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_T 1159-2019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管信息化技术规范(路基、路面、桥梁工程)(高清无水印-可复制)_第1页
DB36_T 1159-2019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管信息化技术规范(路基、路面、桥梁工程)(高清无水印-可复制)_第2页
DB36_T 1159-2019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管信息化技术规范(路基、路面、桥梁工程)(高清无水印-可复制)_第3页
DB36_T 1159-2019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管信息化技术规范(路基、路面、桥梁工程)(高清无水印-可复制)_第4页
DB36_T 1159-2019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管信息化技术规范(路基、路面、桥梁工程)(高清无水印-可复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 91.200P 66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 36/T 11592019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管信息化技术规范(路基、路面、桥梁工程)Standard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of expressway engineering(parts of engineering:subgrade、pavement、bridge)2019 - 11 - 05 发布2020 - 05 - 01 实施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36/T 11592019DB36/T 11592019III 目次

2、HYPERLINK l _bookmark0 前言II HYPERLINK l _bookmark1 1 范围1 HYPERLINK l _bookmark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HYPERLINK l _bookmark3 3 术语和定义1 HYPERLINK l _bookmark4 4 路基连续压实控制系统4 HYPERLINK l _bookmark5 5 沥青路面质量信息系统11 HYPERLINK l _bookmark6 6 桥梁结构物质量信息系统23 HYPERLINK l _bookmark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沥青路面质量监管关键指标阈值控制范围30 HYPERLI

3、NK l _bookmark8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桥梁结构物质量监管关键指标阈值控制范围33 HYPERLINK l _bookmark9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沥青路面质量监管关键指标分级控制阈值34 HYPERLINK l _bookmark10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路基压实信息管理平台输出报告35 HYPERLINK l _bookmark11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沥青路面施工信息管理平台输出报告37 HYPERLINK l _bookmark12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桥梁结构物施工信息管理平台输出报告39 HYPERLINK l _bookmark13 附录 G(资

4、料性附录) 接口代码示例41 HYPERLINK l _bookmark14 条 文 说 明43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高速公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方兴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长沙创华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江西天驰高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柏殿、张龙生、李刚、唐建亚、许兵、颜庆华、刘泳、鄢智锋、熊晨曦、李振宇、刘令君、叶剑勇、陈广辉、李卫江、吴忠、高林、周昌、石梦、陆大为、廖焕旺、熊一帆。DB36/T 11592019DB36/T 11592019 PAGE 33 PA

5、GE 32 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监管信息化技术规范(路基、路面、桥梁工程)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路基、沥青路面、桥梁结构物预制安装部分施工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监管信息化的术语与定义、系统组成、系统功能、施工准备、数据采集与传输、平台功能与性能、质控预警及处理。为路基连续压实,沥青路面混合料拌和生产、运输、摊铺与压实,桥梁预制安装工程混凝土拌和生产、试验检测与运输等方面的数据采集、传输与交换接口、数据存储提供了依据。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高速公路路基、沥青路面、桥梁结构物预制安装部分施工过程关键环节质量监管信息化。本规范的目的并非限制系统组成与功能、采集设备、开发语言,建议使用本规范及实践规则共同帮助

6、参建单位实现最佳质量监管信息化。本规范中未涵盖的内容,请参照国家、行业相关规范。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080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GB/T 22081 信息技术 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控制实践指南GB/T 24405.1 信息技术 服务管理 第一部分:规范GB/T 29264 信息技术服务 分类与代码 GB/T 31168 信息安全技术 云计算服务安全能力要求GB/T 35319 物联网 系统接口要求 JTG B0

7、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T 1127 公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系统技术条件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42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SJ/T 11440 卫星导航差分格式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信息系统集成服务 information

8、system integration service基于业务需求提供的信息系统设计服务、集成实施服务,以及软硬件系统及业务正常运行提供的支持服务。3.2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intellig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行为科学为基础,利用人工智能在定性分析和不确定推力方面的优势,有效地支持决策过程中对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问题的求解,主要以数据库、知识库、方法库、模型库、推理机等子系统为基础构成多库系统结构。3.3范例推理CBRcase based reasoning根据目标范例获取历史源范例,并由源范例来指导目标范例求解的一种策略,是一种重

9、复学习的方法。3.4质量预警 quality early warning属于质量风险管理的一个部分,通过采用合理的质量标准对项目质量进行预估与判断,对超出质量标准范围的内容及时向有关人员通过通信方式发出警告提示。3.5阈 值 threshold临界值,一个效应能够产生的最低值或最高值。3.6可用性 availability在规定时刻或规定时间范围内,部件或服务执行要求功能的能力。注:可用性通常使用机构所使用的时间实际可用服务时间与约定服务时间的比例表示。3.7坐标系统 coordinate system用于描述物质存在的空间位置(坐标)的参照系。描述位置的一组数值,按坐标的维度一般分为一维坐标

