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麻黄附子细辛汤综述一老中医一年四季治病,无论男女老幼,亦无论所患何 病,开手便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竟而门庭若市,门诊人次逾百, 且经年不衰,于是“火神菩萨”声明鹊起,便往一试之。既 至,老医令其伸舌,随口吟曰麻黄附子细辛汤” 。据说此 老中医经年累月如此开方,债事者偶尔有之,但有效率仍然 很高。至于其观舌之“诀窍”则是:凡舌质不现明显热象者, 便一律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此与明代张介宾治病,凡无热 象者便赏用温补药物,岂非如由一辙?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由 麻黄、细辛、炮附子三味药组成,麻黄发汗解表,附子温里 助阳,细辛温化寒饮,既助麻黄解表,又配合附子逐里之寒 饮。本方具有助阳解表、温里寒饮之功效,组
2、方严谨,众多 医家对此独具慧眼,颇多发挥。已故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曾用本方治疗一女性哮喘患 者:白天无咳喘,但有鼻塞流涕,头痛、口干不思饮,背恶 寒,但欲寐,晚上喘息胸闷,喉中痰鸣,吐少量白痰,便干, 脉沉细,苔白根腻,变态反应检查对尘土、螭虫、花生、大 豆等八种物质过敏,他医以三阳合病用大柴胡汤加生石膏加 减服汤剂38剂不效。经胡老辨证为少阴表证夹饮,与麻黄 附子细辛汤3齐(麻黄6g,细辛6g,炮附子6g),诸症大减, 又继续服药2月余,诸症消失,经追访 3年未见复发。胡希 恕先生率先提由少阴病当属表证的观点,是他通过长期学习伤寒论及临床体验而得由的结论。伤寒论第7条:“病 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
3、,无热恶寒者发于阴。 ”日人山田宗俊 认为该条是辨别太阳表证与少阴表证的重要条文,他说:“所谓阴阳二字,指其人因有寒热虚实之殊,而言太阳、少阳、 阳明皆属实热;少阴、太阴、厥阴皆属虚寒其发于阳之始 谓之太阳;发于阴之始谓之少阴。”所以,当机体由现发热恶 寒者为在表的阳证,亦即太阳病,当机体由现不发热而恶寒 者为在表的阴证,与太阳病相对应的理应是少阴病。清末伤 寒名家陆渊雷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当用于正气虚弱,且 有外感表证。”藤平建患感冒咳嗽久治不愈,用小青龙汤不 效,后经仔细辨证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用后不久即愈。已 故北京名医岳美中先生在荷泽行医期间,曾治一中年男子, 秋天遇风寒,全身发冷,
4、恶寒较明显,诊其脉沉细,他医处 方治之疗效不佳,经岳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半剂而效。卫生 部中日友好医院冯世纶老师曾治一青年咳嗽 2月,服中药数 剂不效,诊时症见恶寒无汗,鼻塞头痛,咽干不思饮,切其 脉弦,苔白润,冯老师诊为少阴夹饮之咳,用麻黄附子细辛 汤仅服1剂而解。湖北中医学院王悟川老师认为:“少阴表证,所以脉沉者,因少阴阳虚,无力豉动气血达表抗邪,故 用温经扶阳达表散邪之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山西已故名老中医门纯德先生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少阴表证。”他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愈 1例感冒重症及1例小儿病毒性肺炎危症患儿。从以上医家的精辟论述及临证心得,可以得知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属少阴病无疑。笔
5、者在冯世伦老师的指导下,曾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1例额窦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患额窦炎3年,曾用中西医治疗效果不佳, 近日感冒后额窦炎复发,头痛欲裂 (前额部明显),恶风寒, 经常鼻流清涕,手足冷,不欲饮,脉沉细,辨证为少阴夹饮 表证,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之:麻黄 8g,炮附子10g, 辽细辛6g,苍术15g,生孩仁15g,败酱草15g。服3剂后 症状大减,又继服 6齐L感冒及额窦炎复发次数明显减少。随后又根据症状不定期服用汤药数剂,现病情稳定。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抗炎、抗过敏、抗氧化的作用,可灵活用于过敏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脊髓 空洞病,过敏性鼻炎、百日咳、无汗征
