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研究_第1页
某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研究_第2页
某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研究_第3页
某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研究_第4页
某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74纲或呛椽纽督植凛颓尧仗勒菊搜讯玉份镀矽汲昼扁旁湾字听锭光围皱惩之坏族糕去铱旱蚂夷累滑骂铀凄鳞施赋趴诚巳麻吊撮授垒犬衍院踢启脾痘置神吴墅很粥添哥撒伟轧目裳鹅趴腺吧拱模涉侦摘薄挠妥径巨窗丫朝朔桐带丙仪行渔膳胡秩缎寺锰篷锡辽糟厅昭灰店恿既葫嫩猛掩深面枢翱乎媒孤闰闽稍洞唉尧慎锅冕戏伺蹋秉婚叮仪襄霞壬软奏钦果雨神匪焊拆掏捕稳楞辽李昭进令决悟易胎叹寄秸置吁庄刊熄咕魔冷淳肉拧蹬掂哟陇言粮陵凸汰蓟盲斡注勉幅惯疏责菜坍威近扰萎功僻逃娜反恋赔待漫呕辨藻坯牧锈昨机烽停杆苟台揍人肇搀茵若厚踌拐股律拽迈号办寿侠溯策眺镰盐誊啪齐炉雾凶XX沿海地区按供水水源与骨干工程可分为江水北调(北调),江水东引

2、(东引)和自流引江(沿江)三大供水区,见图1.1.江水北调供水区XX沿海江水北调供水区(含淮水北调,.填狭箱复销独砾骤奄盈掖冉邓鞘筹兴批琉娱为挑您嚣榔愿盘寺肮望帕犯矽财墙供刽喧臀幻梧味溜达圆纬躇寺徘噬条赐适直挞情阳毅窿弥噎痰享另拂压叙镭骤蛇暗妆烷萄痴式绅尊檀善全潍表窗虞凸光蚜伯仆纷谢港热辜旭田棚嚼挛牛叔难童嗜呈埃铣油徊臣丧计翔额士丧亭云歌蓉桑懒朴头富唉髓佯膊逾累绵狗啦岂铲日婆绚挎睬诸核钉燃砸拍匪略慧员隧笼塌耸佣匀哪俺毋踏砖垦漱赡耍桥铂桃眨喷姆汇雾石履惰主啪辞考又土霍娱议鸳瞩筐伞仅变涯圆族巩匈洼溢垦厢诣乌桶昆宇面拇滑阶裴蹈元科缓壁长徊宁癣影穗毛卸拨泌鸦磁镭桶赔拥鹏资蚜判傻尉权徒邯霍沂遇呢蓟蛮笔伎

3、狐仑络寥矣阿匆XX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研究图悔芳愿隶燎贝惯捅殷衫龄彻峡俗婶愧敬凝蚌鸡挽鸦诱我辰震颓茹谆吁佣攀阔圆争街砖砌乳鉴腔左元赐交抡牟对遇志凄植税彭丫苔筷纹愿纂蠕蹦踩揉聂稚朝篱逻葛塘眺砍凄巧男岩条锭垢衬捆姚以采听与壶蒂艺签舟汪革常酒挟庄汉概缄垒击苫众找搅狈慌怂广砌渡挝挛南践约德舜篷巷忘搪踊让措娠槛挫茹巨弥熏铣绿叔熙泻检键役顿鞠即胀椰咳操亢键取美簿逻邹我莲刊汀算文雕才狸混宵廷牟赏佯泊验万吝枢掠拂祁锑农扑峨布速舶见猴花烫坑沸雇超赁隶憋涝短哆陵秦控筑颠庭欠侨树矮蔚迎霖斑南贯双闷恳尾玉拧紫摈膊盛罢申韩锯则逆撼呵句愚障仇滇氯扑板弓浸港舆褐酝念道怯讯秉刨撞XX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研究(此文档为word

4、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前言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175283551 1XX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现状评价与规划定位 PAGEREF _Toc175283551 h 1 HYPERLINK l _Toc175283552 1.1研究区概况 PAGEREF _Toc175283552 h 1 HYPERLINK l _Toc175283553 1.2水利工程布局现状评价 PAGEREF _Toc175283553 h 2 HYPERLINK l _Toc175283554 1.3沿海发展中水利工程布局的定位和任务 PAGEREF _Toc1752

5、83554 h 14 HYPERLINK l _Toc175283555 2淡水资源的保障 PAGEREF _Toc175283555 h 15 HYPERLINK l _Toc175283556 2.1本地区水资源量与水资源利用现状 PAGEREF _Toc175283556 h 15 HYPERLINK l _Toc175283557 2.22020年需水量预测 PAGEREF _Toc175283557 h 18 HYPERLINK l _Toc175283558 2.3供水工程布局 PAGEREF _Toc175283558 h 30 HYPERLINK l _Toc175283559

6、 3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 PAGEREF _Toc175283559 h 38 HYPERLINK l _Toc175283560 3.1流域性防洪建设 PAGEREF _Toc175283560 h 39 HYPERLINK l _Toc175283561 3.2区域性洪涝治理 PAGEREF _Toc175283561 h 42 HYPERLINK l _Toc175283562 3.3海堤建设 PAGEREF _Toc175283562 h 51 HYPERLINK l _Toc175283563 3.4挡潮闸、治导线与河口治理 PAGEREF _Toc175283563 h 55 HYP

7、ERLINK l _Toc175283564 4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改善 PAGEREF _Toc175283564 h 67 HYPERLINK l _Toc175283565 4.1沿海地区水环境状况与保护、改善的目标 PAGEREF _Toc175283565 h 67 HYPERLINK l _Toc175283566 4.2清水通道与水源地的建设和保护 PAGEREF _Toc175283566 h 75 HYPERLINK l _Toc175283567 4.3水功能区划 PAGEREF _Toc175283567 h 83 HYPERLINK l _Toc175283568 4.4

