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组成学习培训课件_第1页
硬件组成学习培训课件_第2页
硬件组成学习培训课件_第3页
硬件组成学习培训课件_第4页
硬件组成学习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硬件组成 显示设备显示器适配器 显示器件 (控制器、接口) (CRT、LED、PDP、LCD) 本章主要讨论: CRT显示器 成象原理、 屏幕显示与显示缓存的对应关系 显示方式、 屏幕显示与显示缓存的对应关系 控制器接口显示器适配器显示器件CPUVRAM第六章 输入/输出设备6.1 CRT显示器的显示方式与常见显示规格 显示方式 字符/数字(A/N)方式: 图形(APA)方式: 以字符为显示单位 以点(象素)为显示单位 显示规格 显示方式 分辨率 颜色 A/N:一帧画面显示的字符数 (字符行数列数) APA:一帧画面显示的象点数 (每线点数线数) 分辨率 2580 640200 适配器提供显示

2、规格如VGA卡: A/N:APA: 2540、2580, 320200、 2色、4色 800600, 2色、256色 1.CRT结构 6.2 光栅扫描成象原理 荧光屏电子枪聚焦系统水平偏转垂直偏转显示头视频放大扫描控制视频信号水平同步信号垂直同步信号2.扫描方式 电子束无固定扫描路径,随机扫描:控制电路复杂。光栅扫描:电子束扫描路径固定(自上而下,从左向右全屏扫描),控制电路简单。3.光栅的形成 水平正扫水平回扫垂直回扫水平偏转线圈加锯齿波电 流,形成水平扫描线 (行扫描) 垂直偏转线圈加锯齿波电 流,使水平线垂直移动 (场扫描) 行扫描电流: 场扫描电流: 帧频不低于25HZ 水平、垂直同步

3、分别控制电子束X向与Y向偏转 I R G B 颜色 4.象点存在的因素视频=0,点暗 红 象点 位置: 亮度: 颜色: 视频信号控制电子束通、断 视频=1,点亮 红、绿、蓝三基色控制 红点 绿点 蓝点 0 1 0 0 1 1 0 0 淡红 0 0 1 0 绿 1 0 1 0 淡绿 0 1 1 1 白 例.2513字符发生器, 5.字符点阵的形成与屏幕组织可提供64种字符点阵 字符点阵图形: (1)字符发生器 产生字符点阵代码。 (79) (58点阵) .字符点阵代码: 1111111 0001000 0001000 0001000 0001000 0001000 0001000 0001000

4、 0001000 ROM字符译码648单元 行译码字符编码(ROM高6位地址) 扫描线序号(ROM低3位地址)输出例. A B C D E F (2)屏幕组织 每行字符逐线扫描。 字符79,字符区9141)扫描顺序 2)间隔 横向间隔2点(消隐)纵向间隔5线(消隐)6.3 屏幕显示与显示器缓存(VRAM)的对应关系 显存功能 数据缓冲 屏幕刷新 对显存的操作直接影响屏幕显示。 对应关系表现在: 显存内容和容量的确定、显存地址组织、信息转换、 同步控制。 若显示规格为25行80列,(1)A/N方式 VRAM内容: 基本容量=2580=2KB1.显存内容和容量 字符的编码(ASCII码) VRAM

5、容量: (一字节存放一字符编码)(2)APA方式 图形的象点代码 VRAM内容: (一位存放一点,单色)VRAM容量: 若显示规格为640点200线,基本容量=8640200若考虑字符属性,显存容量增加。=16KB若考虑颜色分辨率不变:颜色容量容量不变:颜色分辨率 屏幕显示从左向右,自上而下,显存地址从 低到高安排。2.显存地址组织 3.信息转换 能实现将A从屏幕左上角逐渐移向屏幕右下角吗? 显存单元的地址由屏幕显示的行、列号决定。0 1 2 7901224ABGF行号决定地址的高位列号决定地址的低位AAAAAA能实现在屏幕上将一行字符自下而上地滚动吗? 如何将显存中的信息(字符编码/图形点代

