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能力与心理测验_第1页
心智能力与心理测验_第2页
心智能力与心理测验_第3页
心智能力与心理测验_第4页
心智能力与心理测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智能力與心理測驗 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討論大綱:測驗的分類好測驗的特質智力測驗和智慧有關的理論一些其它有關的議題1測驗的分類 我們可以根據兩個向度將各種測驗加以分類:(一)測驗目標和學習的關係(二)測驗的廣度 2測驗的分類測驗目標和學習的關係經過學習之後,一個人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會有所變化;測驗這些能力的測驗被稱為成就測驗(achievement test)。成就測驗所測之能力和學習有著密切的關係。 普心期中考就是一種成就測驗;它和學習有著非常高的關係。3測驗的分類測驗目標和學習的關係性向是一個人學習某事物的潛在能力(potentiality);理論上講,這一些能力和學習經驗沒有關係是人們生下

2、來就具備的,所以這些能力和學習的關係不高。我們可以將性向分為:普通性向(general aptitude):就是一般我們說的智力;它代表一個人潛在的學習能力。特殊性向(special aptitude):是一個人學習某種特殊領域知識的潛在能力;例如,音樂性向高的人如果有機會接受音樂方面的教育訓練,就比一般人更可能成為優秀的音樂家。4測驗的分類:測驗的廣度 測驗涵蓋內容的範圍有的寬、有的窄;例如,高三上學期的數學期末考的廣度顯然比大學入學學力測驗的廣度來的小。根據這兩個向度我們可以將各種測驗做類似右圖的分類。 5好測驗應具備的條件 一個能夠讓研究者得到可信可靠資料,並且能夠讓他很方便使用的測驗應

3、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一)標準化 (二)常模 (三)信度(reliability)(四)效度(validity) 6標準化標準化(standardization)指的是測驗在編製、施測與結果研判時,應遵循固定的程序(稱之為標準程序)進行之。(一)測驗編制時的標準程序 1)決定測驗內容與題目 2)選定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進行測試 (二)測驗施測時的標準程序 (三)記分方法標準化 7標準化測驗編制時的標準程序(1)決定測驗內容與題目測驗內容必須符合測驗目的。例如,某老師要編制一份國小二年級的數學考卷以測試全台小朋友的數學學習狀況;編制題目時,他必須考慮:(A)考試的範圍,(B)學生的特質(如,學生的語

4、文程度)設計者應該在選定題目後,按照設計者主觀認定的難易程度,選擇各種程度的題目,並將其編製成測驗題本的初稿。 (2)選定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進行測試因為考卷是供全台的小朋友使用,所以在正式使用前,一定要選擇少數的小二學生進行測試,以檢驗題目的恰當性、難易性等。8標準化母群:測驗的目標對象;上例的目標對象是,台澎金馬的國小二年級學生樣本:從母群中選出來的少數個體;這些少數個體是研究的直接對象代表性樣本:具有和母群一樣之特質的樣本。通常,研究者會採隨機取樣法從母群中選取樣本,以確保樣本的代表性。9標準化測驗施測時的標準程序在正式實施測驗之前,施測人員必須詳細的閱讀測驗的指導手冊,充分了解有關規定,以

5、確保測驗的場地條件、測驗時間的限制、作答方式等,符合規定。(只有每個考場都符合標準化的規定,所有的考場的條件才能保持一致。)10標準化記分方法標準化施測者應根據標準答案,客觀地評定受測者的作答。假如試題沒有標準答案,應由多名專家根據一致的評分原則共同評分。得到測驗成績後,最好用比較的方式判定受測者的考試成績。最常見的判定成績做法是,測驗的設計者先針對一群人具有代表性的受試者,收集測驗成績的常模(norm)。建立常模後,以後的測驗成績都會根據這個常模加以研判。亦即,某位受測者的測驗成績出來以後,施測者會根據常模找出受測者(的成績)在母群中的位置。11 常模在測驗編制時,研究者會先對一群具代表性的

