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邵阳地区位于湖南省的西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9050111040,北纬2505927038之间。北接溆浦、新化、新邵,东邻邵阳市、邵东、祁阳、东安,南通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资源,西南与通道毗连,西与靖县、会同、黔阳等县接壤。境内南北长188.7公里,东西宽183.8公里,形似斜卧式的不同矩形。据湖南省地理志记载,邵阳地区各县先后建治于西汉,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历代各县分属于长沙郡、长沙国、零陵郡、武陵郡、南郡、南阳郡、沅陵郡、邵州、武冈军、宝庆路、宝庆街、第六、第十行政督察区管辖。解放后,先后改名为专署、地区、行政公署。现在的邵阳行政公署辖邵阳、武冈、新宁、隆回、洞口、绥宁、城步七县,
2、行署设在邵阳市内。全区总土地面积2452.82万亩,其中耕地407.84万亩,占总面积的16.63,山地1575.85万亩,占总面积的64.25,其它各项占地469.13万亩,占总面积的19.13,是一个半山半丘陵地区。1984年人口397.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1.40万人),人平土地6.2亩,人平耕地1.03亩,比解放初期的1949年人平耕地1.71亩,减少0.68亩。邵阳地区农业历史悠久,以种植业为主。据邵阳县乡土志记载,“邵阳地瘦,鲜出珍异,五谷、蔬果、药材,向属不乏”。地力虽瘦,但五谷杂粮等尚属丰富。解放前,农业科学技术落后,土地利用率低,农田基本建设等生产条件极差,水旱灾害频繁
3、,农业失收,饥荒连年。据宝庆府志记载,从清康熙十八年(1681年)至道光二十八年(1849年)的167年间,共发生过大的自然灾害53次,其中水灾26次,旱灾18次,平均不到四年发生一次水旱灾害。致使农业生产长期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局面,粮食亩产一直徘徊在三、四百斤的水平,人民生活困苦。新中国成立后的36年,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农业,积极改善生产条件。早在五十年代初期,就狠抓了以兴修水利不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总蓄、引、提水量由1949年的3.5亿立方米提高到1979年的19.52亿立方米,为建国初期的5.6倍。其中总蓄水量由1949年的0.873亿立方米,提高到1979年的10.977亿立方米,不
4、建国初期的12.6倍。全区现有总蓄引提水量23.99万方,灌溉面积257.31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213.94万亩,有力地控制了一般性的洪涝灾害,从而提高了农作物的抗灾保收能力。绿肥种植面积由1949年零开始,到1978年增加到165.41万亩。化肥用量由1949年零开始,1983年猛增到30.68万吨,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1958年党中央发出了深耕和改良土壤的指示。同年,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了我国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制订了农业生产“八字宪法”,把土摆在第一位,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深耕和改良土壤工作。1958年11月,农业部在广东新兴县召开了“全国土壤普查鉴定工作现场会议”,
5、我区从1959年元月开始到1960年2月结束,开展以县为单位,以公社为基础,以耕地为主要对象的群众性的土壤普查运动。对摸清土壤底细、低产田、土面积及形成原因,总结群众认土、改土、用土和以后的高产土壤培肥等起了推动作用。由于兴修了水利,扩大灌溉面积,提高了抗灾能力;深耕和改良土壤,提高了土壤肥力;耕作改制,扩大双季稻的种植面积;引进和推广良种,栽种绿肥,推广化肥和普及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等一系列农业增产措施,大大地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稻谷产量大幅度上升,总产由1949年的9.09亿斤,上升到1983年的35.05亿斤,增长三点八倍。单产由264斤,提高到837斤,增长三点一倍。土壤是农业的基础。“有
6、土斯有粮”。为了进一步查清土壤资源,挖掘土壤的增产潜力,合理利用和改良土壤,为科学种田,发展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遵照国务院(79)111号文件指示精神,在全国土办、省农业厅主管部门和地委、行署的布置和领导下,我区于1978年冬开始,开展了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到1983年底先后完成了县级野外调查及室内资料整理的扫尾工作。从1984年4月开始,转入地区极资料汇总,到年底基本结束。历时六年的土壤普查工作,国家共投入经费100余万元,先后参加土壤普查工作的干部和群众共达8822人,其中技术干部810人,行政干部855人,农民技术员7157人。共挖主付剖面96051个,其中水稻土70746个,平均39
7、.9亩一个剖面;旱土13607个,平均56.2亩一个剖面;山地11698个,平均1347亩一个剖面。共采集化验土样19.22万个,分析化验土样12.73万个,共计8827样次。共绘制县、乡、村各种图件6759幅。基本查清了全区各类土壤的成土条件,分布面积,理化性状,生产性能,障碍因素,改良利用途径。为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良,因土灌溉和适地适树等提供科学依据。在县级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地区又补取了各类土壤的系列样110多个,除进行一般物理、化学性质的常规化验外,还补测了化学组成、交换性盐基、交换性酸、盐基饱和度、阳离子交换量、有效交换量、比重、腐殖质组成、孔隙度等30多个项目的分析和计算。对