6、码)转换为字符/图形显示在屏幕上。 (1)A/N VRAM A编码 N编码 D编码VRAM A点阵 B点阵 C点阵 D点阵 N点阵ROM屏幕 移位寄存器并行串行AND字符编码 字符发生器 扫描时序 一行点阵代码(并) 移位器 视频信号(串) 显示头 (2)APA VRAM 屏幕 移位寄存器并行串行一字节点代码(并) 移位器 视频信号(串) 显示头 00001111 00000000000010010VRAM000000000000100100001111 视频的发送与电子束扫描严格同步: 4.同步控制 电子束扫描到某点位置,相应视频应同时送到,控制点亮或不亮。需解决: 何时访问显存,取字符编码

7、或图形点代码? 以控制产生视频信号。 何时发水平同步信号? 何时发垂直同步信号? 以控制电子束扫描。 在显示器中设置若干级计数器,对显示器点频进行若干级分频,产生相应控制信号。 例.显示规格25行80列, (1)A/N方式 字符79,字符区914 7299点514线80字符25行设置4级计数器1)点计数器: 点计数器字符 计数器 线计数器 行计数器对一个字符的一行点计数。 点频 9:1 一次点计数循环访问一次VRAM、ROM。 2)字符计数器: 对一帧的字符列计数。 (80+l):1 一次字符计数循环发一次水平同步信号。 3)线计数器: 对一行字符的扫描线计数。 14:1 线计数值提供ROM低

8、位地址。 4)行计数器: 对一帧的字符行计数。 (25+m):1 帧频 一次行计数循环发一次垂直同步信号。 字符计数值提供VRAM列地址(低地址)。 行计数值提供VRAM行地址(高地址)。 例.显示规格800点200线、单色 (1)APA方式 8点200线100字节设置几级计数器?何时访问VRAM?何时发水平、垂直同步信号?8点本章要点:字符、图形方式下,屏幕显示与显存之间的对应关系(显存内容与容量、信息转换、分频计数器的设置与分频关系等)。光栅扫描成像原理1、CRT结构电子枪聚焦系统垂直偏转线圈水平偏转线圈视频放大扫描偏转电路视频信号垂直同步水平同步荧光屏电子束视频信号放大系统,电子枪,扫描

9、偏转系统,荧光屏等几部分2、扫描方式随机扫描:无固定扫描路径光栅扫描:扫描路径固定3、光栅的形成水平扫描水平回扫垂直回扫消隐2)、垂直偏转线圈加锯齿波电流,使扫描线垂直移动(场扫描)1)、水平偏转线圈加锯齿波电流,形成水平扫描线(行扫描)Ix正程回扫tIy正程回扫t水平扫描电流垂直扫描电流fx = S fy 行频一帧扫描线数场频 帧频不低于25HZ4、频率关系一个场扫描锯齿波内完成一帧的行扫描 逐行扫描:一帧一遍扫完:场频=帧频 隔行扫描:一帧二遍扫完:场频=2 X 帧频5、一帧画面的组成 位置(x偏转,y偏转)水平同步,垂直同步 亮度(y调逃) 视频信号(脉冲串) 颜色:红、绿、兰三基色控制

10、 象点6、字符点阵的形成与屏幕组织字符点阵图形1111111100011000000110000001100000011000000110000001100000011000例:字符T的图形点阵8X8点阵及对应编码1)、字符发生器在显示适配器,产生字符点图形的器件,核心部分由专用的ROM芯片构成。例:2513芯片,64种字符,5 X 8,则每个字符的点阵 占连续8个单元。 存放64种字符需容量为:64X8ROM64 X 8 X 5扫描线序号低3位地址字符编码高6位地址输出(5位)一个字符的点阵存放在ROM中连续的8个单元中11111001000010000100 xxxxxx000 xxxxx

11、x001xxxxxx010 xxxxxx110 xxxxxx111扫描线序号ROM字符发生器000001000110001100011000100100字符T编码xxxxxx000 xxxxxx001xxxxxx010 xxxxxx110 xxxxxx111字符H 编码2)、扫描顺序:一行所有字符逐线扫描ABCDEFGH.5条扫描线屏幕显示和显示缓冲存储器的对应关系1、VRAM(显示缓冲存储器)的内容和容量1)、字符方式:内容:一帧字符的编码 容量:设分辩率为25X80,一字节放一字符编码,容量=25X80 = 2KB2)、图形方式:内容:一帧图形点阵的代码 容量:设分辩率为640X200,一

