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课件古代文学复习提纲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件古代文学复习提纲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件古代文学复习提纲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件古代文学复习提纲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课件古代文学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试基本题型 一、填空题:10空,每空1分。(10) 二、选择题:不定项,5小题,每题2分。(10) 三、名词解释:3小题,每题8分。(24) 四、简答题:3小题,每题8分。(24) 五、论述题:2小题,每题16分。(32)第一章 先秦文学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收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时期的诗歌305篇;原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诗经“六义”:风、雅、颂(从体例分类说) 赋、比、兴(从表现手法说);风“风土之音曰风”,是各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2、,大多数是民歌、土乐,最富于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共15国风,160篇 。雅“朝庭之音曰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族宴享。颂“宗庙之音曰颂”,是统治阶级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又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赋“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以直叙方式描述事物,不做过多的修饰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起情,通过先言之物的特征而产生某种类似的感受与联想,再延伸到所要吟咏之主要对象。诗

3、经的主要内容及艺术特点。主要内容:1、历史叙事与宗庙祭祀。如:大雅生民。2、政治批评和道德谴责。如:魏风伐檀。3、战争咏叹与徭役惆怅。如:秦风无衣。4、爱情追寻与婚姻悲欢。如:王风采葛。5、劳动描述与宴飨场面。如:小雅鹿鸣。艺术特点: 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大量使用叠音字,使诗歌更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诗经卫风氓作品分析。卫风氓 (注意红色字的读音)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结构图: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恋爱:热情、幸福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婚变:沉痛、怨恨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

5、处境(赋)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决绝:清醒、刚强写作手法对比:男女主人公婚前后的对比。本诗的主题: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揭示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带给妇女深刻的痛苦。2、1)春秋(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事自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它提纲挈领地记述了春秋时代二百四十二年的大事。2)春秋艺术成就:春秋语言之凝练含蓄,历来为人叹赏。所谓“一字见义”的语言特点,其叙事之“微显瘅幽,婉而成章”(史通叙事)也主要得力于此。较之尚书,春秋已明显地由“佶屈聱牙”一变而为简明含蓄,意味着历史散文的发展和进步。“不虚美,不隐恶,以一字寓褒贬”的语言特点,后世誉之为“

6、春秋笔法”。3) “春秋三传”: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4)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分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史事。国语主要记载了自周穆王(前1000年左右)到鲁悼公(约前440年)时五百多年间的史实。所记可与左传相互补充参证,故又有春秋外传之称。国语的艺术成就:国语详于记言而略于记事,主要记录春秋时代一些君王、大臣的言论。文字朴实平易,较为简洁,文学成就不如左传。但它继承了我国古代记载历史忠于史实而寓褒贬的传记,善于用对话交代故事情节,把谋议之论、谏诤之言写得具体周详,并在记言中注意刻画出人物性格,有的颇为生动风趣。5)左传的艺术特点:关于左传: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中一部著名

7、作品,是继春秋后第二部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它记录了自鲁隐公元年(前年)至鲁悼公十四年(前年)共年间周王朝及诸侯各国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它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的内容和思想倾向:(1)左传有丰富的记事,著录了春秋时期各国诸侯的历史业绩,也记述了统治阶级的残暴、荒淫的行为。(2)记载了一系列的具有远见卓识,富于改革精神的政治人物,并给予一定的褒扬。(3)重视民众的力量,以民为本,是左传一以贯之的基本思想。(4)在对战争的记录中表现出了先进的军事思想,是当时丰富的战争记录的总结。(5)左传中有关灾详、卜筮的记事,是那个时代人们认识事物能力的基本标