8、全区各类土壤的垂直、水平分布规律、养分含量、障碍因素等,有了一个较明确、较系统的认识。为改土用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为了系统总结六年来的土壤普查成果,正确反映全区各类土壤的客观面貌,我们撰写了邵阳地区土壤一书,供各级领导指挥农业生产和从事土壤科研和生产部门的科技人员参考之用。邵阳地区土壤采用篇、章、节秩序排列。全书共分四篇十章三十八节。第一篇为土壤形成、分类和分布,下分二章五节。第一章的第一节为土壤形成与分类,重点阐述各类土壤的形成条件与形成过程。笔者根据邵阳地区的地形、地貌、母岩母质、植被类型、气候条件以及人类生产活动诸成土因素,较详细地分析了它们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概要阐明了地形、母质、植
9、被、气候等自然因素与土壤发生分类、土壤水分、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生产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着重阐明了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熟化,提高土壤肥力的巨大作用,这对定向改良土壤、培肥土壤和合理利用土壤具有现实意义。第一章的第二节为土壤分类。笔者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回顾了我区土壤分类的过去和现状,运用发生学的观点和诊断土层理论,整理基层土壤分类和土壤命名,较完整地处理好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的联系和区分。在县级土壤命名的基础上,经过评土比土,消除同土异名和同名异土提炼整理后,以通俗易懂的名词作为土种的名词。第二章为土壤分布。全章分四节叙述,第一节为全区土壤分布概况,结合插图说明在不同地区、不同母岩母质、不同
10、气候条件下土壤分布的特点、类型以及它们之间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特性。通过文字阐述和插图直观,较清楚地了解全区土壤的分布概貌。第二、三、四节为不同地貌条件下土壤的形成特点及分布规律,结合土壤分布断面图,阐明了土壤的水平分布、相性分布、垂直分布和区域分布的规律。从土壤垂直分布和土壤的区域分布规律,更能反映出我区山、丘区土壤分布的特点,可作为农、林业的立体布局的科学依据。第二篇是本书的重点,也是内容最多的一篇。它包括九个土类十八个亚类的土壤分布规律、成土特点、特征特性及改良利用途径等。全篇共分四章。第三章为水稻土类,分八节叙述。笔者根据大量的野外调查资料和室内化验分析数据,较详细地介绍了水稻土的分布规律
11、、形成特点和理化性状。阐明了水稻土是在长期水耕熟化条件下形成的土壤,它起源于多种母质和多种土壤。具有分布范围广,受季节性干湿交替,还原与氧化过程相互交替,有机、无机物质的迁移与淀积及有机质的分解和积累的影响,在起源土壤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发生层次的土体构型。根据不同地形部位水分运动情况和土壤的不同发育阶段及附加的成土条件和水耕熟化程度,又分为淹育型、潴育型、渗育型、潜育型、矿毒型等五个不同亚类。根据特定的发生层断,整理出淹育型水稻土的土体构型为APC或A(P)C型。潴育型为APWC或APWG型。渗育型为APEC或APEWC型。潜育性为APG、A(Pg)G型或为AG和AgG型。在各节中还根
12、据不同类型水稻土土属的水分运动状况及其属性,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良利用途径和培肥措施,对生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第四章为红壤土类,下分三个亚类。第一节为红壤的分布及形成条件。笔者叙述了红壤是在中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土壤。在我区高湿多雨,干湿交替的气候条件下,具有分布广,面积大,发育于多种母质,淋溶作用强,脱硅富铝化作用明显等特点。结合本区情况,归纳出红壤的基本性质是土层深厚,颜色红,有机质含量低,酸度高,粘瘦板结等性状。第二、三、四节是亚类分述。根据成土过程的不同发育阶段,分典型红壤、黄红壤和红壤性土三个亚类,亚类以下根据不同成土母质和利用方式,划分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和耕型第四纪红土红壤等22
13、个土属,并按各土属的剖面性态、理化性状、生产性能,分别提出了农、林业的改良利用方向。第五章为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三个土类。山地黄壤土类分山地黄壤和山地黄壤性土两个亚类和10个土属。它与红壤同属一个纬度地带的土壤,垂直分布于红壤之上,山地黄棕壤之下。笔者根据成土条件及其属性特点,扼要阐明了山地黄壤与红壤的主要区别。表现在雨量比红壤地区多,湿度比红壤地区大,热量比红壤地区低,日照比红壤地区少,富铝化作用比红壤弱,有机质含量和酸度比红壤高,土壤粘粒部分的硅铝率比红壤略高(2.5左右),土壤剖面中各层次的烧失水比红壤高等区别。土壤中游离氧化铁在湿润气候条件下与水化合后而成水化氧化铁,因
14、而使土壤形成黄棕色的层次。根据土壤属性,山地黄壤应是我区发展杉木和多种用材林的重要基地。山地黄棕壤土类分两个亚类五个土属。山地黄棕壤是在地形部位高、温凉、多雨湿润、雾多、有冰冻的气候条件下形成发育的土壤。笔者利用普查掌握的资料,着重从淋溶作用弱,脱硅富铝化不明显,酸性强,交换性酸高,有机质含量高,分解慢,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变幅大,土壤颜色呈黄色等基本性状进行分析对比,从中找出山地黄棕壤与红壤、山地黄壤的主要区别,力求在开发利用上找到一条较好的途径。山地灌丛草甸土类,是我区分布部位最高、面积最小的一个土类,目前尚未很好地利用。笔者以城步南山山地灌丛草甸土为重点,剖析山地灌丛草甸土的成土条件
15、、主要特性,为今后利用这类土壤,提出了方向性的意见。第六章为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紫色土和潮土几个较小的土类。黑色石灰土是一种岩性土,零星分布于石灰岩残丘或岩溶丘陵顶部。富含碳酸钙和有机质,在高温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淋溶脱钙和复钙作用强烈,腐殖质与钙结合,形成腐殖酸钙,呈黑色,因而称之为黑色石灰土。目前,多为干旱缺水的岩窝土或旱土,利用率不高。红色石灰土类,是在干湿交替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土壤,常与石灰岩红壤、黑色石灰土交错呈复区分布。淋溶作用强,上部土层碳酸钙被淋洗,土壤呈微酸性,下部土层淋溶作用较弱,钙的含量增加,土质粘重,有时可见豆粒状的铁锰结核,全剖面为红棕色或棕红色。外部形态与石灰
