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课件)_第1页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课件)_第2页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课件)_第3页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课件)_第4页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 绪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主讲教师: 卢永彪 授课对象:09级教育技术专业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感知觉 第三章 注意 第四章 记忆 第五章 概念 第六章 思维与问题解决主要参考书目【1】梁宁建.当代认知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著.吴国宏等译. 认知心理学(第三版).陕西师大出版社,2005.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邵志芳.认知心理学理论、实验和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陈烜之.认知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M.W.艾森克

2、等著.高定国,肖晓云译.认知心理学 (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和思潮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概述第三节 信息加工与信息加工系统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第五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绪论本章要求:(1)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简史和主要思潮 ; (2)理解什么是认知心理和认知活动; (3)掌握信息加工与信息加工系统的概念; (4)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与研究方法。本章重点:信息加工与信息加工系统的概念本章难点:认知活动的解析本章课时:6课时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的简史和思潮一、认知心理学的开始二、认知心理学的内部起源三、相关学科的研究和社会需要的影响四、认知心

3、理学的蓬勃兴起一、认知心理学的开始1、1956年 “美国心理学界发表了一系列以信息加工观点为基础的心理学学术研究成果”暗示着一种新的心理学研究取向的诞生乔治米勒神奇的72:我们加工信息的容量限制将信息论的概念应用到人类信息加工中。杰罗姆布鲁纳发表相关论文,论述了认知策略在思维活动与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斯蒂文森(S.S.Stevens)于1956年发表的心理物理学方面的研究显示了人对刺激的知觉量与物理刺激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西蒙和纽威尔发表了“计算机与人脑的符号操作系统”以及“启发式搜索的问题解决的计算机程序”等著作,为后来的信息加工心理学(processing information ps

4、ychology)准备了语言和框架。1956年,对认知心理学的发生来说最具影响力的三个方面的研究: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 theory)、西蒙和纽威尔的人工智能逻辑理论的程序、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转换生成语法”。2、1967年奈瑟尔出版的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新思潮的形成它“是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确立。” “认知心理学”杂志和“认知科学”杂志分别从1970年和1977年开始出版发行。 二、认知心理学的内部起源(一)与早期实验心理学的联系 现代认知心理学继承和发展了早期实验心理学对感知觉、反应时

5、间、注意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传统,可以说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在推翻行为主义之后向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回归。 (二)与格式塔心理学的联系 认知心理学与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比较接近。格式塔心理学对知觉、思维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强调完形的组织、结构等原则,认为思维是情境的改组或整个问题情境的顿悟。这些观点对认知心理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甚至认知心理学的有些概念明显带有格式塔的内涵,如主观轮廓、模式识别、心理图式等。 格式塔心理学和信息加工心理学同属于广义认知心理学的范畴。格式塔心理学集中于知觉、思维和学习等领域的研究,认知心理学则涉及到表征、注意、记忆、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维等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对信息

6、的破译、编码和整合,重视内部心理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研究采用模拟的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这与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三)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联系 认知心理学是在对行为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与行为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加工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理论是在否定层次上的扬弃和继承。 1、行为主义的研究为认知心理学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方法学体系。从方法上,认知心理学是对行为主义的深化。认知心理学承袭了客观、实证原则。信息加工心理学在刺激中间变量反应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输入内部信息加工输出这样一个与计算机的操作相似的研究模式。 2、在理论方面,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所倡导的目标对象手段的整体行为观和带有

7、认知综合特征的目的行为主义对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兴起产生了一定影响。(四)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联系1、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与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都关注认知的内部结构或机制,它们是“认知革命”的同盟者。2、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充满着辩证法,带有明显的系统论和整体论思想。信息加工心理学也充分体现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思想,认为人的信息加工是认知结构中的信息选择、接受、编码加工、贮存、提取和使用的过程。3、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信息加工心理学都表现出对行为主义方法论的改良并表现出完全相似的兼容性。但是,皮亚杰更多地受到生物学机能主义的影响,信息加工心理学则更受计算机功能类比的启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认知心理

8、学发展模式,在研究领域、实验操作方法、成果表述方面很少相同之处。三、相关学科的研究和社会需要的影响 20世纪上半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认知研究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性,而相关学科如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也为认知研究提供了思想、隐喻,甚至表述语言。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发生与发展还受到当时社会需要的巨大推动,特别是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发展的需要。(一)心理语言学的影响 乔姆斯基著名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句子的结构可以分成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人的语言能力主要是天赋的乔姆斯基的理论对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人因学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影响1、20世纪40年代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