6、樣本施測,以取得一組分數;這組分數就是所謂的常模(norm)。有時為了便於解釋與應用,研究者會將測驗的原始分數(raw score),轉換成衍生分數(derived score)(如圖);這樣一來一位受測者的測驗得分,就可以經過簡單的程序(如,查某種對照表),知道他在常模中所占的相對地位。 12常模常模是解釋測驗結果的參照依據;亦即,受測者(的測驗分數)在團體中的相對地位是和常模比較得到的,所以,研究者應該選取最能夠代表母群的受試者樣本來建立常模,以免產生偏誤。根據母群的特性,我們可以區分出四種不同類型的常模:發展性常模 團體內常模 區域(全國或地區)常模特殊團體常模 13常模發展性常模(de

7、velopmental norms);人類的許多特質(如身高、體重、智力等)都會隨著年齡而改變,所以我們應該是根據一個人的年齡來研判他在某種特質上的表現。根據人類各發展階段建立的常模被稱為發展性常模。例如,根據年齡建立的年齡常模(age norm)或年級建立的年級常模(grade norm)等均是。 14常模團體內常模(within group norm);當我們需要根據一個人所屬團體來研判此人在某種特質上的表現時,研究者會先根據此團體中的成員建立此特質的常模;而這種就是所謂的團體內常模。例如,我們可以根據某個高級中學二年級學生的數學能力建立常模。有了常模後,其後學生的數學測驗成績就可以據以研

8、判。這類的常模常會以百分位數(percentile norm)或標準分數(standard score norm)加以表示。例如,甲生的數學成績超過二年級中 96 的學生。 15常模區域常模 測驗分數也可以與根據某一地區人民之測驗表現建立的常模加以比較;所以,也有根據全國或某地區民眾建立的全國常模(national norms)或地區常模(local norms)。特殊團體常模假如受測者的分數需要與特殊團體的成員相互比較,研究者就必須建立特殊團體常模(special group norms)。例如,保險業務員的性向測驗(該測驗的常模是根據保險業務員建立的)16信度對測驗而言,信度指的是測驗結果

9、的一致性或穩定性。下面是幾種測量測驗信度的方法。(一)再測法 (二)複本法 (三)折半法(四)庫李法 (五)評分者法 17信度再測法(test-retest method) 研究者以同一份測驗對一群相同的受試者重複施測(通常為兩次),然後計算這兩次測驗分數的相關係數;這個係數就是這個測驗的再測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 相關係數愈高,測驗的信度就愈高。因為兩次施測之間的時間間隔會影響第二次的施測結果,所以兩次施測的間隔不能太短(因為對第一次測驗的記憶會影響第二次測驗的結果),也不能太長(因為人會隨著時間成長,所以會也會影響第二次測驗的結果);一個比較理想的時間間隔

10、是二週至半年。18信度複本法(alternate-form method)所謂複本法指的是,一種測驗有兩種版本(稱為複本)。所謂複本指的是,兩個測驗在題型、題數、內容、難度及鑑別度等方面都一致,所以它們是兩個本質相同,可以互替的測驗題本。研發測驗時,研究者讓一群受試者接受這兩種複本的測驗,然後計算受試者在這兩種複本之得分的相關係數;這就是複本信度。19信度折半法(split-half method)所謂折半法,是將測驗題目分為兩半(最常見的是按測驗題目的編號(如,單雙號)將題目分成兩半),然後根據受試者在這兩半題目上的測驗結果,計算相關係數;這就是折半信度。折半信度又稱為內部一致性係數(coe

11、fficient of internal consistency)。因為這個相關係數只是半個測驗的信度,所以有研究這認為這個係數無法代表全測驗的信度,施測者應該根據這個係數進行修正,才能得到該測驗的真正信度。最常見的修正方法是利用史布公式(Spearman-Brown formula)修正折半信度。20信度:庫李法庫李法是由庫德(G .F. Kuder)和李查遜(M.W. Richardson)在1937年發表的方法。該方法可以分析試題間的一致性,並用以估計測驗的信度。他們曾設計許多公式,最常用的是庫李二十號公式,該公式如下: 21信度式中:k 表示整個測驗的題數p 和q 為答對與答錯某測驗題

12、的人數百分比2 為測驗總分的變異量22信度評分者法(scorer method)當測驗題目沒有標準答案時(如,創造性思考測驗,作文),對受測者答案的評分必須由專家來做。進行時,兩名或多位專家會先根據他們各自的主觀看法對作答加以評分;研究者會利用一些統計方法分析這些專家的評分,以得到評分者信度。23效度(validity) 效度是一個好測驗最重要的條件,因為它指的是一個測驗的正確性。亦即,效度指的是一個測驗能否測量其所希望測量的目標特質。美國心理學會於1974年,將測驗效度分為三類:(一)內容效度(content validity) (二)效標關聯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

