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一般检查课件_第1页
诊断学一般检查课件_第2页
诊断学一般检查课件_第3页
诊断学一般检查课件_第4页
诊断学一般检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般检查 (General Examination)全身状态检查(二)年龄(age):年龄的增长,机体出现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等一系列改变,年龄与疾病的发生及预后有密切的关系。幼儿和儿童:佝偻病、麻疹、白喉等。少年与青年:结核病、风湿热等。老 年:动脉硬化性疾病、某些癌肿等。判断年龄的方法: 通过判断皮肤的弹性与光泽、肌肉的状态、毛发的颜色和分布、面与颈部皮肤的皱纹、牙齿的状态等进行大体上的判断。不能准确判断年龄的原因是: 环境因素导致发育的速度和衰老程度的差异以及疾病对机体状态的影响。(三)生命征(vital sign) 1.体温 三种体温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误差原因:水银未甩到36以下;未夹

2、紧;附近有热源;测前热水漱口。 2呼吸:1618次/分。 3脉搏:60100次/分。 4血压:140/90mmHg。口测法 肛测法 腋测法舌下含5 涂润滑剂,插入 腋下10 肛内1/2表长,536.3 37.2 36.5 37.7 36 37 可靠,小儿及昏迷病人不能用。安全可靠,可用于小儿及昏迷病人。门诊病人使用方便,不易发生交叉感染。 方 法正常值优缺点发 热生理情况下,体温有一定的波动: 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 在24h内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运动或进食后体温略高; 老年人体温略低,月经期前或妊娠期妇女体温略高。发 热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

3、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临床常见的热型稽留热:是指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 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 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全身状态检查2.发育异常: 巨人症:在发育成熟前,出现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可致体格异常高大。

4、 侏儒症:在发育成熟前,出现垂体功能减退,可致体格异常矮小。 呆小症:在发育成熟前,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体格矮小和智力低下。 佝偻病:因幼儿时期维生素缺乏。3.体型(habitus) :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包括骨骼、肌肉的生长与脂肪分布的状态等。 无力型(瘦长型):表现为体高肌瘦、颈细长、肩窄下垂、胸廓扁平、腹上角小于度。 超力型(矮胖型):表现为体格粗壮、颈粗短、面红、肩宽平、胸围大、腹上角大于度。 正力型(匀称型):表现为身体各个部位结构匀称适中,腹上角度左右,见于多数正常成人。全身状态检查1.营养状态分三个等级: 良好:黏膜红润,皮肤光泽、弹性良好,皮下脂肪丰满而有弹性,肌肉结

5、实,指甲、毛发润泽,肋间隙及锁骨上窝深浅适中,肩胛部和股部肌肉丰满。 中等:介于两者之间。 不良:皮肤黏膜干燥、弹性降低,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松弛无力,指甲粗糙无光泽,毛发稀疏,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凹陷,肩胛骨和髂骨嶙峋突出。2.异常:营养不良:由于摄食不足或(和)消耗增多引起。当体重减轻至低于正常的10%时称为消瘦(emaciation)。摄食障碍消化障碍 消耗增多营养过度:体内中性脂肪积聚过多,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当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者称为肥胖(obesity)。外源性肥胖:为摄入热量过多所致。内源性肥胖:主要某些内分泌疾病所致。 体重质量指数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 肥胖症WHO标

6、准:体重质量指数男性27,女性25全身状态检查(八)面容(facial features)与表情(expression) 面容是指面部呈现的状态。 表情是在面部或姿态上思想感情的表现。 1.急性病容:潮红,不安,呼吸急促 ,表情痛苦。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 2.慢性病容:憔悴、灰暗或苍白,目光黯淡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病面容:面色晦暗,额部、鼻背、双颊 有褐色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脏疾病。10、肾病面容:面色苍白,眼睑、颜面浮肿,舌色淡,舌缘有齿痕。见于慢性肾脏疾病。11、伤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成无欲状态。见于肠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竭患者。 12、苦笑面容:牙关紧闭,面肌痉

7、挛,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13、面具面容:面部呆板、无表情,似面具样。见于震颤麻痹、脑炎等。全身状态检查3.强迫体位: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体位 。 ()强迫仰卧位:患者仰卧,双腿蜷曲,借以减轻腹部肌肉的紧张程度。见于急性腹膜炎等。 ()强迫俯卧位:俯卧位可减轻脊背肌肉的紧张程度。见于脊柱疾病。 ()强迫侧卧位:有胸膜疾病的患者多采取患侧卧位,可限制患侧胸廓活动而减轻疼痛和有利于健侧代偿呼吸,见于一侧胸膜炎和大量胸腔积液的患者。()强迫坐位:亦称端坐呼吸,患者坐于床沿上,以两手置于膝盖或扶持床边。该体位便于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并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脏负担。见