16、岩红壤相类似,但酸度比石灰岩红壤低,PH6.06.5。紫色土类是紫色岩上发育的一种岩性土。根据土壤中碳酸钙的淋失情况,我区的紫色土划分为酸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两个亚类。笔者根据调查资料认为:我区新宁南部和中部的紫色土,成土母质为白垩纪的紫色砂砾岩和紫色砂页岩。由于淋溶作用强,脱硅富铝化作用明显,交换性氢、铝含量高,多分布酸性紫色土。邵(阳)新(宁)公路两侧的红石,桎木山以及零星分布在其他地方的紫色土,有的土壤中碳酸钙含量高,全剖面有石灰反应,PH7.5,多为石灰性紫色土。土层浅薄,利用价值低。潮土是一种泛域土,面积极小,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层理明显,沙粘相间,多具二元结构。一般水利条件较好,多
17、辟为稻田或为固定农用旱土,种植蔬菜或其他农作物。自然荒地多为沙洲土。第三篇是邵阳地区土壤的基本性质,全篇为一章四节组成。内容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和因土施肥。在第一节的物理性质中,笔者根据已测得的分析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壤的比重、容重、孔隙度和机械组成,并用不同土壤类别(水稻土、旱土和自然土壤)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性质。如我区水稻土和旱土的土壤质地以轻粘土为主。它们分别占42.12和33.33,自然土壤以中壤土为主,占41.18。在谈到土壤物理性状与土壤肥力关系中,笔者利用表格对比方式,含量高的土壤,有机质也相应的高,反之,沙粒多粘粒少的土壤,有机质有下降的
18、趋势。第二节为土壤化学性质。笔者根据大量的分析数据,阐述了全区土壤的养分状况,并用一定的篇幅,介绍了与土壤肥力有关的其他化学性质。在土壤有机质部分,笔者列表分析了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与母质、气候、植被等的关系。从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状况来看,以自然土壤含量最高,其次为水稻土和旱土。在土壤速效养分部分,除碱解氮含量较丰富外,磷、钾含量一般偏低,特别是缺磷严重的土壤面积较大。如水稻土速效磷5ppm以下的占水稻土面积的61.73,旱土速效磷5ppm以下的占旱土面积的74.04。在第二节土壤酸碱度部分,笔者列表分析了全区土壤酸碱度的情况,结论是以微酸性到中性的面积最大,强酸性4.5、强碱性8.5的极少
19、。但在旱土和自然土壤中,以酸性和微酸性的面积最大,分别占该类土壤面积的84.29和65.36。第三节为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笔者扼要分析了全区土壤中的微量元素状况,结论是:水稻土中的微量元素比旱土高,旱土又比自然土壤高,这是近年来在水稻土中重点施用微量元素的结果。在这一节中,也着重介绍了锌肥对水稻、棉花;硼肥对小麦、油菜、棉花等作物的增产效果。并分析了土壤母质、酸碱度、有机质、土壤通透性和微生物等对微量元素肥效的影响。在第四节因土施肥中,笔者搜集了我区化肥施用量与粮食产量增长的关系。从材料分析结果看,随着产量的提高,每斤化肥增产的粮食不是成正比的。第四篇为土壤改良、利用和分区。全篇分八、九、十三章
20、十节。第八章为低产田、土的改良,分两节叙述。在节的前面,介绍了邵阳地区低产田的类型、面积和分布以及水稻土存在的障碍因素。同时,也着重分析了建国以来改土培肥措施与粮食产量增长的关系。第一节为低产田的改良。全区计有潜育型、粘瘦型、沙漏型和天水田四种类型不同的低产田,其中以潜育型的面积最大,占低产田面积的64.6。笔者对潜育型低产田的类型、形成原因和改良利用措施作了详细的介绍。全区天水田总面积30万亩,它分布部位高,无水源灌溉,加之土层浅薄,产量低而不稳。在目前条件下,是暂时无法改良的土壤。第二节为低产旱土的改良。全区共有各类低产旱土49.78万亩,占旱土总面积的39.65。旱土低产原因主要是酸、瘦
21、、粘、板、干五个方面。其中酸、粘、板与土壤本身属性关系密切。瘦、干与合理利用和改造有关。据笔者统计,全区旱土能灌面积约8.35万亩,仅占旱土总面积的6.7,这是旱土低产不保收的主要原因。第九章是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分四节叙述。第一节是土壤资源特点及利用现状。笔者根据我区土壤生产力和目前利用上存在的问题,扼要阐述了我区土壤资源的特点是:类型多、耕地面积小、山丘区面积大、低产土壤面积大、肥力低而不稳四个方面。利用上的问题是:土壤利用率不高,集约程度差,经济效益低,结果不合理,尚有潜力可挖。第二节为土壤资源利用评价。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笔者整理分析了土壤资源评价的依据,并初拟了土壤的评价指标。根据这
22、些依据和指标,结合本区土壤资源情况,具体对资水流域沿岸河流阶地土壤、洞口雪峰山前平原土壤、紫色土等进行利用评价的尝试。其中洞口雪峰山前平原的第四纪红土红壤是目前和今后我区柑桔生产的重要基地,大有潜力可挖。第三节为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和利用价值,重点提出了红壤丘陵、黑色石灰土和山地生草黄棕壤的合理利用。红壤丘陵在我区具有面积大、分布广、生产潜力大等特点,应视为开发利用的重点。山地生草黄棕壤,是植被破坏以后的无林草山。在利用上,要强调因地制宜。对山高坡陡、土浅,有疏林的地段,要以林为主,先造适宜在该土壤上生产的高山树种。对坡度平缓,土层较厚,水草繁茂的地段,辟为牧场,发展草食动物,