13、idity)(三)建構效度(construct validity)24效度:內容效度所謂內容效度指的是測驗內容和測驗目的的穩合程度。例如,數學測驗的試題包含了非數學的內容(生物、政治、歷史等)時,該測驗的內容效度就有問題了;因為測驗的內容無法測量受試者的數學程度。以成就測驗為例,編製成就測驗時,設計者會根據範圍的教材內容編制具有代表性的試題,然後理性的判斷每一個題目是否符合教學目標。假如測驗題目與課程(或教學)目標相符合,則這個測驗就會具有高內容效度。因為這種內容效度的衡量方法是依據課程目標與教材內容,並理性(邏輯方法)分析測驗的題目,故又稱為邏輯效度(logical validity)或課程

14、效度(curricular validity)。25效度效標關聯效度所謂效標關聯效度是指測驗分數和效度標準(validity criterion)之間的相關程度。效度標準又稱效標,它是檢定效度的參照標準。例如,學生在大學指考的分數與他們上大學後的學業總成績(效標)之間的相關就是大學指考的效標關聯效度;如果相關很高就顯示大學指考的試題有很高的效度。效標關聯效度可以說是一種預測效度(predictive validity),因為它可以預測受測者未來的表現。效標關聯效度也可做為同時效度(concurrent validity)。例如:某高中教師編製了一份數學測驗;他(A)收集一群學生在該測驗上的得分

15、,(B)以這些學生在校的數學成績作為效標,(C)計算這群學生之測驗分數與在校數學成績之間的相關。該相關就是效標關聯效度 ,也是一種同時效度。26效度:建構效度所謂建構效度指的是測驗題目符合測驗所欲測量之心理學建構的程度。某種概念(例如,焦慮、性向、自卑感、領導、成就動機等)的建構指的是這種概念在心理學中的理論想法。心理學中的理論想法不一定和一般人的想法相同。例如,一般行為學派的心理學家在實驗中對飢餓的定義是,生物體目前的體重為原體重的85%。當測驗編制者根據心理學理論,設計和編製測驗題目,則該測驗就具有建構效度。27智力測驗 胡志偉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28智力測驗的演進 Galton的研究 B

16、inet的貢獻 Terman與Stanford-Binet Scale 團體測驗(GroupTests) 魏氏智力量表 29Galton的研究智力測驗(intelligence tests)的目的是評估一個人的認知能力。心理學史的專家將人類第一次企圖測量智力的努力歸功於英國的Francis Galton 爵士。或許因為Galton 是Charles Darwin的親戚,也或許他是英國的貴族, Galton傾向以演化論的角度看待的人類智力(Berg,1992)。他相信:(A)智力是適者生存這樣進化過程的產物,並且透過家族傳遞給下代。(B)社會裡的卓越份子是適者,所以應該比下階層的人更聰明。Gal

17、ton 相信智力的基礎是知覺、感官和運動方面的能力。和德國的Wundt一樣,Galton 認為,透過分析思維的元素,研究者可以瞭解智力的本質。30Galton的研究為了証明他的想法,Galton在1884年倫敦的世界博覽會上建立了一個實驗室;在那裡,有9000多人花上3便士的金額去測量他們頭部的大小,並接受了反應時間,記憶,感覺能力和其它和智力有關的測驗。令他驚訝的是,上層社會的受試者的頭並不比下階層的人的頭大,而受試者的反應時間也和他們在其它基本作業上的表現沒有相關。雖然Galton的嘗試是失敗的,但還他是第一個試圖測量認知能力的人。不但如此,他還是第一次將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用相關係數來表達

18、的人。 31Binet的貢獻 1881年,法國政府通過了一項法令,規定所有的法國兒童都需要上學。過去,遲緩兒通常都待在家中,但現在教師需要面對學習能力極為分歧的學童。1904年,法國的一個教育委員會提議為遲緩的孩子建立特殊學校。這個計劃需要一些客觀的方法來認定一個孩子是否是遲緩兒。法國教育局委託比奈(Alfred Binet, 1857-1911)和他的助理西蒙(H.A. Simon)設計智力測驗。比奈認為,智力是一個人對生活情境的判斷、推理,以及適應能力的總和。他們根據這樣的想法,在1905年研發出一套比西智力量表(Binet-Simon scale);這個智力量表被公認為全世界第一個標準化

