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听潮教案_第1页
2020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听潮教案_第2页
2020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听潮教案_第3页
2020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听潮教案_第4页
2020秋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听潮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听潮主备人课型集体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审核人丁梦阅读新授9月22日9月下旬七年级备课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生字词,并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摹事物的方法。.反复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评点批注。.理解课文通过描写大海的雄壮美来表达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材分析听潮是鄂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篇课文,这篇抒情散文,以“我”和“妻子”观赏大海的落潮一涨潮一高潮为线索(详细描绘了这三种状态的大海),以欣喜之情为基调,以“听”字统领全文,贯穿始终。落潮写静,涨潮写动;静时柔情脉脉,动时 雄健奔放,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2、。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感情美。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了两篇关于海的文章,那但那都是用“看”的,现在,我们来听一 个关于海潮的音频,来感受一下大海的波澜壮阔,随着音乐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海的图画。听完这个音频我相信大家对海潮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有一个人对海潮的认识相当独到, 他就是鲁彦,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听潮的作者。 二、作者背景介绍:鲁彦( 1901-1944 ),原名王燮臣,又名王衡、返我。浙江镇海人,现代作家兼翻译家。 其作品风格自然朴实,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题材与叶圣陶、许钦文相近,故称“鲁迅

3、派” 作家。主要作品有釉子 童年的悲哀雀鼠集驴子和骡子,翻译作品有波兰小说 集显克微支小说集,因为多翻译被压迫民族作品,也被称为“弱小民族文学的翻译家”c三、朗读课文:全班齐读一遍课文,注意勾画生字词,并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生字词 窗根(l mg) 云汀(t mg) 芳醇(ch m) 琼台(qi eng) 眼睑(ji on) 汩汩(g ) 战栗(l i ) 罅隙(xi a x i) 拨剌(l a)壁垒(l百) 五、总体感知课文全班快速阅读全篇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一个“听”字统领全文,通过作者的所听所感所看为我们描述了幽静神秘的“海睡图”、顽童似的“海醒图”、汹涌激昂的“海怒图”。从而表

4、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敬畏之情。问:文中哪一个字能够统领全文?(听)怎样统领全文的?(听潮的所听所见所感) 作者听潮的时间地点?(一个夏天、有名的岛上寺院靠海湾的楼房) 作者通过哪几种修辞手法来描述海潮的?(拟人、排比、比喻)“海睡图”在文中哪一部分? (612)“海醒图”在文中哪一部分? (1314)“海怒图”在文中哪一部分? (1521)在描写“海潮三幅图”前,作者用一段话概述了海潮来临的情景,在哪一段?( 6)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海潮来临的情景?(五个方面: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此情此景下,作者听潮的兴趣更浓了。文中“领略赏鉴”可以很好的体现这一点。那么,作者是怎样赏鉴海潮的呢

5、?让我们跟随着他听到的声音,一起走进“海睡图” 。“海睡图”一首轻音乐:波浪轻吻着岩石、银鳞似的月光、红玉似的琼台幽静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的海。朦胧的月光神秘(有情) 玫瑰的晨雾温柔(有情) 情人的蜜语芳醇(有味)微风拂过琴弦若有若无(有形有声) 落花漂水轻微柔和(有形有声有色)作者描写大小岛和星星的用意?(指出整个空间已经融为一体,更突出了潮来前的静)这些都突出了海沉睡时的静。是的,和平的愉悦的神秘的幽静。“海睡图”的主要特点静。六、作业: ( 1)试着画出“海醒图” “海怒图” ; ( 2)试着归纳文章的写作特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深入解析文章结构,并掌握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能力目标:培养

6、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昨天我叫同学们画了“海睡图” ,非常的有想象力,现在,我再请几位同学来画一画“海醒图”和“海怒图”在同学们画完海睡图之后对我将对画稍作评价。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6 17 自然段。“海醒图”交响乐分析“不晓得过了海的酣梦”的作用。 (承上启下)分析“海醒图” ,强调“激、掀、喘、转侧、打、伸、抹”等动词对描写“海醒图”的作用。 (用拟人化的手法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把海潮来临时的情景描写得活灵活现,像是一首雄浑壮阔的交响乐,散发出振奋人心的力量。 )描写手法: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听看结合。听中有观,观中含听,以音显画,以画托音,相互交错,浑然一体。描写岩石的感受有什么作

7、用? (衬托海潮来临时的凶猛。 由于它的抵抗使海的鳞甲片片飞散,海终于愤怒了,这样成功地引出了下文“海怒图” ,使上下文衔接得天衣无缝。 )“海怒图”战斗进行曲.描写“海怒图”的手法一拟人、排比。(咆哮着拨剌着岩石的壁垒。战鼓声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分析“银光的变化、吞没、扑、响雷般地怒吼”在文中的作用。将海怒时的场景描写得细腻别致,同时暗示着战斗的血腥)伟大的乐章的含义作者喜欢着海、 溺爱着海, 同时作者渴望战斗, 对未来充满着热烈的追求,所以听到海潮击打岩石的声音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千军万马的战斗。夫妻对话的意义丈夫偏爱海潮来临时的波澜壮阔,妻子更喜欢海潮来临前静谧温柔,两人刚柔并济, 不仅衬

