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学习心得:新课标下如何教语文为什么想到这个主题?因为新课标与以前不一样,才让我想到了这个主题。现在是六大学习任务群,六大学习任务群里的课文功能肯定是独立的(这种独立也是相对的)。大声读读“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想着自己一年又一年教过的课文,是不是可以把头脑中的那些课文划至不同的任务群里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宇宙生命之谜可以放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里,穷人在柏林可以放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里玩着玩着,肯定会发现“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整本书阅读”
2、装的课文非常多,“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跨学科学习”这三个筐里的课文好少啊!不同筐里的课文教什么,肯定受到与筐名有关。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从哪些方面教课文?也就是课文的通用型目标要求有哪些?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复述、背诵、略读课文;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3.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4.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
3、他人讨论交流。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7.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8.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以上为第13学段的学段课文要求。课文教学要做七件事:一是朗读、默读、复述、背诵课文;二是理解词句及关键句;三是认识标点符号,体会其表达的语气、用法;四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五是提问;六是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4、;七是积累词语、句段。9.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10.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11.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从第四学段的两条学段要求看课文教学,要做六件事:一是略读、浏
5、览、通读课文;二是随文学习词汇、语法知识,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三是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推敲重要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四是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五是了解常用修辞,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六是了解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把前几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的“课文”要求作对比阅读,这些“课文”的目标要求,都不是新的,都是过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里有的。思考这些要求,想到一篇篇课文,总觉得我们的课文教学问题太多了。那课文到底该教什么呢?我一直觉得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先搞清楚什么是课文。中小学语文老师都
6、学过语文教材教法课程,课程里一定有“课文”的解释,即课文就是教科书中的正文。这一解释,是魏冰心在民国时期编写国语文教材首次使用的。思考这一解释,定会发现,这一解释太简单了,根本无法回答老师为什么要教一篇篇课文,怎么教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应该教什么等问题。那课文还有其他的解释吗?通过查阅文献,我找到了课文的三种解释: 一是“课文”最早记录在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指瑕中,“雅颂未闻,汉魏莫用,悬领似如可辩,课文了不成义,斯实情讹之所变,文浇之致弊。”。西北师范学院教授、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郭晋稀(19161998)在其专著文心雕龙释注十八篇(1963年出版)中注:“课,责也。引申有推求之义。课文,推敲
7、文字。”二是在明朝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唐顺之(15071560,武进人)的章孺人传有这么一段文字:“两弟夜读书,课文夜过半,孺人即又虑其劳以病也。”这个课文是何意呢?是督促读书做文章的意思。三是中国柈湖文派(桐城派的一个分支)的创始人、清朝吴敏树(18051873)在业师两先生传中写道:“先生怪其课文有异,召诘之曰:汝年少,文字当令生嫩秀发,奈何作如许老成状?”这里的课文却是“窗课”的意思。窗课,旧称私塾中学生习作的诗文。把“课文”的这三种解释放在一起,既能感受到我国“课文教学发展史”之美妙,又能让我们知道课文教学应该做三件事: 一是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等需要推敲。 二是不要把课文
8、教起终点,要教成起点,要有课程意识,要让学生去读相关的整本书。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所有的课文最起码有一本书与其匹配。有的是绘本,有的是较厚的书,有的是不同作者主题相同的书,有的是作者本人的同题书或相关的著作。“课程”的原意就是“跑道”,课文教学拥有课程意识,就是一篇课文基本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拿起这些相关的书读起来,读后并能讨论,甚至争辩起来。 三是每篇课文如果能算作写作的范文,就应该把课文中的写作“范”弄出来,以促使学生做真正的文章。简单地说,把一篇篇课文里藏着的写作智慧找到,让学生用此来做文章。如果以这三件事来看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你会发现第1-4学段的所有要求只做了一件
9、事,就是推敲课文中的字词句段篇。虽然涉及了一点表达,但与课文教学应该做的第三件事,相差甚远。有人会说,所有的课文都得做这三件事吗?答案是必须的!因为少了一件事,课文肯定学不好,进而语文也就难以学好。有人又说,怎么可能?当下语文教材中的所有课文,只能用1-3课时来教,能做好其中一件事就不错的,像略读课文,有可能连一件事都做不完呢!这一说,是事实。这也是我国多年来中小学课文教学存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小学语文教与学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我的一篇论文挖坑式教学何时休,也就是说我在十多年前,就把用1-3课时教一篇课文,定义为“挖坑式教学”,就在文章中明确指出长期以来的课文教学现状,即教一篇课文挖一个
