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1-40回知识小测_第1页
《红楼梦》1-40回知识小测_第2页
《红楼梦》1-40回知识小测_第3页
《红楼梦》1-40回知识小测_第4页
《红楼梦》1-40回知识小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红楼梦1-40 回知识小测一、选择题(共 20 题每题 3 分) 1. 下列关于“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西方灵河岸百边,三生石畔,生有一株绛珠草,赤霞宫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它,绛珠草得以延长生命,后来修成了人,度后来,听说神瑛知侍者要下界,她也要下界,为的是报答神瑛侍者的恩情。 B.神瑛侍者降世时变为宝玉,嘴里含着一块玉,这块玉便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那块石头,石头能大能小,思慕凡尘,一僧一道将其变成了美玉,含在宝玉嘴里下界历劫。而黛玉的前世便是那绛珠仙草。 C.金是指薛宝钗佩戴的金锁,玉则是贾宝玉佩戴的通百灵宝玉。宝玉玉上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巧与宝钗锁上

2、“莫失莫忘,仙寿永昌”组成一副对联:于是便有了“金玉良缘”的传言。后上演了一场“调包计”,宝玉与宝钗结为夫妻。 D.赖头和尚送给宝钗金锁,找到有玉的才能相配,是人为的撮合,是现实姻缘。而木石前盟则是前世约定,是自然所然,在前世就已演绎一段情感,延续到现实,影响来生,所谓“三生石上旧精混”,“缘定三生”。 2.下列对于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贪赃枉法的事例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贾雨村一上任判案,从门子处得悉其与王家有关,权衡利害徇私判案。 B.薛蟠为争夺被拐骗的香菱纵容家奴打死了冯紫英,却浑不当事。 C.王熙凤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凤姐贪图三千两银子,拆散情人,使其含恨而死亡。 D.贾赦曾与

3、贾雨村勾结,强索石智力障碍者古扇,逼得石智力障碍者愤而自尽。 3.作者在小说人物命名上有很多谐音,比如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的遭遇命运“原应叹息”,对于这四个人物的命运分析及后灯谜谶语中的命运暗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春之谜的谜底是爆竹,暗示荣华的转瞬即逝 B.迎春之谜的谜底是算盘,暗示她命运不通达,为中山狼所摧残 C.探春之谜的谜底是风筝,暗示她日后远嫁 D.惜春之谜的谜底是更香,暗示她日后出家 4.小说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中提到了解释人物命运的判词。下列判词中写的不是金陵十二钗正册的人物的是() A.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

4、,金簪雪里埋。 B.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C.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D.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5.红楼梦是清代曹雪芹写的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艺术成就很高。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其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更是脍炙人口。在作者笔下,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对下面四则材料分别描写的人物解释错误的一项() A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贾迎春) B.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

5、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贾宝玉) C.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贾惜春) D.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林黛玉) 6.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则曲词“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其中画线四处依次提到的人物错误的一项( ) A.巧姐 B.林黛玉 C.妙玉 D.贾宝玉 7.红楼梦中刘姥姥

6、三进荣国府,对这部分的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刘姥姥因姑爷家贫穷,这个冬天过不下去了,一进荣国府寻求王家和贾府帮助,最终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和雇车串钱。这里作为刘姥姥三次进贾府故事的开端,也借刘姥姥的眼粗写贾府和凤姐。 B.刘姥姥家又因遇上大旱颗粒无收,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在大观园里装疯卖傻,左右逢源,打浑逗趣,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作者借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描写。 C.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作者借助她三进荣国府,写出了贾府的由盛至衰。 D.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不仅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

7、小说的贯穿线索。也塑造了一个善良的老人家、勤劳的劳动者、智慧的公关师、幽默的老太太、乐观的生存者的多样的刘姥姥形象。 8.下面关于秦可卿的情节和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秦可卿病死,贾珍恣意奢华,不仅东西都选上等,还花千两银子为儿子捐龙禁尉,以便丧礼风光。 B、秦氏死前给凤姐托梦。凤姐心中似戳了一刀,口吐鲜血。宝玉听说秦氏死了吓了一身冷汗,立刻敢去了宁国府。 C、在给秦可卿送丧途中,北静王看“宝玉”赞宝玉,赠以前日圣上亲赐念珠一串,最初宝玉要送给黛玉,但黛玉说是臭男人的东西,不要。后来宝玉把这串念珠送给了湘云。 D、在给秦可卿送丧途后,水月庵的智能私逃进城,找至秦钟家下看视秦钟,不料被秦业发