9、了信息论、控制论、信号检测等理论的发展,如何提高人对信息处理的能力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需要。2、英国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运用信息加工观点处理人的知觉、注意以及信息通道等心理学问题,开创了信息论在心理学中应用的先例。(三)计算机科学或人工智能研究的影响1、计算机科学对信息加工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工具、描述性的语言和有关计算理论方面的基础,对其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图灵的图灵机(Turing machine)和图灵检验(Turing test) 及西蒙和纽威尔的人工智能研究,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逐步成为心理学发展中的主流。四、认知心理学的

10、蓬勃兴起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和两个重要时期 1967年,奈塞尔出版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认知心理学完整体系基本形成,其指导思想是信息加工理论,将人脑比作计算机,认为认知活动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联结主义融入认知心理学,心理学家越来越认识到,认知过程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由计算机来类比,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往往是并行的,不是信息加工理论所认为的是串行的。现代认知研究的主要思潮信息加工学说(范式) 强调的是信息加工的阶段性以及信息在加工过程中的具体储存方式。联结主义学说(范式) 将认知加工描述成为各个基本的(并且通常是无数的)加工单位之间的联结网络的兴奋

11、和抑制模式,而这些加工单位是并行作用的。信息加工模式图联结主义范式(图)一、什么是认知心理学(一)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当前的心理学文献中,把感知觉、注意、思维、言语和问题解决等人类认知过程的研究统称为认知心理学。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概述(二)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数据处理心理学)以个体的心理结构与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将人比作是信息加工系统,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与运用,研究范围有:知觉、注意、表象、记忆、

12、思维、言语、推理与问题解决等。美国百科全书(1980):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的学科,即研究人接受、编码、操作、提取和利用知识的过程(知觉、语言、智能、表象、思维、推理、问题解决、概念形成和创造性)。25二、什么是认知活动三种常见的理解1、认知活动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奈塞尔)2、认知活动是人脑对符号的处理过程(纽维尔、西蒙)3、认知活动是问题解决过程它们都是当代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其共同的认识为,人类认知活动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地接受或加工信息、符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地、积极地加工和处理输入信息、符号与解决问题的动态系统三、人类的认知系统及其特征(一)人类的认知系统

13、情绪需要动机意志维持生命与延续生命部分有限量的信息传递与处理系统认知策略系统知识经验系统自我监控系统维持生存系统认知系统个体获取知识和经验的内部心理操作过程,以及个体学习与运用知识的过程。(二)人类认知系统的基本特征1、人是一个符号运算系统人类具有接收、存储、加工和运用符号(语言、文字、记号)的功能与能力。2、人类的认知系统是一个多阶段、多层次的信息传递系统感觉登记、注意、模式识别、短时记忆系统、长时记忆系统3、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有限性在感觉登记、注意、记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限度,这是人类本身在学习上的主要障碍之一。4、人是一个具有习得能力与发展有效认知策略的 系统 认知策略可以提高一个人对信息

14、加工与处理的效率,并能 够遵循科学的认知活动规律,去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 问题,以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5、人是一个新旧图式整合、建构、重构而获得知识 的系统 新旧知识有机联结的两种方式:同化和顺应。它们是一个人拥有层次性和累积性知识的原因,也是一个人能够在认知系统中存储知识的基本特性 6、人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监控认知系统一、信息加工(一)最初来源:信息论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 研究所的数学家申农(C.E.Shannon 1916),他为解决通讯技术中的信息编码问题,突破老框框,把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提出了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定了信息

15、论的理论基础。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提出了 、电报这类装置能在一定条件下把信息传递出去的思想,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第三节 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的理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收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狭义信息论:关于通讯技术的理论,它是以数学方法研究通讯技术中关于信息的传输和变换规律的一门科学。广义信息论:它以各种系统、各门科学中的信息为对象,广泛地研究信息的本质和特点,以及信息的取得、计量、传输、储存、处理、控制和利用的一般规律。(二)纽威尔(Newell)和西蒙(Simon) 1978年将信息加工的观点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他

16、们认为,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人与计算机在功能上是有相似之处的。二者都有信息输入和输出、信息储存和提取,都需要依照一定的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 只涉及软件,即机能性质上的类比,或者说是在行为反应水平上的类比,如记忆、思维和推理等。但是,它们不能在硬件上进行对比,即物质结构。人的物质结构是生物细胞,而计算机是电子元件。 (三)信息加工取向的观点(计算机类比)人的认知过程是以系列和序列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即当人的认知活动发生时,它们是按照一次一个事件或信息加工的方式进行,强调的是按顺序依次连续加工的过程。(四)联结主义取向的观点(大脑神

