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有为”抑或“无为”:学前教育的价值追索与取舍摘 要幼儿教育存在无为”与有为”两种教育理念,在人类教育史上反复交替,并在当今世界形 成相对的两大阵营,“有为教育充分挖掘课程对于智力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价值,但可能存在透支孩子的 潜能并造成孩子人格缺损的潜在风险无为”教育有利于幼儿的保护性发展和完整人格形成,但有可能错 失智能发展最佳期。理想的学前教育应该取两种理念之长,实现价值融合,以无为教育为准入基础,有 条件推进“有为”教育。关键词有为;无为;学前教育;潜能中国文化史上“无为”一词最早见于诗经-王 风-兔爱):我生之初尚无为”此处“无为”仅 有“无事、平安”之义,并无更深的哲学意蕴。至 春秋战
2、国时代“无为”一词因老子的道德经名 著于世,并迅速发展成为道家的核心理念。在道 德经通篇五千余字中,“无为”一词共出现13处, 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自古以来,后人对 “无为”的解读无数,分歧甚深,但总体来说, “无”在意义上与有”相对+1, “无为”在意义上是 与有为”相对,还是能达成基本共识的。如果将 有为”理解为积极进取,则“无为”可选取“谨慎观 望”或“慎于进取”之义。道家经典文子-道原即 如此注释“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现代有研 究者亦认为,老子)无为*不是简单的无所作为, 而是指有鉴于妄为的恶果而提出的救弊之策”( 据此,从相对程度比较的视域对二者进行审视不失 为一条可行之径。即
3、从相对程度差异的辩证统一角 度,而非从零和博奕的二元对)角度诠释有为* 与“无为*(具体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有为”与“无 为”可以以“功能论和学科论为代表学前课程理 论”囱为度量标准,凡是明显植入“学前课程论”的 学前教育视为有为”,相应未植入或边缘性弱植 入“学前课程论”,强调“应当纯粹是消极的、归于 自然的”4的学前教育则视为“无为”(自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 办世界上第一所学龄前儿童教育机构以来,学前教 育日益受到全球的重视并得到迅猛发展。学前教育 作为终身教育的起始端,无论是对个体智力发展、 品行形成,还是社会人格培养,均具有基础性乃至 于关键性的作用。美国佩里方案(Pe
4、rry Project)对 学前教育的效益分析发现:幼儿教育财政投入是一 种最省钱的、回报率最大的公共投入,早期投入与 成年收益之比为1: 7.165(瑞典的心理学家拜- 艾里克-安德森对那些从很小(912个月大)就开 始由日托中心、家庭日护所照料的儿童,与很晚才 开始日托的孩子,以及那些习惯于不停转换照料机 构的儿童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那些很小就开始 日托的孩子在8岁时就已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且这 种优势随后会持续维持,主要表现在语言以及除体 育之外的许多学校科目上+6,。2010年,国际经合 组织以各国15岁学生的数学、科学和阅读素养作 为研究样本开展的一项学生评估项目(PISA)也显 示
5、,接受过1年或1年以上学前教育的学生的得分 比没接受过学前教育的学生高出10% (既然 学前教育阶段如此重要而又如此特殊,那么教育界 必须解答这样一个终极问题:什么样的教育对幼儿 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教育?是倡导有为”教育还 是秉持“无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无论是政府 还是学界,对此分歧颇深,异见纷呈。虽然从教育 生态角度来看,教育理念多元化存在是合理的,但 价值理性毕竟不能回避价值追索的基本义务,即保 证对真理认知的无限接近。因此,学界有必要就此 一重大课题进行充分的研究(_、有为”与“无为”的认知分化(一)历史变迁中的“有为与“无为”的交替 演进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初期,无论东西方,幼儿 教
6、育基本处于“无为”而教的状态是毫无疑义的。 因为彼时开展“学前课程论”的条件无一具备一 既没有进行系统教育的基本知识储备,更没有能够 胜任施教工作的专业人才,家庭亲子教育是唯一的 教育模式,幼儿教育完全符合“纯粹是消极的、归 于自然的”特点。然而社会对教育的强劲需求迅速 改变了这一状况。随着人类知识总量的积累和知识 传播速度的加剧,尤其是专门教育机构的出现,人 类文化类学科知识的植入成为东西方精英阶层幼儿 教育的共同特点。在我国,早在西汉时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就明确提出了“早谕教”的主张。宋朝著名的 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认为,幼童时“不习之于小学, 则无以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大学之基