12、位存放一 点,容量=640X200/8 = 16KB3)、间隔如PC机:字符点阵 7X9 字符区 9X14横向间隔2点,纵向间隔5点2、属性信息与属性缓存 字符属性:闪烁,前景,背景,下划线 属性缓存容量与字符缓存容量相同下划线 背景颜色 闪烁 字符颜色7 4 3 0字符编码属性字符编码属性VRAM0123 图形属性:颜色,容量与色彩数量及分辩率相关 分辩率不变:颜色越多,需要的缓存容量越大 缓存容量不变:颜色越多,分辩率越低例1:单色,分辨率为800X600, 容量为 800X600/8 =60K例2:四色显示,分辨率为800X600 容量为 800X600/4 =120K 例3:16色显示

13、,分辨率为1024X768 容量为 1024X768/2 =384K 3、缓存地址组织屏幕显示从左至右,从上而下缓存地址安排从低到高 1)、字符方式:设分辩率为:25X80。则显示缓存中前80个单元中的字符编码经字符发生器显示在屏幕的第0行,由此类推。0180279字符编码属性字符编码属性VRAM0123单元与屏幕位置一一对应 2)、图形方式:屏幕上的点由左至右,由上到下对应缓存单元从地址码由低到高的各位。 如为单色:一个单元的8位可以对应8个象素点 如为彩色:则由色彩数量确定。单色8个象素点VRAM01234、信息的转换 1)、字符方式:首先从显示缓存中取出字符编码; 将字符编码与CRT控制

14、器提供的扫描时序分别送入字符发生器地址高端和低端; 取出字符的该扫描线上的点阵代码,控制显示VRAMROM移位寄存器字符编 码扫描时序(扫描线序号)一行点阵代码并视频信号(串)显示头 设字符点阵为5X8,扫描第一线时先取出ROM中字符A在0线上的点阵显示,再取出字符N在0线上的点阵显示.,该线所有字符扫描完成后,又扫描该行所有字符第一线点阵。由此类推. ANDE.4、信息的转换 1)、字符方式:首先从显示缓存中取出字符编码; 将字符编码与CRT控制器提供的扫描时序分别送入字符发生器地址高端和低端; 取出字符的该扫描线上的点阵代码,控制显示VRAMROM移位寄存器字符编 码扫描时序(扫描线序号)

15、一行点阵代码并视频信号(串)显示头 设字符点阵为5X8,扫描第一线时先取出ROM中字符A在0线上的点阵显示,再取出字符N在0线上的点阵显示.,该线所有字符扫描完成后,又扫描该行所有字符第一线点阵。由此类推. ANDE.VRAMROMA编码N编码D编码A点阵Xxx.x000.xxx111B点阵D点阵N点阵Xxx.x000.xxx111Xxx.x000.xxx111扫描线序号字符编码移位寄存器并串0005位0012)、图形方式VRAM移位寄存器象点代码并视频信号(串)显示头扫描同步5、同步控制7925字符计数点计数线计数行计数0行24行0列79列1)、字符方式例:分辩率:25X80 字符点阵:7X

16、9 字符区:9X14消隐点计数器1234576字符计数器+11280线计数器+112行计数器+119+5消隐225(1)、点计数分频:提供某一线上一个字符所需点的计数是读VRAM和ROM的一个依据,(7+2):1.(2)、字符计数分频:对一行字符数计数,(80+l):1.用于产生水平同步(计数完成后水平回扫)。(3)、线计数分频:对一行字符所需扫描线计数,是读ROM的一个依据。(9+5):1.(4)、行计数分频:一帧字符行计数,(25+M):1。用于产生垂直同步(计数完成后垂直回扫)。VRAM的地址由行计数和字符计数决定ROM的地址由字符编码和线计数决定。点计数器字符计数器线计数器点频(主频)

