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教材课件_第1页
德育论教材课件_第2页
德育论教材课件_第3页
德育论教材课件_第4页
德育论教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十章 德育论第一节 德育概论第二节 德育的几个基本模式第三节 价值多元化与德育讨论:1、“二十四孝”还适合现代社会么?2、在一所小学听语文课改实验课,课上突然有一个女生破了鼻子,血不停的流着。只见她一手捂着鼻子,不知所措。面对这一突发事件,老师停下了与学生的交谈。“快,谁来帮帮她?”“我”。“我”。两个同学急忙搀起她走出了教室第一节 德育概述一、德育的含义国外多数学校的德育是指道德教育,我国学校德育泛指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劳动教育、法制教育等,实为社会意识教育。政治教育:是指形成学生一定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道德教

2、育: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教育。我国德育外延的演变德育即政治教育(建国以来直至1970年代末)德育即政治思想教育(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1980年代中期)德育即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1988)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1993)德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1995)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1995)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1998)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二、教育与德育什么是教育?教人偷东西是教育吗?“教育”的道德标准教育必须包含道德的目的或善意教育必须包含有价值的内容或产生有益的影响教

3、育必须采取合乎道德的方式或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 教育不仅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它们的目的还必须合乎道德。教育不仅是一种有意施加的影响,这种影响还必须出自善意。教育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德育代表使人为善的教育意图。教育必然包含道德的目的,没有道德的目的,就无所谓教育。德育即教育的道德目的。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活动,只有服务于一定社会的道德目的,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才是一种教育。纯粹的智力训练并非智育。促进学生体力发展的活动,只有服务于一定社会的道德目的的意义,包含使人为善的意图,才是一种教育。纯粹的健身运动或竞技运动并非名副其实的体育。德育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赫尔巴特:“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

4、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杜威:“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中国国民政府1912年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把德育视为“教育目的”,意味着德育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把德育视为“教育工作”,意味着德育是学校众多工作中的一项工作。三、德育“工作化”倾向及其批判理论误区:错把德育、智育、体育的划分当作学校分工依据。实践误区:错把德育设置成学校

5、的一项专职工作,妨碍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学校德育,造成对学校德育的忽视和削弱。德育“工作化”的误区一、诉诸体验的德育模式 第二节 德育的几个基本模式 体谅情境后果情境冲突情境一个跟你同岁而且要好的男孩子或女孩子,因为你不知道的原因显得十分心烦意乱。你怎么办?1体谅情境 旨在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鼓励学生对一切表明人的需要、利益及情感的言语信号和非言语信号的观察和理解。2后果情境 有人在朋友开车时用令人发笑的事逗他,接着可能发生什么事? 激发学生超越一对一关系的道德,采取旁观者的立场客观地进行思考,以增强学生对行为后果的想象、理解、推测的能力。小明到邻居王爷爷家找小刚,看到一只药瓶很

6、好玩,就拿去玩了。接着可能发生什么事? 3冲突情境 鼓励学生在最后道出自己在特定的冲突情境中会怎么办之前,扮演与之发生冲突一方的角色。情境 女孩子的立场: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妈妈住院时我悉心看家。我认为弟弟应该接受他的那份家务,我曾请求弟弟帮助扫地和装盘。他不干,因为他认为这不是男人的活。 男孩子的立场:妈妈住院时,姐姐看家。她要我帮助扫地和装盘,但我不会去干,因为我认为这些都是女人干的活。作业 男孩:试把自己置于这个女孩的立场上,你会怎么办,比方说,你会有什么感受?对于这种情境,姐姐两人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女孩:试把自己置于这个男孩的立场上,你会怎么办,比方说,你会有什么感受? 情

7、境 学生们围在一起看老师批改作业。学生甲站在里圈,学生乙站在外层,他个子矮被甲挡住了视线。乙说:“你能不能站过去一点,让我看看。”甲说:“我还没看好呢。”乙不服气了,“你真自私,占着位子不走。”甲顶了一句:“你才自私呢,是我先来的,凭什么让你?”“你自私!”“你最自私!”问题 (1)试把你置于甲生的位置,如果你是甲生,你是怎么想的?你会怎么办? (2)试把你置于乙生的位置,如果你是乙生,你是怎么想的?你会怎么办? (3)两个人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是什么?二、间接德育德育模式直接的道德教学:德育“学科化”倾向及其批判间接的道德教育:学科教学的德育机制实施“全方位德育” 直接的道德教学:通过专门的

