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自然区划理论与方法自然区划研究的发展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景观(自然地理区)山地自然区划研究自然区划单位的类型研究自然区划调查和报告编写方法自然区划: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划分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线,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自然区划因对象不同而有综合自然区划和部门自然区划之分。为一定生产目的而进行的区划是应用性自然区划。第一节 自然区划研究的发展一、世界第一个自然区划禹贡将中国划分为九州。二、近代自然区划开始于欧洲19世纪初:洪堡、霍迈尔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道库恰耶夫20世
2、纪1040年代:景观地带、自然区、生物气候分类、立地等概念相继出现。三、近30年来西方国家的自然区划多以生态区划形式出现:贝利(Baily):区域、区、省、地段;奥美尼克:生态区、生态亚区。四、中国的自然区划:(1)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同时参与区划工作;罗士培、葛德石、斯坦普等;李长傅、李四光、冯绳武、李旭旦等。(2)部门自然区划尤其是气候区划方案很多;(3)在政府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自然区划工作;(4)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立项支持管辖区的自然区划;(5)近30年来不断出现自然区划新方案,除综合自然区划外,生态区划、自然资源区划、公路自然区划、冰川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也相继开展
3、,并取得丰硕成果。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400mm等降水量线3000m等高线地跨三大自然区的省级行政区2.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A.地貌、气候是划分三大自然区的两大要素 B.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二、三大自然区的特点(一)东部季风区A.范围: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上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B.地形地势:海拔较低C.气候: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集中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D.土壤生物:植被以森林为主,土壤发育好,生物种类繁多E.水文:多外流河,主要是以雨水补给F.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广泛而深刻,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二
4、)西北干旱半干旱区A.范围:主要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等。B.地形地势: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C.气候: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D.土壤生物:植被大部分为沙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低.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E.水文:多属内流区,河流短小,平地径流主要来源于暴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山地径流主要由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湖泊多但多是咸水湖.F.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较东部季风区小,绿洲农业和牧业较发达,但应注意荒漠化的影响.(三)青藏高寒区A.范围: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B.地形地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C.气候:空气稀薄,气温低,冻
5、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强大,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D.土壤生物: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森林少.动物稀少.土壤发育差,土层浅薄.E.水文: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有较多的冰川,湖泊.F.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微弱.因自然条件恶劣,所以人口密度小,土地利用主要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发展林业,农业.三大自然区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农业生产限制因素农业生产结构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第一单元 中国的区域差异 1.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广泛而深刻不够广泛而深刻微弱水旱灾害水分热量种植业为主 草原牧业为主 灌溉农业 高寒牧业为主少部分河谷农业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第