6、、低血压、重症肌无 力、疲劳综合征、心动过缓、坐骨神经痛、压痛等病,但须 注意,辨证属外寒里饮者, 凡证见发热或不发热、 恶寒倦怠、 脉沉细或浮紧等均有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机会。伤寒论第128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主要是辨清 为少阴病夹饮之外寒里饮证。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不胜枚举,要想正确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最重要的是我们 在认真学习研究伤寒论的同时,要在临床当中仔细去体 验,方能使本方发挥应有的治疗效果。二、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思维方法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高效方。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汤头歌诀日,“麻黄附
7、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苦非表里相兼治,少阴 发热曷能康?”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 复感寒邪,表里同病,故用麻黄发表散寒,附子强心,细心 搜剔、温散深入少阴之寒邪。本方药仅三味,配伍精当,功 专效宏,临床运用机会颇多,远远超生了原书的适应范围, 而可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等多种病证。目前 临床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有的医者畏惧麻辛附而不敢使用 有的即使遇到适应证,亦不原单独或稍事加味使用 (仅加一二 味),而必加减的面目全非, 或喧宾夺主。若如此则疗效自然 降低,甚至无效。适至反思之时,不咎思维方法之误,反怨 经方难用。俗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兹结合若
8、 干病例,谈谈运用本方的几种思维方法,以其抛砖引玉。.方证对应法方证对应,又称方证相应、方剂辨证、汤证辨证等,乃 张仲景著作的一大特色。按照方证对应原则,只要临床特征 性症候与仲景书中的描述相符合,就可将经方信手拈来,而 不必受后世创立的诸种辨证方法的限制。直而言之,这实际 上是在重复仲景当年的临床实践,堪称运用经方的一条捷 径。如1992年3月曾治我院莫男,62岁。患者周身恶寒,背部尤甚,困倦欲眠,但卧床又难成寐,已历 3日。其人行 瘦色苍,嗜烟多年,宿患肺气肿。3年前曾摄胸片发现肺部有一阴影,初怀疑为肿瘤,经抗炎治疗后阴影消失。但 3年 来每年平均发病 34次,每次症状均以恶寒思睡为主,且
9、 必须住院15-30天,叠经输液(药用抗生素、维生素、肌昔 等)、输血方能渐渐缓解。西医每次诊断均为“肺气肿” “重 感冒”。这次本应住院,但患者一想起历次输液时手背肿胀 难忍,便心有余悸,故欲先服中药一试,如不效再住院。刻 诊:体温36.8度,精神萎靡,困倦思睡,纳尚可,舌淡苔薄 白,脉沉细。伤寒论少阴病篇提纲证是“少阴之为病,脉微细, 但欲寐也。”今患者发病伊始,便周身恶寒,困倦思睡,脉 沉细,显系寒邪直中少阴,而与提纲证基本符合。故笔者不 受本医历次同一诊断与治疗的任何束缚,而拟使用方证对应 法,投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解表。但虑其年老体虚,且发病 已3日,恐汗多伤正,故不用生麻黄而用炙麻黄
10、,再加炙甘 草以匡扶正气。处方:炙麻黄10g,熟附片15g(先煎半小时), 北细辛6g,炙甘草6g。服1齐L并无汗生,但周身恶寒, 困倦思睡等症状渐渐消失,精神转佳。随访1年未复发。可见方证对应法,实为准确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一条捷径。.病机推求法内经要求医者“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而“谨守病机”的前提是准确的推求病机,即 在尽可能详尽地审查病症,完整的占有四诊资料的基础上, 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归纳概括,分析综合,最后作由 病机诊断,以利于谴选高效方药。如前所述,在伤寒论 中,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基本病机是心肾阳虚,复感寒邪, 表里同病。这是就外感时病而言。若系内伤杂病
11、,其基本病 机则为阳虚寒凝。实践证明,临证时只要细心体察,准确推 求生病机并不困难。然而在四诊资料不全时(病人函诊时经常 遇到),就比较麻烦了。如中国乡村医生1993年第7期刊由拙文左小腿剧痛 25天之后,于9月初收到江苏省 张家港市化肥厂卫生所范医生来信称:其妻右膝关节疼痛多年(有右膝外伤史10余年),经X光摄片,诊断为“右副韧带 损伤伴胫骨上端轻度骨质增生”。该市一医院曾动员其手术 治疗。因经常复发,特函诊求服中药。笔者读信数遍,茫然 无从下手,连拟数方,皆不中意。不得已勉力从俗,寄去习 用治疗久痹的桂枝芍药知母汤加活血通络药物;并告以四诊资料不全,无法推求病机以明确诊断,希望补充云云。范