10、(公路里程碑)、二维坐标(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高斯平面直角坐标)、三维坐标(大地坐标、空间直角坐标)。通过坐标系统,利用坐标描述或确定一个点独一无二的位置。3.8地理坐标系统 geographic coordinate system真实世界的坐标系统,确定地理空间实体在地区表面上位置的空间参考系统。3.9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UTM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一个基于度量的地理坐标系统,使用二维(2D)卡迪尔坐标系给地球表面确定位置。该系统将南纬80和北纬84N 之间的地球分为60个区,经度宽度每6度为一个带,每个区使用割线横墨卡托投影(尺度减少导致圆筒可以穿过地球模

11、型)。从180到西经174是1区;从174到东经180,区域编号逐渐向东增加。3.10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间的任何地点为用户提供全天候的三维坐标和速度、时间信息的空间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3.11定位精度 positional accuracy空间实体位置信息(通常为坐标)与其真实位置之间的接近程度。3.12实时动态RTKreal-time kinematic载波相位差分技术,是实时处理两个测量站载波相位观测量的差分方法,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发给用户接收机,进行求差解算坐标。3.13

12、车辆身份识别单元 vehicle identification unit结合短程通信技术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技术识别车辆身份,通过定位系统配合定位,跟踪车辆位置等信息的获取。3.14短程通信技术DSRC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s智能运输系统领域中专门用于机动车辆在高速公路等收费点实现不停车自动收费EFC(Electronic Fee Collection)的技术,长距离RFID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E-tag)。3.15温度采集单元 temperature gathering unit

13、通过温度采集设备采集当前作业面或者拌和站各材料温度等一系列数据进行传输分析。3.16集成数据远程采集单元 remote terminal unit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集成数据远程采集单元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3.17数据传输 data transmission在数据源和数据宿之间传送数据的过程,也称数据通信。3.18压实轨迹 rolling track压路机在压实作业时的行走轨迹。路基连续压实控制系统系统组成总则连续压实控制系统由采集设备、路基压实

14、信息管理平台组成。采集设备组成采集设备由物联采集模块、定位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网络传输模块、分析处理装置、显示装置等组成。信息管理平台组成路基压实信息管理平台由压实信息接收软件、数据库、计算机和网络等组成。系统功能采集设备功能采集设备应具备下列功能:物联采集模块对振动压路机的振动频率进行实时监测;定位模块对压实速度、压实位置、压实遍数进行实时监测;定位模块具备接收机状态查询、网络客户端、移动网络、有线网络/蓝牙、服务器配置等功能;信号处理模块、网络传输模块对压实监控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存储、分析,生成不可修改的电子数据包,实现振动压路机群的压实数据数据共享,并以一定形式传输给路基连续压实信

15、息管理平台;显示装置对采集设备实时采集的参数进行显示,给操作手提供施工指导;分析处理装置具备检验监控结果与常规检验结果一致性的功能;采集设备的系统接口应包括通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协议转换等功能。信息管理平台功能路基连续压实信息管理平台应具备下列功能:接收采集设备实时传输的压实相关信息;以数据库方式管理压实相关信息;对现场记录的压实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处理;以数字和图形方式实时显示和管理压实度分布图、压实均匀性分布图、压实稳定性分布图和压实状态分布图等;回放现场压实过程;将试验结果生成试验报告,报告内容应符合输出报告的要求,详见附录 D;平台接口应包括通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协议转换等功能。技

16、术要求采集设备技术要求采集设备的模/数转换位数应不小于 16 位,采样频率应不小于 400Hz。采集设备采用按键开机方式,外接直流电压使用范围为 12 DCV36DCV。采集设备的振动压路机设备应满足以下条件:振动压路机的工作质量、振动轮分配质量、激振力、振动频率、振幅及压实速度等振动压实工艺参数应明确标识;振动压路机压实时的振动频率应保持稳定,波动范围不宜超过稳定值0.6Hz ;振动压路机的动态性能应稳定,线形范围振动幅值在(5100)m/s2 时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0.5%,振动频率在(5-120)Hz 时的相对误差应不大于 0.5%。采集设备的振动传感设备应满足以下条件:振动压路机的振动传

17、感器输出的振动压实值与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应不小于 0.70;振动压路机的振动传感器应紧密牢固地垂直安装在振动压路机振动轮的内侧机架中心位置上, 振动传感器安装位置示意如图 1;图1 振动传感器安装位置示意振动传感器信号连接线应牢固地固定在振动压路机的机架上;振动传感器宜采用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应不小于 10mV/(m/s2),频率响应应不大于 5kHz。采集设备的定位模块应满足以下条件:定位传感器应支持实时动态 RTK,尽可能采用高精度定位设备,动态测量精度在 x、y 和 z 各方向应小于 3cm;定位设备的 RTK 基准站布设应不少于 3 个,且地理数据的传输应遵守RTCM 协议;采

18、集设备的定位数据格式按照表 1 的要求显示存储日期、时间和X、Y、Z 坐标;定位模块接收机状态一般包括可见卫星数、经纬度、高程、差分状态(差分、浮动、固定), 一般在路基压实过程中,采集设备的卫星定位固定状态率99%;定位模块网络客户端通过网络接口协议设置,支持获取差分数据源。表1 数据格式要求描述数据格式举例日期戳,MDDYY3/19/13时间戳,HHMMSS.SS21:46:22.96(21 小时 46 分 22.96 秒)经度94.85920403纬度45.22777335高度909.85采集设备的网络通信模块应满足以下条件:网络通信模块支持全网通;移动网络可实现移动网络模块当前拨号状态