23、以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第四节为土壤资源保护。笔者系统分析了我区土壤侵蚀现状、侵蚀类型和面积。并重点阐明了引起土壤侵蚀的原因、后果和防治措施。这是我区土壤建设的重点,应该引起各级领导和从事农、林业生产科学工作者的特别关注。第十章为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笔者在土壤普查资料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分区的原则的依据。根据本区生物气候特点、不同地貌单元、土壤类型组合和土地利用现状,将邵阳地区土壤划分为两个土区十个不同亚区。并对每一土区的亚区作了详细的叙述,可作为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参考之用。在系统掌握本区土壤、气候、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笔者建设性的提出了在干旱缺水、自然灾害频繁的东南部和东北部,呈南北走向
24、营造两条农田生态防护林带。这是改造大自然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千年大计,建议在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能付诸实现。邵阳地区土壤第一稿脱稿后,曾邀请地直有关单位和各县土肥站的专业技术干部进行初审。地林业局还组织了以王保德、隆振熊两同志为主的专门审稿班子,他们从头到尾通览了全书有关林业部分的章节,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对上述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一九八五年三月十一日至十四日,湖南省农业厅组织了省土壤普查技术顾问组的主要成员对邵阳地区土壤普查成果资料进行全面检查验收。他们认真负责,细微地审查了全部成果资料和原始数据,提出了许多带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发给验收合格证书。验收书上写道:“邵阳地区土壤普查成果资料齐全,符
25、合规程要求,验收合格,同意发证”。在验收书上签字的有:刘博学、汤辛农、杨锋、彭怀泉、聂国航、戴自强、许群尧等七同志。根据省技术顾问组意见,我们又对全书的内容、结构、数据、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补测、调整和修改,本书是最后修改定稿的邵阳地区土壤。六年来的土壤普查工作,地区农科所和地区农校,派出了专业技术干部自始至终参加了这一工作。阮建平、伍学余、李双森三同志,从试点开始,就担负技术培训、教材编写、野外调查、技术辅导、检查验收和邵阳地区土壤的编写等工作。六年来,他们跋山涉水,日以继夜,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本书脱稿出版之时,谨向上述单位和个人,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本书提供化验数据的
26、龙金详、颜小红等同志和为本书绘制插图的张和业、陈爱民两同志,谨表谢意!向为地区资料汇总进行数理统计、表格整理、数据校核以及为本书编写做过后勤工作的同志,表示谢意!向为本书编写提供资料的地林业局、地水电局、地统计局、地区划办、地环保办等单位和介绍情况的同志,一并表示感谢!本书能顺利编写和出版,得到了地区农业局局长李时辉、原付局长肖宝信两同志的支持。他们曾先后领导和参加过检查验收工作,是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本书出版之际,谨向他们致以谢意!邵阳地区土壤一书,是集体编写而成的。因此,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由于它是普查资料的汇总,对典型代表剖面的设置和化验项目的确定,事先缺乏周密的总体设想,加之执笔者对每一
27、章节所掌握的材料多少和深浅程度不同,表现在对问题的分析和阐述存在着深度和广度的差异。诚然,这是本书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书是六年来土壤普查成果资料的全面总结和专业性资料的真实记载,特别是对土属一级的剖面性态、理化性状、生产性能等作了较详尽的阐述。对因土施肥、因土改良和适地适树等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它是我区指挥农业生产和有关科技人员一本较好的参考用书。第一篇土壤形成、分类及分布第一章土壤形成和分类第一节土壤形成条件一、复杂的地形地貌(一)、地貌变迁及特点本区最低海拔高度213米(邵阳县桎木山)最高海拔高度2021米(城步苗族自治县二宝鼎),高程相差1808米。北部隆回县境内,雪峰山脉巍峨峻峭,1
28、500米以上的山峰有73座;西南城步县境内八十里大南山峰峦重迭,15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234座;中部和东部地区丘陵蜿延起伏,地势相对平缓,海拔多在250600米之内,相对高度50200米左右。境内河谷发育,河流多成树枝状江入资水,向东北迤逦注入洞庭湖。除资水外,还发育有沅水、湘江和珠江的一些支流。资水在我区流域面积11.915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72.9,沅江在我区流域面积4.17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5,湘江和珠江在我区的流域面积较小。区内各地质时期地貌形态变化很大,雪峰山脉地层形成最早,自加里东运动(距今约4亿年)以来,长期处于缓慢上升阶段,燕山运动期和挽近期的喜马拉雅运动,表
29、现为大幅度的台升,同时在外力的侵蚀作用下,表现为山势陡峻,峡谷深切。洞口至山门以东丘陵地区,加里东运动曾有过短暂的海退过程,后又复遭海浸,印支期(距今1亿8千万年)又缓慢地间隙性地从海底台升成陆地,切割深度一般为50150米,沟谷宽阔,山势平缓。本区南部八十里大南山、越城岭山脉,自燕山构造阶段的印支期后上升为陆地,中三迭世至侏罗世地壳相对稳定,白垩纪西部和东部急剧上升600750米,并同时于新宁东安断陷成盆地,沉积了一套厚达2000余米的紫色碎屑岩。海陆变迁及其外力的侵蚀搬运作用,对地表岩石和堆积物的区域分布及现代地貌形态的形成影响极差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类型分布和土壤和属性。(二)