7、 本”+刃。清代的蒙学大家唐彪甚至对幼儿教育的内 容做了清楚的交代“生子至三四岁时,口角清楚, 知识稍开,即用大小木板方寸许、四方者千块,漆 好,朱书千字文,每块一字,盛以木匣,令其 子每日识十字,或三五字。”囱从以上文献中不难 发现,以识字和阅读为重要学习内容是我国古代幼 儿教育的突出特征。相比古中国,西文出现明显 “学前课程论”特征的时期到来则相对较晚。根据 史料记载,大约在古罗马共和后期(相当于我国东 汉时期),随着国家教育形态与专业教师的出现, “知识教育”代替盲行教育”才日渐普及。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中西,即便在“知识教 育”大行其道的历史时期,对此类有为”而教的质 )与批判始终未曾平
8、息。明朝理学大家王守仁就对 无视儿童天性的教育方式大加挞伐若近世之训 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 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 缚,若待拘囚。”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也提出了教学 的“量力性原则”,指出学习不能负担过重,提倡 游戏教学。此后在相继经历了中世纪的文艺复兴和 宗教改革运动,以及18世纪的启蒙运动,西方一 跃成为全世界思想及文化革命的中心,教育思想的 交锋及创新空前活跃。近代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卢 梭对“儿童的发现”,将幼儿教育的有为”与“无 为”之争引向了高潮,并间接导致了 “教育心理学 化”运动,现代教育科学时代(正式来临。(二)当前有为”与无为”的现实
9、格局分野卢梭“归于自然,顺应自然”的“无为”幼儿教 育思想对此后幼儿教育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一方 面,人们日益认识到幼儿成长确实有其特有的发展 规律。“过度的教育”和“违背天性”的教育既在道 德上站不住脚,在实践层面也面临着失败的风险; 另一方面,知识爆炸形成的文化压力和社会竞争加 剧引发的集体心理焦虑使得人类对教育的依赖却有 增无减。幼儿教育在要求“回归童真”的理性呼声 与强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现实需求这一对矛 盾中举步维艰,难以适从。犹为关键的是,尽管现 代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已取得巨大的成就,但要求 其对幼儿教育在有为”与“无为”间做出一个客观 而证据充分的裁判依然有心无力,因为对二者
10、自称 或互指的任意一个好”的或“坏”的幼儿教育方案 均既无从证实,也无力证伪。这导致了即便从 1837年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幼儿教育 机构开办以来算起,世界各国在幼儿教育施教理念 上还是在有为”与“无为”间左右摇摆,取舍难定。 时至今日,依然如是。总体来说,当前偏向有为”教育理念的国家 首推中国、印度、美国等大国,相对更强调“无 为”而教的则以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为代表。 在有为”阵营中,中国和印度两国较为典型。长 期以来,中国幼儿教育有重视“读写”等智力发 展导向的传统,以致在认知教育领域出现了学前教 育小学化的明显倾向。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 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不得不明确提
11、出“防止和 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2011年12月28 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 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然而讽 刺的是,“识字教育”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禁止,反 而得到众多家长和教育机构推崇,愈演愈烈9(印 度的学前教育在相当程度上成为初等教育的向前延 伸,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 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10,。自20世纪80 年代瑞吉欧教学法”从意大利引入美国并落地生 根,则标志着崇尚“学业取向”的“主智主义”再次 在美国抬头,显示了 “学前课程论”的强大生命力。 甚或有迹象表明,“强调学前儿童的STEM教育已 经成为当前国际学前教育