19、智力測驗。32Binet的貢獻Binet和Simon注意到解決問題的能力會隨著年齡而提高,因此他們建立了一系列難度不等的題目(共30個題目),來記錄3歲以上不同年齡兒童的能力。1908年,比奈修訂原來的測驗題目,將題目增為59題。這個智力測驗所測量的分數,可以表示心理發展層次(mental level),亦即,受測者的心理年齡(mental age)。1911年,比奈再次修正該智力量表,但是因為身體不適,不幸辭世,功敗垂成。33Binet的貢獻為了表達一個孩子的智力發展程度,Binet和Simon引入了心智年齡(mental age, MA)的概念。(一)針對不同年齡的兒童,設計一些適合他們回

20、答的題目。(如,三歲的問題,有頗高比率的三歲兒童能夠答對。)(二)比較某一兒童能夠達到的試題年齡層(亦即,心智年齡)與生理年齡( chronological age ,簡稱CA )。(三)當一個兒童的心智年齡比生理年齡低時,這個兒童便有發展遲緩的問題。34Terman與Stanford-Binet Scale Henry Goddard(1908)將比西智力量表翻譯成英文,並在美國使用。Terman和他的同事在史丹福大學展開比西智力量表的修訂工作,並於1916年出版史比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這個量表最重要的修改是引進智力商數(intelligence quoti

21、ent,IQ)的概念。Terman借用德國學者William Stern( 1914)的公式,來表達一個人的心智年齡和生理年齡的關係。 IQ(MA / CA)100 智商具有量化智力的功能,並可以讓我們比較不同年齡之人的智商。35Stanford-Binet Scale史比智力量表經過數次修訂:第二次於1937年修訂,第三次於1960年,第四次於1972年;1972年的修訂量表,適用於兩歲到成人,該測驗在美國成為最普遍被採用的智力測驗工具。隨後,世界各國相繼以史比量表做為藍圖,進行智力測驗編製,一直到1980年代,史比智力量表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測驗之一。36團體測驗 Terman 在 19

22、16 年對史比智力量表進行修訂時,美國正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在這場戰爭中美國的軍方面臨了兩個問題:(一) 軍隊需要從幾百萬人成年男子中,徵召部分的人入伍,所以軍方需要一個方便使用,且可以快速得到答案的工具,以便軍方決定,哪些人適合服役,哪些人可能成為好的軍官等。 而測驗IQ似乎可以滿足這項需求。(二)在當時,許多可能入伍的人是新移民;在這些人中,有些人的英文能力不佳,有些人則不識字,所以當時使用的智力測驗不適合用來測試這些人。因為了上述的原因,軍方任命了一個包括 Terman 在內的委員會,修訂當時使用的智力測驗。結果這個委員會設計了兩個新的智力測驗:(1)識字者(成年人)使用的部隊 A 測

23、驗和(2)不識字或不說英語者的部隊 B 測驗。37部隊 B 測驗的部分題目 受測者要找出每個圖片中缺的部分,並把它講出來。 38團體測驗除此之外,該委員會也修改了傳統的 Stanford-Binet 智力測驗的測驗方式(亦即, 由受過訓練人員對受測者進行一對一的測驗)。部隊測驗是一種團體測驗(group tests) ;施測時,可以讓許多人同時紙筆測量的方式 進行測驗 。在 1917 年 9 月到 1919 年 9 月之間,超過 170 萬人接受了部隊 A 測驗;而團體測驗是今天廣被使用的測驗方式。39魏氏智力量表 儘管部隊 B 測驗試圖迴避語言的問題,但是本世紀初期使用的智力測驗卻在語言及文

24、化方面偏向於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從 1934 年起,魏斯勒(David Wechsler) 開始研發一種新,較不受語言和文化影響的測驗。魏氏成人智力測驗(Wechsler Adult Intelligence Scale,簡稱WAIS)就是在這樣的想法下產生的。 40魏氏智力量表魏斯勒對該測驗(或稱為量表)持續的進行修正,直到他於1981過是為止。在 1981 年版的魏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含有 12 個分測驗,其中六個語文量表,和六個非語文的實作測驗。 語文量表包括:常識、數字廣度、字彙、算術、理解和相似性等分測驗。實作量表則包括:圖畫完成、圖畫排列、方塊設計、物件組合數字符號等分測驗。41魏氏智

