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A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 A卷 基础夯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崇拜 懒惰 誊养 万像同毁B.塑像 鲁钝 烟囱 走头无路C.挥毫 真缔 灌溉 众叛亲离D.卦辞 屋檐 繁殖 先知先觉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作文时,我们一定要详略得当,绝不能添枝加叶,画龙点睛。B.小张被大家问得哑口无言,只有默默低头承认错误。C.你如果因为这点挫折便自暴自弃,那这辈子都难有所成就了。D.成功的起点是在山穷水尽时,希望的萌生是在峰回路转时,只要心中有一轮太阳,又何惧世事沧桑?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3分)故弄聪明弄出的东西也许是用心的,但是会因为不留神而不合逻辑。其实我并不想给它下个定义,只是就我所能见到的来简单谈一谈。何谓学生腔?幼稚,是学生腔的一病。这有两样:第一样是不肯割舍人云亦云的东西;第二样是故弄聪明,但不合逻辑。人云亦云的东西用上,不算错误,但是不新颖,没力量。A.B.C.D.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B.与好莱坞科幻电影中宣扬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更注重宣扬团结协作的精神。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D.研究雾霾,是为了

3、认识雾霾,了解雾霾的成因,进而达到从科学角度对雾霾进行预防治理,减少损失。5.下列各句中,不属于事实论证的一项是( )(3分)A.谷登堡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了一种新机械。B.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C.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D.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6分。)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

4、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穷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孔子家语)【注】恕:儒家的伦理范畴之一,即推己及人。事:侍奉。使:役使。报:报恩。顺:顺从。本:根本。端身:正身,使行为端正。教:指教育自己的子孙。思:思念。救:救济。6.下列加粗的“故”与“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中“故”的释义不同的一项是( )(3分)A.故自号曰醉翁也B.既克,公问其故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D.故不为苟得也7.请将文中画线句的翻译补充完整。(3分)有君不能事,

5、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译文】有国君而不能侍奉,有臣子却要役使,这不是恕;有父母不能孝敬,有孩子却要求他报恩,这也不是恕;_。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共3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名人的经典读书方法。苏轼:“八面受敌”读书法北宋文学家苏轼认为人们在读书时,往往会感到处处都是有用的知识,犹如“八面受敌”。这里的“八面”,是指书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将研究对象分为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方,然后各个击破。他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自己首创并实践的这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

6、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说,书中内容丰富,读书就像畅游知识的海洋。读一本好书可以每次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或只就一个方面的问题去探求、研究,而不是同时涉及其他的目标或问题。所以,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南宋人陈善著有一部扪虱新话,他在书中写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初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于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尽读书之法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要知入知出。

7、入,就是要读进书中去,读懂吃透,掌握书中的内容实质;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始读书时要求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郑板桥:“求精求当”读书法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求精求当”读书法中的“求精”,是读书要有选择,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他说:“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只是强调多读必须以精读为基础,也必须用精读中得到的知识去联系多读的内容,围绕一个课题深入下去。读书求精不求多,才能读到书里去,抓住要领。在精读中,郑板桥还比较注重“问”。他认为,“

8、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耳”。在他看来,读书好问,才会使“疑窦释然,精理迸露”材料二:鲁先圣:读书贵在谋心其实,在我看来,正书和闲书,就是一个人知识的纵横。学生时代的教科书和工作以后的专业书是自己知识的纵向部分,它们会使自己深刻而专长;而那些闲书是自己知识的横向部分,它们会使自己丰富而多彩。就如一棵树,正书是主干,闲书是枝叶,没有枝叶的主干必然没有生命力,而没有主干的枝叶也无法繁盛。正书必须读好,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因为它是一个人立足的基础。但是,正书的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不是快乐而是负担,因为这种阅读是被动的,或者是强制的。尤其是青少年学生

9、,枯燥乏味的课堂阅读,没有多少人留恋。但是,闲书的阅读就截然不同了。可以这样说,任何一个读闲书的人,都是兴之所至,趣味盎然的。课余时间的校园一角,火车上旅途中的快意,躺在被窝里的会心一笑,哪个不是启发灵感的阅读共鸣?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闲书的阅读,没有压力,没有强迫,没有功利,纯粹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往往更能引领自己寻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方向,打开真正属于自己天赋的匣子。很多人在人生路的中途又独辟蹊径。一个农民成了作家,一个医生成了诗人,一个教师成了画家,不都是因为他们横向的寻找吗?处理好正书与闲书的关系,也就知道自己读书是谋生还是谋心了。材料三:陈惠同学读书的完成情况。年读书数量80本批