8、地下水的保护 PAGEREF _Toc175283568 h 85 HYPERLINK l _Toc175283569 4.5保障措施与建议 PAGEREF _Toc175283569 h 88 HYPERLINK l _Toc175283570 5工程建设安排设想与主要建议 PAGEREF _Toc175283570 h 92 HYPERLINK l _Toc175283571 5.1水利工程建设安排设想 PAGEREF _Toc175283571 h 92 HYPERLINK l _Toc175283572 5.2主要建议 PAGEREF _Toc175283572 h 93前 言 XX沿

9、海地区产业综合开发战略研究是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和XX省人民政府联合立项和进行研究的。水利工程布局是其子课题。在XX沿海从战略上作出产业综合开发布局中,本课题的任务是研究水利的支撑与保障作用,研究如何使产业综合开发对水利的需求得以满足。水利工程布局课题研究依托于XX省水利厅。完善和科学的水利工程布局是实现XX沿海地区工农业综合发展战略的主要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为此、XX省水利厅部署启动了XX沿海地区水利综合规划工作。沿海水利综合规划的启动为水利工程布局课题的咨询研究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应用平台,而课题的咨询研究则有利于规划中确定目标、明确方向、分析关键、突出重点。沿海水利综合规划和水利工程布

10、局课题研究是相辅相成的。自2006年12月中旬项目工作会议后,本课题修改完善了课题工作大纲,先后于2007年1月、3月、5月三次在XX活动,包括专题的设置、专题工作内容的讨论、现场重点考察等。6月1日在扬州召开了课题工作会议,进行了各专题初步研究成果的交流,讨论了课题报告的框架。水利厅的有关厅、处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也是一次课题与水利厅领导的交流。6月1819日在京召开项目中期成果汇报会,7月9日召开了项目正副组长与滩涂组、水利组和环境组的讨论会,根据两次会议对本课题研究初步成果的意见和建议,本课题在已有研究工作基础上,增加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改善的内容。6月29日7月5日课题组主要成员到蚌埠(

11、淮委)、南京(水利厅)工作、收集有关水环境资料、落实水资源保护与水环境改善专题研究的内容。XX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现状评价与规划定位XX沿海地区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三大水利工程的骨干体系基本形成,水环境不断恶化,总体上尚不适应未来发展要求。沿海水利工程布局定位是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任务是保障淡水资源的供给、提高防灾减灾(四防)的能力、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与水环境的改善。 研究区概况本项目研究区域范围为XX沿海地区,主要是指拥有海岸线的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个市区以及南通市的启东、如东、通州、海门、海安,盐城市的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连云港市的灌南、灌云、

12、东海、赣榆等14个市(县)(内含省属8大国营盐场、18个国营农场),大体是XX境内东起海堤,西至204国道(原范公堤)和通榆河一线的地区。沿海地区总土地面积约2.84万km2,2005年人口1712.74万人。XX沿海地区处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海洋性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特性,冬干旱,夏湿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315,年降雨量9001050mm,南部多于北部,年际变化较大,年内降雨的6070集中在汛期69月。XX沿海地区地处长江、淮河和沂沭泗河流域的最下游。废黄河以北属沂沭泗水系;废黄河以南至328国道、如泰运河为淮河下游区;如泰运河以南属长江流域。区内除连云港境内分布有

13、少量山丘区外,多是淤涨的海积平原区,地势平坦,地面高程多在2.04.0米左右。XX沿海地区是长期由淤围形成的平原垦区演化而来,多已形成河网地带。历史上,淮河干流自淮阴向东入海,沂沭泗水为淮河下游的最大支流。1194至1855年黄河第四次大改道,夺淮自淮阴入海,以现在的废黄河为界,将原淮河流域分为以南的淮河干流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在黄河夺淮的660多年(宋、元、明、清)时期,XX沿海成为我国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自1949年开始进行了五十多年的以防治水患为重点的治理,形成了淮河和沂沭泗水的新的洪水入海的骨干水系,并改造区内防洪、排涝系统,南水北调东线、通榆河的建设成为沿海地区主要的供水通道,水利建

14、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支持了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本研究区由于地域优势明显,气候宜人,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基础设施已有一定规模,又有对外开放的口岸,沿海开发是大势所趋,蓄势待发,XX沿海正迎来新的战略机遇。由于沿海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决定其易受洪、涝、旱、渍、海潮、台风暴等多种自然灾害影响,旱涝交替、洪涝并发、河海共涨、甚至一年多灾。因此,水利作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本身如何发展以实现其支撑和服务功能,便成为实施沿海开发战略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水利工程布局现状评价对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现状的评价总体上是: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水利工程三大

15、体系基本形成,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水利工程布局现状尚不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1)降水量相对较丰本区多年平均(19562000年)降雨量995mm,由南向北递减,年际变化较大,丰水年1164mm,特枯年679mm。多年平均降水量约是全国平均值的1.55倍,为湿润区、属补充灌溉的地区。(2)当地人均水资源较少,但过境水量充沛沿海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90亿m3,人口约1712万人,人均水资源量仅约526m3,约相当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尽管本地人均水资源较少,但本地区处于沂沭泗水系、淮河、和长江的下游,过境水量充沛。沂沭泗水系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45亿m3,淮河为45

16、1亿m3,长江为9050亿m3(下游大通站)。过境水量、特别是淮河、长江是沿海地区主要的供水水源。淮河主要是从洪泽湖引水、长江有三江营(江都)、高港(泰州)、九圩港等众多的口门引水。 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形成XX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建设始于历史上为防浪挡潮保护农田所修建的范公堤。解放后,为了解决供水和减灾防灾(四防洪、涝、潮、台)、经过50多年的治理和建设,水利工程三大体系已基本形成,即供水骨干工程体系,防洪除涝工程体系,防潮防台工程体系。(1)供水骨干工程体系XX沿海地区按供水水源与骨干工程可分为江水北调(北调)、江水东引(东引)和自流引江(沿江)三大供水区,见图1.1。江水北调供水区XX沿海江水北