8、志。左传的文学成就:(1)左传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长于记事。主要特点是叙述完整,文笔严密。(2)左传尤为出色的是特别善于描写战争。左传描写战争,不仅生动地写出战争中间的各种动态,而且善于揭示战争的前因后果,揭示战争的经验教训。(3)左传另一个突出的艺术成就便是写人。善于从人物行为和心理两个方面来刻画完整的有发展的人物形象。如晋公子重耳形象,齐国的晏婴,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等。(4)左传的另一个散文艺术是工于记言。其特点是:文章已经从前代的诰、命、训、誓发展为委婉动听的外交辞令。6)战国策的艺术特点:关于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或名国策,或称国事、事语、长书、修书等。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

9、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分十二策,分纪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记事上继春秋,下迄楚、汉兴起,得二百四五十年间之事。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 战国策的艺术成就:战国策长于记事,铺张雄辩,善于议论。具体表现在:、善于夸张渲染,铺张扬厉,文笔肆意生动,气势纵横。尤其是善于描写策士谋臣言辞的雄辩,运筹的机智。所谓“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胜于百万之师。”、无论是正面立论,还是驳论,都善于把握主动权,找好切入口,论证严密,说理透辟。诚如刘熙载 艺概文概 所言:“战国说士之言,其用意类解先立地步,故得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攻也。不然,专

10、于措词求奇,虽复可惊可喜,不免脆而易败。” 、善于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记叙人物活动绘影绘形,有声有色。、善用比喻、寓言和成语典故,以小寓大,说理透辟,辞条丰富,语言生动。无论对汉代的政论文,还是唐宋韩愈、苏轼等散文大家,都很有影响。3、作品分析冯谖客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本篇写冯谖帮助孟尝君在齐国权力交替的局势中保住了地位,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才能,也反映了当时权贵的养士之风。性格描绘颇为突出。第一段,写冯谖初到孟尝君门下时,以奇特的言行考验孟尝君“爱士”的诚意,表现了他异乎常客的风采和不虚夸,不苟合的性格。第二段,写冯谖市义复命的过程,表现了他

11、的敢作敢当的魄力,干练的办事才能,卓越的见识以及他对人民力量的认识。第三段,写冯谖的游说活动,表现了他的超人的才智。 4、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及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的相关知识。诸子十家:(十家)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 (诸子)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孙子兵法。诸子散文发展三个阶段:体裁时代特点代表著作语录体春秋至战国初简单的言行记录,无完整篇章论语、老子、墨子论辩体战国中期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以对话为主。但篇幅扩大,论题集中,开始向长篇议论方向发展,专题论文初步形成。孟子、庄子专题论文战国后期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荀子、韩非子孔子:名丘,

12、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教育思想集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是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孟子后儒家的主要代表,被称为“亚圣”。提倡“仁政”、“王道”,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曾以所学游说诸侯,但不为所用。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作孟子七篇,计261章。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史记老子列传说他是楚国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孔子曾向他问礼,后人据此,推断老子大孔子二十岁左右,约

13、生于公元前570年前后。曾任周王室的“守藏室之使”(管理藏书的史官)。 庄子: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曾为漆园吏。是老子以后道家的代表人物,后世并称“老庄”。(生平:贫穷、清高、交友) 庄子主张顺应自然,与老子一样,提倡“无为而治”。揭露和抨击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对统治阶级采取逃避和不合作态度,否定封建文化,蔑视礼法和权贵,不求闻达,淡薄利禄。论语:(儒家经典)1、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共20章。2、其作者是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3、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文学特征:(一)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 以片言只语表现人物性格通

14、过简短故事叙写思想政见通过行为动作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态(二)语言精炼平实,含蓄隽永,概括力强, 语句生动形象而富于哲理。 孟子:孟子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主要用对话和独白形式。其文长于雄辩,文辞铺张扬厉,情感激越奔放,笔锋咄咄逼人。孟子善于把握论辩主动权,引人入彀。还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论说道理,语言浅近流畅,而寓意深刻,气势磅礴。孟子的艺术成就:缜密纯熟的辩论技巧。气势浩然的文风。孟子语言明白晓畅,不事雕琢,很少有生僻的词汇和别扭的句法,明朗而爽快。老子:一书约五千言,亦称道德经,是一本道家的哲理书。他把“道”看作是世界万物的本原,认为事物都在对立矛盾中互相依存,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论思想。提倡“

