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岭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_第1页
温岭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_第2页
温岭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_第3页
温岭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_第4页
温岭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水资源配置第一节概述水资源配置是指在流域或特定的区域范围内,遵循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原则,通 过各种工程与非工程措施,考虑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资源配置准则,通过合理抑制需求、 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对多种可利用的水源在区域间和各用 水部门间进行的调配。水资源配置将流域水资源循环系统与人工用水的供、用、耗、排水过程相适应并互 相联系为一个整体,通过对区域之间、用水目标之间、用水部门之间进行水量和水环境 容量的合理调配,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 调,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遏制生态 环境恶化的趋势,

2、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以水资源供需分析为手段,在现状供需分析和对各种合理抑制需求、有 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可能措施进行组合及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种可行的水 资源配置方案进行生成、评价和比选,提出推荐方案。水资源配置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为基础,结合 “需水预测”、“节约用水”、“供水预测”、“水资源保护”等有关部分进行,其所提出的 推荐方案应作为制定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的基础。水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准年供 需分析、方案生成、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方案比选和评价、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制定 等。水资源配置在多次供需反馈并协调平衡的基础上,一般进行二

3、至三次水资源供需分 析。一次供需分析是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按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和发挥现有供水工程潜力的情况下,进行水资源供需 分析。若一次供需分析有缺口,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供需分析,即考虑强化节水、挖 潜配套以及合理提高水价、调整产业结构、合理抑制需求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进行水 资源供需分析。若二次供需分析仍有较大缺口,应进一步加大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 及节水的力度,具有跨流域调水可能的,应考虑实施跨流域调水,并进行三次供需分析。 实际操作按流域或区域具体情况确定。第二节基准年供需分析基准年供需分析的目的是摸清水资源开发利用在现状条件下存在

4、的主要问题, 分析水资源供需结构、利用效率和工程布局的合理性,提出水资源供需分析中的供水满 足程度、余缺水量、缺水程度、缺水性质、缺水原因及其影响、为水资源配置方案生成 提供基础信息。按现有水利工程格局和水资源调配方式分析统计计算分区供水能力,包括地表 水(含外流域调水)、地下水及其他水源(如污水处理再利用、海水等)等不同水源各 项工程措施的供水能力。供需分析中的需水量及其分类采用“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和“需水 预测”的成果。把水源分为优质水和一般水:优质水为蓄水、地下水;一般水为引水、河网提 水和回归水。基准年供需水平衡见表9-1,(见章后,下同):从表中可以看出缺水主要在温黄平原区

5、,温黄平原区保证率90%以上缺水,缺水量 近2000万m3,缺水率为6%;保证率95%时缺水量近8000万m3,缺水率为21%。由于温岭市水资源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与人口密度及经济发展不协调,造成不 同地区的缺水情况有很大差异。综合水资源、水质、水源工程的调查分析以及水资源现 状供需分析结果,温岭市不同地区现状缺水情况简述如下:西南部低山丘陵区,水源工程小而分散,供水能力低,工程建设滞后于需水增 长要求,主要表现为工程性缺水。东北部平原区,人均水资源量偏低,又无过境水量可利用,地下水已超采,河 网水源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资源性缺水和污染性缺水。东南部沿海低陵地区,水资源量少,沿海及岛屿又缺乏

6、建拦蓄工程的条件,主 要表现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第三节规划水平年水资源配置及供需平衡分析水资源配置的思路规划水平年温岭市都将有不同程度缺水,主要为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水质性 缺水或并存。解决温岭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基本思路是:节水为先,治污为本,科学开 源,战略调水,统一调度,优化产业结构。水资源开发利用策略为了保证温岭经济快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近期由“以需定供”向“以供定需” 过渡,远期为“以供定需”,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利用策略上,优先保证生活用水,适当增加工业用水,有计划压缩农业用水。通 过节水灌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污水资源化来减少农业用水在总

7、用水量中的比重。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方法按照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再利用的过程,可将水资源配置系统内的水利工 程分为5类:水源工程,主要包括蓄水工程、提水工程、引水工程、调水工程、地下 水工程等;输水工程,包括河道、渠道、管线等;用户单元工程,包括生活用水、 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及河道内用水的有关用水单位的取用水设备;排水工程,包括城 市下水道系统、农村排水渠道及排污河流等;污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 氧化塘、处理后回用设施及地下水回灌设施等。在上述5类工程中,水源工程、用户单 元工程和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均可作为水资源配置系统网络中的节点,输水工程和排水工 程则成为联系各个节点的弧,而各