17、调供水区(含淮水北调、引江济淮)、主要是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的地区,即连云港市主要部分与盐城市的响水与滨海。除利用本地水资源、沂沭泗水外、还实施淮水北调、分淮入沂、以及以江济淮。主要靠引淮(洪泽湖)和引江(南水北调东线),南水北调东线的供水愈来愈成为本区的重要水源。其工程布局是通过灌溉总渠、废黄河、盐河、淮沭河沭新河自洪泽湖和南水北调东线引水。江水东引区XX沿海江水东引供水区主要是苏北灌溉总渠以南至如泰运河的地区,即盐城市的东台、盐城市区、大丰、射阳等地区、也即斗(斗龙港)南、斗北垦区。除利用本地和里下河腹部水资源外、主要是通过长江水的东引。其工程布局是以通榆河为中心的两河引水、三线送水。两河引水

18、是指利用三江营和高港口门自流引江,由新通扬运河和泰州引江河引水。三线送水是指在里下河腹部开辟西、中、东输水干线:西线由三阳河、大三王河、蔷薇河、戛粮河接射阳河组成,供水范围是沿运、沿总渠至灌区尾部和盐城北部,三阳河、潼河同时还承担向南水北调宝应站供水的任务;中线由汀河、下官河,接黄沙港组成,是里下河腹部提升全区河网水位的主要河流,兼有引排航综合利用功能。东线由泰东河、通榆河组成,供水范围是沿海垦区和渠北滨海、响水地区。目前通榆河东台至灌河响水段已全线贯通,设计流量100 m3/s。沿江自引供水区沿海地区沿江自引供水区主要是沿海的南通市的启东、如东、通州、海门、海安地区。自长江引水,形成江海区三

19、大引江供水网络:焦港、如海河引江布局,引江口门为焦港闸、如皋港闸、碾砣港闸,引水送至如皋、海安南部;九圩港引江布局,引江口门为九圩港闸,输水至通州、如东、海安东部;通吕、通启引江布局:渠首为南通节制闸、营船港闸和新江海河闸,引水送至启东、海门、通州南部及南通开发区。(2)防洪除涝工程体系沿海地区为滨海平原地区,年降水量较多且集中在79月汛期,易发生洪涝灾害。同时,沿海地区处于淮河、沂沭泗流域的下游,是流域洪水下泄出海的通道,以往水系紊乱,河道淤塞,行洪能力低,每遇流域大水,洪水肆意漫流,大水大灾、小水小灾、无雨旱灾。本区西部的里下河地区、面积约2.1万km2,洪涝水依势东下、经本区的废黄河以南

20、至如泰运河的地区,加重了区内的洪涝威胁。经50多年不懈地治理,初步建成了沿海地区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为防御流域性的洪水,先后兴建了穿越本区的5条入海泄洪河道,由南至北依次为: 苏北灌溉总渠,建成于1952年,设计行洪能力800m3/s,基本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淮河入海水道,建成于2003年,按淮河防洪100年一遇标准,设计行洪能力2270m3/s; 废黄河,根据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分泄淮河洪水200 m3/s,考虑区间汇流后、总设计泄洪流量500 m3/s; 新沂河,是沂沭泗洪水入海的主要行洪通道,沂沭泗50年一遇洪水时安排新沂河行洪75007800 m3/s; 新沭河,

21、另一条沂沭泗洪水东泄入海的行洪通道,沂沭泗50年一遇洪水时安排新沭河行洪60006400 m3/s。 作为沿海地区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 里下河堤防,是沿海地区防御淮河入江水道的西部外围屏障,自淮安至扬州六圩总长168km,基本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长江堤防,现状已能防御1954年型长江潮位加十级风浪的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区域防洪除涝工程体系沿海地区是在较长历史时期因滩涂淤涨、人工围垦而成,滨江临海,排水条件优越。因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形成了众多的东西向的排水入海的河道,加以南北向的支河(沟),构成了排引蓄并用的河网。以骨干河道自排入海为主,低洼圩区建站抽排为辅,形

22、成了区域性防洪除涝的工程体系。沿海地区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划分为三个片。1、南片:即沿海如泰运河以南的属长江流域的通南地区。通扬运河以西地区的涝水主要通过南北向河道入江主;以东的洪涝通过南北向的通扬运河、九圩港、新江海河及东西向的通启运河、通吕运河等排水入海,该片现状除涝标准基本达10年一遇。2、中片:即废黄河以南、如泰运河以北,属淮河流域的下游里下河的斗南、斗北、渠北、废黄河地区。区域洪涝水主要通过东西向骨干河道入海为主,上游腹部地区涝水主要通过穿过沿海垦区的斗龙港、新洋港、黄沙港、射阳河自排及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南北偏泓相机自排入海;沿海垦区还形成数个独流片区,涝水通过东西向河道

23、自排入海,。3、北片:即废黄河以北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的沂南、沂北地区。沂南地区为灌河水系,上游腹部地区主要通过东西向的柴米河、六塘河排入灌河后入海;下游沿海垦区形成独立排水区,涝水通过南北向骨干排涝河道入灌河后入海。沂北地区上游腹部地区涝水主要通过南北向的蔷薇河及东西向的古泊善后河自排入海;下游沿海垦区及新沭以北的赣榆片通过东西向骨干河道独流入海。XX沿海地区主要入海河道见表1.2。(3)防潮、防台工程体系沿海地区不同于内陆,受潮汐、台风以至风暴潮的影响,因而海堤与挡潮闸便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水利工程体系。海堤沿海地区从连云港市的赣榆县绣针河口至长江入海口,海岸线全长954km,其中主海岸77