19、;有线网络用于设置采集设备的网络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设置完成后,实现压实引导屏与其余采集设备之间数据的通信;服务器配置根据不同的服务器地址设置不同的数据传输路径,实现采集设备向服务器发送传感器数据;网络通信模块应包括以下接口:GNSS 天线口连接外置GNSS 天线;GPRS 天线接口;数据输入/输出接口,一般包括RS232、RS485、CAN 总线;RJ45 网络接口,可通过网络对机器进行配置;SIM 卡槽,实现数据传输。网络传输接口应受限于国家远程通信及信息传输的相关协议。采集设备显示装置采用压实引导屏,应满足以下要求:显示装置应牢固地安装在振动压路机驾驶室内的前侧,方便操

20、作;设置压实引导屏的与采集设备RJ45 网络接口的 IP 地址,实现数据可视化交互;压实引导屏应符合国家通用规范,能够承受车载运输过程中受到的振动,在所安装设备中正常工作,且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 不低于 10000h。路基压实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如图 2 所示。图2 采集设备安装位置示意信息管理平台技术要求信息管理平台采用 B/S 架构,能够保证数据的实时采集、交换、监控、处理。数据交换方式满足现有网络(固定网络、GPRS、3G、4G、5G 等)条件下的数据传输,传输过程进行加密处理,并保证传输过程的稳定,确保数据的完整性。硬件设备和服务器的时钟同步误差1s;采集到的实时监测数据发送

21、给服务器时长3s;网时发送到服务器上的时长24h。实时数据处理响应时间5s。数据处理后预警发送时间5s。统计分析界面响应时间5s。数据存储实现异地、双备份。平台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通过双机备份的方式实现高可靠性高并发性,当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切换备份主机,并由备份主机提供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数据库包括项目基本信息、设备信息、地理数据、过程监控数据等,数据库的保存期限不少于 15 年,同时可备份到硬盘上永久保存。需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只有特定的技术人员才能看到原始施工数据。不允许在任何形式上修改施工过程原始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应具备断电续传、断电续存的应对机制。考虑并发处理最大用户数,保证

22、并发处理上限的可靠性。信息管理平台应具备以下基本性能原则:适用性:与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及行业需求相适应;安全可靠性:确保软件运行环境、网络和数据安全,符合国家信息安全标准相关内容。应做到定期备份、分级权限访问;可扩展性:软件设计留有升级接口和升级空间,可以方便的与其他系统或平台对接;可维护性:采用模块化、组件化、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具备兼容性,便于程序修改与优化, 并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对系统结构、承载能力、响应速度进行调整。信息化监控准备路基工程坐标系建模定位参考基站安装,设置本地基站或附近的CORS 站。定位参考基站的定位数据格式应符合表 的数据格式要求。定位参考基站采用的坐标系一般为 WG

23、S-84 坐标系。获得路基压实试验段落的工程坐标控制点、直线、曲线及转角等信息表。针对设计单位提供的项目平面坐标等信息进行项目工程坐标系与 WGS-84 坐标系之间的空间转换,具体步骤如下:获取项目道路设计线形坐标的平面坐标系统(X、Y、Z),包含设计的独立坐标系统;根据设计的坐标系统的中央子午线对测量工具进行设置;选取路线当中 34 个坐标点,作为计算七参数的数据源;通过建立的定位参考基站向移动端提供相对位置的坐标差分数据,实地测量出步骤 c)中选取的坐标点;获取已知点与实测点后,进行七参数计算( X, Y, Z, , , ,K):通过计算三个坐标之间的平移量,获取到不同坐标原点之间的差值

24、X、 Y、 Z;通过计算三个坐标之间坐标系统的 x、y、z 三轴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出不同坐标轴之间的旋转角度 、 、 ;通过计算任意两坐标之间的距离因素,求得两坐标系之间的尺度因子 K;在求得七参数后,通过既定公式(1),则可以获得自建基站模式下坐标系统的道路线形平面坐标系统(X1、Y1、Z1); (1)通过获得基站下坐标系统中道路线形平面坐标系统(X1、Y1、Z1),根据国标设计标准,采用的是通用横轴墨卡托投影 UTM 投影技术和中央子午线,将平面坐标换算成椭球大地经纬度坐标,即道路线形上的点坐标。相关性校验选择 30m50m 的路段,在振动压路机正常振动压实状态下,打开采集设备的频率测试

25、功能, 对其振动频率进行量测,记录实测频率值,记录数量应不少于 30 个。比较实测振动频率与额定振动频率的差值,应该符合 中 c)的要求。振动压路机的振动频率也可采用通用的频率计进行检验。同样在选择 30m50m 的路段上,对振动压路机的压实速度进行校验。振动压路机以施工压实的速度行驶,采用秒表记录行驶时间 t,采用钢尺量测其行走距离 L,计算压实速度,并对定位设备获得的压实速度进行校准。根据速度公式(2),计算得到振动压力机的压实速度。 (2)式中:v振动压路机压实速度,单位为千米每小时(km/h) L压实行驶距离,单位为千米(km)t压实行驶时间,单位为小时(h)采集设备的振动传感器的性能