8、类有关的工程参数则成为节点与弧的容量及相关的约 束条件。上述水资源配置系统是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优化配置的真正实现还要有政 策法规、行政机构和经济机制的保障。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又中华人民 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国 务院颁发的相关法规政策,主要有河道管理条例、取水许可证实施办法、水资源 费征收管理办法等。目前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机制由水费和水资源费两部分组 成。水费一般为维持供水单位实现简单再生产的内部成本;而水资源费则是为保证水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而进行的水情监测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和管理、水土保持、河道整治、 水源地涵养和防洪排

9、涝等活动而产生的社会成本。通过水费和水资源费的调节,一方面 缩小同一地区内利用不同水源用户的费用差别,另一方面规范用户行为,达到节约用水 的目的。水资源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是以促进温岭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组成的对 水资源实行优化配置。其基本功能是以改变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来适应生产力布局, 或者调整生产力布局来适应水资源的天然时空分布,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达到 抑制需求、保障供给、协调供需矛盾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水资源缺水的情况 下,进行跨区域调水;在不同的国民经济用水部门间,按照各部门协调发展的投入产出 关系实行计划供水;在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之间,既要注重水

10、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满足当 前需要,也要积极进行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以形成水资源开发的良性循环;在开源与 节流的关系上,在扩大供水能力的同时要积极开展节水,控制需水的过度增长;在水资 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上,不仅重视原水的开发,更要注重污废水的处理回用;在除害兴利 上注重化害为利,将洪水转化为可用的水资源。在规划期内,为推动经济发展,针对温岭的水资源分布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 源量的需求,采取跨行政区引水,引用长潭水库的水,以解决温岭的缺水现状。解决供需水矛盾主要从抑制需求、加强治污力度、挖掘水源和跨水资源分区调水角 度出发进行。由于温黄平原区地下水过渡开发和污水任意排放,造成地面下沉和地下水 水质

11、受到污染,故本次温黄平原区的地下水不参与平衡,仅作为特枯年份应急时取用。供水零方案(现状工况供需水分析)供水零方案为现状工况方案,该供水方案是在不考虑增加新建水源工程和新供水措 施情况下,以现状工程的供水能力与各水平年正常增长的需水要求,也不考虑强化节水 和中水回用情况下,组成各水平年的一组方案,称为“零方案”。进行各水平年供需水 余缺分析,目的是摸清在不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下的余缺水程度,水量平衡见表9-2 和9-3,也是与其他供水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是进行水资源一次供需平衡分析的 供水输入条件。水量平衡结果:温黄平原区存在较大程度缺水,玉环区也有不同程度的缺水。到2010年来水保证率9

12、5%时,温黄平原区缺水量约13900万m3,缺水率为32%;来 水保证率90%时,温黄平原区缺水量约8340万m3,缺水率为20%。到2020年,温黄平原区缺水量扩大,来水保证率95%时,温黄平原区缺水量约20800 万m3,缺水率为41%;来水保证率90%时,温黄平原区缺水量约15250万m3,缺水率为 32%;来水保证率75%时,温黄平原区缺水量约6340万m3,缺水率为14%。现状工况不能承载温岭未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标准,水资源将成为制约温岭经济 社会发展的瓶颈,必须采取节水措施,加强治污力度,开发新水源。供水1方案(区域内开源节流后供需水分析)由于现状工况不能承担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

13、续发展,必须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 措施,进行开源节流,以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各分区按技术和经济可行,有计 划地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网整治、强化节水和治污力度、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兴建 蓄水工程,与推荐需水方案组合的供需水方案,供需平衡结果见表9-4和9-5。河网整治工程规划在2010年前完成。2010年前增加的供水工程:白溪水库、白龙潭水库、大交陈水库、梅溪水库和西洋 村水库。2020年前增加的供水工程:大溪岙水库、桐山水库、前溪水库。按完成以上计划情况下进行供需平衡计算,来分析温黄平原区、玉环区的缺水程度。水量平衡结果:温黄平原区仍存在较大程度缺水。到2010年来水保证率95%时,温黄