10、注和记笔记方式遇到有启发的句子就画线或者摘抄。阅读效果完全忘记了书本内容,更无法将书本知识内化成能力。8.下列说法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郑板桥强调读书要“求精不求多”,他反对广泛涉猎图书。B.苏东坡认为人的精力有限,每次读书应该只带着一个目标或一个方面的问题去阅读。C.陈善认为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读懂书中的内容。D.鲁先圣认为读闲书可以作为我们谋生的手段。9.阅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粗词的表达效果。(4分)因为闲书的阅读,没有压力,没有强迫,没有功利,纯粹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所以往往更能引领自己寻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方向,打开真正属于自己天赋的匣子。10.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说说读闲书

11、有哪些益处。(4分)11.材料二的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12.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一中的读书方法,分析陈惠同学阅读效果差的原因。(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学生的精神陶行知现在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相当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满意足。中国“四书”中有两句话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学而不厌”。这可说是我现在要讲的学生的精神的先决问题。现在开始讲学生的精神了。

12、学生的精神大约分为三点。学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我们不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例如别人要我们信仰国家主义,我们必须明了国家主义的内容是否合于现代社会,才定信仰不信仰的方针。其他,社会主义亦然,无政府主义亦然尤其我们研究科学之时,碰到了一个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还有能够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认为知,那么,不知道的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这可说是自己斩断自己求学的机能。所以我们学生求学,第一步就要有科学的精神。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我们在任何环境里面做事,不可过于急进。譬如园丁栽花木,倘只执一镰斧

13、,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务须从旁着想,怎样才能使荆棘去掉,那么,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改造社会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学生,因为是领导民众的中坚分子,倘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段,必使一般民众起畏惧之心,还怎样讲改造社会?所以我们要改造社会,也需要用委婉的精神,走到民众前头,慢慢地领他们向前走,并且还要告示他们向前走的方法。如此才有改造社会的希望。不然,任你如何轰轰烈烈倡导改造社会,社会还是不能改造的。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才算得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4、,真正的国民。现在中国学生在普通情形的时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冲的关头,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们处在任何的环境里面,坚强不摇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是绝不能少的,尤其在我们学生时代。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今日的学生及教员,是必须具备学生的精神的。(有删改)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5分)14.第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5分)15.下面的材料是原文中的事实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为什么?(5分)我现在举一段历史例子给诸君听,就是明朝的方孝孺先生,燕王朱棣篡位之时,使他起草即位诏书,他大书“燕

15、王篡位”四宇,因此被诛十族。燕王篡位之时,势力胜过现在的任何军阀,但不能压倒方先生一笔锥。16.请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四、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近年来,智能手机等触控式智能设备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获得各个年龄段的人的青睐。因此,有人称,中国已迎来“触屏时代”。17.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下面漫画的内容,并概括其寓意。(5分)你们都跟手机过吧!18.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至少使用一组关联词语。不少于50字。(5分)据报道,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并不单单是为智能手机带来了快捷方便的生活,可能更是把智能手机当

16、成了陪伴他们的伙伴。过度依赖手机有害无利是肯定的。先不说别的,近年来,因为低头玩手机导致的交通事故比比皆是。在开车或过斑马线时,依然放不下手机,就是对自己生命的无视了。五、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材料一:人若看透了自己,便不会小看别人。老舍材料二:美能够感受,也能够塑造,但却不能为它下定义。爱默生材料三:真正能够影响我们一生的,并不是你在哪里上大学,而是在那里你学到了什么。理查德H.肖三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善于反思,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别人

17、;美是多样的,每个人都应该去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在哪里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写作要求:(1)自拟题目。(2)立意自定。(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选项分析A誊养一豢养B走头无路一走投无路C真缔一真谛D正确2.答案:A解析:选项分析A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与语境不符,可用“画蛇添足”。B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使用正确。C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使用正确。D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