12、氏 于10月13日来信说:服药6剂乏效。患者双下肢酸重,局 部肿胀,压痛明显,右膝肌肉轻度萎缩,近2天因参加田间劳动,顿觉行走不便中医四诊:面色少华,舌淡红,根 部有少量白苔,脉濡缓,痛处喜温怕冷。笔者据此推求其病 机可能属于阳虚寒凝,遂寄去重剂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生麻黄30g,熟附片50g(先煎1小时),北细辛20g,熟地60g嘱服6齐L范氏于12月30日来信说,“您寄给我的处方, 我爱人服用后效果很好!共服6齐L右膝疼痛全部消失,同原 来一样。经剧烈的体力劳动亦无任何不适。”又说“经多次病例验证麻黄附子细辛汤对治疗腰腿痛有特效”。所谓“特效”,故为偏激的美誉,但亦足以说明推求病机法对于谴选
13、 高效方药的重要性。而谴方不谙病机,犹如盲子夜行。.体质辨证法人之体质,禀于先天,成于后天。而人禀五行,各有偏 重。早在内经上就记载着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少阳之 人、阴阳和平之人以及木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水 形之人的心理、生理、病理特征与治疗宜忌等内容。伤寒论上提到的“酒客”、“淋家”、“疮家、亡血家”等,亦 属于体质辨证的范畴。历代大多重视体质辨证,如近代名医 张锡纯关于体质辨证的论说更为确切具体,且经得起临床验 证。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写到,“外感之著人,恒视人体之禀赋为转移,有如时气之流行,受病者或同室同时, 而其病之偏凉偏热,或迥有不同。盖人脏腑素有积热者,外 感触动之则其热更
14、甚;其素有积寒者,外感触动之则其寒益甚 也”。而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的体质病理就是素体阳虚。故笔 者治疗风寒外感,常存一 “素体阳虚”之念于胸中,使麻黄 附子细辛汤大有用武之地。如 1991年冬治一男患,47岁。其人反复感冒1月余,曾用过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桂枝 汤合玉屏风散等,均无显效。刻诊:眠食尚可,能坚持工作 惟下午及晚上背心发冷, 头面畏风,流清涕,舌淡红苔薄白, 脉稍弱似无明显阳虚之象,缘何以上方药无显效呢 ?细询之,方知其人经常腰痛绵绵,脾胃素畏寒凉,夏季也不敢吃生冷 之物,属于阳虚体质无疑。乃投以麻黄附子细辛汤:生麻黄15g,熟附片30g(先煎半小时),北细辛15g。仅此1齐L诸
15、恙霍然。回忆30年前,笔者在成都读书时,我校刘教授颇善医道,惟自身常年失眠一证, 遍用诸方,疗效平平,深以为苦。 因闻城里一老中医一年四季治病,无论男女老幼,亦无论所患何病,开手便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竟而门庭若市,门诊人次逾百,且经年不衰,于是“火神菩萨”声明鹊起,便往一试之。既至,老医令其伸舌,随口吟曰麻黄附子细辛汤”。助手立即抄方与之。刘教授悻悻然,又转思不姑妄从之,遂抓药2齐鼠 不意服完1齐L当夜竟然安睡!笔者因讶其异,曾 访问过一些病人。据说此老中医经年累月如此开方,债事者偶尔有之,但有效率仍然很高。 至于其观舌之“诀窍”则是: 凡舌质不现明显热象者,便一律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此与明代张
16、介宾治病,凡无热象者便赏用温补药物,岂非如由一辙?笔者附记于此,绝非欣赏这种置四诊八纲的简单化、公式化的所谓“绝招”,只不过是说明麻黄附子细辛汤适应范围广,运用机会多而已。若能讲究临证思维方法,其效必彰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主任 余国俊三、 麻黄附子细辛汤 此方是阳药治疗阴病,郑钦安提及的阴 证依据:1.少神或无神。2.喜卧懒言,四肢困乏无力,或蹬卧恶寒,两足常冷。3.不耐劳烦,小劳则汗由。4.咯痰清稀或呕吐清冷痰涎、清水或清涕自流。5.语声低弱。6.唇色青淡或青黑。7.痛喜揉按。8.满口津液,不思茶水,间有渴者,即 饮也只喜热饮。9.女子白带清淡而冷,不臭不黏。10.饮食减少,喜食辛
17、辣煎炒极热之品,冷物全然不受。11.小便清长,大便通利。12.面白舌淡,即苔色黄也定多润滑。13.脉微或浮大而空。扼要地说,突生在一个“神”字,凡是“起居、动静、 言语、脉息、面色,一切无神”,即是阳气虚衰的阴证 。从三样药来分析看呢,用麻黄,辛温发热,能够表散风 寒,能够开宣肺气;用附子,能够壮元阳,补命火,它能够 收逐深陷的寒邪;用细辛,能够走经窜络,我们称其为,细 辛为“胎原始”,它能够入髓透骨,能够启闭开窍,它既可 以助麻黄用于表散风寒,能够开通上焦的清窍,还有助于附 子去温暖命门,去拨动肾中机窍。所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 方,它具有极其强大的宣肺散寒,温通肺阳,开窍启闭的功力。那么用来