14、平原区缺水量约10200万m3,缺水率为25%;来 水保证率90%时,温黄平原区缺水量约4600万m3,缺水率为12%。到2020年,温黄平原区缺水量扩大,来水保证率95%时,温黄平原区缺水量约14700 万m3,缺水率为32%;来水保证率90%时,温黄平原区缺水量约9100万m3,缺水率为21%; 保证率75%时,基本不缺水。由于该方案已最大限度地挖掘当地水源了,不能再继续开发,因此需要加强产业结 构调整和进行外流域引水来解决缺水。供水2方案(区域外引水后供需水分析)根据1方案结果看,温岭的水资源已最大限度地开发,不能再继续开发,考虑仙居 引水补充到长潭水库,再从长潭输送到温岭来解决缺水矛盾

15、。实施引水工程前必须做到节水优先,治污为本,贯彻国务院“三先三后”(先节水 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跨区域调水原则。缺水地区要在本区域内对 现有水利设施挖潜配套,编制实施好节水及水污染防治规划,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 工业节水改造和生活节水,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建成节水型社会。而且应该调整产 业结构,严禁高耗水工业发展,大力发展低耗水企业。缺水区域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接近饱和时,加强节约用水和治污力度,保护水环境。 开展中水回用是缺水地区今后必走之路,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中水回用管网 规划建设,制定中水回用优惠政策,鼓励中水回用,增加中水回用比例,以提高水资源 的利用效率和

16、抗旱能力,并避免水资源过渡开发。在此前提下,再进行跨流域调水,来 解决缺水区域供需水矛盾。2方案在综合1方案的基础上,从仙居引水补充水源出发,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以解决水资源和发展的矛盾。根据远期在“仙引工程”实施后可引入约8000万ms/年的 水量来补充温岭市用水,水量平衡情况见表9-6和9-7。水量平衡结果:从2方案配置的结果来看,通过优化引水,到2010年后供需水矛盾基本上解决。方案比选零方案和1方案都不能满足温岭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标准。2方案考虑“仙引工程”补充水源后,到2010年后能基本满足规划期内温岭经济和 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因此作为本次规划的推荐方案。六、管网水配置近期:到

17、2010年,温岭管网总需水量为41.5万ms/日,温岭市内现状上水库可供管 网水量12万ms/日(含长潭供泽国2万ms/日)、规划新建水库可供管网水量3万ms/日, 需由长潭水库引入水量26.5万ms/日。根据台州市二期供水工程水源论证,通过长 潭水库移民及除险加固等措施,增加水库总库容至7.s2亿ms,在保证农田灌溉保证率 90%的情况下,可满足城镇供水保证率95%的最大供水能力为85万ms/日,确定温岭片的 管网供水规模为14.4万ms/日,其中一期已建2万ms/日。根据台州南片供水规划, 长潭水库在近远期水平年将向温岭市供水水量分别为:2010年2s.7万ms/日,2020年 41.5

18、万 ms/ 日。但在实际供水上,由于长潭水库二期供水工程的供水规模为77万ms/日(在来水保 证率95%下,长潭水库最大供水能力88万ms/日),根据台州供水二期水量分配方案,分 配给温岭管网供水量只有1s万ms/日,加上温岭市本身的可供管网水量15万ms/日,2010 年还缺水1s.5万ms/日,但在正常年份基本能满足管网用水。远期:到2020年,温岭管网总需水量为58万ms/日,温岭市内现状上水库可供管网 水量12万ms/日、规划新建水库可供管网水量5万ms/日,需由长潭水库引入水量41万 ms/日。长潭水库通过“仙引工程”引水后,分配给温岭管网供水量为s7万ms/日,基本 能够满足向温岭

19、市管网供水的要求。作为推荐方案的2方案,由于长潭引水工程管网供水能力还没有全部到位,造成温 岭市2010年后在供水平衡水资源量上基本不缺水的,但实际上管网供水是达不到保证 的,怎么解决这一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解决措施加强河网治污力度,提高河网水质,工业采用河网水补充,减轻管网用水压力。近期增加长潭水库管网引水量到26.5万ms/日,可适当降低农业灌溉供水保证率全 80%。可考虑直接从长潭水库引水,通过协调与佛岭水库、秀岭水库、太湖 水库联网统一调度向温岭供水。自身挖潜,采用河水净化处理、围涂水库亚海水淡化利用等,使水质达到用水要求。利用气象可能的条件,采用人工增雨来增加水库的水量。远期在综合