10、坑,一个学期挖三十左右个坑,六年挖了三百多个坑,坑坑不出水,课课不通透。有人会继续追问,这样的教学与“一课一得”“长文短教”“难文浅教”不背道而驰吗?的确是!关于“一课一得”研究者太多了,但包括研究者本人估计都难以上出一课一得的语文课。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一篇课文,生字词要学要得,这是必须的,还有其他的得吗?当然有了,句段的理解,文章的意蕴,作者的创作智慧,文章的结构等都属于“须得”的范畴。而许多文章里还藏着的诸多未知,好的文章还能诱发学生去研究、思考、讨论、跨学科学习,这一些应该属于“大得”之范畴。所以,“一篇课文只一得”肯定是需要扬弃的教学理念。有人说,如果将“一课一得”理解为“一
11、节课得一个”,可不可以呢?如果这么理解,并要求教师教每篇课文都要不要急,慢慢地来,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让孩子真能得一个,一个学期要上200多节语文课,得200多个清清楚楚的“语文”,这到是可以的!这样的“一课一得”,我绝对不反对。但这样的语文课,在中小学里好像也找不到!关于“长文短教”“难文浅教”,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这样的理念放入语文课堂。现在正在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的确与以前任何一个版本不一样了,长文多了,难文多了。一线老师都清楚,没有因为那么多的长文、难文的出现,语文课时增多。而这些长文、难文大多是名家之作,如果仅仅是短教、浅教,那长文、难文还有放在教材里的必要吗?如果坚持那短、那浅的教学,肯定
12、会略去很多属于语文的东西,半生不熟地学了一篇又一篇长文、难文,学生会喜欢这些长文、难文吗?新课程改革反复强调“语文核心素养”,我知道有专家曾对素养这样定义:离开学校,把学校学的东西全忘记,剩下的就是素养。那一次次期末考试结束,这些长文、难文,因为教法过快而简单,学生肯定忘记的很快,到那时他们会剩下多少素养呢?语文学习,永远是个慢工程。不管哪个国家的语文教育专家都该有这种共识。急不得的!但长文短教、难文浅教,是非常急的课文教学想法。不少一线老师说,这样的课文教学理念是在拿学生语文学习开玩笑。看日本的母语教材,他们一年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只学4-6篇课文,一个学期只写一篇作文;看美国、德国、英国等国
13、家,他们一年的母语教材,只设置6-8个单元,一个单元3-4篇文章,这也是三个学期的任务。关于课文该做的第二件事,学一篇课文最起码读一本书,若真做此事,就意味着学生真地奔跑起来了。这样的课文教学,才是进入了最美的境界。学生读完书,再来一场大讨论,收获一点满满的。很可惜,这么美的教学情境,目前只能在想象中。而国外的母语教学,早就这样了。做好第二件事,有什么价值?其实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先生在第一次借书与第一次创作就告诉了我们这个价值: 上到初中二年级,中学语文老师搞了一次改革,把语文分为文学和汉语两种课本。汉语只讲干巴巴的语法,是我最厌烦的一门功课,文学课本收录的尽是古今中外的诗词散文小说名篇,
14、我最喜欢了。印象最深的一篇课文是田寡妇看瓜,一篇篇幅很短的小说,作者是赵树理。我学了这篇课文,有一种奇异的惊讶,这些农村里日常见惯的人和事,尤其是多村人的语言,居然还能写文章,还能进入中学课本,那这些人和事还有这些人说的这些话,我知道的也不少,我也能编这样的故事,写这种小说。这种念头在心里悄悄萌生,却不敢说出口。穿着一身由母亲纺纱织布再缝制的对襟衣衫和大裆裤,在城市学生中间无处不感觉卑怯的我,如果说出要写小说的话,除了嘲笑再不会有任何结果。我到学校图书馆去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踏进图书馆的门,冲赵树理去的。我很兴奋,真的借到了赵树理的中篇小说单行本李有才板话,还有一本短篇小说集,名字记不得了。我
15、读得津津有味,兴趣十足,更加深了读田寡妇看瓜时的那种感觉,这些有趣的乡村人和乡村事,几乎在我生活的村子都能找到相应的人。这里应该毫不含糊地说,这是我平生读的第一和第二本小说。我真的开始写小说了。事也凑巧,这一学期换了一位语文老师,是师范大学中文系刚刚毕业的车老师,不仅热情高,而且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尤其是作文课,他不规定题目,全由学生自己选题作文,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真是令我鼓舞,便在作文本上写下了短篇小说桃园风波,大约三四千字或四五千字。我也给我写的几个重要的人物都起了绰号,自然是从赵树理那儿学来的。赵树理的小说里,每个人物都有绰号。故事都是我们村子发生的真实故事,农业生产合作社由初级转入
16、高级,把留给农民的最后一块私有田产果园也归集体,包括我们家的果园也不例外。在归公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冲突事件,我依一个老太太的事儿写了小说。同样不能忘记的是,这是我写作的第一篇小说,已不同于以往的作文。这年我十五岁。这几段文字给予我许多思考:一是课文的选择要能唤醒学生知道这篇文章自己也能写,二是课文教学之后要能让学生走进图书馆借书去读,三是课文及整本书的阅读之后能诱发学生真正地写起来。另外,从这些文字还可以清楚地看出,那时候的陈忠实,是一位爱思考的学生。他想了,他真的去图书馆了,真的读了,后来真的写了。但一个班级里,有多少学生能这样呢?陈忠实的这一系列做法,用现在专业化术语来说是“自导式学习”(自己引导自己),这方法不是老师教的。如果老师教了田寡妇看瓜,带着学生一起读了李有才板话,然后思考、讨论研究这本书,最后带着学生写一篇短篇小说。这个班的语文学习会是怎样呢?很显然,这样的教,得需要很长时间,最起码得两周左右的时间。而这样的教学,我称其为“挖井式教学”(课课学完,如挖了一眼出了孕育人成长的井),也叫“通透式课文教学”,而这种教学模式,理应是科学的母语学习模式。每篇课文到底该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弱电系统施工合同范本
- 地产代理合同
- 果园承包合同书
- 物流仓储设备采购及安装合同书
- 基站场地租赁合同模板年
- 工厂普通买卖合同
- 标准个人借款抵押合同模板
- 商城店面租赁合同范本
- 资产买卖合同书
- 全新临时房租赁合同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万永霞
- 粘液腺肺癌病理报告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评报告范文
- 巡察档案培训课件
- 物流营销(第四版) 课件 第六章 物流营销策略制定
-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列表
- PDCA提高患者自备口服药物正确坚持服用落实率
- 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6181乙二醇装置爆炸事故调查报告
- 家谱人物简介(优选12篇)
- 2023年中智集团下属中智股份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GA 1409-2017警用服饰硬式肩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