney Alexander)在一篇题为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效应的论文中,以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从一国国民收入与支出的关系出发,对国际收支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国际收支的吸收论(Absorption Approach)。该理论在国际收支理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之间建立了全面的联系,标志着国际收支理论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一)基本(jbn)

14、理论框架 运用(ynyng)国民收入恒等式:Y=C+I+G+X-M经移项(y xin)整理后得:X-M=Y-(C+I+G)以B代表国际收支经常帐户差额,则有:B=X-M=Y-(C+I+G)以A代表国内支出总额,即ACIG亚历山大将其命名为“吸收”,则上式变为:B=Y-A国际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而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过大的结果。因此,一国国际收支状况最终都是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来调节。(二))货币贬值效应分析对上式取增量形式可得:货币贬值影响经常帐户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货币贬值导致该国生产的变化,从而导致经常帐户差额被收入变化和收入引致的吸收变化的两者差额所改变;货币贬值

15、可改变与任一既定实际收入水平相联系的实际吸收量。货币贬值对收入有直接效应Y(闲置资源效应、贸易条件效应、资源配置效应),而对支出的效应则可分为两部分:即作为收入变动的结果和收入以外的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变动。前者可表示为cY,其中c是边际吸收倾向;后者可记为Ad,亚历山大称其为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实际现金余额效应、收入再分配效应、货币错觉效应)。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状况(zhungkung)的实际效果要取决于两个因素:1.货币贬值对收入的直接(zhji)效应(1)闲置资源(zyun)效应(2)贸易条件效应(3)资源配置效应2.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效应(1)实际现金余额效应(2)收入再分配效应(

16、3)货币错觉效应(三)评价1.国际收支吸收论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基础之上,采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方法,将国际收支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诸多变量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克服了国际收支弹性理论局部均衡分析的局限性,较之弹性理论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吸收理论还具有强烈的政策配合的涵义,使其具有较强的应用性。2,,吸收理论的局限性表现在:(1)没有对收入吸收与贸易收支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令人信服的逻辑分析。(2)隐含了两个重要的假定,即贬值是出口增加的唯一原因和生产要素的转移机制运行顺畅,在现实中难以实现。(3)忽略了资本流动在国际收支中的作用。五、国际收支货币论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日益增加的流动性,从根本

17、上改变了世界经济的运行环境,从而改变了国际收支理论的分析焦点。而宏观经济理论本身也在不断发展这一事实,特别是货币主义的重新崛起,又为这种分析焦点的转变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蒙代尔(R. Mundell)和哈里约翰逊(H. Johnson)等人将起源于芝加哥学派的国内货币主义向国际金融领域延伸和扩展,形成了国际收支的货币论(Monetary Approach)。(一)假定(jidng)条件 1.假设各国实行严格(yng)的固定汇率。2.假设一国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其实际货币需求(xqi)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3.假设货币供给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实物

18、产量。4.假设购买力平价成立,即存在一个高效率的世界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由于完全自由的套购、套卖和套利活动,使得同一商品的价格和资金的价格保持一致。5.各国不对资本流动采取抵消政策。(二)基本模型 Md =kPYMs=m(D+F)Md=Ms ((三)评价国际收支货币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货币理论所注重的是国际收支调节的另一侧面,即其研究焦点不是放在出口、进口、投资、消费等一国经济活动的实物侧面,而是放在货币侧面。2.在政策主张上,货币理论把国际收支的货币调节放在首位,强调货币政策的运用。国际收支货币论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过于强调货币因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而忽视对收入水平、支出政策等实物因素的分析。2.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