20、2方案基础上考虑中水回用,按每天3.8万ms左右考虑,并逐步加大中 水回用量来保证供水保证率。2010年后考虑中水回用后水量平衡见表9-8。向台州市人民政府建议加快建设长潭三期引水工程;朱溪和十三都引水工程来确保 温岭市在近远期的供水保证。第四节 特枯干旱年应急对策预案一、供水对策在特殊干旱年,供水的对策是: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其次保 证重要工业用水,适当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适当超采地下水,补充城镇供水量的不足。 在连续干旱年,供水对策是:推广节水技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减少灌溉用水量,保 证生活和工业用水;多渠道开源,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二、供水措施制订用水计划,定时定量供

21、水制订特殊干旱年生活用水定额,每天定时限量向住宅供水;暂时停止耗水量大,效 益低的工业企业,等到供水正常时再恢复生产;农村用水首先要保证农民的生活用水, 其次保证经济作物用水和处于关键生育期的作物供水,当灌溉水紧缺时,可改种需水量 小的作物,尽量使农业生产的损失降到最小。压缩农业用水,保证城镇供水在特殊干旱年,应适当减少灌溉面积,减少灌溉用水量,加大城镇供水力度。水质 好的水库重点供应城镇用水,农业用水尽量利用过境水,增加提水动力。开采地下水,补充城镇用水当城镇供水水源紧张时,可适当加大地下水的开采,作为应急水源。采用经济杠杆,实现用水节约采用梯级水价,保证“正常供水”,通过超额加价的办法来限

22、制用水,最终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多渠道开源,加大污水利用的力度增加一些小型蓄水工程,将清洁水源用于城镇供水,将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 在供水特别紧张时,可适当开采地下水。三、应急预案按推荐方案配置后,遇特枯年份,如1967年和1968年枯水年份,生活等管网需水 仍将存在一定程度缺水,农业和生态需水更不能保证。根据历史资料分析,出现来水保 证率大于99%特大干旱年到目前为止未出现,但不能排除今后不发生,只有远备才能无 近忧,因此正确对待特大干旱年份和做好特大干旱年份出现的对策,对减轻灾害造成的 损失,稳定社会是很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预防性措施干旱的监测和预报:建立和完善干旱的监测和预报系

23、统,及时掌握水资源供需状况, 提高预测干旱灾害的能力。战略性资源储备:将各地的地下水资源作为后备水源,特枯年份作为供水水源。旱情分级与预警旱情分级一般旱情:连续干旱4060天。较大旱情:连续干旱6080天。重大旱情:连续干旱80天以上。旱情预警梅雨结束后,水库蓄水量较低,满足不了 40天抗旱能力,难以抗御一般旱情时, 应发出抗旱预警通报。工作目标确保干旱发生时社会安定,用水秩序稳定。确保城乡人民用水安全,以及重要工业企业正常供水。通过开源节流,科学调度,努力使干旱造成的损失降低限度。指挥组织系统抗旱救灾工作实行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实行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各 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各地

24、抗旱救灾工作。防旱指挥部下设机构一般旱情和较大旱情的防旱抗旱工作,由各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具体负责实施,当 各地出现重大或特大旱情时,抗旱减灾工作自然提升为全社会的中心工作。根据抗旱救 灾工作的要求,防汛防旱指挥部对口增设综合处、宣传处、调度处。其工作职责为:综合处:由党委办、政府办、水利局、计划发展局、公安局、供电局、城建局、交 通局、农业局、财政局、民政局等部门组成,由党委办或政府办主任为总协调,其主要 职责:检查督促各地、各部门抗旱救灾工作落实情况,协调跨行政区域抗旱矛盾;及时全面掌握抗旱动态,并向上级及有关部门汇报灾情和抗旱救灾工作情况;根据抗旱形势发展需要,及时实施抗旱工程设施建设,如