26、参数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核实,应符合 的要求。采集设备的数据采集装置的模/数转换位数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核实,采样率通过开启系统控制软件的数据采集菜单进行采集,再根据单位时间内采集的数据数量进行检验,应符合 的要求。采集设备振动幅值特性和振动频率特性的检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采用符合 JG 676 要求的标准振动台,将采集设备的振动传感器安装在振动台上,开启量测设备的数据采集功能进行振动试验;将振动台的振动频率调整到 5Hz,然后将振动幅值从 5m/s2 开始,按照极差为 5m/s2 的幅度进行逐级调整至 100m/s2,观查设备屏幕上显示的实际振动幅值输出,其相对误差与标准值比较, 应符合 中 c

27、)的要求;重复 b)步骤,直至调整到振动频率为 120Hz,其实际振动幅值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应符合 中 c)的要求;调整振动台的振动幅度值到 5m/s2,然后将振动率从 5Hz 开始,按照极差为 5Hz 的幅度进行逐级调整至 120Hz,观测设备屏幕上显示的实际振动频率输出,与标准值比较,其相对误差应符合 中 c)的要求;重复 d)步骤,直至调整到振动幅值为 100m/s2,其实际振动频率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应符合 中 c)的要求。振动压实值与常规检验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按相关性校验试验进行检验,其操作见条文说明。数据采集与传输路基压实关键指标路基压实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见表2。表2 关键

28、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一览表序号检查项目关键技术指标采集、传输方法采集频率1路基压实振动压实值 VCV在压路机上安装 GNSS 定位天线、高精度定位传输模块、VCV 传感器,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1Hz2压实高程3压实速度4压实轨迹振动压实值 VCV 的采集方法振动压实值VCV的采集方法见如下步骤: 安装在压路机上的振动传感器自动采集并计算振动压实值 VCV;然后与压路机的坐标信息经串口协议模式储存,通过移动网络发送至远程服务器数据库中,供后续分析使用。压实高程的采集方法压实高程定位的主要技术手段是载波相位差分测量的技术。压实速度的采集方法高精度定位传输模块提供了实时经纬度

29、坐标信息,系统收集一分钟内采集的样本数目,得出振动压力机的行驶路径里程。依据速度公式(2)。压实轨迹的采集方法压实轨迹的采集方法如下: 通过对高精度定位设备实时数据的解析,获得压路机在 WGS-84 大地坐标系下的大地坐标。绘制振动压路机在压实过程中的压实轨迹,实现振动压路机压实轨迹的实时监控;利用高斯投影算法得到压路机所需的施工坐标,并建立压路机的施工平面坐标系,实现压路机在压实过程中的压实轨迹的采集。采集频率考虑因素为确保路基压实关键技术指标参数为有效的对应,各参数数据采集频率需保持一致性。同时为确定合适的采样频率,需对以下几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采集设备的特性;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计算采样率

30、的最高及最低界限;在最高和最低界限之间确定均衡点;按均衡点优先次序在最高和最低界限间确定采样率。数据查询与分析实时数据查询在信息管理平台中可以查询当前实时采集的施工桩号、振动压实值、压实高程、压实速度、压实轨迹、压实遍数。历史数据查询在信息管理平台中可以查询到路基压实质量的历史数据,包括施工时间、施工桩号、振动压实值、压实高程、压实速度、压实轨迹、压实遍数。分层压实查询在信息管理平台中可以查询到所采集的路基压实93区、94区、96区的关键技术指标。具体区分内容如表3所示。表3 结构层区划表结构层部位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备注上路床00.396 区下路床0.30.896 区上路提0.81.594

31、 区下路提1.593 区施工日报查询施工桩号 振动压实值碾压高程 碾压速度 碾压轨迹 碾压遍数施工日报查询分层压实查询历史数据查询实时数据查询路基压实质量监管信息化平台信息管理平台提供逐日工作面的施工质量数据,评价路基压实质量效果,路基压实信息管理平台功能架构见图3。施工日期工程名称施工桩号开始、结束施工时间振动压实值93碾压区开始、结束施工桩号碾压高程94碾压区施工面积碾压速度96碾压区碾压遍数碾压轨迹压实均匀性碾压遍数碾压云图图3 路基压实信息管理平台功能架构数据接收与存储信息管理平台与采集设备对接,接收采集设备上传的数据,数据长期保存和调用。数据采集接口代码示例可以参考附录G。数据开放共

32、享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开放性数据接口,便于其它平台系统互通共享。输出报告连续压实控制系统试验完成后应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编制相应的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由设备性能试验报告、相关性校验试验报告和压实过程控制试验报告组成。连续压实控制系统的试验报告应由压实信息管理平台自动生成,并符合下列要求:试验报告应以图形和数字方式显示;试验报告包含的压实状态分布图和压实程度分布图所显示的压实面长度宜为 100m,压实面长度不足 100m 按实际长度显示;试验报告相关信息应采用易于读取和存储的数据格式;试验报告除应进行常规存档外,尚应进行电子数据存档。设备性能试验报告应包括振动压路机振动率测试曲线、采集设备振动幅值特