6、二节 自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一、区划原则地表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的学说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1,发生统一性原则。A,任何区域都有自己的统一发展过程。B,区域的发生统一性不是其组成成分或组成部分所有特点形成的同时性。C,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年龄”,但它不等于该区域的固体基础(地质地貌)的年龄。一般而言,区域的固体基础可能比较古老,而区域自然特征的形成则较晚。D,低级区域是由等级较高的区域分化出来的。因此,区域等级越低,年龄越小,等级越高,年龄越大。E,任何区域都是在发生上统一的,但不同等级或同一等级的不同区域,其发生统一性的程度或特点应有区别。2,相对一致性原则:内部特征的一致性。不同等级的区划单位
7、的一致性也是相对的,各有不同的标准。3,空间连续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自然区划中区域单位必须保持空间连续性和不可重复性。任何一个区域永远是个体的,不能存在彼此分离的部分。柴达木盆地的归属,实际上是阿尔金山和西祁连山的从属性问题。4,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任何区域都是地域分异作用的产物,在具体进行地域划分时,必须考虑地域分异的作用及其在各个区域中的表现。综合性原则强调区划时全面考虑地带性分异和非地带性分异的作用。主导因素原则强调在区划时首先考虑决定地域分异的主要因素。二、自然区划的方法1,古地理方法: 发生统一性原则必须通过古地理方法来贯彻;2,顺序划分和合并以及类型制图法: 贯彻相对一
8、致性原则和空间连续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的重要方法;自然区划等级系统逐级划分图式类型制图3,部门区划图叠置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是贯彻综合性原则常用的方法;4,主导标志法强调选取反映地域分异主导因素的指标作为确定区界的主要依据,尤其强调在进行某一级分区时必须按照统一的指标划分。三、区划原则和方法的关系1,区划原则和方法是紧密联系的;发生统一性原则古地理法相对一致性原则类型制图法空间连续性原则顺序划分和合并法综合性原则部门区划图叠置法地理相关分析法主导因素主导标志法2,区划原则和方法都是相互补充的,应用其中的一个原则和方法,并不排斥其它原则和方法。3,区划原则具有一定的从属性,不同原则应有不同的适
9、应范围。总原则和局部原则,大原则和小原则之间也应有一定的从属关系。发生统一性原则是综合自然区划的总原则。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在高级单位依据生物气候原则,低级单位依据地质地貌原则划分。第三节 自然区划的等级系统双列系统:地带性等级单位系统、非地带性等级单位系统(不完全的综合性单位)。单列系统:同时反映这l两种分异因素的完全综合性单位。一、地带性区划单位1,地带性单位的特点A,地带性单位主要依据区域的地带性属性划分;B,地带性单位是不完全的综合单位;C,地带性单位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大致沿纬线方向伸展,并呈带状分布的趋势;D,地带性单位的空间变化具有非可逆性和南北半球大致对称分布的特点,彼此逐渐更替,没有
10、鲜明的界线。2,地带带性单位的等级系统(1)带:最高级区划单位。A,带主要依据热量条件划分;B,每个带除具有一定的辐射平衡值外,还具有与其温度特征相适应的地理过程。C,目前公认的带的划分图式为:寒带、亚寒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2)地带:最基本的地带性区划单位。A,地带的定义及应用于山地区划每一地带包括一个可以代表自然界水平分异特征的土类和植被群系纲。代表性土类、代表性植被群系纲。B,划分地带的标志及地带界线的确定:一般依据土壤和植被特征划分地带。但实际中常求助于气候指标。C,过渡地带问题两种情况:1)各自然地理成分和地理综合体本身彼此镶嵌结合而相互过渡。草原与荒漠
11、。2)两个基本地带的成分特别是植被成分混杂于一过渡带内;各森林地带间的过渡。两种方法:1)把过渡带平分为两半;2)把过渡带作为独立地带或亚地带;D,地带内的进一步划分;两种方法:1)基本地带通常划分为南、中、北三个亚地带;2)过渡地带通常只划分为南、北二个亚地带。(3),亚地带与次亚地带一般说,地带更替是由自然带内整体特征的重大质变造成的。亚地带更替则只需少数组成成分出现地带性质变,而其他组成成分发生量变即可实现。次亚地带则是各组成成分和整个亚地带自然特征的局部的、更次一级的地带性变化。二、非地带性区划单位1,非地带带性单位的特点A,非地带性单位主要依据区域的非地带性属性划分;B,非地带性单位
12、是不完全的综合单位;C,非地带性单位在空间分布上取决于距海远近和海拔高度;D,非地带性单位有鲜明的界线。2,非地带带性单位的等级系统(1)大区在大地构造方面,大区通常相当于古地台或巨大的地槽褶皱带。各大区之间在气候大陆度、湿润条件及纬度气候的性质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差异。我国领土分别位于东亚大区、亚洲中部大区和青藏高原大区范围。在中国自然区划中称为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和青藏高寒大区。大区范围内包括平原区域和山地区域。但边界位置的山地其归属难处理,通常以低一级的地区处理。(2)地区A,地区是大区的一部分;B,地区在地势构造方面具有很大的确定性,同时它具有显著的发生统一性和比较鲜明的界线。海拔
13、高度是地区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有无垂直带性存在和垂直带谱性质如何);在平原区域,纬度地带性结构(地带谱)是地区划分具有重要标志意义。(3)亚地区亚地区主要是最近地质时期在非地带性因素影响下由地区分化出来的,发生上和年龄上相近的、地貌和地表沉积物性质相似及形态构造相似的景观,在气候也具有显著的共同性,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一个整体。其大致相应于大地构造的三级单位。亚地区不一定与地貌区划中相应单位完全符合。(4)州州的划分主要以亚地区内的地质地貌差异,以及由此差异引起的其他自然条件的变化为依据。一般来说,州的范围大致与四级大地构造单位相当。在山地区分州时应特别注意山系的组合状况;在平原区域则应特别注意沉
