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互联网语境下的小学生课外文化生活_第1页
关注互联网语境下的小学生课外文化生活_第2页
关注互联网语境下的小学生课外文化生活_第3页
关注互联网语境下的小学生课外文化生活_第4页
关注互联网语境下的小学生课外文化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注互联网语境下的小学生课外文化生活摘要: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电脑、游戏机、掌上电脑、电子书籍等电子产品充塞社会的各个角落,今天的小学生课外文化生活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由此带来的例如视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书写能力退化、性格孤僻、暴力倾向、社会成就及公平感低、家庭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引起教育者及家长的广泛重视。有鉴于消极课后文化的诸多负效应,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及家长应共同努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课外文化”监控和引导工作,为孩子的课余时间构建起一道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课后文化防火墙。关键词:小学 中高年级 消极 课后文化 引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中小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也全面进入互

2、联网语境,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获取动漫制品及电子游戏等娱乐产品变得容易,这无形中逐渐增加了其在学生课后文化生活中的比重。中小学阶段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期。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旺盛,但是他们明辨是非和自控能力较差。如今社会上出版各类动漫制品及电子游戏良莠不齐,个别甚至出现成人化、低俗化、恶趣味等不适宜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内容。在动漫行业极其发达日本,2004年在奈良市发生的“小林薰事件”,已促使日本政府和教育工作者思考动漫行业对青少年成长的可能性负面影响1。近年来,中国社会对中小学生打架斗殴等暴力现象也多有报道。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语境下的中小学生课后文化生活,以漫画

3、及电子游戏为代表的娱乐方式对当下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已经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长时间使用各类电子产品而产生的诸如视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书写能力退化、性格孤僻、暴力倾向、社会成就及公平感低、家庭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也应引起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及家长的充分重视。互联网语境下的今天,教育者不能对消极课后文化一味的围追堵截,我们期望能够用积极的课后文化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及家长应共同努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课外文化的监控和引导工作,为孩子的课余时间构建起一道健康的、积极向上的防火墙。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广泛的课外阅读,无疑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在校园、在班级、在家庭积

4、极的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藉读书拓宽视野、完善观念、涵养性情、成长人性、增强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享受,体会人生的充实与美好3。此外,充分发挥体育、艺术等文体活动的魅力,以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引领中小学生开展积极课后文化生活。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消极“课后文化”形态1沉迷于各种漫画张昀华(2006)调查得出:90%以上的中小学生喜爱变形金刚、机器猫、圣斗士、足球小子、灌篮高手、宠物小精灵、名侦探柯南、哆拉A梦、蜡笔小新等大量日本漫画4。如此众多的文化舶来品长期冲击中国青少年课外文化市场,必将对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影响。读书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对文学作品分辨能力及抵御能力较

5、差的中小学生而言,我们有必要对他们课外阅读的内容开展引导和监督,积极引导学生有取舍的阅读经典的、健康的漫画,自觉抵制低俗的、劣质的漫画作品,尤其要防止学生过于沉迷于各类漫画。2热衷观看动漫视频动漫视频集影像和声音之优点,将剧情所需的语言、空间、色彩等内容形象化,尤其是它夸张和动态化也正符合低龄学生的认知特点,极大的增加了青少年观看的兴趣。邓智平(2007)的调查结论显示:中小学生观看动漫视频的频度是非常高的,几乎没有青少年完全不看动漫视频。44.2%的学生每周观看一次或更为频繁;46.5%的学生在不固定时间观看动漫视频;1个月及以上时间观看一次动漫视频的学生约占10%。事实上中小学生观看动漫视

6、频的行为可能更为频繁。长时间的观看动漫视频对青少年正确的学习习惯养成是不利,动漫视频中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和动态的图像会使得学生面对相对单一的书本文字时失去读书的乐趣。3电子游戏电子游戏又称视频游戏或者电玩游戏(简称电玩),是指在自然游戏行为过程中,依靠 HYPERLINK /view/2386390.htm t _blank 电子设备作为媒介的娱乐行为,以其特有的模拟性和互动性吸引着的众多的爱好者,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为电子游戏的互动性拓宽平台。随着现代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各类电子游戏越来越逼真。由于青少年本身较差的心理抵御能力,使得学生对电子游戏的依赖性加大。对于电子游戏这种新

7、型娱乐方式,极大的挑战了广大青少年的自控能力。电子游戏自上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一直就伴随者青少年的沉溺、助长叛逆及暴力等一系列社会争议。黄少华(2008)在青少年网络游戏行为研究中调查发现:约89.8%的被访青少年在最近三个月内参与过网络游戏行为5。由此可见,广大青少年对各类电子游戏的喜爱程度。国外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21世纪,网络游戏可能造成比吸毒和酗酒更为危险和严重的社会问题。4动漫衍生品近年来,多啦A梦、喜羊羊、灰太狼、变形金刚等卡通人物成为广大青少年耳熟能详的动漫形象。这些产品在经过漫画、视频及电子游戏的包装宣传后,深受小中学生的喜爱。很多学生将自己的零花钱积攒起来用于购买和收集动漫

8、衍生品,包括各种玩具、卡片、音像制品等。对中小学生而言,即使是印刷着动漫形象的文具也比普通文具更具吸引力。 二、消极“课后文化”对小学生人格素养形成的影响1对不良动漫制品中低俗化、成人化角色的模仿中小学阶段是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萌芽期,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学习的特点是重记忆和模仿,轻总结和归纳。中小学生对动漫制品中对与错、好与坏通常是照单全收,并经常在生活中进行模仿。那么这种行为会使得学生在认知上形成对低俗化、成人化内容的合理化趋向,这必将给校园及家庭的正面教育增加困难,甚至很难纠正他们的语言和行为习惯。2暴力性倾向 范丽恒、牛晶晶(2011)对中学生喜爱的动漫作品调查发现:以暴