18、,比喻陷入绝境。使用正确。3.答案:C解析:首先要通读语段,厘清其论述对象。句提出问题,引出论述对象,因此应为首句;句中“其实我并不想给它下个定义”中的“它”指的是“学生腔”,紧承句;句对“学生腔”的特征进行具体论述;句和句分别是对句中“第一样”和“第二样”的具体论述。因此,应选C项。4.答案:B解析:选项分析A语意重复,“约”和“左右”删去其一。B没有语病。C两面对一面,可将“要”改为“能否”。D成分残缺,可在“损失”后加“的目的”。5.答案:D解析:D项属于道理论证。答案:6.B; 7.有哥哥不能尊敬,有弟弟却要求他顺从,这也不是恕。解析:附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情况下,不需要宽

19、恕:不能侍奉君主,有部下就一心役使他,不能宽恕;有亲属关系却不能报答,有儿子就求他能回报自己,不能宽恕;不能负起作为兄长的责任,却希望命令弟弟的,不能宽恕。作为君子能够明白这三条的,就可以端正行为了。” 孔子说:“一个君子有三种事情不能不去思考:小时候不好好学习,长大就会无所作为;年纪大了而不去教育下一代,死也不能瞑目;有钱但是不去施舍穷人,那么和穷人就没什么区别。所以君子要从小展望将来,就要学习;老的时候不想死不瞑目,就要去教育下一代人;有钱但是不想有等于没有,就应该去施舍别的穷人。”答案:8.B9.“往往”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这里是说读闲书能引领自己

20、寻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方向,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该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意思对即可)10.读闲书有利于打开思维、获得灵感,会使我们的生命丰富而多彩,能引领我们寻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方向,让自己进入澄明的精神之域。(意思对即可)11.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通过对比读正书和读闲书的不同,并举现实生活的例子,论证了读闲书能让人快乐,能启发灵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意思对即可)12.陈惠同学读的书太多,没有认真精细地研读、把握每本书的要领,没有对重点内容各个击破,容易囫囵吞枣。陈惠同学只是机械地记录和勾画要点,并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没有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这些知识化为己用。

21、(意思对即可)解析:8.由材料“郑板桥:求精求当读书法”一节第一段中的“实际上,郑板桥并不反对博览群书”可知,A项表述与文意不相符。由“陈善:入书出书读书法”一节中的“出,就是要从书中跳出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出”可知,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故C项表述有误。由材料二第段的“因为闲书的阅读纯粹是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和第段的“处理好正书与闲书的关系,也就知道自己读书是谋生还是谋心了”可知,D项表述不符合文意。9.作答此类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语境义。议论文中,还要分析体现了议论文怎样的语言特点。此题首先要解释“往往”一词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分析

22、其表达效果,最后说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10.首先根据题干提示,锁定答案所在区域;然后从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如“那些闲书是自己知识的横向部分,它们会使自己丰富而多彩”“闲书的阅读就截然不同了哪个不是启发灵感的阅读共鸣”“因为闲书的阅读打开真正属于自己天赋的匣子”等;最后组织语言概括作答即可。11.首先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论证方法,“正书的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趣味盎然的”对比读正书和读闲书的不同,可判断运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课余时间的校园一角躺在被窝里的会心一笑”举现实生活中读闲书让人快乐的例子,可判断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然后结合这两种论证方法一般的作用及具体语境,分析作答即可。12.结

23、合“八面受敌”读书法分析,陈惠同学没有对重点内容各个击破,容易囫囵吞枣。结合“求精求当”读书法分析,陈惠同学读书太多,没有认真精细地研读、把握每本书的要领。结合“入书出书”读书法分析,陈惠同学只是机械地记录和勾画要点,并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没有灵活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这些知识化为己用。据此概括作答即可。答案:13.今日的学生及教员,要有学生的精神。14.比喻论证。将学生改造社会比作园丁栽花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这一论点,使说理更加通俗易懂,更易于读者理解。15.放在第段最合适。因为方孝孺的事例表现了读书人具有坚强的人格,这和第段的论点“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

24、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相符。16.首先由中国学生和一般教员容易自满的通病,引出论题“学生的精神”;接着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学生必须其有三种精神;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解析:13.中心论点的总结有以下方法:一是在原文中找,二是根据内容自己概括。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在文章题目中,二在文章开头,三在文章结尾。根据文章结尾“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今日的学生及教员,是必须具备学生的精神的”可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今日的学生及教员,要有学生的精神。14.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画线句将学生改造社会比作园丁栽花木,这是运用了比喻论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