17、经网络类比)认知活动过程是同时发生的,且不是抽象的,而是在具体的神经系统层次上产生的。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是按平行加工的原则进行的。二、信息加工系统(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信息加工系统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和传递信息的系统。感受器效应器加工器记忆加工器包括三个方面:1.一系列基本的信息加工过程:制作、销毁符号,制作新的符号结构,复制、改变已有的符号结构,以符号结构来标志外部刺激并作出反应,贮存符号结构。2.短时记忆,它容纳进行加工的输入和输出的符号结构。3.一套解释程序,即确定信息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的先后顺序,即确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一)纽威尔和西蒙

18、(人的问题解决)的信息 加工系统(二)加涅的信息加工系统从环境中接受刺激,刺激推动感受器,并转变为神经信息。被感觉登记了的信息很快进入短时记忆。信息经过编码过程,进入长时记忆;当需要使用信息时,需经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出来的信息可以直接通向反应发生器,从而产生反 应;也可以再回到短时记忆,对该信息的合适性作进一步考 虑,结果可能是进一步寻找信息,也可能是通过反应器作出反应。一、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任务 认知神经科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相结合的新生儿。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任务在于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人类大脑如何调用各个层次上的组件,包括分子、细胞、脑组织区和全脑去实现自己

19、的认知活动,是认知神经科学拟回答的根本问题。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二、认知神经科学兴起的缘由心理学发展的要求 认知科学的核心学科分支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又都发现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出现许多难点,必须在人脑认知活动机制中寻求答案。 神经科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生物医学构像技术,特别是近年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可以用于对于人类认知活动的研究;脑事件相关电位、脑磁图和高分辨脑成像等生理学方法,可以为人脑认知功能研究提供许多新的数据;分子神经生物学和细胞神经科学,为人脑认知障碍和动物认知行为提供脑内机制的许多科学数据,包括动物的学习障碍和某些基因序列的

20、关系。 人类疾病研究的实际需要。脑肿瘤、老年痴呆、脑血管疾病、癫痫、精神分裂等的早期诊断。研究病人执行某一认知任务时的脑功能图。命运转弯的早晨.李海鹏.南方周末,医生们开始为赵雷的手术做最后的准备工作。CT(计算机断层扫描)机再次逐层扫描他的被剃光了头发的头部,它被定位铁架固定着,探入金属圆筒,脸上画着十字交叉的两条黑线,看上去像个被枷住的黥面人。CT机定位工作,赵雷的脸部正中出现了一条竖直的亮线,嘴巴一线则出现水平的亮线。隔壁观察室里的医生们把脑磁图、核磁共振和CT三项检查的电脑图片叠加到一起,核对以往的检查结果。通过脑磁图、核磁共振和CT机的三项检查,就像美国国防部通过太空中的军事卫星找到

21、麦德林毒枭们的巢穴一样,他们找到了赵雷大脑中的谵(zhn)妄之源。医生们采取的是引诱战术,他们给赵雷播放吸毒者正在注射毒品时的录像,同时观测他的脑磁图。脑磁图上果然出现了异常兴奋的迹象:局部磁信号强烈,电波闪闪发亮。医生们通过电脑,准确地测量那个闪烁的光斑的位置,在坐标系上定位。没错,就是在那个位置,大脑核团因为受到毒品的刺激而畸形发展,然后又反过去不断要求躯体摄入新的毒品。三、认知神经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脑电研究与脑成像研究EEG 是通过头皮表面电极记录到的脑电活动变化,德国生理学家Hans Berger于1929年首先记录到正常人的脑电波(EEG, electroencephalogram

22、 )。大量研究表明,正常人的EEG波形特征(频率、振幅等)与其行为状态有关,例如,闭眼静息时,脑电的主要成分是波,频率为813Hz,幅值为50100V;在睁眼兴奋时,脑电的主要成分是波,频率为1430Hz,幅值小于20V。此外,在睡眠周期的不同阶段,脑电的成分也有很大差异,因此,研究者可通过EEG记录推测人体是属于睡眠、清醒还是兴奋状态。EEG记录的脑电信号体现了脑部的整体活动,而非针对某个特定认知活动的兴奋,因而传统意义上的EEG对于研究认知心理过程的贡献有限。ERP (eventrelated potentials)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是将计算机运用于EEG分析而形成的一种方法,