15、尚柔”、“主静”,主张绝圣弃智忘情寡欲,“无为而治”。老子一书在形式上是语录体韵文,多排比对偶句式,语言精练,富有哲理。老子的哲学思想:一、以“道”为核心。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道 ”在 老子 中出现了七十多次。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老子的艺术特色:一、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三、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四、文句大体整齐,随文成韵,规则不一,与论语的纯散文体不同。五、比喻蕴涵深刻哲理。庄子:现存33篇,一般认为内篇7为庄子自著,外篇15、杂篇11为其

16、后学所作。庄子想象丰富,境界奇异,言辞瑰丽诡异,谈吐机智幽默,善于说理论辩。鲁迅称其“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庄子一书,寓言十九。1、第一类是揭露社会风气的黑暗、恶劣。讽刺统治集团的虚伪、污浊、鞭挞一切对功名利禄的追求。2、第二类表现庄子对理想盛世、理想人物、理想的精神境界的热烈追求与礼赞。宣扬他关于无所待的自由理想,标举超凡脱俗的人格精神。3、第三类阐发庄子的处世哲学,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件,借题发挥,寄语深刻的哲理。庄子的艺术特征: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三言:“卮言”、“重言”、“寓言”“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

17、端崖之辞。”意出尘外的想象和虚构。寓有诗意的语言。第二章 秦汉文学1、汉赋:特征及分类。(一)分类:骚体赋大赋小赋(二)特征:1、骚体赋:内容侧重抒情,形式与楚辞差别不大,只是语句开始散文化;2、大赋:篇幅较长,结构宏大;侧重铺叙描写,辞藻富丽,运用夸张手法,主旨既美且刺;多采用主客问答结构;序和结尾一般用散文,正文以韵文为主,夹杂一些散文;句式以四六言为主,杂以三五言。3、小赋:内容侧重于咏物和抒情的,篇幅短小,文辞清丽,不用问答体,通篇用韵文,韵文句式多样。司马相如、枚乘、扬雄赋作的代表作品。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枚乘七发标志汉大赋体制的形成扬雄“四大赋”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王

18、褒洞箫赋汉代咏物赋的代表作作品分析:贾谊鵩鸟赋(骚体赋)a.内容:通过人鸟对话方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忧惧及知命不忧的旷达的人生观。b.写作特点:问答体形式;句式更加散文化。这篇赋引用了很多道家思想,比如第二段中的物相转化、福祸无常等,而第三段中熔炉的比喻,则来自于庄子。其中的思想可以用一句大家都熟知的话来概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际上,整个第三段都是在渲染一种无欲无求、悠逸宁静的生活态度,表现的是乐观而豁达的精神世界。虽然在文章中潇潇洒洒、海阔天空,贾谊的真实状态却完全不是这样:为怀才不遇而悲愤、为身心疲惫而感伤、为前途未卜而惆怅。突然间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当时的心境,那是一种出离的悲愤

19、,正是这悲愤促使其在文章中处处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写得越欢娱,就越是衬出现实的凄凉;写得越洒脱,就越是衬出无力割舍的迷茫;写得越圆满,就越是衬出那颗颠沛潦倒的心,早已支离破碎。贾谊,人称冠绝洛阳的贾生,就这样在自怨自艾中驾鹤远去。2、史记与汉书的比较。一、作者与成书1、作者:(1)司马迁,字子长(前145前86)(2)班固,字孟坚,(光武帝建武八年32年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2、籍贯:(1)夏阳龙门(陕西韩城县);(2)扶风安陵(陕西咸阳市)3、家学1)司马迁,任太史令,“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著有论六家要指: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兼容并包而崇尚道家。2)班彪,字叔皮,