30、、地貌类型与土壤形成本区地貌类型有以下几种1、侵蚀构造中山地貌与土壤主要分布在桐山、渣坪、月溪、古楼、那溪、联民、枫木团、石仑、东山、党坪、黄桑、羊石田、丹口、岩寨、南山顶、汀坪、白毛坪一带,常形成中山峰脊峡谷和中山齿峰峡谷,海拔10002000米,常见山坡陡峭,沟谷狭窄,呈“V”字型,水流湍急,多跌水。坡度较陡,多在2535度左右,土壤多为坡积成土,局部地方母岩裸露,土层较浅薄,但大多在50150厘米左右。土壤垂直带谱明显,以山地黄壤为主,其次为黄红壤和山地黄棕壤,山顶和山脊多为山地生草黄棕壤和山地黄棕壤,局部有山地灌丛草甸土。水稻土面积小,水田由于受地形和严重的坡积影响,为荫山冷浸田或岩渣
31、田,局部宽垄发育黄沙泥或黄泥田,土壤含有丰富的有机质。2、剥蚀构造中山、中低山地貌与土壤这种地貌多成浑园块状分布于花岗岩地区和紫色砂砾岩地区。如望云山、白马山、总顶、黄泥坑、五团、崀山等地。形成中山台原洼地、中山驼峰峡谷及低山单面山等地貌,海拔6001800米,坡度20度至30度左右。由于花岗岩球状风化剥蚀的特点,土壤多为残积成土,土层比较深厚,一般多在1米以上。山地土壤以花岗岩黄壤为主,其下为花岗岩黄红壤,其上为花岗岩黄棕壤和花岗岩生草黄棕壤,水田多麻沙泥和青麻沙泥。紫色砂砾岩地区多酸性紫沙土,水稻土多酸性紫沙泥。3、侵蚀堆积地貌与土壤(1)、河谷阶地侵蚀堆积地貌呈带状分布于资水及其支流沿岸
32、,资水在靠近邵阳、隆回地段普遍发育一至三级阶地。其中一级阶地阶面比较平坦,二级阶地多嵌入式阶地,局部地区为二级基座阶地,已丘陵化或局部丘陵化,阶面起伏不平。三级阶地多为基座阶地,大部分地段仅见残留砾石层,局部地段可见网纹红土,土壤自低至高成梯状排列。自然土壤为潮土一第四纪红土红壤一石灰岩红壤,水稻土为河沙泥一红黄泥一灰泥田。(2)、山前平原侵蚀溶蚀堆积地貌主要分布于洞口雪峰山东南麓的山门花园一带。堆积物上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下部为砾石,砾石大小不等,磨园度差,堆积物前沿泥灰岩裸露,土壤组合多为第四纪红土红壤一红泥土一红黄泥一灰泥田类型。4、溶蚀构造丘陵地貌与土壤溶蚀构造丘陵地貌分布于东部丘陵盆
33、地,可进一步划分成下列不同的地貌单元。(1)、垄丘宽谷地貌主要分布于邵阳县东部,海拔200450米。相对切深50150米。谷地宽阔平坦,延伸较长,灰岩残积红土复盖层厚,坡度平缓,一般1025度。山地多发育石灰岩红壤、红色石灰土,水稻土多灰黄泥。(2)、垄丘谷地地貌分布于隆回东部及新宁马头桥一带。海拔250一430米,相对切深50一100米。丘顶起伏,成垄状排列,垄丘间谷地发育,延伸较长,谷坡1525度,有石灰岩残积物堆积。山顶发育红色石灰土,坡脚发育石灰岩红壤,谷底为灰黄泥田。(3)、低山溶丘谷地地貌分布于武冈法新、文坪、勒石及邵阳县黄荆岭等地。海拔400700米,切割深度100350米。丘顶
34、呈浑园状,基岩裸露。同地坡度1530度,溶丘间漏斗、溶沟、落水洞比较发育。土壤干旱缺水,自然土壤多石灰岩红壤及黄红壤,水稻土为灰黄泥或灰泥田。(4)、低山峰丛谷地地貌分布于城步清溪,邵阳县河北岭一带。海拔550800米,谷地400450米。坡度3040度,峰丛犬牙交错,峰丛间分布规模不等的谷地,多落水洞和漏斗。自然土壤多为红色石灰土,丘顶局部洼地生成黑色石灰土。丘麓坡积土层厚,多发育成石灰岩红壤,水稻土多为灰泥田和灰黄沙泥田。(5)、丘陵溶丘洼地地貌分布于洞口东部、武冈、水浸坪、杨柳、邵阳县蔡桥及新宁马头桥、回龙市等地。海拔300一500米,砂岩、石灰岩相间分布。自然土壤为砂岩红壤和石灰岩红壤
35、,水稻土多为黄沙泥和灰黄泥。(6)、低山溶脊谷地地貌分布于武冈湾头桥、清溪,城步联合、儒林镇,绥宁岩头、关峡等地,海拔350600米,山坡2025度,谷地呈“U”型分布于峰脊之间,土壤发育于泥质灰岩及石灰岩,土层较深厚。自然土壤为石灰岩红壤,水稻土为灰黄泥或灰泥田。二、不同的母岩母质类型(一)、类型及分布土壤母质主要是指出露于地表的岩石风化物及堆积物。按不同的成因类型可分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等。母质是土壤的物质基础,是土壤矿物质养分的源泉。它影响着土壤的属性,对土壤分类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本区岩层出露具有明显的区域特性。大体讲来,邵阳地区以雪峰山脉、越城岭山脉为骨干的中山地貌,其出露层主要
36、是早古生代和早古生代以前的海相沉积岩和印支、燕山两个时期侵入的酸性岩浆岩;东部丘陵地区则主要是晚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以后形成的海相沉积岩和内陆湖盆相沉积岩及陆相沉积物。按照本省土壤普查工作分类方案,拟将本区成土母岩、母质划分为七大类型;即砂质岩类、泥质岩类、酸性岩浆岩类、碳性盐岩类、紫色碎屑岩类、第四纪红色粘土类、现代河流冲积物等。(见表11)1、现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土壤分类多把全新统(Q4)的河岸冲积堆积物定为现代河流冲积母质。其上部为灰色或棕色沙质壤土或沙土,下部为砾石层。现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形成年代最短,泛汛期还不断有新的冲积物补给。土壤质地较轻,疏松易耕,通透性好,养分丰富;加之地势平坦、阳光
37、充足、排灌条件好,因此它是垦植率最高的土壤,复种指数也高。一般多种植水稻、油菜、蔬菜和其他多种经济作物。本区现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的土壤有420.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57。主要分布于洞口、新宁、隆回、邵阳等县。表11邵阳地区母岩母质分类表序号母岩母质名称面积(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现代河流冲积物420.32.62第四纪红色粘土387.52.43碳酸盐岩类(即石灰岩)5581.834.24砂质岩类(即砂岩)4062.524.85泥质岩类(即板、页岩)3150.019.36紫色碎屑岩类(即紫色砂页岩)256.31.57酸性岩浆岩类(即花岗岩)2493.715.22、第四纪红色粘土母质第四系
38、地层(Q)是指地球表面自第四纪以来所有的海相和陆相沉积物。通常把第四系更新统(QP)已经红土化的河湖积物、洪水积物归为第四纪红土,而把第四系全新统(Qh)归为现代河流冲积物母质。据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编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文集中“雪峰山南段罗翁八面山地第四纪冰川遗迹”资料,本区洞口县雪峰山地区的崇阳坪等地,有明显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漏斗状、围椅状冰斗,冰斗中常见漂砾,冰斗口有冰坎,并见残留泥砾。冰斗下方有冰川槽谷,常见漂砾和棕黄色泥砾。在金塘屋西南也可见到一组保存较差、时代较老的冰斗,从轮廓分析,比前者规模更大。洞口雪峰山山前平原的第四纪红土,多为冰后期或冰间期沉积的冰水洪积扇,逐步扩大连接