23、其核心是叠加平均技术。通过叠加平均技术,只有那些与刺激相关的脑电成分保留下来,而与刺激无关的成分则被衰减。ERP可以提供与认知过程相关的神经活动的精细时间测量,因此,研究者可以通过记录分析人们在执行各种认知任务时的ERP信号,动态的观察大脑在认知过程中的活动变化,进而探索这些认知功能的神经机制无损伤,时间分辨率极高(可达到1ms以下),但是空间分辨率极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技术出现于80年代中期,利用正电子放射性同位素来标记血流量在脑内的分布,通过测量与某个认知过程相关的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来推测在该认知过程中伴随着哪些脑区域

24、的活动。空间分辨率提高,时间分辨率下降。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主要通过测量脑活动时脑内各处血流含氧量的变化来反映脑功能。成像时间可以短于100ms,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1mm,可同时提供大脑的结构像和功能像获得准确的空间定位,可无创性的多次重复实验,是近十几年来脑认知功能研究中最重要的成像手段。功能磁共振成像:设备外观各种研究技术的比较:理想的能用于研究人脑功能的神经影像技术应能满足如下条件:无损伤性、较好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足够高的灵敏度、操作上经济方便。 ERP:时间分辨率极高(1毫秒)、空间分辨率(约10-2

25、0毫米); fMRI:时间分辨率(2秒)、空间分辨率(毫米);PET:时间分辨率( 45秒)、空间分辨率( 4毫米),有微创伤性。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成立(光明日报,记者王光荣)本报北京5月25日电 由科技部、中科院和卫生部共同出资建立的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今天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内正式挂牌成立。中心装备了我国第一台专门用于科学研究的“高场(3Tesla)强磁共振成像系统”,目前该系统成像质量已跻身国际最高水准之列。脑功能成像领域像高能物理学一样已被国际科学界称为“大科学”。发达国家在短短几年中建立起了成批的、投资规模以千万美元计的脑成像研究中心。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的建

26、立正是我国认知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读脑时代”即将到来? (四)社会认知神经科学(socialcognitivescience)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新兴研究领域,强调在社会、认知与脑神经等三个层面的交互作用上去理解心理现象。研究者们的研究非常个人化,并且已经在揭示人的动机、欲求等方面的细节问题。英国的新科学家杂志列举了脑成像技术所涉及到的课题,其中包括:种族歧视、个性特征、暴力倾向、性幻想、药物成瘾、政治取向、自尊心等,神经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已经了解了其各自的脑成像特征。百事挑战”(Pepsi Challenge)活动 20多年前,百事可乐公司为了

27、冲破可口可乐的市场垄断,大胆地对顾客的口感进行试验,他们请受试者品尝各种没有品牌标志的饮料,然后说出哪种口感最好,试验全过程通过电视现场直播。试验结果是,认为百事可乐更好喝的人占大多数。百事挑战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广告效果,但也发现了一个现象:虽然多数人感觉百事可乐的口味更好,但他们在实际购买时还是情愿选择可口可乐。因此,百事挑战也成为营销学上证明品牌效应的一个典型案例。2003年,蒙塔古教授对百事挑战试验进行了“翻新”,他使用功能性磁共振对受试者的大脑进行扫描。结果显示,在不被告知品牌的情况下,多数受试者根据口味更喜欢百事可乐,他们大脑中豆状核的活性比那些选择可口可乐的人强5倍。豆状核被认为是大

28、脑的“奖赏中心”,它在人的欲求得到满足时会出现阳性强化反应;另一方面,当受试者面对标明品牌的饮料时,大多数人还是偏爱可口可乐,此时他们大脑被激活的区域是前额叶中央皮层,这一部位和更高级的认知活动(比如对图像、名称、概念的分析、判断等)有关。第五节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抽象分析法:(会聚性证明法) 1、定义 :指采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功能类比,并以其他实验分析为辅助,通过综合与抽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某些(种)推断结论的研究方法2、基本程序主要工具是计算机程序用它来模拟人的某些心理活动过程,通过个人的实验来累计数据,经过分析得出某些确定性的推断,然后把所得结论用计算机程序加以描述,再输入计