25、河道的筑坝翻水应急泵站 建设,临时输管线的布设等。宣传处:由宣传部、党委信息科、广电局、报社等部门人员组成;由宣传部分管部 长负责。其主要职责:做好旱情及抗旱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发布旱灾信息、抗旱命令、决定等;落实具体人员拍摄和编辑旱情及抗旱救灾录像、图片资料等;做好各类新闻媒界采访接待工作。调度处:由水利局、防汛防旱办公室、公安局、气象局、水文站等部门组成。其主 要职责:加强中短期气象、水文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掌握蓄水工程、河道以及上游水库补给等动态情况;及时统计、汇总上报旱情灾情;科学合理调配水资源,搞好水工程的调度。工作程序(1)一般旱情和较大旱情发生后,开展抗旱救灾工作,按照职责要求

26、和工作程序, 由防汛防旱指挥部具体负责实施。(2)当有可能发生或发生重大旱情时,抗旱救灾将转为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中心工 作。(3)各级政府向全社会发布紧急抗旱救灾动员令,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各乡 镇、街道全面投入抗旱减灾工作。(4)防汛防旱办公室加强值班,密切关注全面动态,掌握各地旱情,做好调度工作。气象和水文部门要加强中短期气象水文预报,当好政府和防汛防旱指挥部参谋。防汛防旱指挥部根据可能出现的旱情等级发布抗旱预警通报,结合各地的抗旱 工作情况,召开抗旱指挥部全体成员会议,分析抗旱形势,部署下阶段工作,必要时召 开动员大会。对策措施当出现旱情时,所采取的主要对策措施为经济调剂,即通过提高

27、水价,达到节约用 水的目的,并建立特枯年份占用农灌补偿机制。具体为:一般旱情:采取水价上浮1050%,限制水库向农业供水。较大旱情:采取水价上浮50100%,限制水库向农业、环境和一般工业供水。重大旱情:采取水价上浮100%以上,限制水库向农业、环境和工业供水,全力保 障生活用水。另外还可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关闭一般性企业用水,对重点企业实行供水限制。大力提倡节约用水,杜绝浪费现象,必要时对城乡居民用水实行限额或错时供 应。启用原先停用的地下水,即浅表水井和深井等。地下水补给分配要先保生活, 后保生产。降低河网水位标准,充分利用河网控制水位以下部分水量。有计划地遣返、疏散停产企业的外来人员及闲

28、散的外来人员。实施人工降雨,当气象要素具备时实施人工降雨。对边远、及海岛地区,要组织车辆、船只运水。根据规划确定的地下水源,凿井、筑坝、翻水,充分利用现有水源,并做好水 资源的循环利用。搞好封闸蓄水,严防有限的水资源流失,抗旱期间可暂停排污。调度方案用水按以下顺序优先预以保证,任何单位、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变更用水秩序。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重点企业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低耗水型企业用水和其他非污染企业用水。用水优先秩序解释当发生较大旱情时,为防止河道水体污染加重,对于污染型企业,不管企业用 水来自河道或水库供水,一律强制性关闭。以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重点企业用水和 农业生产用水、低耗小型企业用水和

29、其他非污染型企业用水。当发生重大旱情时,不管企业取水途径,除低耗水重点企业外,其他企业用水 一律关闭。以保证城乡居民用水。最大限度保证农业生产用水。(3)调度方式调度方式实行分段负责,集中控制。抗旱非常时期,上游水库及出海涵闸的调节由 防汛防旱办公室直接调控。(4)水量调配重要供水水库补给调度由防汛防旱办公室统一协调;各出海涵闸必须按防汛防旱办公室调度命令启闭。随时接受上级防汛防旱办公 室派员现场检查。当发生重大旱情时,重要供水水库的供水,根据防汛防旱指挥部拟定的比例供 水。各部门的职责(1)各乡镇政府,根据防汛防旱指挥部的统一部署,负责各自辖区内的抗旱救灾工 作。(2)公安部门:处理破坏防汛

30、防旱设施案件,维护用水秩序和社会安定。协助防汛 防旱指挥部强制指令的执行。(3)水利部门:主持防汛防旱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抗旱减灾工作组织、监督、 协调和指导工作,提供抗旱工程措施方案及协调方案。(4)计划发展部门:解决抗旱减灾工程项目资金和物资的落实工作。(5)农业部门:负责提供农情,提出农业抗灾相应措施。(6)财政部门:及时下拨抗旱减灾经费,并监督使用。(7)气象部门:负责提供降雨、干旱等天气的预测预报。(8)民政部门:负责协调处理社会救济,救灾捐赠款物的接收、分配、使用。争取 上级救灾款。及时掌握灾情,配合防汛防旱办公室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9)交通部门:负责抗旱物资和抗旱应急工程的车

