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抽纱历史_第1页
汕头抽纱历史_第2页
汕头抽纱历史_第3页
汕头抽纱历史_第4页
汕头抽纱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汕头抽纱历史19世纪中后期,抽纱技术从海外传入汕头埠;上世纪世纪30年代,是汕头抽纱业的“全盛时期”;日寇入侵潮汕,抽纱行业遭战乱破坏;光复后的汕头华资抽纱企业和商号不少于200家。自1860年被辟为商埠之后,汕头便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一个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历经半个世纪的艰难开拓,至民国初年显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工业、手工业、商业、外贸和服务业皆有了长足的发展,正如史书上所说的“计吾国通商港之繁盛等级,汕头实居上海、天津、大连、汉口、胶州(青岛)、广州等地以下之第七位也”。在工业、手工业、商业、外贸和服务业同步发展中,作为“舶来品”的潮汕抽纱异军突起,在发展汕头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特别

2、是在民国时期,潮汕抽纱更以其色调素雅、花纹富丽、技艺精巧、式样丰富而跻身于汕头特色手工业之前列。19世纪中后期,抽纱技术从海外传入汕头埠抽纱是刺绣的一种,又称抽绣,俗称白纱,各地又有花边、万镂丝、挑补绣的叫法。相传抽纱起源于中古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葡萄牙等国,所以至今老一辈人还将抽纱叫作“番花”。潮汕抽纱是选用当地优良的亚磨同、苎麻布、加纱布、法丝布、玻璃纱、棉布、化纤等以及各色绣线为原料,其针法复杂多变,主要有十字绣花、挖旁布、贴布、抽丝、万里斯及勾针通花等。其中尤以勾针通花最具特色。査阅多种史料,对抽纱传入汕头埠的时间各有说法,笔者选出其中两种说法,一是抽纱技艺最早传入汕头埠是清乾隆十二年

3、(1886),德国鲁麟洋行的“船主娘”将带来的西式花边交给汕头教会淑德女子学校的老师,让其教学生织出产品后运到德国去卖。当时校内的20多名学生便成为潮汕地区最早学会抽纱手艺的女工。二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一个叫纳胡德的女传教士,传教之余,发现潮绣的优美精巧针法,深为赞赏。于是,她从国外带来一批抽纱图案和样品,然后用潮州出产的夏布交给她所联系的群众加工,绣出来的产品优雅精细,绚丽多姿,比之西方粗糙针法,实有天壤之别。纳胡德把这批中西结合的新产品带到国外销售,竟被争购一空。从此,纳胡德便在汕头招集一些妇女学习抽纱。其后又有一叫耶德大摩的传教士,在 石传教时,他妻子见抽纱有利可图,便也在 石

4、传授这门工艺。谢雪影编写的潮梅现象一书中,同样有详述:“早在清光绪二十八年,先是西人初度游历潮汕,遂见舞台戏服,飞龙舞凤,绣绘精巧,栩栩欲活,为番邦见所未见之手制工业品,亟思一得为快,后果夤缘购获少许,带回公开展览,举国朝野,堪称绝技,风声所播,欧美同钦”抽纱传入汕头埠后,的确给商埠带来无限商机,抽纱逐步成为家庭小手工业品,以德昌行、彩成行等行铺组织生产,其时潮阳县灶浦的金沟、关埠的田东等乡民来此两家抽纱行领货,开设家庭投放。光绪二十六年(1900) 前后,出现集资经营抽纱生产和销售的商号,做抽纱买卖的已有翁财源、华章公司、汕头公司、振潮公司等4家。此时,“有潮人丁惠龙者,偶因事来汕,曾与美商

5、店伙邂逅,伙伴因知丁为潮人,而述及潮安顾绣戏服事业之优良,十分表示钦羡,丁氏虽非该业中人,然耳濡目染,不无知解之处,既据承询,滔滔详言利弊,店伙闻言,喜出望外,自作曹邱,介绍丁氏至洋行,备言一切,略经磋商,抽纱刺绣,遂由丁氏开始领赴潮安放绣。一般女工,只挟顾绣戏服之余技,出品便觉美不胜收,运销欧美,载誉而归,业务蒸蒸,货如轮转”(参见潮梅现象)其时的丁惠龙(潮州陈桥人)开始向汕头埠接受抽纱货源,试行投放抽纱货品。当第一批刺绣品获得好评后,便专心经营抽纱生意,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潮州城内创办“发合号”,成为潮州的第一家抽纱商铺。民国时期,汕头抽纱业遍地开花民国元年至三年(1912-1914

6、),是汕头抽纱兴旺的第一个时期。汕头市区有经营抽纱商近10家,均属华商集资经营。上世纪20年代初期,在新兴的国民革命的推动下,潮汕的政治、经济出现新局。国外抽纱产品畅销,外商纷纷来汕寻找代理人,委托订购或定制抽纱品。民国九年(1920)美商美乐洋行从上海转来汕头经营抽纱,并雇用专门设计人员,这是外商直接来汕头创办企业性抽纱业第一家。到民国十四年(1925)前后,外国来汕创办抽纱行的有德国的新昌、英国的德记、美国的乔治、双隆、麦乐、倍利、宝体、萨丁生、美白乐、良安、来亨、爱双龙、海达亚、忠和等十多家。现在位于外马路207号的东征军纪念馆所在地(适宜楼),当年就是美国商人曾租用开办的戈宝抽纱行。在