20、先后在隗嚣、窦融手下任职,“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于史籍之间”。对史记颇有微词,“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著名辞赋家。4、成书:(1)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共14年(2)汉书:光武帝建武32年(公元54年)班彪卒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班固卒,补订:八表(班昭)、天文志(马续、班昭)。二、体例、结构与主旨1、体例: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或称纪传志书体),起自黄帝,至于汉武帝太初年间,近三千年史事;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起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于更始帝二年(24年),共230年史事。2、结构:(1)整体结构:史记十二本纪、十表、

21、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篇。52万字。汉书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100篇。80多万字(2)具体结构:本纪:帝王世系,包括实际掌权人物如项羽;朝代编年。表:大事记。如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书:专门史。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等。世家:诸侯世系,包括历史地位极高的孔子、陈胜,以及汉初部分名臣如萧、曹、张、韩等,还有外戚。列传:功臣名士。3、主旨:(1)史记前期:总结历史、润色鸿业;后期:发愤著书,抒身世之叹,立不朽之言。私人著述。(2)汉书:前期:私人著述;后期:使汉家“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汉书颜师古注),官方著述。三、叙事艺术1、史记创造了纪传体为主的史书体

22、例,人物传记的排列基本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以类相从的原则。叙事注重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根源,重视探寻历史的因果规律。他自称史记的创作宗旨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不是一般性地描写历史进程和历史人物,而是对历史规律和人物命运进行深刻思考,透过表象去发掘本质,通过偶然性去把握必然性。叙事富有传奇色彩,许多传奇故事被采入传记。2、汉书: 因革史记,述一代史事而极重视制度史之叙述,遂为后世正史之本。叙事完整详尽,笔法精密细致,冷静叙事而不挟带感情。重视与制度起源相关的“故事”、先例,往往用“自某某始”等语揭示。四、人物塑造1、史记 人物阶层广泛;人物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深刻的共性

23、。塑造了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全书充满了浓郁的悲剧气氛。采用“互见法”,在本传中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而在其他篇章揭示他的其他性格特征。(刘邦本纪的神奇发迹,他传的弱项)2、汉书:史记主要对先秦、楚汉相争、汉初人物的记叙,以君主、战将、谋士为主;汉书则主要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进行生动记叙,以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为主。写出盛世人物宦海浮沉的个人遭际和官场百态。 史记以个人传记为主,汉书则记载了西汉世袭官僚家族历史,通过家族兴衰来表现西汉社会的变迁。五、语言艺术:1、史记单行散笔,口语通俗。为文疏荡多变,章法、句法、用词别出心裁,超迈众人。2、汉书整齐排偶,喜用古字。为文谨严有法,风格典雅厚重。3、汉代乐

24、府民歌的思想内容及其代表作品。思想内容:1反映社会底层民众艰辛生活和痛苦心情。 如:妇病行:“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愿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2揭露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如: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何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3对两性之间的爱与恨作了坦露和表白。 如:上邪:“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作品分析: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

25、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结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艺术成就:1全诗集中刻画了一个坚贞美丽、机智勇敢的农家女子罗敷

26、的形象。2运用夸张、铺排的艺术表现手法。3语言即质朴又流利晓畅。4幽默的情调,颇具喜剧色彩。4、班固的咏史-现存最早的完整五言诗。其内容是咏西汉缇萦救父的故事。张衡的四愁诗-是经过改造的骚体七言诗,开后代七言歌行的先声。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五言诗的定型。5、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它们形式都用五言体,语言朴素自然;内容多写夫妇间的离情别绪和士子文人仕途的失意之感,充满感伤情调。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刘勰文