12、的重要趋势”11。相反, 作为现代学前教育的发源国,德国注重把儿童培养? 为一完整的人”是德国当前学前教育目标的鲜明特 色12,较多的活动多以幼儿游戏为主,没有读、写、 算等基本知识的教学任务13(日本的学前教育特别强 调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小组活动为主要活动形 式,幼儿享有较长的自由活动时间。加拿大学前教育 不提前教写字和计数,认为这些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 都会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需要小的时候给孩 子增加这样的知识负担皿(教还是不教?学还是不 学?泾渭分明的教育差异充分显示了现代社会在学前 教育认知统一上的严重无力。二有为”与“无为”的价值追索在幼儿成长阶段究竟该不该加入学业目标,看似
13、 简单的行为差异背后实质是深刻的教育价值取向的认 知分歧。然而无论取舍,客观存在的教育价值本身并 不会因选择而发生任何改变,但因教育价值选择对个 体和社会造成的系列价值效应将长期发酵并影响深远。(& 有为”教育的利与弊将“学前课程论”理念植入学前教育似乎有其 天然的正义性。首先,学前课程价值是课程价值的 自然前伸。现代教育科学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建立 了系统而成熟的课程训练体系,并从理论论证和实 践检验两方面充分展现了其对个人发展及社会进步 的巨大价值。一个被反复证明行之有效的工具体系 的作用边界究竟在哪儿,并没有人清楚地知道,那 么课程价值对学龄前群体例外,至少在逻辑上并不 能自然成立。相反,
14、如果单从智能发展研究角度来 看,许多实践表明,早期的、适量的课程知识的接 触对幼儿智力发展确实可能是有促进作用。脑科学 研究的证据也证明,在大脑发育过程中,大脑接收 外界刺激的质与量与脑神经的复杂连接的形成成正 相为“学前课程价值”已经能够形成从理论到实 践相互佐证的证据链,其在学前教育阶段长期保持 显赫地位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其次,“学前课程 论”理念的盛行也是基础教育非排除性接触的自然 诉求。学前教育被定位为基础教育的基础,这意味着 幼儿所接受的信息应该是广博而全面的,除了过于专 业化的知识,信息采样应尽可能是非排除性的,即只 要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不妨 害生理和心理健
15、康的前提下,均应该纳入幼儿信息吸 收的来源库内。既然经验与科学实验都表明幼儿需要 尽可能丰富多样的外界信息刺激来干预智力发展与其 他方面的身心发育,那么适当拓展一些学术类知识” 的接触似乎也不为过。由此而言,人为地、单方面地 将知识类学前课程”排除在幼儿成长道路之外很可能 并不符合幼儿发展的最大利益。然而,在学前教育阶段过早植入认知目标亦可 能存在一系列风险,其最令人诟病的就是“违背教 育的自然适应性”,过度透支孩子的潜能并造成孩 子的人格健康缺损。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 长大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 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 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
16、烂,我们将造就些 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15瑞士儿童 心理学家皮亚杰亦指出“人为地推动儿童超越其 自然水平,无异于训练动物在马戏团中表演,这种 做法对儿童的正常成长并无益处,反而可能导致长 期发展中的阻滞。”一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揭示,幼 儿由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幼稚期,不仅发展迅猛, 可塑性强,而且个体差别极大,学前课程植入过早 至少在以下两个层次上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显著 加大。一是所植入的课程知识可能与接受教育的幼 儿群体不相适切,导致群体性的隐性发展损害。学 前教育的“小学化”就是一个典型的负面示范,幼 儿在人为拔高的系统化课程填充下,且不论是否存 在拔苗助长的严重隐忧,仅仅
17、知识植入行为本身所 表现出的晦涩压力,就可能给幼儿造成不必要的心 智困扰。二是即便课程知识与接受教育的幼儿群体 相适切,对于部分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仍然可能存 在个体性的隐性发展损害。学龄前幼儿,于心智发 展的初始阶段,人群发育的离散程度极大,与分布 中心相距越远的个体对于课程个性化的要求必然越 高,如果无法满足,课程影响就可能弊大于利。而 对于以上两个层次的系统风险,全球教育界至今没 有一项研究曾做出过令人信服的风险排除结论。(D “无为”教育的利与弊从某种程度上讲,“无为”教育理念长盛不衰 就是对“有为”教育持怀疑论者做出的必然选择。 首先,“无为”教育有利于幼儿的保护性发展。既 然认知目标