7、汕的抽纱外商中美国人占多数,而美国人中又大多数是美籍犹太人或叙利亚人。上世纪30年代,是汕头抽纱业的“全盛时期”。当时,汕头港口贸易总额达历史最高峰,成为华南第二大商港。据1933年统计,全市共有抽纱商行25家,总资本为150万元。资本之雄厚,仅次于金融业、南北行业,约占全市总额的40%。1936年之后,抽纱洋行、公司在汕遍地林立,华资抽纱公司计有宏生、伟光、隆台等一百多家,从事抽纱经营的马禄孚等洋行与原有的洋行总数达37家,产品通过汕头口岸销往西欧各国。抽纱从业人员遍布崎碌地区,盛极一时。从民国二十八年(1939)6月至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日寇入侵潮汕,抽纱行业遭战乱破坏。汕头市区各

8、抽纱洋行及代理同行全都被日军査封,部分洋行的华人经理或代理人曾一度被拘禁,加上海运航线被阻,抽纱业随之受到严重打击,各商业、洋行纷纷倒闭。1945年潮汕光复,潮汕抽纱商行相继复业,外商相继来汕头市区复业或再注资金扩大经营,其时复业和新开业抽纱商号共49家,民国三十六年(1947)增加至75家,其中除了上述洋行,新增有佐士顿、美最时、适时、仁德等洋商抽纱行。本地华商开办的潮州、潮汕、沙合仁、仁荣、荣燊、冠亚花边、锦绣、汕头花边等公司、商行也相继开工复业。有资料表明:至1945年末,汕头登记在册的抽纱华资并加入汕头市抽纱行业公会组织的商号已达到122家,尚有数量不少的小商号和加工场并未加入行业公会

9、组织,估计光复后的汕头华资抽纱企业和商号不少于200家。至潮汕解放前夕,汕头抽纱原料供应基本正常,营业机构健全,抽纱从业人员平稳地跨入新社会。起源:潮汕抽纱源于历史悠久的潮州刺绣(简称潮绣),而潮绣与广州刺绣(简称广绣)又合称为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大约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一个叫纳胡德的女传教士,传教之余,发现潮绣的优美精巧针法,深为赞赏。于是,她从国外带来一批抽纱图案和样品,然后用潮州出产的夏布交给她所联系的群众加工,绣出来的产品优雅精细,绚丽多姿,比之西方粗糙针法,实有天壤之别。纳胡德把这批中西结合的新产品带到国外销售,竟被争购一空。从此,纳胡德便在汕关招集一

10、些妇女学习抽纱。其后又有一叫耶德大摩的传教士,在岩石传教时,他妻子见抽纱有利可图,便也在岩石传授这门工艺。潮汕抽纱二度兴衰的原因:由于潮绣的历史悠久,工艺精细,风格独特,受到西方人士的欢迎。因而洋人相继在汕头开办洋行,经营抽纱业。同时,一些留学英、美的潮汕教徒,归国之后。也集资做起抽纱生意。抽纱自从在潮汕地区兴起之后,随着汕头半殖民地的畸型,潮汕抽纱得以迅速发展。潮州垫绣的独特艺术和新颖风格,受到喜爱新奇的西方人士的悉赏,因而外商、华资纷纷在汕头设置洋行及各种抽纱工厂,情况如雨后春笋。使潮汕抽纱在19121914年、19361941年出现二度兴旺局面。是时,“洋行”、“公司”在汕遍地林立,抽纱

11、工人遍布崎碌地区,盛极一时。但是,正当潮汕抽纱兴旺发展之际,先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使西方经济受到破坏,销路日衰而停滞下来。第二次全盛时,在华资与洋行的竞争中,大鱼吃小鱼,不少华资公司因资金不足而受到洋行的控制,抽纱工人收入微薄,不足维持最低生活水平,不少人不愿再干这“手皮钱银”工作。最后由于1941年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海运航线被阻,货件无从出运,潮汕抽纱濒于中断。这便是潮汕抽纱二度兴衰的原因。特点:潮汕抽纱的特点是按一定图案抽出布料中的某些经纬线,以针线缝锁抽口,再加花纹刺绣。潮汕抽纱通过400多种巧妙的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以刺绣的垫凸和抽通为特点,又以多层镂通和剔透玲珑的空间艺术为特色,巧妙运用多种针法工艺和繁复精致的设计布局,变化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图案。国际地位:潮州抽纱的主要品种有手巾、台布、绣衣、床罩、被枕套、靠垫、餐套等,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不少产品多次作为国礼品赠送外宾。1972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