17、9:1(80+l):114:1读VRAM读ROM提供缓存(VRAM)列地址(低位地址)发水平同步提供ROM行地址行计数器(25+m):1帧频提供缓存(VRAM)行地址(高位地址)发垂直同步2)、图形方式例:设分辨率为:640点X200线(1)、点计数分频:8:1.(读VRAM)(2)、字节计数分频:(80+L):1.(发水平同步)(3)、线计数分频:(200+M):1.(发垂直同步)6、显示控制器的逻辑框图地址选择开关VRAM显示器控制器ROM移位寄存器视频信号处理逻辑CPU地址行同步,场同步光标等CPU控制信号加亮视频信号水平同步垂直同步1)、初始化:预置显示方式和显示格式2)、CPU访问V

18、RAM,送显示内容3)、显示器控制器控制同步访存和屏幕扫描工作过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辅导 电子科大计算机系总线 CPU M 接口I/O设备 建立整机概念两个层次两个方面CPU整机概念硬件系统整机概念逻辑组成工作机制主要内容:1、CPU(1)逻辑组成寄存器传送级:微操作控制级:各类指令的流程微命令序列寄存器、ALU设置,数据通路结构(2)工作机制指令的执行过程微命令序列微命令产生方式时序控制方式:组合逻辑控制微程序控制同步控制2、常用运算方法规则 原码、补码一位乘法,原码、补码不恢复余数除法,浮点运算法(1)基本概念(2)半导体存储器的逻辑设计芯片地址分配、片选逻辑、框图3、存储器4、总线(1

19、)基本概念(2)系统总线:信号组成,时序控制方式5、接口(1)I/O传送的控制机制中断:基本概念、中断控制器与接口、中断过程(2)接口设计接口组成、拟定命令字和状态字格式、扩展中断源6、常用外设原理(1)键盘:键码转换方法(2)CRT显示器:VRAM与屏幕显示的对应关系(VRAM内容和容量、地址组织、信息转换、同步计数器的设置)DMA:基本概念、DMA控制器与接口、 DMA过程(软件扫描)(3)打印机:信息转换、调用过程(中断方式)(4)磁盘:信息分布与寻址信息、调用过程(DMA方式)、速度指标和容量指标第一章 CPU组织1.1 逻辑组成(模型机)1、CPU数据通路框图(寄存器级)2、结构特点

20、(1)寄存器 独立结构可编程:R0R3、PC、SP、PSW非编程:C、D、IR、MAR、MBR(2)ALU部件作为CPU内部数据传送通路的中心。输入选择器:选择操作数来源ALU:运算处理输出移位器:选择输出方式(3)內总线单向数据总线(ALU总线),实现数据分配。(4)与系统总线的连接由MAR、MBR实现连接。1.2工作机制用寄存器传送语言描述指令从读取到执行的整个流程。1.2.1指令流程(寄存器传送级)拟定流程的关键:清楚了解数据通路结构 熟练掌握基本寻址方式1、基本寻址方式(模型机)寄存器寻址 :R 寄存器间址 :(R) 自减型寄存器间址 :(R)、(SP) (用于入栈操作) 自增型寄存器

21、间址 :(R)+、(SP)+ (用于出栈操作)立即寻址 :(PC)+ 变址:(R)相对寻址 :(PC) 2、思路(2)分清源和目的,确定所采用的寻址方式源在前,目的在后。(3)按周期拟定分步流程(1)了解指令功能,具体完成什么操作MOV:源数 目的地 ADD:结果 目的地JMP:转移地址 PC RST:返回地址 PC JSR:子程序入口 PC,并保存返回地址 模型机允许:每一步完成一次从读出,并经数据通路传送的操作;或一次经数据通路传送的操作;或一次向写入的操作。3、例题(1) MOV (SP)+ ,(R1);(2) MOV (R2),(SP); (3) ADD (R0) ,(R3);(4)

22、NEG R2;(5) JMP (R0);(6) JSR (R1)+;(7) JMP (PC);(8) AND (PC)+,(PC);指令流程在微操作级的具体实现。1.2.2微命令序列微命令设置:(1)数据通路操作 ALU输入选择:R0 A、C B、 ALU功能选择:加、减、加1、传送、 移位功能选择:左移、右移、直送、 结果分配:CPR0、CPR1、CPC、 (2)访存操作地址使能EMAR、读R、写W(读/写 R/W)、置入SMBR、置入SIR1.2.2 微命令的产生方式1、组合逻辑控制方式(1)基本思想 综合化简产生微命令的条件,形成相应逻辑式,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现。执行指令时,由组合逻辑电路