27、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主要内容:1相思与伤别。2人生短促,及时行乐的感伤。 3世态炎凉、怀才不遇的人生悲慨。艺术成就:1长于抒情。 借助景物描写,造成凄凉萧瑟的气氛,以抒发寂寞、哀怨、悲苦之情。运用比兴手法,抒发深沉、意远之情。运用叠字,抒发悲愤、缠绵的肺腑之情。2情景交融。古诗十九首的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3语言炉火纯青。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钟嵘诗品卷上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它没有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而是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从而形成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古诗十九首的语

28、言又是浓缩的、积淀已久的,诗中有许多名言警句,简洁生动,哲理深而诗意浓。6、文学批评: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报任少卿书“盖西伯拘而演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后来杜甫“文章憎命达”、韩愈有“不平则鸣”、欧阳修有“诗穷而后工”说等皆滥觞与此。毛诗序中的文学理论观点:“发乎情,止乎礼义”、“讽谏说”、“诗经六义”。“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对诗经

29、表现方法的归纳。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文学:代表作家有:曹操、曹丕、曹植、蔡琰和建安七子(即孔融、陈琳、王粲、徐干、应玚、阮瑀、刘桢)1、作品分析:曹操短歌行风格上:悲凉沉雄、慷慨激昂、感情丰富、意味深远: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慨当以慷,忧思难忘虽然人生苦短,但他并没有软弱消沉,却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1-4句: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5-6句:比兴手法。7-8句: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30、契阔谈,心念旧恩。1-4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5-8句: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4句: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彷徨、不知何去何从。5-8句:先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再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2、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

31、,不朽之盛事”。“文以气为主”、“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曹丕燕歌行中国诗歌史上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3、“竹林七贤”阮籍、嵇康代表作品。“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阮籍代表作品:阮籍(210263),字嗣宗。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非一时一地而作,总题为“咏怀”。是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充满苦闷和孤独的情绪。散文代表作大人先生传。嵇康代表作品:魏晋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

32、大古琴曲之一。他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养生论等作品亦是千秋相传的名篇。 4、陶渊明:生平简介、代表作品分析归园田居、饮酒。生平简介: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陶渊明现存文章(包括辞赋)共计12篇,以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最为著名。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代表作品分析归园田居:

33、总结:归园田居(前六句) (中十二句)(后两句) 摈弃世俗 田园美景 本性复苏 回归本性 村居之乐 心旷神怡主旨:厌恶官场 向往田园手法:借景抒情 比喻生动情景交融:诗人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寓于朴素宁静之景中,在看似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中,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情趣,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艺术境界。 陶诗最明显的风格是:平淡自然。诗人摄取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习见习闻的再平常不过的景物,而这些景物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没有一点痕迹,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比喻形象贴切。 对比鲜明。代表作品分析饮酒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

34、得的心境。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

35、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第四章 唐宋文学一、1、唐诗的分期:初、盛、中、晚;初唐 :唐开国至玄宗先天元年(618712)盛唐:玄宗开元元年至天宝十四载(713755)中唐:肃宗至德元年至敬宗宝历二年(756826)晚唐:文宗大和元年至唐亡(827907)2、五、七言律诗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在唐中宗景龙年间完成的。3、作品分析: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660720)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元初(713741年),与贺知章、 张旭、 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分析: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

36、月下的春、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统摄全诗。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思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充满画意的场景,令人难忘。(一)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 为下面对景抒情打下基础。 景物美(二)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 哲理美(三)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 憬。 情感美1、构思精巧2、诗情优美,哀而不伤。3、整齐而带有变化的章法4、语言风格,既有民歌的清新明朗;又有

37、文人的婉丽华美,语言优美,韵律和谐。4、唐诗的主要流派:题材上的两大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风格上的两大派: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5、李白、杜甫生平简介及作品分期、代表作品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三吏三别)李白生平: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分为五个时期:25岁前蜀中读书、任侠、求仙访道时期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之五)25岁到42岁仗剑去国、追求功业时期42到44岁三年长安供奉翰林时期44到55岁十载漫游时期55到62岁报国