18、植入学前教育存在风险,在当前研究尚 不能厘清事实真相之前,两害相权取其轻,选择规 避不失为一条最可行之路。事实上,有无数的案例 可以证明,幼年状态接受系统化的知识教育并非人 生成功的必要条件。人类真正对学前教育产生科学 认知不过是近两个世纪的事情,现代意义上的学前 教育普及更是只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而人类幼儿教 育,于“无为”而教的状态数千年来基本未曾中断。 对这样一种长期以来为人类文明传承及创新做出过 重大贡献的教育理念的任何否定,都不免有失之谨 慎之嫌。况且,课程教学不过是获取知识的有效途 径之一而已,只要满足正常的生活环境条件,一个 身心正常的幼儿拥有惊人的自主学习能力早已为科 学所证实。
19、Miller和Gildea对词汇教学的对比研究 表明,儿童在与人的日常交流中很快也很成功地习 得了词汇,而通过“教”词汇而习得词汇的过程是 很慢并且总的来说不成功的16(其次“无为”教育可能更有利于幼儿完整人 格的形成。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前教育对人的社会 性、人格品质发展至关重要,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 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17(现 代社会越来越强调竞争与合作,这种变化趋势迫使 教育不得不对受教育者的人格特质提出新的更高的 要求:发展完善且具有良好适配性的人格拥有者将 享有更具支配性的优势地位。大量的实践案例亦揭 示,那些享有越多快乐、充实、自由童年生活经历 的孩子,其人格发展完善
20、程度越高。反之,幼年期 持续的早期经验的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发 展出现减缓甚至停滞现象,并构成终身性的伤 害阀。因此,在学前教育这个人生成长的奠基阶 段,优先从人文关怀角度看待并处理幼儿的教养问 题在现代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当然,从个体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无为”教育 的短板亦非常明显,即可能使得幼儿错失智能发展最 佳期。脑科学研究表明,脑功能发展存在三个高峰 期,第二个高峰期即在06岁190这意味着学前教 育阶段恰恰,于幼儿智能发展的敏感期”。结合维果 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如果在幼儿智能发展的 敏感期”给予足够的支持或引导,幼儿的智能潜能将 可能得到最大化的挖掘和促进。相反,如
21、果在这样的 关键时期无所作为,理论上幼儿的智能发展可能蒙受 重大的损失。如果这个推论成立,无论无为”教育理 念站在怎样的伦理和科学高度,都不得不面对关于 智育”这一尖锐拷问。毕竟,作为人类综合素养中最 为核心的元素,如果说将学前教育阶段的特殊性作为 智能因素不列入人们最优先关注的视域之内尚可取得 谅解的话,那么将其完全排除在教育关切之外则绝对 需要更充分且强有力的理由,而目前这方面的理由恰 恰既不充分也不强力。三、有为”与“无为”的价值取舍有为”与无为”的教育理念在认知取向和价值( 择上看起来方向各异,甚或针锋相对,但无论从分歧 起源还是行为旨归上却并无根本矛盾,不过是在追求 教育价值最大化过
22、程中出现的短暂分歧。从两种思想 的发展历史来看,否定与交替虽是常态,绝对对立的 态势从未呈现,相互吸纳以至融合的趋势日渐明显。 虽然当前的脑科学、医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距 离穷尽人类身心终极奥秘之境尚有时日,然而依据已 有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取有为”与无为”理念之 长,通过价值融合,形成兼具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的 学前教育方案的时机已初步成熟。(一)确立无为”的基础性准入地位良好的“无为”或有为”教育均需要社会提供 足够的资源支持,如区位、场地、设备设施、专业 教师等。相较而言,有为”教育需要的支持强度 可能相对更加严苛,这主要是因为有为”教育对 专业教师的素养要求极高。科学的有为”式教育
23、 必须是对每一个接受知识目标教育的幼儿的“自 然”天性完全无损的教育,以保证幼儿的智能及人 格发展均能得到最佳的引导与促进。这要求施教者 起码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必须精通儿童 心理学,以使他能够对每一个受教者进行精准的动 态心理评估;必须精通儿童教育学,以具备为每一 个孩子精心设计并组织个性化教学活动所需的知识 和能力。仅此两点,已足以对当今世界上哪怕最顶 尖的幼儿教育机构形成颠覆式的压力。况且,师资 素养标准还仅仅是诸多严苛条件的其中一个环节而 已,其他诸如超高的师生比、超一流教学及活动条 件等无不构成一系列超高标准的条件壁垒。这样的 壁垒不是人为地设置准入障碍,而是为确保最大化 保