8、现。秦业将智能逐出,将秦钟痛打一顿,自己也被气死了。 9.下列有关王熙凤的事件和人物性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政长女元春被册封为妃,皇帝恩准探亲。荣国府为了迎接这一大典,修建极尽奢华的大观园,又采办女伶、女尼、女道士,出身世家、因病入空门的妙玉也进了荣府。 B、大观园初建成,贾政携宝玉进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大展风采,贾政也很欢喜,还破天荒地夸了宝玉几句。 C、元宵之夜,元春回娘家呆了一会儿,要宝玉和众姐妹献诗。黛玉本想大展奇才,但受命只作一首,深感遗憾。在幸在元春要宝玉作诗四首,黛玉建议宝玉把“绿玉”改成“绿蜡”,获得了元春的赞赏。 D、元妃下谕叫宝玉等去园中住。宝钗住了蘅芜苑,黛

9、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稻香村,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秋爽斋,宝玉住了怡红院。 10.贾宝玉被刻画成了一个天生的“情种”,文中有很多他对女儿怜惜的表现,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日午后,宝玉看到蔷薇架下芳官划蔷字,产生同情恻隐之心;片云致雨,自己已湿,尚思女孩。宝玉淋雨回家踢了袭人一脚,袭人晚上吐血。 B、宝玉有一句因林黛玉而起,对紫娟说的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作烟,如何?”情已经成了贾宝玉生命的唯一意义。 C、宝玉挨打后要吃荷叶莲蓬汤,凤姐便命做十来碗大家吃。汤烧好后,王夫人命玉钏儿送去。见到她,宝玉想起她姐姐金钏儿的不幸,又伤心又惭愧,千方

10、百计的哄她说话,并让她也喝一口汤。 D、凤姐生日那天一大早,宝玉便穿着素服偷偷到城郊供奉着洛神的水仙庵,焚香祭奠投井死亡的金钏儿。 11.下列情节写的不是史湘云的一项是( ) A、“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像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 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 B、“这阴阳不过是个气罢了。器物赋了,才成形质。譬如天是阳,地就是阴;水是阴,火就是阳;日是阳,月就是阴。”翠缕和湘云论阴阳,最后归结到麒麟也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正说着,两人在蔷薇架下拾到宝玉遗掉的金麒麟。 C、贾宝玉、薛宝琴、邢岫烟、平儿四人正好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在芍药栏里备下酒席,

11、喝酒祝寿。散席时丫头来报,湘云醉卧在园中僻处一个石凳上,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手中扇子落在地下,半被花埋,蜂围蝶绕。 D、湘云托宝玉在外买一些新奇又不俗气的小玩意儿。她主动提出要给宝玉作鞋作为回报,但宝玉怕被黛玉抱怨就拒绝了。 12.下面关于袭人的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人见宝玉生性恣情,不务正业,便以家里要为她赎身之事,趁机加以劝谏,为宝玉定下三个条件:一不许再说身化轻烟的话,二不许讽刺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三不许吃别人嘴上的胭脂。宝玉一一答应。 B.晴雯因母病回家,袭人夜里受寒伤风,发烧卧病在床。宝玉为舅舅庆寿,贾母给了宝玉一件俄罗斯的孔雀毛做的氅衣,宝玉穿时不小心烧了个洞。麝月忙

12、悄悄拿出去,袭人带病连夜修补。 C.宝玉到冯紫英处与薛蟠等饮酒行令。宝玉和琪官互赠礼物。琪官把前日北静王送的大红汗巾赠与宝玉;宝玉把袭人的松花绿汗巾送与琪官。 D、宝玉挨打,袭人向王夫人汇报宝玉情况,趁机进言“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王夫人听后,对袭人越发感爱不尽,甚至把她的月例提高到与赵、周两位姨娘同样的水平。 13.关于宝钗的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 B.湘云想央求探春替她做点针线活,宝钗知道后,马上对她讲明史湘云“在家里一点做不得主”,“做活做到三

13、更天”的苦衷,责怪她“怎么一时半刻不会体贴人”,并主动接去了要湘云做的活计。 C.湘云要开社作东,宝钗因伯她花费引起她婶娘报怨,便资助她办了螃蟹宴。湘云曾经真心地这样称赞宝钗:“这些姐妹们,再没有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样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 D.按风俗是送花神的日子,宝钗到潇湘馆找黛玉,恰遇宝玉来找黛玉,为避嫌疑,便抽身回去。她忽见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想扑了来玩耍,就一路跟踪蝴蝶来到滴翠亭。她听到小红和坠儿在亭中谈一些闺房私话。 5.宝钗扑蝶;芒种时节,薛宝钗在扑蝶时来到滴翠亭,无意中隔窗听见了她和坠儿的私房话,为了避免尴尬和无趣,她装出正

