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种植体平台转换_第1页
牙种植体平台转换_第2页
牙种植体平台转换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口腔种植体的平台转移谷志远当前以骨结合现象为核心的骨种植界面学说及以生物封闭现象为核心的软组织种植体界面 学说,已成为种植体器官设计和临床技术规范的理论基础。随着对种植体与组织结合机理的 深入研究,两段式种植体的种植体一基桩界面已成为关系到种植成功与否的又一关键界面。 种植体一基桩界面是指位于埋植在牙槽骨内的种植体与暴露在口腔中的基桩之间的连接界 面,该界面通过固定基桩螺栓或粘固剂与种植体连接为一功能整体。杭州市口腔医院种植中 心谷志远一、种植体一基桩界面骨吸收两段式螺纹状种植体修复后种植体周围牙槽嵴的吸收一直被认为是种植术后的正常结果,两 段式种植体的骨吸收始于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皮质。许多研究

2、表明种植体修复1年后牙槽骨高 度一般与大多数标准种植体(直径为3.75mm和4.0mm)的第一根螺纹高度一致,距离种植 体基桩界面冠方约1.5到2mm,而且与种植体基桩界面与齿槽骨的相对位置无关。两段式螺纹状种植体的标准外科程序要求在植入时将种植体平台置于大约低于牙槽嵴 1.0mm左右的位置,其目的是使覆盖螺丝在愈合期与牙槽骨保持水平。在遵循这种方法做 的手术中,从影像学研究可以看出只要种植体完全保持潜入,种植手术后种植体周围牙槽嵴 就不会发生吸收。然而当实施二期连接基台手术后或将种植体过早暴露于口腔环境及细菌中, 种植体颈部周围牙槽骨就会发生历史老照片不能说的秘密慈禧军阀明末清初文革晚清改建

3、吸收。当两段式种植体采用一段式种植体手术步骤植入骨内(即当种植体植入后马上将愈合基台或 相关修复配件立刻与种植体相连接),术后种植体一基桩界面被立刻暴露于口腔内并与基台 连接,在数月后的影像资料上可以观察到同样的牙槽骨吸收现象。相对应的,当小直径基台 配件被装在宽颈种植体上,骨吸收将显著减少或没有吸收。这些都提示:种植体一基桩界面 牙槽骨吸收过程与种植体行使功能过程无关,而与它是否暴露在口腔中有关。二、种植体一基桩界面骨吸收机制许多学者对种植体一基桩界面邻近骨组织吸收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研究报道种植体修复后牙 槽骨的吸收是因为局限在种植体基桩界面的软组织局部炎症所引起,并认为也是种植体顶端 周围

4、软组织试图建立起类似生物学宽度的粘膜屏障的结果。有学者认为口腔种植体修复后周 围牙槽骨吸收是因为种植体使用后冠部位置应力集中所致。也有学者认为负荷不是种植体术 后第一年周围骨吸收的主要相关因素,种植体一基桩间的微间隙才是主要因素。研究还指出 骨吸收与种植体是否即刻负重、是否即刻种植关系不大,而与是否暴露于口腔密切相关。种植体一基桩界面微间隙一般种植体与相匹配基桩均设计为相同直径,但尽管种植体采用现代加工工艺,但界面仍不 可避免存在微间隙。众多研究提示种植体一基桩界面存在的微间隙可能会影响界面处软组织 生物学特性。有体内外多项试验已证明多种微生物可通过此间隙渗漏入种植体内部,此间隙 作为病原菌潜

5、在来源干扰种植体周软组织健康,引起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吸收并影响种植体的长期成功。许多学者对微间隙的位置和种植体骨吸收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两段式种植体由于种植 体基桩的微间隙存在导致垂直向骨吸收约1.5-2.0mm,水平向骨吸收约1.4mm。牙槽嵴的骨 吸收主要发生于基桩暴露后最初4周内,相关细胞水平机制还未明确。种植体基桩界面宽度、 种植体及/或基桩的微动、种植体周围血管的变化等可能都对作用于生物学宽度的微生物渗 漏有影响。Herman等也指出牙槽嵴吸收主要是与种植体部件的微动有关,而不是微间隙的 大小。他们认为最小微间隙(小于10um)2段式种植体也有显著的骨吸收。这些研究指出,微间隙侵犯