31、辆运输。(10)广电部门:负责抗旱减灾宣传,及时发布天气预报和旱情灾情警报。(11)供电部门:负责保障抗灾供水工程的电力供应。(12)建设规划部门:负责保障城市生活供水,站点布设和紧急抢修,确保供水管 路畅通,保证正常供水。负责执行防汛防旱指挥部强制断水措施。(13 )环保部门:负责污水的处理和控制。第五节海岛水资源配置温岭是靠海城市,三面环海,海岸线总长316.91公里,岛屿星罗棋布,大于500平 方米的岛屿有170个,各岛上居民多少不等,多的有四五千人,小的无人居住,其中也有 在战略上占重要位置的,因此海岛的水资源配置也较为重要。主要岛屿概况见表9-9。海岛供水量温岭市现状海岛主要供水工程

32、有小(二)型水库1座,山塘17座,总库容17.34万m3, 以及数量较多的水井解决用水问题。见表9-10。供水量计算采用复蓄指数法,系数取1.5,结果见表9-11供水量栏。海岛需水量由于海岛交通不便,人口发展也受到限制,因此岛上的人口按现状人口保持动态平 衡,需水量按不同水平年农村居民节后用水定额进行计算,不同水平年的定额为:2010 年每人每天80L,2020年每人每天110L,2030年每人每天130L。结果见表9-11需水量 栏海岛供需平衡对各岛进行各自平衡,结果见表9-11。从表中看出除了温岭龙门岛和南港山岛不缺 水外其余都缺水。海岛缺水解决措施从上述平衡看大部分岛都不同程度存在生活缺

33、水,为了满足岛上居民生活,提出如 下解决建议:1、岛屿不大,无开发潜力的岛屿,对岛上居民进行移民;2、推广雨水集蓄工程,建水窖等增加蓄水;3、离陆地近的岛屿由大陆引水解决;4、远离陆地的岛屿,可以推广海水淡化进行解决;5、大陆码头设立配水站,以满足海岛居民从大陆船运解决用水矛盾。表9-12002年基准年供需水平衡表分区保证率可供水量需水量长潭水量蓄水引水提水地下水合计生活一产二产三产生态环境I区50%1847974861011546304152951011446637281730306275%153125961661405303539251011791737281730330890%12441

34、4518451250202950651012127537281730364395%1071936163811468025841510123358372817303901II区50%7821211450160251343410566614475%6731001320160225343412806614490%567801210160201743415206614495%4666511201601811434175366144全市50%184798268222169131604404255351552237941744306675%153126634166153731603764555351919

35、737941744331290%124415085125137121603152355352279537941744364795%1071940821031258816027652553525111379417443906注:优质水:用于生活用水、三产用水和大部分二产用水及部分环境用水。一般水:用于一产用水和大部分环境用水及小部分二产用水。表9-2现状工况2010年供需平衡分区保证率可供水量需水量长潭水量蓄水引水提水地下 水合计生活一产二产三产生态环境城镇农村农业牲畜管网自备水城市补水I区50%18479748610115463041529413423961353014534511432248

36、0741276075%15312596166140530353924134239616894145345114322480741300790%12441451845125020295064134239620211145345114322480741334295%107193616381146802584141342396222231453451143224807413600II区50%78212114501602513773039512329522210075%673100132016022537730311632329522210090%567801210160201777303139723

37、29522210095%466651120160181177303162023295222100全市50%18479826822216913160440424211269914481168348014842502751276075%15312663416615373160376454211269918057168348014842502751300790%12441508512513712160315234211269921608168348014842502751334295%1071940821031258816027652421126992384316834801484250275136

38、00注:优质水:用于生活用水、三产用水和大部分二产用水及部分环境用水。一般水:用于一产用水和大部分环境用水及小部分二产用水。表9-3现状工况2020年供需平衡分区保证率可彳共水量需水量长潭水量蓄水引 水提水地下 水合计生活一产二产三产生态环境城镇农村农业牲畜管网自备水城市补水I区50%1847974861011546304152965152361129751454991142238331184385275%153125961661405303539265152361161761454991142238331184409990%1244145184512502029506651523611945