25、力量表除了總分外,WAIS還會分別計算語文和表現兩種能力的分數。除此之外,WAIS會根據受測者在 12 個分測驗上的表現,計算出關於以下四項能力的分數:語言理解:這個人使用語言來思考的能力(左半腦的主要功能),知覺組織:這個人使用視覺圖像的能力(右半腦的主要功能),工作記憶:如詞義所示,為一個人的記憶能力(主要依賴於前腦葉的功能),處理速度這樣的區分使得心理學家能夠分辨受測者在特定領域的問題或優勢。42魏氏智力量表魏氏於 1949 出版了魏氏兒童智力量表(於1974年進行了修訂本)。該量表包括 12 個分測驗;分為語文量表與實作量表兩部分,每個量表各有五個分測驗和一個交替測驗。該測驗的許多題目

26、的內容和成人智力量表相似,只不過題目比較簡單。語文量表包括:常識、相似、算術、字彙、理解等分測驗;實作量表則包括:圖形補充、連環圖畫、方塊設計、物形組合、密碼(或迷津)等分測驗。43魏氏智力量表魏斯勒在智力測驗上,至少有兩大貢獻:(一)他設計的測驗內容除了有語文部分之外,尚包括非語文(實作)部分;所以可以根據受測者在測驗中的表現,計算語文智商、非語文智商以及全量表智商。(二)如何判斷受測者在智力測驗上的表現也是魏斯勒為 IQ 測驗帶來的另一個重要的創新。最初設計的IQ 公式對評估兒童的測驗成績時很有用,但是當將這中推導 IQ 的方式用於成人的測驗分數峙,就有一些問題了。44魏氏智力量表(一)當

27、人們長大後,公式中的分母(生理年齡)變大,而分子(心智年齡)卻仍然固定在原來的數值的;因此,使用這種方法推導受測者的 IQ 時,受測者似乎會隨著年齡而變笨。(二)不同年齡之人的心智年齡的發展速度是不相同的。 例如,生理年齡為 26 歲與 29 歲的人,在心智年齡上的發展是很慢的,但是 7 歲與 10 歲的人在心智年齡上的發展卻非常的快,所以雖然這兩組人的生理年齡的發展速度相同,但是心智年齡的發展卻是非常不相同,不能比較的。因為上述的原因,Wechsler 放棄了心智年齡的概念,而以比較同年齡的人在測驗表現上的相對位置來計算 IQ 。45魏氏智力量表IQ的分配(一)測驗許多受測者後,他們的分數會

28、呈常態分配(平均數100,標準差15)。(二)將個別受試者的測驗分數與平均數相減,然後再除以標準差,就可以得到離差智商(deviation IQ);離差智商可以用來解釋受試者智力的高低。例如:某人在魏氏成人智力量表上得到 115 分;也就是說,這人智商高於平均數(100)一個標準差,即(115-100)151。查對統計學常態分配表就可以發現,該生的智力在 100 個人當中,贏過 84.13 的人;所以我們可以判斷這人的智商比 84.13 的人高。46我國智力測驗的發展狀況 雖然我國許多具有智力測驗的功能民俗活動(例如:燈謎、七巧版、九連環、中國結、象棋、圍棋、翻鼓、仙人擺渡等;林一真,民73)

29、,但是中文的智力測驗還是以翻譯,修訂西方測驗為主。(一)早年的學者以歐美各國著名的智力測驗為藍本,進行修訂,然後用來測驗國人的 IQ。修正時,研究者以國人為實施測驗對象,建立新的常模。(二)不過,近年來由於國際間非常重視智慧財產權,國內許多測驗出版機構,為了免於侵犯著作權法,紛紛停止發售不合法的各種測驗。這樣反而促使國內有些學者,自行研發適用於我國的測驗;然而,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成果。47智力測驗的效度和限制:一些問題與批評(一)缺乏理論基礎 (二)文化偏差(三)並不全面48智力測驗的問題缺乏理論基礎一些心理學家指出:社會需要似乎帶領著過去50年間智力測驗的發展,而心智能力理論的發展則遠遠的跟