23、(微命令发生器)在相应时间发出所需微命令,控制有关操作。(2)优缺点优点:速度快。缺点:设计不规整,结构零乱,不易修改、扩充 指令系统功能。(3)应用用于高速计算机及小规模机器中。2、微程序控制方式(1)基本思想 1)将微命令以代码形式编成微指令,控制一步操作;2)若干微指令编成一段微程序,解释执行一条机器指令;3)微程序事先存放在控制存储器(CM)中,执行机器指令时再取出。注意区分:微指令:机器指令:产生微命令,控制完成机器指令功能的一步操作。实现指令系统功能所规定的一种操作。微程序:工作程序:包含若干微指令,解释执行一条机器指令。包含若干机器指令,完成某一特定任务。CM:主存:存放微程序,

24、位于CPU内。存放工作程序,位于CPU外。(2)优缺点优点:结构规整,设计效率高,性价比高,可靠 性高,易于修改、扩展指令系统功能。缺点:速度较慢,执行效率受影响。(3)应用用于速度要求不是很高、功能复杂的机器中,特别适用于系列机。1.2.3 时序控制方式掌握定义、特点、应用场合。1、同步控制方式 (1)定义:各项操作与统一时序信号同步。操作与时序信号的关系同步控制方式 异步控制方式 (2)特点:1)有明显时序时间划分;3)各步操作的衔接、各部件之间的数据传送受严格同步定时控制。 2)时钟周期(节拍)时间固定;(3)应用场合:用于CPU内部、设备内部、总线 操作(各挂接部件速度差异小、传送 时

25、间确定、传送距离较近)。2、异步控制方式 (2)特点:1)无严格时钟周期划分;2)各操作间的衔接、各部件之间的数据传送采取异步应答方式 。(3)应用场合:用于异步总线操作(各挂接部件 速度差异大、传送时间不确定、传送 距离较远)。(1)定义:各项操作按需要安排不同时间,不受 统一时序约束。主设备: 从设备: 申请并控制总线的设备。 响应主设备请求的设备。 3、同步方式在实际应用中的变化 (2)总线周期中插入延长周期。(3)同步方式引入异步应答。(1)不同指令安排不同时钟周期数。(扩展同步方式)1.3 运算方法与运算器1.3.1 运算方法1、原码一位乘法 (1)原码运算 操作数和结果用原码表示,

26、绝对值参加运算,符号单独处理。 (2)算法规则 用乘数末位作判断位。 2、补码一位乘法 (1)补码运算 操作数和结果用补码表示,符号位参加运算。 (2)算法规则 乘数末位设置附加位,两位判断位。 3、原码不恢复余数除法 算法规则:根据余数的正负决定上商及下一步操作 。4、补码不恢复余数除法 算法规则:根据余数与除数同号或异号决定上商及下一步操作。6、浮点运算 加减法运算过程: (1)判操作数是否为0。 (3)尾数加/减 (2)对阶 原则:小阶向大阶对齐操作:小阶增大,尾数右移(4)结果规格化 左规(尾数绝对值小于1/2):尾数左移,阶码-1右规(尾数绝对值大于1):尾数右移,阶码+11.3.2

27、 运算器硬件组成 运算器 全加器 串行移位器 ALU输入选择器 ALU部件 寄存器 并行加法器 加法器输入选择器 进位链 并行分组1.4 其他基本概念(1)溢出及判断方法、扩展操作码、地址结构、隐地址、显地址等 显式 I/O指令(2)I/O指令的设置 隐式 I/O指令(3)I/O指令的功能扩展 I/O指令中留有扩展余地用通用I/O指令或MOV指令访问接口中的控制/状态寄存器(4)主机对外设的寻址方式 单独编址(为接口寄存器分配端口地址)统一编址(为接口寄存器分配总线地址)第二章 存储子系统2.1 半导体存储器逻辑设计 主要解决:芯片的选用、地址分配、片选逻辑、 信号线的连接例1、用SRAM芯片