38、蒙冤时期代表作品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其浪漫主义的代表作;他的创作特色在这首诗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当时政治腐朽,奸佞当权,有理想有抱负之士不得施展才能,只能借此以抒发政治感慨,表示政治态度。本属政治性主题,却通过梦游名山、神入幻境表现出来,惝恍迷离,奇异多彩,更充分地发挥了诗人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成为李白的一篇代表作。一、想象丰富而奇特,夸张大胆,而不失险怪。二、别具匠心的构思。三、句式参差,节奏缓疾相间。四、思想艺术的高度统。杜甫生平简介: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杜拾遗、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壮游时期(712745)(35岁前

39、)困守长安(746755)(35岁44岁)陷贼与为官(756759)(4548岁)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4959岁) 代表作品:爱国忧民诗篇:春望、“三吏”、“三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咏怀抒情诗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写景咏物诗篇: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四首 、秋兴八首 、登高、登岳阳楼等思乡怀友诗篇:月夜、月夜忆舍弟、梦李白二首 、不见等咏史怀古诗篇:蜀相、琴台、八阵图、咏怀古迹五首等题画论诗诗篇:画鹰、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戏为六绝句等。作品艺术特色:“沉郁顿挫”“善陈时事”与“诗史”特征:写实、实录,高度概括现实生活,揭示深刻主题。

40、“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诗语言凝炼含蓄,准确生动,而通俗自然。以议论为诗,众体皆备,七律尤高:扩大题材和表现力、格律谨严和境界浑融。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诗是杜甫流寓夔州时重九登高之作。当时患有严重的肺病,生活很困顿,在诗里,无边无际的秋声秋色,和诗人百端交集的感慨,互相衬映,融合为整体,表现了杜诗所特有的悲壮苍凉的意境,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

41、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

42、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HYPERLINK /view/29290.htm t _blank 三吏三别也是 HYPERLINK /view/2211.htm t _blank 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二、1、中唐诗歌“怪奇”风尚的原因。政治方面: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政1、坎坷经历;2、贬谪文化思想文化方面:道教的渗透道教:1、崇尚鬼神; 2、“以丑为美”与道家道教思维方式、3、道教语言诗歌内部(直接动因):1、盛唐诗国高潮;

43、2、“联句”习气 2、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长吉体)。作者简介: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家居福昌昌谷,后因称“李昌谷”。李贺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才高命短的著名诗人。诗歌思想内容:(一)人界:1、宣泄怀才不遇的悲愤:南园十三首其五、马诗二十三首其十九、致酒行2、反映民生疾苦、讽刺当权者。A.反映民生疾苦:老夫采玉歌B.藩镇割据、祸害百姓:猛虎行C.讽刺统治阶级荒淫奢侈:荣华乐D.讽刺帝王服食求仙:官街鼓(二)鬼界:鬼诗与“鬼才”“鬼才”与道教文化:1、中唐道教尚鬼神观念2、家乡女几山道教遗迹3、与道士、好道文士交往4、官职的道教巫觋性质鬼诗:现实生活遭遇和现

44、世感情的折射。(三)仙界:神仙诗(包括游仙诗):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艺术特色:虚幻荒诞、幽峭冷艳1)作品构思:以想象思维为建构线索,起伏跌宕、变幻莫测。梦天、天上谣等。2)修辞撰语:新颖诡异的语言。苦心为诗,语不惊人死不休。“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忆君清泪如铅水”(金铜仙人辞汉歌)、“思牵今夜肠应直”(秋来)3)诗歌意境:以瑰丽色彩描绘出奇诡迷离的艺术境界。如“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小白长红越女腮”(南园十三首其一)。长吉体: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首次提出“李长吉体”。 指李贺熔铸辞采,驰骋想象,善于运用神话传说,造语新奇瑰丽而形成的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