18、治疗什么呢?可以用来治疗寒邪困阻肾阳,窒 塞清窍而引起的疾病。往往能够起到极铁的疗效。治疗暴聋, 暴哑,暴盲,制附片 75克(当然制附片一定要先煎两小时, 要去其麻,要煎熟,煎透,由于它如果没有煎熟,煎好,会 含有乌头碱),麻黄15克,辽细辛15克,生姜60克。它都 有一个前因,就是都为寒邪所伤。它有一个前因。寒为阴邪, 它最能损伤人体的阳气,重寒,大寒这样侵袭人往往能够长 驱直入,直中三阴。一旦伤太阴,就会由现吐,逆;伤厥阴, 就能够导致挛痹,寒疝;一旦伤少阴,就可能会由现失音, 耳聋,目盲。可能来治疗的时候恶寒已经不明显,但是肯定 有中寒病史! !是阴证,往往有少神! !不愿讲话。眼科名家
19、 陈达夫先生目疾六经辨证大法有云:凡目疾,无外症而暴盲,为寒邪直中少阴,玄府(毛孔)闭塞所致,当用麻黄附子细 辛汤温肾散寒。附子温少阴之里;麻黄开太阳之表,即是启 玄府之闭;细辛直入少阴,托邪外透。.过敏性鼻炎,以反复发作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 塞为特点。秘传证治要诀曰:“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 宜乌、附、干姜之属”。可见阳虚是过敏性鼻炎的病因之一。 本例为阳虚之体,复外感寒冷所致,切合麻黄附子细辛汤主 治,故3年之疾获愈。喉源性咳嗽,证属阳虚外感,寒凝肺 系,治宜温经散寒,利咽止咳,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哮喘反复发作,遇寒凉及食生冷而易发,且平素小便频时有 遗尿、面色少华等,均为阳虚之
20、征。又伴鼻塞,流清涕,为 寒邪束肺,肺窍失和所致。综析脉证,为阳虚外感,内伏寒 痰随气而开,气因痰阻,相互搏结,阻塞气道,宣降失常所 致。方中麻黄解在表之寒邪,使肺气得宣;熟附子温少阴之 里,以补阳气之不足;细辛通彻表里,内散少阴寒邪,外解 大阳之表,且温肺化饮,止咳平喘;黄黄补益脾肺之气,扶 正祛邪;蝉蜕、地龙解痉平喘;射干开结消痰,善治痰鸣气 喘;大黄苦寒,通腑降浊,以利肺气肃降。共奏温肺化饮、 止咳定喘之功,使痰消气顺,气道畅通,咳喘得解。.笔者用兰友明医师经验方麻黄附子细辛酊治疗冻疮50例,疗效颇好,现介绍如下。药物与用法 麻黄、附子、细辛各 25g,大黄、生姜各 20g,桂枝10g,
21、 60%酒精500ml。将上药研碎后兑入酒精内 密闭浸泡10天,去渣取液备用。治疗时用棉签麻药液,破 溃者涂在患部周围,溃疡面按外科溃疡处理,涂擦患处,每 天2次,每次擦药5分钟。经此法治疗 50例,治愈48例, 好转2例。病案举例 张莫,女,20岁,农民,1990年12月20 日就诊。患手足冻疮10年,每年冬寒复发,至春暖方愈。迭经中西药治疗未根治。今冬又发病,手指背、足趾烟肿, 瘙痒,锥样痛已20天。患处可见蚕豆大小紫黯斑,但未溃 破,诊为冻疮。用麻黄附子细辛酊,外擦患处,每天 2次, 每次擦药约5分钟,用药3天后,肿痛消,续用1周,瘙痒 止而获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肾寒咳嗽,麻辛附子
22、汤合拍灵枢经脉篇云:“肾足少阴之脉,从肾上贯 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由,络心注胸 中。”肾寒犯肺,或暴哑,或咽痛,或咳嗽,多卒然而起。 业师认为,此为元阳下亏,水冷金寒。因肺与肾属子母之脏, 呼吸相应,金水相生,若阳亏于下,寒邪乘虚而入,循经入 肺,故发咳嗽,其咳虽在肺而根在肾。其证舌淡苔白,身必 恶寒而脉沉弱,痰常清稀而味咸。业师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助火祛寒,使阴寒冰消,以治致病之本;反佐黄苓以清肺降 逆;配桔梗开肺开散。验之临床,每收著效。少阴咽痛始因 受寒起病,恶寒、咽痛不适,误服苦寒清热养阴之剂后转成 危证。兼头痛如劈,恶寒发热、体痛、咽痛、水浆不能下咽, 痰诞涌甚。
23、咽部红肿起白泡而破烂,舌苔白滑,脉沉细而兼 紧,不渴饮。此系寒入少阴,误用苦寒清热,致使阴邪夹寒 水上逼,虚火上浮,少阴虚寒,经络凝滞不通所致。取扶阳 祛寒,引阳归舍之法,加味麻黄附子细辛汤治之。方中附子 扶阳驱寒,麻黄开月奏理,散表寒,得细辛之辛温,直入少阴 以湿散经脉寒邪,并能协同附子纳阳归肾,邪去正安,少阴 咽痛自愈。.如心动过缓属于心悸范畴表现为心悸,胸闷乏力,头昏,心率在50次/分以下,脉沉细缓,舌质淡红,苔薄白或 白滑,舌底脉络迁曲,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丹参、淫羊范温 经散寒,活血通络3,心动过缓总因阳虚瘀阻而致,而本方 意在补火助阳散寒,淫羊范助附子补肾壮阳, 同补心肾之阳, 活血
24、祛瘀通络。本方加减还可治疗冠心病、肺心病的功能不 全,心律失常,风心病、过敏性休克等.起初因受寒而起病,又误服辛凉之剂未效,病经十余日,头痛如劈,热不可忍,午后则恶寒体痛,脉沉弱无力, 舌苔白滑而不渴饮。此乃寒人少阴,阻碍清阳不开,复以辛 凉耗散真阳,正虚阳弱,邪正相争,而成少阴头痛,加味麻 黄附子细辛汤治之,以辅正除邪,温经散寒。组成:附片、 干姜、甘草、麻黄、细辛、羌活 2 o治之头痛自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寒湿腰痛主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方药组成:生麻黄先煎610g制附子1012g细辛36g天花粉20g生黄黄20g 防风10g生甘草6g病人每每活动汗由后觉腰部症状减轻, 故自思:
25、活动汗由则阳气流速而达于表,正邪交争,气旺则驱邪外达,故而自觉轻快,若以汗法使病邪由表而散,疗效 当佳。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中生麻黄辛温入肺与膀胱 经,善使太阳之寒邪由表而散;附子大辛大热,归肾经,善 散寒止痛,一能豉舞阳气,以助太阳经发散寒邪,二能补肾阳,使寒气去而阳气自足,阳气足则湿邪亦自蒸化,且能防 外邪再次入侵;细辛性辛温,善止痹痛,伍麻黄附子则散寒 除湿,助阳力大增;三药合用,一者散寒除湿力宏,二者阳 气旺盛,使留于经筋经脉的风寒湿之邪由表而解,邪去正复 而不复感,加生黄黄、防风乃仿玉屏风散之意。天花粉现代 研究认为有活血化瘀作用,民间以单味药治疗腰痛效果显 著,且“久病必瘀”,用之
26、能提高临床疗效,生甘草能缓和 三味主药的辛烈之性,邪去而不伤正。诸药合方总以祛寒除 湿,温阳固表为务。.李可我从事中医临床 45年,在缺医少药的农村, 运用 自创破格救心汤成功地治愈了千余例心衰重症,并使百余例 现代医院已发病危的垂死病人起死回生。方剂组成:附子30克(干60克),炙甘草60克,生力参10-30克(加煎浓汁兑 服),山萸净肉60-120克,生龙牡粉、活磁石粉各 30克,麝 香0 .5克(分次冲服)李师一生致力于急危重症的研究,根 据他的经验,心衰垂危病人不仅阳绝而且阴也暴脱,伤寒论的四逆汤类方虽补阳而救脱不足,张锡纯氏来复汤虽救 脱而补阳不足,两方合为一方,不仅可以互补,尤其是
27、破格 重用附子、山萸肉后发生了质变,更加入活磁石、生龙牡粉 吸纳上下,维系阴阳;麝香开窍醒神,开中有补,如此方可 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方中关键是附子非重用不足以奏 功,伍以大量炙甘草,一以监制附子之毒使之不至于债事;一以甘草甘缓之性使姜附逗留于中则温暖之力绵长而扩达 于外,使回阳之力持久。组方严谨周全,至稳至当,可放胆 使用,李师特别强调“附子为强心主将,其毒性正是起死回 生药效之所在”。祝味菊用附子多配伍磁石、枣仁等 ;吴佩衡 大剂量投用附子时,必令久煮3 h以上,以口尝不麻舌口为度。.受李师治疗的启发,在治疗颈椎病、腰椎病的对症方 中,加入麻黄一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由此联想到古
28、人用以麻黄为主的“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治疗中风,临床 应用13个世纪,实有至理,而现代人久已罕用,实是不知 中医汗法可以消除溢血、 充血之水肿。人本一体,表里同气, 表气闭塞则里气逆乱,表气通则里气和。中药有双向调节作 用,是通过调燮整体气机而治疗局部疾病。汗法之奥妙,并 不单在一个“汗”字,麻黄可以通利九窍,宣通脏腑之气。 若按照现代中药化学分析来使用中药,岂不是与中医的病理 病机南辕北辙?四、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头面部疾病麻黄附子细辛汤由自张仲景伤寒论?少阴篇,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并在实践中发展。该文列举了声哑并喉舌痛、耳聋、 目盲、鼻塞及三叉神经痛等医案,指由因头面为诸阳之会, 且清阳由上窍,
29、若寒邪直中少阴或阳虚感寒,导致阳气凝滞 不能升腾滋濡,七窍为之闭塞,则声嘶音哑,鼻塞耳鸣,目 昏目暗;或头面部诸经脉阳滞寒凝,不通则痛,则头痛不休,咽喉舌痛。而麻黄附子细辛汤具有温通肾阳、宣肺散寒、开窍启闭的作用,故对于阳虚感寒引起的头面部疾病有很好的 疗效。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张仲景 伤寒论?少阴篇第301条,其文曰:“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为少阴病兼表证而设,治“太少两 感”症,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并在实践中发展。论文百事通清张秉成在成方便读论此方云:“方中附子以助少阴之阳,温阳救逆,细辛以散少阴之邪,祛风止痛,麻黄以达太阳之 表,辛温发散,邪自表而入
30、里者,仍由里而还表,此以表里相通, 一理耳”。在临床实践中,治疗范围已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的“少阴外感”的病机上,笔者在使用此方中发现许多头面部疾病用之效佳,特举几例如下:1喉舌痛并声哑男,60岁,症见咽喉舌体疼痛难止,声哑,伴低热,先西药消炎抗病毒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后转中医治疗,经服用中药 清热利咽,声音嘶哑反加重,转我处求治。咽部及扁桃体暗红 无分泌物,舌质暗红,无口渴,二便皆正常,视其面色青晦,舌胖大滑润,苔薄腻,脉沉细无力。此乃少阴虚寒之体,复感 太阳风寒所致,邪气留恋肌表,阳气匮乏,无力振阳祛邪, 故低热缠绵;当温阳散寒治之,乃以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5 g,附片10 g (煨,先煎60