39、成冰水冲积山前平原,为中更新统(Q2)沉积物,海拔高在320米以上,其上段为红色粘土,下段为分选不好的砂砾石层,砾石磨园度差,直径一般515厘米,小者12厘米,最大的可达40厘米以上。由于长期以来的流水侵蚀作用,平原下切数十米,形成彭状丘陵,成流线形排列。平溪、夫夷水的二三级阶地也分布有第四纪红色粘土,其中二级阶地(以平溪为例)海拔306316米,上段为红色粘土,下段为砂砾石层,属中更新统(Q2)冲积物;三级阶地海拔320340米,上段为红色粘土,下段为砾石层,属中更新统(Q2)冰水沉积物。二级阶地阶面遭侵蚀起伏不平;三级阶地阶面切割,已丘陵化;四级阶地仅局部有砾石层残留,亦属中更新统(Q2)
40、冰水沉积。第四纪红色粘土是亚热带湿热气候型古土壤的代表,它作为一种土壤母质已经历了漫长的风化淋溶过程,土壤红壤化作用明显,粘粒下移和盐基淋失,交换性氢、铝含量较高,土壤呈酸性反应,矿物质养分不高。但由于它取在地势比较低平的丘岗,垦植率较高,适合于多种经济作物生长,在红壤开发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本区第四纪红色粘土主要分布于洞口、隆回、新宁、邵阳、武冈等县。面积38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4。3、碳酸盐岩类(即石灰岩类)碳酸盐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及泥灰岩三种类型的岩石。其中泥灰岩属碳酸盐岩与粘土岩之间的过渡型岩石,我省在土壤母岩母质分类上统一归为碳酸盐岩类。碳酸盐岩类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
41、(CaC3)、白云石MgCa(C3)2及粘土矿物。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含量在95以上;白云岩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县含有较多的新生矿物,如方解石、石膏、蛋白石、玉髓等;标准的泥灰岩含有2550的粘土物质,粘土质泥灰岩含粘土5070。本区碳酸盐岩主要为晚古生界中泥盆统(D2)和上泥盆统(D3)厚层石灰岩、泥灰岩及薄层白云质灰岩,石炭系下统(C1)暗灰色中厚层灰岩、灰黑色中厚至巨厚层灰岩,石炭系中统(C2)灰白色厚至巨厚层白云岩,较为普遍地分布于东部丘陵地区。其次是中生界三叠系(T)泥质灰岩,主要分布在隆回县的双江口、岩门前,邵阳县牛鸭塘至双清,叶岭山至红石,武冈县的牛皮冲。以上碳酸盐岩均为东西海
42、陆分异时海相和滨海相沉积物。本区下古生界寒武系(G)灰岩层次较薄,厚度仅一至数米,分布于雪峰山区,对土壤形成影响甚微,一般不能独立成土。碳酸盐岩中的石灰岩和白云岩都是可溶性岩石,以化学溶蚀为主。纯净的岩石风化后的残留物质很少,陡坡地方的侵蚀过程大于成土过程,岩石裸露,局部低洼的岩隙能发育幼年性的石灰土。岩石中如含有较多的泥质或硅质成分,就会产生比较强烈的物理风化过程。特别是冰川期,岩石的融冰风化作用强烈,岩石大量破碎在块状,棱解分明,一旦进入冰后期和间冰期,气温回升,降雨量高于降雪量,岩石的化学风化转而占主导地位,破碎岩块才得以彻底风化,进而被雨水淋溶,其中硅质灰岩碎片在强淋溶作用下,白色块状
43、玉髓多残留于底土,主要成分为SiO2,这是对我区厚土层石灰岩红壤形成的推断。因为在现代气候条件下,不可能使石灰岩地区产生玉髓层。对土壤的化学分析,更进一步证明了这种推断的合理性。如本区的石灰岩红壤,SiO2的含量多在70以上,其中部分土样高达80,比砂岩红壤还要高;酸度较高,PH5.0左右,淋溶作用强,发育年代久。碳酸盐岩发育的土壤一般质地较粘,其粒径小于0.01毫米的粘粒含量在50以上,多为轻粘土或中粘土,心土层细密紧实。碳酸盐岩是本区最主要的成土母岩母质,面积5581.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4.13,主要分布在邵阳、隆回、洞口、武冈、新宁等县。4、砂质岩类(即砂岩类)多为海滨相沉积,其碎
44、屑物质的组成以石英(SiO2)砂粒为主,因沉积环境的不同,颗粒有粗有细,有的比较均匀,有的大小混杂。因此,砂质岩类基本上可区分三种,即砾岩、砂岩和砂质板岩。砂岩颗粒比较均匀,砾岩的颗粒大小混杂、粒径相差较悬殊,砂质板岩介于砂质岩的泥质岩之间,含有细密均匀的石英砂粒,硬度较大。本区是以震旦系下统江口组(Zaj)的含砾砂岩、灰绿色砂质板岩和南沱冰碛砾岩组(Zan)的砾岩出露面积较大,反映这一时期(约6亿年前)雪峰山一带陆地普遍上升,侵蚀作用加剧,气候较寒冷,大陆冰川发育。其次为奥陶系()的变质砂岩,志留系(S)变质砂岩、砂质板岩,以及沿雪峰山脉东南侧与丘盆结合处分布的泥盆系跳马涧组(D2t)石英砂
45、岩。跳马涧组石英砂岩的出现,说明志留纪末期的加里东运动(约4.44亿年前)对我区地貌形态影响极大;它结束了早古生代地史,形成我区东海陆相对峙的地史局面。砂质岩是本区主要的成土母质岩之一,面积406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4.8,主要分布在洞口、绥宁、城步三县。山区由于砂质岩形成的地势陡峻,风化物以坡积成土为主。土体中多半风化岩块,局部地区形成幼年性土,但在一般情况下,由于砂岩具有强烈的风化成土过程,土层较深厚,但在土体中仍保留一些粗大的岩块。丘陵地区砂岩交错分布于石灰岩丘陵之间,有的覆盖于碳酸盐岩之上,发育成二元母质土壤。砂质岩发育的土壤一般淋溶作用较强,交换性盐基和盐基饱和度较低,酸性较
46、重。5、泥质岩类(即板、页岩类)多为海相沉积岩,岩石富含粘土矿物质,颗粒较细腻。本区泥质岩绝大多数成岩于早古代及早古生代以前的地质时期,历遭地质构造运动的挤压、破碎,发生变质作用。以板岩、千枚岩、片岩为主,多分布于山区。主要出露于城步县猫儿界至大岔坪一带,其次在南山两侧的长安和南田山出露。分布较广的是寒武系(G)黑色板岩,碳质板岩和奥陶系中统(2)的黑色硅质岩和泥质硅质页岩。东部丘陵地区比较广泛地分布有二迭系(P)的褐色、灰黑色含铁锰硅质岩及硅质页岩,与砂岩及泥质灰岩成复式向斜状产出。地貌比石灰岩丘陵陡峻,这种硅质也最容易发育成幼年土壤,土体中夹有棱角分明的半风化岩片及豌豆状铁子。泥质岩类母质