45、采奇丽的独特诗风。 3、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新乐府运动以杜甫为发蒙,元结顾况为先驱,张籍、王建、李绅为开始,到元白形成高潮。新乐府运动以新题乐府写时事,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精神,力求诗歌与现实取得紧密联系,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在艺术表现上,以平易浅切的语言、自然流畅为主要特征 。新乐府运动的理论主张(四点):强调诗歌“感人心”的巨大力量、明确诗歌创作的正确目的、恢复古代采诗制、艺术上要求主题鲜明,通俗易懂,朴素质直,便于歌唱4、李商隐的生平简介及其诗歌的艺术特征、代表作品(锦瑟、无题诗(P202))生平简介: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46、。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为朦胧诗鼻祖。一、青少年时期(24岁前):10岁,父逝。曾“佣书贩舂”,从堂叔学古文。并开始诗歌创作。从16岁24岁,应举时期二、25-33岁:踏上仕途,陷入党争时期。三、34-46岁:三入幕府、天涯漂泊时期。艺术特征:凄艳浑融的风格1、与齐梁诗比较:爱情和绮丽题材。齐梁诗重声色乏性情,李诗则侧重感情表达,刻骨铭心而执著忠贞。2、与阮籍诗比较:晦涩难解。李商隐诗主情;阮籍诗主理。3、与李贺诗比较:幽奥隐微。李商隐诗沉郁温润、精美妥帖。李贺诗瑰丽怪奇、词诡调激。4、与杜甫诗比较:情思沉郁、境界浑融。杜甫向外,诗思在社会朝市,诗境自然清新

47、。李商隐向内,诗思在心灵世界,诗境朦胧迷离。价值与意义:1、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2、艺术表现:开拓了一个全新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和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3、题材方面:无题(爱情)、咏史、咏物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4、体裁方面: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抒情表意的潜能。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

48、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徊,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的时代中正直而又不免于软弱的知识分子的悲剧心理;既不满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环境;既有所追求想象,又时感空虚幻灭;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开头两句,

49、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

50、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5、杜牧代表作品过华清宫(P200)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过华清宫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写有关杨贵妃生日,南海进贡荔枝的历史事实,旨在揭露建筑在剥削和奴役人民基础上的统治集团奢侈享乐的生活。措辞微婉,但讽刺的意义,显然可见。三、1、宋初三体

51、(白体、晚唐体、西昆体)白体(香山体):“白体”是北宋人的说法,指宋初诗坛流行的学 HYPERLINK /view/5353.htm t _blank 白居易的诗。但流行之时并无“白体”之说。最早提出“白体”或“白乐天体”概念的人是谁尚难断定。“白体”诗的特征是 “顺熟”、“容易”、“浅切”。北宋人所谓学“白体”,其含义主要有三层:一是学 HYPERLINK /view/5353.htm t _blank 白居易作唱和诗,切磋诗艺,休闲解颐。二效白诗浅切随意,不求典实的作法。三效其旷放达观、乐天知足的生活态度,以及借诗谈佛、道义理。代表:1、李昉、徐铉学“元白体”,互相唱和。多闲适之作,浅切清

52、雅。2、王禹偁学白居易讽喻诗,也学杜甫,成为“白体”中成就最高的。有近600首诗。晚唐体:“晚唐体”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作为沿用已久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晚唐体是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贾岛、姚合)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主要三群诗人:1、“九僧”,代表是惠崇。学贾姚苦吟,以“风花雪月,小巧呻吟”为特色,离开风、花、雪、月、水、石、山、竹等字,就一句诗也写不出来2、林逋、魏野等隐士比九僧成就高。林和靖(“梅妻鹤子”)咏梅诗最有名,如山园小梅。3、寇准(寇莱公),晚唐体盟主。西昆体:西昆

53、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 HYPERLINK /view/319132.htm t _blank 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 HYPERLINK /view/118380.htm t _blank 杨亿、刘筠、 HYPERLINK /view/118642.htm t _blank 钱惟演。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代表有杨亿、刘筠、钱惟演:他们学李商隐,主要在形式、用典方面(