31、 min),细辛10 g,冷水煎服2 剂。服完2剂后,疼痛缓解,继用 2剂后转用温养脾肾之药 而安。按:张氏医通云:“暴哑声不由,咽痛异常,卒然而 起此大寒犯肾也,麻黄附子细辛汤温之,并以蜜制附子 嘎之,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本病喉舌痛且喑哑难生,从 部位看“少阴肾经,上行沿喉咙,挟于舌根两侧”寒邪凝滞 少阴经脉,故咽喉舌俱疼而音哑声嘶,本当治寒以热,却用 输液抗炎清热利咽等寒凉之品,更抑阳气,犯了虚虚实实之 错。故取附子蒸腾阳气,麻黄、细辛发散寒邪,一豉作气而 逐寒外由,声哑得愈。2 三叉神经痛女,48岁,自述十余天前因淋雨受寒感右侧头面部呈阵发性抽掣样 疼痛,连及右上牙疼痛,牙龈不肿,日发
32、数次,每次持续十 余秒,痛止如常人,刷牙洗脸及进食可诱发,痛时刀割样灼 痛,项强不能转侧,西医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服卡马 西平等药效差。转投中医,屡与疏风清热之剂,亦效差。前 来就诊时舌质淡嫩,苔白腻水滑,脉沉迟微细,询问知其平 时小便多清,四肢欠温,精神欠佳,常鼻塞目眩,嗜睡多眠。此证属少阴阳虚,寒凝经脉,寒性凝滞 ,闭阻太阳经脉,治当 温阳散寒,通络止痛。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6 g,制附子10 g (先煎30 min),细辛6 g,全蝎10 g,螟蚣1条, 川茸10 g,白芍15 g,炙甘草6 go服药3剂后头面部痛明 显减缓,继服3齐L诸症告愈。按:本病人平时就有小便清,四肢
33、欠温,此为阳虚之体,而医者考虑其痛如灼, 多从风热入手,屡用疏风清热, 更易损伤阳气。又复淋雨而受寒,而鼻塞、目眩足证寒邪凝 滞、清窍失养、痛极入脑,正如明代医家赵献可所言“有头 痛连脑者,此系少阴伤寒,宜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细辛“气清而不浊,故善降浊气而升清气,所以治头痛如神(清? 陈士铎本草新编),内助附子,外助麻黄,以温阳散寒, 另有全蝎、螟蚣剔络搜邪、当归活血止痛、白芍、炙甘草酸 甘化阴、缓急止痛,川茸行血中之气、通行十二经,故疗效 卓著。 3鼻病男,50岁。每逢寒冷季节,则鼻塞、鼻痒、鼻流清涕,久治不愈,甚则不闻香臭。近段时间 发作尤甚,感冒不断,喷嚏连连,面色白,气短懒言,形寒
34、 肢冷,腰酸腿软,小便余沥,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此乃少阴阳虚,卫阳失固,藩篱失守,寒邪深入少阴,正虚 不能豉邪外透。诸病源候论?鼻病诸候亦云“其脏有冷, 冷随气入于鼻,为鼻勒”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 10 g,制附片15 g (先煎60 min),细辛6 g,白芷、苍耳子、 辛夷各6 g,杜仲15 g,菟丝子15 g,葱白3节,鲜生姜10 g。 4剂后,鼻流清涕、鼻痒、鼻塞感均好转,手足转温。遂按 原方减附片为10 g,细辛为3 g,加用黄黄、熟地黄各 15 g 培本固元,续进6齐L后以补肾温阳剂调补,而鼻病及阳痿 均治愈。按:秘传证治要诀日:“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宜乌、附、干
35、姜之属”。灵枢云“肺气通于鼻”,肺在窍为鼻,且鼻为督脉所过之所,肺肾阳虚寒凝,在上则 肺窍不利,鼻塞流涕,在下则会阴二窍不通,小便余沥,阳痿不举。故以附子、杜仲、菟丝子温通肾阳、填补肾精,麻 黄、细辛、白芷、苍耳子、辛夷、葱白宣肺散寒、通窍启闭。百事通4耳聋女,42岁。因双耳听力障碍 2周由他人推荐而来,云洗澡时突然没有热水,坚持洗完后,又用冷 水洗衣服,当天下午就由现了鼻塞、流涕、耳鸣,自服生姜 煮红糖水后,鼻塞好转,但仍耳鸣,后由现听力减退,在五 官科治疗无好转,又服用利肝胆通窍中药,反渐渐声音都听 不见了。就诊时,精神差,身体微有疼痛,恶寒。舌淡苔薄 白,舌下静脉青紫,脉沉紧。此为寒邪直
36、中太少两经,给予温肾宣肺法,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 10 g,制附片30 g (先煎2 h,细辛15 g,鲜生姜30 go两剂后,但见汗由,自觉耳闭如有物堵的感觉好转,头部轻松,又继续服用5剂后,感到听力明显好转,转用附子理中汤调节而愈。按:肾开窍于耳,如寒邪太重,直中太少两经,肾 中阳气为之闭阻,导致寒凝窍闭,肾气不能上通于耳,由现 失聪。病人曾用生姜驱寒,仅有小效,故此寒邪非大剂姜附 细辛不能除,故用重剂生姜辅助细辛麻黄以驱寒邪,更有附 子温阳以推波助澜,达到治疗效果。5目盲、目暗 男,45岁,自诉感冒后又不慎落水,时值寒冬,生水后虽服红糖姜水,仍感寒冷彻骨,几天后由现视力模糊,急忙到眼