39、21454991142238331184443995%1071936163811468025841651523612145714549911422383311844692II区50%782121145016025131173238362344585116075%6731001320160225311732310212344585116090%567801210160201711732312162344585116095%4666511201601811117323140523445851160全市50%1847982682221691316044042663226841381116850351

40、48038841200385275%153126634166153731603764566322684171971685035148038841200409990%124415085125137121603152366322684206681685035148038841200443995%1071940821031258816027652663226842286216850351480388412004692注:优质水:用于生活用水、三产用水和大部分二产用水及部分环境用水。一般水:用于一产用水和大部分环境用水及小部分二产用水。表9-41方案2010年供需平衡分区保证率可供水量需水量长潭水量蓄

41、水引 水提水地下水中 水 回 用仙 引 水 量合计生活一产二产三产生态环J城镇农村农业牲畜管网自备水城市补I区50%18479866210115943000431853720199713212145331313462232741275%1531269146614453000367453720199716306145331313462232741390%1244152564512832000305743720199719287145331313462232741395%10719421838117430002671837201997210841453313134622327413II区50%18

42、40121145020000361169273951232849201075%15411001320200003161692731163232849201090%1270801210200002760692731385232849201095%10736511202000024586927315662328492010全市50%18479105022221739320000467963789227014163168334113952252751275%1531284551661577320000399063789227017469168334113952252751390%1244165261

43、251404220000333343789227020672168334113952252751395%10719529110312863200002917637892270226501683341139522527513注:优质水:用于生活用水、三产用水和大部分二产用水及部分环境用水。一般水:用于一产用水和大部分环境用水及小部分二产用水。表9-51方案2020年供需平衡分区保证率可供水量需水量长潭水量蓄水引水提水地下水中 水 回 用仙 引 水 量合计生活一产二产三产生态环城镇农村农业牲畜管网自备水城市I区50%18479100811011594300044604586421921185814

44、5464113233449118475%1531280566614453000378875864219214636145464113233449118490%1244161694512879000315345864219217428145464113233449118495%10719497338118840002761458642192191201454641132334491184II区50%18401211450250003661105273739234154461675%15411001320250003211105273907234154461690%1270801210250002

45、8101052731082234154461695%107365112025000250810527312042341544616全市50%1847911921221.61739325000482655969246512597168468213773495120075%153129597165.81577325000410985969246515543168468213773495120090%124417439124.71408925000343445969246518510168468213773495120095%107196046102.613004250003012259692465

46、203241684682137734951200注:优质水:用于生活用水、三产用水和大部分二产用水及部分环境用水。一般水:用于一产用水和大部分环境用水及小部分二产用水。表9-62方案2010年供需平衡分区保证率可供水量需水量长潭水量蓄水引 水提水地下水中 水 回 用仙 引 水 量合计生活一产二产三产生态环J城镇农村农业牲畜管网自备水城市补I区50%18479866210115943000431853720199713212145331313462232741275%1531269146614453000367453720199716306145331313462232741390%124415

47、2564512832000305743720199719287145331313462232741395%10719421838117430002671837201997210841453313134622327413II区50%1840121145020000361169273951232849201075%15411001320200003161692731163232849201090%1270801210200002760692731385232849201095%10736511202000024586927315662328492010全市50%184791050222217393

48、20000467963789227014163168334113952252751275%1531284551661577320000399063789227017469168334113952252751390%1244165261251404220000333343789227020672168334113952252751395%10719529110312863200002917637892270226501683341139522527513注:优质水:用于生活用水、三产用水和大部分二产用水及部分环境用水。一般水:用于一产用水和大部分环境用水及小部分二产用水。表9-72方案2020年

49、供需平衡分区保证率可供水量需水量长潭水量蓄水引 水提水地下水中 水 回 用仙引水量合计生活一产二产三产生态壬城镇农村农业牲畜管网自备水城市I区50%184791008110115943008000526045864219211858145464113233449118475%1531280566614453008000458875864219214636145464113233449118490%1244161694512879008000395345864219217428145464113233449118495%10719497338118840080003561458642192191

50、201454641132334491184II区50%18401211450250003661105273739234154461675%15411001320250003211105273907234154461690%12708012102500028101052731082234154461695%107365112025000250810527312042341544616全市50%18479119212221739325008000562655969246512597168468213773495120075%1531295971661577325008000490985969246515543168468213773495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