30、隨在後。 大多數的智力測驗只部分地反映了認知科學家在人類記憶、推理、解決問題和決策等領域的研究結果。例如,只有在最近的版本中,Wechsler 量表才開始反映認知科學研究的發展(例如,認知到工作記憶的重要性)。49智力測驗的問題:文化偏差以下是幾個本世紀早期美國軍隊所用的部隊A測驗中的問題。 Crisco是:(a)專利藥品,(b)消毒劑,(c)牙膏,(d)食品。卡菲爾人有幾條腿:(a)2,(b)4,(c)6.(d)8 。Christy Mathewson 是著名的:(a)作家,(b)藝術家,(c)壘球運動員,(d)喜劇演員。Crisco 是一種食品,卡菲爾人(就像其他的人類一樣)有兩條腿,或者

31、Christy Mathewson 是一個壘球運動員對一個生活在20世紀早期,美國文化中的人而言,這些都是常識;它們並不是基本的智力。而對一個21世紀的人而言,他非常可能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既便他是美國人,50智力測驗的問題:文化偏差類似的,如果要一個生活在北美洲的大學生對樹葉做分類,他的表現非常可能比一個生活在叢林中的文盲要差得多。雖然從部隊A測驗的時代起,測驗研發者就企圖修正智力測驗,以減小文化偏見,但這些努力是否成功仍然是個爭議。51智力測驗的問題:文化偏差研究顯示,白人美國人和非洲裔美國人的平均IQ相差15分。 這是因為非洲裔人士比較笨嗎?52智力測驗的問題:文化偏差一些心理學家指出

32、,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智力和一些類似SAT的能力測驗一樣,它們都偏袒主流的白人中產階級。因為這些測驗都是根據美國的白人文化設計的。 53智力測驗的問題:文化偏差一個相反的例子是,非洲裔的美國心理學家Robert L. Williams 所編的智力測驗。在15歲的時候,Williams在智力測驗上的得分是82分。學校的輔導員建議他去做一個砌磚匠。地拒絕了這個建議,繼續讀書;後來得到了Ph.D. 學位。他根據美國黑人文化編制了一個智力測驗。例如,在這個測驗中,他以非洲裔美國人比白人更熟悉的單字設計問題(例如,詢問像“running a game” 的含義)。意料之中,黑人在這項測驗中表現的比白

33、人好。54文化公平的測驗55智力測驗的問題:並不全面批評者認為智力測驗和SAT 類似,它們都沒有評估:當一個人日常生活中要達到某種目標時,他所需要的實用智力。人類的創造力、人際交往能力,以及 演奏曲子的能力等(Gardner, 1983)。智力測驗和類似的測量(包括學校中的許多考試)關注的是受測者沒有興趣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定義明確,解決問題的資料也都在問題中提供了。作答時,受測者不需要任何創造性的努力,而問題通常只有一個正確的答案。這一點也不像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面對的工作。這顯示,這些智力測驗考慮的可能只是一個人的心智能力的某一部份。56有關人類智慧的理論胡志偉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57有關人類智

34、慧的理論歷來,有不少心理學者提出各種智力的理論,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學者的研究取向,將它們分為以下幾類理論: (一)心理計量(psychometric)取向的理論 (二)多系統取向的理論(systems models)(三)Computational models: intelligence as information processing(四)Biological models: intelligence as a physiological phenomenon(五)Evolutionary theory(六)Cultural and contextual models: intellige

35、nce as a cultural construct 58心理計量取向的理論採用這種取向的研究者會以因素分析為工具,以測驗中試題為對象,探討智慧的組成元素。因素分析的邏輯屬於同一因素的題目就好像同一條船上的煙囪一樣,在受測者的表現裡同上同下。59雙因論英國心理學者Charles Spearman( 1863-1945)在1904年,將智力測驗的分數做因素分析,結果發現人類的智能可以分為兩個因素,稱為雙因素理論(two-factor theory)。該理論主張每一個人具有共同的智能因素,稱為普通因素(general factor,簡稱為因素);另一個為每個人各自獨立擁有的特殊能力,稱為特殊因素

36、(specific factor,簡稱為S因素)。特殊因素不只一個,包括記憶、抽象推理、數字運算等。60群因論美國心理學者Louis L. Thurstone,分析許多受試者在50個智力測驗上的得分,於1938年提出七種基本心智能力,即: (1)語文理解( verbal comprehension,簡稱V),屬於理解語文義的能力 (2)語文流暢(word fluency,簡稱W),屬於語文通順的能力 (3)數字運算(number,簡稱N),屬於正確與迅速計算數字的能力 (4)空間關係(space,簡稱S),屬於辨識方位正判斷空間關係的能力 (5)聯想記憶(associative memory,