14、找黛玉的样子,叫道:“颦儿,我看你往那里藏!”结果小红和坠儿便误会黛玉偷听了她们的谈话。 14.关于宝黛爱情的情节,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宝黛初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问黛玉读书、姓名、表字、是否佩玉等情况,闻知黛玉无玉,他便摔玉于地,此举惊坏了黛玉。后经贾母哄骗说黛玉本有玉,却被姑妈带去才了事。B.宝玉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看牡丹亭,正准备将落花送进池中。黛玉肩担花锄恰来葬花,说她早已准备了一个花冢。她发现了牡丹亭,宝黛二人在桃花树下共读牡丹亭。宝玉借书中词句向黛玉表白爱

15、意。黛玉觉得冒犯了自己尊严,引起口角,宝玉赔礼讨饶。黛玉也借牡丹亭词句,嘲笑了宝玉“银样蜡枪头”。于是两人收拾落花,葬到花冢里去。 C.湘云拾到宝玉不慎丢失的金麒麟,黛玉担心金麒麟又引来“金玉良缘”之说,于是悄悄前来欲察二人之意。她听到宝玉在湘云面前不避嫌疑的称扬自己,心中喜悲交集;接着宝玉在黛玉面前将肺腑积聚已久的爱情倾吐了出来,黛玉听了甚觉恳切竟说不出一个字来,流着泪走了。宝玉忘了情,把赶来送扇子的袭人误作黛玉,诉说“睡里梦里都忘不了你”的情思,直到袭人叫醒才罢。 D.宝玉挨打后黛玉探伤,无声之泣,气噎喉堵,两个眼睛肿得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劝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黛玉关心宝玉,完全是真

16、情流露,她的深情表现在她的无声之泣及简单的言辞里。黛玉在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黛玉的劝说实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15.下列黛玉葬花的情节简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黛玉第一次葬花是认为宝玉想把落花送入池中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花,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蓼汀花溆的花冢里。 B.黛玉第二次葬花是因昨夜访宝玉,被晴雯误拒门外;又见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第二天在沁芳桥畔感花伤己,含泪葬花 C.黛玉第二次葬花是当见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葬花,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一面哽咽

17、,一面低吟葬花吟,以遣愁思。宝玉适至,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于好。 D.黛玉的两次葬花使纯洁的花远离污浊,展现她的高洁人格;葬花预示着她的美好如花的爱情终将被风刀霜剑所埋葬。 16.下列对葬花吟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写出了黛玉以花自比,认为自己的人生可能与花的命运一样,写出了她对死亡焦虑,对于人生幻灭的一种感慨。 B.“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寄黛玉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黛玉虽然得到了贾母怜爱与宝玉的爱慕,但却也寄人篱下经受冷暖。 C.“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18、。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黛玉,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D.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大观园内女儿们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17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下面对宝玉挨打的原因分析有误的是 ( ) A.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B.宝玉与金钏儿说悄悄话被王夫人听见,金钏儿被王夫人打后羞愤投

19、井死亡。 C.贾瑞搬弄是非,向贾政诬告此系宝玉逼奸不遂,逼死了金钏儿惹怒贾政。 D.宝玉又因留恋戏子蒋玉菡被告了状。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18.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听得逆耳,随口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 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黛玉后来在帕上题了三首七绝,越加视宝玉为知己。 A.所喜的是:果然自已眼力不错,素日认他个知己。 B.所惊的是:他在人前-片私心称扬于我,共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 C.所叹的是:你我既为知已,为什么不直接向我袒露呢。 D.所悲的是:父母早逝,无人为我主张,而且近日已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

20、恐自命薄不能持久。 19. 下列关于海棠诗社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A.海棠诗社的发起人是探春,故而也理所应当做了掌坛人。 B.海棠诗社的成员各有别号,其中李纨(稻香老农)、迎春(菱洲)、探春(蕉下客)、惜春(藕榭) C.第一次诗会咏白海棠:李纨出题,蘅芜君(宝钗)以“含蓄浑厚”夺魁;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D.第二次诗会咏菊花: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最终仍是宝钗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夺魁。 20.对于这部小说的整体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通过主次两条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其中,宝玉和黛玉、宝钗的爱情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线。 B.红楼梦围绕争取爱情

21、自由个性解放的宝、黛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展开情节,以宝玉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大观园儿女们爱情的悲惨结局而告终。 C.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D.红楼梦的第二条线索展现了残酷的阶级压迫、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封建贵族荒淫糜烂的生活,以贾府及其亲族的相继衰败为结局,构成了主线的社会背景。 二、长文阅读(共 20 分) 材料一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

22、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

23、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 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

24、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取材于刘敬圻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2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偏不倚”中的“倚”,读音为 y。 B“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汉书作者班固。 C“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笔是“丶”(点)。 D“不矜不伐”中的“矜”,意为“自夸”。 2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各美其美 B美得适度 C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D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

25、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

26、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

27、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23.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3 分)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C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24. 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

28、项是(3 分) A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B“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为人端庄 C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 D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宝钗有害 材料三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