47、共315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9.3,岩石物理风化强烈,坡积过程常大于成土过程,易形成粗骨性幼年土。6、紫色碎屑岩类(即紫色砂页岩类)本区于中生代白垩纪(K,距今0.71.35亿年)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西南部急剧台升600750米,沿新宁东安带断裂,形成一些大小不等的断陷盆地,周围山地遭剧烈侵蚀,碎屑物质于盆地内沉积。由于当时气候干燥炎热,沉积物含有丰富的盐类物质。沉积岩多为紫色,厚度达2000余米。沉积岩由于起源物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窑市一源资段(广西),沉积物以花岗岩碎屑为主,新宁一窑市段,沉积物既有花岗岩碎屑,也有石灰岩碎屑,新宁一邵阳县桎木山段,沉积物以石灰岩碎屑为主,并杂有砂
48、岩碎屑物。此外,在绥宁县武阳、盐井两地,还沉积有新生界下第三系(E)紫红色碎屑岩。沉积物以花岗岩和砂岩碎屑为主,并混杂有石灰岩碎屑物。上述两个地质时期沉积的紫色碎屑岩,均有不同程度的石灰反应。由于沉积碎屑物成分的差异,各地紫色碎屑岩发育的土壤性状也有大同小异的差别。如以花岗岩碎屑物为主的紫色砂砾岩,岩石风化过程以剥蚀为主,风化土层深厚,土壤中含有少量的云母碎片,土壤通透性好,淋溶强烈,酸度高,含钾丰富,土壤成紫色。以石灰岩碎屑为主的紫色砂页岩,碳酸盐含量高,石灰反应强烈,土壤层次不厚,较粘重、紧实、通透性差,含钾量较低,土壤成棕红色。本区紫色碎屑岩母质256.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是面
49、积最小的一类母岩母质,主要分布在新宁县和邵阳县。7、酸性岩浆岩类(即花岗岩类)本区酸性岩浆岩为两次主要的地壳运动时期侵入的酸性岩株。如白马山、望云山花岗岩体,先后爱加里东和燕山期两次岩浆侵入的影响;越城岭花岗岩体为加里东期侵入。其它如五团、麻林、黄土坑等地的花岗岩体均为燕山期侵入。除白马山侵入体为花岗闪长岩外,其他多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酸性岩浆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其中长石最容易风化,常常在岩石周围成球状风化剥蚀,形成深厚的残积土层,石英是难以风化的矿物,多成颗粒或粗颗粒状残留在土壤中。土体至一定深度或在基岩的上部往往有一层灰白色的极其疏松的半风化层,成土作用很弱,在土壤层段划
50、分上一般都定为母质层。因此,酸性岩浆岩形成的土壤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土层深厚,坡度平缓的地方可达10米以上;二是土壤粘结性差,特别是母质层更松散如豆腐渣,在植被遭破坏的地段极易崩塌,发生水土流失;三是土壤透水性强,并含有较丰富的钾素养分。本区酸性岩浆岩母质发育的土壤2493.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5.2,成块状分布于隆回、城步、绥宁、新宁等县。(二)、母岩母质与土壤各种母岩、母质,都是在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各不相同。在长期的风化成土过程中,各自的成土条件不同,土壤性质更是千差万别。1、母岩母质对土壤质地和耕性的影响母质的物质组成不同,所发育的土壤质地差异比较
51、明显。从我区七类母质看,配发岩浆岩、砂质岩、现代河流冲积物母质中含有较多的石英砂粒,它们所发育的土壤物理性砂粒含量较高,质地较轻。泥质岩、碳酸盐岩、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土壤机械组成则以物理性粘粒为主(表12)。从下表可以看出,土壤中小于0.01毫米物理性粘粒含量,自然土壤为:泥质岩类碳酸盐岩类第四纪红色粘土砂质岩类紫色碎屑岩类现代河流冲积物酸性岩浆岩。耕作土壤为:泥质岩类碳酸盐岩类第四纪红色粘土紫色碎屑岩类砂质岩类现代河流冲积物酸性岩浆岩。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均以泥质岩类母质发育的土壤粘重,以酸性岩浆岩发育的土壤物理性砂粒含量高。本表1-2不同母质母质0.01物理性粘粒含量()土壤类别母岩母质类
52、型层次代号砂质岩类泥质岩类岩类酸性岩浆碳酸盐岩类岩类紫色碎屑色粘土类第四纪红冲积物类现代河流耕作土壤A39.661.837.560.148.959.138.2自然土壤B42.371.534.968.837.164.637.0区紫色碎屑岩母质发育的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分别为31.1(自然土壤)和48.9(耕作土壤),比邻近地区含量低。主要在于我区紫色碎屑岩有相当一部分成岩物质为酸性岩浆岩碎屑物的缘故。土壤质地差异,直接与耕作性能和肥力相关。砂性母质上发育的土壤通透性好,疏松易耕,肥效转化快,作物能早生快发。但由于土壤粘粒含量太少,保水保肥性能差,且易发生水土流失。相反,粘性母质发育的土壤通透性差,
53、耕作费力,但保水能力强,肥劲平缓,后劲足。2、母岩母质对土壤化学组成的影响土壤物质的化学组成,受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因素制约。内因是母岩、母质中某种矿物质成分含量多少,外因是气候和生物因素对土壤施加的影响。如雨水对土壤的淋溶作用,它可以使土壤的盐基减少,铁、铝含量相对增加。如植物对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富集作用,它可以使分布于土体中的某些元素相对地集中于表土。我区发育于不同母岩母质土壤的部分矿物质养分如(表13):表13不同母岩母质土壤的部分矿质养分含量()土壤类别氧化物类型砂岩板岩花岗岩石灰岩紫色砂砾岩第四纪红色粘土现代河流冲积物耕作土壤(A层)SiO2CaOK2OP2O574.740.151.770
54、.17967.060.23 2.620.18850.870.302.590.15070.622.081.050.10273.760.493.220.21466.000.241.410.13568.540.322.340.155自然土壤(B层)SiO2CaOK2OP2O572.670.007 1.49 0.06960.040.0232.950.15848.570.0402.570.17567.190.0931.190.1172.830.14568.180.0221.480.1073.500.164从表13看出,砂岩母质发育的土壤SiO2含量最高,其排列顺序为:砂岩紫色砂砾岩石灰岩现代河流冲积物板