37、簡稱m),屬於機械式記憶件事的關聯 (6)知覺速度(perceptual speed,簡稱P),屬於迅速辨別事物異同的能力 (7)一般推理(general reasoning,簡稱R),屬於歸納推理的能力。 Thurstone伉儷共同設計的基本心理能力測驗,可以測量上述七種智能,測驗結果可以利用側面圖(profile),來顯現受試者在這七種智能的高低情形。61智力結構論J.P. Guilford (1959)提出智力結構論(structure-of-intellect theory),將智力分為思考運作(operation)、思考內容(content)以及思考結果(product)等三個層面。

38、 他在1967年主張智力涵蓋種不同的能力,到了老年更將智力細分為180種不同的能力,這些能力係由上述三個層面組合而成的。其中思考運作層面包括:評價、收斂性思考、擴散性思考、短期記憶、長期記憶與認知等六個因素;思考內容層面包括:視覺、聽覺、符號的、語意的、行為的等5個因素;思考結果層面包括:單位、類別、關係、系統、轉換、涵義等6個因素;合計為6x5x6=180種不同能力( 見圖9-5)。到目前為止,很少人能根據這個理論設計出具有180種不同能力的智力測驗題目,因此這個智力理論尚未普遍受到重視。62智力階層論R. Cattell (1985)和John Horn (1985)根據因素分析結果,將智

39、力分為受到生物因素影響的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 和會受到教育與生活經驗影響的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 流体智力包含:推理能力、記憶容量以及處理訊息的速度晶体智力包含:應用既有智識與技能來解決各種問題。 有些學者根據階層論修訂史比智力測驗,測驗由14種分測驗組成;其內容融入晶体能力、流体分析能力的觀念 (Thorndike, Hagen & Sattler, 1986)。第一層次:普通能力 第二層次:晶体能力、流体分析能力、短期記憶(串珠記憶、句子記憶、數字記憶以及事物記憶)第三層次:數量推理(數量測驗、數目系列測驗、方程式測驗)

40、、抽象視覺推理(類型分析測驗、複製測驗、矩陣測驗、摺紙測驗)第四層次:語文推理(字彙測驗、理解測驗、語文關係測驗等)63多系統取向的理論(systems models of intelligence)下面這些人,都各自在自己的專業理論有卓越的成就。64多系統取向的理論造就這些人成功的因素可能各不相同,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在不同中,找到共同的地方:除了努力外,他們都擁有一些社會珍視的能力。也就是說,個人能力並不是一個人成功的唯一原因,社會因素也需要加以考慮。世界上有許多不同的社會;這些社會珍視的能力不盡相同。一個社會有著各種不同的需求;能滿足這些需求的人,都會在社會中有著一席之地。從社會需求來看,人

41、類的能力應該是多樣(多系統)的。65Gardner的多元智慧理論 Gardner (1989)分析了多種研究的結果(大腦不同部位受傷後,造成的結果;秀異人士的傑出表現等),提出人類的智慧是由多種能力組成的主張;而其中有一些能力不是傳統智力測驗能夠測量的。(1)邏輯與數學(2)語文(3)音樂(4)空間(5)運動(6)人際關係(7)自知之明(8)瞭解自然環境的能力除此之外,他猜測還可能包含existential 及 spiritual 智力。66測驗與智慧67Gardner的多元智慧理論Gardner認為邏輯與數學智力高的人,成為數學家或科學家;語文智力高的人,可能成為新聞記者、詩人、辨論家;音樂

42、智力高的人,可被造就成作曲家、音樂家;空間智力高的人,可以造就成彫刻家、飛行員、航海家;運動智力高的人,可造就成舞蹈家、体育明星;人際智力高的人,可以造就成心理治療家、推銷員、演說家;自智之明智力高的人,可成為政治家或事業家。68相關的想法Peter Salovey和John Mayer(1990)提出所謂的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緒智商):the ability to perceive and express emotion, assimilate emotion in thought, understand and reason with emotion, and