33、性测试曲线和振动频率特性测试曲线等。连续压实控制系统试验报告除应提供图形方式的压实状况外,还应包括下列与其相关的附加信息:工程信息:工程名称、文件编号、压实段起止里程、填筑宽度、填筑厚度、填筑层位、填料类型、压实面积、压实遍数、压实日期与时间等;加载信息:振动压路机工作质量、振动轮分配质量、激振力、振动频率、振幅、行驶速度等;质量信息:常规检验指标的合格值及对应的目标振动压实值,试验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极差、平均值、变异系数等统计量,振动压路机工作频率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平均值,压实状态分组数及组间距统计直方图等。平台可输出报告见附录D。沥青路面质量信息系统系统组成总则沥青路面质量信息系统由采

34、集设备、沥青路面信息管理平台组成。采集设备组成采集设备由物联采集模块、定位模块、网络传输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显示模块、控制模块等组成。信息管理平台组成远程沥青路面信息管理平台由接收软件、数据库、计算机和网络等组成。系统功能采集设备功能改性沥青生产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下列功能:温度传感器:采用耐磨式热电耦式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沥青发育温度;液位传感器:采用液位传感器测量沥青存储罐中沥青液位的变化,实时采集沥青工作罐的液位变化;SBS 称重传感器:通过称重传感器获取 SBS 改性剂重量,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到聚合物与道路石油沥青的比例,即 SBS 掺量,实现实时采集批次改性沥青 SBS 掺量;与生产控制信

35、息系统相联接的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无线传输装置:改性沥青生产线上配有一套生产控制信息系统,将改性沥青生产过程中的信息通过生产控制信息系统进行采集、控制,获取监控沥青发育时间。生产控制信息系统加装无线传输装置,将有效信息进一步通过网络通信模块传输给信息管理平台;视频监控系统及无线传输装置:在生产现场按照视频监控设备,通过无线传输装置采集监控画面信息,并进一步通过网络通信模块传输给信息管理平台,实时监控、采集生产图像;网络传输模块:遵从 TCP/IP 协议进行网络数据传输。沥青运输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下列功能:定位模块:实时定位沥青运输车的地理位置,实时获取车辆位置信息、行驶速度;地磅称重系统:当运输车

36、过磅时,通过地磅称重系统实时获取运输车重量记入磅房管理系统, 自动采集运输车过磅重量,进一步传输至质量信息管理平台;网络通信模块满足 中的 f)部分。沥青试验检测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下列功能:沥青三大指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试验仪器:仪器自动采集沥青软化点、沥青针入度、沥青延度检测结果数据。仪器内置平板电脑或者配有计算机控制软件,内置试验数据处理软件, 试验检测数据结果显示在内置平板电脑中,并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改造,增加试验数据输出接口,通过网络传输至信息管理平台;网络传输模块:满足试验检测采集数据通过电脑连接装置,将测试结果向电脑客户端、信息管理平台传输。遵从TCP/IP 协议进行网络数据

37、传输。水稳混合料拌和生产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下列功能:水稳拌和站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无线传输装置。水稳拌和站都配有一套拌和生产控制信息系统,通过生产控制信息系统进行实时采集拌和生产过程中的水泥剂量、用水量、各料仓计量、水稳混合料拌和生产时间数据。并且通过在数据采集系统加装网络通信模块传输给信息管理平台,网络通信模块满足中的f)部分。沥青混合料拌和生产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下列功能:沥青混合料拌和楼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无线传输装置。沥青混合料拌和楼都配有一套拌和生产控制信息系统,实时采集拌和生产过程中的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各材料用量、混合料级配、沥青集料加热温度、沥青混合料拌和生产时间、通过网络通信模块传输给信

38、息管理平台;温度传感器:出料口安装温度传感器,采集混合料出料温度;网络通信模块满足 中的 f)部分。混合料运输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下列功能:射频识别技术设备(RFID)以及电子标签:自动获取并记录装料时间、运输时间、卸料时间、开始摊铺时间、开始摊铺桩号、结束摊铺时间、结束摊铺桩号;定位模块:实时采集车辆运输位置信息、行驶速度;网络通信模块满足 中的 f)部分。沥青混合料摊铺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下列功能:红外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摊铺机熨平板后侧,多个温度传感器横向分布,实时采集摊铺温度;激光测距传感器:一段钢制支架垂直固定于摊铺机熨平板上,顶端设有弹簧装置,可随着熨平板高度的变化进行伸缩;另一段钢制支

39、架与垂直钢制支架以角度固定于摊铺机上,且末端存在 2 个固定点,随着垂直钢制支架的伸缩,与摊铺机连接部位处角度不变化。激光测距传感器固定于垂直安置的钢制支架上,实时采集摊铺厚度;智能压实控制系统:获取压实遍数、振动频率数据;定位模块:安装在摊铺机上,获取摊铺的位置信息、摊铺速度;网络传输模块:在摊铺机械上安装网络模块,包括定位接收电线、GPRS 天线,将摊铺机械的定位信息传输至网络服务器,进一步传至信息管理平。网络通信模块满足 中的 f)部分。沥青混合料压实数据采集设备应具备下列功能:红外温度传感器:沥青路面的压实温度,通过在压实机械上加装红外传感器,实时测量路面温度;定位装置:通过定位设备数