14、积物的分布状况,气候差异也可作为分州的根据。三、综合性区划单位1,综合性区划单位(单列系统)的理论依据;地表自然界地域差异和区域空间分布的规律是两种因素交织作用和两种规律的综合表现。自然界必然存在反映这一综合地域分异规律的完全综合性单位。因此,可以根据这两种属性的综合特征来划分综合性区划单位,并按其从属性关系建立统一的等级系统。2,划分方法:从划分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类区划单位入手,然后进行叠置建立完全综合性区划等级系统。叠置并非两类区划网格的机械交叉,而是必须通过地理相关分析对叠置后的界线进行适当调整。即在地理相关分析基础上交替运用主导标志法进行区划。3,科学的单列系统的特点:(1)交替使用主
15、导标志法进行区域划分;(2)每个单位都是高级单位的一部分,即高低单位之间有等级从属关系;(3)它是带段性单位和省性单位相间排列的系列,只有自然区(景观)才是最综合的单位。4,单列系统的等级带段国地带段省亚地带段州次亚地带段区(景观)。A,带段:最高级带段性单位。同一个大区的一段。划界标志和指标与带和大区相同。热量条件相同,大地构造和大地貌单位相同,气候省性的最高级分异单位,具有一定的地带谱型。B,国:最高级的省性单位。是带段内根据地质地貌和气候省性划分的。C,地带段:“国”的范围内的一段。是在“国”内主要根据水热对比关系差异划分出来的,具有相当一致的生物气候土壤特征,外力地貌也具有一定的共同点
16、,其古地理发生一般是新生代以来的事。D,省:是地带段的一部分,是由非地带性单位亚地区与地带段叠置得出的综合性单位,或者说是地带段内按照省性划分的单位。自然省:三江平原、四川盆地丘陵区、柴达木盆地等。E,亚地带、州、次亚地带区:研究不够深入。认识性区划应用性区划:从“白箱”到“黑箱”。 大区 地区亚地区 州 带地带亚地带次亚地带带段国省州区地带段亚地带段次亚地带段第四节 景观(自然地理区)一、景观概念与景观特征1,景观的定义A,广义:自然综合体或地理综合体的同义语。B,中义:具有分类含义的自然地域综合体的代名词。是自然地域综合体分类系统法的对象和分类的起始单位。C,狭义:个体的区域单位,相当于区
17、划等级系统中最低一级的自然地理区。二、景观的特征 (1)景观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种属性一致性最大的区域。(2)景观分布区与各部门自然地理区划下限单位的界线是相吻合的。(3)景观保留有全部高级区划单位的典型特征。(4)景观的个体特征和非重复性都比土地单位显著。(5)相对于土地单位而言,景观具有较长的历史,面对外部影响具有较大的稳定性。三、关于景观的定义景观是自然省(或州)在发生上的独立部分,是地表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特征上最一致的地段,它具有自己特有形态单位的质和量的对比关系,充分反映了地方自然条件的特点和自然资源的多样性,是完整的土地利用单位,并因此成为区划下限单位。二、景观同一性问题1,景观的
18、发生同一性A,景观具有自在的发展过程。B,景观的发生同一性并非其组成成分发生的同时性。C,景观的年龄是不同的。地质历史、古景观发展史和现代景观发展史。2,景观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同一性A,景观具有最一致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条件;B,只有景观才表现出两类分异或两种区划单位网格的吻合。C,其组成成分及土地单位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一致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属性。3,景观的组成成分同一性组成成分自身的同一性、景观和组成成分分布区的同一性。4,景观的结构同一性景观结构:组成结构、形态结构(土地结构)景观结构同一性:组成结构同一性、形态结构(土地结构)同一性第五节 山地自然区划研究一、非地带性单位的类型1,具有水平地带性的平原;一般区划原则和方法。2,垂直带性显著的山地;按垂直带谱的性质进行区划。3,具有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带性的山地和山间盆地:仍按垂直带谱的性质进行区划。4,具有高原地带性的高原;按水平地带处理。5,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切割高原;云贵高原:类型区划、反垂直带。6,具有垂直水平地带性的斜降山原和斜降山系;云南高原内部。仍需研究。7,具有明显垂直带性的高原、山地。按一般区划原则处理。大兴安岭雪峰山一线以西地区。二、山地高原完整性与自然带或地带连续性1,孤立山峰和不够长的山脉在自然区划中常被划作中低级区划单位的次级区。2,所有具备垂直带结构的山地、高原都应划分独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学之眼模板
- 医药生物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 舞蹈秘境:身心之旅
- 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计划
- 《知识产权法总论》课件
- 舞台设计工程师工作总结
- 2024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及参考答案【A卷】
- 2023年-2024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原创题
- 员工因病辞职报告-15篇
- 历史学应用研究报告
- YS/T 1149.2-2016锌精矿焙砂化学分析方法第2部分:酸溶锌量的测定Na2EDTA滴定法
- GB/T 11017.1-2002额定电压11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及其附件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 原料药FDA现场GMP符合性要求与检查实践课件
- 科技创新社团活动教案课程
- 氨碱法纯碱生产工艺概述
- 基础化工行业深度:电解液新型锂盐材料之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市场潜力可观新型锂盐LiFSI国产化进程加速
- 年产10000吨一次性自然降解环保纸浆模塑餐具自动化生产线技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实战销售培训讲座(共98页).ppt
- 测控电路第7章信号细分与辨向电路
- 哈尔滨工业大学信纸模版
- 氨的饱和蒸汽压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