9、力内容为主的动漫约占初中生喜欢的动漫制品的60%,并呈现年级越高越喜爱高暴力动漫的特点6。已有研究证明:长期观看暴力内容容易诱导青少年的模仿行为,降低了他们对暴力行为的主动抑制能力,对弱者同情感的缺失。3性格孤僻,人际交流能力弱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拓宽了人际交流渠道,也减少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当下很多青少年对各类电子产品趋之若鹜,他们宁可在虚拟世界里进行情感表达、娱乐心理、角色扮演却不愿意在现实世界中面对面的,哪怕是亲人间是情感交流。7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阻断,对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性发展是不利的。人际交流的缺失会逐步使得青少年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也会逐步失去人际交流

10、的能力和技巧。4诚信流失 青少年对当下动漫及电子游戏为代表的消极课后文化表现的心理抵御能力弱的特征已是不争的事实。笔者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得知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此类消极课后文化表现出一定的成瘾性,家长在面对此种情况时通常的做法就是不断的“围追堵截”,这种行为方式往往使得学生与教师、家长的关系变得对立起来。当学生无法抵御消极课后文化的心理需求时,谎言就会无可避免的产生,从而伤害师生间、家庭间的信任关系,导致青少年诚信的流失。三、学生积极的“课后文化”引领策略1教育部门、教师和家长应为中小学生筑起消极“课后文化”的防火墙(1)教育部门加强中小学生各类“课后文化”资源的甄选工作在今天中小学生“课后文化”

11、生活中,以日本动漫为代表的课后文化资源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中国儿童在接受学校及家庭教育初期就已经在潜移默化的接受了那些文化舶来品中知识及价值观。中小学教育是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对接受的各类信息通常是照单全收,很难辨别其中的好与坏、善与恶。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教育者及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以动漫制品为代表的消极课后文化资源对广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及价值观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甚至相信这些文化舶来品正悄然改变着中国年轻一代人的价值观、是非观。所以,教育部门应积极的行动起来,确实做好中小学生各类课后文化资源的甄选工作。面对各类良莠不齐的课后文化资源,做到取其精华,去

12、其糟粕,为中小学生的课后文化生活筑起第一道防线。(2)学校和家长加强青少年消极课后文化的监督对中小学生而言,以动漫制品为代表的消极课后文化资源的诱惑力明显强于相对枯燥的书本。青少年的心理抵御能力弱,如果教育者和家长放弃对中小学生消极课后文化生活的干预和监督,他们沉溺于各种消极课后文化的可能性极大,这必将影响到中小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及健康成长。所以,教育者和家长应积极的参与学生的课后文化生活,时刻发挥监督和干预的作用,及时发现和杜绝不良消极课后文化流入校园和家庭。引导中小学生将课余时间用于积极课后文化生活,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3)学生课后的动漫及电子游戏行为做到有节制当下许多中小学

13、已经养成了对动漫制品及电子游戏的兴趣和爱好,青少年对此已经形成了心理需求,可以说学生对此类消极课后文化表现出一定的成瘾性,所以学校和家长对青少年喜爱动漫制品及电子游戏的行为不适合一味的围追堵截。过分压制容易激发中小学性格中叛逆性,这对他们的成长同样不利。当这种心理需求无法满足的时候,学生自然的和家长玩起了“藏猫猫”游戏,当面不玩,背后玩。在这个“猫与老鼠”游戏中,既破坏了正常的师生及家庭关系,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对此类消极课后文化资源的依赖性。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消极课后文化行为应该更为妥善的看待,与其躲躲藏藏,不如将正常的动漫及电子游戏行为放在学校及家长可以监控的地方。当学生无法抵御其心理需求时

14、,合理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进行娱乐。在保障健康成长的前提下,努力让学生对动漫及电子游戏做到喜爱而不沉溺。2积极培养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今天,青少年对许多消极课后文化的喜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不可能暴力的将学生立刻与动漫及电子游戏行为隔绝,而应该不断的引导和鼓励学生用积极的课后文化替代消极课后文化。即使在电子影像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教育部门仍清醒的认识到读书是一个人的自我完善、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重要保障。让学生在图书的海洋里扬帆,真正的知道“书本是甜的”,从而自觉远离消极课后文化。 引导和鼓励学生广泛的开展课外阅读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需求。兴趣和需求是在实践中产生

15、的,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在学习实践中为学生创造读书的机会。当各门课堂教学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具有适合开展课外阅读可能的情况下,布置学生完成课后阅读任务。3、以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引领中小学生积极课后文化广泛开展音乐、体育、书法、舞蹈等文体活动,用艺术学习和体育锻炼来充实中小学生的课后文化生活。教育者应努力营造积极的、健康的校园文化,以小规模、高频度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发挥艺术和体育在青少年人才培养中的特有作用,引领中小学开展积极的课后文化生活。以积极来对抗消极,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艺术修养,让广大中小学生自觉抵御消极课后文化生活的诱惑。结语:当下互联网时代的语境下,许多青少年对动漫制品及电子游戏为代表的新型娱乐方式的迷恋和沉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育者及家长对由此而引起的中小学生例如视力下降、语言表达能力下降、书写能力退化、性格孤僻、暴力倾向、社会成就及公平感低、家庭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应保持足够的重视。参与和监控中小学生课后文化生活应成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为青少年的课后文化生活筑起防火墙;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课后阅读;并以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为载体,引领中小学生开展积极课后文化生活,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参考文献:1罗一娴,党玮莹.浅谈日本动漫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19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