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导论-药理学_第1页
医学导论-药理学_第2页
医学导论-药理学_第3页
医学导论-药理学_第4页
医学导论-药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医学导论临床用药基本知识 王莲芸 教授临床用药基本知识一、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二、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三、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四、药物的分类一、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1.药物的基本作用2.药物的作用机制3.药物与受体1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药理效应:指药物作用所致的机体细胞和器官功能的改变。使原有功能水平提高称为兴奋或亢进,使原有功能水平降低称为抑制或麻痹或衰竭。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指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只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对其他组织和器官没有作用。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指在临床应用药物时,既可以产生符合用药目的的作用(治疗作用),也出现一些不符合用药目的的甚至给

2、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不良反应)。 药物的基本作用治疗作用: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包括:A、副作用:指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B、毒性作用:指药物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机能和结构的病理性改变。往往由于剂量过大所致。包括急性毒性(立即发生)和长期毒性(蓄积作用,也包括致癌、致畸和致突变)。 药物的基本作用 药物的基本作用C、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D、变态反应:指过敏反应,是一类异常的免疫反应。E、特异质反应:指由于遗传缺陷导致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严重度与剂量成正比。母系遗传耳聋线粒体基因1555A-G突变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

3、素及小诺霉素等)因其广谱高效的抗菌作用以及低廉的价格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控制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感染,但此类抗生素具有严重的耳毒性副作用,可使患者发生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患者有母系遗传家族史,并与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第1555 位AG均质性点突变有关。 2.药物的作用机制构效关系:指药物作用的性质取决于药物的化学结构。理化反应抗酸药、甘露醇等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补充疗法或抗代谢药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利尿药对酶的影响新斯的明、噢美拉唑 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影响核酸代谢抗癌药物、抗生素(喹诺酮类)影响免疫机制免疫抑制

4、剂和免疫增强剂非特异性作用消毒防腐剂作用于受体3.药物与受体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他们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与特定物质结合并传递信息引起生物效应。药物与受体、含离子通道的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和M)、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 (生长激素受体)环磷腺甘(cAMP)环磷鸟甘(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细胞膜受体细胞内受体: 甾体类激素受体受体类型第二信使药效学药物与受体作用于受体药物的分类能与受体结合,它们本身不产生作用,但可拮抗激动剂的作用。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激动药拮抗药二、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吸收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分布指药物从血液进入组织的

5、过程。生物转化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物被排出体外的过程。药物在体内过程: 吸收胃肠道给药: 口服、舌下给药、直肠给药注射给药:皮内、皮下、肌肉、静脉呼吸给药:雾化吸入经皮给药:外用药椎管内给药:如麻醉药物在体内过程:影响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药物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型药物不能进行转运、代谢和排泄,结合存在饱和和竞争性抑制现象;局部器官血流量:再分布药物从一种组织向另一种组织转移的过程;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细胞屏障: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药物在体内过程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与排泄统称为消除。生物转化主要在肝脏进行,因促进体内药物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肝脏

6、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又称肝药酶)。主要氧化酶为细胞色素P-450。其特点是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和活性可受药物影响。药物在体内过程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转化的两个步骤: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其结局如下: 灭活 形成活性代谢物 产生毒性代谢物。 药物I相反应代谢物II相反应结合物(氧化、水解、还原等)(结合)药物在体内过程 排泄A.肾排泄: 是大多数药物的主要排泄途径。尿液pH值对药物排泄的影响: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多,重吸收少,排泄快,而在酸性尿液中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弱碱性药物则相反。意义:改变尿液pH值可以改变药物的排泄速度,用于药物中毒的解毒或增强疗效。药物在体内过程

7、排泄B.胆汁排泄肝肠循环:指自胆汁排进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被再吸收的过程。C.其它排泄途经: 肺、肠道和汗腺等。三、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1.药物剂型: 静脉注射吸入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 直肠贴皮2.药物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3.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遗传异常、病理情况、心理因素4.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变化:致敏反应,快速耐受性、耐受性、耐药性四、药物的分类1.神经系统药物 如麻醉药、镇静、催眠、解热镇痛、抗惊厥、抗癫痫药2.呼吸系统药物 如镇咳、祛痰、平喘药3.消化系统药物 如治溃疡、助消化、止吐药等4.心血管系统药物 如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抗高血压、抗动脉粥硬化、强心药、利尿药等5.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物 如抗凝血药、止血药、抗贫血药、造血生长因子、血容量扩充剂药物的分类6.激素及影响内分泌的药物 如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