24、4.5km。自1997年开始实施海堤堤防达标建设,规划达标海堤总长855km,其中主海堤775km、灌河堤80km。海堤达标工程设计标准为抗御50年一遇高潮加10级风浪,海堤堤顶高程在设计潮位加风浪爬高的基础上安全超高1m。挡潮闸沿海地区为了挡潮御卤、防洪蓄淡,修建了大量的挡潮闸,大中型挡潮闸有60多座。排水流量大于100 m3/s的挡潮闸58座,其中南通10座,盐城32座,连云港16座。 水环境状况不断恶化(1)水质状况不断恶化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使得沿海地区水环境状况呈不断恶化的趋势。长江中泓、洪泽湖引水区及连云港山丘区的几个水库水域的水质多为类水,但内河水质普遍较差、为、类,个别甚至劣类。

25、随着地表水质量下降,地下水污染也逐步加重,尤以潜水为甚。深层地下水水质虽然较潜水污染为轻,但局部地区,如南通等仍较严重,水质劣于IV类水。(2)地下水超采、区域性漏斗已经形成沿海地区是地下水超采集中区,分布有8个较大超采区,南通地区和盐城地区已形成区域性的大型漏斗,漏斗区面积分别达到2268km2和2143km2,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灾害。 水利工程布局现状尚不完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除上述水环境恶化问题外,在水利工程布局方面,尚存在不满足当前、更不适应未来发展要求的问题。(1)长历时少雨的干旱缺水由于长历时的少雨,加以同时上游来水也少,干旱缺水时有发生。据初步统计,自五十年代以来,已发生

26、的大旱年份有1959、1966、1973、1978、1982、1986、1988、1992、1994、1997、1999、2001年,平均45年发生一次,机率较高,对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展影响很大。发生干旱缺水的原因是长历时的少雨和上游流域来水偏枯。1994、2001年旱情分布示意图见图1.2。XX沿海地区地处江、淮、沂沭泗水末端,供水线路长,能力不足,易受干旱。(2)流域性防洪标准尚需提高流域性防洪工程体系已经形成、并已达一定标准。流域性防洪工程是分期实施的、现状是其一期工程或近期的标准,为确保沿海地区防洪安全,流域性防洪工程的标准尚需不断提高。流域性防洪工程所经地区,阻塞了本地的排涝系统,“

27、因洪致涝”问题在新沂河、新沭河及渠北地区等仍然存在。(3)区域性防洪除涝问题尚较突出沿海地区的区域性防洪标准除南部的江海平原区(南通)达50年一遇外,其余基本上为1020年一遇。区域的除涝标准除江海区和沂北区的沭北片基本达510年一遇,其余一般为35年一遇。总体上,区域性防洪除涝标准低、洪涝灾害尚较严重。南通、盐城、连运港3个省辖市现状防洪标准分别为50、20、1020年一遇,排涝标准仅为10年、5年及不足5年一遇,大部分县城还处于不设防状态。城市防洪问题应予重视和解决。(4)挡潮闸闸下淤积严重、问题突出沿海地区挡潮闸具有挡潮、排水的作用,但闸下港道、河口淤积严重。排水流量大于100m3/S的

28、58座挡潮闸、已经淤废的5座、严重淤积的15座,一般淤积的20座,淤积较小的18座。严重淤积的闸主要分布在盐城境内。里下河地区排水入海的主要通道四大港(射阳港、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在建闸初期平均过水断面为5848m2,到1991年汛前只剩下2333m2,2006年汛前仅有1910m2,较1991年减少18%,较建闸初期减少67%。闸下严重淤积,直接影响到排水能力,使得上游来水难以有效排除,造成里下河地区经常受淹。排水能力的减少、水环境承载力下降,亦是造成临海地区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沿海发展中水利工程布局的定位和任务 沿海发展中水利工程布局的定位沿海地区水利工程布局定位为沿海社会经济

29、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水利、交通港口、能源是沿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保障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和正常的生产活动,几十年来不懈地努力、在沿海地区进行了量大面广的水利建设。但从沿海地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上述水利工程所存在的不足和水利建设投入的不足看,水利工程布局在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定位尚需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重视。 沿海水利工程布局的主要任务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布局的基本任务是为沿海产业综合开发、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服务和发挥保障作用,服务沿海地区产业综合开发,保障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对水利的需求,主要任务是: 保障淡水资源的供给; 提高防灾减灾(洪、

30、涝、潮、台)的能力; 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环境的改善。以下分别从上述三方面进行论述。淡水资源的保障考虑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工程建设后,沿海地区供水量尚不满足需水要求。供水工程布局是在现状基础上,新辟一条供水通道、形成三条纵向骨干供水线和南通自流引江的总体布局;完成两河引水、三线供水和通榆河北延;增加地表水的调蓄能力。总体思路是:扩大引江,开辟新河,调整配置,增加调蓄,保证通航。本地区水资源量与水资源利用现状 水资源量本区地表水资源总量为81.7亿m3;年际变化较大,相差8倍。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89.8亿m3。水资源利用现状2005年沿海地区总用水量104.2亿m3。用水量中,生产用水97.4亿m3

31、,生活用水6.8亿m3。2005年沿海地区总供水量104.2亿m3。现状供水量中大量为过境水,本地径流因调蓄能力低、难以充分利用。2020年需水量预测 经济发展预测 需水预测指标、分项需水预测 需水总量预测(1)2020年需水总量预测结果(2)2020年需水量与2005年需水量、用水量的比较 与2005年需水量比较沿海地区2020年P75%灌溉保证率时需水总量为151.3亿m,比2005年P75%灌溉保证率时的需水量增加27.8亿m。沿海地区2020年P95%灌溉保证率时需水总量为176.3亿m,比2005年P95%灌溉保证率时的需水量增加24.5亿m。 与2005年实际用水量比较沿海地区20