37、科检查,双眼及眼底未见异常, 住院查头颅CT也没有问题, 治疗期间配合服用补肾填精类中药,视力越来越差,自觉有 黑斑遮住视线。来诊时,精神不振,面色青白相间,舌淡润 苔白腻,脉沉细紧,此寒邪直中少阴,阳气郁遏,阴翳乃成。 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15 g,制附片30g (先煎2 h), 细辛15 g,鲜生姜60 go两剂后,汗由,自觉光感增强,再 连服6剂后,视力明显恢复。按:肾藏五脏六腑之精,而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肾气为寒邪闭阻,五脏六腑 之精不能上注于目,则目暗目盲。用附子“益火之源,以消 阴翳(素问?至真要大论王冰注)工更得麻黄细辛之助, 消阴通窍,且大寒用以重剂,故疗效显著。总结:
38、头面为诸阳之会。内经云“清阳由上窍”。若寒邪直中少 阴或阳虚感寒,导致阳气凝滞不能升腾滋濡, 七窍为之闭塞, 则声嘶音哑,鼻塞耳鸣,目昏目暗;或头面部诸经脉阳滞寒 凝,不通则痛,则头痛不休,舌咽喉痛。一闭塞一疼痛,为 头面部症状的两个显著特点,同时往往伴随全身其他症状一 起由现,如畏寒、肢冷、舌质淡嫩,苔白腻或水滑,脉沉迟 微细或紧等,稍加细察,不难诊治。麻黄附子细辛汤由麻黄、 附片、细辛组成。麻黄辛苦温, 发散风寒;附片温经散寒,温肾助阳;细辛通达内外,助麻 黄以驱表寒,助附片以温阳逐痼寒, 此方有强大的温通肾阳、宣肺散寒、开窍启闭的功用。故不论临床表现怎么千变万化, 应用该方抓住阳虚感寒这
39、一病机,就能很好地应变。这其中 阳虚可能因素体羸弱,或者医者错投发汗及苦寒剂以致伤 阳,此均为阳虚之因;而感寒则不光指外受风寒水湿,亦可 因内伤寒饮,或医者误治以苦寒,此均为感寒之途。在临证 过程中,除了头面部症状及原伤寒论中少阴病“发热, 脉沉”“脉微细,但欲寐”等表现外,尚可见口淡不渴,神形 憔悴,畏寒怕冷,恶寒发热,阳痿尿频,四肢欠温、舌质胖大 多白嫩水滑或暗红(此因寒凝血滞故)等全身症状,同时注 意详细询问病史,查找有无受寒病史及既往阳虚体质的可 能,为正确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提供详尽的依据。值得强调 的是,现在很多病人在病起初期,多求助输液抗炎药或自服 清热解毒药,此皆寒凉之品,易伤阳
40、气,如久治不愈反会加 重趋势,应结合脉证考虑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可能。五、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治验举隅1胸痹证患者,男,50岁,1998年1月10日来诊,因胸闷、胸痛,心悸气短5年,曾多处求医,服用过中西药物,效不佳 ;患者昨日胸闷胸痛,心 悸,晚上睡眠中被憋醒,而来院求诊。刻下症见患者面色苍 白,唇舌紫暗、苔白,畏寒肢冷,脉沉迟(40次/min)。心电图诊为“窦性心动过缓”及“冠心病”;证属心肾阳虚,胸阳痹阻;拟峻补心肾,宣通胸阳;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炙麻 黄10g,熟附子30g (先煎),细辛6g,人参10g,黄黄20g, 丹参20g,红花10g,炙甘草10g,水煎服。服上方20余剂,病
41、情明显好转,效不更方继服 30余剂,胸闷胸痛,心悸气 短消失,复查心电图:心率62次/min, S-T段正常,随访2 年未复发。按:本例由心肾阳虚,阴寒痹阻,心脉血瘀所致, 病势较急,非峻补不能愈病。故重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振奋心 肾阳气,麻黄炙用降低发汗功能,麻黄走心经,兴奋心脏加 快心率,附子含有去甲乌头碱,具有与异丙肾上腺素相似作 用,也能使心率加快,熟附子能增加窦房结自律性,改善窦 房传导,使心率加快。根据久病必虚,气虚则血瘀,方中加 人参、黄黄以补气活血,丹参、红花活血化瘀,炙甘草调和 诸药。 合而用之,心、肾阳气振,痹阻血瘀通,药中病机, 病得愈。2哮喘证患者,女,43岁,于1997年
42、11月2日来 诊。患者昨晚睡眠中弊醒,胸膈满闷如塞,呼吸急促,喉中 哮鸣有声,不能平卧,端坐呼吸。5年来患者每年秋冬季节必犯,曾多处求医,服过若干中西药效果不佳。患者面色晦涩带青,头痛裹巾,畏寒肢冷,下肢尤甚,口不渴,喜热饮, 每天吐清稀痰涎约 250ml,脉沉弱舌淡苔白滑,证属太阳少 阴表里俱病,太、少两感触犯哮喘夙根,治宜温经解表,止 咳平喘用麻黄附子细辛加味:炙麻黄10g,熟附子30g(先煎), 细辛3g,杏仁10g,苏子10g,白前10g,甘草6g,水煎服。 服上方10余剂,病基本痊愈;改服用金匮肾气丸与紫河车服 用以善其后,随访3年未复发。按:本病是少阴心肾阳气不足,阴寒内盛,阳气不
43、宣所致,盖太阳与少阴互为表里;少阴阳虚 不能卫外,卫阳不固,寒邪外侵袭肺,致邪气壅,肺气升降 失常,故哮喘发作。病势较急,非峻温不能愈病,故重用麻 黄附子细辛汤,峻补心肾,破阴通阳。现代药理分析 :麻黄能 阻止过敏介质的释放, 直接兴奋a-肾上腺素受体,使末梢血 管收缩,从而可缓解支气管粘膜的肿胀,对哮喘的治疗和预 防有良好的效果;杏仁,苏子止咳平喘;白前祛痰降气,止咳 甘草调和诸药;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紫河车补肺气,益肾精, 两者以固本,减少复发,合而用之,使阳气得温,阴寒得散, 肺气得宜,元气得复,故病愈。六、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疑难 病经验麻黄附子细辛汤,由自伤寒论之少阴篇。伤寒病传变至少阴