6、了种植体生物学宽度并引起种植体周围显著的骨吸收(与微间隙 和牙槽嵴接近度有关)。一段式种植体微间隙在生物学宽度的冠方,因而骨吸收较少。为了 美观或因垂直空间不足而将种植体平台置于平齐牙槽骨或牙槽骨下,会导致更大量骨组织吸 收的不良后果。微间隙周围软组织炎症Ericsson等在两段式种植体一基桩微间隙周围的软组织观察到两种炎症性损害,一种与龈沟 相关,他们称之为“菌斑相关性”炎性细胞渗入;第二种与种植体基桩界面相关,约为 1.0-1.5mm区域的炎性细胞渗入,他们称之为“基台相关性”炎性细胞渗入。研究发现种植 体周围牙槽骨总是位于距离种植体基桩界面顶端1.0-1.5mm处,而基台炎性细胞渗入区尖

7、端 边缘与牙槽骨之间总是被约1mm左右健康连接组织所隔离开。这也提示一旦生物学宽度建 立后,软组织封闭及牙种植体附着组织能将牙槽骨与口腔环境隔离开,以起到保护作用。同 时Waerhaug所报道的拔出的天然牙上与龈下菌斑相关的菌斑炎性渗入区为0.94mm,与 Ericsson等所报道的基台相关性炎性渗入区冠部总共约 0.5-0.75mm,尖部伸展约0.5 一 0.75mm相类似。Callan等指出口腔中细菌向种植体基桩界面迁移,细菌在基桩连接后最初25天内在种植体 及基桩表面定植,而且只限于两者的接触面。已经被分离出来的主要微生物有:伴放线放线 杆菌、福赛斯坦纳菌、直肠弯曲菌、侵蚀艾肯菌、梭形杆

8、菌属、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 菌、齿垢密螺旋体等。Berglundh等同样观察到在Branemark两段式种植体基桩界面的上下 方各0.5mm处的结缔组织有炎性细胞浸润,而且在基桩安装两周后即出现0.5mm骨吸收。 其病理机制为,因微间隙处细菌的持续存在,其趋化性刺激导致中性白细胞聚集和种植体表 面单核细胞出现,激活宿主的防御机制,引发特异性反应,产生炎症过程,并因此处微生物 无法有效清除而被加剧,炎症扩散,炎性细胞活跃刺激破骨细胞生长,导致骨吸收。Hermann等的研究表明,两段式种植体连接基台后牙槽嵴的丧失主要发生于距离种植体基桩 界面顶端大约2mm处,距离种植体基桩界面约2mm处的骨吸

9、收的位置是恒定的,与种植 体基桩接合部相对牙槽嵴顶的原始位置无关。而且种植体基桩界面在牙槽骨内位置越深,它 所引起的牙槽骨垂直丧失高度越高,但新形成的牙槽骨与种植体基桩界面始终保持约2.0mm 距离。Herman发现,即使是冠向延伸到距离种植体基桩界面0.5mm之内的骨负重表面被喷 砂酸蚀过的种植体,种植体基桩界面及新形成的牙槽骨仍保持约2.0mm距离。这些都提供 了直接证据说明:引发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生物学宽度形成及位置改变的生物学进程,比由于 要创造足够空间让软组织附着于种植体引起的牙槽骨改建的吸收有更大能力影响及指引骨 重建过程。生物学宽度生物学宽度一词由Gargiulo于1961年提出,

10、通常将从天然牙龈沟底到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称为生物学宽度,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其宽 度约为2mm。生物学宽度是一个生物学上的空间恒定量。它的功能是保护容易被侵犯的龈 牙结合部。在天然牙上当生物学宽度被牙结石或牙冠龈下边缘所侵犯时,会发生牙槽骨吸收。 使天然牙周围软组织变薄或行牙冠延长术后牙槽骨高度会降低的情况已被报道,也说明牙槽 骨重建过程是为牙槽嵴上纤维形成新附着到牙齿创造空间的生物性反应。种植体一基桩界面周围为软组织包绕,研究证明附着于种植体一基桩界面的软组织与牙龈组 织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有学者认为种植体周围也存在类似天然牙的生物学宽度,它要求种 植体周围粘膜要达到一定厚度及高度,以保证所形成结合上皮和牙龈结缔组织足够达到最理 想的种植体周围封闭,避免受到外部机械因素和内部生物因素侵袭。当内部因素侵犯生物学 宽度时,上皮细胞向远处迁离并隔离损害区处,创造防御性距离以确保牙齿稳定。这将导致 牙槽骨的吸收,以确保种植体的生物学宽度被重新建立。Berglundh和Lindhe认为种植体周围粘膜最小需要大约3mm宽度,以创建围绕种植体的粘 膜屏障;还认为种植体周围牙槽骨会发生吸收以获得最小尺寸软组织附着于种植体。这同时 也提示当软组织高度不足时,牙槽骨可能通过改建吸收来获取空间,达到建立生物学封闭的 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