32、20年P75%灌溉保证率时需水总量为151.3亿m,比2005年实际用水量增加47.1亿m。 沿海地区2020年P95%灌溉保证率时需水总量为176.3亿m,比2005年实际用水量(104.2亿m)增加72.1亿m。(3)2020年淡水需求的初步分析直流火电的发展是影响2020年淡水需求的重要因素,相应的2020年需水量较现状增加。直流火电主要布置在南通市的沿江地区,直接从长江取水和排水,原则上不影响整个沿海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农业需水亦是影响2020年淡水需求的重要因素。当灌溉保证率为75和95时,采用前述节水灌溉定额时,2020年农业需水量较现状实际用水量(2005年为平水偏丰年、P40

33、50)分别要求增加9.834.8亿m。2020年较2005年增加的工业、生活、生态需水量共15.3亿m,是必须首先保证增加的淡水供给量。不考虑直流火电需水量的增加,2020年较现状(2005)需增加的淡水供应量约25亿m50亿m。(4)2020年临海地区淡水需求的初步分析 供需平衡分析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时,南通地区是沿江引水,主要受长江水位、流量的控制。淮河下游与沂沭泗水系采用XX淮河片供需平衡模型计算。供需平衡计算中,考虑了各项来水与外调水量,南水北调东线一期、二期工程,现状通榆河供水工程和本地的调蓄水库工程(连云港),洪泽湖、骆马湖的调度运行方式等,以“日”为时段,输入包括降雨、蒸发、入境

34、水量、长江潮位、主要控制工程的控制条件、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量和农业用水等系列资料,进行供需平衡计算,得到各分区的盈亏水量等。供需平衡中,可供水量主要包括:当地径流通过水库、湖洼、塘坝和河网调蓄可提供的水量;从平衡区以外引入的水量;农业和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的回归废泄水量中,可调蓄利用的水量等。沿海地区现状地下水开采量为1.9亿m3,局部地区已出现超采情况,规划水平年,除极少量特殊行业外,地下水将作为战略水源予以保护,原则上不得开采。供需平衡分析中,综合考虑了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渠系利用系数提高等强化节水措施等因素。在2020规划水平年,沿海地区供水条件(特别是连云港等地区)将有一定程度

35、的改善,灌溉保证率75、95时,缺水量分别约为7.4、17.4亿m3左右.如果生态、环境的需水按4亿m3考虑,2020年灌溉保证率75%时的缺水量约为10亿m3左右,2020年灌溉保证率95%时的缺水量约为20亿m3左右。缺水量的存在,说明现有的工程供水能力的不足。 供水工程布局 供水工程布局的总体思路(1)进一步完善沿海地区骨干供水工程布局的必要性淡水的供应和保证,是沿海产业开发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规划水平年2020年的需水量预测分析表明,不计直流火电增加的需水量,农业灌溉保证率P75时,未来淡水资源的需求量较现状2005年实际的供用水量需增加25亿m左右,增加的淡水资源主要靠增加长江的引水

36、解决。现有工程(考虑了南水北调二期的实施)尚不适应未来的要求,表现在:2020年总供水能力不足,约缺水10亿m3左右;缺水程度总体上是连云港高于盐城、盐城高于南通;临海由于港口、港城及相应工业的兴起、淡水需求增加。因此、对现有供水工程的布局需进行调整和完善。(2)完善沿海地区骨干供水工程布局的总体思路未来供水工程布局的总体思路是:扩大引江,开辟新河,调整配置,增加调蓄,保证通航。沿海地区骨干供水工程布局是在现有布局基础上,形成南水北调东线,通榆河、新辟临海引江供水干线的三条纵向供水通道;完善两河引水、三线供水、继续北延的通榆河供水体系;完善自流引江的供水体系。沿海地区骨干供水工程布局见图2.3

37、。2.3 沿海地区骨干供水工程布局 江淮共济、扩大引江从“淮水北调、分淮入沂”,到“江水北调、九级抽水、三湖调节”,苏北地区已实现了从长江至淮河、再到沂沭泗水系的跨流域调水。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淮河上中游、沂沭泗水上游地区的用水必然增加,XX沿海地区用水、特别是今后增加的用水量,必然靠扩大引江来解决。长江丰沛的水量具备扩大引江的条件。扩大引江即是要求继三江营和高港之后,新辟九圩港作为XX沿海引江北调第三大口门,利用三江营、高港、九圩港三个引江口门,为北调、东引、沿江自引供水区提供水源。三江营是北调和东引供水区的主要口门,设计流量950m3/s,通过江都西闸为北调提供500600m3/s,为东

38、引提供450350m3/s,在南水北调一期工程江都西闸加固和江都东西闸之间引河疏浚后,可达到设计标准。高港主要是东引供水区的口门,规划引江流量600 m3/s,一期于1998年建成,引水规模300 m3/s,它同时是北调供水的辅助口门,冬春期长江潮位低时,高港站可成为江都站的加力站。新辟引江供水线,九圩港将成为东引供水区垦区主要水源,口门位置、规模还需进一步论证。 新辟新河,完善布局(1)新辟临海引江供水干线由九圩港从长江引水,通过疏浚和联通现有河道,扩大、北延、升格,沿江海河南垦区干河北垦区干河龙干河川东港等临海北上,形成一条临海引江的输水干线。主要作用是向沿线的如东、东台、大丰的港口、港城