8、于心、肺功能不全者。()强迫蹲位:患者在活动过程中,因呼吸困难和心悸而停止活动并采取蹲踞位或膝胸位以缓解症状。(6)强迫停立位:在步行时心前区疼痛突然发作,患者常被迫立即站住,并以右手按抚心前部位,待症状稍缓解后,才继续行走。见于心绞痛。(7)辗转体位:患者辗转反侧,坐卧不安。见于胆结石、胆道蛔虫症、肾绞痛等。(8)角弓反张位:患者颈及脊背肌肉强直,出现头向后仰,胸腹前凸,背过伸,躯干呈弓形。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全身状态检查(十)姿势(posture):指举止的状态。正常的姿势依靠骨骼结构和各部分肌肉的紧张度来保持。 颈椎疾病:颈部活动受限 充血性心衰:坐位 捧腹:腹痛发作(十一)步态(g

9、ait):指走动时所表现的姿态。常见的典型异常步态有以下几种: 、蹒跚步态: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似鸭行。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等。 、醉酒步态:行走时躯干中心不稳,步态紊乱不准确如醉酒状。见于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 、共济失调步态:起步时一脚高抬,骤然垂落,且双目向下注视,两脚间距很宽,以防身体倾斜,闭目时则不能保持平衡。见于脊髓痨患者。、慌张步态:起步后小步急速趋行,身体前倾,有难以止步之势。见于震颤麻痹患者。、跨阈步态:由于踝部肌腱、肌肉弛缓,患足下垂,行走时必须抬高下肢才能起步。见于腓总神经麻痹。、剪刀步态:由于双下肢肌张力增高,尤以伸肌和内收肌张力明显增高,移步时下肢内收过度,两腿交

10、叉成剪刀状。见于脑性瘫痪与截瘫患者。、间歇性跛行:步行中,因下肢突发性酸痛乏力,患者被迫停止行进,需稍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进。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 、色素沉着:色素沉着是由于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增多所致的部分或全身皮肤色泽加深。 、色素脱失:正常皮肤均含有一定量有的色素,当缺乏酪氨酸酶致体内酪氨酸不能转化为多巴而形成黑色素时,即可发生色素脱失。临床上常见的色素脱失有白癜、白斑及白化症。(二)弹性(elasticity): 与年龄、营养状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所含液体量有关。 正常:食指及拇指捏起手背内侧或上臂内侧的皮肤,松手后皮肤能很快平展、减弱,松手后皮肤不能很快平展,见于严重脱水、长期消耗

11、性疾病、老年人。 (三)皮疹(skin eruption):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是临床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 1、斑疹:不隆起皮面,只有颜色的改变 。见于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 2、丘疹:隆起皮面,且有颜色改变 。见于药物疹、麻疹及湿疹等。 3、斑丘疹:丘疹周围皮肤发红的底盘称为斑丘疹。见于风疹、猩红热和药物疹等。 、玫瑰疹:为一种鲜红色圆形斑疹,直径mm,为病灶周围血管扩张所致。检查时拉紧附近皮肤或以手指按压可使皮疹消退,松开时又复出现。为伤寒和副伤寒的特征性皮疹 、荨蔴疹:为稍隆起皮肤表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为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所致。见于各种过敏反应。(五)

12、蜘蛛痣与肝掌: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枝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spider angioma)。 1.检查方法及分布 :检查时用棉签和火柴杆压迫蜘蛛痣的中心,其辐射状小血管网立即消失,去除压力后又复出现。 2.原因:雌激素 肝掌:慢性肝病患者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称为肝掌(liver palms)。(七)湿度(moisture):与汗腺分泌功能有关。(八)脱屑(desquamation):常见于正常皮肤表层不断角化和更新。(九)皮下结节(subcutaneous nodules):风湿小结;猪绦虫囊蚴结节;结节性多动脉炎;Osler小结;游走性皮下结节;肿瘤所致皮下转

13、移。(十)瘢痕(scar):指皮肤外伤或病变愈合后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斑块。(十一)毛发(hair):毛发的颜色、曲直与种族有关,其分布、多少和颜色可因性别与年龄而有所不同,亦受遗传、营养和精神状态的影响。颈部淋巴结面颈部浅表淋巴结分区面颈部浅表淋巴结分区浅表淋巴结检查颈前三角:胸锁乳突肌内缘、下颌骨下缘与前正中线之间的区域。颈后三角:胸锁乳突肌后缘、锁骨上缘与斜方肌前缘之间的区域。颈前三角、颈后三角浅表淋巴结检查腋窝淋巴结:五群: 外侧淋巴结群 胸肌淋巴结群 肩胛下淋巴结群 中央淋巴结群 腋尖淋巴结群腋窝淋巴分群浅表淋巴结检查 滑车上淋巴结:位于上臂内侧,内上髁上方34cm处,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之间的间沟内。 分组 引流(收集)范围耳后、乳突区 头皮 胸锁乳突肌上部(颈后) 鼻咽部 胸锁乳突肌上部(颈前) 咽喉、气管、甲状腺左锁骨上窝 食管、胃 右锁骨上窝 气管、胸膜、肺 颌下 口底、颊膜炎、牙龈 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