55、岩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第四纪红色粘土是一种古土壤,在长期淋溶过程中脱硅富铝作用强。花岗岩风化后,起决定作用的成土矿物是长石,在亚热带土壤中,经强烈淋溶最终形成结构稳定的三水铝石A1(OH)3,硅被淋失。因此在均匀土体中SiO2。CaO的含量以石灰岩母质发育的最高,砂岩最低,排列顺序为:石灰岩紫色砂砾岩现代河流冲积物花岗岩第四纪红色粘土板岩砂岩。K2O在土壤中的含量以紫色砂砾岩母质发育的土壤最丰富,以第四纪红色粘土和石灰岩发育的土壤含量低,排列顺序为:紫色砂砾岩板岩花岗岩现代河流冲积物砂岩第四纪红色粘土石灰岩。微量元素的丰缺情况,一般也与母岩、母质相关。如紫色岩发育的土壤缺锌,石灰岩发育的土壤
56、缺钼,花岗岩发育的土壤缺硼等等。3、同类异种母质对土壤的影响在同类母岩中,往往包括多种岩性不同的岩种。如碳酸盐岩母质,就有石灰岩、白云质灰岩、硅质灰岩、泥质灰岩、钙质页岩之分。它们都是在不同地质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海相沉积岩(表14)。表14不同碳酸盐岩发育的红色石灰土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母质类型层次代号阳离子交换量(me/100g)交换性盐基(me/100g)总量CaMgKNa石灰岩A17.138.9740.5650.4220.37010.431B7.7020.4240.2690.1308.552白云质灰岩A19.632.3324.0980.2300.1306.790B1.48411.200
57、0.3580.17413.216上表是本区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上发育的红色石灰土交换性盐基的化验结果,可见由于碳酸盐岩岩性的差异,其盐基的组成是不相同的。石灰岩土壤盐基以钙为主,钙离子含量是镁离子含量的1818倍;白云质灰岩土壤盐基以镁离子为主,是钙离子的28倍。酸性岩浆岩由于岩浆侵入时环境条件的差异,特别是周围岩体岩性的差异,其矿物组成和氧化物的含量也不尽相同(表15)。从表可以看出,我区白马山花岗岩体的CaO含量为3.39,而五团花岗岩体含量只有1.11,土壤取样化验的结果也证明钙的含量与母岩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南山牧场(属五团花岗岩体)的土样表15不同花岗岩体矿物含量及主要化学组成岩体地名主
58、要岩石名称主要矿物()主要氧化物()钾长石斜长石石 英黑云母白云母SiO2A12O3Fe2O3FeOMnOCaOMgONa2OK2OP2O5望云山细中粒二云母花岗岩3027328474.0914.21.551.000.0480.0980.0313.504.17白马山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243833667.7315.773.692.800.0553.391.452.943.36五团中细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352927.55.51.570.5814.770.452.410.061.110.952.554.90苗儿山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31.530305.5170.0914.303.05
59、2.360.042.181.203.364.130.131越城岭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32.528.732.550.566.5015.870.583.130.0432.731.313.253.700.133兰容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27.522.5454175.0012.600.611.370.050.790.222.575.900.04中的钙极缺,多为痕迹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牧草的产量和质量。此外,在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中,一般K2O含量丰富,如五团花岗岩山地土壤一般在5左右,白马山花岗岩山地土壤也多在3以上。P2O5在花岗岩发育的山地土壤中较缺,特别是速效性磷的含量更少,多数在3ppm以下。一方
60、面与母岩本身的含磷量有关,一方面则在于自然土壤中交换性铝含量高,磷的有效性低。现代河流冲积物母质的化学组成往往表现为流域性的差异。如本区夫夷水上游河积物受紫色砂砾岩、花岗岩影响大,土壤K2O含量高达4左右,中性反应;平溪上游多石英砂岩,河潮土K2O含量只有23,弱酸性反应。4、异源母质对土壤的影响我区异源母质影响土壤性质的主要有三种形式:侵蚀洼地第四纪残积物受石灰岩母质的影响;石灰岩残积物受复盖砂岩的影响;山区泥质岩与砂质岩相互影响。异源母质一般都能使土壤性状向良性方向发展,在各种母质特性中取长补短,起到自然改良的作用。如我区洼地第四纪红色粘土侵蚀残积物上发育的水稻土,在石灰岩母质的影响下,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血管疾病防治课件
- 第六单元说课课件
- 竹纤维混凝土工程课件
- 端午节相关知识课件
- 出口付款协议书范本
- 拆墙承包协议书范本
- 宠物租赁协议书范本大全
- 工钱结款协议书范本大全
- 婚纱店重拍协议书范本
- 有偿救援协议书范本
- GB/T 38315-2019社会单位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实施导则
- GB/T 35233-2017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地温
- 文献调研与分析课件
- 接力初三赢在暑假-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家长会课件
- 提升零售户店铺形象烟草QC课件
- 消防安全常识培训内容(通用14篇)
- 系杆拱桥桥梁上部系杆拱的施工方案
- 恶魔城苍月的十字架全怪物图鉴
- 【大学】S7-200系列PLC硬件系统及内部资源
- 病历启存记录单
- 世界奢侈品品牌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