54、因李商隐诗中的感情是无法学的),词采精丽,反对平淡,但又失之浮艳。内容无非咏物、流连光景、咏史怀古,词语讲究。 2、欧阳修的生平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赠太子太师,谥文忠。他的词主要写恋情游宴,伤春怨别,表现出深婉而清丽的风格,和晏殊比较接近。其词集有六一词、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等。欧阳修对词作的革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二、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词相互呼应

55、。3、王荆公体(半山体)指宋王安石诗的风格。 安石曾封荆国公 ,故称王荆公 体。其诗遒劲清新,以绝句为最高。“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王荆公体”的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其长处是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其短处在于作诗主意求工,主意之过流为议论,好求工而伤于巧;故“王荆公体有深婉不迫处,也有生硬奇崛处。这既体现了宋诗风貌的部分特征,又有向唐诗复归的倾向;可谓既有唐音,又有宋调,对宋诗的发展影响较大。4、柳永对词体发展的贡献。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

56、,排行第七,故称柳七,崇安(今属福建武夷山)人。景佑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能诗文,尤善度曲填词,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有乐章集传世。柳永对词体制、艺术的贡献 :1、大量制作长调慢词:一方面扩充了词调,丰富了词的体制;另一方面从艺术上开辟了新的写作范式,为北宋词风的变革奠定了基础。2、铺叙展衍,以赋为词: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3、改变词的审美趣味,以“俗”为词:(1)“俗”之题材内容。首先,表现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其次,被遗弃或失恋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再次,表现了下层妓女的不幸遭遇和她们从良的愿望。(2)“俗

57、”之语言: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一方面追求语言的透彻明白,另一方面大量采用市井口语,多用口语如“恁”、“怎”、“伊”、“阿谁”等,因而雅俗共赏。因其通俗,故能流行于天下,因其协律,故能雅致。 5、苏轼对词体发展的贡献。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1057)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与其父洵、其弟辙合称“三苏”。是北宋中期最伟大、最全能的文学家,在诗歌、词、散文、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有创造性的贡献。散文:“唐宋八大家” 诗歌:“苏黄” 词:“苏辛”书法:“宋四家” 绘画:“士人画”(文人画)苏轼对词体的贡献:(一)开拓词境

58、:扩大题材内容和表现力。(二)转变词风:于婉约派外别创豪放派。(三)革新词言:清新朴素、平易自然。6、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7、山谷体与江西诗派山谷体: HYPERLINK /view/7373.htm t _blank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为主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 HYPERLINK /view/6869.htm t _bla

59、nk 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 HYPERLINK /view/118362.htm t _blank 严羽 HYPERLINK /view/33482.htm t _blank 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山谷体”指北宋 HYPERLINK /view/14637.htm t _blank 江西诗派诗人黄庭坚所开创的诗体。其总体风格特征是生新硬瘦、奇峭倔强,主要艺术特点是好用拗句。江西诗派 南宋初,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将黄庭坚、陈师道等二十余人列为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在黄庭坚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他们的创作具有与黄庭坚类似的众多特点,讲究用典,生新瘦硬,是宋代一个影

60、响深远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他们后来又被称为这个诗派的“三宗”。这个诗派最主要的特征是在语言技巧方面“以故为新”,讲求“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去摹古、变古,追求奇险硬涩的风格。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北宋末期已经非常显著,如当时的汪藻等人虽然没有被看成诗派中人,但他们在创作中也受到黄庭坚和陈师道较大的影响。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更遍及于整个诗坛,象杨万里、陆游、姜夔等著名诗人都曾在艺术上受到江西诗派的熏陶。江西诗派的影响在宋代以后也不绝如缕,其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第五章 元明清文学1、诸宫调与西厢记诸宫调诸宫调: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就形式来讲,是用多种宫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