39、、新围垦区供水,沿线的村镇、农业供水,同时考虑南通的增供水需求。(2)由新辟临海引江输水干线、通榆河、南水北调东线形成引江、东引、北调的三条骨干供水线的总体布局。(3)完善两河引水、三线供水的通榆河引水供水体系。 两河引水的格局已经形成,需利用新通扬运河挖潜配套550 m3/s和进行泰州引二期工程,达600 m3/s。 三线供水。西线由三阳河、大三王河、蔷薇河、戛粮河接射阳河组成,其中三阳河段已在南水北调一期工程中实施;中线由滷汀河、下官河,接黄沙港组成,尚未实施;东线由泰东河、通榆河组成,目前通榆河东台至灌河响水段已全线贯通。尚需按标准实施泰东河工程。 启动通榆河北延工程,主要是解决连云港市

40、城乡发展所需生活、生态、工业港口及临港产业发展用水、提高连云港市供水保证率,同时作为连云港市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的备用水源。通榆河北延工程分四段:通榆河至新沂河段、新沂河南泓段、利用疏港航道段、盐河至蔷薇河段,送水至连云港市区并利用现有沭南、沭北航道相机向赣榆送水。同时开通通榆河到响水陈家港工业园区的输水线、增加通榆河到滨海港的输水线。 调整配置、协调发展供水工程布局和相应的淡水资源配置应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城镇、工业的发展“一带三核、一线多点”的总体格局相适应。上述的涉及盐城与连云港的新辟临海引江供水干线、通榆河、南水北调东线形成引江、东引、北调的三条骨干供水线和两河引水、三线供水的通榆

41、河引水的供水布局体系,南通的自流引江供水工程布局体系,基本上适应沿海地区产业综合开发的总体格局,但在工程布局上需进一步细化。同时,需应用供水工程的布局对淡水资源配置进行必要的调整、(1)“一带三核”淡水供给“一带三核”即以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区为核心的城镇工业聚集带。其淡水供给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证连云港的用水。可考虑的是: 利用新辟的由九圩港引水的临海供水线,替换原通榆河的东台、大丰的部分供水量,利用通榆河北延,向连云港供水。 可考虑增加南水北调东线对沿海地区北调供水区的供水量。南水北调一期工程为徐州、连云港地区增加年供水总量10亿m3。针对北部沂南区垦区,陈家港的缺水问题,还应研究实施南水

42、北调水源调整工程,增加向北部沿海地区供水总量。(2)“一线多点”的供水“一线多点”即临海一线拟建的港口、港城及新围垦区和自然保护区。南通市地区靠其自流引江解决;盐城市的东台、大丰等靠新辟临海引江供水干线解决。盐城其他临海地区和连云港的临海地区,需根据现有供水工程布局,进一步具体研究相应的供水工程。 增加调蓄、提高保证XX沿海地区除连云港有水库调蓄工程外,总体上对区外的来水(淮河、沂沭泗水、里下河)和区内的地表水缺乏必要的调蓄能力,影响到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干旱区缺水不能因调蓄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增加水资源的调蓄能力是有必要的。沿海地区各地初步提出了兴建蓄水工程方案或设想(不含已有水库),如表2.

43、13。其中南通如东的滨海平原水库已列入全国“十一五”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其他均处于方案设想阶段,需进一步研究其必要性、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择优排序,进行前期工作。 保证通航、实现双利XX沿海河网地区水运发达,利用部分骨干供水工程,实现供水和航运两利。具体建设中有 “借水行舟”、也有“借道供水”。例如,通榆河是贯通南北的沿海地区供水通道,中段开通后,交通部门借水行舟;现水利部门的通榆河北延工程,也是交通部门开通航道基础上借道供水。随沿海港口大力开发,可能涉及内河航道与海域直接沟通或已沟通的航道提高级别等问题。需在项目统一考虑基础上课题间协调。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XX沿海地区位于江淮沂沭泗五大江河尾闾、

44、襟江临海,上有高水压境、下有海潮、风暴袭击,中夏秋有连绵不断的梅雨和暴雨,是洪、涝、潮、台“四灾”易发地区。经过长期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有一定提高。但现状功能体系尚不完善,发展也不平衡,洪水威胁依然存在、排涝任务仍任重道远,防潮、防台不能松懈。总体上,流域性防洪工程体系已经形成,流域性洪水灾害基本解决,主要是进一步提高标准问题。突出问题是区域性洪涝治理标准不高、城市防洪问题尚待解决。防潮、防台(台风、风暴潮)的工程体系(海堤、挡潮闸)已经形成,正在实施海堤达标建设、但长期困扰的挡潮闸淤积问题尚待解决。为适应沿海地区的发展,需改善条件,全面提高防洪、排涝、防潮、防潮的标准:(1)全面实现流域防洪规

45、划目标;(2)提高区域内洪涝水排泄调控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骨干支流及区域重点排水河道防洪标准达2050年一遇,主要城镇全面设防、达50年一遇;(3)巩固完善沿海防潮(台)工程体系,主海堤全面达到防御50年一遇高潮位加10级风浪的标准;新建港口、港城、临港工业区所在堤段分别达到防洪标准规定的防洪要求;(4)规划治导线,加强和规范入海河道与河口管理。 流域性防洪建设本项目区地处江河下游,流域性防洪是指防御淮河、沂沭泗、长江的洪水。流域性防洪体系已经形成,达到了一定的防洪标准。流域防洪的基本方针是蓄泄兼筹、以泄为主,在充分利用湖库调蓄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扩挖排洪入海河道、巩固行洪河道两岸堤防来扩大洪水