40、据采集转换得到压实桩号、压实速度、压实时间、轨迹、压实遍数;网络传输模块:在压路机械上安装网络模块,包括定位接收电线、GPRS 天线,将摊铺机械的定位信息传输至网络服务器,进一步传至信息管理平台。网络通信模块满足 中的 f)部分。信息管理平台功能改性沥青生产质量监管功能根据改性沥青生产批次,显示、分析逐批次采集的改性沥青生产发育温度、液位、发育时间、材料比例(聚合物与基质沥青的比例,如SBS掺量)、生产图像等信息。沥青运输质量监管功能根据沥青运输车次,显示、分析逐车次采集的运输重量、车辆行驶位置、车辆行驶速度、车辆运输轨迹。沥青试验检测质量监管功能根据沥青样品,显示、分析逐样品采集的沥青三大指

41、标(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试验结果。水稳混合料拌和质量监管功能根据水稳混合料拌和生产量,显示、分析逐盘采集的水稳混合料各料仓计量数据、水泥剂量、用水量、拌和时间等信息。沥青混合料拌和质量监管功能根据沥青混合料拌和生产量,显示、分析逐盘采集的沥青混合料的油石比、各材料用量、混合料级配、沥青加热温度、集料加热温度、拌和时间、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等信息。沥青混合料运输质量监管功能根据沥青混合料运输车次,显示、分析逐车次采集的运输车辆开始运输时间、车辆运输轨迹、车辆行驶位置、车辆行驶速度、开始摊铺时间、开始摊铺桩号和结束摊铺时间等信息。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监管功能根据每天沥青混合料摊铺施工过程,显示、分析

42、摊铺作业过程中实时采集的摊铺温度、松铺厚度、摊铺速度、摊铺时间、摊铺桩号、摊铺轨迹等信息。沥青混合料压实质量监管功能根据每天沥青压实施工过程,显示、分析每台压路机实时采集的压实作业过程中的压实温度、压实速度、压实桩号、压实轨迹、压实遍数、振动频率等信息的功能。数据接收与存储功能与采集设备对接,通过网络模块实时接收、传输采集设备上传的数据,并于平台上实现数据的长期存储和调用。数据采集接口代码示例可以参考附录G。技术要求采集设备技术要求改性沥青生产数据采集设备要求如下:采集设备的采集精度及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要求:1)温度采集范围:0-300,温度采集精度:1;数据采集准确度:传输丢包1/10000

43、条;数据上传时长5s;网络通信模块支持全网通,遵从 TCP/IP 协议;支持虚拟数据专用网;支持DNS 动态获取,防止服务器导致的设备宕机;支持断网数据传输功能;具有运行状态、电源异常状态告警指示,以及电源欠压、过压、短路保护等功能;平均无故障时间50000h;防护等级达 IP65 以上。改性沥青生产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如图 4 所示。图4 改性沥青生产数据采集设备安装位置示意图沥青运输数据采集设备要求如下:采集设备的采集精度及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要求:定位设备位置采集频率1 点/min,位置偏差与实测值5m,98%置信度;采集设备传输稳定性与网络要求见 中 a2-a10 部分。沥青运输数据采集

44、设备的安装位置如图 5 所示。图5 沥青运输数据采集设备安装位置示意图沥青试验检测数据采集设备要求如下:采集设备传输稳定性与网络要求见 中 a2-a10 部分;沥青试验检测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如图 6、7、8 所示。图6 软化点设备安装位置图7 针入度设备安装位置图8 延度设备安装位置水稳混合料拌和数据采集设备要求如下:采集设备传输稳定性与网络要求见 中 a2-a10 部分;水稳混合料拌和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如图 9 所示。图9 混合料拌和生产数据采集设备安装位置示意图沥青混合料拌和数据采集设备要求如下:采集设备的采集精度及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要求:红外温度传感器精度为1,采集范围为 0-30

45、0;采集设备传输稳定性与网络要求见 中 a2-a10 部分。沥青混合料拌和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参考图 9。混合料运输数据采集设备要求如下:RFID 射频识别技术阅读器工作频率为超高频率 800-1000MHz,识别距离为 3m5m;采集设备传输稳定性与网络要求见 中 a2-a10 部分;混合料运输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如图 10 所示。图10 混合料运输数据采集设备安装位置示意图沥青混合料摊铺数据采集设备要求如下:采集设备的采集精度及稳定性应符合下列要求:红外温度传感器精度为1,采集范围为 0-300;定位设备的定位传感器应支持实时动态RTK,动态测量精度在 x、y 和 z 方向上小于 3c