43、regulate emotion in self and others (p. 296). 雖然 EQ是近年來頗為熱門的話題,但是相關的心理學研究確有著不一致的研究結果;有些研究顯示,的確可能存在情緒智商,但另一些研究則有不同的發現。69智力三元論 (triarchic theory of successful intelligence)美國耶魯大學Robert Sternberg(1988, 1991)提倡智力三元論,主張人類智力包含三個部分: Analytical intelligence (亦稱為 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Creative intelligen

44、ce (亦稱為 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Practical intelligence (亦稱為 Contextual intelligence) 70智力三元論分析性(analytic)智慧:指個人在傳統智力與成就測驗上所表現的心智能力。這種能力和一個人的思考、分析與判斷力有關,人們靠著這種能力來解決各種問題;尤其是學術上的問題 。Traditional notion of intelligenceAbstract thinking & logical reasoningVerbal & mathematical skills 71智力三元論創造性智慧:指個人根據過

45、去生活經驗,處理新問題或隨機應變的能力,以及學習新事物的能力。這種能力和一個的創造,發明,發覺和想像力有關。72智力三元論實用性智慧:指個人在適應環境、改變環境及創造環境,進而使自己成功的能力。它和一個人如何利用一些自己已有的資源或根據現有的狀況來解決問題,達到希望達到之目的的能力有關。73智力三元論Sternberg認為傳統智力測驗的題目:(一)太偏重從前所學習的知識,不重視獲取知識的技巧,(二)無法測量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他主張根據上述三種成分來設計智力測驗。74一些其它的取向Computational models: intelligence as information process

46、ingBiological models: intelligence as a physiological phenomenonEvolutionary theoryCultural and contextual models: intelligence as a cultural construct 75一些和智慧(測驗)有關的議題 胡志偉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系資優與發展遲緩影響智力發展的因素 遺傳 環境 其它76資優與發展遲緩 智力優異 智商在130以上,通常稱為智力優異者。美國心理學者Terman(1929; Terman Oden, 1959)研究643名智商在140以上(平均數=151

47、),11歲以下的少年;他發現這些人的身高、體重、身體健康情形、情緒適應、社會成熟度以及體力等方面,都優於同年齡的一般少年。這些少年的創造力與成就動機也比較高,許多人長大以後都成為社會上傑出的人才(31人列名美國名人錄;Whos who is America)或社會各界菁英人士。他們也發現性別差異的問題;有些女孩長大後成為家庭主婦,但沒有男孩變為家庭主夫。77智力優異Sternberg和其同僚曾經做過一些列的研究分析教育方法和資優兒童表現之間的關係。在研究中,他們找了許多在分析,創造與實用能力中某種能力特佳的高中生為對象,教這些學生大學程度的課程。教課中,教課教授會特別重視上述三種能力中的一種。

48、結果發現,當教授重視的正是學生的優勢能力時,學生的表現會比較好。78智能不足智能不足又稱為心智遲緩(mental retardation)。根據美國心智遲緩學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n Mental Retardation)的定義,心智遲緩是指在18歲以前,心智能力低於正常人,以致缺乏自我照顧、人際溝通、家庭生活、社交、社區活動參與及健康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從量化指標來看,當一個人的智商在70以下時,這個人的心智就有遲緩的現象。一般將心智遲緩分為輕度(IQ:50-70)、中度(35-55)、重度(20-40)、極重度(25以下)等四級。79影響智力的因素 早期心理學家大都

49、認為遺傳是影響一個人智力的唯一因素。後來心理學研究發現,智力會受到遺傳與環境的交互影響,而個人的健康情形以及身處環境的文化背景等均會影響一個人的智慧發展。80遺傳的影響Terman 1925年,曾追蹤研究1528名IQ140以上,已經為人父母的人;他發現:(一)這些人的子女的平均智商為127.7,(二)其子女智商在150以上的機率為正常人的28倍。這個些結果證明遺傳對智商扮演重要的角色。許多心理學者以孿生子女以及領養子女等為受試者,企圖探討環境和遺傳對智力的影響。例如,McGue (1993)和其同僚發現,從小住在一起的孿生子女,其智商的相關係數高達.86;不住在一起的孿生子女,其智商的相關係數圍.30;而住在一起的兄弟姊妹,其智商的相關係數為.48。這個結果顯示:血緣越接近者,其智商越相似,也就是說遺傳對智力有很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