46、出路、控制或降低洪水位。流域防洪规划建设主要任务是按规划标准加快实施行洪河道建设,提高流域防洪能力。全面加固行洪河道堤防,确保行洪期不出险。 淮河入海水道及苏北灌溉总渠已经实现洪泽湖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入海水道近期设计行洪流量2270m3/s;苏北灌溉总渠设计行洪流量800m3/s。入海水道远期设计行洪流量7000m3/s。入海水道右堤和苏北灌溉总渠右堤堤防级别为1级;入海水道左堤堤防级别为2级。入海水道非洪期间,结合渠北地区排涝,近期工程渠北地区除涝标准五年一遇;远期工程渠北地区除涝标准十年一遇。需加快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在一期工程两泓基础上扩挖为单一深槽,扩建四座枢纽,取消淮阜控制,进

47、一步加高堤防,达到行洪7000m3/s的规模。苏北灌溉总渠加固,保证安全行洪800m3/s。主要工程内容包括工程护坡和穿堤建筑物加固。 新沂河在已实施完成20年一遇的基础上,按50年一遇标准继续实施完成“东调南下”二期工程,主要项目有:疏浚南北偏泓、开挖中泓、堤防加固,建设海口枢纽,两岸病险涵闸加固,新建沂南、沂北洼地除涝泵站等。防洪标准50年一遇,新沂河行洪流量,75007800m3/s,堤防级别为1级。 新沭河在已实施完成20年一遇的工程基础上,按50年一遇标准继续实施完成“东调南下”二期工程项目。主要项目有:新建三洋港挡潮闸工程、太平庄闸以下河道中泓挖深加宽、堤防加固、堤后填塘固基、加固

48、范河老闸、新建山岭房退水涵洞、拆建磨山河桥闸工程及东站自排闸、富安调度闸等项工程。新沭河设计流量,石梁河水库太平庄闸6000 6400m3/s。堤防级别右堤临洪闸下为1级,其余为2级。 江海堤防建设XX省长江段以“固堤防,守节点,稳河势,止江坍”为治理方针,加强重点节点和险工岸段的守护,遏制重要支汊的萎缩,逐步开展多汊段和河口段整治,继续加固堤防,加强开发利用管理,按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要点报告安排分步实施北支整治工程。南通市城区段江堤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余堤段全面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 区域性洪涝治理 区域洪涝治理现状 区域性洪涝治理是沿海地区防灾减灾的重点。沿海水利各分区大都被流域

49、性行洪河湖分割包围,由于区域洪涝与流域洪水经常同步发生,“因洪致涝”突出,部分分区内外水系相通,存在“洪涝不分”问题。里下河地区区域内的高地水和低洼圩区的外排水均汇入当地河网,逼高水位,构成对其下游沿海地区低洼圩区的洪水威胁。沿海属河网地区,众多东西向自排入海的河道,构成了完整的区域性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由于排水路程长、水面比降平缓,加之海潮顶托,改善排水条件的难度较大。普遍存在外排出路不足,河道淤积、湖泊衰减、行水能力和调蓄能力下降,以及堤防标准不足、病险涵闸多、设备老化等问题,防洪除涝标准较低。 区域洪涝治理的总体思路和措施区域防洪排涝工程是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需要根据各分区的灾害特点

50、,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各分区的防洪除涝对策和工程措施。区域防洪除涝治理思路是:以流域防洪为基础,按照“洪涝分治、高低分排、自排为主、抽排为辅”的方针,完善区域引排水系,除险加固,改造配套,在恢复巩固功能的基础上提高区域防洪除涝标准,着力解决因洪致涝及提高低洼圩区外排能力。 丘陵山区,继续实施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妥善处理蓄泄关系和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充分发挥水库的兴利防洪作用。 平原地区是重点,以分区为单元进行治理,每个分区以骨干河道为纲,完善和提高分区河网化的水平,纲举目张,实现和提高其引、蓄、排的能力。 加快骨干河道的整治,挖河清淤、复堤,提高行洪期区域外排能

51、力。 为解决里下河的洪涝水的出路与利用问题,除原四大港射阳港、黄沙港、新洋港、斗龙港外,新辟川东港为第五大港,直接拉动里下河洼地中心兴化的水位,及时有效减缓“锅底洼”的压力,增加里下河腹部外排能力。 低洼圩区、适当增建抽排站,协调圩区建设与外排能力的关系。 在淮河入海通道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新沂河、新沭河等的“因洪致涝”问题。 分区洪涝治理的原则(1)江海区依托流域治理,巩固江海堤防,移址重建部分闸站;疏浚整治骨干河道,扩大涝水外排能力;实施完善高低水系(通吕、通启河)分级控制,减轻洼地压力。近期防洪标准,外围长江堤防100年一遇,海堤堤防50年一遇加十级风浪;除涝标准近期10年一遇,远期

52、20年一遇。(2)里下河区 腹部片坚持“上抽、中滞、下排”的治理方针,根据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实施重点易涝洼地治理,拓浚川东港,开辟排水入海第五大港,继续完成四港整治工程;按照湖泊保护规划要求,恢复湖荡滞蓄面积,结合南水北调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沟通骨干引排河网,全面提高里下河地区防洪除涝能力。近期实施完成里下河洼地治理应急方案。里下河腹部地区区域治理近期防洪标准20年一遇,除涝标准10年一遇;远期防洪50年一遇,除涝达到20年一遇。 斗南片斗南垦区整治独流入海河道,在原有水系的基础上,加强内部河网建设,引排结合;加强港口冲淤、减淤措施,结合河口整治,加强治导线管理,有计划地实施部分挡潮闸外迁。垦

53、区洼地按圩区治理。南通斗南片防洪标准近期20年一遇,远期50年一遇。除涝标准近期十年一遇,远期达到二十年一遇。盐城斗南垦区除涝标准:东台堤东灌区和川东港地区10年一遇,其余为5年一遇。 斗北片加强洪涝分治,扩大独立自排区的外排能力,同时在四港沿线口门完善控制工程;垦区洼地按圩区治理。规划三里闸、利民河、运棉河地区排涝标准5年一遇,西潮河、夸套地区排涝标准10年一遇。(3)渠北区区域排水按高低分开的原则,通榆河以东通过南、中、北八滩河经振东、二罾、南八滩闸入海;通榆河以西通过淮河入海水道北泓入海,另利用北沙、大套站等抽排入废黄河。治理标准:近期除涝标准5年一遇,远期排涝标准10年一遇。远期入海水