24、护儿童利益的必要保障。因此,在当前社会普遍 还不能满足实施有为”教育的条件标准时,以“一 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出发点,应首先 确立“无为”的基础性准入地位,即所有幼儿教育 机构必须首先强制接受“无为”式学前教育标准, 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权威行业组织形成统一的教 育活动纲领,该纲领应该对所有可能对幼儿“自然 适应性”造成损伤的内容和目标进行排除,确保所 有幼儿在最基本的安全、环境、看护及健康等方面 享有与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最高标准的资源起点。 同时,全社会要不断研究并改善学前教育的办学条 件,提升办学质量,在人力资源、技术储备、环境 设施等各方面加强建设,为择机实施有为”式学 前教育
25、做好准备。(二)有条件推进“有为”准入从某种程度上讲,有为”式学前教育的实质 就是对理想教育的无限接近,以达成科学理性和人 文关怀的价值平衡,这决定了这种教育理想的建设 目标一定是高标准、高质量的。尽管以今天的社会 经济和教育科学成就为基础去追求这样的教育高度 可能会障碍重重,但为人类的福祉,全社会必须凝 聚共识,群策群力,渐进稳步地推进建设标准、课 程体系、管理及实施规范等有关项目预研,以加速 有为”教育时代的到来。1.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师资,平。在决定有 为”教育成败的诸多关键因素中,师资,平是最核 心的因素$因此$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师资水平是重 中之重。总体来说,能适应有为”教育标准的教 师
26、应该是具备高学历、高素养的专业教师。因为无 高学历,就不足以积累广博且精深的科学知识及人 文修养;无高素养,则难以具备在实践中处理各类 个性化教育事件的专业情态和专业技艺。当前全世 界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总体状况并不容乐观。 以中国为例,迄今为止,中职教育依然是学前教育 师资培养的重要平台,每年仍有大量文化素养比较 低的中职生流入学前教育机构,由此可见,中国的 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平均学历,平可想而知。即便在 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平也并不尽如人意。在 美国,经济发展良好的州要求托幼机构入职需持有 正式高校文凭(学士或副学士),但在一些经济相 对落后且幼教人员缺乏的州,则准许高中毕业生通 过培训学习并取得承认后进入幼儿教师行业况( 显然,美国的学前教育师资现状并不比中国好多 少。此外,即便假以时日教师学历问题得以大幅改 善,并不意味着相应专业素养也会相应提高,因为 高水平专业技艺的获得远比学历问题来得复杂和艰 难,它既关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也和个体的先天 禀赋有着微妙的关系。如何大规模地培养出高,平 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将是很长时间内世界各国面 对的主要难题。构建家庭、社区、学校的教育共同体。整合 社会资源,构建家庭、社区、学校的教育共同体已 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理想的教育需要家庭教育、学 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在教育目标与教育理念上达 成高度共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设计基础与创新实践教程-课件 【ch08】数模混合电路设计虚拟仿真实验
- 民宿承包经营合同7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课件 【ch07】创业管理强化
- 公司用车协议合同范本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照明系统设计合同(04版)
- 立医院医用控温仪二零二四年度采购及质保服务合同
- 钢结构制作与安装合同
- 合作经营储煤场地合同
- 全新牛羊买卖合同协议范文
- 2024版技术转让合同范本:某生物医药技术转让协议3篇
- 双绞线链路测试报告
- 少先队主题班会工作汇报模板009号课件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课件(第1课时)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拓展提优练习
- 中南大学《高等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详解
- 企业应急管理及能力提升培训课件精选
- 首末件检查记录表
- 《二外西班牙语3》课程教学大纲
- 大数据及信息安全最新技术
- 房屋装修改造维修项目施工方案
-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03人物形象-202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全面解读精讲精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