29、算机之中,观察在输入相同的刺激信息条件下计算机的输出状态如果计算机输出状态同人类被试输出的反应一致,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计算机程序有其相似之处如果不一致,则表明根据已构成的计算机程序来说明人的内部心理活动过程是不完善、不正确的,需要进行修正费肯鲍姆(F A Feigenbaum)的EAPM程序报告(初级知觉和记忆程序,Elementary Perceptual and Memorizer Program): EAPM通过建立一个分类树或辨别网络进行学习。分类树是一个连续加工的系统,一次只考虑编码一种信息。如区分A、H、V、Y四个字母的加工EPAM连续加工程序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1、涵义指利用

30、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指导思想:凡是计算机能够顺利运行的,必须是在程序上清晰的、有序列的,而不是假设性的或推测的。因此,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运作来模拟人类认知活动的严密性和逻辑性2、基本程序 计算机模拟主要是用来揭示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人的思维活动过程首先把人的认知操作编制成计算机程序(必须是具有层次的、逻辑严密的、可运行的);其次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验证,从中观察和了解人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辨别、比较、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上的心理活动过程计算机模拟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计算机模拟对于研究人的认知活动过程已经产生了三种积极

31、的影响:计算机模拟可以用来验证人的思想活动过程计算机模拟可以用来修正关于人的认知理论或认知观点计算机模拟可以发现尚未发现的认知活动问题,从而增强对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的了解三、流程图示研究1、涵义:指以作业图或信息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分析人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方法2、信息加工流程模式: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分析与概括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一种简明、扼要地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具体方法。3、流程图一般由作业图中的系列方框构成,一个方框表示信息加工的一个步骤,箭头标出信息流向的方位和先后次序四、口语报告法1、涵义:又称口述记录分析法,指被试在解决某项问题时“出声思考”(出声讲出)其思维内容,研

32、究者记录后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被试认知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2、基本过程:对被试进行训练,要求被试解决某个问题时出声思考并进行录音,整理录音材料,分析后绘出问题解决行为图3、问题行为图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被试所具有的知识状态(被试在某一具体时刻所知的关于问题或作业的全部信息),二是被试的内部操作过程(每次用来改变问题解决状态的手段与步骤)五、反应时测量法(一)、涵义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其过程包括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感受器的换能、将兴奋传递到大脑的相应区域,大脑再对这些兴奋进行分析加工并通过传出通路将指令

33、传到运动器官,运动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的反应它是一种反应变量,作为个体成绩指标或内部加工信息过程的复杂程度的指标(二)、反应时测量法的基本过程1850年赫尔姆霍兹对青蛙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发现了刺激离大脑不同部位的身体的反应时变化。1868年唐德斯(荷兰,FDonders)利用反应时观察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需要的“心理过程速度”的时间,由此反应时被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1、减法反应时(唐德斯反应时ABC) 将反应分为三类: A为简单反应(基线时间) ,B为选择反应(既有刺激的辨别,又有反应的选择),C为辨别反应(仅有刺激的辨别) 唐德斯A : S1R1唐德斯B: S1R1R2 S2 唐德

34、斯C: S1R1S2三种反应所用的时间表2-1 三种反应时测量表课题刺激物反应数心理活动过程A一个一个简单反应B多个多个简单反应、刺激分辨、选择反应C多个一个简单反应、刺激分辨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提出。相加因素法实验的基本思路为:如果可以确定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有某一独立阶段,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阶段时,可以看到信息加工总时间的显著变化,如果该阶段不是一个独立的加工过程,那么当加工过程包含该阶段时,加工总时间不会发生显著化变化。使用相加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通过控制某一个假定的

35、独立的信息加工阶段可以看到反时的变化。 sternberg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通过一系列实验确定了4个对提取过程有独立作用的因素,即:测试项目的质量(优质的或低劣的)、识记项目的数量、反应类型(肯定的或否定的)和每个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 因此,他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过程包含了四个相对独立的阶段: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决策阶段反应组织阶段 不同的阶段所进行的信息加工是相互独立的。如下图所示:3、“开窗”实验“开窗”实验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技术。它通过对某种认知作业的分析,把每种认知成分经历的时间过程比较直接地估计出来。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 字母转换实验( Hamilton等,1977; Hockey等,1981) 给被试呈现1-4个英文字母并在字母后面标上一个数字,如F+3,KENC+4等。当呈现F+3时要求被试说出英文字母表中F后面第三个位置的字母(“I”),换句话说,F+3是将F转换为I,而KENC+4的正确回答则是OIRG,但这四个转换结果要一起说出来,凡刺激字母在一个以上时都应如此,即只作出一次反应。六、 内隐联想测验方法1、内隐联想测验方法(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内隐联想测验是格林沃尔德(Greenwald)等人在1998年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