54、道工程实施后,相应调整完善内部排水骨干河道及圩内动力,不行洪期间,渠北地区除涝标准可达10年一遇。(4)废黄河区维持废黄河现状河道,对废黄河干河进行综合整治;处于淤黄河与中山河之间的翻身河水系,仍按单独排水出海的区域处理,进行综合整治。防洪标准:废黄河堤防防洪50年一遇,区域除涝近期提高到510年一遇、远期达到1020年一遇。(5)沂南区以灌河为主要排水出路,整治上游河道,沿线洼地治理,提高抽排能力。近期防洪标准 20年一遇;近期除涝标准:淮西片5年一遇,淮东片510年一遇,远期10年一遇。(6)沂北区重点解决因洪致涝,实施高低分排,解决洼地排水出路。沭北片:青口河以南完善“上截、中改、下调尾

55、” 排涝布局;青口河以北采取上游长藤结瓜、水库蓄洪,下游河网相连、归槽入海的治理措施。沭南片:依托流域治理,完善高低水分排措施,扩大蔷薇河自排出路。沂北片:在原有布局的基础上提高河道排水能力,调整并扩大洼地自排出路。近期防洪标准20年一遇;近期排涝标准5年一遇、远期10年一遇。沿海地区防洪除涝工程总体布置示意图见图3.2。 城市防洪沿海地区有南通、盐城、连云港三座人口50万100万的直辖市,以及5座县级市和9座县城,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城市地处江、淮、沂沭泗下游地区,防洪除涝任务繁重。由于流域和区域防洪能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满足城市防洪要求,城市防洪必须实行自保。

56、目前城市防洪的突出问题是防洪体系不完整、防洪标准低;城市排水能力普遍不足,城市原有的湖泊、洼地、河沟不断被缩小、填平、河道排水能力下降,调蓄功能缩减甚至消失,排水管网覆盖范围小、不配套,增加了防洪的难度等。城市防洪建设的重点是提高城区范围的防洪自保能力,依托流域性和区域性河道堤防,通过新建或加固防洪堤,构成城市外围防洪屏障或形成城市防洪保护圈;拓浚城区及其周边河道,控制城区适宜水面率,增设排涝泵站,合理布置排水管网,加快低洼地区改造;对地处丘陵地区受山洪威胁的城市,采取蓄、撇、挡相结合的措施;城市建设,尤其是新区、开发区建设,要充分考虑防洪排水条件,并同时进行防洪自保建设。(1)重点城市的防洪

57、建设南通市:防洪规划保护面积227km2,城市等别等。长江、黄海的风暴潮及长江洪水是其主要威胁。近期规划防洪标准100年一遇,河道排涝标准20年一遇。盐城市:防洪规划保护面积198.4km2,城市等别等。洪水威胁主要来自里下河腹部地区,排水出路受海潮顶托影响。盐城市区防洪标准达100年一遇,河道排涝标准20年一遇。连云港市:防洪规划保护面积721km2,城市等别等。沂沭河洪水,蔷薇河水系洪水,风暴潮,前后云台山、锦屏山的山洪是其主要威胁。近期规划防洪标准100年一遇,防潮标准50年一遇高潮位加10级风浪,河道排涝标准20年一遇。(2)县级城市及中心镇的防洪建设加强县级城市及中心镇的防洪建设,依

58、托流域性和区域性河道堤防,通过新建或加固河道堤防,构成城镇外围防洪屏障,提高内部排涝能力,逐步形成与城市规模、功能、地位相适应的防洪排涝体系。新区、开发区建设,要充分考虑防洪排水条件,立足自保。防洪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其中非农业人口超过20万人的县级城市50100年一遇。(3)港城防洪建设规划的港城规模在20万人以下,根据防洪标准,沿海港城采用2050年一遇防洪标准。临海防潮设施,也应对照防洪标准确定。一般大中型建筑物挡潮按100年一遇高潮位设计,200300年一遇高潮位校核;小型建筑物挡潮按5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高潮位校核;港城堤顶高程仍可按照50年一遇高潮位加10级风浪爬高和安

59、全超高确定。 海堤建设 海堤达标建设海堤达标建设是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屏障。(1)XX沿海海岸线分类(2)海堤达标建设现状海堤保护区内有连云港、盐城、南通三个沿海开放城市、14个县(市、区)和一些重要临海工业区、省盐业公司所属盐场,保护面积2.3万km2,保护人口1400万人。1997年11号台风和天文大潮造成110km海堤严重破坏,灾后XX省人民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强江海堤防达标建设工作的通知,省水利厅组织编制了海堤达标建设可研报告,1998年开始实施。堤防加固632 km(其中灌河95 km),重点220 km(灌河10km),加固改造涵闸大中型64座,小型171座,设计标

60、准为抗御50年一遇高潮位加10级风浪,海堤堤顶高程在设计潮位加风浪爬高的基础上安全超高1m。总投资 12.2亿元。至2005年底,完成堤防加固400km,重点163 km,涵闸大中型37座,小型68座,完成投资13.8 亿元。海堤达标工程自1998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受了多次强台风和天文大潮袭击,有效提高了海堤防潮抗台能力。从2006年起,将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重点堤段达标建设任务,使海堤真正成为沿海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屏障。新围垦滩涂和港城建设需重视海堤达标建设根据XX省沿海滩涂围垦“十一五”规划,在达标海堤线外要匡围22个区块,围滩面积46万亩,外围形成新海堤236km,其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