28、(1K4位/片)组成4KB存储器。地址总线A15A0(低),双向数据总线D7D0(低),读/写信号线R/W。(1)芯片数:8片(2)存储空间安排:任意连续区间(3)芯片地址分配与片选逻辑: 4KB:12位地址A11A0 哪几位分配给芯片?哪几位形成片选逻辑? 芯片 芯片地址 片选逻辑1KB1KB1KB1KB(4)逻辑图A9 A0A9 A0A9 A0A9 A0CS0=A11A10CS1=A11A10CS2=A11A10CS3=A11A10例2、用4KB ROM芯片、2K4位和1K4位RAM芯片组成7KB存储器。地址总线A15A0(低),双向数据总线D7D0(低),读/写信号线R/W。(1)芯片数

29、:5片连续区间,先安排大容量芯片,后安排小容量芯片(2)存储空间安排: 芯片 芯片地址 片选逻辑4KB2KB1KB(4)逻辑图A11 A0A10 A0A9 A0CS0=A12CS1=A12A11CS2=A12A11A10(3)芯片地址分配与片选逻辑:7KB:13位地址A12 A0例3、存储器空间分配:ROM区:2000H 27FFH (按字节编址) RAM区:2800H 33FFH选用芯片:EPROM 2KB/片 RAM 2KB/片、1KB/片 芯片 芯片地址 片选逻辑2KB2KB1KBA10 A0A10 A0A9 A0CS0=A12A11CS1=A12A11CS2=A12A11A10(3)芯

30、片地址分配与片选逻辑:5KB:13位地址A12 A0ROM区:2KBRAM区:3KB(1)计算容量:(2)芯片数: EPROM 1片、RAM 2片A15 A13为001即A15A14A13 芯片 芯片地址 片选逻辑(2)芯片地址分配与片选逻辑:64KB:16位地址A15 A0例4、主存64KB,其中高地址区2KB用于I/O空间。选用芯片 8KB/片。(1)芯片数: 8片8KB8KB8KB8KB8KBA12 A0A12 A0A12 A0A12 A0A12 A0CS0=A15A14A13CS1=A15A14A13CS2=A15A14A13CS6=A15A14A13CS7=A15A14A13A12A

31、112.2 基本概念1、存储原理SRAM:利用双稳态触发器内部交叉反馈存储信息。DRAM:利用电容存储电荷存储信息。2、动态刷新(1)定义:按所存信息定期向电容补充电荷。(2)方式:按行读一遍。(3)刷新周期安排方式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异步刷新(1)随机存取方式3、存取方式 1)可按地址直接访问任一单元; 2)访问时间与单元地址无关。 访问时按顺序查找,访问时间与数据所在位置有关。(2)顺序存取方式(3)直接存取方式 访问时先直接指向一个小区域,再按顺序查找,访问时间与数据所在位置有关。第三章 I/O子系统3.1 总线与接口的基本概念3.1.1 总线1、定义: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

32、 传送线路。1)CPU内总线:CPU芯片内寄存器和算逻部件之间互连的总线。(1)按功能分类2、分类2)部件内总线:插件板内各芯片之间互连的总线。3)系统总线:计算机系统内各功能部件之间或各插件板之间互连的总线。4)外总线:计算机系统之间,或计算机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互连的总线。(2)按时序控制方式分类1)同步总线:由控制模块提供统一的同步时序信号控制总线传送操作。 (3)按数据传送格式分类2)异步总线:不采用统一时钟周期划分,根据传送的实际需要决定总线周期长短,以异步应答方式控制总线传送操作。 3)扩展同步总线:以时钟周期为时序基础,允许总线周期中的时钟数可变。1)并行总线:同时传送各位信息。2

33、)串行总线:分时逐位传送各位信息。3.系统总线的信号组成电源线、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复位时序:时钟、定时、应答数传控制:M读/写、IO读/写中断请求、响应总线请求、响应3.1.2 接口1.定义:泛指两个设备(硬、软)之间的连接部件2、分类(1)按数据传送格式划分1)并行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接口与外设均按并行方式传送数据。2)串行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并行传送,接口与外设串行传送。(2)按时序控制方式划分1)同步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的信息传送由统一时序信号控制。2)异步接口接口与系统总线的信息传送采用异步应答方式。(3)按I/O传送控制方式划分1)直接程序传送接口2)中断接口3)DMA接口(可采用查