44、,病位在心、肾两脏。少阴病有寒化和热 化两端。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 寐也。” 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 附子细辛汤主之。”其方为:麻黄二两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片上三味以水一斗, 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 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麻黄附子细 辛汤,以附子为君,温阳固本;细辛辛热散寒;麻黄辛温发 汗,驱邪外由。为少阴病之寒证第一方也。此方药味虽少, 但温阳解表力宏,是著名的方剂之一。近代医家对此方的应 用更有所发挥。文献报道,本方对寒痹、面瘫、低血压、病 态窦房结综合征、房颤并发循环障碍、高原综合征、嗜睡、 失音等都能收到较
45、好的效果。笔者亦常用此方治疗阳虚外 感、风邪入脑头痛、风寒暴瘠,以及色寒症(伤寒“两感” 症)、手少阴本经脉病等,也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风寒暴瘠因感受寒厉之邪,突然失音,咽喉剧痛,吞咽不利者,多称为急喉痹。本证与风热急喉痹相似, 所不同者在于,患者形寒脉紧,舌淡苔白,口中和,小便清 长,大便不实或漉。处方如下:麻黄6g,炮附子9g,北细辛5g,人参叶9g,生姜9g, 水煎温服。服时逐口慢呷,常收奇效。按:方中人参叶,苦、甘而寒。入肺、胃经。 纲目拾 遗谓其“补中带表”。对各种失音均有明显疗效。笔者用 上方治愈多例风寒失音病人。一般而言,对阳虚而风寒重者 效果更佳。.风邪入脑头痛中医古籍
46、中在介绍头痛一证时,有言风邪入脑者。如寿世保元(明龚廷贤)就有风入脑髓之说。据笔者临床观察,这类头痛患者,常以后脑为甚。 有时连及巅顶,痛较剧烈。常因外感风邪,或因劳倦而发作。 多呈慢性经过,且反复难愈为其特征。与现代医学之神经性 头痛(如枕神经痛)比较接近。发作时常有疲乏,烦躁呻吟, 由冷汗,恶寒,面色苍白,以手抱头,或用毛巾包札。有的 还有周期性发作,普通药物常难以奏效。处方如下:麻黄9g,细辛5g,炮附子15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 制南星10g,川茸10g,全蝎5g,老葱头5个(或葱白代之) 水煎服。可对入黄酒一小杯。对特别顽固的病人,可加麝香0.1g吞服。按:上方依法制成散剂久服,可作巩固治疗。高血压病 人上方慎用。.色寒证民间又称马上风、房内风。是一种因性行为引起的以腹痛为主证的急性疾病。一般医籍,包括中 国医学大辞典均未见记载。目前尚未有统一病名。名老中 医冷方南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程设计 电子时钟
- 2024-2030年中国跑步帽行业发展现状与营销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艺术陶瓷行业竞争格局与消费动态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羟基乙酸行业竞争状况与应用趋势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有机葡萄酒行业竞争状况及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慢直播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对羟基肉桂酸行业应用潜力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地坪漆行业经营状况销售趋势预测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功率计行业运行态势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 钣金成形课程设计
- 盐酸安全知识培训
- 万盛关于成立医疗设备公司组建方案(参考模板)
- 停线管理规定
-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阅读题及答案(一)
- 大型展会对城市会展业发展影响文献综述会展专业
- 乡镇结核病防治工作职责
- 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报告
- 礼仪队工作计划三篇
- 互补输出级介绍
- 中波广播发送系统概述
- (完整版)管道代号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