8、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理论。 间接的道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和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的道德影响。(一)道德课的利与弊 1道德课的由来1872年,日本颁布学制,小学开设“修身”课,中学开设“修身学”课。1882年,法国以法令形式规定“道德课”为学校的正式课程。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蒙学堂和小学堂均开设“修身”课。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实施的奏定学堂章程,开设“修身”课,后改为“道德要义”。1912年,国民政府恢复“修身”课,后改名“公民”课、“三民主义”课、“党义”等、“公民训练”课、“团体训练”课等。苏区小学设置了“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浅说”、“政治常识”、“社会

9、进化史”等课。抗日根据地的中小学设置“政治常识”或“政治”、“公民训练”或“公民”、“边区建设”等课。解放区的中小学则开设“政治”或“政治常识”、“公民”、“民主政治”、“民主建设”、“青年问题”、“时事研究”、“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论”、“政策”、“中国革命运动史”、“哲学”、“社会发展史”、“时政讲话”、“社会科学”等课。 1950年,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中学6个年级均开设“政治”课。1978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规定在小学四、五年级及中学各年级开设“政治课”。1981年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把“政治”课改为“思想品德”

10、课,各年级开设。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规定:小学统一开设“思想品德”课,初中统一开设“思想政治”课。高中的“政治”课也相应改名为“思想政治”课。新一轮课程改革:小学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三至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在学科教学日益智育化,且未寻找到有效的办法通过学科教学实施德育的形势下,单独设立道德课,至少可以使学校德育的实施在课程和时间上得到最低限度的保证。开设单独的道德课,有利于系统地全面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2道德课在实施德育上的优点3道德课质疑把道德教学与学科教学相提并论,贬低了学校德育的价值和

11、地位。德育内容不能限制在一套固定的课程里进行教学。安排一门独立的课程实施德育,道德教学不免流于宗教式的说教或劝诫,沦为道德灌输。难以确定谁有资格担任道德课教学。道德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道德课的教学效果不佳。 (二)学科教学的德育机制 道德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词。 杜威1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教材明显的思想内容教材暗含的价值取向课程价值观 2教学过程中的德育道德渗透在教法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道德表率作用课堂生活气氛的道德感染力 (1)渗透在教法中的道德影响 学科教学

12、如果一味地灌输,其重心如果放在学生被动的学习、自私的吸收和排他性竞争上,学生养成的将是个人主义的意识和习惯。 学科教学的重心如果放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贡献、相互合作和互惠共享上,学生养成和不断发展的将是民主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2)教师在课堂教学的道德表率作用 民主教育的最佳方式是教师以民主作风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平等待人的最好方式是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教育学生关心他人的最有效方式是教师关心学生。教师在课堂生活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和作风,对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远胜于他们口头上的道德教导的影响。(3)课堂生活气氛的道德感染力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里,他将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中敌意里,他将学会暴力

13、;如果孩子生活在嘲讽里,他将学会害羞;如果孩子生活在羞耻里,他将学到罪恶感。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里,他将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如果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处事公正;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到信心;如果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如果孩子生活在被接纳和友谊中,他将学会喜爱这个世界。诺尔特(D. Nolte)(三)学校集体生活中的德育 集体教育原则。成功的道德教育,是在学生集体中进行的教育,是通过学生集体影响学生个体的教育,是为了集体而进行的教育。 学校即社会的原则。学校必须把学生作为社会成员予以教导和关怀,根据学生全面的社会关系来确定学校的全部工作和道德目标,使

14、学生能够明智地认识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而且能够全面地实现其社会关系。讨论:作为一个集体的宿舍文化对你的影响德育(四)小结1淡化德育“学科化”“课程化”倾向2在学科教学中加强间接德育3实施“全方位德育”第三节 价值多元化与德育讨论:中小学生该不该“见义勇为”近日,教育部就新版中小学生守则向公众征求意见。新版守则合并了以往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将70条要求精简为9条,并删去“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等表述,同时提出了“控制上网时间”、 “热心志愿服务”、“低碳环保生活”等新要求。中小学生守则“变脸”引起了各方关注。甲:勇

15、敢是美德。乙:别教我孩子勇敢,请教我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甲:勤劳是美德。乙:为了创造美好的生活,勤劳才有价值;为勤劳而勤劳,是奴隶的美德。甲:节俭是美德。乙:节俭是短缺经济背景下的美德;在商品经济社会中,适度消费才是美德。甲:相互谦让是处理利益冲突的基本准则。乙:相互谦让和各不相让一样,会造成冲突和争执,惟有公正才是处理利益冲突的基本准则。一、全球化、多元化、网络化背景下的价值冲突二、网络时代价值多元化的后果知识和道德权威的淡出和消失价值相对主义盛行信仰危机 作为网络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结构变动结果之一,“权威”正在退出知识和思想(价值观)领域。(董志强:权威的退席)网络自由的困惑网游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