34、询方式)(可插入中断作DMA善后处理)3.2 I/O传送控制机制3.2.1 程序中断方式1、定义及应用(1)定义CPU暂时中止现行程序的执行,转去执行为某个随机事态服务的中断处理程序。处理完毕后自动恢复原程序的执行。(2)实质程序切换时间:一条指令结束时切换。方法:保存断点、现场;恢复现场、 返回断点。(3)特点随机性随机发生的事态有意调用,随机请求与处理的事态随机插入的事态(4)应用控制中、低速I/O操作。处理复杂随机事态。2、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获取(1)向量中断方式将服务程序入口地址(中断向量)组织在中断向量表中;响应中断时,由硬件直接产生对应于中断源的向量地址,访问向量表,取得相应服

35、务程序入口,转入服务程序。中断向量: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服务程序状态字中断向量表:存放中断向量的存储区向量地址:访问向量表的地址(指向中断向量的首址)(2)非向量中断方式将服务程序入口组织在查询程序中;CPU响应时执行查询程序,确定中断源,转入相应服务程序。3、中断接口功能模型(1)寄存器选择:对接口寄存器寻址。(2)命令字寄存器:接收CPU发向外设的命令。(3)状态字寄存器:反映设备和接口的运行状态。(4)数据缓冲器:传送数据,实现缓冲。(5)控制逻辑请求信号产生逻辑电平转换逻辑针对设备特性的逻辑串-并转换逻辑(串口)(6)公用中断控制器:接收外设请求,屏蔽、判优,送出公共请求;接收中断批准,

36、送出中断号(中断类型码)或向量地址。4、中断全过程(主机与外设交换信息)(1)初始化:设置接口和中断控制器工作方式,送屏蔽字,送中断号。(2)发启动命令(送命令字),启动设备。(3)设备完成工作,申请中断。(4)中断控制器汇集各请求,经屏蔽、判优,形成中断号,并向CPU送公共请求INT。(5)CPU响应,发批准INTA。并关中断、保存断点。(6)中断控制器送出中断号。(7)CPU执行中断隐指令操作(将中断号转换为向 量地址,查向量表,取入口),进入服务程序。(9)返回原程序(返回前开中断)。单级中断(8)CPU执行服务程序,进行中断处理(交换数据)多重中断注意屏蔽技术的两个应用动态改变优先级实

37、现多重中断5、中断接口设计设计关键:通用机如何针对设备的多样性、特殊 性发出具体命令。(1)命令字、状态字格式的拟定(2)中断源的扩展解决:例、某机需扩展两个外中断源。CPU发向两设备的命令字包括启动、停止、读、写等,设备状态包括忙、完成、故障等。两设备共用一个中断类型码(IRQ2)。设计接口,要求两设备能同时启动,并行工作。(1)接口组成两设备共用一个接口,设置一个命令字(分两段),一个状态字(分两段),两个缓冲器。(2)命令字、状态字格式(3)扩展方法:向量中断+非向量中断方式两设备公共请求送IRQ2。若IRQ2被响应,则转入IRQ2服务程序,在该程序中设置有两设备服务程序入口。 IRQ2

38、服务程序查询状态字(先查询的设备优先级高),转相应中断处理。3.2.2 DMA方式1、定义及应用直接依靠硬件实现主存与I/O间的数据传送,传送期间不需CPU程序干预。(1)定义注意:1)I/O与主存,而不是I/O与CPU或I/O与主机交换数据。2)直接依靠硬件传送,而不是执行程序传送。3)传送前的初始化和传送结束处理,需CPU执行程序实现。用于高速、简单、批量数据传送。(2)应用2、 DMA控制器与接口(1)DMA控制器功能1)接收初始化信息(传送方向、主存首址、交换量)。2)接收接口的DMA请求(DREQ),向CPU申请总线(HRQ)。3)接收CPU的总线响应(HLDA),向接口发回DMA应答(DACK)。4)接管总线权,控制DMA传送。(2)接口功能1)接收初始化信息(外设寻址信息)。2)接收CPU发向设备的命令,反映设备、接口的状态。3)传送数据。3、 DMA全过程(1)初始化CPU通过程序向DMA控制器和接口送出初始化信息。启动设备。(2)DMA传送DMA控制器获得总线权,控制直传,并自动修改地址、交换量。(3)结束处理批量传送完毕,接口申请中断,CPU执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