8、托出海潮汹涌的气势, 而且使作者对奔腾的大海的赞美之情自然流露。品味丈夫“一来一去一样的美”的含义:大海即人生,领略大海,就是领略人生。人的一生不仅需要宁静和温柔,同时也应富有战斗的激情。 要敢于战斗, 享受战斗, 用战斗去守护宁静,用战斗去拼搏出一片广阔的天空。作业:背诵课文6 17 自然段,完成随堂作业。阅读听潮的故事全文,整体感知。概括导入。听潮是听潮的故事的前半部分,选入课本时,人教社的同志拟了个标题,而且作了不少的删改。鲁彦和妻子起初被寺里当家的安排在一座突出在海上的幽静的房子里。 过了四天, 来了两个肥胖的外国人,当家的让鲁彦夫妇让出房间。鲁彦不搬,说: “一样给你们钱,为什么要我

9、们让给外国人?”以后几天,当家的不来打招呼,和尚也脸上没笑容,饭菜也变坏了,里面还有虫子。临走的那一天,鲁彦跟寺僧开了个玩笑:他从箱子里取出了军队里的制服,穿在身上,把符号和徽章特别露挂在外面。当家的见了非常吃惊,连忙口称: “鲁老爷” 。鲁彦给了些香火钱,当家的就办了一桌酒席饯行,又送了佛国的特产和蔬菜。鲁彦对妻子说:“这只是平常的故事,一来一去,完全和潮一样的! ”了解了这些情节,我们就能明了鲁彦夫人关于“鲁彦说过,他爱大海,人生就像大海。应该把作家对大海的感情和作家对人生的态度联系起来”这段话的含义了。三、初读课文( 自主、合作,积累字词)1、掌握“棂、黯、睑、汩、罅”等字的音形义。2、

10、弄懂“观光、领略、欣幸、芳醇、溺爱”等词的语义。四、整体把握。1、先审题,为什么要以“听潮”为题,而不以“看潮”为题?提示: 文章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时间是在晚上。通篇大部分笔墨用文字塑造声音的形象,故而日: “听潮。 ”2、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听的内容?第4 段算不算听潮的内容?为什么?这是平常涨潮的情况。3、默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三个时间段,迅速找出标志语,将听潮过程切分画面。第一部分(1 4) ,点出听潮的时间、地点和潮来时的概况。第二部分(5 2l) ,描写落潮、涨潮初起、涨潮达到高峰时的情景,对大海尽情赞美讴歌。第三部分(22) ,直抒胸臆,表达作者溺爱大海尤其

11、是溺爱海潮的感情。五、研读课文。1、将听潮过程切分为哪三幅画面?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批注出你认为好的地方。每人至少批点两处。个人批点完后,前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举荐组内代表发言。明确:第一部分:1、画“这是一间靠海湾的楼房,位置已经相当的好,还有一个露台突出在海上,朝晚可以领略海景,尽够欣幸了” 。“靠海湾” ,因而有突出在海上的露台,可见“位置已经相当的好”。 “朝晚可以领略海景”,并不是人人都能遇到这样的好环境,故而听潮人既感到高兴,又感到幸运。2、点、画“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有时它带着腥气,带着咸味,一直

12、冲进我们的窗棂,粘在我们的身上,润湿着房中的一切” 。旁批:作者从听觉、 视觉、 嗅觉、味觉、触觉五个方面写潮来时的声音、形态、气息、动作。句中用“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对海浪冲击岩石而溅起的飞沫作连比,写出了海潮梦幻般的神奇,轻纱般的柔美。用“冲” 、 “粘” 、 “润湿”三个动词形象地写出潮来时的动作,准确得体。第二部分:1、海睡图。画“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陇欲睡似的”。夹批:一个“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画“我们的脚下仿佛轻松起来,平静地,宽廓地,带着欣幸与希望,走上了那银光的路, 朝向红玉的琼台走去”。旁批:这是将视觉转化为幻觉,透露了作者愉悦、欣幸的

13、心情。点、画“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夹批、旁批:这组比喻将听觉转化为视觉、触觉和味觉,写出了落潮时大海的静柔、清丽。如:把海睡时声音的低、轻,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种温柔来作比,把海的沉吟与情人芳香纯正的蜜语来作比,既有触感,也有味觉,具体形象,真实可感。“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两个比喻极言海的沉吟低、轻、柔的特点,有一种如梦似幻的美感。这些句子,以形绘色,以形绘声,细腻传神,充满柔情,读来令人陶醉。画“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

14、,也像要睡了”。旁批:用岛、山、星星的入睡来衬托大海进入了梦乡。2、海醒图。圈“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夹批:这是过渡句,也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画“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 。夹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刚刚醒时的情态。“喘、转侧、打呵欠、伸、抹”这一系列的动词很形象地描绘出了海的动感。圈“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和“用牙咬着”。夹批:为了冲破岛屿的障碍,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把大海惊醒后向四周施展力量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展示出了大海粗犷、豪放的性格。3.海怒图。画“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

15、,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旁批:作者的想象驰骋千里, 各种音响,各种动态,像千军万马的疆场,像你死我活的搏斗, 血雨腥风,怒吼厮杀。圈“疯狂”、“汹涌”、“吞没”、“泼溅”、“响雷般的怒吼”等。夹批:海浪的“疯狂”、“汹涌”、“吞没” 了远近大小岛屿,接着写海浪“响雷般的怒吼”,将血腥的浪花“泼溅”到人们身上。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海潮激起心潮,作者由此发出“这样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的由衷赞叹。至此,全文主题得以升华。第三部分:画“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尾批: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溺爱大海尤其是溺爱海潮的思想感情。六、教师总结作者想表达什么?(介绍背景)1928年,鲁彦到南京国民政府国际宣传科搞世界语翻译。对于蒋介石的种种倒行逆施,他十分不满。当济南发生一起惨案时,他如实地向世界作了报道,触怒国民党政府,被撤了职。后来, 当局要他搞书报检查 (干这差事自然要奉命限制进步书报的出版发行) ,他不干,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