46、m;激光测距传感器精度1mm;具有运行状态、电源异常状态告警指示,以及电源欠压、过压、短路保护等功能;采集设备传输稳定性与网络要求见 中 a2-a10 部分。沥青混合料摊铺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如图 11 所示。图11 沥青混合料摊铺数据采集设备安装位置示意图沥青混合料压实数据采集设备要求如下:采集设备传输稳定性与网络要求见 中 a2-a10 部分;沥青混合料压实数据采集设备的安装位置如图 所示。图12 沥青混合料压实数据采集设备安装位置示意图信息管理平台技术要求信息管理平台技术要求参考4.3.2。数据采集与传输改性沥青生产改性沥青生产的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见表4。表4 改性沥青生产指

47、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一览表序号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采集频率1发育温度通过采用耐磨式热电耦式温度传感器,获取、监测沥青工作罐工作温度,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数据于信息管理平台。逐批次采集2液位通过采用液位传感器,获取、监测沥青工作罐的液位变化,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数据于信息管理平台。实时采集3发育时间通过在沥青生产控制信息系统(PLC 软件)安装外接系统/内置系统/打印机串口桥接系统的方式,结合温度、液位、SBS 掺量的变化获取发育开始、结束时间,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逐批次采集4材料比例(聚合物与道路石油沥青的比例,如 SBS 掺量)对沥青生产厂家改性沥青生产过程设备进行

48、改造, 安装 SBS 称重传感器,采集批次改性沥青 SBS 称量数据,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逐批次采集5生产图像通过安装视频监控设备,采集生产图像,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实时采集沥青运输沥青运输的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见表5。表5 沥青运输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一览表序号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采集频率1运输重量通过磅房地磅加装采集设备获取,并通过人工方式记录并登记在信息管理平台。按车次实时采集2车辆行驶位置通过定位获取车辆位置信息、行驶速度,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结合 GIS 获得运输轨迹道路线形。3车辆行驶速度4车辆运输轨迹沥青试验检测

49、沥青试验检测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见表6。表6 沥青试验检测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一览表序号关键指标采集方法采集频率1软化点通过沥青三大指标仪器设备自动采集,数据实时采集到检测软件中,并在检测软件中调阅每个样品的试验曲线,再现试验过程。采集数据及曲线同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逐样品采集2针入度3延度水稳混合料拌和生产水稳混合料拌和生产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见表7。表7 水稳混合料拌和生产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一览表序号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采集频率1各料仓计量数据在水稳拌和楼控制信息系统安装外接系统/内置系统/打印机串口桥接系统的方式,采集拌和系统数据,并通过

50、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每 3min 采集一次2水泥剂量3用水量4拌和时间沥青混合料拌和生产沥青混合料拌和生产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见表8。表8 沥青混合料拌和生产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一览表序号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采集频率1油石比在拌和楼控制信息系统安装外接系统/内置系统/打印机串口桥接系统的方式,采集拌和楼系统数据,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逐盘采集2各材料用量3混合料级配4沥青加热温度5集料加热温度6拌和时间7混合料出料温度在出料口加装红外温度采集设备,实时采集放料时混合料的温度,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逐盘采集混合料运输混合料运输关键指标采集

51、、传输方法及频率见表9。表9 混合料运输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一览表序号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采集频率1装料时间、运输时间、卸料时间通过在工程各标段施工前、后场、设备上安装 RFID 电子标签识别技术设备实现运输开始和结束时间的数据获取,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逐车采集2车辆运输轨迹通过定位获取车辆位置信息、行驶速度,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结合 GIS 获得运输轨迹道路线形。3车辆行驶位置4车辆行驶速度5开始摊铺时间通过混合料运输车 RFID 定位获取摊铺开始时间,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比对摊铺机位置信息,获取开始摊铺的桩号,根据最后一条摊铺数据

52、传输时间判断。6开始摊铺桩号7结束摊铺时间8结束摊铺桩号沥青混合料摊铺沥青混合料摊铺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见表10。表10 沥青混合料摊铺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一览表序号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采集频率1摊铺温度通过在摊铺机上安装红外温度传感器获取摊铺温度,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规定时间隔采集, 最低采集频率 1次/s2摊铺厚度通过在摊铺机上安装激光测距传感器获取摊铺厚度,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规定时间隔采集, 最低采集频率 1次/s3摊铺速度通过在摊铺机上安装 RTK 定位测速物联设备获取摊铺速度、位置信息,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比对施工

53、桩号位置信息得到摊铺桩号。规定时间隔采集, 最低采集频率 1 次/s4摊铺时间5摊铺桩号6摊铺轨迹通过在摊铺机上安装 RTK 定位测速物联设备获取摊铺位置信息,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结合GIS 获取摊铺轨迹道路线形。沥青混合料压实沥青混合料压实关键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见表11。表11 沥青混合料压实指标采集、传输方法及频率一览表序号关键指标采集方法采集频率1压实温度通过在压路机上安装红外温度传感器获取压实温度,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规定时间隔采集, 最低采集频率 1 次/s2压实速度通过在压实机上安装定位测速物联设备获取压实速度、位置信息,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

