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与陈述的巧妙转换(施海英)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2a0ad2f60191ef14ea5e3b60b15871/4b2a0ad2f60191ef14ea5e3b60b158711.gif)
![反问与陈述的巧妙转换(施海英)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2a0ad2f60191ef14ea5e3b60b15871/4b2a0ad2f60191ef14ea5e3b60b158712.gif)
![反问与陈述的巧妙转换(施海英)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2a0ad2f60191ef14ea5e3b60b15871/4b2a0ad2f60191ef14ea5e3b60b158713.gif)
![反问与陈述的巧妙转换(施海英)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2a0ad2f60191ef14ea5e3b60b15871/4b2a0ad2f60191ef14ea5e3b60b158714.gif)
![反问与陈述的巧妙转换(施海英)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b2a0ad2f60191ef14ea5e3b60b15871/4b2a0ad2f60191ef14ea5e3b60b158715.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谈反问与陈述的转换启东市圩角小学 施海英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近些年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必考的知识点,也是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总发现班上的学生在这项练习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有一部分学生在转换时总会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不能正确地转换。对于这些层出不穷的问题,我有些费解,但我必须想出办法来解决它。经过一番实践后,我发现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其实很简单,而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反问句转为陈述句主要分三步。以“难道我不是小学生吗?”一句为例:第一步,去疑问词和语气词我不是小学生?第二步,肯定与否定互换我是小学生?第三步,问号改句号我是小学生。陈述句转为反问句将上述的顺序反过来,也是三步。以“我是小学生。”一句
2、为例:第一步,加上疑问词和语气词难道我是小学生吗。第二步,肯定与否定互换难道我不是小学生吗。第三步,句号改问号难道我不是小学生吗?我将这个规律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介绍给学生,并带领他们在课堂上演练起来,效果还不错。反问句改陈述句:“首先去掉疑问词,句子意思翻跟斗;接着甩掉小尾巴,擦去语气呢和吗;最后问号改句号,反问就会变陈述。”而陈述句改反问句则相反:“首先加上疑问词,句子意思翻跟斗;接着长出小尾巴,添上语气呢和吗;最后句号改问号,陈述就会变反问。”(注:“句子意思翻跟斗”指的就是肯定与否定之间的互换)学生经过练习错误率大大降低,他们有了这样简便的方法,也挺高兴。我的心中却隐隐浮起一层担忧。我这
3、样教给他们这种转换的方法真的是好的吗?而且对于所有的句子都有用吗?我这样的顾虑在实际的教学中逐渐得到了证实,我们渐渐发现一些简单的句子适用这个方法,而遇上一些复杂点的句子,学生就因不会变通而束手无策,勉强按这些方法做,反而闹出一些笑话。举例说明一下。例1: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为陈述句: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方法适用)例2: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改为陈述句:十万支箭,三天不造得成。(方法不适用)例3: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改为陈述句:那浪花所奏的不是一首欢乐的歌。(方法不适用)例4: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改为反问句:难道小玲取
4、得的优异成绩正不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吗?(方法不适用)例5:犯了错误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改为反问句:难道犯了错误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吗?(方法不适用)例6: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改为反问句: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蔡颖画的吗?(方法适用)例2和例4的做法,从句法上看没有什么问题,而它们不符合平常的语言习惯;例3和例5说明学生不理解句意,他们完全被“肯定(否定)词改为否定(肯定)词”这一条弄糊涂了。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运用这些方法呢?我是不是应该训练学生的语感,而不是这样把它变成一种单纯的句式训练呢?到底怎么摆正朦胧的语感
5、训练和具体的句式训练的关系呢?我想语感训练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教的这种句式转换方法只能作为中间的一个过度阶段吧。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两个故事:A有一个地主待长工很刻薄,半夜里就催长工去干活。长工说:“等我缝完了衣服就去。”地主冷笑道:“天这么黑,你怎么看得见缝衣服?”长工立刻反问道:“既然天这么黑,又怎么能干活呢?”一句反问,驳得地主哑口无言。B据说,某工厂举行“振兴中华读书演讲会”,演讲者方婷婷一出场就说:“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论坚守岗位。”说完就朝会场外走去,台下顿时哗然。过了约两分钟,她又回到讲台上,面对听众说:“如果我在演讲是离开讲台是令人不能容忍的话,那么工作时间擅离生产岗位,难
6、道不应该受谴责吗?”听众沉默片刻,随即报以一片掌声。一个反问,简明而有力地说清了“坚守岗位”的重要。以上二例。无论是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反驳对方的谬误,都生动地说明了反问的强烈效果。所谓“反问”,就是运用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它比正面发问更有力量。有时候,当有些问题不便答复又不便拒绝时,就可以用反问来挡驾。例如,有一个记者问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美国有多少民兵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基辛格风趣地说:“我的苦处是数目是知道的,但不知道是否保密?”那记者赶紧说:“不是保密的。”基辛格就反问说:“那你说是多少呢?”一个反问巧妙地踢回了皮球。学生听完了故事后都诧异万分,没想到枯燥
7、的句式训练中原来隐含着这么有趣的语言艺术呀!由此可见,只有真正地具备了语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才能在反问与陈述之间巧妙地回旋,同时也能使自己的语言更有艺术性。于是,我想到了文言文中的“意译法”,让学生反复读句子,读懂句子的原意。例3和例5的错误关键是没有真正读懂句子的意思,后来,我尝试读几句(特别强调反问句的特点明知故问答案确定,读出反问的语气)让学生练习,他们都能准确地说出句子的原意。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在语文教学中,要想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须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语感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所在。虽然我的儿歌教学法让学生对句型的转换变得信手拈来,但它是不全面的,只能作为一个初学者的过渡。在经过短暂的方法步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合作伙伴入住合同范本
- 2025年劳动合同和社保协议中工伤保险的细节
- 2025年办公文具用品供货合同范文
- 2025年基础设施建设监理框架协议
- 2025年养殖户种牛交易申请协议范本
- 2025年采购合同签订与风险控制
- 2025年企业结构重组协议书模板
- 2025年住宿生校园安全责任协议
- 2025年企业兼职外贸业务员招聘协议
- 2025年专利申请辅导合作协议
- 《酶联免疫分析技术》课件
- 2024年国家电网招聘之电工类考试题库附答案(满分必刷)
- 鲜枣贮藏技术规程
- 灭火应急疏散演练
- 讲述京东课件教学课件
- 小学2024-2025 学年课程设置方案
- 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文课件
- 2024-2025形势与政策全册课件
- 高考英语语法专项训练-代词
- 生产现场GMP试题
- 应急设备维修维护合同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