54、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比对施工桩号位置信息得到压实桩号。3压实桩号4压实轨迹通过在压路机上安装定位测速物联设备获取压实位置信息,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结合 GIS 获取压实轨迹道路线形;根据最后一条摊铺数据传输时间判断。5压实遍数通过 RTK、定位系统获取的道路线形栅格化得到。6振动频率通过智能压实监控系统获取压实遍数、振动频率数据,并通过网络模块实时上传于信息管理平台。数据查询与分析改性沥青生产:动态模型展示实时生产状况,根据时间以列表形式展示采集指标数据;可查询每批次改性沥青生产详细信息,如沥青供应商(即沥青生产厂)名称、发育时间、生产周期等。根据控制指标及阈值判断结果,具体

55、指标阈值见附录 A1、A3、A4;对于每天生产的材料总量、类型、合格率、预警率、预警分布等数据进行统计;改性沥青供应商等参数设定。沥青运输:地图形式展示实时运输状况,根据时间以列表形式展示采集指标数据;可查询每车次沥青运输详细信息,如运输车车牌号、运输时间、运输轨迹、随车报告等;对于每天运输的沥青材料总量、运输次数、预警率等数据进行统计;运输车辆信息参数设定。水稳混合料拌和生产:动态模型展示实时拌和状况,根据时间以列表形式展示采集指标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级配曲线;可查询每盘水稳混合料生产详细信息,如拌和站名称、混合料类型、拌和时间、材料用量、水泥剂量等;对拌和站的生产量对照工程量进行每天、每月

56、、每季度及总产量的统计并计算完成工程量,同时对当天生产的材料总量、材料类型、预警率、预警分布等数据进行统计。沥青混合料拌和生产:动态模型展示实时拌和状况,根据时间以列表形式展示采集指标数据,以图表形式展示生产配比曲线;可查询每盘沥青混合料生产详细信息,如油石比、骨料温度、沥青温度、出料温度、生产配合比等;对历史记录的沥青混合料拌和生产配比、生产重量、预警率、预警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混合料运输:地图形式展示实时运输状况,根据时间以列表形式展示采集指标数据;可查询每车次沥青运输详细信息,如运输车车牌号、运输时间、运输轨迹等;对于每天运输的混合料材料类型、总量、运输次数、预警率等数据进行统计。沥青混

57、合料摊铺:动态模型及地图形式展示实时摊铺状况,根据时间以列表形式展示采集指标数据;可查询每次混合料摊铺的详细信息,如开始摊铺桩号、摊铺温度、摊铺速度、摊铺轨迹等;对于不同桩号摊铺混合料材料类型、摊铺温度、温度离析、摊铺速度等数据进行统计,同时形成质量报表,对摊铺预警率、预警分布等数据进行统计。沥青混合料压实:动态模型及地图形式展示实时压实状况,根据时间以列表形式展示采集指标数据;可查询每次混合料压实的详细信息,如压实初始温度、压实速度、压实遍数、压实轨迹等;对于不同桩号压实混合料材料类型、压实速度、压实遍数等数据进行统计,同时形成质量报表, 对压实预警率、预警分布等数据进行统计。数据开放共享:

58、建立开放性数据接口,便于其它平台系统互通共享。输出报告:数据平台可自动输出报告,内容可下载。以沥青混合料压实为例,字段输出报告格式见附录 E。质量预警与处理预警流程指标阈值设置:对施工过程各环节的关键指标进行合理规范的阈值设置,当采集指标数值超过阈值范围即产生预警。阈值范围参见附录 A、C。预警规则设置:预警规则即对预警设置等级划分,不同指标、不同程度的超阈值范围归属于不同等级,并根据等级推送预警消息至不同用户。预警判断:通过信息管理平台中将采集的关键指标与阈值设置比对,判断是否预警。如关键指标采集数值超阈值范围,即认为对应环节质量监管不合格,根据预警规则推送预警消息。分级推送预警消息:经过预

59、警判断的关键指标,超阈值范围立即通过传统网站、微信公共平台、手机APP 客户端、现场 LED 屏等全媒体方式向相关人员推送预警消息,预警消息的内容为:预警产生时间、预警关键指标、预警具体内容。预警处置:根据基于范例推理(CBR)的能决策支持系统(IDSS)方式,形成预警处理建议, 与预警消息同时推送给相关人员。相关人员可以参考处理建议及时处理预警,对预警消息做出反馈。预警记录:预警消息推送内容以及处理结果将形成一条完整的预警闭环记录存储在信息管理平台中,该条记录的数据、意见也将对应存储至数据库、知识库中,进一步完善决策支持系统。预警分级对预警设置等级划分,不同指标、不同程度的超阈值范围归属于不

60、同等级,并根据等级推送预警消息至不同用户。用户信息预先存储在信息管理平台,包括:用户姓名、用户号码、用户归属单位、用户职务等。根据用户信息划分用户角色,用户角色与预警等级相互匹配,最终不同等级的预警消息推送根据用户角色发送。 预警推送分级具备一定可配置性,应当根据实际需求划分等级、配置角色。初级预警对象可接收初级、中级、高级预警信息;中级预警对象可接收中级、高级预警信息;高级预警对象可接收高级警信息。预警等级设置建议如表 12。 表12 预警等级设置建议表预警级别预警内容初级预警一类问题监管指标超出初级控制范围,达到初级预警中级预警二类问题监管指标超出中级控制范围,达到中级预警一类问题在同一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